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怒江州 >> 贡山县

贡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怒江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上游叫黑水河,藏族人民叫它“卡拉曲”。   怒江流经西藏从四川进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经过贡山、福贡、泸水县后至保山、德宏,流进缅甸,注入印度洋。在怒江州的流程约400公里。   怒江在青藏高原上流淌,宛如一条绿地毯上的蓝飘带。进入藏南八宿前后,她便进入深不可测的高山峡谷。从海拔3000多米一降再降,降到海拔700余米的深槽。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一左一右,紧紧护卫着怒江,于是,两山一江尤如三条巨蟒,由北向南,扶摇而下。   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山脉,在滇藏交界处的主峰楚鹿腊卡峰海拔4649米,至保山境内降到海拔3000余米。这一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达20多座。 与高黎贡山隔江相望,由北向南平行的是碧罗雪山山峰,又称怒山山脉,海拔达5500米。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流淌艰难。于是,它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然而巍峨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以至把两山之间的距离拉至一箭之遥,不足百把米。愤怒的怒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更像一头被猎人追赶的野猪,嘶呜着、发怒着。   在地球的东方犁出一条大沟谷,从谷底到极峰相差达4000米,从而创造了世界东方一条最著名、最壮观的大峡谷。

独龙江

  独龙江峡谷位于云南西北角,北连西藏自治区,丁部和南部紧靠缅甸。这里因居住着史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神秘的峡谷"。纵贯全境(250千米)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东面是5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4000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  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双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中国境内流长90多千米,流域面积1947平方千米。独龙江落差大,江上支流飞漠多达100余条,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3200毫米以上,为云南之最。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类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小熊猫等。  世代居住在峡谷里的独龙族,直到50年代独龙族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  50年代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独龙族人民垦荒造田,建设国园,独龙河谷地区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修通了从县城到独龙江江边的人马驿道65千米,从独龙江到县城走驿道需2~3天时间。独龙江河谷内修了人马驿道79千米,架起了4座钢绳吊桥,结束了过江靠溜索和藤蔑桥的时代。贡山至独龙江的扶贫公路目前正在修筑中。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怒江大峡谷

  怒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与缅甸、印度接壤,国境线长达449公里,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设在六库,共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和贡山5县。人口45.4万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少数民族。怒江和独龙江在境内高山峡谷中流过,为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达4740多米,长达621公里。两岸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群峰雄峙,横亘千里,其间的怒江奔腾咆哮,沿江多急流、险滩、峡谷、溪流、瀑布、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在贡山还发现了古老的岩画,怒江及其支流独龙江上,还保留有溜索、藤桥、铁索桥等各式桥梁,宛如一座活的桥梁博物馆。在泸水县片马口岸建有片马抗英纪念馆,展示边疆人民-英军入侵的史实。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怒族有“仙女节”、独龙族有“卡雀哇”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傈僳、怒、独龙等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  怒江是我省高山河谷探险和考察民俗的重要旅游区,六库距昆明635公里,至大理235公里,至保山150公里。有公路接320国道,即滇缅公路,通往昆明、大理、保山等地,泸水县的片马为省级边境口岸。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  这条流贯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的大江,源出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叫黑水河,藏名叫“拉曲卡”。经过西藏、云南,出境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它全长3200公里,在中国境内有1540公里.怒江两岸,东边是怒山(又名碧罗雪山),西边是高黎贡山,许多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峰顶积雪皑皑,而河床海拔只有七八百米,江面与山巅高差达3000米左右,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峡谷。据说,怒江峡谷,全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O米,仅次于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48公里,深度1737.4米),为世界第二大峡谷。  月亮石是谷中的一大奇景,从公路上遥看,清晰可见山峰拖着一轮园月。实际上,这是高黎贡山的一座岩峰开了一个约100米高、直径45米的竖椭圆行大洞,可以窥见山背面的天空。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磷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由于江水长年累月的冲刷,有的甚至形成向江面倾斜欲倒的险崖。当地有一首顺口溜形容怒江峡谷:“上山到云端,下山入深渊;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  这里实在找不到什么平地。沿江公路,不是削坡而筑,便是炸石掏岩,硬把公路嵌进山崖里。远远看去,这条造价比一般公路高出三倍的山间公路,就像一条风中的黄色绸带,飘拂在悬崖深谷之间。历史上,怒江曾使一些勇敢善战的英雄为之驻足。相传,三国时代蜀国宰相诸葛亮曾带兵远征到这里,当他听到部下报告“一十卒未过二三死”时,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只得摇着鹅毛扇叹息道:天堑为阻,人力弗能。  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后,妄想东渡怒江,进攻中国西南腹地。可是,由于当地人民的-和怒江天险的阻隔,也使他们最后望而却步了。  从前,高山深峡的阻隔,民族之间的压迫,使这里连盐巴一类的生活必需品,也缺得出奇。不少人一年只能吃到几次盐,有些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希望是吃到一次盐巴。      地址: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  类型:峡谷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门票:50元  

