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普洱 >> 江城县 >> 康平乡

康平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召存信 (1928~201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召存信,男,傣族,云南江城人。1928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州长。  -  从1953年到1992年,召存信连续40年担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他始终不渝跟党走,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西双版纳州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开花结果,各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州长”。  召存信一生富有传奇,胸怀民族大义,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定跟党走。他组织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他翻山越岭跋涉到普洱(现宁洱)寻找党组织。他主动寻找解放军并积极组织各族群众配合部队渡过澜沧江,顺利解放西双版纳全境。他在西双版纳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放弃“召景哈(傣语里的官职名称)”官职,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我在党旗下宣过誓:永不叛党!这辈子我也只跟着共产党走。”  担任州长期间,召存信发动村民大力种植草药,发展傣医傣药,推动傣医药发展,为老百姓提供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培育壮大粮、胶、糖、茶、果等支柱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边境贸易业,促进民族经济蓬勃发展。加大对山区贫困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加强山区的道路、电力、饮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形式帮助贫困山区发展种植养殖业和特色经济,让山区民族群众逐步脱贫致富。他致力于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开创当地多个“第一”:第一条公路、第一个机场、第一家银行等等。  召存信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巴达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州唯一不通电的偏远民族聚居乡镇。召存信说:“一定要让山上的布朗族、哈尼族兄弟们点上电灯。”他很快帮助解决资金缺口,不到一年时间,架通输电线路。他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主持制定有关条例,废除千年陋习。他“爱民千寨,不爱财千袋”,从未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召存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以上内容由"psh-wyf"分享。]

勐烈湖湿地公园

勐烈湖湿地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勐烈湖湿地公园位于原勐烈水库坝脚,占地5.6万平方米,大约90亩,属于勐烈湖绿化打造一期工程。勐烈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4个区域共36个景观节点进行打造,第一个区域是位于-的主入口,主要以哈尼族彝族建筑风格的绿化园林景观打造为主;其次是以江城本地自然石块、自然水景观、用本地植物搭配的具有休闲娱乐和民族团结寓意的主题广场,其中的跌水景观主要以水帘洞为主,它的跌水瀑布宽50米,高6米,瀑布水源以勐烈湖的自然水源为主。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市最大的跌水瀑布,人们来到这里可以站在外面观赏水景,也可以在水帘洞里,隔着瀑布欣赏整个公园景观。  第三个区域主要是以休闲娱乐及品茶为主的集散地,旁边附带一个具有江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祥龟造型小岛;还有一个区域就是以疏林草地、景观台、清水谷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广场,旁边附带一个天然沙滩,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水、戏水、娱乐,沙滩周围是一个生态自然的热带雨林景观。  除了以上四个大的地块以外,湿地公园外围还有一条以本地石材铺贴,相对对称的绿化景观大道,这条大道设计从青少年活动中心-入口的两侧分两个方向进入到主题广场。  整个勐烈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坚持“疑似天成”的原则,以原色生态为理念,以江城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江城的花草树木为载体,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要特点进行打造,绿化物种讲究丰富性、层次性、艺术性和多样性。通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到10月底可完工的勐烈湖湿地公园将成为原色江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斑鸠坡茶马古道

  斑鸠坡茶马古道  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京城;往西蜿蜓直上青藏高原。她具有悠悠1800年沧桑历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仆,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中国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缺氧高原,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拓者的艰辛与无畏。  从思茅通往各地的茶马古道根据走向主要有五条线路,即北道、西道和南走向通往东南亚的三条古道,北道思茅至昆明,途经15个驿站。由于人马流量增大,道光三十六年(1850年),由原来的土路改为石镶路,并延伸到六大茶山,斑鸠坡茶马古道是南北走向的重要一段,她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她从思茅城腊梅坡出发向北到坡脚全长14.5公里,根据其地域、民族、生态等文化的不同特点又分为六段十八景。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

江城牛洛河茶园

  江城是普洱茶产地之一,有200多年历史,清朝年间就大量出口东南亚。现有新旧茶地7万亩。来到江城茶园,既可以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又可以品尝到或清香四溢的绿茶或暗香四伏的普洱茶,也可以购买一些成品馈赠家人朋友。被原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称赞走出了一条 "三结合一体化"开发经营模式的牛洛河茶厂,从1987年开发至今有茶地2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的茶园。另外比较大的还有茶地面积6800亩产量500吨的明子山茶园和面积7100亩产量1200吨的江城农场茶园。  牛洛河有一个“三结合一体化”生气蓬勃的茶厂,这就是江城牛洛河茶厂,他们走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各种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以走规模化、新科技生产、农工商结合经营的道路而名噪全省。牛洛河茶厂拥有上万亩茶叶生态园,由上万平方米设计新颖的加工厂房和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生产的花茶、工夫红茶、绿茶三大类品种上万担,这里生产的玉雾生态茶(绿茶)的最大特点是,无污染、无茶锈、汤色鲜亮、品味清香。“报春银毫”,采用无性系良种的上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茶形紧卷如螺,香气鲜爽,叶底匀亮,具有很高的工艺欣赏价值。“南江奇兰”采用云南大叶种上等原料手工精制,形似雀舌,银光闪烁,秀丽整齐,汤清而叶底均匀明亮。“云南玉芽”为小叶种上等原料制成,茶叶呈银毫满披,香气芬芳,口味纯正,水色明亮,以上三者皆获云南省名茶桂冠。“高级云雾生态红茶”及“高级云雾生态茉莉花茶”,色泽滋润,香气持久,茶叶鲜爽,回味甘甜,倍受消费者青睐。

江城7号中国老挝界碑

江城7号中国老挝界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城7号中国老挝界碑  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中国和老挝国境边界116公里,而在勐康乡南部的7号界碑,就在中国与老挝的分界线上,界碑最大最雄,这里海拔1090米,附近最高山是岩脚大山;海拔1335米。  界碑附近摄热带风光,主要为原始森林景观,琳猴、菲氏叶猴、懒猴;犀鸟、果子狸、大灵猫常可见到,林中有活化石树蕨、界碑之南,可乘车进入老挝整秀;一派亚热带风情,整秀为傣族村寨,民居建筑和生活习俗奇异。江城通往老挝的新修公路正好从7号界碑通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法国强迫清政府将励乌、乌得割让法国后,清政府次年与法国划定中(国)法(今老挝)界线,延续至今,故有此界碑。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

一眼望三国

  一眼望三国  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国国境与越南国境、老挝国境相连,而在曲水乡南部的“十层大山”山顶,就是一眼望三国的地方,在山顶上有一国界碑,正好是中国、越南、老挝三国的分界线,有着“一眼望三国”的特殊旅游价值,景观十分丰富。  山顶海拔1400米,山上有森林与草场植被交错茂密,从800--1400米,动植物呈垂直分布,山脚山腰为热带风光,有野牛、好象、绿孔雀、树蕨;山顶部为亚热带,山腰处有高差数十米的瀑布,山脚有热带水果园:芒果园、菠萝园、荔枝园、龙眼园等,游客可登临山顶观赏三国风光,可走进山腰观赏瀑布,可进入果园饱尝大自然的美味,体会自然生态乎衡带来的无穷乐趣。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

勐康温泉景区

  江城勐康温泉景区  温泉的温水流量为15  m3∕h,水质对人体有益无害,游客2万人∕年以上。占地面积405亩,集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小镇。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

康平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康平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