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丽水白莲 | 丽水白莲 丽水白莲产于浙江省丽水市,又名处州白莲,因该市在明、清两代为处州府,故名。具有粒圆、饱满、色白、肉绵 、味甘五大特点。其可食部分每百克含蛋白质16.6克,脂肪2克,糖62克,热量332千卡, 粗纤维2.2克,灰分3.9克,钙89毫克,磷285毫克,铁6.4毫克。 按品质规格分为伏莲和 秋莲两种。伏莲采收于秋分前,因夏花伏实的初生种子,养分充足,颗粒圆整饱满,壳薄, 表皮白而微红,掰开两爿,莲心紧贴莲肉,空槽浅狭,肉厚质佳。秋莲在秋分后采收,外形 瘦长,粒小壳厚,表皮暗红,剥开两爿,空槽如小勺,肉薄,质较次。 丽水市地处浙南,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1℃,年降水量1427毫米,5~6月份降水量多,7~8月份雨量少 ,气温高。丽水市城关周围的城郊平原,土地肥沃。栽植白莲历史已1400余年,早在800年前,该市即有莲城之称。本品除销于国内,还有部分出口。 |
丽水椪柑 | 丽水椪柑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28克,果皮光滑呈橙红色,固形物含量14%,总糖12.5%,11月下成熟,贮藏性好,树体生长旺盛,丰产性。 丽水椪柑,曾多次在省及国家级优质鉴评会上夺得金奖,丽水莲都区为部优椪柑基地、“中国椪柑之乡”。 |
黄油鸡卷 | 黄油鸡卷 黄油鸡卷 特色:色泽金黄,外脆里嫩。 原料:黄油、鸡脯肉、鸡蛋、面包屑。 制作:1.鸡脯肉用刀批成薄片用盐鸡精酒葱姜腌制后包入黄油制成鸡卷。2.鸡蛋打散后把鸡卷拍上面粉拖上蛋液粘上面包屑。3.三-四成的油温将鸡卷入锅炸至金黄色后出锅装盘即可。 |
鲜蒸鮰鱼 | 鲜蒸鮰鱼 鲜蒸鮰鱼 原料:鮰鱼;西兰花、姜末、葱末;豆豉、食盐、天添鲜、料酒、白糖、白胡椒粉、葱姜蒜粉 制作:西兰花洗净,焯水(加油和食盐),捞出备用;鮰鱼用食盐和料酒腌渍片刻,上笼蒸15分钟,取出待用;锅烧热,入油,下葱末、姜末、豆豉煸香,加盐、天添鲜、胡椒粉,待豆豉烧酥后淋在蒸好的鮰鱼上,旁边用西兰花围边,装盘即成。 |
九坑桃 | 产品名称:九坑桃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果形中大、色泽鲜艳、外观优美、肉质松脆、味甜、 产品简介:果形中大、色泽鲜艳、外观优美、肉质松脆、味甜、富有香气,是优质秋季硬质桃。 产品历史: 九坑是莲都区联城镇的一个小山村,九坑桃布局从海拔200米到海拔1100多米,形成多层次立体开发布局,该村因开发栽培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原浙江省政府副省长李长江视察因栽培九坑桃而脱贫致富的九坑村时,称其为"世外桃园";1998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亲临九坑村考察,欣然题词"九坑桃"。莲都区政府认真总结该村经验,于2000年、2001年8月两次举办优质桃品评会,促进了九坑桃的发展。全区现有桃园面积1.5万多亩,产量8000吨,近年内预计产量将成倍增长。桃已成为莲都区水果产业第二大主栽品种。目前,连片开发九坑桃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基地有35个,400亩以上的村有7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有3个,成为莲都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桃成熟期也相应推迟,故九坑桃通过不同早、中、迟熟品种,高、中、低的不同海拔调节, 成熟期从7月一直延长到10月,鲜果供应期长达三个多月。加上秋季硬质桃较耐贮存、运输,适应远销温州、福州等大中城市,错开旺季,调节淡季,经济效益看好。 |
梅峰有机茶 | 产品名称:梅峰有机茶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无污染、无公害和独具色、香、味,耐冲泡等特性 产品简介:所产茶叶以无污染、无公害和独具色、香、味,耐冲泡等特性著称。连续多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不含任何农药和化肥残留成分。 获得全国有机茶认证后,梅峰茶叶公司在原有茶园面积20公顷、年产鲜茶18吨的规模上新扩了有机茶生产基地68公顷。 产品历史:梅峰有机茶产自莲都区仙渡乡海拔600-900米的大姆山山腰上,1992年以来,茶园停止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实行以虫治虫、以园养茶和以茶养园的有机仿生良性科学管理。2000年9月,产自大姆山茶园的"莲城龙凤茶"和"莲城雾峰茶"两大品牌在第二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名茶金奖。2001年5月29日,梅峰茶叶公司所属大姆山茶场生产的茶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证委员会审定,符合有机茶标准,获全国"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2002年10月,梅峰茶叶公司"梅中田"牌茶叶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现在有机茶业已成为莲都区大力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
葵花鱼翅 | 葵花鱼翅 葵花鱼翅 特色:色泽鲜亮,形似葵花。 原料:鱼翅、太太乐鸡精、蛋黄糕。 制作:1.蛋黄糕制成葵花状待用。2.鱼翅发好后入锅,用高汤煨入味后用湿淀粉勾芡。3.将鱼翅装入围好的葵花中。 |
雀巢裙边 | 雀巢裙边 雀巢裙边 特色:色泽红亮,口味醇厚。 原料:水发裙边,九节虾。 制作:1.九节虾制成小鸟状和香菇菜做成围边。2.锅中加油少许,下葱姜煸炒倒入水发裙边加酱油酒味精盐糖高汤慢慢焖制入味推入芝麻油倒入南瓜制成的南瓜盅内. |
