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四川省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宜宾五粮液

  五粮液原名“杂粮酒”,用饭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麦五种粮食精心酿制而成。1916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名酒金质奖。1929年,清代举人杨惠泉嫌其名不雅,便改名为“五粮液”。据专家鉴定,宜宾五粮液酒窑是明代开酿的遗物,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粮粹是浓香型白酒巴,其特点是:香气扑鼻,入口柔和甘美,入喉净爽,饭后余香不尽。   宜宾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等9县1区现辖行政区域。

川菜

  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味型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     川菜的基本味型为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菜式     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川菜烹调     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川菜派别     川菜主要分为蓉派和渝派两大类。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渝派川菜以用料大胆,不拘泥于食材,手法更新为主。     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     以做回锅肉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为三线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县豆瓣酱以及甜面酱,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则不然,各种带皮猪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酱用蔗糖代替。而具体烩制手法两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于蓉派沿袭传统,渝派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较传统做法更加美味)。     蓉派     蓉派川菜精致细腻,多为流传久远的传统川菜。     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     著名菜品: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渝派     渝派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厨房或路边小店,并逐渐在市民中流传。 渝派川菜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     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     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   

阆中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四川阆中牛肉加工厂的传统美味之一,色、香、味俱佳,这种干牛肉早在40年代就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因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外黑内红,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 阆中)

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是郫县最著名的土特产,有着三百年年的悠久历史,它以一套精细、独特的传统工艺天然酿造制成,具有瓣子酥脆,酱脂香浓郁,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的的特点,既是烹制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既是烹制川菜必备的调味佳品,用之成菜,格外提味增色,又可直接佐餐,使人食欲顿开,口舌生香,在中华饮食界早已赢得“川菜之魂”的美誉。特别是用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 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郫县)   郫县豆瓣的产地是四川郫县。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 1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 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用熟油拌,其味 其佳。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应少食。   豆瓣酱食疗作用:   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等病症。    制作方法   配方     料配比是:胡豆44斤,鲜辣椒105斤,面粉11斤,食盐24斤,可出 成品135斤至140斤。   步骤     将胡豆收拾干净、去壳,在96度至100度的 沸水中煮一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降温,淘去碎渣,浸泡三至四分钟,然后捞出豆瓣 拌进面粉,拌匀摊放在簸箕内入发酵室进行发酵,控温在40度左右。经过六至七天长 出黄霉,初发酵即告完成。再将长霉的豆瓣放进陶缸内,同时放进食盐11.5斤,清 水50斤,混合均匀后进行翻晒。白天要翻缸,晚上露放,但注意避免雨淋。这样经过 40到50天,豆瓣变为红褐色,加进碾碎的辣椒末及剩下的盐,混合均匀,再经过3 至5个月的贮存发酵,豆瓣酱方完全成熟。   营养价值     豆瓣酱的原料是蚕豆、食盐、辣椒等原料酿制而成的酱。产于四川、安徽,特别四川豆瓣酱特别有名,而四川郫县的豆瓣更有名所以郫县豆瓣统称美名。味鲜稍辣,主要原料是蚕豆。   豆瓣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延缓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豆瓣酱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之功,同时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丰富的胆碱,有健脑作用,可增强记忆力。此外,豆瓣酱也是抗癌食品之一,是降低前列腺增生症及肠癌发病率的食疗佳品。   每次30克左右。一次不可多食,以防伤及脾胃。豆瓣酱本身含盐量很高,所以炒菜放盐要适量。营养成分列表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历史悠久,始于三国,渊源流长。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兰州剑门豆腐庄位于兰州最繁华的南关什字,交通便利,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装修风格大气典雅。二十多间包厢都以三国人物命名,进入剑门豆腐庄,古风遗韵迎面扑来,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氛。   常人知道的豆腐无非几种,十几种,而剑门豆腐将炒、炸、烧、炖、蒸、煎、拌等多种工艺融为一体,将一百余种美仑美奂的豆腐佳肴呈现在人们面前。满桌豆腐有的以色取胜,有的以形诱人,有的咸中回甜,有的油而不腻,各色豆腐令人眼花缭乱。雪山豆腐形似雪山,由生鱼和嫩豆腐加工而成,咸香爽口,滑嫩无比;牛蹄筋豆腐色泽红亮,川味纯正,营养丰富,软硬适中;麻婆豆腐、怀胎豆腐、脆皮豆腐口味纯正,辣香宜人;麻婆豆腐扣辽参、生鱼黑豆麦仁粥、绿豆豆花羹、银杏百合豆糕皇等特色菜肴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各色豆类烹饪极致。可以说剑门豆腐庄把豆腐这道“百姓寻常菜”变成“华宴席上珍”。   剑门关豆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剑阁县现辖行政区域。   “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相传始于三国。当时姜维被魏军所困,人马疲惫,令驻扎各营及当地百姓磨豆浆做豆腐,豆渣喂军马。这样,制作豆腐的习俗沿袭下来。又由于剑门山砾岩沙石坡土种植黄豆的品质优良,剑门泉水清澈甘甜,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因此剑门以豆腐白嫩、清香、有韧性著称。   

泸州老窑

  早在1792年,四川泸州特曲就受到清代诗人张船山称赞。后来又陆续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奖。解放后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名酒。被誉为我国浓香型酒的代表产品。泸州老窑特曲的“老窑”二字,是因为它的成名与用陈年老窑发酵有关。泸州现有老窑,至少有三百年以上的窑龄。   中国名酒,窖龄已有四百余年,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名酒金奖。具有醇香浓郁、饮后留香、清冽干爽、回味悠长的浓香型酒的特色,享有“拔塞千家醉,开瓶十里香”的美誉。   

剑南春

  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是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绵竹又位于剑山之南,故名“剑南春”。这里酿酒已有1000 多年历史,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至625年),有剑南道烧春之名,据-所 著书中记载:“酒则有……荥阳之土窖春……剑南之烧春。”“剑南之烧春”就是绵竹产 的名酒。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曾在绵竹“解貂赎酒”。从此,绵竹酒就以“土 解金貂,价重洛阳”来形容自己的身价。宋代大诗人苏轼作《蜜酒歌》,诗前有引:“西 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力,作此歌以遗之。”杨世昌是当时绵竹 武都山的道士。由此足见唐宋两代,绵竹的酒已是醇酽美酒。剑南春酒的前身绵竹大 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办的酒坊叫“朱天益酢坊”, 业主姓朱,名煜,陕西三原县人,酿酒匠出身。当初,他发现绵竹水好,便迁居到此, 开办酒坊。后来,又有白、杨、赵三家大曲酒作坊相继开业。据说,这四家都是采取陕西略阳的配方酿造大曲酒。据《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香,色泽 白,状若清露。”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函海》中写道:“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 暑,冬御寒,能止吐泻,除湿及山岚瘴气。”清末已发展到十七家。1958年,绵竹大 曲酒改名“剑南春”。 品种:剑南春酒酒度分六十度、五十二度两种。牋牋剑南春酒属浓香型白酒,芳香浓郁,醇和甘甜,清冽净爽,余香悠长,具有独特的“曲 酒香味”。 成份:绵竹剑南春酒以红高梁、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用优质小麦制大 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红糟盖顶、低温入池,双轮底增香发酵,回沙回酒,去头截尾,分段接酒”等 酿造工艺,经过长期贮存,细心勾兑调味而成。牋牋1922年,绵竹剑南春在四川省第七次劝业会上获一等奖;1928年,在四川省国货展览会上,又获奖章和奖状。自此,它声誉日增,誉满全国。( 绵竹)

