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右江区

右江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百色芒果

  百色芒果是广西百色的特产。百色芒果,广西百色市所辖12个县(区)芒果的统称,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 百色右江河谷是全国三大“天然温室”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照时间长,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芒果种植气候条件,是我国最重要芒果产地之一。   百色是芒果起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清代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二十》(565-786页)记述:“芒果田州(今百色市田阳县)土州出树扶疎直上枝叶秋冬不凋每二月另抽嫩枝细花叢生色淡黄结实五月熟大如桃黄色味甘香”。百色市现存大量树龄数百年以上还能结果的芒果老树,见证百色芒果的种植历史。 1985年,中共百色地委、百色地区行署做出了在右江河谷建立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决定。1993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视察百色时提出了“右江河谷要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的战略性构思。2015年百色市芒果种植面积6.14万公倾,产量40.35万吨。成为了全国芒果种植最大的生产基地。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百色市右江河谷一带是全国四大干热河谷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芒果生长。1985年,原0百色地委、百色地区行署做出了在右江河谷建立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决定。经过30年的发展,百色市已成为全国第二大芒果生产基地,田阳、右江区、田东三县(区)于1996年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芒果之乡”称号。2013年,全市芒果果园面积达54万亩,产量28万吨。2014年,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了百万亩芒果产业建设工程,计划到2016年将芒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08万亩,实现产量50万吨的目标。百色芒果以其外观亮丽、糖度高、香味浓郁、耐贮运等优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的喜爱。百色芒果成熟上市期从6月初至9月上旬,产品供不应求。   百色芒果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现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百色芒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5°12'-107°30',北纬22°55'-25°05',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行政区域内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等12个县(区)的58个乡镇,712个行政村。百色芒果种植保护区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保护规模20万公顷,保护产量150万吨。下一篇:右桂夏橙

百色山茶油

  百色山茶油生长在百色所拥有的独特气候和土壤环境里,使百色油茶品质独特,含有油酸81.3%,高出全国水平2.3个点,且百色山茶油含硒元素,达到0.0036毫克。这是全国唯一含有硒元素的山茶油,百色山茶油的独特品质得到世界公认。   目前,百色山茶油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占广西总面积近四分之一,是广西油茶大市,其12个县(市、区)中,已有8个县区被列为全国茶油重点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行政区域。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百色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百政发〔2016〕3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百色山茶油》(草案)   下一篇:右江鹅

百色糯米酒

  百色糯米酒,广西风味特产小吃。又称江米酒、甜酒、酒酿。是用糯米经浸泡,蒸熟,撒曲 ,发酵,过滤,陈化(极少的糯米酒有陈化过程)。   品质特色   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 ,1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饮用功效   糯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糯米经过酿制,营养成分更 易于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糯米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对下列症 状也有一定作用: 面色不华、自汗;或平素体质虚弱、头晕眼眩、面色萎黄、少气乏力、中虚胃 痛、便清等症。   米酒是糯米或者大米经过根霉(还有少量的毛霉和酵母)发酵后的产品,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的糖类,蛋白部分分解成氨基酸和肽,脂类的变化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资等结合状态的变化都为它的营养功能的提高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它的营养功能也正是基于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而产生的。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味 物质对于它的口味也有很大的提高。   饮用方法   饮用糯米酒香气浓郁,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欢迎的糯米酒饮法多样:冬天多用 温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后饮用;夏天多用冷饮,即不作处理,开瓶倒入杯中饮用;也 有采用冰镇法,在玻璃杯中放些冰块,注入少许糯米酒,再加水稀释饮用;还有将糯米酒冲入适量汽水等饮料作汽酒饮用。   适合所有人食用。温中益气、补气养颜。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更加适合。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在糯米酒中打个蛋花或加入适量红糖滋补效果更佳。口服 .每次服50-100毫升,日服l-2次。阴虚火旺者忌服。下一篇:百色芒果