独龙江河谷

  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250公里)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5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傈僳语称曲果),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4000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   江上支流飞瀑多达100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32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小熊猫)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独龙河谷

  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每年11月间,独龙河谷就几乎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十几米厚的积雪把一切住处都阻隔在雪山之外,只有到来年8月冰雪消融的时候,才是河谷最热闹的季节。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在云南由北向南蜿蜒150公里,江面平均宽度约40米,东西两岸的独龙寨人们“隔岸谈话听得见,见面握手走三天”,这绝不夸张,有的地方哪怕走十天也难握手言欢。而且江水湍急,暗礁横斜,渡船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只有“飞”过峡谷,才能不断绝两岸间的联系。怒江峡谷的天气多变,日夜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暖。当然,带好常用的药品是必须的。  有人亲眼见过,独龙族人真的能“飞”过峡谷,而且还有多种“飞”法呢:第一种被人们称为吊桥,独龙族人无论背多少东西,无论白天黑夜都能从“吊桥”飞身过江,动作轻盈,如履平地。另一种过江的方法就是溜索。  其实,无论是走吊桥还是溜索都是十分危险的,但生存的力量使独龙人练就了特技,所以沿独龙江旅行,单是看独龙人过江就可让人感到莫大的满足。纹面而在独龙族  另一个吸引游客注意的便是当地的纹面女,独龙族的纹面分两种,一种是在脸上刺满花纹,被称为满文;一种是在面额两边刺花纹,称为半文,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现在,怒江仅存的纹面女已经很少了,因为这一习俗,已经不再沿用。  从昆明乘车到六库(怒江州州府),全程614千米,每天有3~5班卧铺客车,需16个小时,到达六库后,需再车行280千米,才能到达贡山。  从贡山可徒步前往独龙江,当地的山路非常险峻,行走困难,可请当地脚夫代为背扛行李,减轻负担。独龙河谷

江中松

  江中松距贡山县城茨开镇10公里,位于齐郎当西岸怒江之中,北纬27°39′,东经98°43′,海拔1500米。在怒江西岸的江中一座岩石上,生长着一棵无法估算树龄的云南松,树高约4米,根部土壤和肥力较少,常年不见干枯和成长,四季常青,数百年来都傲立于怒江中的岩石之上。每年怒江江水上涨之际,水位均到树根上部,任凭风吹雨打都亭亭玉立于怒江之中,成为怒江大峡谷景区中的一道奇妙景观。   相传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有三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分别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姐妹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找大海哥哥。在一个黑夜,三姐妹一起向着太阳出来的地方走去,走着走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就走散了。而怒江则是三姊妹中最漂亮、最孝顺的姑娘,离开父母和两姊妹后,她一路追赶两位姐姐,一路向岸边的青松拜托向父母捎一个口信,而怒江两岸的青松没有听清怒江的话语,直到现在贡山境内的青松一直都在喔喔作响,仍然还在问着怒江要捎带什么口信给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夫妇呢!  相传怒江在拜谢了卡娃卡布雪山山神和唐古拉山双亲后,一边玩耍一边走,到了茨开镇齐郎当后她向江边的一棵松树告知了要到遥远的地方找大海的事,希望它能一定转告给自己的父母,之所以到现在在这里还有一棵松树站在江中,一直面向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传话,形成了奇特的江中松景观。  传说诚不必信,不过江中松还真让人浮想联篇:在江中百年不倒,傲然屹立,看潮起潮落,波起云涌。那份刚强,着实让人钦佩;那种孤独,却使人不禁联想起旅途艰辛,形只影单,从而沧然涕下。  然而,爱情是美丽的,我愿意相信传说,我希望传说是真的。我相信傲然而立的青松那份那种责任,我相信怒江对大海的那份执着、那种向往!  同样,要向江中松脚下那块巨石致敬:任风吹浪打,安然不动,肩负一种责任,托起一个生命,托起一份爱情,托起一个希望!   

