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焦作 >> 温县

温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焦作陈家沟

  介绍: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  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地址: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  类型:小镇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5月1日-9月30日),8:00-17:3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门票:  48元  网址:  http://www.chenjiagou.cn/

康定国公墓

康定国公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康定公墓碑,俗称关关碑。碑后墓冢原高约7米,现已削平。此碑现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碑通高5.82米,由碑首,碑身、龟趺座三部分组成,青石质。碑首高1米,宽1.25米,正面碑额镌刻元末丞相脱脱篆书“荣禄大夫河南省平章摅忠协义宣力功臣康定公碑”,3行21字。碑额上面及两侧高浮雕盘龙图案。碑文楷书,由张翥撰文,孙翥书丹。碑文记述了关关镇压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战斗历程,因战功卓著,由一般军卒升为百户侯,又越级升为万户侯、官居一品的一生经历。  据碑文所载,关关(1312年~1365年),字文祖,沈丘县人,蒙古族。此人深沉勇猛,有武艺,喜欢游猎,娴于骑射。元朝末年,-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在红巾军强力打击下,元军节节败退,元政府招募军队,关关纠集万余人镇压农民起义军,先后在罗山、汝宁、禹县、许昌、鲁山等县充当先锋,因功受封百户侯。1353年,红巾军一支部队进攻河南府(洛阳),关关率军救援,红巾军得知关关来救,不敢硬拼,遂北渡黄河,屯兵温县,关关又攻破温县,黄河以北的起义军被剿灭。关关因此升任武毅将军(从五品)、千户侯。后又转战荥阳及豫西郏县、虢州等地,升任怀远大将军(从三品)、颖息招讨、万户侯。继而转战陕西、山西,改判河南行枢密院,率所部驻守怀庆,在怀庆府大修城隍,妥善安置流民,加强屯田,稳定局势。升定远大将军佥本院事,改中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1361年,关关奉旨从北路征讨山东起义军,一路连连斩获,直到攻破济南,升任左丞阶资政(正二品),御赐金带一条。1362年关关复守怀庆府,有了一段难得的清闲时间,在此期间,关关捐资修建义塾,延请先生教学。迁知河南行枢密院事。1365年,加封覃思荣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并如此加封他祖上三代。这年冬天关关去世,寿53岁,元朝政府追封摅忠协义宣力功臣,谥康定。  据五里远村的老人讲,关关墓西原有其父梁国公墓及大碑,现已无存。民国22年《温县志稿》记载有“只而华台墓”和“追封梁国公只而华台墓碑”,未记载碑文。可见是关关与其父共葬此处。目前关关墓及梁国公墓及碑均已不存,仅存关关巨碑一通。村里老人讲,“文革”以前,关关墓前甬道两旁尚有两排石羊石马等石刻文物,2000年笔者和同事曾前往察看,发现石羊石马等石刻文物倒卧在草丛,半掩于土中。  关关巨碑形制高大,雕刻精美,碑文记述了元末的一段战争历史,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元代巨碑之一。焦作市境内与此碑相类似的,是位于沁阳市的元末温国公珊竹咬住的墓碑。但关关碑是由元末丞相脱脱亲笔篆写碑额,著名文士张翥撰写碑文,文好字佳,历史和文物价值更大。该碑对研究元史和元末农民起义的斗争,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线。

温县慈胜寺

温县慈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元代)  慈胜寺位于温县西北23公里大吴村。创建于五代,元至元五年(1304年)重修。现存大雄、天王两殿。大雄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单檐歇山顶,为减柱造,是元代典型的柱子排列方法。门头上悬挂的木制"凤"字形牌匾,乃国内稀有的珍品之一,-"大雄宝殿",造型古朴大方,书法笔力刚劲,素有"阴沟铁画"之称。殿内原来全部绘有壁画,现仅存残余部分。西壁一处为沥粉界画殿阁,东壁一处是城廓兼人物,线条工整,造型美观,是元代壁画艺术的珍品。天王殿为单檐悬山顶建筑,殿内西壁现存"四天王"彩色人物画,保存比较完整。四人身高皆二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衣饰飘带,迎风飘卷,个个目光炯炯,栩栩...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慈胜寺 焦作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司马故里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故里旧址位于温县城西13公里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这里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鼓里”。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州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州城遗址位于温县东北15公里武德镇西张计村。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1600余米,大部分已埋入地下。在该遗址东北部,有一"盟誓台"。1930年、1942年、1963年在此出土过页岩石片盟书,其中1942年出土的一批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发掘出30多个羊骨架祭祀坑,出土了万余片由石圭片和石简片组成的"盟书"。内容记载了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前491年1月16日),韩简子与其它诸侯国盟誓的情况。盟书遗地的发现,证明州城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对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外交制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重要价值。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武德镇  招贤乡地处豫北平原,位于太极之乡温县的西南隅,南滨黄河,西与孟州市接壤,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31.14平方公里,人口2.2万,耕地12750亩。 招贤乡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这里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故乡,人称“司马故里”;这里还是温氏的发源地,境内现保存有温国故城遗址、古晋城遗址、烘范窑遗址。 招贤乡盛产优质小麦、玉米,…… 详细++