右江鹅

  右江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小型肉用鹅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右江两岸。目前,该区田东县建有右江种鹅场。      外貌特征:背、胸宽广,成年公母鹅头部肉瘤较小而平,无咽袋,腹部下垂,羽色有白色与灰色。白鹅喙橘红色,喙豆肉色,虹彩浅蓝色,全身羽毛洁白,皮肤肉色,胫、蹼橘红色,趾肉色。灰鹅喙黑色,虹彩黄褐色。体型与白鹅相同,仅毛色不同。头部皮肤和肉瘤交界处有一小圈白毛,头部和颈部的背面羽毛呈棕色,颈两侧与下方直至胸部和腹部都生白羽,背羽灰色镶琥珀边。主翼羽前两根为白色,后8根为深灰色镶白边。尾羽浅灰色镶白边。胫、蹼橙黄色。胫羽灰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90日龄2500克;120日龄3300克;180日龄公鹅4000克,母鹅3600克;240日龄公鹅45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48%,母鹅81.13%;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4.71%,母鹅72.76%。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15天。年产蛋3窝,每窝产蛋8-15枚,高者可达20枚。平均年产蛋40枚,平均蛋重160克。蛋壳多为白色,少数青色。公母鹅配种比例1:(5-6)。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5%。母鹅有就巢性,每产完1窝就巢1次。公母种鹅利用年限一般在3年以上。   下一篇:百色圣女果

百色圣女果

  圣女果,又称小樱桃、樱桃小番茄等,在国外又有“小金果”、“爱情之果”之称。既可蔬又可果,也可以做成蜜饯。百色圣女果主要分布在拥有独特光热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誉的百色右江河谷盆地,是百色市作为全国重要“南菜北运”基地的第一大宗产品,2013年种植面积24.76万亩,产量68.2万吨。   百色圣女果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碧透(另有中黄、橙黄、翡翠绿等颜色的新品种),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圣女果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8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   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并且可增加人体抵抗力,延缓人的衰老。另外,番茄红素可保护人体不受香烟和汽车废气中致癌毒素的侵害,并可提高人体的防晒功能。近些年来美国、德国科学家发现,番茄制品中的番茄红素不但可防癌、抗癌,特别是可防前列腺癌,而且还可治疗前列腺癌。圣女果中维生素PP的含量居果蔬之首,维生素PP的作用是保护皮肤,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美容、防晒效果也很好。圣女果所含的苹果酸或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下一篇:百色糯米酒

右桂夏橙

  选育单位:百色市右江区果菜生产管理办公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百色市右江区六沙园艺场   品种来源:从百色市右江区百城街道六沙园艺场桂夏橙果园中选育出的芽变早熟新品种。   特征特性:树冠近圆头形,树势健壮;新梢青绿色,枝梢分枝角度中等偏小,丰产,稳产性强。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95.6克,大小均匀。果皮橙黄色,着色较均匀,果面较平滑;种子少。果实可食率78%,果汁含量55.32%,可溶性固形物12.4%。酸甜适中,风味浓郁,果肉质地较细致。   产量表现: 2004年株产105.7kg,2005年株产100.4kg,2006年株产110.2kg,2007年株产123.1kg。   栽培要点:1、采用嫁接苗种植,行株距4m×3m,每667m2种56株。2、整形修剪:采用自然圆头形,主枝或主枝延长枝约50?处短截,剪口处留外芽然后再选留第一副主枝,第二副主枝。3、施肥:全年施肥2次。第一次施肥在元月份萌芽前重施农家肥(以桐麸为主),株施10?,硫酸钾复合肥0.25?,过磷酸钙1?;第二次施肥在果实膨大期及抽秋梢前7月上旬,株施复合肥2-3?,株施尿素0.25-0.5?。4、促花、早结丰产措施:①拉枝:拉开直立的主枝,倾斜度为60度左右,缓和树势;②环割或环剥等技术的应用;③果树幼年结果期在5月份减少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5、综合防治病虫害。   下一篇:那毕麻鸭

那毕麻鸭

  那毕麻鸭是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原名那毕乡)的特产。那毕麻鸭肉质结实,味道鲜美清甜,出肉率高,很受消费者欢迎。