黑普隧道

  怒江西岸,座落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宽9千米,南北长135千米,总面积12万公顷。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5%,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在东西坡海拔1600—2800米地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它连接东喜马拉雅区,组成了我国最引人瞩目的原始阔叶林区。在这里,森林资源极期丰富,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有当今世界上是大的杜鹃树种—500多年树龄的大树杜鹃;有被称为“绿色寿星”的古老孑遗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秃杉;有云南樱花的原始种、云南山茶的原生种,以及其它珍稀树种,是我国珍稀树种汇集的森林。   北南延伸的横断山脉,动物学家们把它称之为南北动物区的走廊。被誉为“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保护区内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有30种。与大熊猫和滇金丝猴享有同样声誉的羚羊,是高黎贡山的古原生动物。还有长臂猿、懒猴、黑叶猴、灰叶猴、熊猴、红面猴、黑麝、云豹、金猫、灵猫等。鸟类有300多种,白尾梢红雉、红腹角雉、白鹇、金鸡、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绿  在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现已建成独龙江公路。独龙江公路在高黎贡山风雪丫口的黑普隧道海拔3200米,距贡山县城51公里,是去独龙江的必经之路。因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分布,因而在黑普隧道一日可分别领悟到高黎贡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和景色。这里可以看到有如冰雪长城的高黎贡山主山脊,可以观赏到有“阴山镖水”之誉的滴水河双  

石门关

  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石门关摩岩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第一、第二、第三幅藏-是教徒们对藏传佛教第十七世嘎马巴说的话,意为:“我们信仰你,我们尊敬你,嘎马巴”,第四幅藏-是释迦牟尼说“南无阿弥陀佛”,第五幅意为“山神保佑这里过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闹鬼,不要滚石头”。石门关侧面有两个石坠,形极似伞,称之石伞。崖顶有一块平地,周围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自己脱壳一次,较高的有5—6米,一般在1—2米,据专家考证,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2001-2004年这里连续四年端午节前后,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莽的镇邪禅语。  石门关旁的公路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在没有修通这条公路之前,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马帮都要通过这条人马驿道来丙中洛托运物资,虽然现在公路修通了,但仍有马帮进入丙中洛托送物资。贡山的马帮文化与宗教文化是融为一体的,所以马帮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地形环境复杂等因素,贡山解放后还成立了国营马帮队,一直担负着往独龙江的物资托运。1999年,独龙江公路通车后,国营马帮队解散,2000年原国营马帮队受省里的邀请,参加了进京送《普洱茶》的活动。1997年云南电视台拍摄了县城至独龙江的人马驿道名为《最后的马帮》的纪录片。2003年,我国著名导演田壮壮在丙中洛至西藏的茶马驿道上,拍摄了轰动日本的记录片《德拉姆》。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苍山西镇(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  类型:峡谷  开放时间:  08:30-17:00。   交通  重丁村往北徒步或坐车约1.5公里可到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   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的意思。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没有勇气和毅力是无法到达峰顶的。       去石月亮,从福贡乘车,沿公路往北行驶多公里,再三区的利沙底下车后,沿高黎贡山一侧的小路向上爬,大约走整整一天的路程后,下榻在石月亮下的小村寨米哦罗。于村中择一块平地,即可搭起帐篷,生火做饭。米哦罗是一个怒族村寨,极古老,县里的文物队在这里常常能征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物。   老百姓把石斧慎重的收藏着,放在米柜里,以图吉祥。第二天一早,往峭壁上攀岩,不久,即可到达石月亮。石月亮四周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面有三棵年代极其古老的枯树,云雾升腾,飘飘渺渺,忽园忽缺,大有身在天上宫阙之感,凛冽的风吹来令人眩晕。若在此东望怒江大峡谷的江流云海及碧罗雪山日出,壮丽之极,不可言表。       石月亮的成因,是因怒江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  

迪麻洛乡

  迪麻洛乡  从贡山县的棒当乡过人马吊桥,就转入了到迪麻洛的狭窄道路,这条大概只能通行一辆汽车的土路基本是在密林里穿行,沿途溪流淙淙,野花奇草不绝眼底,所以迪麻洛又被当地人唤作“鲜花盛开的地方”。迪麻洛乡在迪麻洛峡谷中,零零散散的木楞房分布在迪麻洛河两岸。主要的农作物是苞谷、土豆等,据说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玉米种植区。  由于山里雨水多,山泥倾泻经常毁坏作物,交通也不方便,所以乡里人们生活条件艰苦(这个离县城不到30公里的乡与县城比真是天上地下),但青山翠谷中小桥流水,远处雪山在太阳光下闪着银辉,另有一番风味。这里的人普遍信仰天主教,教堂很有特色,虽然简单但绝对是中西方建筑风格很好的融合。周六、曰可以看到村民做礼拜,建议这时不要进教堂拍照/虽然没有人制止你,但尊重是一个“驴子”起码的道德修养,坐在教堂边,倾听村民唱赞美诗/这就是著名的无伴奏合唱,雪山、流水、简易的木房、淳朴的村民,街上晃晃悠悠的牛、羊、狗和蔚蓝的天空,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感动。礼拜完毕,—般村长会借此机会召开全村大会,因为平时通讯不便,只有这个时候全村的人才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地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原。-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  沿丙中洛溯江而上,就来到石门关,两座直立的悬崖峭壁屹立在怒江两岸,直立的石壁活似两根石柱插入云端。从古到今,石门关两边的人民往来,只有在怒江水落潮的时候,从绝壁下的沙滩通行,一到水涨,淹没了沙滩,路断难行,就是猴子、岩羊也过不了石门关。  沿着山坡往上走,来到普化寺,抬头看石门关,又是一种景致。怒江两岸的山分别以石门关的峭壁当头弧形向两边伸去,就像两只老虎雄立怒江两岸,回过头再看丙中洛乡背后的石壁,更似一头狮子,抬头朝石门关扑来。  普化寺又叫-寺,位于两虎一狮的中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古朴精美。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  类型: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怒江第一湾

