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偏关县

偏关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偏关小米

  偏关小米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具有悠久的原始农垦文化底蕴,据《偏关县志》记载,谷子种植面积1951年为152704亩、1963年为130774亩,2012年为143000亩。据历史文献记载,谷子为偏关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5万斤左右。而且当地还有用小米做酸粥吃的习俗。《偏关县志》记载:相传战乱年间,主人淘米准备入锅,发生战乱,待战后归来舍不得弃之而熬粥吃来,结果发现适口性更好一直延续至今。过去在“十年九旱”的困难时期,偏关人靠小米度过了饥荒年代;现在,偏关成为山西省推广张杂谷子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县, 产量和效益也成倍增长。   偏关县地处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小杂粮生产区,所产小米色泽金黄,口感光滑,熬稀粥时液面会形成一层米油皮,营养价值颇高。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检测,含粗蛋白11.20%,粗脂肪4.84%,直链淀粉17.28%,胶稠度80mm,碱消指数3.4,具有和胃、安眠、健身、养颜等功效,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地域范围   偏关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为黄河从内蒙入晋南流的交汇处,境内山地属管埁山脉。东与神池、朔州市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1°21′—112°00′,北纬39°12′—39°39′,县域面积1685.4平方公里。偏关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偏关县境内的老营镇、天峰坪镇、新关镇、万家寨镇、水泉乡、陈家营乡、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10个乡镇224个村。东至老营镇贾堡村,西至天峰坪镇寺沟村,北至万家寨镇滑石村,南至楼沟乡杨家窑村。近几年谷子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667公顷以上,年总产40000吨。下一篇:凉碗托