焦作西梁所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等;纹饰有网状纹、几何纹、睫毛纹等,部分上施有白衣,为仰韶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磨光黑陶片上多施方格纹、绳纹等;器形有鼎、鬲、盆等,为龙山文化时期遗物。出土的黑胎、灰胎陶片上多施绳纹;器形有大口尊等,为二里头文化类型遗物。另外还发现有早商文化时期的灰胎夹砂陶片。   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温泉镇  温泉镇隶属焦作市温县,位于黄河北岸,温县境域的中南部,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街)、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6340人(其中镇区人口45330人)。我镇地理环境优越,是郑州、洛阳、焦作的交汇处。焦温高速公路贯通全境,与连霍、焦晋、焦新高速公路互联,陆…… 详细++

遇仙观

遇仙观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遇仙观位于温县城北12公里武德镇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两进院落,内外总面积三千平方米。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年(1264~1294年)间,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三座殿宇,分别为山门、玉皇殿、三清殿。两旁配殿有关圣殿、三官殿、三皇殿、广生殿、四圣殿、瘟神殿、天将西殿、天将东殿、土地殿和钟楼等,共575平方米。

焦作北平皋遗址

焦作北平皋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皋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  位于温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赵堡镇北平皋村,村四周皆为古文化遗址。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历史时期。遗址分四部分,分别是村西仰韶文化遗址、村北龙山文化遗址、村东二里头文化遗址和村东北古邢邱城遗址。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温城遗址

温城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城遗址(夏至三国)  位于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城内高处周边地表2米,南城墙和北城墙依稀可见,夯层6~7厘米。据《括地志》卷二载:“温故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即是此地。  2000年,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焦作市文物队派专业人员到底调查考证,确定该遗址为温故城。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这里环境清幽,民风淳朴。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朝初年陈卜一家由山西迁居于此,人丁繁衍,陈姓成为主要家族,遂改名陈家沟。

王薛民居

王薛民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薛民居位于温县杨垒镇王薛村内王陶金家。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清代朝义大夫家宅。原建筑为并排四座院落,后大部被毁,仅此一处较为完整。民居坐北朝南,东西宽10.9米、南北长48.36米,总面积约527平方米。现存建筑为两进院落,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

石奋墓

石奋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奋墓(汉)

北平皋原氏祠堂

北平皋原氏祠堂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皋原氏祠堂位于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西部。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全部混砖墙壁。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上房、后院、两侧有耳房,后院两侧有厢房各三间,布局严谨。

王薛王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薛王氏祠堂位于温县城西番田镇王薛村北街偏东,创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和正殿(已毁),现存山门和两厢房。

东招贤古墓区

东招贤古墓区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招贤古墓区 位于温县招贤乡东招贤村北地,此处有牛华、王来冢,与树楼冢距离很近,是汉代古墓集中区。东招贤砖厂取土时多次发现汉墓,有青砖砌的券顶墓,也有空心砖墓。2000年5月,曾发现一系列墓葬自北向南排列,似为一家族墓地,出土有铜镜、陶罐、陶鸡等器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北平皋民居

北平皋民居为焦作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皋民居位于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西部,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上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温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温泉镇 焦作西梁所遗址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东招贤古墓区
祥云镇 温县清凉寺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东招贤古墓区
番田镇 王薛王氏祠堂 温县蔡庄遗址 温县段村遗址 东口遗址 焦作陈家沟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小南张商墓 前东南王宋墓 郑门庄宋墓 温县清凉寺
黄庄镇 东韩村遗址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司马氏祖茔
武德镇 焦作州城遗址 徐堡遗址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赵堡镇 北平皋原氏祠堂 北平皋民居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王薛王氏祠堂 西关三街古墓群
南张羌镇 陆庄遗址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司马氏祖茔
岳村乡 康定国公墓 石奋墓 郭熙墓 焦作陈家沟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司马氏祖茔
招贤乡 司马故里旧址 上苑遗址 东招贤古墓区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温城遗址 焦作北平皋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北冷乡 焦作陈家沟 康定国公墓 温县慈胜寺 司马故里旧址 焦作州城遗址 焦作西梁所遗址 遇仙观 焦作北平皋遗址 温城遗址 陈家沟太极拳遗址 王薛民居 石奋墓 北平皋原氏祠堂 王薛王氏祠堂 东招贤古墓区 北平皋民居

温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