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地区 >> 泽普县 >> 古勒巴格乡

古勒巴格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

布依鲁克塔吉克风情小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南疆最美的塔吉克风情小镇—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

泽普县古勒巴格景区

  古勒巴格景区,位于古丝绸南道——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泽普火车站1.5公里、喀和高速公路泽普入口处2公里。  该景区坚持以自然美、生态美、人更美的设计理念,以爱情神话为主线,紧紧围绕以维吾尔族传统民风为主要内容的“民风”、以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水磨为主要内容的“古磨”、以上下绵延二十几公里的老拜什干河为主要内容的“古河道”、以奇特的古树组合为主要内容的“古树群”,这“四大”元素精心打造,相邀八方游客进入传奇般的爱情神话。  该景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开发建设原则,打破就景区而建景区的传统思维,秉承“社区利益”至尚和“执旅为民”的理念,打造了景区群众“拿起坎土曼是农民,放下坎土曼是员工,穿上礼服是演员”的“农民旅游”、“农村公园”的新概念,让农民全面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之中,让景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民工程。  该景区致力于深度开发当地群众和八方来客参与旅游、享受旅游、受益于旅游的潜能。“巴合提”(维吾尔语,译为“幸福”)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做活“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文章。  在“丝绸人家”-- 让游客零距离欣赏农家美女最传统、最古老的地毯编制工艺;  在“烧烤人家”--游客可以细细品尝艾则木大叔“沙烤全羊”、“囊坑烤肉”等农家绝活;  在“美食人家”--游客可与美丽的阿屯古丽共同亲手烧制“亚玛西”、“羊杂碎”、“凉粉凉皮”等美食带给您的快乐;  在麦西来普广场--游客可享受到千古绝唱的木卡姆音乐魅力,可与美丽的维吾尔姑娘手牵手忘情地舞蹈,可享受“莫萨来斯”传统工艺的美酒;  在“连理树”下--可许下您与她(他)终生厮守的诺言,可见证您与爱人坚如磐石的爱情;  在古河道上--或划船,或坐上农民的“驴的拉克”,可细细聆听古风、古磨、古树、古河间的传奇爱情故事……  在景区,您给我一天的拥有,我还您一生的幸福!  该景区,不贪大,但求精。一步一景,一花一草,让您流连忘返,是我们的至高追求。  永生桥——九孔溢流,声如洪钟。当你们一旦牵手,踏桥而过,就永不割舍,永定终生。  连理枝——杨柳相伴,永结同心。演绎了“异根生、枝相映、情有种、爱无疆”的爱情神话,即见证了那对恋人的无比痴情,也昭示着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团结之歌。  烽火台——掌击鸽飞,传目送情。她像一位忠诚的战士,始终了望着景区下游二十几公里处的那场黑水营古战役。发生在乾隆二十三年,定边将军兆惠奉命抗击小和卓霍集占反叛大获全胜,从而彻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疆土统一的英雄战歌。  七盘磨——形如钟塔,千古传情。虽几易其址,但一直传承着几千年叶尔羌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由这里磨制的包谷面,保持了玉米营养结构的原生态;由这里磨制的包谷面而打制的包谷馕,脆酥焦黄香味长、远名扬。  麦西来普广场——凌空起舞,击壤而歌。在这里,让您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体验古西域“帝王”般的婚礼、婚庆,去聆听先人们创造的木卡姆神韵,去触摸具有千百年历史的维吾尔农耕文化。  “十里幽径”——绿水如茵,雾升如烟。穿过村庄,流过农田,或如蛟龙,或似白带。依河而修的“十里幽径”,带您进入江南风光中的梦幻。  永世桥、双星鹊桥、姻缘广场、和平广场、观景台、博雅阁、怡心阁、归真阁……,每一处有限的景观都蕴含着无限的文化和深远的遐思……

泽普县人民广场

  泽普县人民广场坐落于泽普县城区中心地段,正面(即北面)是东西大工业街,背邻泽普县人民公园,东侧是南新街,西侧是南北大街。该广场始建于2000年,总占地面积3.9公顷。  泽普县人民广场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化广场。广场的设计宗用中轴对轴布局手法,中轴线上设置有中心喷泉,升旗台,淦水桥和寓意向住和平的现代雕塑。两侧配备罗马柱、音乐组合喷泉、-活动广场和绿化草坪等。整个广场显示了严肃、整齐的社会政治氛围,但又不失为人们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泽普县人民广场坐落于泽普县城区中心地段,正面(即北面)是东西大工业街,背邻泽普县人民公园,东侧是南新街,西侧是南北大街。该广场始建于2000年,总占地面积3.9公顷。  泽普县人民广场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化广场。广场的设计宗用中轴对轴布局手法,中轴线上设置有中心喷泉,升旗台,淦水桥和寓意向住和平的现代雕塑。两侧配备罗马柱、音乐组合喷泉、-活动广场和绿化草坪等。整个广场显示了严肃、整齐的社会政治氛围,但又不失为人们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行列。位于古勒巴格乡和依玛乡片区,规划总面积2050公顷,湿地率高达98.8%,是我国西部干旱区罕见的河滩芦苇沼泽湿地,水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的“绿色水库”。其中自然环境优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稀缺的湿地资源,是维持荒漠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  新疆共有各类湿地148.35万公顷,湿地比重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新疆湿地的垂直分布从-155米至4800米,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具有孤岛性、多变性、富营养、矿化度高等特点。

