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定襄县 >> 晋昌镇

晋昌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42—1947年  地址: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西河头村内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地道开挖于民国31(1942)年,到36年(1947)秋,挖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是有3条干线、52条支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地道筑成后武工对和地方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的地道战,多次击退国民党阎匪军及地方武装的进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委首批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地址:定襄县晋昌镇西河头村  晋昌镇  晋昌镇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地处定襄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晋昌镇镇域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13亩,全镇人口20307人。辖10个行政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 - 气候   全镇冬春两季西北风,降水稀少,夏秋两季东南风,降水较为充沛。属温带大陆性气…… 详细++

定襄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东配殿供玉皇大帝,西配殿供关王。后寺废,现仅存西配殿。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  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载:“将,以义为主,勇武辅之,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求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也。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是时威震华夏,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进封昭烈武安王。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据此,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王像,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  关王庙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当,三角形滴水。屋脊使用彩色琉璃脊,鸥吻尾飞动向内,原为绿色琉璃,现因釉面剥蚀,内里红陶暴露在外,别具古朴风采,当为明代琉璃。前檐明间平柱向两次间迁移183厘米,明间特别大,次间为明间面阔的1/3,中安板门,门框为原物,上施横长方形门替二。门左右为二棂窗,窗已非原物,但位置应无误。门设套,用通混压边线和亚面手法相配制作,甚是美观。门套为至正六年制作,门扇不存。次间和前后山墙均为实墙,用土坯垒砌,里外抹白灰,外刷红土。  2006年5月,定襄关王庙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关村  北关村属晋昌镇内五村之一。耕地面积1908亩。2009年完成粮食总产95.5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5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938元。北关村现有集体和民营企业55个,从业人员750名,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18770万元。 …… 详细++

定襄文庙

定襄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襄文庙,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37.4米,南北宽为77.4米,占地面积约289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期建筑。沿中轴原建有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道冠古金坊、德配天地坊、乡贤祠、名宦祠、东庑、西庑。现仅存明伦堂、日新斋、时习斋、东庑和西庑,其余建筑均毁。明伦堂面宽五间,单檐悬山顶;日新斋、时习斋均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东庑、西庑均面宽七间,单檐悬山顶。该建筑解放后一直归县委党校占用。200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城内村  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农村人口1073户、2458人,耕地面积1446亩,干部与村民共同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城内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小康村,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定襄尊经阁

定襄尊经阁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尊经阁,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20.1 米,占地面积约422 平方米。大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该建筑主体保存完整,屋顶前檐部分瓦当脱落,为砖包台基,台基宽21米,深11.1米,高1.5米,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前设廊,单檐悬山顶,六檩架二层楼结构;另院内建有东屋三间,单檐硬山顶,一出水瓦房,为后期建筑。尊经阁由当时的知县廖翱(广东南海人)主持修建而成。200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城内村  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农村人口1073户、2458人,耕地面积1446亩,干部与村民共同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城内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小康村,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详细++

王伯唐烈士墓

王伯唐烈士墓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西约300米处。王伯唐(1901--1935),名继尧,定襄县王进村人。历任中共北方局直属支部书记、中共山西特委书记等职。1935年7月牺牲,同年于村西建墓,面积约70平方米。1966年4月,立纪念碑,高1.6米,正面题刻“烈士王伯唐之墓”。1994年村委会对其封土堆用砖混进行了修缮,直径约3米,高约2米。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王进村  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位于县城东4公里处,南靠忻阜路,西临外环公路。在定襄只要提起芥菜,人们交口称赞王进村的好,王进村因芥菜而闻名,全村人口2045人,645户,劳动力750人,耕地4715亩。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科学的管理,造就了王进村西甜瓜复播芥菜的特色生产,交通的便利,且紧临县城为其创造了销路。 …… 详细++

北西力大寺

北西力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北西力大寺,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北西力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11.1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约93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所建。大寺沿中轴线原建有山门、过厅、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房。现仅存正殿,是该大寺庙内主要建筑,二层楼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单檐悬山顶,五檩架结构。二层廊前两侧有人物壁画约4平方米。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北西力村  北西力村隶属于晋昌镇,毗连王进村,待阳村,董村。主要农产品:黄瓜,小青南瓜,茄子,无花果,生菜,黄豆,大葱,球芽甘蓝,梨子。村内资源:符山石,铝土矿,铝土,芒硝,铝,银。 ……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阳曲县故城

阳曲县故城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阳曲县故城,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四周。城墙全长12.44公里,现南墙、西墙、北墙部分残存,残高1~6米,总长约1000多米,底部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9~0.12米。遗址所在地周围为较平整县。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城内村  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农村人口1073户、2458人,耕地面积1446亩,干部与村民共同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城内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小康村,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详细++