山水椪柑 | 山水椪柑是浙江省丽水莲都的特产。 山水椪柑产自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的丽水丘陵山地,光照足、温差大、养分积累多,所产果实果实色泽鲜艳,橙黄美观,果大均匀,果形端正,扁圆或高扁圆形,单果重145-170克,果顶广洼,果蒂周平广或隆起、易剥皮、果实汁多、味甜脆嫩、富有香气,核少化渣、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2-14%,品质极佳,耐贮存,果品鲜销鲜食为主。山水椪柑曾获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和农博会金奖等。莲都是椪柑生产主要产区,现有椪柑基地面积10万亩,椪柑年产量10多万吨。 |
蕃莳片 | 蕃莳片由薯块经挑选、清洗、去皮、切片、煮捞、晒干而成。藏品柔软透亮,松脆香甜可口。上等品为8×16厘米许,长方形,经剪切翻成各种吉祥特有花样,经炸制后极具观赏食用特色,作为贵宾迎送之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龙泉青瓷 | 产品名称:龙泉青瓷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清丽、造型优美 产品简介:龙泉青瓷以其清丽的釉色、优美的造型而久负盛名。 产品历史:龙泉窑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窑址分布广,是享誉中外的名窑。根据文物普查和考古调查资料表明,龙泉古代窑址为350余处。自宋代起就远销亚、非、欧三大洲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龙泉也因此闻名中外。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龙泉青瓷为中国的陶瓷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龙泉青瓷这一古老的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艺苑奇葩,将再度重放光彩,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锦上添花。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 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龙泉青瓷在宋元时达到高峰,明代生产规模不减,但质量下降,至清代逐渐衰落,晚清后曾一度停烧,仅有少数窑口从事仿古生产。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1、五代到北宋早期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龙泉窑的制瓷作坊大多数建造在河流或溪沟两旁的山麓上。窑匠们在山的缓坡上建龙窑,窑旁小块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窑和作坊连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树木,附近有瓷石矿,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与河流,既可为作坊提供工业用水,又可通过船筏等水上运输工具将产品运往销售地。从五代到北宋中期,龙泉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那些被无数人所吟咏赞叹的“秘色瓷”,也正是龙泉青瓷演绎它美仑美奂传奇的开始。 2、北宋后期到南宋 南宋可谓龙泉窑的黄金时期,青瓷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这一时期,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碧玉般的厚釉瓷,这种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两类。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于是龙泉青瓷就藉海上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世界各国,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烧制技术质量不断提高。 南宋末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的,如尊式瓶、鼎式炉等。人们在审视这些玲珑隽秀的南宋龙泉窑青瓷时不免要发出惊叹,它们身上带着太多官窑器的影子。官窑作为一种垄断,绝对不允许民间仿制,龙泉青瓷与官窑器的相似恰好说明了它受到了官窑器的影响。虽然尚未找到南宋龙泉设立官窑的明确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宫廷很可能派遣了技术人员和官僚在龙泉等地监制“贡器”。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3、元明 或许元代统治者欣赏不了那种精致细腻的艺术,但瓷器仍然是贵族生活不可或缺的点缀。元代的龙泉窑依然为宫廷和贵族烧制瓷器,龙泉窑出现的八思巴文瓷器,便是一个力证。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在风格上更是焕然一新。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远销国外。 1975-1977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后期,随着阶级矛盾和-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此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黄,造型也不及以前优美。