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晋源区

晋源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下一篇:剪刀面

晋祠莲藕

    “藕瓜瓜”即指莲藕,俗称莲菜。晋祠一带的莲藕种植年代虽说无法考证,但据笔者判断,最晚也应在宋代。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到过晋祠,写有一首《题晋祠》的诗,其中有两句为“千家灌禾稻,满目红香田”(另有“江南田”之说)据晋祠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诗中的“红香田”很可能就是指荷花盛开的藕塘,既然能够达到“满目”的境界,可见当时种植的面积已经相当可观了。另据晋祠一带的民间传说所云,晋祠的莲藕原是庙内的一个和尚从南方引种的,先是在庙里的荷塘试种,后来发现长出的新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于是便在晋祠附近大加推广了。又据史书记载,晋祠庙里的唐叔虞祠和圣母殿等,大多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既然有庙就有和尚,因此“和尚种藕”的民间传说也就有它的可信之处了。至于当时种藕的情况,大多集中在晋祠附近的南大寺和北大寺村,只是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到了清代,太原著名书记法家杨二西曾写有一首《大寺荷风》的诗,诗中云:“……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这就是诗人对晋祠南、北大寺种藕状况的真实描写。而后人所说的《晋祠四宝》中的“藕瓜瓜”,正是南、北大寺两村的产品。据说这里出产的大寺莲藕茎直粗大,切开后丝长尺余,芳香扑鼻,制成的凉菜可放七八日,其色香味不变。因此山西各地的商家逢年过节都要到晋祠来采购莲藕,并将其销往本省及河北、内蒙等地。下一篇:并州刀剪

晋祠元宵

    “元宵蛋蛋”即元宵的爱称。晋祠一带不仅盛产大米,也盛产优质的糯米,其中尤以东庄营村的糯米为最佳。据说该村生产的糯米面粘性极高,又有筋道,用它做出的元宵放在锅里越煮越大,越煮越香。昔日的晋祠元宵大多采用的都是东庄营的糯米面,因此做出的元宵便味高一筹。另外,关于晋祠元宵的内馅,大多采用当地出产的核桃仁、莲子粉、玫瑰酱、芝麻等,与红糖精心配制而成。其馅制好后,又采用晋祠泉水浸湿微泡,然后放在筛子中的糯米面中翻滚,直到做成元宵。据说这样做出的元宵营养价值极高,吃起来既香又甜,余味无穷。因此晋祠、晋源两地的商家,每到元宵佳节之前,都要赶做许多元宵以备太原、榆次、太谷、祁县等地的商家前来采购,使之久负盛名、长盛不衰。 下一篇:晋祠莲藕

剪刀面

  顾名思义,用剪刀剪出的面条,犹如吴淞江水中的银鱼,不仅民间喜食,还成为历代御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间相传,太原公子李世民读书练武、聚才谋义,武士彟慕名拜访,时值晌午,李世民私留书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叹曰:纷乱当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当速剪。后来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晋阳,以“剪面”之势攻取长安,统一了山河。后来杜甫身处藩镇割据,有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画如剪裁风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统。下一篇:山西糖醋鲤鱼

山西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下一篇:太原小吃

并州刀剪

  并州刀剪:产于太原市。所制刀剪以刀口犀利,加工精细而著名。纯由优质钢锻成,剪刀剪毛不粘,厨刀剁铁不卷,式样大方,坚固耐用。其生产历史悠久,其创制约在汉晋之时。明代太原晋府店刀剪已颇负盛名,产品流传国内各大商埠。下一篇:益源庆名特醋

益源庆名特醋

  太原益源庆名特醋: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至今仍保留有明嘉靖二十二年的制醋蒸料铁甑。本品制作中,选料认真,配方讲究,工艺精湛,坚持采用传统酿造工艺。下一篇:太原山西熏醋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下一篇:郭杜林月饼

