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南华松茸 | 松茸是南华县野生菌类中的珍品,其学名叫松口菇。松茸菌呈淡黄褐色,其上有栗褐色纤细鳞片,中央部位稍凸,菌柄粗壮,菌肉洁白如雪,厚实细腻,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健胃、驱虫、理气化痰等功能,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南华县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2.5%;森林履盖率62.5%。据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调查,南华有适合野生菌生长发育的林地170多万亩。南华松茸历史悠久,质、味独特,具有分布范围广、生产周期长、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全县10个乡镇、128个村(居)委会中,松茸适生地涉及61个村委会,面积达70多万亩,是云南松茸主产区之一,全年松茸蕴藏量约450多吨,尤其是五街镇脑头山、龙川镇云台山、红土坡镇龙潭山最适宜松茸生长。出菇期从5月到 12月上旬,生产周期在省内属于比较长的地区之一。 南华县野生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截至2009年,全县累计封山育菌面积达到140万亩,其中累计实施保育促繁基地建设8万亩,推广承包育菌面积24.5万亩。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达7642吨,交易额3.09亿元,其中,县内产量5300吨,产值2.16亿元,县内野生菌产量、产值分别比2008年增加774吨、800万元。农民人均野生菌收入达995元,野生食用菌产业成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新的亮点。 南华松茸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楚雄市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南华柑桔 |
云南松露 | 不知从什么时候,在厨房间开始流传一个悄悄话“云南松露”,西餐厨师们乐滋滋地把它当做山寨版的“餐桌上的钻石”,几年过去了,这个“山寨货”开始摆脱法国意大利的影子,堂堂正正上了一流中餐的餐桌。 国货土产 云南松露一开始就被扣上个“山寨货”的帽子,大概超过2/3的人,对松露的认识,都来自于关于普罗旺斯的美文,“餐桌上的钻石”、世界三大美食等等,这个文艺的名字注定带着法国或者意大利血统,它特殊的味道也被人拿各种令人联想的味道形容过了。仿佛如果不用刨刀小心地削下薄如蝉翼的两三片来放在高级餐厅昂贵的那份食物上,就不能与它的地位般配,连拿来浸泡保存松露的橄榄油都身价倍增。所以,一听说还有国产的,多数人的反应是“中国也有松露?” 然而,云南松露是如假包换的松露。它在云南本地叫“块菌”,松露这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很不幸,从来也没有轮到它头上过,也没有在中餐的餐桌上出现过。无枝无叶,呈块状生长在地下土层中,又因为能散发出类似“荷尔蒙”的特殊气味,在成熟以后经常被山区发情的母猪在放养时从土中拱出,所以在云南又把它叫做“猪拱菌”。 由于其生长形态与其他野生食用菌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过去,这种不为人知的野生菌往往被山民喂猪甚至抛弃;同时,在各种野生食用菌大量出产的7、8月份,它却藏在土壤中存蓄“能量”而难以见到其身影,只有在众多野生菌“落潮”的秋末和几乎“销声匿迹”的冬季,它才开始收获,从12月份一直可以到来年的1、2月份。忽然之间,有西餐厨师开始用它,拿来作为昂贵的法国意大利产的替代品,诚实地说,是同样的品种,有相似的香气,而价钱又是那么便宜,于是马上就传开了。 云南现在已经是松露在中国的最主要产地和经营贸易出口最大的集散地。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迪庆、怒江等州市均出产野生松露,最好、味道最浓郁的同样是黑松露。如今云南,不但蘑菇中间商们晓得了这个以前不值钱、喂猪的菌子是个高级的西餐材料,连找菌子的老农也都知道了块菌“可以壮阳”,到乡下做客,保不齐老乡最后会神秘又好客地倒一杯“块菌酒”给你,山里毒蛇、枸杞、人参、熊胆泡的那些都靠边站,鹌鹑蛋大小的小半瓶子块菌才是最大的人情。看来,不管产自哪一国哪座山,松露的味道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联想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林间精灵 那些用优美文字描写普罗旺斯农民带着猎犬进山找松露的场景,也有云南版的。云南松露采收者既不牵猪,也不带狗,就靠经验,说起松露如数家珍,就凭着20多年的采收经验。雾锁晨光的清晨,山间弥漫着的轻雾像即将出嫁的新娘身披的白纱,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却格外清新湿润,松露生长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其生长地的主要树种就是云南松,长在松树的须根处。