百色矮马

  百色矮马下一篇:右江茴油

右江茴油

  右江茴油下一篇:蛤蚧

蛤蚧

  产地:中国广西凭祥市。 功效:蛤蚧具有很高的医药和滋补价值。蛤蚧入药具有滋补功能,它有生精补血、滋阴补肾、强肝肾壮筋骨,健脾暖胃、抗御疾病等效力,补而不燥,男女皆可。尤其适用于身体衰弱,失眠健忘,精神不振,阳痿遗精,产后体弱等症。( 百色)下一篇:鹰嘴龟

鹰嘴龟

  产于广西田东。 鹰嘴龟头大,不能缩进甲壳内,嘴巴外层是坚硬的角质,上颚弯曲尖锐,象老鹰的嘴,因此得名。鹰嘴龟尾部还有一层角质的鳞甲。这些都是鹰嘴龟不同于普通乌龟的地方。 鹰嘴龟全身都是宝,它肉味清甜,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补品,润肺补肾,对结核病患者有疗效。龟腹甲制成龟板胶,是高级营养补品,对治疗肾亏精冷、健忘失眠、胃出血、高血压、肺病、肝硬化等疾病有良好效果。且鹰嘴龟龟掌有润肺、健胃、补肾、明目的功能。其龟油、龟血可治哮喘、气管炎等疾病。龟的肝、胃、胆和龟蛋都可以作药用,也是滋补佳品。下一篇:百色山茶油

田林八渡笋

  产于广西田林。   八渡笋是田林县著名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清朝曾作为岭南山珍进贡朝廷,享有数百年盛誉。该笋具有色泽金黄、肉厚细嫩、爽滑可口、纤维细少,有助胃肠消化,增进食欲,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解毒利尿,抗癌等特点,在国内及港澳、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田林县是全国无公害八渡笋基地县,2001年8月通过国家质监局验收合格,田林县八渡笋成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淮化示范评估验收的竹笋项目。目前,全县八渡笋面积近30多万亩,年产笋干2000多吨。2010年1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 “中国八渡笋之乡”称号;2010年5月八渡笋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评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2011年5月田林县八渡笋生产基地获得广西农业厅无公农产品产地认定;2011年7月八渡笋(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八渡笋因以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八渡乡(瑶族乡)为代表正宗产地而得名,作为八渡笋竹(之夏笋,是田林县历史悠久的著名传统特产。“名”即清代刊印的《珠玑幼学故事琼林》标有八渡笋其名,列为皇帝贡品。当时曾由西林县籍的岑春煊(清朝宠官,太子少保后任两广总督)家族每年专人到八渡乡博峨村采购送进京城。清道光年间,有广东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县驮娘江一带收购八渡笋、云木耳,经水路销往东南亚各国,八渡笋因此驰名海外,闻名遐迩。“优”即八渡笋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类、多种维生素、磷、钙、镁等微量元素与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食用能帮助消化,防腹泻、解毒利尿、消肥降压、降低胆固醇、调节酸碱度、抑制肿瘤作用等,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特”即该笋为田林县所特有,生长在当地天然阔叶混交林环境下,每年6—8月雨季,其笋尖冒出地面不久,即扒土割取笋条,笋粗壮,质脆嫩、乳白、无纤维之感,口感鲜嫩味美,为其他各笋所不及。   八渡鲜笋加工成笋干的工艺很讲究,过程如下:首先要挑选1尺左右的嫩笋,放进锅里煮到成熟,再捞出晒到笋干呈褚红透亮即可。待到吃笋干时,把它放进锅里煮到软熟,再捞起用冷水浸泡到水清澈为止。然后取出,根据爱好切成笋丝、笋片、笋丁,炒到水分大半蒸发后,再加油、盐、酱等佐料,炒熟盛起。另外再单独把各种肉炒熟。最后把两者合在一起烩炒。这样便成了“八渡笋炒肉片”、“八渡笋炒鸡块”等名菜了。   八渡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百色马