太原小吃

  太原小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晋祠元宵

郭杜林月饼

  太原郭杜林月饼:因由郭、杜、林三位糕点技师创制,故名。饼面多呈棕红色,形如满月,外形美观,甜美酥松,油而不腻,散发鲜花、果料香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晋祠大米

山西老陈醋

  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   产于山西清徐。“东湖”牌老陈醋,始创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系山西老陈醋之正宗。“东湖”牌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   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主要成份是醋酸,并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具有增加食欲、助长消化、解腥去腻、分解脂肪、防病强身之功效是保健和调味之佳品。   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酷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名牌的,是制作人王来福。清朝顺治年间王来福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要比王来福早得多。   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酷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酷、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下一篇:清徐葡萄

剔尖

  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是晋中民间主要面食之一。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如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而用瓷盘、竹类筷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其次是剔尖相传清乾隆年间,榆次一个名叫常万达的,在恰克图城开设的"四乡联号商行"中的饭庄里,专营山西面食剔尖等,使剔尖一举成名。由于剔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简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传入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    剔尖,是山西人午餐食谱中的精品。白面可剔,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可剔,杂粮面也可剔。红面剔尖(也称剔拨股),旧时为中部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居民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铁筷来剔。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这是面食之乡家庭妇女的一绝。太原一带及介休民间称剔尖为“八(拨)姑(股)”,并有李世民之堂妹八姑创此面食的传说。变尖、拨鱼、转盘剔尖等,是由剔尖发展演变而来的,都是中部居民讲究的面食。过去,有钱人家大多讲究吃“三合面”剔尖。这种剔尖,粗细匀称,软硬适宜,配上小炒瘦猪肉浇头,是上好的传统面食    下一篇:太原仿古铁器

清徐葡萄

  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   葡萄产地的土质、阳光、气候、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植经验。   清徐葡萄现有五十多个品种,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黑鸡心、紫龙眼三种,其中白瓶儿葡萄为最好,颗粒大,每位约七、八分,直径达三、四分。   山西清徐县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故里,当地栽植葡萄有两千年的历史。此间山麓多涌泉,平川土地肥沃,极适宜葡萄生长。清徐所产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一直受人们喜爱。目前,清徐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品种超过160多种,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之乡。每年秋日,当地都要举行中国.清徐葡萄采摘月暨金秋乡村游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葡萄种植、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在原有葡萄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美国红提、青提、粉红太妃、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等新品种,并注册“清徐葡萄”地理证明商标,扩大了清徐葡萄的知名度。同时,当地还围绕葡峰山庄、浩瀚采摘园、华联生态园、葡萄乐园等发展葡萄采摘、农家乐等农业观光旅游主题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来品尝清徐葡萄,了解清徐葡萄文化。   清徐葡萄有龙眼、黑鸡心、瓶儿、牛奶、驴奶、西营葡萄、白玛瑙、黑玛瑙、紫玫瑰、白鸡心等品种,引入的品种有粉红太妃、卡拉斯玫瑰、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无核黑、巨峰、零丹等。果肉柔软多汁含蛋白质0.4%,脂肪6%,糖18~22%,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既可生食,又可加工,为酿造、鲜食兼用品种。多食葡萄有消食、消热、凉血等功效,可治疗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高血压等病   地域范围   山西省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的西北端,处于吕梁山山脉。县境位于东径112°12'—112°19'之间,北纬37°36'—37°42'之间。北与晋源相邻,东与晋中毗邻,南与祁县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清徐葡萄种植区域主要在清徐县西北部丘陵旱地区,该地区海拔高度在1150米,年平均无霜期178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大于2547.6小时,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小气。清徐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清徐县马峪乡、清源镇、东于镇范围内的西迎南风村、黄土坡村、枣坪村、后窑村等37个行政村。葡萄种植面积1200公顷,总年产27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皮薄、粒大、色泽美观。2.内在品质:肉厚、糖分高、味道甜。果肉柔软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5.5%--22%,水分76%--81%,维生素B1 16--20ug/100g,维生素B2 22--28ug/100g,钾(K)170--175mg/100g,磷(P)10--14mg/100g,总黄酮0.084%--0.090%。3.安全要求:产品生产过程执行NY5011-2001无公害食品规范标准,产品质量安全符合GB/T10651鲜葡萄要求。4.标志:清徐葡萄的销售和运输包装均应标注“清徐葡萄”地理标志及地理标志图案,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清徐葡萄”(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5.贮存:常温下土法贮藏,即当地用平房或土窑洞搭架分层堆放,可贮藏5个月左右。另外,“清徐葡萄”的冷藏按GB/T8559规定执行;气调贮藏按ISO 8682规定执行。库房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得使用有损“清徐葡萄”质量的保鲜试剂和材料。6.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待运时,应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曝雨,注意防冻、防热,缩短待运时间。下一篇:山西香醋