偏关羊肉

  偏关羊肉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在当地农户有传统的养羊习惯,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养羊是偏关主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县年存栏数就稳定在12万只左右,到二十世纪90年代,养羊稳定在36万只左右,养羊已由农户的家庭副业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偏关县把舍饲育肥羊作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使传统的数量型放牧养羊向现代的效益型舍饲育肥转变,逐步走上专业化、工厂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偏关县被国家确定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和优质肉羊生产技术示范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畜牧产业化开发示范县,是全省的养羊大县,羊已发展到60万多只,已成为支柱产业。   偏关县牧草资源丰富,当地山羊主要靠吃含有高蛋白的苜蓿草和天然药材植物,羊肉品质不言而喻,肉质细嫩,红白分明,营养丰富,味鲜而不腻,质嫩而不膻,具有壮阳、补血、治虚之功效。每100克营养成分与普通羊肉对比为:偏关羊肉(普通羊肉)蛋白质21.5g(18g),脂肪2.54g(4g),热量471kJ(209kJ),钾322mg(108mg),钠10.7mg(9.2mg),磷220mg(145mg),实为滋补佳品。   地域范围   偏关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为黄河从内蒙入晋南流的交汇处,境内山地属管埁山脉。东与神池、朔州市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1°21′—112°00′,北纬39°12′—39°39′,县域面积1685.4平方公里。偏关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偏关县境内的老营镇、天峰坪镇、新关镇、万家寨镇、水泉乡、陈家营乡、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10个乡镇248个村。东至老营镇贾堡村,西至天峰坪镇梨园村,北至万家寨镇滑石村,南至楼沟乡杨家窑村。近几年来,我县养羊从栏在60万只以上,年出栏为20万只左右,产量2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偏关羊肉肉质鲜嫩,红白分明,肥而不腻,主要来源于乌珠穆沁和小尾寒羊的杂交品种。2.内在品质指标:偏关羊肉经天津普尼测试公司检测得含蛋白质≥16.5g/100g;热量≥405kJ/100g;水分≥60.1;脂肪≤9.6g/100g,不饱和脂肪酸≥0.47g/100g;钙≥5.05;磷150-230mg/100g;钾230-420mg/100g;钠6.8-11mg/100g,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食疗保健食品。3.安全要求:偏关羊肉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NY5147-2002畜肉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以及NY/5151-2002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5149-2002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等相关标准和要求。下一篇: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豆腐据说是古代道家炼长生不老药时炼成的给神仙们吃的珍奇,它虽然没有使那些梦想得道成仙的人长生不老,却给中国人练出一道长盛不衰的美食。偏关豆腐,由于它的用料,制作,以及水土等原因,使得偏关豆腐嫩、白、软、坚,味正香纯,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稀有元素而更有营养价值,明显区别与其它地方的豆腐,它更地道,更好吃。民间相传,偏关豆腐好吃是由于它是何仙姑为王母娘娘做豆腐设宴亲传而来。现在偏关西部仍流传着用地名连起来的何仙姑请王母的民谣:“黑豆埝的黑豆碓臼坪遄,卧龙岗的圣水担水沟担;磨石摊的大磨维家村围,柴家岺的硬柴炭窑背的煤;火烧埝烧火风台梁吹,豆腐槽子的豆腐做出来;小蒜沟的小蒜闫家沟的盐,梨园的果子香又甜;何家堡的仙姑请王母,天峰坪上摆宴席。”上面划线的都是现在存在的村名和地名,据说这些村名和地名就是何仙姑宴请王母时做豆腐留下的。虽然这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但偏关豆腐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原料优。黑豆、黄豆都是双子叶植物,豆科。根部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制造成氮肥,输送给枝叶,将氮变为蛋白质。因此黑豆、黄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被称为植物中的牛肉。豆腐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来自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丰富,质量高,豆腐自然就好。偏关的土壤在地质上属第四纪陆上沉积物的“灰褐土”土质,占全县面积的97.45%,它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疏松多孔,透气性好,含有大量的磷、钾、硒、钙等矿物元素,正是豆类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土壤。加之偏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决定了偏关黄豆、黑豆的优质高产,造就了豆腐中的极品——偏关豆腐。   第二,水质优。偏关人都知道,“矾水”是做不成豆腐的,这里的矾水指的就是从煤矿、铁矿、黄铁矿等矿山里流出来的水。其中溶解有大量的氯化钙、硫酸镁、亚硫酸铁、硫酸铝等复杂的盐类。做豆腐的原理就是将过到锅里的豆浆加热发生电离,电离后的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乳浊液体,然后将酸或盐的溶液加入锅里进行离子反应,形成新的物质,改变原来的电离体,使豆浆内的蛋白凝结成豆腐。如果用矾水做豆腐,当豆浆一过到锅内时,就与锅里水内溶解的大量盐类发生离子反应,难以形成豆腐块。即使勉强做成豆腐,也由于其中含有有害的矿物盐类,味道口感都很差。人们为什么吃卤水点的豆腐不如浆水点的豆腐好吃,就是由于熬过盐的卤水里含有非常复杂的矿物盐类成分。而偏关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矿区集中于西部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黄河边上,流过偏关全境的饮用水,都是由东向西流来,不受矿山污染的优质水,水的硬度只有4.3毫克当量/升,所以偏关是忻州以至周边区县水质最好的县,加之偏关全县都是浆水点豆腐,不用卤水、石膏点豆腐,做出的豆腐自然好吃无污染。   第三,加工优。做豆腐要做到磨得好,过得好,点得好。首先要将豆子去皮即豆黄用水泡了,同水一起磨成豆糊糊。磨豆子要磨的越细越好,只有磨的细才能使豆子中的蛋白微粒全部进入水中,豆腐才能做的出。由于蛋白的微粒更细,在锅里与浆水反应得也更好,所以做出的豆腐更白、更嫩、更软、更坚。所谓过得好,就是要用细箩过。过完一遍,从锅里舀水掺稀再过一遍,这样才能过得净。有的人为豆腐做的多,用粗箩过,就将部分豆腐渣过到锅里,做出的豆腐粗、砂,口感必然差。同时在过豆腐时,要把火加旺,让锅滚开,这样过下去的豆汁才不会沉淀在锅底被烧糊。有的人认为过豆腐时间长,加火让锅里的水闲滚,温度高了过豆腐的人也很热,为了省炭,人舒服,就在过豆腐时将底火拉小,结果下去的豆汁沉淀在锅底被烧糊,不仅影响豆腐的出槽率,更重要的是做出的豆腐总有一股焦糊味,不好吃。而且常吃这种糊味豆腐有损人的健康。点得好,是做好豆腐的另一个关键,偏关点豆腐是用浆水点,就是在捞出豆腐后将锅内的浆水,舀到小瓮里,置于热的地方,让其发酵,由于捞了豆腐的浆水内,仍溶解有大量的有机物,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内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与锅里的豆浆发生中和反应,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块。这种做豆腐的方法不同于加卤水、加石膏的方法,它经济,方便,无污染,避免了卤水和石膏中那些复杂物质的加入,改变豆腐的味道和成分,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这是偏关豆腐的最大优点。在用浆水点豆腐时不可点的过快,要将浆水掺水调到一定酸度,随着锅内豆浆在火上的翻动,慢慢加入锅内,每加一次尽量要让满锅的豆浆都受到反应,如果加的太急,就会“抢浆”,做出来的豆腐砂、干、硬、无弹性不好吃,出槽率也会大大降低。当慢慢地点到锅内出现了一种类似鸡蛋清似的絮状物时,再加些酸浆,用慢火煮,絮状物会在锅里自己翻动,整个锅里的絮状物在不断滚动中会结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划成四块,再煮一会,便可捞在豆腐槽内加压,控去浮水,便可出槽。揭去汤布,晾一会,黄璨璨一层油皮会在整槽的豆腐表面劭出来。一刀割下去,一股浆水会顺刀而下。偏关人有一句话,叫作“没有神,没有鬼,一斤豆腐四两水。”只有能包住水的豆腐才是好豆腐。打开来看,白、嫩、软、细、坚的豆腐香气诱人,煎、炒、呛、炸、烩、溜、调,怎做怎好吃,既可做菜又可当主食。偏关人天天离不开豆腐,也常把这神仙会餐的美食作为家乡特产送给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他们会像宝贝一样稀罕,吃后更加思念故乡。送给他乡的朋友,也常回引起他乡人对偏关豆腐的赞美,偏关豆腐确实是偏关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万家寨黄河鲤鱼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窑头乡陈醋