苴却砚

  苴却砚,因产于苴却(即现四川省攀枝花市江南一带的旧称)面得名。1909年大姚县巡检宋光枢取三方苴却砚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举获奖、荣享盛誉。苴却砚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已发现的就有石眼、青花、渔脑冻、冰纹、云纹、火捺、金星、绿标等,特别是石眼,碧翠高洁、鲜活如神、青如碧玉、红似金瞳、形如猫眼、鸲鹆眼等,堪称一绝。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是中国著名特产,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通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一百五十多年银耳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现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通江县盛产银耳,而当地的通江银耳相较于同类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一九九四年,通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入人肺、脾、胃、肾、大肠经,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痈、肺萎、月经不调、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四川省通江县的银耳之所以品质优异,有别于同类品种,那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通江九湾十八包的山水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色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的“天地交泰”的形象呈现。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江银耳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约有透明的感觉,胶质浓重。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渠县黄花菜

  渠县黄花菜早在200百年前,渠县的吴家场一带就已大面积种植,故称吴菜。渠县特产。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量达180万斤,居全国前列。渠县黄花菜以其独特的7根花蕊,6-8瓣花瓣闻名,它色泽黄润鲜明、香味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闻名全国。故又称“中国黄花菜之后”。   渠县黄花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A、B、C、E、硒、及植物多糖等,具有消食、解毒、降血压、催乳、利尿、开胃、安神等功效。渠县黄花菜是筵席上的山珍佳肴。   

青川黑木耳

  青川木耳——青川县特产,木耳又称黑木耳,云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木耳被国家定为“黑木耳质标”。因其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很高而与银耳齐名,是同类黑耳中无法相比的。青川黑木耳具有朵大质厚,色泽深遂,细质滑美,柔而不腻,味道清香,无污染等诸多特点,被全国列为四川省的黑木耳生产发展基地县,被国家批准为出口免检产品,大量出口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现为国家地理原产地保护产品。   2008年青川黑木耳被评为中国名牌。2009年,全市段木密植黑木耳达2100万段,实现产量3100吨,利用段木密植黑木耳栽培余料,发展竹荪、袋料香菇等山珍产品,实现产量5000吨。到2012年,青川黑木耳达到3400万段,实现产量5000吨。把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黑木耳生产、出口基地,把青川黑木耳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小金苹果

  小金县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苹果已遍布县东西南北,老百姓都喜欢用它来招待客人。由于地理、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小金苹果色、香、味俱佳而经久不衰。1975年经西南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果树研究所专家教授鉴定命名的“川星75-1”,在同年全国铜川商品苹果鉴评会上取得第一名,后有小金“川星75-2”、“川星75-3”和金冠在1976-1978年又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1987年小金红星与金冠喜得全省优质果品、茶叶颁奖会双冠。   1976年小金红星首次在香港市场亮相,一举击败美国“蛇果”,获得金奖,为我国争得了荣誉。目前小金苹果在品种小不断更新换代,现已有祝光、红富士、红星、青冠、金冠等10几个品种,且不断提高质量和品位,以更好的地奉献于社会。   天地造化,雪域珍品。小金苹果集“国家级优质果品、优质农产品和四川省名优果品”等众多荣誉于一身,盛产于被誉为“优质苹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果大色鲜,味美香甜,使其闻名遐迩,实为健康好伴侣、馈赠之佳品。   阿坝州小金县是优质苹果的主产区,海拔2300至2600米,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纯净无污染。主要出产金冠、红富士等10余种品种,以金冠苹果种植最佳,形美色鲜,果面金黄,皮薄无斑,果味香浓,果肉细腻,汁液丰满。小金苹果取雪域精华、赋天下健康,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食用,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含糖量较高,并以果糖、还原糖和蔗糖为主,容易被人体吸收,是很好的含糖果品;含钾较多,可促进人体内钠盐的排出,对水肿及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含有多量的果酸和鞣酸,有帮助消化和收涩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腹泻患者食用;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有机酸,可促进胃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并可抑制胆固醇的增加,降低血糖含量;含锌量较高,对增强记忆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阻止亚硝酸盐基的形成,有预防胃癌发生之特效。   品质天然,尊贵之选。诚邀广大顾客选购品尝!   地域范围   小金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小金县新格乡、宅垄乡、新桥乡、沙龙乡、美兴镇、美沃乡、崇德乡、老营乡、沃日乡、日尔乡、达维乡、抚边乡、木坡乡、八角乡、双柏乡等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2°01′—102°59′,北纬30°35′—31°43′。东邻汶川县,西毗甘孜州丹巴县,南连雅安市的宝兴县,北接马尔康县。保护面积4947公顷,年产量1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小金苹果果实中大,近圆锥形,高桩,果面具6-6棱起;果皮绿黄色、较薄,阳面着红晕,果点稀、较明显,果面光洁无锈,具蜡质;果洼较深,有果锈,呈放射状分布,梗洼较深;萼洼中深,萼片宿存;果肉淡黄色,果心小,肉质脆,果汁较多,酸甜适中,风味浓,具香气。品质上等。2、内在品质指标:小金苹果总糖≥11%,总酸≤0.3%,维生素C≥1.5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3%。3、安全要求:小金苹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蒙山茶

  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黄芽、石花、甘露、万叶、银叶和玉叶长春等名牌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很受欢迎。“峨眉毛峰”,名茶产于雅安凤鸣乡,1985年在此届优质食品评选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从此“峨眉毛峰”茶叶香飘海外。( 雅安)

朝天核桃

  广元是四川省核桃的重要产区和最佳适生区。广元核桃因个大,皮薄,籽粒饱满,色泽深浅适度,香味浓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闻名全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朝天核桃的品牌价值日益显现。   2005年,朝天核桃荣获第二届西部国际博览会金奖,2006年,朝天区被评为“全国核桃建设示范基地县”,2007年7月,“朝天核桃”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 “栈道”牌核桃进入北京、上海市场,并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全市核桃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量2.8万吨,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全市建成核桃基地70万亩,年产核桃5.5万吨。   朝天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 《关于确定朝天核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范围的请示》(广朝府[2006]15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现辖行政区域。

安岳柠檬

  安岳县柠檬生产量占全中国总产量的70%以上,同时也是我国唯一的柠檬生产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柠檬之乡”。现正全力打造“中国柠檬之都”,力争将安岳建设成全中国柠檬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五大中心”。 现已建成柠檬基地乡镇29个,2008年鲜果产量10万吨,果农鲜果收入5.6亿元,总产值10亿元,其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现已成立安岳绿峰柠檬专业合作社、安岳普州柠檬专业合作社等柠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6个,柠檬加工企业17个,年加工能力5万吨,生产开发柠檬油、柠檬果胶、柠檬发酵果酒、柠檬发酵果醋、柠檬茶、柠檬饮料等系列产品十多个。安岳县狠抓柠檬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建柠檬绿色食品示范园3000亩,总面积达9万亩,600万株柠檬总产2.1万吨,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安岳有名,名在柠檬。安岳地跨沱、涪两江分水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业发展。20世纪20年代,安岳从美国引入尤力克柠檬品种,广植柠檬,培育出了丰产、优质的柠檬新株系。安岳柠檬果实美观,品质上乘,许多理化指标超过了世界柠檬生产大国。安岳柠檬多次荣获国优果品称号,并获得泰国国际果品博览会金奖。走在安岳,到处可见柠檬树。全县目前共植柠檬1000万株,年产鲜果达15万吨。预计到2010年底,安岳柠檬种植面积可达20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以上。安岳县易红农业开发公司投资新建国家级柠檬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基地及柠檬鲜果已通过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严格审验,获得自主出口经营权。为安岳柠檬走向世界奠定了质量基础。柠檬,正在逐步成为安岳富民兴县的绿色支柱产业。    安岳柠檬品质世界一流,多次荣获国优、省优水果和四川省知名品牌,泰国园际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评比金奖,中华名果等殊荣,安岳柠檬鲜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安岳县是四川省柠檬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8年12月,还通过了全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安岳柠檬以其自然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赢得了“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鲜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德国、迪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 安岳柠檬品质优良,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广泛用于餐饮、烹调、美容、医药、轻纺、香精香料、食品加工、酿造、航天航空等行业,产业前景十分看好。安岳是“中国柠檬之乡”、“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全国产肉十强县”、“四川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安岳的生猪年出栏数全国第一,柠檬产量全国第一,粉条产量西南第一,水稻产量全省第一。    安岳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享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畜牧产品销往重庆、成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同时,红薯、蚕桑、通贤柚、水产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和市场优势逐步凸现。安岳柠檬以占全国70%的独特优势成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是国家授牌的“中国柠檬之乡”,“通贤柚”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周礼粉条”畅销西南诸省。