清徐沙金红杏

  清徐沙金红杏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特产。“沙金红杏”以个大形圆,核小皮薄肉厚,甜酸可口而著称,种植历史已有1200多年。沙金红杏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清徐沙金红杏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背靠吕梁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葡萄出名,所产沙金红杏也是享誉三晋名扬海外的珍稀果品,被排为山西三大名杏之首。   沙金红杏的特点:个大形圆,皮薄肉厚核小,色泽鲜丽,甜酸适口,品质为最。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原系仁义村沙家地的实生杏,因其果实艳丽色泽金红而得名。全县杏的品种有沙金红、老爷红、海棠红等23种,但以沙金红为最优,20世纪末沙金红的栽培数量占全县杏树的89%,主要分布于马峪、东于、清源3个乡镇的所属山区。独特的沙质土壤,优质的山泉,充足的阳光日照,早晚温差大的自然气候,为沙金红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使其成为优质名果,外形标致着色好,内富营养糖分高,所含维生素、胡萝卜素都远远超过苹果,还含有果糖、果酸、蛋白质、钙、磷、铁、钾等,吃后有助消化增钙质和软化血管,并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鲜食最佳,加工成杏汁、杏脯等,风味更美,可四季食用,杏仁也是医、食兼优的珍品。清徐沙金红杏1995年获山西省农业博览会银奖。   2013年,清徐县马峪乡农科协会申报的“清徐沙金红杏”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申请人:   清徐县马峪乡农科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山西省清徐县地处太原盆地的西北端,处于吕梁山山脉。县境位于东经112°10'—112°38'之间,北纬37°28'—37°47'之间。北与晋源相邻,东与晋中毗邻,南与祁县接壤,西与古交市相连。清徐沙金红杏种植区域主要在清徐县西北部丘陵旱地区,该地区海拔高度为1150米,年日照时数大于2547.6小时,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小气候。清徐沙金红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清徐县马峪乡、东于镇、清源镇范围内的水峪、东石窖、西石窖、麦地掌、程家沟等24个村。沙金红杏种植面积240公顷,总年产36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皮薄、个大、核小,果实侧扁圆形,外形标致,色泽美观,果面金黄色,阳面粉红,有红色斑点,果顶平微凹,梗洼深。果实直径4.0--5.8CM,平均单果重56.9克,大者可达100克。2.内在品质:果肉致密、味道酸甜,汁中多,有香气,半离核。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维生素C 4.0—11.2mg/100g,蛋白质0.6--0.9 g/100g,可溶性固形物8.5—11.0 g/100g,β-胡萝卜素165—173μg/100g,粗纤维0.9—1.4g/100g,钾248--265mg/100g,磷8.0—11.5mg/100g,钙13.0—16.5mg/100g,还含有铁、维生素B1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即可生食,也可加工杏脯、杏干、杏罐头。杏的医用价值也很高,有祛痰、润肺、止咳、滑肠等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干咳无痰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及大便燥结等症。3.安全要求:产品生产过程执行农办质(2012)8号文件和NY5011-2001无公害食品规范标准。4.标志:清徐沙金红杏的销售和运输包装均应标注“清徐沙金红杏”地理标志及地理标志图案,并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保质期、产品质量、执行标准代号、等级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清徐沙金红杏”(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5.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待运时,应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曝雨,注意防冻、防热,缩短待运时间。下一篇:集义蔬菜