  窑头乡:陈醋下一篇:偏关羊杂碎

偏关炖羊肉

  炖羊肉是偏关人最为崇尚的食品,在营养上不仅为百食之首,在味道上也是醇香扑鼻。要吃好的炖羊肉,必须要知道选时、选羊、保鲜、炆炖四个环节。   ①选时。偏关人都知道“八月羊肉小人参”“小雪卧羊,大雪卧猪”的谚语。因小雪过后,地冻草枯,羊就会跌膘,肉瘦了吃起来柴;春天羊不仅太瘦,跑青褪毛其肉不仅柴、色差,而且味道太膻,很难吃;夏天虽然家里拴的噆羊也能上膘早杀,但因气候太热,吃起来太肥太腻,而且骨白无髓,膻味仍很浓,色味均不算好。立秋后,天气转凉,百草结籽,营养丰富,大小羊本能地为过冬在体内储存营养,所以上膘快,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到小雪时令,羊的营养储备达到了顶点,大地结冰上冻,又为羊肉的保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此时的羊肉最好吃。   ②选羊。羊分绵羊、山羊、公羊、母羊、改骟和羯羊等。其中绵羊肥嫩;山羊味灵;母羊因产羔而肉较老;改骟羊肉味不鲜;公羊有腥、骚、膻味,最差;羯羊最好。其中四个牙的青山羯羊又为好中之最。在羊群中,它走在最前,不吃别的羊采食过和踩踏过的草。有石崖的地方,它专吃石崖上的嫩草。它不喝被污染的水。不到立秋它不会把自己吃肥,所以好的山羯羊只有到秋后才能得到。   ③保鲜。炖羊肉要现杀现炖,将整羊一次一锅炖出最好。所以村里杀羊的人家,常将炖好的羊肉挖成若干份子,全村人家端回去吃,叫做“打平伙”。如果不是现杀现吃,也要将现杀的羊肉冻起来保存。否则,味道会大打折扣。   ④炆炖。是说炖羊肉时,火不可过猛。要将羊肉连肉带骨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先盛在盆内,加少量酒拌匀,盖好捂一会儿,再下锅。这样肉不但快烂,味醇,肉熟后骨肉很利。下锅后水不可太多,以刚没过肉为宜,不放作料,加火搅动。待锅滚开,肉变色后,停止搅动。盖严锅盖,文火炖一小时左右后,方可加作料,偏关人炖羊肉只加姜、盐、花椒。再过约半小时,出锅前将葱花放入锅内与肉拌匀后出锅。偏关人吃炖羊肉不用盘子,每人一碗,吃着美味可口、充足。同时还可以蘸糕、莜面等,均是上等美食。做臊子调面亦是难得的佳品。熟羊肉保存时恰与生羊肉保存相反,只可冷藏不可冷冻。冷冻后再食色味都有影响,会减低炖羊肉的口感。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糕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偏关羊杂碎