雅鱼

  属雅安名特产之一,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沙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 雅安)   地域范围    位于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过渡地带的青衣江中上游及周公河(该区域全部属于雅安市雨城区管辖范围),地理范围为东经102°51′至 103°12′,北纬29°40′至30°14′。东南端起严桥镇后经(晏场河)、西至多营镇大深溪(青衣江)、北起北郊乡峡口(陇西河)、南至望鱼乡回龙(周公河),包括雅安市雨城区望鱼乡、沙坪镇、孔坪乡、南郊乡、北郊乡、多营镇、草坝镇、晏场镇、严桥镇   特定品质     体长,稍侧扁,头呈锥形,口下位,呈马蹄形。上下唇为肉质,肥厚,下唇分3叶;较小个体的中间叶明显,较大个体中间叶极小,被左右下唇叶所遮盖;左右两叶宽阔,成为后缘游离的唇褶。唇后沟连续;下颌内侧轻微角质化,但不成为锐利角质缘。须2对,约等长或颌须稍长,吻须达到眼前缘或超过,颌须末端超过眼的后缘。鳞细小,排列整齐,胸部和腹部有明显的鳞片,臀鳍和肛门两侧具有覆瓦状的较大鳞片,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鳃孔后面侧线之下也有数片大鳞。背鳍刺弱,但后缘具有锯齿。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在部分较小的个体中上部出现有黑色细斑,尾鳍淡红色。在生殖期间,雄鱼头部出现有白色的珠星。   文化典故     雅鱼,又名丙穴鱼、嘉鱼、丙穴嘉鱼,学名裂腹鱼,有齐口和重口之分,裂腹红尾,形似鲤而鳞如鳟,源产于雅安周公河。关于雅鱼有各种传说,相传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化作雅鱼,所以鱼头中会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剑柄、剑把、剑刃概概如生。雅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历代贡品,与雅女、雅雨并称“雅安三绝”。用荥经砂锅烹制的 “砂锅雅鱼”、“雅鱼全席”被誉为雅安名菜、川味上品。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尤为美”。雅鱼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理构造、绝佳的鲜美口味而久负盛名。由于雅鱼繁育生长环境要求独特,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再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雅鱼数量很少,雅鱼已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   

仪陇胭脂萝卜

  仪陇胭脂萝卜,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著名特产,该品肉质根呈葫芦形,单个重80g左右,表皮与肉质均为胭脂色,有须根,横切面胭脂红色呈放射状,肉质致密、脆,微辣,回味甜。   仪陇县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南充市东北部,是元帅之首-、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仪陇胭脂萝卜肉质根呈葫芦形,单个重80g左右,表皮与肉质均为胭脂色,有须根,横切面胭脂红色呈放射状,肉质致密、脆,微辣,回味甜。   仪陇胭脂萝卜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铁、锌、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不溶性膳食纤维≥1.4%,因此盐水久泡不烂、口感香脆。据《本草纲目》记载,胭脂萝卜生吃可止渴消胀气,腌制可以化瘀助消化,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说明胭脂萝卜具有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深受消费者亲睐。   仪陇胭脂萝卜自古盛行栽培,在公元前400年的《尔雅》一书已有胭脂萝卜种植的记载。胭脂萝卜是仪陇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做成开胃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元帅故里馈赠亲友和佐餐佐酒的一道地方名菜。   地域范围   仪陇胭脂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张公镇、观紫镇、檬垭乡、碧泉乡、三蛟镇等6个乡镇、36个行政村,仪陇县毗邻南部县、阆中市、巴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8′51″—106°27′29″,北纬31°32′21″—31°37′59″,介于海拔388米到570米,保护面积1500公顷,年产量2.3万吨。

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著名特产,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苍溪县志》有土产川明参的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始人工栽培。   苍溪川明参,产于四川省苍溪县龙山及周边片区,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为滋阴补肺,健脾中药,具有润肺化痰、和胃、生津、解毒等功效。注治肺热咳嗽、热病伤阴、虚损、虚寒、闭经等症。2000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分析表明。川明参含有异虎耳草束,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芸香瑞亭等具有药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芦丁,从苍溪所提供的化验样品中,首次从川明参中分离得到天然界罕见的4,5,6,7-四取代苯并-,其结构为4-羟甲茎-5 -( B-丙酸甲酯茎)-6 -甲氧基-苯并--7-O-B-D-葡萄糖甙,经水煮提取后的黄色粉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立教授、王明安博士等将其命名为川明参甙。   苍溪川明参除了具备良好的药效功能外,同时与各类肉食品掺和搭配成色鲜味美的川明参系列菜谱,是宾馆、饭店、酒家、家宴广泛采用的美味佳肴。礼品袋装、盒装、川明参泥、保鲜川明参更是馈赠亲友、慰问老人佳品。   苍溪县川明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相传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云游至苍溪县云台观,与云台观道长一见如故,张三丰将道长引荐给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道长将苍溪所产优质“土人参”送给朱椿,朱椿遂将其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皇帝敕令“土人参”为“明参”,视为明朝佳品,因苍溪县隶属四川,故名“苍溪川明参”。   苍溪川明参,四川省苍溪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形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总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所产川明参通体黄亮白润,形状细长规整,质地坚实硬脆,断面呈角质状花纹,粉质充足细腻,味甘淡,品质优良。   川明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但不耐高温。幼苗期喜稍荫蔽。最怕强烈阳光。川明参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腐殖质土及夹沙土为好。在砂性大的土壤中生长,其根的质量差。粉性小,不充实。在黏重、潮湿和含砾石多的土壤上栽培。根畸形,并易分叉。   可药、食两用,根供药用,《本草纲目》记载,川明参可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 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其食用味道鲜美,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由于川明参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食用价值也高,常年用量较大,因此种植川明参效益较高且稳定。   苍溪川明参的食用方法:   取苍溪川明参适量,用清水浸泡8-12小时至透心,洗净与烹料同炖同蒸即可。其味纯鲜,回味无穷。   地域范围   苍溪川明参产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辖区域内的龙山镇、双河乡、河地乡、运山镇、文昌镇、岳东镇、白山乡、彭店乡、石马镇、东溪镇、高坡镇、黄猫乡、龙洞乡、石灶乡、月山乡、歧坪镇、白驿镇、漓江镇、土鲤乡、元坝镇、石门乡、唤马镇、中土乡、龙王镇、三川镇、新观乡、雍河乡、五龙镇、永宁镇、鸳溪镇、白鹤乡、浙水乡、陵江镇、东青镇、八庙镇、禅林乡、白桥镇、亭子乡、云峰镇等3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5°43′-106°28′,北纬310°37′-32°10′之间。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7000吨。   