七里香猪

  七里香猪为中国稀有香猪品种之一   义圩乡:七里香猪。   印茶乡:蜂蜜、七里香猪。   那拔乡龙下村:七里香猪。   桂农七里香猪养殖从古代明末清初至今,约有400年悠久的历史。因香猪原产于广西田东县义圩镇等4个乡镇(解放前属于百色地区恩隆县的七里区),由此而得名“七里香猪”。2008年5月,广西田东龙行经贸有限公司申报并经广西自治区工商局批准,香猪冠以“桂农”商标,正式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   桂农七里香猪是广西境内的优良地方猪种,也是国家宝贵的小型猪基因库成员之一。广西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广东暨南大学等权威机构,分别对香猪的生物医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香猪体型矮、小、短、圆,头轻且耳薄小;背腰凹弯,直立稍向外倾,腹大下垂而不拖地,四肢呈五色而短小紧凑。因其骨细脚矮、皮薄多肉、脂肪极少、味鲜甘香、食而不腻,素有“山珍果子狸”之美誉。香猪是长期高度近亲0与当地饲养条件等诸多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小型猪种,遗传性能稳定,性野、早熟、产崽多、耐粗饲、抗病力强,一般体重15公斤左右,饲养3个月即可出栏,猪肉价格高达160元/公斤以上。因此,发展香猪养殖投入少,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回报高。   桂农七里香猪“一身是宝”。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香酥、益于美容、延缓衰老,符合人们追求高品质的需要。同时,由于香猪圈外粗放的饲养方法,决定了它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放心肉食品。所以,香猪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处于货源紧缺、求大于供的态势,呈现卖方市场很强的竞争潜力;在生态农业领域作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长寿食品的开发利用,以及动物医学研究实验等,都有非常必要的意义和十分广阔的前景。下一篇:田东牛魂节

凌云白毫茶

  凌云白毫茶:属于绿茶。原名“白毛茶”,又名“凌云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乐业二县境内的云雾山中,以青龙山一带的玉洪、加尤两地的白毫茶品质最佳,产量最多。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浓、耐泡五大特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名茶中的新秀。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广西的岑王老山、青龙山脉一带是凌云白毫茶的故乡。目前中国属于栽培型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250多个栽培面积较大,已被国家审定为良种的有76个。   凌云、乐业是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山区县,靠近云贵高原,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树高林密,山泉遍布,溪流纵横,郁郁葱葱,云雾蒙蒙,日照适宜,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春夏更是“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冬不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9—23℃,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茶树多生长在800—1500米的群山峻岭上,连片茶园多分布在峡谷溪间,土壤多为高原森林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适宜茶树生长。这里山岭重叠,峰峦起伏,土壤肥沃,终年云雾缭绕。   1964年,在凌云县玉洪乡双谋村枫香坪发现很多野生白毫茶树,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996米,树幅638米,干径25厘米,叶长13.3厘米、宽4.7厘米。直到2003年,在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沙里浪伏村、力洪乡那力村,玉洪乡九江、盘贤村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凌云白毫茶树。一些原茶树经过人工栽培,选育优化,逐步矮化,形成了如今的凌云白毫茶。   到2001年底止,全县白毫茶种植面积已达7.47万亩,凌云县因此成为中国第一批20个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并于2002年9月底通过国家农业部阶段验收,生产的茶叶产品通过区农业厅、区技术监督局验收,产品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   白毫茶在凌云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凌云白毫的茶树品种属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茶树径粗,芽叶肥壮,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茸毫长而密,具有天然的清香,内含茶多酚、氨基酸、果胶等成份十分丰富,自然生长树高达6~9米,树姿半张开,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或下垂着生,叶大、椭圆形,叶色青绿,较暗晦,叶面隆起,叶背多毛。叶脉密显,叶质薄软。   春芽萌发期在凌云为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叶的百芽重平均为99克。始花期11月,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实较少,果小,萼片毛多,成熟茶果绿色。   抗逆性较弱。适宜广西、滇冬茶区种植。宜扦插育苗,苗期抗性较弱。应用两年生苗移栽,定剪可用分段剪,以利早期形成分枝。   据说凌云白毫茶(茶树品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   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29%、咖啡碱4.91%。适于制红、绿茶。红碎茶,颗粒匀润显金毫,滋味浓强,有特殊花香;制毛尖茶,白毫满披,形似银针,滋味浓醇,有栗香; 优越的茶区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孕育了优异的白毛茶。   凌云白毫茶(茶树品种)198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一(编号:华茶26号)。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凌云白毫茶烘青绿茶的生化成份测定,该茶含咖啡碱4.91%,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2.92mg/g,因而该茶品具有提神醒脑、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之功效。在饮食回归自然的感召下,凌云白毫茶无疑成为。   凌云白毫茶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饮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天然最佳饮料之一。   白毫茶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且白毫披身,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冲水后一般过5、6分钟茶芽才会慢慢沉底,约须过10分钟左右饮用,才能尝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   凌云白毫茶市场除内销外,还销往摩洛哥、爱尔兰及港澳等地,该茶曾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摩洛哥国玉哈桑二世,被视为珍宝,称之为“茶中极品”。   1915年 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二等奖   1965年 中国农业部农业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认定为中国茶树优良品种   1984年 在全国农业区划会上作为优良茶树品种资源 展出   1985年 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   1990年 载入《中国土特产品辞典》、《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   1991年 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获 全国优质名茶称号   1992年 载入《中国茶经》   1994年 载入《中国名优茶选集》、《华茶大观》、《广西茶叶史》   1999年 荣获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称号   2000年 荣获韩国茶人联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红 茶类金奖、绿茶类银奖   下一篇:凌云牛心李