  《偏关县志》载:“关民大半以养羊为职业”。偏关养羊具有悠久历史。草坡资源丰富,各种牧草齐全,适宜养羊,羊肉肥嫩,有大补温胃之功效。《本草拾遗》将其与人参相提并论,特别是用三髓汤熬制的羊杂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羊杂碎配料为:羊肉、羊肝、羊心、羊肺、羊肠、羊肚、三髓汤(羊脊髓、羊骨髓、羊脑髓)、羊油辣角、复合调料、香菜等。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羊杂碎,贵在羊杂碎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着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豆腐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野生山磨

  野生山磨,清时曾为皇家之贡品。产于空气清新、环境优良、无污染的南堡子其中火烧洼林区总面积10万亩,为华北最大的人工林区。林区内落叶松、油松等树鳞次栉比,野鸡、羊等鸟兽栖息自居,活动频繁。境内有绵延30公里其中火烧洼林区总面积10万亩,为华北最大的人工林区。林区内落叶松、油松等树鳞次栉比,野鸡、羊等鸟兽栖息自居,活动频繁。境内有绵延30公里其中火烧洼林区总面积10万亩,为华北最大的人工林区。林区内落叶松、油松等树鳞次栉比,野鸡、羊等鸟兽栖息自居,活动频繁。境内有绵延30公里乡火烧洼天然林区,经过采摘、焙干和高温灭菌等工序而成,具有舒筋活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是中老年人最佳素食之选。下一篇:贼茉花

偏关粉丝

  偏关粉丝下一篇:窑头乡陈醋

凉碗托

  凉碗托

贼茉花

  贼茉花生长在荒坡沟壑地带,纯天然、无污染、味道鲜辣,有异香味,是纯天然的调味品。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羊肉

偏关酸粥

  当年偏关城的老百姓,听说李自成打下了宁武,马上就要到偏关了,家家户户高兴的泡了小米,准备做饭犒劳闯王的队伍。没想到几天过去了,李自成的队伍也没有到,泡的小米也酸了。老百姓不舍得倒掉,就把酸米淘洗过后,再加上水熬成酸粥。    现在偏关的老百姓依然忘不掉这个故事,而且对这酸粥情有独钟,日日离不开。“酸粥”,不是想象中的特酸,尤其对山西人来说,简直就是正恰好。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炖羊肉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偏关地皮菜

  地皮菜,俗称地木耳、紫苦菜,是黄土高原特有的野生食用菌,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可做陷、配菜、烩豆腐、做汤等。该产品采摘于乡间草坡、林区,纯天然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酸粥

万家寨黄河鲤鱼

  万家寨黄河鲤鱼,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黄河经过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后,急转直下,流经忻州地区偏关万家寨。这一段河水弯弯曲曲,时宽时窄,既有天选地设的安静环境,又有上游冲击沉淀的营养物质。捕鱼盛期在清明时节,谓之“开河鱼”。黄河鲤鱼,一般1.5公斤,大可2~3公斤。据传古时天桥每年捕鱼可获万斤。自明代以来,黄河鲤鱼被列为贡品。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偏关地皮菜

