特产 | 简介 |
---|---|
蒙顶山 | 蒙顶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佛经“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 |
名山文庙 | 名山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区城内,一座苍翠柔美的山峦俯视着城区,与蒙顶山遥相呼应。此山在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一个优雅而又柔美的名字:“月华山”。 “棂星门”是名山文庙入口。穿越此门,可见四座雕龙石拱桥并列于伴池之上,这是名山区颇负盛名的“状元桥”。穿门过桥,两排雕花厢房如巨臂般环绕成一个院落,厢房庑廊之间的通道唤作“大成门”。和此门相对的便是文庙建筑群的主建筑“大成殿”,再后是孔圣人的祭祀之所“崇圣祠”。 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立之初,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伴池、大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不过,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的古建筑群。 名山文庙占地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棂星门和崇圣祠之间为建筑中轴线,整个古建筑群就分布在这条中轴线上,呈东高西低,层层递进之势,沿袭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对称传统,于紧凑结构中尽显大气磅礴。在四川省现存的古代文庙建筑中,无论规模还是艺术价值,名山文庙都坐得上“一把交椅”。 青山学府之中,何以坐落如此规模的文庙? 据邓黎民介绍,名山文庙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原址在月华山脚下的名山县城边缘。明末清初之际,张献忠麾下“大西军”屠川,后清军西进兵火复起。兵荒马乱之中,名山文庙原址尽毁。到了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名山知县王宝华应百姓感怀孔圣人之求,将文庙迁建于月华山顶,并募捐白银上万两扩建。 王大人早已作古,而经他操持重建的名山文庙,则带着旺盛文气完好地走到了今天。 至尊威严媲美皇家 众所周知,文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往往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名山文庙背靠着西南群山,于雕梁画栋和巍峨“宫墙”之中,隐隐透出至尊大气。 名山文庙建筑群不仅规模大,同时也极具艺术研究价值。这个由石牌坊、石桥和三座大型木制建筑构成的建筑群,拥有众多精美的建筑构件。大成殿上斜出的飞檐下,有龙头斗拱昂首四面。厢房内交错的梁柱旁,可见刀工精湛的雕花板。 文庙内随处可见浮雕,从美好祝愿到古代演义里的经典故事,都可收入眼底。每一根支撑建筑的立柱下都有柱墩子,其上刻满了图案。经过清朝工匠的精心打磨,戏珠的双龙和飞舞的凤凰盘绕其上,还有老老实实“镇守”房基的神牛,头顶房柱上百年,历经风霜却依旧栩栩如生。 这些建筑艺术珍品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千百年来,一个民族对“文化知识”的崇敬和渴望。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光中,中国人心中的“孔子情结”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最初,这种情结是对一位卓越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尊崇。后来历经岁月辗转变迁,渐渐转变为对“有学之人”和“治学之人”的敬仰和向往。 遍布全国各地的文庙,成为这种情结的载体。名山文庙建筑群所透出的“至尊大气”,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大学之人的极致敬意。 邓黎民说,这种敬意甚至达到“皇家”水平。 棂星门上挺立着四座石兽,吉象、金狮、麒麟、灵蟾,都是古代寓意吉祥的神兽。在古代,这类石刻神兽在寻常建筑中绝难见到,唯皇族贵戚方可拥有。而状元桥上沿桥栏雕琢的八条游龙,在古代更是“御用”之物。 高达十三米的大成殿前,一块硕大方正的浮雕石板镶嵌在阶梯上。石板四边都刻有图案,似牡丹盛放也如巨龙摆尾。石板中心原亦有浮雕,现在已难以辨认。 “这块石板可不能小看。”邓黎民说道,“石板中心以前刻有一条蟠龙。这样的构建在故宫等皇宫建筑才可以见到。它的专业名称叫‘坍’,是至尊权威的最高象征。” 文化传承,明天的使命 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名山文庙,正属于学庙之列。 名山文庙,作为“学庙”而被完整地保存至今,让我们看到了昔日,乃至延续至今的“崇文”思想。 学庙或称庙学,在古代中国就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与所有的学庙一样,名山文庙,也重在“学”字上。 |