筠连红茶

  筠连红茶种植历史悠久,据《中国茶叶通史》记载:“筠连产茶的悠久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早在唐代就是四川的重点产茶区之一”;另据《筠连县志》记载:“清道光30年(1850年)派引征收茶税。民国元年(1912年)至25年最高年产350吨,以色味俱佳,冠于四川省南路各县,销售陕滇黔诸省。36年,全县茶叶产值9.79亿元(法币),为农村经济最大收入之一”。 筠连红茶品质上乘,上世纪50年代即在全国享有盛名,在国际市场享有“赛祁红”的美誉。1955年,上海茶叶公司对筠连红茶的评价是“外形秀丽,条索紧细,毫锋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叶底红匀,香高味醇”。1956年,国家投资20万元在筠连建电动红茶初制厂,加工精制红茶。1957年春,苏联驻华茶叶专家专程来筠连参观红茶的制作过程,对红茶的品质相当满意。1959年9月,筠连茶叶工作者采制白露芽茶1.5公斤献给毛主席品尝,以此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中央办公厅复函致谢。至1959年,全县茶种植规模11000亩,比建国初期增加八倍有余,共出口红茶2000吨,畅销苏联、波兰、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家。1974年,筠连县被全国茶叶大会列为百强茶叶基地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面对国际国内红茶市场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着力恢复发展红茶产业。筠连红茶在保持原有色、香、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方法,使产品外形紧细秀丽,滋味鲜醇,回味悠长。2009-2013年,筠连红茶连续5次荣获国际茶博会金奖;2012年以来,筠连红茶先后荣获第1-3届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2013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7.69万亩(其中红茶9万亩),茶叶总产量5413吨(其中红茶2017吨),茶叶总产值2亿元(其中红茶0.97亿元)。全县18个乡镇中,面积1万亩以上的5个,茶叶年产量100吨以上的4个,200吨以上的9个。共有茶叶初精制加工企业6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1个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示范合作社3个,拥有茶叶加工机械1250余台套。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对筠连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3.8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058元,茶叶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3.5%,筠连红茶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特定品质   外形紧细、秀丽,金豪显露;香气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显,滋味鲜醇,回味悠长,具有浓厚地域风格   文化典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筠连生产的红茶就曾出口苏、英、法、日等国。1959年,该县曾试制出了色泽金黄、芽叶匀整的红茶 “黄金白露”,作为敬献毛主席的礼品。1985年,筠连红茶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首次获得金奖。   地域范围   筠连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筠连县境内的筠连镇、腾达镇、巡司镇、蒿坝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镇舟镇、大雪山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乐义乡、高坎乡、团林乡、联合乡、高坪乡18个乡(镇)、243个村。东经104°17′45〞-104°47′20〞,北纬27°50′37〞-28°14′8〞。保护面积9200公顷,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筠连红茶外形紧结乌润、匀整,香气甜香浓郁、持久,汤色红亮清澈带金边,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亮。 (2)内在品质指标:筠连红茶茶多酚≥9%,水浸出物≥35%。 (3)安全要求:筠连红茶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东坡泡菜

  东坡泡菜,又叫泡酸菜,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是中国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中国泡菜之乡,泡菜制作在东坡民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东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泡菜在东坡故里俗称酸菜,当年东坡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古往今来,东坡故里的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因此,东坡区被称为“中国泡菜之乡”。.   地理环境     眉山市东坡区这里地处岷江中游、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种植无公害的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等蔬菜的种植,为泡菜加工提供了合适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制作原料。.   产业发展     东坡泡菜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由民间制作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东坡泡菜,发展很快,2005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泡菜之乡”,东坡泡菜首次以整体形象,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2006年,全市力推5个泡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国”字号品牌的突破;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泡菜产业发展目标。该区在省道103线沿线、在位于眉山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起了中国四川泡菜产业园区。循着这样的赶超战略,眉山泡菜产业由21世纪初的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突飞猛进到2010的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创造了10年30倍的“眉山速度”,使眉山跃升为四川泡菜的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东坡泡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所辖行政区域。.

宜宾早茶

  中国早茶:宜宾最早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时,宜宾市也是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宜宾早茶地理优势   宜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最适宜茶叶生长的优越气候和土壤条件,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生产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   宜宾市九县一区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均分布有早茶基地,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江安县等沿金沙江、岷江、长江及支流河谷地带海拔700米以下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   宜宾茶产业概况   2009年,宜宾市茶园面积达56万亩,茶叶总产量2.5万吨,其中茶叶农业产值7.1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2.3亿元。   2010年,宜宾市的名优早茶产量达1.02万吨,早茶鲜叶产值5.4亿元,早茶综合产值9.8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茶叶出口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茶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凸显,宜宾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早茶产地。   目前,宜宾全市现有早茶加工企业近800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加工能力达50吨以上有241个,1000吨以上有 7个,3000吨以上有2个。现有国家级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4个,有茶业产值近3亿元企业1家,近1亿元产值企业1家,全市各类大小茶馆、茶坊千个以上。叙府、醒世、金叶和龙湖翠等茶叶企业的3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个品牌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品牌获有机茶认证。“川红”工夫红茶、“叙府龙芽”等20多个产品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目前全市茶业重点龙头企业拥有 “中国驰名商标”1件(“叙府”牌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四川省名牌产品”3个,“叙府龙芽”为“四川省十大名茶”。   宜宾早茶荣誉   2009年,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宜宾“中国早茶之乡”的称号;此外,“宜宾早茶”还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2010年3月1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的宜宾早茶节品鉴会上,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叙府”牌“叙府龙芽”成为了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地域范围   宜宾早茶产于四川省宜宾市辖区内的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9县1区的123个乡(镇)991个自然村,在宜宾市600米以下中低海拔高度的茶区,是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宜宾市地处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地带,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宜宾早茶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

开江白鹅

  开江自古以来就有养殖白鹅的习惯。开江白鹅是全国有名的优良地方水禽品种,具有个大(3—4公斤)、毛质好(通体纯白)、产毛量高(每只鹅产羽毛100—200克)、肉质嫩、产蛋率高、生长快(2—3个月可出栏,年可养殖3—4批)的鲜明特点,是食品和服装加工的优质原料。开江县白鹅常年饲养量在450万只以上,目前,已建有宝塔、任市、甘棠、永兴、新宁、普安、天师、广福、兴岭、讲治等优质白鹅养殖基地,可年出栏白鹅500万只、鸭800万只。   开江白鹅   地域范围   开江白鹅主要产于四川省开江县,产区位于东经107°42'06''—108°05'07'',北纬30°47'40''一31°15'28''之间,分布于开江县的新宁镇、普安镇、永兴镇、新太乡、灵岩乡、回龙镇、天师镇、骑龙乡、长田乡、沙坝场乡、梅家乡、讲治镇、宝石乡、甘棠镇、靖安乡、任市镇、新街乡、广福镇、长岭镇、拔妙乡等20个乡镇,产区面积1033.8平方公里,年出栏白鹅390.13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及肉质特征:开江白鹅产蛋性能好、屠宰率高。开江白鹅年产蛋60-80枚,比其它产地中型鹅高20-30枚。6月龄公、母鹅的半净膛屠宰率分别为86.3%和80.7% 其它产地中型鹅高6-7%,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3%和73.1%,比其它产地中型鹅高1-2%。公、母鹅胸腿肌重分别为829.5克和645克,分别占肌体重的29.3%和30.4%;成年公、母鹅的半净膛屠宰率分别为83.1%和81.3%,全净膛屠宰率公母鹅分别为75.9%和73.5%;公、母鹅胸腿肌分别为860.9克和787.9克,分别占肌体重的29.5%和31.7%。宰杀后,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光泽润滑,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 性强、弹性好。因鹅肉的脂肪含量少、氨基酸种类多,营养丰富,咀嚼后味道鲜美。肉汤清淡,风味独特、鲜美无比、营养丰富、可口怡人。 2、开江白鹅肉品质理化指标:开江白鹅肉质鲜美,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赖氨酸的特点,其中粗脂肪含量低于10%,较其它鹅肉低49.7%(其它产地肉鹅平均为19.9%);胆固醇含量低于60mg/100g,较其它品种肉鹅低18.9%(其它产地肉鹅平均为74mg/100g);赖氨酸含量高于1.5%,较其它产地肉鹅高14.7%(其它产地肉鹅平均为1.28%)。 3、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3、NY5028-2001和GB18596要求;种鹅场建设符合种畜禽场建设布局规范DB51/T652—2007种鹅场养殖档案符合NY10-1985规定;饲养管理符合肉用家禽饲养HACCP管理技术规范NY/T 1337-2007、无公害食品鹅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5038-2006 管理规定;饲养投入品使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5032-2006的管理规定;防疫符合NY5263要求。鹅肉符合NY5038-2005、无公害畜产品 禽肉DB51/T354-2003规定。