而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残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 到了公元1403-1435年(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此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窑口纷纷倒闭,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但是,明代龙泉窑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对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不禁豁然开朗,两者在造型纹饰上的不谋而合正昭示着这类龙泉窑青瓷器的正统身份。 到了公元1636年~1911年(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灿烂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但是,大明处州龙泉官窑,这个被历史遗忘湮没了很久的奇迹终究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被拨开尘土,重见天日。 |
青田石 | 据夏法起《青田石》介绍,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带的封门、旦洪、尧士等地。众多的品名又依外观颜色分为10大类,如青色的灯光冻、鱼冻、封门青,黄色的黄金耀、秋葵,棕色的酱油冻等等。在100多个品类的青田石中,也有类似田黄的东西,只是叫了别的名称。当然也有叫朱砂青田的“鸡血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寿山石和鸡血石被成为中国“[1]四大名石”。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岩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称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 简介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很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万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会计师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主要出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故称之为“青田石”,属于叶腊石的一种。 |
青田石雕 | 产品名称:青田石雕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 产品简介: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耐高温的矿物。叶蜡石并非都可用于雕刻,可用以雕刻的是优等叶蜡石,它占总量不到百分之一。青田石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青田石英钟分子结构均匀细密,雕镂的线条可细微到头发丝而不断裂,做成印章,篆刻时走刀利落顺畅,印章久用不损边锋,印油不易渗入印体。 产品历史: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六朝时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猪。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元、明时期,青田石被赵子昂、文彭等文人应用到印章篆刻艺术上,拓宽了石雕艺术门类。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并多次参加诸如巴黎赛会、巴拿马太平洋赛会美国圣路易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 青田石雕技术力量雄厚,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艺人一百余名,有一大批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其精品为国内外许多收藏单位和有识之士所收藏。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 |
松阳茶 | 松阳茶叶,史载三国时即已形成规模,至明清,产茶名声愈盛。松阳所有的名优茶具有共同特点:采摘细嫩,加工精细,外形内质各具特色,具有高山名茶的品质风格,不愧为茶中之珍品。那嫩绿清沏的汤色,鲜醇爽口的滋味,和浓郁鲜爽的香味,无一不令品茶人叹服 ( 丽水) 据当今《松阳县志》记载,1929年松阳茶叶在西湖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从此,松阳茶叶在国际上名声远扬。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战乱,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曾迁松阳,并在松阳建立过横山试验茶场和横山制茶厂,以作改良茶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之示范,提高松阳茶农的栽培、采摘、制作等技术水平,推动松阳茶叶品质的改良。20世纪60年代,赤寿公社红连大队开垦出百余亩“红连示范茶园”,在其带动下,几年间全县规范茶园面积达到近万亩。在松阳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松阳县农业局于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研制生产出了“松阳银猴”新品。近年来,“松阳银猴”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2003年被评为省名牌产品,2004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松阳人对松阳茶的不断研究开发,传承了传统松阳茶的制作工艺,弘扬了松阳的茶道精神,促进了松阳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松阳茶叶在中国古代茶林中独树一帜。