梧桐生态公园

  梧桐生态公园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  黑水营古战场遗址位于泽普县东北端依玛乡喀拉尤勒滚村,距离县城约15公里。黑水营之战是于清乾隆23年(1758年)10月至24年(1759年)正月,是清平天山南路之战中,定边将军兆惠叶尔羌城外坚守黑水营的重要战事。  战后修缮的麦得利斯教经堂,是喀什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教经堂之一。教经堂占地亩许,坐西朝东。门楼高6米,净深6米,宽4米,顶部绘有道教太极图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古勒巴格大草原

  古勒巴格大草原

喀什红枣

  喀什地区所生产的红枣,果面光滑、皮薄、色艳、肉厚少,因其品质上乘、口味极佳而驰名,深受广大国内消费者的青睐。红枣面积152.6万亩,结果面积32.8万亩,产量3.7万吨。主要分布于泽普、巴楚、麦盖提、疏附、伽师、岳普湖、疏勒等七县。按面积的大小,各县市分布情况为:巴楚县、伽师和麦盖提三县面积最大,占了总面积的63.4%;其次为泽普、疏附、岳普湖和疏勒四县占了总面积的32.4%;英吉沙、莎车、喀什市、叶城四县(市)面积较小,占了总面积的4.2%。     泽普县是喀什地区最早发展红枣的县,已具一定的产量。该县于1987年就开始大规模发展红枣产业,1989年泽普县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其中“赞皇枣”、“圆脆枣”在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上均被评为二等奖,“骏枣”在首届中国枣业大会上被评为金奖。2009年10万亩红枣获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泽普县红枣栽培面积已达14万亩,产量达17000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   

英吉沙色买提杏

  色买提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特产之一。英吉沙县是“中国色买提杏之乡”,“色买提杏”以育杏人色买提而取名,传说从西亚引进,在英吉沙县种植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有“冰山玉珠”之美称,被誉为“中国第一杏”,2007年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英吉沙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北麓,与帕米尔高原交接, 图2 英吉沙一年一度的赛杏会   .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英吉沙,原名“英吉沙尔”,建县时定名为“英吉沙”县,意为新城。英吉沙县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也是创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空王子”阿地力的故乡。  英吉沙县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日照强,年均降水量70毫米,年均温11.5℃,属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资源丰富,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为色买提杏的种植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品质特点     色买提杏有“冰山玉珠”之美称,果面光滑无毛、成熟后呈金黄色 图3 英吉沙色买提杏   .,向阳面稍带红润、色泽亮丽、果肉桔黄色、离核、肉质细软多汁、纤维少、含可溶性固形物26%,总糖含量18%,总酸1.3%,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果肉香甜,品质上乘,既是鲜食佳品,又可制干和加工成杏脯、杏原汁,杏仁奶等。杏仁甜有香味,种核出仁率35%,杏仁还有防癌作用。.   品种特性     色买提杏是英吉沙县艾古斯乡农家选育的优良杏品种,为农民色买提于18世纪初从中亚引进培育成功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8克,最大单果重51克,中晚熟品种,七月上旬上市。栽植后2-3年结果,4年生株产5公斤,5年生株产20公斤,7年生株产80公斤,10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可达200公斤,经济寿命50年以上。  21世纪初,技术人员选育的色买提杏优良芽变品种有色买提1号,色买提2号,色买提3号,索克色买提等在喀什地区赛杏会上名列全地区参赛品种的前茅,果实色泽,果实含糖量和单果重都较原品种有较大提高,色买提杏1号平均单果重40克,最大单果重达65克,总糖含量达20%,是新一轮推广品种。  色买提杏广布全县各乡村,艾古斯乡是该品种原产地,艾古斯乡、乌恰乡、龙甫乡、苏盖提乡、托普鲁克乡、依格孜也尔乡等栽培较多。.    英吉沙县国家农业部确定的中国七大优质商品杏基地之一。1999年,英吉沙县被中国特产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色买提杏之乡”称号。2002年,“全国第八次李杏会议”在英吉沙县召开,英吉沙县的“色买提杏”被来自全中国两百多位专家认定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杏”。  2002年底色买提杏已经权威部门测定属无公害产品。2004年7月,“色买提杏”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中国李杏评比,获得“全国优质杏”称号。2007年,英吉沙色买提杏被评为2008年-推荐果品,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英吉沙色买提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10月12日起对英吉沙色买提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7年第155号)。.   保护范围     英吉沙色买提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关于申请对英吉沙色买提杏、杏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喀署函[2006]6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疏勒县、疏附县、英吉沙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岳普湖县、伽师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等11个县市所辖行政区域。.