凉山崖鹰鸡

  历年来,美姑县非常重视岩鹰鸡这一宝贵资源,1998年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凉山州畜牧局、凉山州畜科所对岩鹰鸡进行了调查和品种整理后命名为“凉山崖鹰鸡”。   近年来,美姑县争取项目资金80余万元,对岩鹰鸡进行规模化养殖。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全县重点扶持规模养鸡户500户,以“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建成两个占地面积分别为450平方米、300平方米,围栏草场面积分别为200亩、30亩的岩鹰鸡选育场,购回两组孵化机,年孵小鸡5万羽。同时大力培训农民,营建“果木林—鸡食果林中的虫草—鸡粪滋树养草—树荫为鸡避风挡日”的生态养鸡圈,推动了岩鹰鸡产业的规模化养殖。   截至2009年底,美姑县岩鹰鸡存栏130多万只,出栏125万多只,产生经济效益376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6元。岩鹰鸡远销成都、乐山、西昌等地,成为客商的-货。   特点:身高体大,形像岩鹰,生长繁殖于海拔1800-2800米的高寒多变的气候环境中,抗逆性能好、生长快、易饲养、肉质上乘、口感好、味鲜美,其胆固醇仅为31.78mg/L,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专家认定,岩鹰鸡是我国西南高寒山区发掘出来的稀有鸡种之一,是我国少数未受污染的优良土鸡品种之一,也是品质优良、绿色安全的动物性食品。   美姑岩鹰鸡产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的36个乡(镇)291个村。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县域介于东经102°53′~103°29′,北纬28°02′~28°53′之间。东邻雷波县,西接越西县,南连昭觉县,北毗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与甘洛县连界,东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壤。县境南北长94.8公里,东西宽46.4公里。县域实辖面积2573平方公里,常耕地面积24.3万亩,农村人平占有耕地1.69亩。全县辖36个乡镇,291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人口20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巴普镇,位于东经103°07′,北纬28°19′,海拔2082米,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西昌市170公里。美姑岩鹰鸡生产区域集中在侯播乃拖乡、洪溪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年总产量2340吨。

泸州糯红高粱

  泸州地区种植的糯红高粱(当地人称之“红粮”),这种糯红高粱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额超过90%,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同时因糯红高粱的生命力甚强,耐旱耐涝,凡种即收,川南丘陵地带种植的糯红高粱,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纯天然绿色粮食理所当然成为酿造国窖1573的主要原料。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泸州糯红高粱穗型中散,穗大而籽粒饱满,每穗3000-4000粒,粒卵圆形,千粒重16克左右,皮薄红润,籽粒具有角质率小,支链淀粉易糊化,糊化后粘性好、不轻易老化的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泸州糯红高粱粗淀粉含量≥65%,其中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的92%以上(支链淀粉含量/粗淀粉含量),因此出酒率高,蛋白质含量≥9%。 (3)安全指标要求 严格按照“泸州酿酒糯红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高粱)标准(NY/T895-2004)进行生产和管理,使用肥料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DB51/338-2003为依据,病虫草害防治原则上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7-2001)为依据。“泸州糯红高粱”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收购前15天,对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符合安全标准才准许出售、交易。   地域范围   泸州糯红高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江阳区11个乡镇,龙马潭区7个乡镇,泸县24个乡镇,纳溪区6个乡镇,合江县29个乡镇,共计5个县区77个乡镇。位于四川南缘,东连重庆,西接宜宾,南靠贵州,北邻自贡、内江,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9′-106°28′北纬27°39′-28°53′,保护面积1.98万公顷,总产量81675吨。

温江大蒜

  大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   温江是大蒜的著名产区之一。相传与清乾隆年间引进蒜种栽种。具有味香辣,油脂重,粒大,色泽光亮,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特点。1949年全县种植大蒜1370亩。198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1亩,工产干蒜957.46万斤。温江所产独蒜,以“经济价值高,内外销路好”而远近闻名。蒜薹远销辽宁、河北、青海、新疆、宁夏等11省区的30多个城市。县境所产大蒜,历来都有加工成“伏大蒜”的传统。伏大蒜具有鲜、嫩、香、甜、脆的特点,畅销各地。   据资料查证,早在清乾隆年间,温江大蒜就已远近闻名,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这与温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壤和精耕细做息息相关,其产区主要在县境万春、公平、永宁、涌泉一带。由于交易兴旺,在城关长安桥附近,还自然形成了一条专供人们进行大蒜及蒜薹交易的蒜市街。栽种面积一般都在2000亩左右。解放后,随着农业条件改善和人民需求的增加,大蒜的产销量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有过去的几千亩扩大到四、五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常年蔬菜面积的70%以上,年产蒜薹2091万公斤,蒜头2595万公斤,销售由省内扩大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等省市,成为温江县南菜北调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品种。   品质优良   县内大蒜品种都属硬叶蒜,其中尤以“红七星”、“白七星”,这两个品种为国内罕见,独具特色,它的特点是瓣子大,色泽光亮、口味香、辣、胶汁浓。“红七星”、“白七星”大蒜在我县播种期9月中下旬为最佳时期。其收获产期:鲜蒜薹为来年3月中旬,大蒜头为来年五月上旬。拒民间传,把蒜汁涂在铜钱上,贴在身上,铜钱不落.经(80年代)化验测定:每百克大蒜(可食部分)的成分,一般含水分63克,蛋白质4.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30.3克,热量143千卡,粗纤维0.8克,灰分1.2克,钙29毫克,磷133毫克,铁0.9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烟碱酸0.4毫克,抗坏血酸2毫克.在化学工业及医药上的用途甚广,故民谚有“蒜有百利,浑身是宝”之说。近几年,温江大蒜种的产量历年均向国内提供20万亩的种子。2001年,温江县大蒜种的产量可向国内提供25万亩的种子。   温江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关于温江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的报告》(温府发[2006]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现辖行政区域。