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开始出产茶叶,到了唐代已很兴盛。唐朝大诗人戴叔伦任东阳县令期间,曾访松阳横山寺,老僧人奉上一碗当地产的横山茶。戴叔伦沉醉于茶香,不觉日落西山,不胜感慨,乃赋诗《横山》:“偶入横山寺,溪深路更幽。露涵松翠滴,风涌浪花浮。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至宋代,松阳饮茶之风日甚,茶道盛行,僧侣、文人乐于“斗茶”(即表演茶道)而不疲。松阳人祖谦禅师曾居西屏山白鹤殿修行,他是当时有名的“斗茶”高手,其与大诗人苏轼友善。一日,与苏东坡相会叙话,并为苏东坡“斗茶”。东坡先生钦佩祖谦茶道精深,乃赠诗《西屏山》:“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何有?东坡有意续茶经,要使祖谦名不朽。”据说,后人在整理西屏山白鹤殿地基时,发现一石碑上刻有苏轼的这首诗。邑人明代贡生詹嘉卿在《万寿山》一诗中云:“空厨竹畔无烟火,细和茶声有竹鸡。”描写了煮茶声和鸡鸣声相和的悠闲田园生活,可见当时饮用茶在松阳寻常百姓家已是普遍现象。清代乡贤周圣教在《西屏山怀古》诗中写到:“汲水煮茶气味清,一饮人疑有仙骨”。品饮松阳茶,能令人神清气爽,足见松阳茶的极佳品质。松阳茶文化源远流长,用茶民俗别具一格,历代相沿成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茶叶影响了松阳人民1800多年的社会生活,也影响了松阳1800多年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茶叶与人们的关系更为紧密,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叶。松阳茶对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尤为深刻。目前,全县已有茶叶面积近10万亩,逾8万多农民从事茶产业,产值近2亿元,发展茶业已成为松阳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松阳茶之所以在今日能广为人知,行销全国,不仅源于现实社会对茶叶的大量需求,更源于松阳传统茶文化的厚积薄发。 |
龙泉宝剑 | 产品名称:龙泉宝剑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 产品简介:龙泉宝剑有着坚韧锋利、刚柔并济、寒光逼人和纹饰七致四大特点而驰名于世,龙泉宝剑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苑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产品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名匠欧治子在今龙渊镇剑池湖古迹,铸成龙渊、太阿、工布三剑,龙泉剑遂名扬天下。剑在古代为兵器,春秋点国以来,宝剑渐渐变成官员的佩饰和防身武器,成为权力的象征。近代,宝剑成为武术器具,道教法具,舞台道具和观赏工艺品。千百年来,人们对龙泉宝剑有着美妙的传说和赞誉。 |
云和黑木耳 | 产品名称:云和黑木耳 产品产地:丽水云和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风味可口,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气止痛等功效 产品简介: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可口的菌类食品,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气止痛等功效,并能治疗痔疮出血、崩漏、产后虚弱等症。 产品历史: "兰山"牌黑木耳曾获国际金奖。 云和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云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
地区 | 特产 |
---|---|
紫金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岩泉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万象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白云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联城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南明山街道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碧湖镇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大港头镇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老竹畲族镇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雅溪镇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太平乡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仙渡乡 | 梅峰有机茶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峰源乡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高溪乡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丽新畲族乡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
黄村乡 | 丽水白莲 丽水椪柑 黄油鸡卷 鲜蒸鮰鱼 九坑桃 梅峰有机茶 葵花鱼翅 雀巢裙边 山水椪柑 蕃莳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