龙普

  龙普紧紧依偎在滔滔的怒江边,寨后是一片片原始密林,龙普成为点缀在怒江边的一颗宝石。       龙普最迷人之处,便是它的陶器世界。       进村便是烧陶器的窑,陶器初坯加工厂。进入人家,只见纷繁的陶器。有可放几百斤粮的粮罐,有背水桶、水缸、煮饭锅;小的如茶罐、酥油茶壶、灯盏、香炉、小酒杯。       这些陶器还配套成各种系列产品,如熬酒用具,发酵罐、土甑子、冷水锅、漏锅、漏斗、酒坛、酒杯;用水系列。       怒族人制作陶器时,工具极其简单,仅靠一个光滑的圆石和一根竹片。       制作时,把陶泥顶在左手的石头上,依照自己的构想造形。这些小件的陶坯制好后,并不需要到专门的窑内烧,只需在火塘上烧便成。       龙普被包围大山之中,它的周围数百里都没有烧制陶器世界,真令人迷惑。  

石门摩崖石刻

石门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摩崖石刻位于贡山县茨开镇东400米当打村怒江西岸高50米的崖壁上。系贡山通福贡的古驿道旁,因地势险要称为石门。民国38年(1949年)设治局长梁之彦题刻"石门"二字。此处尚存石刻碑文三通,条幅二方。-"万家生佛"四字。石碑之一,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碑文高1.3米,宽0.78米,书14行,全文316字,记述贡山民众驱逐设治局长赖惠生的事件。  石碑之二,立于民国34年(1945年),高1.9米,宽0.78米,直书16行,全文573字,记述设治局长陈应昌修路架桥,开办学堂,取消叶枝土司等事迹,其中有当地群众利用木材烧热山体然后浇冷水令其开裂的古老开山方法的记述。另一条幅,横书"滇西保障"四字。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怒江大峡谷溜索

  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它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重丁教堂是丙中洛地区名气最大的教堂,教堂始建于1904年,由制造“白汉洛教案”的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仿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规模宏大,非常漂亮,后来教堂在“文革”期间被毀,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规模小于原来的教堂,现在的教堂里面十分简陋,数条长木凳,墙上挂着褪了色的画。教堂后面在绿树掩映下有一座简朴的小坟,当年修建教堂的神父就葬在这里。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徒步前往或坐当面的前往  门票   教堂的钥匙在丁大妈手里,参观需要收取5元的参观费  景点位置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丙中洛乡东部)  

尼大当(尼打丹)

  尼大当又名尼打丹,位于雾里村、秋那桶和那恰洛峡谷的中间。是一个良好的周边探索基地。它是距它5公里远的秋那桶村的村委会所在地。村庄景色不错,尼大当村脚下有一个藏式风格的教堂。  景点导览  从尼大当前行2公里左右,会经过一座怒江支流上的公路桥(秋那桶桥),过桥后会出现一条岔路。岔路通往秋那通村(3公里),而继续沿着主路行走,经过那恰洛峡谷就会抵达西藏察瓦龙。  用时参考  半天-1天  交通   徒步前往   景点位置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尼大当村  

贡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茨开镇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龙普 石门摩崖石刻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尼大当(尼打丹) 担当力卡山
丙中洛镇 白汉洛教堂 丙中洛 秋那桶 丙中洛茶马驿道 贡当神山 嘎娃嘎普雪山 怒江桃花岛 那呛洛峡谷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捧当乡 迪麻洛峡谷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龙普 石门摩崖石刻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尼大当(尼打丹)
普拉底乡 石星星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龙普 石门摩崖石刻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尼大当(尼打丹)
独龙江乡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龙普 石门摩崖石刻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尼大当(尼打丹) 担当力卡山

贡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