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林州市

林州市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市茶店镇菊花种植协会   太行菊产在南太行的山西(陵川、晋城)、河南(济源)、河南(新乡辉县、林州市茶店镇)。生于山坡岩石上。   太行菊多生长在悬崖峭壁、陡坡、裸露岩石的缝隙中,偶有在山路路边生长.可能是修山路时导致其生长环境变化所致。太行菊大多在石灰岩阳坡上生长,少数在石灰岩阴坡上生长,坡度为80到90度,土壤贫瘠且耐旱、耐寒。太行菊分布地植物组成种类少,无乔木,灌木也较少,主要是草本植物,90%以上为裸露岩石。   茶店镇是闻名全国的菊花之乡,菊花种植历史悠久。近年,该镇以“打造菊花之乡、建设美丽茶店”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菊花富民产业,成效显著。   建立基地扩规模。该镇围绕8公里长的茶马古道沿线种植菊花,形成了沿湘河的菊花长廊种植带;围绕思源、清禾依山、金环沟等高效农业生态园建立菊花种植基地;围绕东山、西山,以胡家沟、李家庄为中心,建立菊花种植万亩区。目前,该镇种植菊花1.2万亩,计划到2017年发展菊花种植2万亩。   延伸链条打品牌。该镇依托三和农业、太行益友、太行酒业等龙头企业,加工生产菊花茶、菊花酒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013 年,“太行菊”菊花茶被评为中国好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2014年,该镇组建了“中国菊花网”。今年,该镇已经申报“林州茶店太行菊”国家地理标志,全面提高菊花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一篇:林州茶店柿饼

林州茶店柿饼

  林州茶店柿饼   林州市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   林州市茶店镇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历史传统文化深厚,盛产菊花、柿饼、山楂,近年来,该镇积极发展“坡地经济”“林下经济”,鼓励农民种植菊花、柿树、山楂等特色林木,打造农业优势产业。林州市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15年4月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递交了“林州茶店太行菊”“林州茶店柿饼”“林州茶店山楂”申请材料,其中“林州茶店柿饼”已于今年6月底申报成功。下一篇:东岗花椒

东岗花椒

  东岗花椒是河南安阳林州东岗镇的特产。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东岗镇种植的大红袍花椒色泽红润、芳香浓郁,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脂肪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很受消费者青睐。目前,该镇25个行政村种植花椒面积达8000亩,花椒总产量70万公斤,经济收入2800万元,种植户每户增收2000多元。为进一步帮助群众致富增收,该镇紧紧围绕市工商局“培育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的商标战略目标,今年5月,“东岗花椒”和“东岗核桃”两件商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东岗花椒    林州市东岗镇农业服务中心    13395734    花椒(调味品)   下一篇:东岗核桃

东岗核桃

  东岗核桃是河南安阳林州东岗镇的特产。   东岗镇位于林州市东北部,独特的山地气候条件使这里的核桃、花椒久负盛名。   东岗核桃    林州市东岗镇农业服务中心    13395733    加工过的核桃   下一篇:林州山楂

林州东姚小米

  日前,林州东姚小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林州东姚小米从此有了特殊“身份证”。据悉,这是我市目前唯一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历史从此结束,对推动我市实施品牌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林州市东姚镇的洪河石碾小米是我市著名农产品。由于东姚红土地带含钾量高,日照时间长,生产的小米颜色金黄透亮、蒸煮省火节时、味道香甜,历史上从唐朝起就被作为米中精品而进贡朝廷,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有品无牌,东姚小米一直摆脱不了“提篮小卖”的自然交易方式,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避免小米生产企业恶性竞争,形成内耗,林州市本着保护区域经济,服务企业发展,把“东姚小米”品牌做强做大的原则,积极开展“东姚小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成立林州市东姚小米协会,完善规章制度,实现行业自律,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通过注册商标和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东姚小米知名度,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现在,东姚小米价格已经从2002年的每公斤1.04元上升到如今的每公斤8.4元。目前,东姚小米不但通过超市、专卖店等渠道走上市民的餐桌,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商标+农户”的模式远销天津、内蒙古等10个省、市、自治区,还与韩国、日本等签订销售意向书,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篇:三不沾

林州茶店山楂

  林州茶店山楂 林州市茶店镇农业服务中心   又名北楂。产于河南林州。有豫北红和林红两个品种。   特点:豫北红单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红单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泽深红,果圆,果点突出。林州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麓,地势较高,气温偏纸,年均气温13℃左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棕壤多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呈微酸性。其山楂树高5米左右,花白色,花期5-6月,成熟期10月。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性喜阳光,稍耐阴、耐旱、耐寒、耐贫瘠;结果多,产量稳定。下一篇:林州茶店太行菊

