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镇位于江苏省高淳县西南部水网圩区,西濒水阳江,离高淳县城10公里,南京国际机场56公里,南京城86公里,与宣州市水阳镇一江之隔,县道南部干线贯通全境,省道高宣公路直通宣城,万吨级货轮可直达、停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砖墙镇历史悠久,镇政府所在地相国圩筑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
的历史,是江苏省第二大古圩,素以"铁相国"、"相国山"闻名遐尔。"周公故居"、"樨开五色"、"一里三相"、"一门三进士"等古迹广为流传。砖墙镇现有面积66.73平方公里,人口3.8万,下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砖墙镇产业发达,特色优势明显:建筑之乡,93年被南京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98年被评为"南京市综合实力20强"单位。"鱼米之乡"建有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2万亩大水面养殖基地,年水产总量450万公斤,其中:螃蟹71万多公斤,青虾10万公斤,珍珠3000多公斤,居南京之首。蔬菜之乡,建有万亩四季包菜基地。是南京市蔬菜调控基地,年产新鲜蔬菜1900万公斤。同时,水运业蓬勃发展,在运输船舶120多条,达6万余吨位。工业经济已形成机械、服装、无害化工三大行业,BQJ型波纹管球芯截止阀、FZB型自由浮球式自行排液器、化学加药装置、汽车模具、秋宁制衣、泰发混胶油墨等优新产品质量过硬,享誉市场。
砖墙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砖墙集镇建设规划于95年启动实施,规划区域2.3平方公里,集镇内金融、学校、医院、广播、有线电视,水、电、通信通讯、商贸市场、餐饮服务、发廊浴室、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先进镇,现代化小城镇序幕已全面拉开。
砖墙,这一江南水乡,正以优惠的政策、热情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合作开发,共创伟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8万人 | 66.73平方公里 | 320125102 | 210000 | 025 | 查看 砖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水碧桥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水碧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港口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港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三和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三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仙圩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仙圩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永成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永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四园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四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北埂陈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北埂陈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夹沟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夹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茅城社区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茅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木樨村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木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涵村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大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凤卞村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凤卞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桥湾村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桥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陡门村 | ·高淳旅游·高淳特产·高淳十大特产·高淳十景·高淳名人·高淳 | 0 |
---- |
查看 陡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淳溪街道 |
高淳县辖镇,县府驻地。历为县治之地。地处水网圩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1958年建淳溪镇公社,1981年改淳溪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省道宁望线10公里。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6.3万。镇西官溪河经安徽当涂、芜湖入长江,镇东胥河经溧阳、宜兴入太湖,陆路直接通南京、无锡市、上海和皖南的宣城、广德等城镇。辖姜家、渭凤、戴村、三保、宝塔、贺村、八字角、栗园村、双塔、西舍、王村、渔一、渔二、甘东、甘西、南一、南二、南三、史家、铺头、下塘、徐家、管塘、潘村、河城、咀头、东边、驼一、驼二、驼三、南墟、马坳、花园33个村委会和淳中、淳东、淳西、河滨、大桥、镇北、南漪、淳安、栗园、小甘村10个居委会。以农业和水产业为主,产品有虾、蟹等。卫生洁具、羽毛工艺品畅销国内外。镇区内有四方宝塔、古镇一条街。1991年评为江苏省百家名镇。. |
古柏街道 |
|
阳江镇 |
阳江镇是江苏省高淳县的西大门,因水阳江穿境而过得名。襟湖大桥横跨官溪河,紧邻淳溪镇。镇西境与安徽省宣州市、当涂县交界,区位优势独特。阳江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耕地10万余亩,水面5.46万亩,为高淳第一大镇。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工农业总产值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8%。 - 历史文化 阳江镇古属丹阳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兵,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吴大帝孙权为纪念大都督周瑜兴建三元殿。唐代诗人李白曾多次泛舟丹阳湖,公元755年左右,写下了《游高淳丹阳湖》的不朽诗篇。公元1115年(宋政和五年),祖先在此围湖造田,辛勤创业,筑成了美丽富饶的永丰圩,描绘了“白鹿遗踪”的千古佳境。古代高淳八景中“丹阳秋月”“官溪夜泊”“龙潭春涨”三景均出自阳江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十里荷花香》走上银幕,闻名全国。《迎湖桃源》是阳江镇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的又一旅游景点,集观光旅游、垂钓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 - 区位交通 阳江镇方位图 阳江镇水陆交通便利。水阳江大桥沟通苏、皖,南部、西部干线纵横全境,建设的雁翅大桥和葛家渡大桥南接宣州,西通芜湖、马鞍山;距禄口机场仅50多公里,宁高高速公路直达宁沪杭。