宣汉桃花米

  桃花米又名“香米”、“贡米”,产于宣汉桃花乡。此米属带硬性的灿型稻米,米粒大而匀称,色泽白中显青,煮成米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吃来浸润芳香,品质特佳。   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地域范围   宣汉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的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3′-108°33′,北纬31°07′-31°28′,海拔670-1140m,东西长110.6km,南北宽78.8km。宣汉桃花米种植于宣汉县的桃花乡、丰城镇、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老君乡、南坝镇、天台乡、五宝镇、华景镇、白马乡、土黄镇、漆碑乡、樊哙镇、三墩乡、龙泉乡、渡口乡、漆树乡、黄金镇、厂溪乡、新华镇、下八乡、黄石乡、三河乡、清溪镇、红峰乡、凤鸣乡、柳池乡、庆云乡、马渡乡、隘口乡、石铁乡等32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宣汉县为大巴山中山和低山地貌,部分属于川东低山和丘陵地貌,主要以低山和低中山地貌为主。稻区耕种的土壤主要是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呈微碱性,土壤结构较好,有机质含量0.5-4%,富含硒元素。   (2)水文情况:宣汉县是渠江发源地之一,境内主要河流4条:分州河、前河、中河、后河,有支流、小河沟上百条,流经全县54个乡镇。县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75座,塘9521口,蓄水池15522口,引水堰2220条,石河堰405条,固定机电提灌站266处,全县提、引、蓄水量达13526万立方米,有效使用量12610万立方米,灌溉稻田面积48万亩。   县内稻田灌溉依靠河流、水库、堰塘等水稻设施灌溉。   (3)气候情况:宣汉桃花米稻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实,雨量充沛,且降雨集中于4-10月,雨热同季、光温同步,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产。年日照时数在1386.7-1789h,年平均气温15.9-17.3℃,水稻生产季节(3-9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4-2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日较差大。稻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5250℃,初日在3月中下旬左右,终日在11月上旬左右,初终日数在238-259d。无霜期稻区为210d左右,宣汉县内年均降水量为1213.5mm,最多年1593.7mm,大多数年份在1025mm以上。降水的时间分布多集中在4-10月,月雨量均在100mm以上,夏季雨量大,冬季雨量小,春秋相近,降雨规律十分适宜水稻生长、种植。稻区县内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96.62千卡∕C㎡,其中≥10℃期间的总辐射每平方米为77.94千卡∕C㎡,占全年的80.7%,有利生产大春作物,是典型的优势稻作区。根据优质米最佳灌浆气候生态条件来衡量,水稻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稻区均在20-26℃,平均日照时数在8h以上,7-9月平均太阳辐射量在11.5千卡∕C㎡,相对湿度在65%-70%,属水稻生产最适宜区。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条件,形成了宣汉桃花米的优良特性。   (4)人文历史情况:水稻是宣汉县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在全国水稻生态区划中,被列为优质水稻优势生态区,在川东区位优势明显。宣汉是巴人发祥之地,已勘明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生活、生产,是一个古老的稻区。时至今日,宣汉县水稻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又以宣汉桃花米尤为耀眼。   相传早在唐朝开元年间,宣汉县桃花乡刘家沟村的大米就已驰名,并作为贡米供奉给皇帝,因而美名传播四海。唐朝大诗人元稹在达州府任知府时,经常在阳春三月外出踏青,有一年,元稹乘舟顺州河而上,行至宣汉县境内汀江(今东林河)时,有当地人送来刘家沟大米供奉,他看到这种大米剥壳后,面似桃花,质地滋润,颗粒饱满,体形修长,煮的饭晶莹如雪,味道香甜爽口,且米饭两头开花中间不断腰,像一朵朵小小的桃花,煞是好看,元   稹饱尝此米饭后,赞不绝口,著诗颂曰:“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长歌一曲烟霭尽,绿波清浪又当还。”宣汉桃花米因此而闻名于世。   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宣汉桃花米奉献皇上,宣汉桃花米就成为皇宫的供奉之物,故有“贡米”之称。到了明清,宣汉桃花米甚至成了当地富绅追求高官厚禄的贿赂品。清朝嘉庆年间,宣汉县乡绅罗思举,以两升宣汉桃花米的代价向嘉庆皇帝讨得了兵马元帅一职。民国28年,宣汉乡绅黄保轩背着一背篓宣汉桃花米,来到重庆,将米亲送到蒋介石手中,蒋介石高兴之下赏黄以宣汉县长一职。   1957年宣汉桃花米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一举夺得大米类榜眼;1962年被载入全国农作物优质品种目录;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之一,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65年在全国农展会上列为名贵大米;1977年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青睐;现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   宣汉桃花米品质上乘,具备极大的市场竞争力。2001年,为切实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成立,确定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农户为基础,共同建设宣汉桃花米的产销基地,推进宣汉桃花米的产业化发展。仅2001年一年,公司就从农民手中收购宣汉桃花米8000吨,这相当于宣汉桃花米过去5年的总产量。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成功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宣汉桃花米”的影响力在国内商品粮市场迅速得到攀升。2001年和2003年,在“四川省优质稻米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西安“西洽会”上,宣汉县桃花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峰桃”牌系列宣汉桃花米均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并获得“四川省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宣汉桃花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到2008年,宣汉桃花米的销售带动当地稻农户均年增收1000多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宣汉桃花米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得荣树椒

  树椒是得荣县特有的一种无污染的大众化绿色食品,—般在3月份开花结果,4月份采摘青椒,7月份陆续成熟,可持续采摘到12月份,亩产一般能达到800公斤。   得荣树椒,也称“树海椒”,四川省得荣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品种树椒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维生素E、钙、硒维生素C、核黄素含量高,保健和医药价值很高,曾入藏药。   因树干木质化而形成小树俗称“树子海椒”,是多年生植物。最初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从印度引进,后经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长期栽培选育出的一种原始的地方辣椒品种。该品种头年以种子育苗移栽,当年开花结果,可以露地越冬,经冬不死,每年春季又可发生新芽开花结果,植株高可达数米,叶片披针形,果实短角形,顶端稍尖,成熟后果实金黄鲜亮,其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曾入藏药,而其树寿命可长达上百年。   得荣县位于金沙江下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树子海椒”特产区。经过千年基因变化及长期栽培选育,成为该县一种原始地方辣椒品种。但由于效益因素,21世纪前的数百年时间里,树子海椒只是零星而散落地生长在当地一些乡村的山沟地边。 2002年,得荣县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大量调研和科学论证,树子海椒作为当地特产被纳入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让当地适宜种植树子海椒地区的农户选种。 2003年,得荣县其他乡的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种植树椒,当年规模达到30亩,2005年,树椒走出得荣,顺利在周边几个县域市场内销售,树椒价格开始从每公斤3元回升到4元钱的价格。为了将品牌做强,2006年5月,经过严格认证,得荣树椒又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上周边销售市场的不断开发,拥有品牌的得荣树椒的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倔起,远销到上海、广州等地市场:当年,得荣树椒价格就从每公斤4元上涨到10元,每户种植户因此至少多获利2000余元。品牌效应市场价格上涨给当地树椒种植户带来了甜头。从最先的不愿意种到零星种植,再从零星种植又不想种,然后到自发种植,树椒种植规模开始当地适宜地区迅速发展。2007年该县种植规模达到200多亩,产量达到75吨左右,但还是供不应求。.2008,得荣县树椒种植规模达750多亩,如果按亩产750公斤计算,得荣县树椒产量大概在562.5吨左右。.2010年树椒种植在得荣已形成规模化,该县5个乡、镇先后建立起了树椒种植基地。.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4月26日起对得荣树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得荣县人民0《关于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植区域的说明》(得府[2005]10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古学乡、曲雅贡乡、日龙乡、徐龙乡、贡波乡、八日乡、奔都乡及松麦镇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金川雪梨

  有“中国雪梨之乡”的四川省金川县,以金川一枝花——金花梨而享誉全国。此产品曾在1985年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1990年获中国首届农业产品博览会优良产品称号。1999年获得四川省优质水果奖。2001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审查,确定为绿色食品。2002年被评为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果品。   早在1982年,四川农业大学张志鹏教授和王大发教授等组成专家组来产地考察,该地被誉为“全球雪梨最佳生态区”。该品种果大、外观光洁、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甜,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   

茂县花椒

  茂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质地优良,驰名全国。主栽“大红袍”花椒是“西路花椒”代表品种,其果实以油重粒大、色泽红亮、芳香浓郁、醇麻可口的独特风味,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茂县花椒系川西北高原羌寨无公害自然绿色特产,种植规模6万亩,年产量1200吨,是茂县农业主要经济收入。   

金阳白魔芋

  金阳白磨芋具有色白、沙细、肉泡的特点,其富含葡甘露糖,含量达65%。颗粒透明,光泽度好,膨化力强,不变色,味清香,经四川省产品质量所检验,粘度达1800粒帕,远高于1200粒帕的国际标准。在同类产品中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于1995年在中国成都国际食品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和银奖的白磨芋精粉和雪磨芋畅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金阳县人民0《关于报送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金府函[2005]3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金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金阳白魔芋产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始种于20世纪30年代,“金江芋角”早已闻名全国。  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测定,金阳白魔芋与国内其他生产的魔芋相比较,晒干率高出1倍,所含葡甘露聚糖高出30~40%,出粉率高出20~30%,被外商誉为国际魔芋“王牌”。   金阳白魔芋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天府国际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金银奖。在2005年12月10日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金阳推出的白魔芋系列产品中,白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雪魔芋荣获银奖,白魔芋丝获优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以金阳白魔芋为本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金阳白魔芋产品功能广泛,一是在医药保健上作为最好的可溶性半纤维,被誉为人体第七营养纤维素,对降低胆固醇、减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效果显著;二是在食品、饮料工业上可作为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成膜剂;三是在工、矿业上利用葡甘露聚糖遇水膨胀的粘结性、成膜性和乳化行等特性,在化工、纺织、造纸和化妆品、石油工业上也成功应用。.