定襄河边民俗馆

定襄河边民俗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定襄河边民俗馆 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旧居内,1989年6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阎锡山旧居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始建于1913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停工。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存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慈幼院等27座院落,700多间房屋。整体建筑庞大恢宏,错落有致,有民间四合庭院,有典雅亭台楼阁,有古朴砖石窑洞,还有新奇仿欧建筑,融民间与官方、中国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学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馆库房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既有历史文物,也有近现代文物,还有民俗文物。民俗馆内设有民间剪纸、雕刻、刺绣、饮食、服饰、礼仪等90多个反映晋北民俗风情的展厅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院,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  馆内现设办公室、陈列制作部、旅游接待部、旅游产品开发部、文物保卫部、资料研究部、后勤管理部等部门。先后出版有《晋北民俗文化》丛书(10卷)、《民间百业图说》、《定襄文丛》等书刊,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近50篇。

山西凤凰山植物园

山西凤凰山植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景区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古称标山,是一座小山,不是很高,山上植被覆盖率很高,有一个小亭子。山下有一个花鸟市场。  山西定襄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中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集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完善的住、餐、购、会议配套服务于一体。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创建单位。  凤凰山景区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东临佛教圣地五台山,西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北靠雁门关和云岗石窟、应县木塔,南通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区位居中,接壤多元。距大运高速公路宏道白村出口8公里,五台山飞机场10公里。车程20分钟可去忻州,40分钟可达太原,3小时即可直达北京,交通四通八达,便利快捷。  景区占地968公顷,区域内山、坡、沟、滩、湿地、水泊地貌多样,跌宕起伏,景区上下山环水抱,风光秀美,乡风淳朴,物产丰富,是忻定盆地自然天成的生态养生福地,山西省知名的传统小杂粮之乡,薄皮甜瓜之乡,桃李之乡,温泉之乡,地方特色鲜活吸人,史实传说源远流长。  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  万亩生态植物园  百系千种,葱茏滴翠,万木争荣,是华北地区新建规模最大的植物学科基因库。园内三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常青、四季有景,满目凸显自然清新,号称“空气长寿素”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26400个,由植物科普园林观光区、凤凰湖水系健身娱乐区,有机百果园、中药材康体基地,负氧离子密集体验区,树木亲情认养区,花林花卉观赏区,树梢上的小木屋,黄土风情窑洞,凤凰山隋宴农家乐,“乡村女孩”干红葡萄酒庄,野生动物喂养区,拓展训练与真人CS野战区,道教佛教传承文化区等山水园林人文景点,构成了凤凰山独特的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  温泉乐活园  神汤都温泉乐活园以其悠久独特的文化底蕴,全新前卫的温泉产品,融合温泉自然、舒适、动感、健康等特质,着意突出温泉产品的文化性和差异性,把传统的温泉养生文化和现代的水疗养生(SPA)进行有机结合,在边赏山中园林美景、边品先进温泉文化大餐的每一分一秒中,都会让快乐渗透到你每个细胞,真正让你一朝步入神汤,一日梦回千年。其产品以园林式湿地自然温泉为特色,分室内、露天两部分。室内有海浪动感区、养生SPA水疗区、情侣区、擦修保健理疗区和热带雨林景观生态餐厅。露天有各种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中药泡池和石板浴、黑泥浴、湿地温泉公园等养生休闲娱乐项目。  旅游景点  凤凰山景区彰显大生态,大温泉,大旅游,以自然观光、有机采摘、温泉养生的时尚品牌,科学营造功能互补的五台山朝佛驿站,引领华北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新潮流。重点开放了大型露天温泉乐活园、纯天然温矿泉游泳场及凤凰湖亲水娱乐、观景台、黄土风情谷、梧桐山庄、百果采摘园、牡丹芍药园、圆缘客栈、干红葡萄酒庄、亲情认养林、玉皇庙、观音洞等20多个旅游景点,成为山西极具吸引力的复式旅游景区。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锡山旧居(第二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定襄县河边镇  阎锡山执政山西近四十年,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其宅第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西花园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阎锡山旧居的整个建筑是围绕阎氏老宅逐步扩展而成。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每个院落尽管各按地势相对独立而建,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连通形成了院套院,宅连宅,参差错落,鳞次栉比,曲径通幽,变幻谲奇的特征。其规模最大的东花园,坐东朝西,一进三院,斗栱飞檐,雕梁画栋,须弥石座,气势森严,是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而别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都督府,则是东西一进二院,其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卷棚顶,却配以砖拱门券,罗马教堂式尖顶门面,且嵌饰有异国情调的钟表绶带等雕饰图案。其余建筑亦均按北方民宅的传统营造格局,其方位,高低宾主关系亦按八卦吉星方位而定。动静有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这组建筑群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  阎家大院,是阎锡山在山西当权后,靠权力经商敛财,修建起来的豪宅。所以,他不同于一般晋商的私宅。处处透着唯我独尊的土皇帝气概,又时不时冒出附庸风雅的家训、箴言。豪华张扬中,又暗藏机关,地道、暗堡四通八达,透露出阎锡山的忐忑和狡猾。  阎锡山的住处,是谁也想不到一个隐秘小院,在整个大院的布局中,这个小院几乎被人误解是下人的住处。但地道通道、保卫屏障却是最好的。  还有,许多古代住宅的风水、讲究,在这个院里既有体现,又有许多突破。比如,人们都忌讳院子前后门直对,穿堂,说这样不聚财。但阎家就偏偏修了一个这样的院子。  大院建筑,最能体现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的历史传承、财富多寡、所处时代、心理状态。阎锡山的这所大院,是典型的军阀住宅,又是处在军阀混战时期,随时都可能有反叛、遭袭击的军阀住宅。恰恰阎锡山又是个狡猾透顶、狂妄一时的土皇帝。  阎锡山 (1883~1960)   一.首任山西都督 阎锡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商业贷款者家庭里。阎锡山五岁丧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九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1900年,阎书堂的钱铺倒闭,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为了生计,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 详细++  河边镇  定襄县辖镇。原为五台县辖地,1947年划归定襄县,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设河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7.1平方公里,人口2万。忻(州)河(边)铁路及忻(州)阜(平)干线公路过境并设站。辖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南、青北、牛台、南作、陈家营、芳兰、山底1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镇…… 详细++  阎锡山 (1883~1960)   一.首任山西都督 阎锡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商业贷款者家庭里。阎锡山五岁丧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九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1900年,阎书堂的钱铺倒闭,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为了生计,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 详细++  河边镇  定襄县辖镇。原为五台县辖地,1947年划归定襄县,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设河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7.1平方公里,人口2万。忻(州)河(边)铁路及忻(州)阜(平)干线公路过境并设站。辖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南、青北、牛台、南作、陈家营、芳兰、山底1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镇…… 详细++