叶城核桃

  根据历史记载,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    新疆叶城县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部,是目前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被称为中国的“核桃之乡”。据了解,叶城县核桃产量2010年达到5.5万吨,产值11.13亿元,人均核桃收入2229元。预计2011年核桃产量将达6.2万吨,产值11.45亿元,农民来自核桃的收入达3000多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半壁江山,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叶城核桃真正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和“开心果”。   叶城是目前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为了保护叶城核桃这一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和极强地域性产品的声誉和地位,维护叶城核桃原产地域少数民族果农的合法权益和叶城核桃产品质量和特色,进一步提高叶城核桃市场知名度,叶城县在2006年就着手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2008年叶城核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等5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油塔子和薄皮包子

  油塔子和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语意为“皮提曼塔”。它是选用上好的羊肉做馅制成,是维吾尔族人喜食的美味食品。薄皮包子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油塔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食的一种面油食品,其色白油亮,层次很细,香软,油多而不腻。食用时,用筷子从油塔子的上面夹住,向上一提,一层一层地拉了起来,如同宝塔一样,故名“油塔子”。它是维吾尔族待客的上等食品。

祖娜尔红枣

  祖娜尔红枣   泽普“祖娜尔”骏枣以光滑圆润、皮薄、果大、肉厚、甘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早在1988年,该县就被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东核西枣”发展战略的实施,该县红枣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有红枣14.8万亩、1640万株,农民人均枣园达1.5亩,占有枣树166株,预计今年全县红枣产量达9946吨,产值9946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可达715元。

烤包子

  牋牋烤包子类似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皮色黄亮,肉质鲜嫩,香酥可口,很受顾客欢迎。“薄皮包子”是各族群众所喜欢的美味食品之一。它的特点是皮薄油亮,肉嫩油丰,香润可口。维吾尔人吃薄皮包子时很少单吃,常常和馕或者抓饭一起吃。( 喀什)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    相传在1000多年前,有个叫依不拉音·艾利克斯拉木的圣人,是主管食品的神,他的烤包子或薄皮包子做得最好,至今市场上的饭馆里,维吾尔族厨师在揭笼或从馕坑里取包子时,还要拉长声音呼喊他的名字,表示这是依木拉音·艾利克 斯拉木风味的包子,以此来招揽客人。    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烤包子所用的馕坑,叫“沙木萨吐努尔”,比一般馕坑小,是用小号的水缸,取掉底部,倒扣过来,四周土块垒齐。烤包子时,要往坑里洒些盐水,以防包子脱落。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有一种烤包子叫“潘莫尔达”,多为家庭专门制作。这种包子的馅和烤包子的馅一样,但做皮的面里要掺鸡蛋和油。还有一种烤包子叫“果西格吉德”(疙瘩包子),这种包子的皮要加酵面,用淡水和面,擀成硬皮,馅既可用羊肉也可用牛肉,其他原料和烤包子一样。这种包子呈圆形,馅很多,味道很香。还有一种叫“桑布尔萨”的油炸包子,其馅的原料和其他包子相似,不过要事先在锅里炒一下,然后再用。这种包子形似饺子,用花边刀压边,也有用手工捏成花纹,做工十分讲究。这种包子除了招待客人外,还作礼品,在红白喜事时,相互馈赠,其风味为烤包子之首。   

泽普红枣

  泽普红枣是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的特产。泽普县是全国有机红枣名县,其红枣以质取胜,曾荣获首届中国枣业大会金奖。   泽普,维吾尔语意为“漂着金子的河”,自古因美丽富饶而得名,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处在新疆自治区喀什南翼经济发展区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季分明,光照充足,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是新疆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大红枣生产基地。   泽普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988年,就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2008年,泽普县出产的 “祖娜尔”骏枣在首届中国枣业大会暨国际枣属植物研讨会上获得金奖;2009年,10万亩红枣通过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为目前全疆最大认证县,今年又有6万亩红枣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有关专家对泽普红枣特点有很好的概括:果大皮薄、色红如血、性平味甘、入口即食、不留残渣, “可列为红枣之冠”。红枣的营养价值还非常丰富,红枣的维生素 C含量是所有果品里最高的,比苹果、桃子高80—90倍,比梨高140倍,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这可能也是泽普老寿星多的缘故。   

馕坑烤肉

  馕坑烤肉是新疆特有的美食,是选用新鲜羊肉利用馕坑火的辐射热和坑壁的高温烤制而成。烤肉色泽焦黄,食用时蘸上特制调料或盐,香嫩可口。此外,馕坑中还可以烤鸡及其他食物。(喀什)

古勒巴格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古勒巴格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