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够飞落覆盖的地方,而且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这些“元素”都是松露生长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以外,地形山势的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阳光的照射分布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如南北走向的山势有利于松露生长,森林中空气湿度要好,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相对背阴的地方,而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会生长在向阳的一面,果然,在一片山势不高的松林坡地挖了20多厘米的土层后见了云南松露。 这时带着红壤与腐质土层的松露展露眼前,捧在手中的松露确实其貌不扬,裹着泥土还真像是“山药蛋子”(土豆),用刀切开,可以看见褐色的丝状斑纹,瞬间,一种奇妙的气味带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甚是浓烈。 在南华,就是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那里街头到街尾都在卖菌子。黑色的块菌已经身价倍增,为数稀少的几块藏在叶子下面,比起满地的松茸,算是珍稀物种。当地人都不买,因为这个菌子特别爱长虫,也不好吃。拿起一块来看看,虽然跟冬天的巴黎街边橱窗里,挂着800欧元牌子的那一小竹篮没法比,但外形和法国黑松露非常相像,只是外皮的鳞片比较小,香气也弱一些。 在业内把直径3厘米以上的称为‘好货’,小于3厘米被称为‘小货’,超过5厘米就是难得的‘上品’了。‘上品’松露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只需冷藏保鲜,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出口才能有好价格;‘好货’松露由于价格适中现在是国内高级餐厅的抢手货,也用不着更多的加工处理,保持原生态最好;‘小货’松露也不能浪费了,经过干片和原料加工处理同样有市场。生意的事,其实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松露年年有,只是就算到了现在,与满山的牛肝菌、松茸相比,还是少有云南人拿它来做菜调味的。” 的确,用云南的松露可以随时取得,而且只要用法得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国外出产。而要是能跟中餐结合得好,就是很潮的事情。下一篇:南华凉拌松茸 |
南华河硐罐罐茶 | 在南华县的彝家,堂屋中的火塘四季不灭。一只茶罐总是煨在火塘边,飘着茶香。在当地,上了些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喝罐罐茶,茶叶大多是本地产的粗茶,有的甚至是从山上采回的野茶,一次要放一大把,味酽且苦涩。 罐罐茶当然离不开茶罐。在南华县城南10公里的徐营坝区,有一个依山靠河的小村,叫河硐。因从前这里烧制的土陶器皿远近闻名,老人习惯把这个村子叫瓦罐窖村。据《云南省南华县地名志》记载:河硐“因村前有小河,古时居民建窖硐烧陶器,故名。”河硐村烧制陶器始于明代洪武年间。据说当地的制陶技艺是明代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时带来的。河硐陶器,器型有缸、坛、罐、锅、盆、壶、碗七类数十种不同规格,产品除销往省内各地,还远销缅甸、泰国等地。特别是河硐烧制的茶罐,在旧时的滇中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用这种茶罐煨茶,当地称罐罐茶。这种茶俗,曾沿着茶马古道走向远方。 在南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谜语:“家里有只小乌龟,客人来了就钻灰。红煎飘香雷鸣催,敬饮客人连称美。”说的就是这一古老茶俗。 煨制罐罐茶,讲究一个“烤”字,先要把茶叶放在茶罐里烤香。烤茶很讲火候,用文火,边烤边不停抖动,抖动频率越快越好。烤一罐好茶,常要抖动百次以上,所以又称“百抖茶”。烤茶前,要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上备用,待罐中的茶叶微黄,弥漫出浓郁茶香时,迅即冲入沸水。第一次沏入的水不能太多,半罐即可,否则会溢出。待茶叶在罐中上下翻滚泡开后,再续水吹去浮沫,就可以享用了。第一道茶,味酽苦涩,不习惯喝的人难于下咽。但喝了一辈子罐罐茶的彝族老人,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烤一罐酽茶喝下去,一天都神清气爽。第二三道茶,清香苦凉,口感最好;待四五道之后,就要像煨药一样地煨,苦而回甘。 罐罐茶还有另一个俗称,叫“雷鸣茶”。因为在茶罐中冲入沸水时,会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蒸汽直向上喷,仿佛是下雨时打了个响雷,故称“雷鸣茶”。如果烤茶的火候和时间把握不好,冲入开水时声音不够响亮或没有响声,这罐茶就称“哑巴茶”,待客时一般忌讳这种情况。 从前在当地农村,罐罐茶还能治病。人们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可将一块黑井盐放在炭火上烧红后,沏在茶里,这叫盐茶,喝起来味道特别苦特别咸。但只要在喝茶时让茶汁在口中停留一阵,然后慢慢咽下,喝上几次病情就能缓解。遇上家中有人腹泻,就将一把糯米炒煳加入茶中,这叫煳米茶,可治疗腹泻、积食和消化不良;如再加入适量白酒和红糖,可辅助治疗红痢、白痢等急慢性肠道传染病。