薄一波故居

薄一波故居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薄一波故居,位于定襄县蒋村乡蒋村中。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改为现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建委主任、经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薄一波故居是其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分布面积约28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96年当地文物部门进行翻修,现存房屋16间,保存较好,是一座典型的晋北农村四合头小院,院中有石磨1副,枣树1株。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薄一波 (1908~2007)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 详细++  蒋村乡  定襄县辖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析设蒋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忻河铁路和忻阜、忻宏公路过境并设站。辖蒋村、草泉、前高蒋、后高蒋、上东留、下东留、麻河沟、大沙沟、东力、砂村1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乡镇企业有造纸、农机轴承、镁砂等厂。盛产传统手工麻纸。原国务委员…… 详细++  薄一波 (1908~2007)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 详细++  蒋村乡  定襄县辖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析设蒋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忻河铁路和忻阜、忻宏公路过境并设站。辖蒋村、草泉、前高蒋、后高蒋、上东留、下东留、麻河沟、大沙沟、东力、砂村1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乡镇企业有造纸、农机轴承、镁砂等厂。盛产传统手工麻纸。原国务委员…… 详细++

白佛堂

白佛堂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定襄县城东60余里,雷轰尖山峰南。系石窟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僧道众士,四方募化,就山凿殿,石窟造像,历时九年,造成石殿一座,内镌造千叶宝莲玉像一尊,就殿壁雕刻石像,故亦称百佛堂。石殿三间,深广各三十余尺,全仿木结构建筑,呈一般大殿形式。柱、梁、斗拱、檩、椽、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石雕工艺古朴而精细。石殿内,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殿为主殿。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  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  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  圭峰寺:圭峰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22公里岩头乡安头村附近,距西豆公路一公里。圭峰寺创建于隋,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正殿五间,东配殿三间,东楼二层六间,均属清代所建。殿内塑像已毁。寺内有明以来重修碑记十余通。圭峰寺背山面河,形似凤凰,山石嶙峋,奇形怪状。石间生有绞纹古柏,“古柏”躯干别致,好像用手拧过似的。远近游人都以其形态独特而称奇。传说寺内老僧为防止宝物被官兵掠走,曾令小和尚将“聚福盆”埋在株幼树下,为便于识别,还把小树拧了一个标记。结果,一夜之间,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的“扭纹”的。“聚福盆”从此也就再也找不到了。而圭峰古柏的“扭纹”形态,一直传到现在也不变。      继成村  继成村属定襄县河边镇管辖,距离县城50华里,是革命老区,现有206户522余人,现有耕地3000余亩,人均收入2299元。全村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上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谷子为主。 …… 详细++