雅安百丈湖 | 雅安百丈湖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被誉为“南方丝绸路上一翡翠”的名山百丈湖风景旅游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名山县境内,东距成都117公里,西距雅安35公里,国道川藏公路横穿而过。 百丈湖又称百丈水库,1957年—1958年初建,1975年和1978年两次扩建,面积3000余亩,常年蓄水2000万立方米。湖区“群峰拥翠映绿水,碧波荡桨泛轻舟”,与蒙顶名山遥相辉映,珠联壁合。湖水源出夹金山下的玉溪河.雪浪倾注,翠影成堆;白鹤齐来,野鸭汇聚;湖心荡舟,湖岸垂钓;晨待日出,暮观渔火,兴味无穷。湖畔布达拉官式仿古建筑群——百丈湖度假村,依山傍水,金碧辉煌,内设高中档客房、豪华舞厅、大小餐厅、会议室等,实为度假胜地、会议佳境,被誉为“川藏线上第一村”。 百丈湖方园较阔,常年蓄水二千万立方米,沿湖登高,只见湖水茫茫,群峰环绕,翠影掩映,绿水碧波中,鱼鸟共泳,男女同乐,春风和煦,百花争艳;夏日苍翠,林木裹绿;秋风乍起,北雁南飞;瑞雪初停,扮就树树银装。时而桃李纷呈,千帆竞秀;时而名茶飘香,群芳争妍,四季美景,令人留连。 近年来,为使游客观赏湖区秀丽的湖光山色,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座座设计新颖、建筑精巧、温馨舒适的宾馆、度假村拔地而起,这些依湖畔山势而造的仿古建筑群,金碧辉煌,格调高雅,山林中有茶廊、楼、榭和观景亭等,湖心岛上有容纳上百人住宿的竹楼竹舍,鲜鱼火锅、餐厅、钓鱼池、棋牌室、台球室等娱乐设施,水上足踏游艇、小舢板、画舫、机动游艇和摩托快艇近百艘,还专门设有供宾客赏湖光山色,又品百丈湖一绝的水上活动火锅厅。 |
雅安永兴寺 | 雅安永兴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蒙泉院西侧的永兴寺是一座古老的“五峰禅林”,唐代建楼、堂、台、榭数十间,寺门前“福”字照壁左、右有“千样”、“云集”4字,麒麟、石狮各一对。寺侧有千佛岩、白马石、乌龟井、石笋等摩崖石刻。寺南有茶园千亩。山间盛产千佛菌、五顶蒙松、方竹、红豆衫、红山茶、百风草、珙桐等珍稀植物,以及宋代遗存的每年开两季的红、白玉兰花树和山茶花、紫荆、杜鹃、芍药、桂、兰等名贵花卉。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令古今游人赞不绝口,仰慕向往。最新引进索道王国奥地利先进技术修建的蒙山旅游索道,已竣工投入运行,乘坐索道缓行于层林叠翠之中,蒙顶五峰四十八景尽收眼底,令人妙趣横生,乐不思归。 永兴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天竺僧空定大师所建。当时取名为“大梵音院“,清代定名为“永兴寺”,意为永远兴旺之意,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赵宋时,西域僧不动法师来到四川,见到蒙山云雾缭绕俱大乘气象,逐居之,大师悲心广大,集撰显密经论而成《大忏悔文》及《蒙山施食仪》由于适应时代之思潮,得以广泛传播,成为各宗晚课之必诵仪轨,传遍海内外。由此永兴寺便成为《蒙山施食仪》的发源地。同时由于永兴寺至唐代开始,历代高僧都有种茶、制茶、以茶入禅、以禅会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修行生活中,由此一来永兴寺又成为蒙山禅茶文化的发源地。 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永兴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 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相继攻下宝兴、天全和芦山后,准备通过名山转战川西平原,在成都建立根据地。 1935年11月19日拂晓,敌军派出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在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发起进攻。经过七昼夜的激烈血战,红军虽毙、伤敌15000余人,但伤亡也近万人,被迫撤出百丈。 百丈战役后,红四方面军移师北起九顶山至名山莲花山一线扼险防守。1936年2月,因战略转移,驻名山县的红军陆续撤离。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原为蒙顶山天竺院旧址,是红军百丈关战役的指挥部。纪念馆始建于1985年,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后特别是百丈关战役的实物和史料。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馆名由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题写,馆内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等实物。馆内还有邓小平、徐向前、张爱萍、刘伯承、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 |
茶马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 | 茶马古道-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名山区) 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即阴阳石牌坊,重修于明代天启壬年(1622年),左门上雕刻的是双狮戏球,右门雕刻的是双凤朝阳,中间雕刻的双龙戏珠,相传皇上才能走这道门,牌坊上方是精美的镂空雕刻,历经三百多年依然风韵犹存。 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并于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牌坊四周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
茶马古道-皇茶园 | 茶马古道-皇茶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茶园 蒙顶山五座山峰,酷似一朵莲花,皇茶园恰恰在莲花的中心;2000多年前,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于皇茶园中。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皇茶园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皇茶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茶马古道-天梯古道 | 茶马古道-天梯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天梯古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天梯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甘露石屋 | 甘露石屋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石屋位于皇茶园左侧甘露峰,明代全石结构建筑。石柱、石殿、石斗拱、石屋面,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到。相传此地原为茶祖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僧人洪音修建石室作凭吊祭祀之用。 |