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觅食力强,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牧饲养。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   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近年来,西林麻鸭年饲养量平均在50万羽以上,凭借悠久的养殖历史、优良的品质和逐年扩大的养殖规模,该县被誉为“麻鸭之乡”,在区内外享有声誉。2003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被确定为广西小型优质肉用地方品种,2008年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西林麻鸭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清甜可口,无膻味,白斩麻鸭是西林最出名的菜谱,全县麻鸭以古障镇产量最多且肥大,其中以古障镇泥洞村麻鸭最为出名,以那佐苗族乡弄汪村中寨屯麻鸭最为清甜。   西林麻鸭以其独特的饲养环境和粗放式的喂养,造就了其独特的品味。西林山多林密,溪流纵横,群众各户散养麻鸭,麻鸭从小放养在田间,溪、河流水间,一般早上放鸭前和傍晚牧归后各用稻谷或玉米饲喂一次,其余由鸭子在野外自由觅食,主要以青草、田螺、鱼虾、昆虫为食。   近几年来,西林县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走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节粮型山地水乡西林麻鸭养殖区,铸就“西林麻鸭”品牌。据统计,2012年全县西林麻鸭出栏60万羽,产值约5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末年出栏“西林麻鸭”100万羽,产值近1亿元。   西林麻鸭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广西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南盘江水系和右江水系,梯田广阔,具有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鱼虾螺和多种昆虫等动物性饲料。   三、饲养管理   1.孵化:温度37.5℃至38.6℃,湿度60%至70%左右。   2.育雏期(0-28日龄):   (1)温度要求:第一周温度25℃至30℃,第二周20℃至25℃。以后每周下降3℃至5℃,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   (2)光照要求:1至3日龄雏鸭24小时光照,4至12日龄18小时光照,13至28日龄12小时光照。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5只,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4)给料:春、秋季雏鸭出壳后24小时,夏季8小时至20小时开食。开食前先饮0.1%的1水、5%的葡萄糖水或洁净卫生的饮用水。开食用去除黏性的大米或小麦煮成的硬饭, 3日龄后增加蚯蚓、泥鳅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6日龄起采用定时喂食,并逐渐减少每日喂食次数。   (5)放水:3日龄接触水,5日龄后放牧田野、河滩。   (6)饲养方式:网上平养或地面垫料平养。   3.育成期(29-120日龄):   (1)饲养模式:放牧和舍饲相结合,60日龄后以放牧为主。白天放养,夜晚入舍,早晚补饲,60日龄前供给一定数量的砂砾。   (2)日粮:天然饲料与全价日粮相结合,60日龄后以天然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谷物、水草、昆虫、蚯蚓、野生鱼虾等。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至15只。   (4)出栏:120日龄后出栏,公鸭体重1.60kg至1.90kg,母鸭1.40kg至1.70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   1.鸭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饲养要求、年龄要求、体重要求的健康鸭。   2.屠宰:宰前停食24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鸭:体型中等,躯干长方,站姿较平,眼高颈细,嘴黄或灰黑,脚黄或浅黑色,副主翼羽亮蓝,公鸭头亮绿身银灰或棕色,性指羽明显,母鸭羽毛褐麻色,带状白眉。   (2)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薄骨细小,皮下脂肪少,肉质丰厚,肌肉鲜红,切面有光泽,富有弹性;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味美香甜。   2.理化指标(肌肉部分)。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   21.0   粗脂肪(%)≤   2.4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饲喂品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西林麻鸭产于西林县境内的那劳乡、普合乡、足别乡、那佐乡、西平乡、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共6个乡2个镇9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5°36′,北纬24°1′-24°44′,保护面积3020平方公里,年饲养量60万只以上。下一篇:西林水牛