留念大寺

留念大寺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留念大寺,位于定襄县宏道镇留念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约43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约236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大明天顺七年(1463),乾隆三十五年(1770)均有修葺,现存为清代结构。一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前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南角有戏台一座。现存正殿梁架扭曲变形,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前殿山墙为后建、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内山墙三角处有人物、动物壁画约5平方米;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卷棚顶;寺内存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八年(1869)重修佛殿碑记和重修真容寺龙王寺碑记2通。2003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宏道镇  定襄县辖镇。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设宏道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5.1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平东社、大营、留念、马城、嘴子、无畏庄、辛安、东街、南街、南门外、西街、阁街、北街、西社、贾庄、北社东、北社西、南社18个村委会。通公路。农业以种植高粱、小麦、玉米为主,兼产苹果、葡萄、山楂。乡镇企业以建材业为主。是定襄……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定襄洪福寺

定襄洪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在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洪福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斗拱柱头用单抄双下昂。补间用45°斜拱,构造坚实而美观。  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卢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1829)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有9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再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及两尊胁侍菩萨像。外侧则为0金刚两尊。  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4尊龙王,又两旁为十殿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  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1132)经幢1通,历代补修碑6通。      地址:定襄县宏道镇北社村  北社东村  北社东村坐落于忻州市、紧挨辛安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绿荫成林。村内企业:生物肥厂、白薯类粉丝厂、玻璃钢制品厂、家俱厂、电缆厂、丝棉厂。主要农产品:卷心菜、葡萄干、莲藕、马铃薯。村内资源:芒硝、金、镁煤、沙土、黄铁矿。 …… 详细++

七岩山摩崖造像

七岩山摩崖造像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位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七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存无。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为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广武令赵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题记和唐先天二年(713)造像及题记。石窟主要为佛殿窟和禅窟,造像题材为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黄场峪村  黄场峪村位于定襄县南王乡东部,距离县城约10公里,全村有农户96户,201人,劳力130人。耕地面积773亩,属丘陵地。黄场峪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街道硬化2公里,修建固定垃圾处置点1个,栽植风景树100株。村中建有复式小学校一所,村级卫生所一个,村级活动场所改建已完工。享誉盛名的七岩圣母祠位于村南七岩沟内,每年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3万…… 详细++

定襄甜瓜

  定襄甜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特产。定襄县产出的甜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颇受百姓喜爱。定襄甜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侧,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为河谷平川,平川占总面积的47.7%,丘陵占21%,山地占31.3%。种植甜瓜的最佳条件是拥有高盐碱成分的土壤,这样不仅能促进生育、提早成熟,还能增加糖分,且瓜香四溢。忻定盆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盐碱下湿,土壤中含有盐碱等多种有机质,因此,忻定盆地自古就有种植甜瓜的习俗,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种植手法,使这里产出的甜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颇受百姓喜爱。   近年来,定襄县政府部门介入甜瓜种植业,大力发展瓜农种瓜,形成了规模种植甜瓜的特色农业。每年夏季,定襄沿线种瓜、售瓜、瓜田采摘已成当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瓜果市场,被当地百姓和过往食客誉为“瓜乡”。   2013年,定襄县经济作物协会申报的“定襄甜瓜”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申请人:   定襄县经济作物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定襄县地处山西省北中部,位于忻定盆地东侧,东邻五台县,南毗盂县、阳曲县,西接忻府区,北与原平市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资源大县,地理坐标:东径112°39′15″—113°16′50″,北纬38°19′22″—38°40′15″县域面积865平方公里,定襄甜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境内的受禄乡、季庄乡、宏道镇、河边镇、蒋村乡、晋昌镇、神山乡南王乡、杨芳乡9个乡镇155个行政村。近几年甜瓜种植面积保持在600公顷以上,年总产13000——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定襄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花卉为黄色。果实有圆球、椭圆球、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2.内在品质特征。定襄甜瓜瓜香浓郁,甘甜爽口,色泽鲜艳、消热解暑,清烦止渴、营养健康。内含成份:水分91.6g/100g;可溶性固形物11.4g/100g;碳水化合物6.4g/100g;钙6.0mg/100g;维生素C16.8mg/100g;蛋白质0.74g/100g;氨基酸总量0.73g/100g;甜瓜果肉味甘,性寒无毒,清热利尿、止渴,可治暑热、发烧、口渴、小便不利、口鼻生疮。种子散结消瘀、清肺化瘀、润肠、排脓,治腹内结聚、大便不畅。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符合《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产品质量符合《NY5109-2005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等技术规范要求,使产品达到安全、营养、无污染。