马边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1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在明清时期,马边茶曾作贡茶,更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1951年的细茶产量已上升到3471担,1955年产粗茶已达13727担。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地貌特征:马边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低山、中山、亚高山多种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有黄连山,南有茶条山,西有黄茅岗、大风顶、鸡公山,北有药子山。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多断裂和褶皱,沟深谷狭,地面切割破碎,平坝极少。海拔最高4042米,最低448米,相对高差3954米。   土壤特征:境内土壤按土类论,以紫色土面积最大,共98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9%;黄壤面积503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17%;水稻土面积26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67%,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   4%-7%,理化性状好,适合马边绿茶树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主要有马边河、挖黑河、铁觉河、荞坝河、玛瑙河、镇江庙河等6条,连接大小支流226多条。荞坝河向东南汇入金沙江,马边河自西向东汇入岷江。产地种植范围水质的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马边绿茶。   (3)气候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044.3mm,相对湿度80%,山间云雾缭绕,这是马边绿茶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今屏山县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为官时,写的《筇竹颂》中辞曰:“伟邛崃之美   竹,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一子遗我,扶予涧阿。坐则倚胡床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描述了马边绿茶生长的清幽环境。   到了明朝中期,马边绿茶开始人工种植,主要源于佛家僧侣坐禅过久易困,需饮茶以解,所以又称“茶佛一味”(清嘉庆版《马边厅志略》载),目前马边县内还保存大量的僧侣茶楼遗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叙州王启昆到马边筹划建厅事宜,脚迹遍县境,著有《烟峰城杂咏》八首,录一首:“左插云遮烟草花,右遮半面抱琵琶。双双高绾青螺鬓,淡远峨眉晕晓霞。”优雅的诗句展现了马边绿茶的美态。   因马边绿茶以“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而闻名,并贵为茶中珍品,1959年马边绿茶进京敬献毛主席。且马边是彝族自治县,绿茶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远方有朋来时、逢年过节时、种田栽秧时、结婚父母时都会饮茶,用以去油腻和酒气,预示健康。   民国10年,余洪先撰《马边纪实》说:“马边素称产茶之区,唯均野生,无特为培植者”,后经省市良种茶会评定,这是很有价值的茶叶新品种,也是原始茶树的孑遗品种。民国19年,马边在垦社试办茶厂,从大竹堡收买生茶   改良烘制,包装改良马边绿茶“龙湖”、“凤眉”等数百斤。民国26年(1937年),县长余洪先主张整理旧茶树,种植新茶树,开辟茶园,集中种植,统一制造包装,齐一货色,训练技术工人采用机械制造马边绿茶,年产2万担,专办出口茶叶。80年代,马边绿茶“白岩迎春茶”、“建新清茗茶”、“荞茶3号、4号”等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名优茶,而后马边绿茶“柏香炒青茶”、“白岩迎春”、“永山玉叶”、“龙湖雪梅”、“小凉山毛峰”、“荞坝贡茶”等系列产品又先后获四川省名茶叶“甘露杯”奖、中国西部名茶开发“陆羽杯”奖,并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目前,马边尚存近万株野生绿茶树,分布于县境1300m以上的深山(袁家溪乡额洛村,烟峰乡邓基阿托、火炉沟等地),马边也被认定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已获无公害生态茶园认证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500亩、有机茶园认证20026.3亩。先后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基地”、“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8年被四川省命名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在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确定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核心县。拥有“马边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县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农民技术员870多人,并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及省、市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随着标准化的大力实施,马边县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知名绿茶品牌。   特定品质   扁形茶:成茶扁平挺直,光滑匀齐,色泽嫩绿,香高持久,汤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鲜绿明亮。卷曲形茶:条索紧细卷曲,峰苗显露,色泽嫩绿油润,晶莹剔透,有特有的肉质感。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味醇微甜,余香久聚不散。叶底嫩匀自然完整,鲜绿明亮。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成条,锋苗显露,色泽油绿,清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完整明亮。   文化典故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马边大部分茶农依然是按照较传统方式管理茶园,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使得“马边绿茶”的品质和风味在绿茶中独具特色。   地域范围   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东到老河坝乡灯塔村,南到高卓营乡羊子桥村,西到三河口乡涉水坝村,北到镇江庙乡阴心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   

邻水脐橙

  邻水脐橙是邻水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现种植面积达26.9万亩,产量11.05万吨,产值4.5亿元;已建成了10000亩脐橙标准化示范园区5个,5000亩标准化示范园区12个;现有脐橙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号企业3家,果业专业合作社78个,已形成了集生产、科研、示范、开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脐橙产业。   脐橙品质优良、无籽多汁、色泽鲜艳,是世界各国竞相栽培的柑桔良种。   脐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类营养成份。据检测,每100ML鲜橙汁含:热量207焦耳,蛋白质0.9g,脂肪0.2g,氨基酸203.9mg,维生素A0.127mg,维生素B10.08mg,维生素B20.03mg维生素C60mg,并富含钙、铁、磷等元素,脐橙果汁中含可溶性固型物11-15%,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0-13.0克,含柠檬酸0.80-0.95克,维生素C55-75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胡萝卜素、钙、磷、铁、镁、钾、钠,还含有(R)-柠檬油、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似物、类胡萝卜素、甘油糖脂质、Y啶酮、果胶等防癌物质。为优良的保健营养绿色食品,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减少有色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在人体内积累、清火养颜、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   成熟果实果皮的油胞和果肉的汁胞中含有高级醇、醛、酮、挥发性有机酸及萜烯类等,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置之幽香满室,食之清香盈口,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果品。   地域范围   邻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平行岭谷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为106°41′-107°18′,北纬30°01′-30°33′,东与重庆垫江、长寿接壤,南与重庆渝北相连,西与四川广安相接,北与四川大竹相邻。邻水脐橙产于邻水县柑子镇、观音桥镇、冷家乡、城北镇、城南镇、牟家镇、合流镇、四海乡、坛同镇、子中乡、九龙镇、御临镇、黎家乡、袁市镇、关河乡、两河乡、丰禾镇、长滩乡、凉山乡、复盛乡、八耳镇、石永镇、荆坪乡、柳塘乡、石滓乡、兴仁乡、王家镇、三古乡、护邻乡、同石乡等30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邻水县属川东丘陵山区,境内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平行展布,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境内有农耕地40614公顷,其中田23633公顷、土16981公顷。其土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自流井组和少数须家河组、遂宁组成土母质发育成土,分为紫色土、黄壤土、水稻土、冲积土四大土类,土性大多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pH值平均为6.5,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除遂宁组土壤缺磷外,都富含磷、钾,勿需特别改造就可用于栽植优质脐橙。   (2)水文情况:境内有白水河、御临河、芭蕉河等河流,水资源总量15.840843亿m3,境内无大型污染企业,水源几乎未被污染,质量较好。   (3)气候情况: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8℃,全年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是7月为27.8℃,最低是1月为6℃,≥10℃有效积温5604.3℃,全年无霜期305d(80%保证率300天/年以上)。年平均日照数1230.7h,而光照时间集中在2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柑桔生长发育季节,柑桔盛花期日均温度19-25℃,柑桔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为8.3-8.9℃,年平均降水量为1170mm,主要集中在4-9月,柑桔成熟期少雨;全年蒸发总量为994.5mm,相对湿度一般在84%。邻水县是脐橙发展的生态最适宜区。   