水路直接长江黄金水道,通连太湖苏南水网;芜太公路穿境而过,敞开了西大门,为阳江镇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新型水乡特色镇奠定了基础。 - 自然条件 阳江镇地处苏皖交界,处于北亚热带中区热带过渡地区,热量充裕,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常年平均降水量1113mm,无霜期220天左右。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升温快,夏季高温炎热。境内有长江支流水阳江穿境而过,东临石臼湖,南倚固城湖,属典型的水网圩区。 - 行政区划 阳江镇辖1个居委会:阳江;40个行政村:新桥、夹埂、官路、保城、双城、永丰、东山、孙王、董牌、肖王、北固、大月、南荡、杨家湾、高墩、西屏、屏埂、太平、狮树、河莲、丁家、宝圩、关王、新正、永联、芮杨、李沈、明光、永富、龙潭、小花、费家咀、丹莲、南埂、西莲、东湖、楼下、一字、南溪、大花。 - 经济发展 工业:阳江镇经济发展呈现服装加工、水产养殖、旅游休闲、水运造船、建筑施工五大特色。阳江镇有工业企业190家,建有两个工业配套区,已形成服装、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粮油加工等行业门类,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镇素有“服装之乡”之美称,现有服装企业70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农业已形成以特种水产生态养殖为主的发展特色,阳江镇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2005年阳江镇螃蟹产量突破了220万公斤,销售产值达1.73亿元,渔业总产值达2.51亿元。建有6个千亩水生蔬菜基地。2005年阳江镇水稻面积62200亩,单产达530公斤,水稻、油菜、小麦总产4000万公斤。阳江镇农业产业正朝多元化发展。水运业蓬勃发展,阳江镇拥有钢质船2000余艘,达70多万吨,占全县总量的50%以上,为高淳赢得了“中华水运第一县”的称号。阳江镇共有建筑公司6家,开发公司1家,60多个建筑工程队,从业人员7000多人。 从横向比较来看,阳江镇民间资本活跃,投资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大、效益高、优势明显,为阳江镇经济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江苏省服装展销会期间,高淳县阳江镇被江苏省纺织协会授予“江苏省服装名镇”。 高淳县阳江镇服装工业起源于80年代,起初是以脚踏缝纫机为主要设备的小作坊生产,企业规模小、户数少。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原始积累,服装企业由少到多、由弱变强,成为阳江镇的特色产业。截止2005年12月底,阳江镇共有服装生产企业72户,服装从业人员近1万人,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9000多台套。2006年1-9月,阳江镇服装生产企业已入库增值税1385.25万元(年内将达到2200多万元),同比增收276.60万元,增长24.95%。其中: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有3户,南京景鹰制衣有限公司累计入库增值税248.08万元,同比增长33.05%,成为阳江镇的一枝独秀。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有3户,10万元以上的有33户,5万元以上的有15户。服装工业已成为阳江镇的重点税源支柱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主要“生力军”。高淳县国税局一直积极支持引导和服务企业走自主经营之路,创自己的服装品牌,做大做强服装企业,为阳江镇服装业能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积蓄力量,创造条件。 农业: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22万亩,总产3296.6万公斤,夏熟作物种植面积3.7万亩,其中小麦0.3万亩,总产285.5万公斤,油菜3.5万亩,总产595万公斤,其他作物1.2万亩。阳江镇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螃蟹产量220万公斤。阳江镇年饲养生猪1.89万头,家禽189万羽。阳江镇拥有农业企业28家,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有种养殖大户100多户,特色产品有螃蟹、青虾、鳜鱼、加州鲈、仙人掌、莲藕、鸡头菜等十几个品种。 |
砖墙镇 |
砖墙镇位于江苏省高淳县西南部水网圩区,西濒水阳江,离高淳县城10公里,南京国际机场56公里,南京城86公里,与宣州市水阳镇一江之隔,县道南部干线贯通全境,省道高宣公路直通宣城,万吨级货轮可直达、停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砖墙镇历史悠久,镇政府所在地相国圩筑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 的历史,是江苏省第二大古圩,素以"铁相国"、"相国山"闻名遐尔。"周公故居"、"樨开五色"、"一里三相"、"一门三进士"等古迹广为流传。砖墙镇现有面积66.73平方公里,人口3.8万,下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砖墙镇产业发达,特色优势明显:建筑之乡,93年被南京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98年被评为"南京市综合实力20强"单位。"鱼米之乡"建有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2万亩大水面养殖基地,年水产总量450万公斤,其中:螃蟹71万多公斤,青虾10万公斤,珍珠3000多公斤,居南京之首。蔬菜之乡,建有万亩四季包菜基地。是南京市蔬菜调控基地,年产新鲜蔬菜1900万公斤。同时,水运业蓬勃发展,在运输船舶120多条,达6万余吨位。工业经济已形成机械、服装、无害化工三大行业,BQJ型波纹管球芯截止阀、FZB型自由浮球式自行排液器、化学加药装置、汽车模具、秋宁制衣、泰发混胶油墨等优新产品质量过硬,享誉市场。 砖墙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砖墙集镇建设规划于95年启动实施,规划区域2.3平方公里,集镇内金融、学校、医院、广播、有线电视,水、电、通信通讯、商贸市场、餐饮服务、发廊浴室、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先进镇,现代化小城镇序幕已全面拉开。 砖墙,这一江南水乡,正以优惠的政策、热情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合作开发,共创伟业。. |
漆桥镇 |
漆桥镇位于高淳县北部,游山北麓, 早在明嘉靖年间, 漆桥镇己属高淳七市之一,据孔氏宗谱记载,宋德祜年间(1326年)孔氏五十四代子孙文昱公来此定居。另据康熙六年(1667年)衍圣委员建孔氏宗词。可见孔氏定居此地己有660多年,从定居至建祠300多年,人口逐渐增多,聚居而为集镇。 漆桥镇现有 面积53.7平方公里,人口2.64万人, 下设7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漆桥镇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建筑之乡、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被南京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在漆桥这块土地上勃发了无限生机,全镇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999年漆桥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 22亿元。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朝阳圩吨粮田被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正把农民带向致富之途。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镇拥有以机械、建材、服装、化工、食品、冶金六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缸套厂已初步形成165一195九大系列二十九个品种的缸套,其中170F缸套出口东南亚各国。 特色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突飞猛进。镇第一建安公司93年经国家建设部批准升为一级资质企业, 1999年完成施工产值1.5亿元。以水果、烟草、农副产品、建材为主的批发市场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了双牌石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漆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漆桥镇基础设施齐全,社会事业发展较快。镇区内有日供水2000吨和110KV变电所各一所,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及A、B、C电话接收塔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集镇区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现代化小城框架己全面拉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朝阳河畔这座新型的商埠城镇将敞开胸怀接纳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客。. |