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雨露白族灯会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青头菌 | 青头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区原始森林地带,生长环境相当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里的草丛里,每一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老百姓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很细嫩,香味很悠长,有浓郁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象球形,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十分坚固,为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鳞片。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2cm,初期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菌褶白色,近直生或离生,较密,具横脉,等长。菌柄长2~9.5cm,粗0.8~3.5cm,中实或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有小疣,可联成微细不完整之网纹,近球形至卵圆形或近卵圆形,(6.1-8.2)umx(5.1-6.7)um。褶侧囊体较少,梭形,有的顶端分叉,状如担子小梗。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广泛。可食用。可药用,记载主治眼目不明,克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服之最良,但不可多食,食之宜以姜为使”。对小白鼠肉瘤180川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60%-70%。可与栎、桦、栲、栗形成外生菌根。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均以成对形式出现,深林中只要发现一朵,在不超出一米范围内必定能发现另一朵,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初球形,本身具有与青草一般的保护色,不容易发现。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具横脉。在雨季来临时,沟洼地带最容易发现其踪影。菌柄长中实或内部松软,可食用,味道鲜美。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荷叶离褶伞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南华鸡枞菌 | 南华鸡枞菌是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的特产。鸡枞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鸡枞菌为真菌类白蘑科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黔书》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鸡枞。”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据《本草纲目》所载,鸡纵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明代杨慎曾把鸡枞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鸡枞菌性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 云南省南华县野生菌资源丰富,素来享有“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野生菌王国”等美誉。近年来,南华野生菌生产发展迅速,2011年的交易量达5456.7吨,交易额2.84亿元,但因缺乏标准和规范而影响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南华已制定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枞、干巴菌、羊肚菌6个野生菌品种的地方标准,以争取在野生菌产业领域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推动南华野生菌“山货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高端”,把“野生菌王国”称号打造为知名绩优品牌。 下一篇:云南松露 |
云南鸡油菌 | 云南鸡油菌属鸡油菌科,食用菌,子实体小,淡橙黄色,肉质。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形态特征:菌盖直径1.5-5cm,中部微下凹,有微细绒毛,边缘波状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后来变淡鲑色,厚而窄,双分叉,稀,延生。菌柄长3-5cm,粗0.5-1cm,有不规则的小沟槽,向下渐细,白色,有纤维状条纹。孢子椭圆形,橄榄形,无色,4-5μm×2-3.5μm。分布于云南、贵州。可食用。 鸡油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中国传统医学对鸡油菌有诸多评价。据资料记载,鸡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补益肠胃、清热利尿、益气宽中之效,经常食用可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青头菌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云南烤烟 | 云南烤烟,又称云烟或云叶。以其品质优良,烟叶油润丰满,组织细腻,颜色金黄,光泽好,弹性强,烟碱含量适中(国际上要求含碱量为2%,以3%为最好,云南烤烟含碱量2.14%),含糖量高,燃烧性好,清香扑鼻,烟味醇和著称。95年全国烤烟质量评比,云烟名列第一,自此驰誉中外。云南生产的烤烟,除保证省内卷烟生产和外贸出口外,还供应全国22个省、市、区的84个卷烟厂,作为生产甲级卷烟的配料。如上海出产的“中华牌”高级香烟,配用云烟三分之一左右。 |