田东香芒

  中国芒果之乡 - 广西百色田东   田东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芒果种植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该县芒果生产进入大规模引种栽培阶段。北海祺丰集团开发“祥周万亩芒果场”,南宁万桂农业公司种植“合乐500亩芒果场”,这些企业的进入,带动了当地芒果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和产后商品化。1996年,该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2006年又获评“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芒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目前,田东香芒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主要有台农一号、桂热七号、金煌芒等品种,年产量3万多吨,产值1.2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田东香芒已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田东芒果历史久远,早在宋元时期就作为地方名产进贡朝廷。从1985年开始,田东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确立了建立右江河谷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把建设芒果商品基地作为振兴田东农村经济、加快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自此,田东的芒果种植开始向规模连片开发发展,逐渐形成了全国著名的芒果产区。   走进田东县,在右江河谷的平马、祥周、林逢、思林等4个乡镇,除了见到大片大片的“竹海”、“蔗海”之外,就是大片大片“芒果海”了,无论是在农家的房前屋后,还是在学校、机关大院,都生长着许多芒果树,田东人开门见芒果树、与芒果树为伴。在扩大种植规模过程中,田东县着力建设反季节芒果生产基地、观光果园及精品芒果生产基地、凯特芒优质芒果生产基地、出口创汇芒果生产基地等5大优质芒果基地,充分发挥它们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芒果产业不断升级和发展。“芒果熟了!芒果熟了……甜蜜蜜的情,挂上欢笑的脸庞……”,在田东,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孩童,都能吟唱这曲《芒果熟了》。   “芒果正宗,源自田东”,田东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优质芒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产量约3万多吨,产值12000多万元,芒果品种有桂七芒、紫花芒、红象牙、台农、金煌芒、凯特芒等37个。在芒果生产的过程中,田东县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防治技术,严格按照无污染、无公害措施种植,实现规范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保持了芒果原生态特色。“天赋田东美,地道芒果香”、“田东芒果,天生好果”,田东香芒因果形美观,色泽诱人,肉质甜美,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而这些称号正是消费者们发自肺腑的赞誉。   1996年,荣获“中国芒果之乡”的称号;   2004年,荣获“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芒果)产地认定证书;   2004年,荣获“广西优质产品”称号;   2006年,荣获“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芒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   2007年,荣获“第二批全国创造无公害产品(芒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   2009年,荣获“西部著名特色产品(芒果)”称号;   2009年,荣获“西部特色产业(芒果)之乡”称号;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第93号公告,批准田东香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一篇:七里香猪

右江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百城街道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龙景街道 那毕麻鸭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阳圩镇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四塘镇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龙川镇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永乐镇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汪甸瑶族乡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大楞乡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泮水乡 百色大王岭景区 澄碧湖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粤东会馆 右江民族博物馆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王岭漂流 右江河 清风楼 百色芒果 百色山茶油 百色糯米酒 右江鹅 百色圣女果 右桂夏橙 那毕麻鸭

右江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