固城镇 |
高淳县辖镇。1949年建固城区,1957年改固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9年设镇。位于固城湖东畔,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距县府15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2.8万。西有固城湖、中有胥河贯穿,镇北双固公路通往南京,交通便利。辖蒋山、花山、田家、煤场、桥头、曙光、固城、塘坑、墙屋、双岗、双全、檀村、双进、五星、游山、安中、路西、天保、后埠、瑶园20个村委会和固城镇居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固城历史悠久,春秋周景王四年(前541),吴筑土城为濑渚邑,后被楚占为行都,大建宫殿,迄今楚王城遗址尚依稀可见。东周时期的“郢爰”、“编钟”曾在这里出土,著名的东汉《校官之碑》也在固城发现。. |
东坝镇 |
高淳县东坝镇,位于江苏省南部苏皖两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7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8万人。属""江苏省百家名镇"",南京市新型小城镇建设达标镇,南京市文明卫生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 东坝有便利的交通环境。距禄口国际机场50公里,宁高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为北至南京,南往浙江、安徽的重 要交通枢纽,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五级航道芜(芜湖)太(太湖)运河东西走向贯通全镇,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 东坝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镇区设有3.5万KV的输变电所,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1万门容量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建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移动通信机站,有与南京联网的有线电视终端,东坝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座绿树、碧水、古貌,景色怡人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新型小城镇。 东坝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 具有深厚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潜力,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享有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形成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冬瓜、南瓜、食用竹、山芋、青椒及各类反季节蔬菜。 东坝有较为发达的工业经济,以化工、服装、机械、建材四大行业为主的几十家企业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南京伊迪化工公司的银林牌丙烯羟基酯产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东坝服装集团生产的外贸服装销往美国、西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东坝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子山风景秀丽,是孔子曾游览之地,有由九华山投资建造的""真如禅寺"",寺内建有""金陵第一大佛"",""游子山庄""可提供舒适的生活休闲环境。集镇有古运河、古戏楼、 太平天国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 淳朴、热情、信义的东坝人民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东坝镇进行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共谋发展大计。. |
桠溪镇 |
高淳县桠溪镇位于南京市高淳县的东部,是江苏省新型小城镇之一,东与溧阳交界、南距安徽郎溪定埠镇8公里、北与溧水县毗连。全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 桠溪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桠溪集镇的形成始于明崇祯末年,优越的地理条件使之成为两省四县 交界地区商贸会聚的中心。集镇交通十分便利,水上通航可达苏、锡、常、沪,是太湖的内河黄金水道;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桠溪属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北部丘陵山区竹木环绕,山清水秀;南部多为水乡圩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特种水产发展迅速。农业作物盛产粳、糯稻和油菜籽等;粮油商品率较高;多种经营有林、茶、家畜等。""麻玉糕""""腌制鹅""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 桠溪工业起步较早,现有工业企业130家,其中拥有县十强企业2家,县乡镇重点企业8家,境内还有县属十强企业--红太阳集团。已形成了热水器制造的医药化工、树脂化工、玻璃制品,粮油加工,机械加工及系列管道法兰和称之为""绿色照明工程""的各种紧凑性节能灯管、灯具。""绿色食品""南京云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云溪""牌酱香鹅系列产品更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深受各地各大宾馆、饭店、超市和消费者的欢迎。 桠溪也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有建筑、装潢公司8家,现已有具有二级资质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一家,下辖8个企业,施工人数近万人,年施工超亿元。 桠溪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镇区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先后被南京市评为""市新型小城镇""称号,并列入江苏省重点发展乡镇之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现代化工程已全面启动,广播、有线电视已拥有1000KVA变电所及日供水量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家。设施配套齐全的工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进区企业,年创产值8.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