红顶枝瑚菌 |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至较大,直立,高8~15cm,自中下部2~3次分枝,每次分2~3叉,分枝粗0.2~0.5cm,顶端尖,橘红色,表面光滑,中下部白色;菌肉白色,肉质。6-10月丛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 利用状况:菌体美观,味道鲜美,有何为、祛风等功效。 烹饪方法:烩炒、火锅皆可。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金黄枝瑚菌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尖顶枝瑚菌 |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稍大,由数个主干组成,分枝形成一丛,主枝基部粗壮或膨大,上部多次分枝,形成直立的小枝,顶尖钝,带灰黄色、铅灰色或暗黄棕色,基部近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味道稍差。 烹饪方法:多以干制品用煮水浸泡洗净后烩炒。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云南鸡油菌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南华凉拌松茸 | 夏季,“野生菌王国”南华的松茸又大量上市。松茸有“野菌王”之称,是人工无法繁育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味清香,质地脆嫩,益肠胃、止咳、理气、化痰。据日本专家研究证实,松茸具有抗核辐射和抗癌的神奇功效。 凉拌松茸是野生菌生食的大胆尝试,成为了南华“菌子宴”中的名菜。烹饪以天然鲜松茸为食材,切片后配上家常凉拌作料,保留了松茸味美雅致、朴实无华的特点。 凉拌松茸能吃出松茸独特的脂香,同时可以锁住松茸内的水分,入口即可品尝到浓郁芳香的菌汁,令人赞不绝口。 下一篇:松茸煮鸡 |
松茸煮鸡 | 做法:选用南华盛产松茸(新鲜、淹制、干片均可),和南华马街黑肉土鸡,或者南华天申堂产火腿合煮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下一篇:油炸干巴菌 |
油炸干巴菌 | 干巴菌宜炒、炸、干煸、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荤素皆佳。素炒时,将此菌撕为细丝洗净,配加青椒丝,蒜米和佐料,炒熟即成。此菜异香扑鼻,沁人肺腑,放在口中干甜清香,耐人寻味,增进食欲。荤炒干巴菌,是将洗净的菌丝浸入鸡蛋清后,在油锅中滑一遍,再配上火腿丝、灯笼辣丝,放入甜、咸酱油、味精等佐料煸炒,后盛入盘中,淋上少许芝麻油。这道加了火腿煸炒的菜肴,具有火腿和菌的鲜香,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加醇厚,用以佐酒佐饭,实令人食后难忘。 下一篇:南华松茸 |
金黄枝瑚菌 | 俗称扫把菌 特征习性:子实体中等或较大,形成一丛,有许多分枝由较粗的菌柄部发出,分枝多次叉状,卵黄色。菌柄基部色浅或呈白色。夏秋季生长于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利用状况: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食之别具风味。 烹饪方法:洗净后烩炒、火锅为佳。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下一篇:尖顶枝瑚菌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
南华柑桔 | 柑橘果实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为主的各种加工制品。柑橘产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下一篇:南华核桃 |
南华核桃 |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萎、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下一篇:小粒咖啡 |
小粒咖啡 | 咖啡的品质决定于所生长的环境,小粒咖啡属阿拉伯原种的交异种,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而成。专家认为小粒咖啡的栽种应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如果海拔太高,则味发酸,海拔太低则味苦。在云南省南部地区具备了栽种高品质咖啡的各种条件。所生产的小粒咖啡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近几年世界著名的雀巢、麦氏公司等咖啡公司纷纷到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出产的小粒咖啡也走出国门,誉享海内外。下一篇:云南烤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