名山金刚寺 | 名山金刚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寺位于名山区车岭镇金刚村。 金刚寺,由四座瓦房构成,除正中大殿外,其余的三座瓦房呈品字形摆列。 四座瓦房围绕着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坝子。坝子全由石板铺成,有一半的石板上已经布满了青苔,散落的砖块,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有的历史。 坝子正中放着一个香炉,香炉上精美的雕刻花纹,显示着这个建筑年代的久远。 金刚寺内,最让人感叹的是它的木柱。金刚寺大殿由七八根金丝楠木柱支撑,每根木柱直径有近1米。 房梁上还刻有“明正统年间维修……”等字样。 |
盘龙石刻 | 盘龙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石刻 蒙顶山山脊东侧,有一木结构六角亭,内塑有一长13.4米长,由40块石墩雕刻而成的石刻盘龙,造于明代,刻工精湛,造型生动,并镌刻有218个造型不同的"龙"字。 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盘龙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古蒙泉 | 古蒙泉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蒙泉又名甘露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说这是吴理真为了浇灌茶叶在两山之间凿的井,井深数尺,井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侧立"古蒙泉"二碑。石栏镌刻二龙戏珠。 |
清漪湖 | 清漪湖:与百丈湖毗邻,湖面55万平方米,常年蓄水400万立方米。湖中有岛名龟山,四面环水,被葱木、翠竹和碧绿茶园拥抱,分外幽静。岛上有金龟亭、二王亭、观音阁。林中小道,错落迂回,漫步其间,别有洞天。 |
双龙峡风景区 | 双龙峡风景区位于名山县红岩区由双龙湖,显影岩,回音璧,犯错误鱼台,回龙寺等20余处景点构成。双龙峡兼具桂林山水秀角,山峡缩影风姿。实为消亲避暑、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
智矩寺 | 智矩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智矩寺在过去是专门为皇帝制作贡茶的地方,过去从皇茶园采摘的茶叶便送到这里加工,由高僧盘坐诵经制成贡茶。 |
蒙山茶 | 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黄芽、石花、甘露、万叶、银叶和玉叶长春等名牌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很受欢迎。“峨眉毛峰”,名茶产于雅安凤鸣乡,1985年在此届优质食品评选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从此“峨眉毛峰”茶叶香飘海外。( 雅安) |
蒙顶山黑茶 | 蒙顶山黑茶 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 |
蒙顶山毛峰 | 蒙顶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细嫩烘青的统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 蒙顶毛峰采制均甚精细,品质均甚优异,远在东汉时代就被称为“圣扬花”、“吉祥蕊”,采制后献给地方官。从唐朝开始作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朝,一千多年间,蒙顶山毛峰岁岁皆为贡品。这在中国茶叶史上也是罕见的。 蒙顶毛峰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嫩绿,鲜润显毫,香气高洁,新鲜悦鼻,汤色微黄明亮,味浓爽适口,叶底匀整嫩绿。 毛峰茶,在外形上应注重干茶色泽与嫩度。色泽嫩绿的为上品;茶绿的为中档;暗绿的为下档。条索紧结的,色泽深暗的多。毛峰在商品茶中色泽绿的价值大于色泽深暗的,故在审评时要重视色泽的绿翠程度。嫩度应是一芽一、二叶占多数,如果是一芽三叶占主体,应作大宗烘青对待。对香味的审评应注重香气的清香与滋味的醇爽程度。 |
蒙顶山藏茶 | 三月的雅安,茶园绽放新绿,传递着春的气息,蒙顶山茶争相斗艳。而雅安茶业的另一朵奇葩——藏茶,却养在闺中很少人知。记者借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召开之机,多方走访,由此撩开了雅安藏茶与茶马古道历史的神秘面纱。 藏茶分为云南普洱茶和四川的康砖茶两大类。康砖茶产于雅安,雅安是当时西康省的省会,故取了西康的“康”字,而茶叶形状像砖,得名康砖茶。 蒙顶山市世界产茶历史最早的地方,确立了雅安产茶最早的重要历史地位,雅安茶供应藏区的历史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直到现在西藏百分之九十的茶叶仍来自雅安。由于藏茶具有抗辐射、消解脂肪,防止缺氧症与抗高寒等保健功能,因此被藏族人民誉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据史料记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西蕃赞普松赞干布时,将汉地的茶和文化带到藏区。 