偏关糕

  偏关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偏关的特产,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偏关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偏关人生活中的地位。偏关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偏关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偏关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偏关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偏关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偏关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只吃油糕显的有点单调,吃油糕往往配上其它菜。冬天,猪肉豆腐烩粉条,就着吃暖和;夏天,黄瓜粉丝调豆芽或芥沫凉粉就油糕,吃着消暑;春天,一壶小酒,一盘温粉,就着吃糕,悠然乐呵;秋天,一锅羊肉,一盆糕,全家吃得舒服。糕是偏关人四季难离的美食之一。   糕塑是偏关人节日中对祖先对神灵的供品,它金黄的颜色,诱人的清香,软绵的可塑性,加上偏关媳妇的巧手,使得糕塑就成为仅次于面塑的一种文化。逢时过节,入夜时分,“天地爷”前,“门神户卫”龛内,“皂君”位上,一炉清香,一份供品。一张黄表,一盏盛满香油的“糕灯”,很是圣洁。正月二十、二十五是小、老“仓官爷”的圣诞,人们将塑好的糕人,糕马,连同点亮的糕灯一起置入小盆内,放漂于盛满水的水瓮的水面上。口里反复念着:“仓官爷,饮马来,糜子谷子驮将来”,祝愿丰年的到来。秋天,场面上攒起小山一样的粮堆,扫帚当尾,杈耙当腿,木锹为角,簸箕为嘴,将粮堆披红挂彩,打扮成一尊“场溢”得装不尽扛不完的神兽。其时,主家将敬场神的糕饼供在那儿。炮声过后,全村前来凑热闹的孩子们和扛口袋帮主人入仓的后生们一齐抢糕饼吃。每逢过生日,过满月,姑嫂妯娌们,一群少妇围着糕盆,一边叨啦,一边捏糕。鱼儿莲蓬,猪牛肥羊,鹿马龙凤,蝴蝶鸳鸯,在展示她们各自巧手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好夙愿塑进了圣洁香甜的糕塑里。新婚之夜,在洞房的供桌上,香炉前,一对新婚夫妇的生肖糕塑,被一根红色的锁儿线紧紧栓在一起,寓含了全家人无尽的美好心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偏关莜面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薯蓣

  薯蓣   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罕或3枚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常3浅裂至深裂。花雌雄异株,极小,绿白色,均成穗状,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生。蒴果有3翅。多年生缠绕草本;有块状或根状的地下茎;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为掌状复叶,全裂或0;花雌雄异株;很少同株,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被片6,2轮,基部合生;雄蕊6,有时3枚发育,3枚退化;雌花和雄花相似,惟雄蕊退化或缺;子房下位,8室,花柱3,分离;蒴果或浆果;种子具翅。   生长习性   喜光,不耐寒性差。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生长。忌水涝。地下山药茎为圆柱形,也可能因为生长地质不同而变形,肉质,肥厚。   第一种山药:茎圆柱形,叶片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基部戟状心形。雄花序穗状,不下垂,长轴多数成曲折状,雄花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短于花被,花被片6,卵形,雄蕊6,发育;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子房柱头3裂。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有短柄,每室有种子2枚,着生中央;种子卵圆形,四周有栗壳色薄翅,翅宽约6毫米,四周不等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第二种山药:为无性繁殖,茎圆柱形,叶片心形,无花,叶腋间着生“山药豆”,秋冬茎叶枯萎后“山药豆”落地,第二年开春发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偏关粉丝

偏关莜面

  偏关县东部山区的南堡子、老营等地盛产莜麦。莜麦加工成面为莜面,莜面为偏关名吃,制作莜面需三熟,即:莜面炒熟后磨面,为一熟;用开水和莜面为二熟;将和好的莜面捍成猫耳朵大小的窝窝放锅蒸为三熟。蒸熟后,可沾菜汤或羊肉汤食用,香味扑鼻,可口好吃,营养价值高,耐饥健身,百吃不厌。本地人有五俗谚“莜面山药蛋,庄户人的好茶饭”,偏关莜面远销忻州,太原、北京等地。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野生山磨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偏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新关镇 白衣殿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天峰坪镇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老营镇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万家寨镇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窑头乡 窑头乡陈醋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楼沟乡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尚峪乡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南堡子乡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水泉乡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陈家营乡 偏关乾坤湾 老牛湾 偏关 白衣殿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历代长城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护宁寺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烽火台 偏关羊肉 偏关小米 偏关豆腐 窑头乡陈醋 偏关炖羊肉 偏关羊杂碎 万家寨黄河鲤鱼 偏关地皮菜 偏关酸粥 野生山磨 贼茉花 凉碗托 偏关糕 偏关莜面 薯蓣

偏关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