阳曲小米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 ,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熬成的稀饭黏度恰到好处,米粒溶胀饱满,稀饭与米粒浑然一体、香甜可口。   白马掌小米 产于阳曲县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馈赠佳品   阳曲小米因其产地土壤贫瘠、干旱,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纯天然、原生态小米,现已成了市场上的-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知情人到太原阳曲县朋友家作客,必求主人做一顿小米粥或小米干饭。饭未及端来,就先闻到一种醇朴的米香,再配上些当地的小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阳曲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9.2~14.7% ,脂肪3.0~4.6%及维生素,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地域范围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向南延伸,东连盂县,西接古交市和静乐县,南与尖草坪相连,北与忻州市接壤,东北、东南分别与定襄县、寿阳县交界。全县辖4镇6乡,有431个自然村,海拔高度在800—2100米之间。阳曲小米地理标志保护区范围位于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近五年来谷子年种植面积在4000-5000公顷,总产量9600-12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小米为谷子去皮后的产物。谷子为单子叶植物,株高60-120cm;茎细直,茎杆常见的有白色和红色,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开,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下;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去皮后谷称小米。阳曲小米很具特色,其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2.内在品质指标:根据天津谱尼检测公司检测指标显示:阳曲小米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和18种氨基酸,经分析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9.52g/100g、膳食纤维含量≥5.94g/100g、磷含量≥4.46g/kg、锌含量24.6mg/kg、维生素C含量≥9.7mg/100g、能量≥1550kJ/100g,明显高于普通小米。3.安全要求:阳曲小米产地生态环境符合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严格按照《无公害谷子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农药、肥料使用应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生产过程以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准则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为依据。谷子质量标准应符合NY-5305-2005规定。在包装、标识上需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的必须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下一篇:阳曲大蒜

清徐老陈醋

  清徐老陈醋是黑褐色,体态清亮,鲜明诱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长的三大优点外,还有香、绵、不沉淀,以及"挂碗"的特点。只要拧开瓶盖,那香酸浓郁的气息立即扑鼻飘来,滴入碗里打一个圈,便均匀地粘在碗边。品尝一口,虽然老陈醋的酸度是五度,但不觉得失酸难耐,倒感到"甜绵香酸",酸得缓慢、长久、可口,酸得发甜,发绵,发香,酸得满足而后知不足,尝了一口还想尝一口。此外,一般的醋存放长时间,就会变浊,生白皮,甚至腐化变质。但清徐老陈醋储存越久越香酸。有的人储存几十年后,因为瓶盖不紧水分蒸发,老陈醋变成了重色琥珀一样的固体醋,用开水冲开,仍然鲜酸如初。下一篇:清徐黑陶

晋源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义井街道 晋祠 蒙山大佛 圣母殿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明秀寺 晋祠公园 太原龙山 太原美术馆 太原太山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罗城街道 晋祠 蒙山大佛 圣母殿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明秀寺 晋祠公园 太原龙山 太原美术馆 太原太山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晋源街道 晋源文庙 晋源阿育王塔 晋阳堡惨案遗址 晋祠 蒙山大佛 圣母殿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明秀寺 晋祠公园 太原龙山 太原美术馆 太原太山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金胜镇 晋阳湖 晋祠 蒙山大佛 圣母殿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明秀寺 晋祠公园 太原龙山 太原美术馆 太原太山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晋祠镇 晋祠 圣母殿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明秀寺 晋祠公园 鱼沼飞梁 隋代虞弘墓 周柏唐槐 奉圣祠 《晋祠铭》碑 蒙山大佛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姚村镇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晋祠 蒙山大佛 圣母殿 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明秀寺 晋祠公园 太原龙山 太原美术馆 太原太山 奉圣寺(十方奉圣禅寺) 晋祠大米 剪刀面 山西糖醋鲤鱼

晋源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