茶马古道是四川、云南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以,马帮和背夫运输茶叶、马匹、药材。主要有两条线,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出发,一条从云南普洱出发。川藏道靠的背夫运茶,不仅比滇藏道的马帮队有更强的人文精神,而且茶叶的运输量也比滇藏道大若干倍,背夫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藏茶作为政治茶,历朝中央政府均以控制藏茶的专供权来维护西藏稳定,称为以茶制边;藏茶作为军事茶,用茶叶换西藏的马匹,用于装备军队;藏茶作为经济茶,文成公主带去了茶叶,开辟了西藏的饮茶史,拉开了藏汉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友谊,繁荣了市场;藏茶作为文化茶,增进了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据悉,雅安茶厂已有463年的历史了,是藏茶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茶厂,并于2000年实现改制。目前,雅安茶厂出产的藏茶,除销往藏区外,也正在汉区逐步推广。一度难觅“知音”的藏茶,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对茶产业以及藏茶产业越来越重视,藏茶的明天会更好。 |
蒙顶山石花 | 蒙顶石花,四川名茶。产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绿茶类。1959年创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直匀齐,独芽挺锐,鲜绿油润,满披银毫。内质嫩香浓郁,味醇而鲜,汤色绿亮,全芽嫩绿微黄。 蒙山茶,产于四川西南的雅安市名山县,距离成都110公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蒙山茶也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到清末1100多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贡茶。Kyc 每年春分时节,茶芽争春萌发时,即开园采摘。经摊放、杀青、摊凉、炒制、做形提毫,、烘干制成。因其外形独芽、显露白毫而故名石花。20世纪60年代被评为全国名茶;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获得省级名茶称号。 |
蒙顶山黄芽 | 古代道人炼丹时以铅华为黄芽,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即黄芽,乃铅之精英,茶之黄芽茶乃茶之精英,为蒙顶茶中的极品。黄芽色泽黄亮,芽成金黄色,香纯青,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石花---由来是古人以茶名命“石”,即“石髓香粘绝品花”之石花。其银芽扁直而秀丽,翠绿鲜润,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而永。 蒙顶山黄芽 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 |
蒙顶甘露 | 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1980年还创制了名茶“蒙山春露”,1985年又恢复了传统芽黄、白兔、元枝、雨前春等产品。 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二说是茶汤似甘露。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
卤鸭子 | 卤鸭子 基本制法为: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份,置熏沪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 卤鸭最适合秋季制作,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卤鸭还是中秋节必备佳品。雅安以蔡鸭子、谢鸭子,胖妹鸭子制作的最为有名。 卤鸭的特点: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 |
蒙山春露 | 蒙山春露,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叶,成品紧细有锋,墨绿油润,细嫩多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 雅安市名山县的蒙山春露,产于四川省名山境内蒙山的条形烘青绿茶。1981 年研制,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叶,成品紧细有锋,墨绿油润,细嫩多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匀整。9uj 蒙山春露自1983 年至1985 年连续三年获四川省农牧厅优质名茶奖。 |
名山千佛菌 | 名山千佛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的著名特产,该品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属川产名贵菌种。 名山千佛菌,产自雅安市名山县的风景名胜区蒙山,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系食用菌中之珍品,作为名山特有的菌类珍稀资源,名山县去对名山千佛菌作了专门记载。z2g 名山千佛菌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z2g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