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焦作 >> 温县 >> 番田镇

番田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王薛王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薛王氏祠堂位于温县城西番田镇王薛村北街偏东,创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和正殿(已毁),现存山门和两厢房。

温县蔡庄遗址

温县蔡庄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蔡庄遗址  位于温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番田镇蔡庄西北,四周围平原,中心地势较高,遗址东原有一砖窑,由于取土,遗址部分被破坏。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2米左右,已发现的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形有罐、鼎、盆、钵等。还有石器、蚌器等。另外,遗址上还有战国、汉代时期的遗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温县段村遗址

温县段村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段村遗址  位于温县城西21公里处的番田镇段村西地。这里地势高处周围地面1.5米,成为台地,当地人称“凤凰台”。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地势平坦,中心部位稍高出四周。遗址南临济水故道,西部有一条深约1米的水沟南北经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口遗址

东口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口遗址  位于温县城西20公里处的番田镇东口村西台地上。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西临济水故道,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从断层上看,文化层深1.5米,有红陶、彩陶,其中白衣红陶较多。主要器形有缸、钵、小口尖底瓶、器盖等。  1983年10月11日,温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焦作陈家沟

  介绍: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  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地址: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  类型:小镇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5月1日-9月30日),8:00-17:3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门票:  48元  网址:  http://www.chenjiagou.cn/

温县慈胜寺

温县慈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元代)  慈胜寺位于温县西北23公里大吴村。创建于五代,元至元五年(1304年)重修。现存大雄、天王两殿。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单檐歇山顶,为减柱造,是元代典型的柱子排列方法。门头上悬挂的木制"凤"字形牌匾,乃国内稀有的珍品之一,-"大雄宝殿",造型古朴大方,书法笔力刚劲,素有"阴沟铁画"之称。殿内原来全部绘有壁画,现仅存残余部分。西壁一处为沥粉界画殿阁,东壁一处是城廓兼人物,线条工整,造型美观,是元代壁画艺术的珍品。天王殿为单檐悬山顶建筑,殿内西壁现存"四天王"彩色人物画,保存比较完整。四人身高皆二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衣饰飘带,迎风飘卷,个个目光炯炯,栩栩...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慈胜寺 焦作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司马故里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故里旧址位于温县城西13公里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这里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鼓里”。  司马氏曾在故里筑城建都,以故城为中心,跨清风岭,坐北向南,纵宽各1.5公里,占地2.25平方公里许,分内外城。内城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增高加固的,现保存完整,内城原为安乐宫,今名安乐寨,是主要宫殿所在。在城内,汉代的瓦片、陶片和残砖,俯拾皆是。古晋城内还有上苑、招贤、梨园、禅房、辛庄等村,城北有护驾庄(今护庄村),城南有校尉营(今小营村),东北有戌楼村(今树楼村),西北有东西城外等村,皆因“古晋城”的遗址而得名。

焦作西梁所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等;纹饰有网状纹、几何纹、睫毛纹等,部分上施有白衣,为仰韶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磨光黑陶片上多施方格纹、绳纹等;器形有鼎、鬲、盆等,为龙山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黑胎、灰胎陶片上多施绳纹;器形有大口尊等,为二里头文化类型遗物。另外还发现有早商文化时期的灰胎夹砂陶片。   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温泉镇  温泉镇隶属焦作市温县,位于黄河北岸,温县境域的中南部,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街)、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6340人(其中镇区人口45330人)。我镇地理环境优越,是郑州、洛阳、焦作的交汇处。焦温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与连霍、焦晋、焦新高速公路互联,陆…… 详细++

遇仙观

遇仙观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观位于温县城北12公里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两进院落,内外总面积三千平方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共575平方米。  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焦作北平皋遗址

焦作北平皋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皋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  位于温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赵堡镇北平皋村,村四周皆为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历史时期。遗址分四部分,分别是村西仰韶文化遗址、村北龙山文化遗址、村东二里头文化遗址和村东北古邢邱城遗址。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这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初年陈卜一家由山西迁居于此,人丁繁衍,陈姓成为主要家族,遂改名陈家沟。  明末,陈王廷依祖传拳术创编太极拳后经过衍变,发展成陈、杨、和、武、吴、孙六个流派。陈家沟现有陈氏宗祠、陈氏祖茔、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练拳处、西沟古皂角练拳处等历史遗存。

王薛民居

王薛民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薛民居位于温县杨垒镇王薛村内王陶金家。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清代朝义大夫家宅。原建筑为并排四座院落,后大部被毁,仅此一处较为完整。民居坐北朝南,东西宽10.9米、南北长48.36米,总面积约527平方米。现存建筑为两进院落,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张商墓

小南张商墓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小南张商墓位于温县城北3公里小南张村东北。1968年在地表半米多深的土坑内出土一批青铜器,共23件。分为食具、酒器、兵器、乐器,另有残削一件,其腹内铸有“徙”字铭文。这些青铜器造型美观,质地厚重,纹饰精美。曾选送国家文物局,赴欧美18国家和地区展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前东南王宋墓

前东南王宋墓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前东南王宋墓位于温县城北前东南王村一居民家中,1982年4月被发现。该墓为南北向,墓室为穹窿顶砖券仿木八角亭式,顶部绘有八瓣双层红色莲花藻井图案,周围檐部施八朵五铺作单拱双抄计主造斗拱,檐至墓底八面均有华丽雕饰。南为墓门,北为四扇槅扇门,东北和西北均在上边刻卷帘,下面镶嵌多幅砖雕像,有杂剧、散乐、庖厨、侍女等高浮雕和阴纹线刻。雕刻细腻,形象生动,为研究宋代墓葬和戏曲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郑门庄宋墓

郑门庄宋墓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郑门庄宋墓位于温县城北郑门庄村北80米处,北临荣涝河。墓室坐北朝南,为砖砌长方形,墓壁上有彩色线条。东西宽2米,南北长2.1米,1983年发现,未发现遗物,时代为宋代墓葬。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温县清凉寺

温县清凉寺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寺位于温县祥云镇南贾村内。始建于明代,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建筑今已无存,现仅存大殿一座,座北面南,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气势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番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番田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