东峪磨盘柿

  在定襄县南庄乡境内,滹沱河畔。四山环绕,中间低洼,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是该区惟一的柿子产区。迄今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东峪柿子主要以磨盘柿著称,柿除生食外,可制柿饼、柿干、柿馅、酿酒、作醋。生食柿子有医疗作用,可降血压,治胃痛,解酒毒等。华北地区的磨盘柿、鸡心柿,是有名的重要土特产品。柿花还是良好的蜜源。

黄烧饼

  黄烧饼   黄烧饼是定襄县地方风味食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一般可存放三个月左右。如果在食用时再配食当地风味——豆腐脑或香油粉汤,则会更有一种异样的风味,使人回味无穷。

定襄荞面河捞

  定襄荞面河捞   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

南庄花椒

  南庄花椒   南庄花椒不同于晋东南一带的小花椒,它皮厚、个头大、味灵。品种主要有黄金椒、大红袍和老笨椒。   南庄花椒味灵无杂味,又易儲运,晒干后三、五年味道不变,是调味品中的主料。除此之外,还具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和配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疮疥等药用价值。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传统名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原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后流入民间,遂成筵席佳肴。     历史:定襄蒸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原为宫廷御膳房秘方配置,并为历史宫廷视为珍品。金朝著名诗人忻州遗山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工艺:其配方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     方法精制而成。     特点:具有肉香扑鼻、口感绵润、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     功效:经常食用,既可补充体内必要之多种营养成份,又可克服肉类食品高脂肪、高     胆固醇等不足。是家用、宴席、旅餐之理想菜肴,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定襄苇席

  宏道镇西社:苇席。

纹山砚

  河边镇:纹山砚。

陈家营村苇席

  陈家营村苇席   定襄县陈家营村挖掘传统技术,依靠编织各种工艺品,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陈家营村编苇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他们抓住五台山旅游不断升温的机会,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编织业。   先后邀请北京、太原等地的专家指导,使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起来,提升了艺术品位,提高了产品价位。目前,全村从业人数已达400余人,年销量4万多件,年增收180余万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河边澄泥砚

  河边澄泥砚   河边澄泥砚是近年来根据历史资料,通过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种泥砚。它取材于滹沱河之泥,经过取土制浆、滤泥、澄泥、制坯、晾坯、磨制、雕刻、烧制、蜡煮、抛光等十余道工序制做而成。   此砚坚固耐用、历寒不冰、发墨细润、存墨不腐,其规格大小不等,大者见方案(或径长)70—80厘米,小者可为掌中之玩,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也有非几何形状的奇形怪状。色彩有橘子红、玫瑰紫、墨玉黑、鳝鱼黄、蟹壳青、鸨鸠灰等,再配以龙凤鸟兽、花鸟虫鱼、名胜古迹、人物故事等图案,其造形别致、色彩斑斓、技术精湛、工艺考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庄盖柿

  南庄盖柿   南庄,在定襄县南庄乡境内,滹沱河畔。四山环绕,中间低洼,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是我区惟一的柿子产区。迄今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东峪柿子主要以磨盘柿著称,该区共有柿树1万余株,年产量增加到850吨,成为山区农民治穷致富,振兴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该地的柿果色泽美观,味甜汁多,鲜美,是高产的木本粮食,富有较高营养价值。100克成熟的果实中含有糖分12-18克,蛋白质0.7克,脂肪0.1克,含有维生素A、B、B、C等,其含量比苹果、栗都高。柿除生食外,可制柿饼、柿干、柿馅、酿酒、作醋。   生食柿子有医疗作用,可降血压,治胃痛,解酒毒等。华北地区的磨盘柿、鸡心柿,是有名的重要土特产品。柿花还是良好的蜜源。   南庄盖柿,果实形如磨盘,故也叫大磨盘柿、椽头柿。其果皮橙黄色,果肉松、纤维少、汁特多、味道甜、无核,最宜生吃。柿子可加工晒制成柿饼,久放不变味。   盖柿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代替粮食充饥和代粮酿酒,当地群众称其“铁杆庄稼”。   柿果除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尚有药用价值。可治胃病、止血、解酒毒,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柿霜还可治喉痛,咽干及口疮等,柿叶可加工成-茶,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晋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城内村

----

北西力村

----

北关村

----

王进村

----

晋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