四川省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成都 阆中张飞牛肉 郫县豆瓣 温江大蒜 蒲江猕猴桃 水井坊酒 都江堰猕猴桃 蒲江雀舌 蜀绣 新都柚 金堂黑山羊 蒲江米花糖 蒲江丑柑 王泗白酒 彭州莴笋 邛酒 青城山白果炖鸡
自贡 自贡火边子牛肉 太源井晒醋 荣县油茶 五宝花生 富顺豆花蘸水 富顺再生稻 富顺香辣酱 富顺豆花 新桥枇杷 四川泡菜 自贡冷吃兔 芙蓉蛋 自贡扎染 自贡调味盐 开花白糕 龚扇
攀枝花 苴却砚 攀枝花芒果 盐边西瓜 红格脐橙 攀枝花枇杷 国胜茶叶 盐边油底肉 攀西大田石榴 米易何首乌 中坝草莓 攀枝花噹噹鸡 米易山药 米易枇杷 盐边桑蚕茧 米易红糖 米易兰
泸州 泸州老窑 泸州糯红高粱 护国沙田柚 先市酱油 合江金钗石斛 乐道子鸡蛋 乐道子鸡 分水油纸伞 古蔺赶黄草 古蔺面 合江荔枝 天仙硐枇杷 泸州桂圆 纳溪特早茶 合江真龙柚 古蔺肝苏
德阳 剑南春 中江挂面 中江白芍 广汉缠丝兔 罗江贵妃枣 中江丹参 松林桃 红白豆腐干 马井挂面 连山回锅肉 鳝鱼鸡蛋卷 什邡晒烟 红白但氏豆腐 什邡荞面 什邡板鸭 什邡红白茶
绵阳 三台涪城麦冬 梓潼酥饼 安县魔芋 梓潼桔梗 涪城蚕茧 平武厚朴 天宝蜜柚 平武果梅 平武天麻 江油百合 北川米黄大理石 北川苔子茶 平武绿茶 北川茶叶 北川花魔芋 崭山米枣
广元 剑门豆腐 青川黑木耳 苍溪川明参 朝天核桃 青川天麻 七佛贡茶 广元橄榄油 苍溪红心猕猴桃 苍溪雪梨 麻柳刺绣 利州香菇 广元黄茶 广元纯黄茶 青竹江娃娃鱼 王家贡米 朝天扯篼子花生
遂宁 沱牌曲酒 蓬溪矮晚柚 大英白柠檬 蓬溪青花椒 蓬溪仙桃 安居黄金梨 卓筒井盐 大英长绒棉 芝溪玉液 遂宁川白芷 安居红苕 射洪金华清见 遂宁矮晚柚 船山豆腐皮 射洪野香猪 麦加牛肉
内江 资中冬尖 资中鲶鱼 永安白乌鱼 资中枇杷 隆昌土陶 永福生姜 资中罗泉豆腐 复立茶 塔罗科血橙 新店七星椒 镇西白萝卜 隆昌素兰花 资中血橙 隆昌夏布 隆昌豆杆 隆昌酱油
乐山 马边绿茶 黑竹沟藤椒 犍为茉莉花茶 西坝生姜 沐川草龙 金口河川牛膝 峨边马铃薯 夹江叠鞘石斛 峨眉山藤椒 犍为麻柳姜 沐川乌骨黑鸡 峨眉山藤椒油 峨眉山矿泉水 峨边竹笋 嘉州荔枝 峨边花牛
南充 阆中张飞牛肉 仪陇胭脂萝卜 仪陇酱瓜 白糖蒸馍 营山黑山羊 保宁压酒 仪陇大山香米 西充二荆条辣椒 南充冬菜 西凤脐橙 芭蕉木瓜 充国香桃 西充黄心苕 仪陇半夏 仪陇元帅柚 阆中川明参
眉山 东坡泡菜 冻粑 文宫枇杷 仁寿曹家梨 青神竹编 仁寿芝麻糕 洪雅藤椒油 雅连 仁寿枇杷 高庙白酒 丹棱桔橙 青神椪柑 彭山葡萄 东坡肘子 洪雅绿茶 峨眉糕
宜宾 宜宾五粮液 筠连红茶 南溪豆腐干 宜宾芽菜 宜宾早茶 名茶屏山炒青 兴文方竹笋 筠连苦丁茶 沙河豆腐 川红工夫茶 屏山椪柑 宜宾糯红高粱 李庄白酒 筠连黄牛 筠连粉条 屏山白魔芋
广安 广安白市柚 武胜金甲鲤 广安蜜梨 武胜仔猪 广安松针 武胜脐橙 岳池米粉 黄龙贡米 龙安柚 广安盐皮蛋 顾县豆干 南瓜玉米汤圆 永寿寺豆腐干 邻水小面 西板豆豉
达州 渠县黄花菜 宣汉桃花米 开江麻鸭 开江白鹅 达州橄榄油 万源旧院黑鸡蛋 万源旧院黑鸡 万源富硒茶 峰城玉米 达州脆李 达川安仁柚 大竹秦王桃 漆碑茶 万源板角山羊 蜂桶蜂蜜 老君香菇
雅安 雅鱼 蒙山茶 蒙顶山茶 石棉枇杷 雨城猕猴桃 石棉黄果柑 汉源坛子肉 天全川牛膝 蒙顶山黄芽 蒙顶山藏茶 宝兴川牛膝 蒙顶山石花 蒙顶甘露 荥经天麻 老鹰茶 蒙顶山黑茶
巴中 通江银耳 南江翡翠米 南江金银花 江口青鳙 平昌青花椒 南江核桃 巴山土鸡蛋 通-峪猪 大罗黄花 空山核桃 南江黑木耳 空山马铃薯 镇龙山瓦灰鸡 南江黄羊 巴中柞蚕蛹 南江厚朴
资阳 安岳柠檬 通贤柚 雁江蜜柑 安岳咸肉 伍堡红花藕 临江寺豆瓣 天池藕粉 周礼粉条 周礼伤心凉粉 安岳米卷 安岳竹席 乐至白乌鱼 泡菜鲫鱼 安岳红苕 安岳石刻 丹山坛子鸡
阿坝 小金苹果 汶川甜樱桃 茂县花椒 金川雪梨 麦洼牦牛 九寨刀党 松潘贝母 贾洛绵羊 四川河曲马 阿坝蜂蜜 卡子核桃 茂汶苹果 九寨沟柿子 金川多肋牦牛 阿坝茂县李 色湾藏香猪
甘孜 得荣树椒 泸定红樱桃 乡城藏鸡 甘孜青稞 得荣核桃 理塘牦牛 石渠藏系绵羊 道孚大葱 磨西老腊肉 甘孜水淘糌粑 乡城藏鸡蛋 泸定核桃 巴塘核桃 康定红皮萝卜 雅江松茸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凉山州 马湖莼菜 凉山崖鹰鸡 宁南奇石 会东黑山羊 盐源辣椒 金阳白魔芋 凉山苦荞麦 建昌板鸭 德昌香米 盐源苹果 美姑山羊 布拖乌洋芋 凉山苦荞茶 凉山清甜香烤烟 大兴蒜苔 会东块菌

四川省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