远志

  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      【其他名称】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应用】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癫痫惊狂。本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咳嗽痰多。本品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本品辛行苦泄,功擅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有疗效,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远志味辛入肺,开宣肺气,以利咽喉,如《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有胃炎及胃溃疡者慎用。    品种考证      远志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远志“生太山及冤句川谷。《本草经集注》云:“小草状似麻黄而青。”《开宝本草》云:“远志,茎、叶似大青而小。”《嘉祐本草》引《尔雅》郭璞注云:“(远志),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本草图经》云:“今河、陕、京西州郡亦有之。根黄色,形如篙根,苗名小草。似麻黄而青,又如革豆。叶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花,白色,很长及一尺。四月采根、叶……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他处;商州者根又黑色。俗传夷门远志最佳。”《本草纲目》云:“远志有大叶、小叶二种。陶弘景所说者小叶也,马志所说者大叶也,大叶者花红。”《本草图经》附有远志图五幅,即泅州远志、解州远志、威胜军远志、齐州远志、商州远志。据产地、形态描述和附图可知,古代之药用远志来源已有数种。其主流产品有小叶者即今用的远志,大叶者即今用的西伯利亚远志。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圆柱形,长达40厘米,肥厚,淡黄白色,具少数侧根。茎直立或斜上,丛生,上部多分枝。叶互生,狭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1-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无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长约2-14厘米,偏侧生与小枝顶端,细弱,通常稍弯曲;花淡蓝紫色,长6毫米;花梗细弱,长3-6毫米;苞片3,极小,易脱落;萼片的外轮3片比较小,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内轮2片呈花瓣状,成稍弯些的长圆状倒卵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花瓣的2侧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中央花瓣较大,呈龙骨瓣状,背面顶端有撕裂成条的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连合成鞘状;子房倒卵形,扁平,花柱线形,弯垂,柱头二裂。蒴果扁平,卵圆形,边有狭翅,长宽均约4-5毫米,绿色,光滑无睫毛。种子卵形,微扁,长约2毫米,棕黑色,密被白色细绒毛,上端有发达的种阜。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地: 秦岭南北坡均产,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草地或路旁。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2.《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      3.《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4.《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坚壮阳道,主梦邪。      5.《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6.王好古:治肾积奔豚。      7.《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      8.《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癎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      9.《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10.《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经》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      11.《本草汇言》:沈则施曰:远志同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镇惊;同半夏、胆星、贝母、白芥子能消惊痰;同牙皂、钩藤、天竺黄能治急惊;同当归六黄汤能止阴虚盗汗;同黄芪四君子汤,能止阳虚自汗。独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气,心气不舒。独一味酿酒,能治痈疽肿毒,年久疮痍,从七情郁怒而得者,服之渐愈。      12.《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      13.《药品化义》: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凡痰涎伏心,壅塞心窍,致心气实热,为昏聩神呆、语言蹇涩,为睡卧不宁,为恍惚惊怖,为健忘,为梦魇,为小儿客忤,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魂自宁也。又取其辛能醒发脾气,治脾虚火困,思虑郁结,故归脾汤中用之。及精神短少,竟有虚痰作孽,亦须量用。若心血不足,以致神气虚怯,无痰涎可祛,即芎归味辛,尚宜忌用,况此大辛者乎。诸《本草》谓辛能润肾,用之益精强志,不知辛重暴悍,戟喉刺舌,与南星、半夏相类。《经》曰,:肾恶燥,乌可入肾耶。      14.《医学衷中参西录》:远志,其酸也能翕,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叶之翕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辅之,诚为养肺要药。至其酸敛之力,入肝能敛辑肝火,入肾能固涩滑脱,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进饮食,和平纯粹之品,固无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浓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若恐其日久发酵,每一两可加蓬砂二钱溶化其中。愚初次细嚼远志尝之,觉其味酸而实兼有矾味。后乃因用此药,若末服至二钱可作呕吐,乃知其中确含有矾味,是以愚用此药入汤剂时,未尝过二钱,恐多用之亦可作呕吐也。      15.《本草正义》:远志,味苦入心,气温行血,而芳香清冽,又能通行气分。其专主心经者,心本血之总汇,辛温以通利之,宜其振作心阳,而益人智慧矣。古今主治,无一非补助心阳之功效,而李濒湖独谓其专入肾家,未免故为矫异,张石顽和之,非笃论也。《本经》主咳逆,则苦泄温通辛散,斯寒饮之咳逆自平,此远志又有消痰饮、止咳嗽之功,《别录》去心下膈气,亦即此意。《外台》载《古今录验》胸痹心痛一方,中有远志,颇合此旨。《三因方》治一切痈疽,最合温通行血之义,而今之疡科,亦皆不知,辜负好方,大是可惜。颐恒用于寒凝气滞,痰湿入络,发为痈肿等证,其效最捷。惟血热湿热之毒,亦不必一例乱投,无分彼此耳。远志能利血之运行,而以为心家补益之品者,振动而流利之,斯心阳敷布而不窒滞,此补心之真旨也。然温升之品,必不宜于实热,如误用于热痰蒙蔽心包之证,得毋益张其焰。又所谓安魂魄,定惊悸者,亦谓补助心阳,则心气充而魂梦自宁,惊悸自定,非养液宁神以安宅者之可比。如因热生惊,及相火扰攘,而亦与以温升,其弊亦与痰热相等。又有远志能交通心肾之说,则心阳不振,清气下陷,及肾气虚寒,不能上升者,以远志之温升,举其下陷,而引起肾阳,本是正治。然人不察,每遇肾阳不藏,淫梦失精等证,亦曰此属坎离之不交,须以远志引之,使其水火交接,则相火愈浮,肾愈不摄,利九窍者适以滑精窍,益精者将反以失精矣。    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      远志: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      制远志: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100kg远志,用甘草6kg。      蜜远志:将制远志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100斤加炼熟蜂蜜20斤)。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 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皮层为20余列薄壁细胞,有切向裂隙。韧皮部较宽广,常现径向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均木化,射线宽1~3列细胞。薄壁细胞大多含脂肪油滴;有的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2) 取本品粉末1g,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30ml,用氯仿振摇匀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制剂】远志流浸膏    种植技术      (一)生长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干旱、忌高温、多野生于较干旱的田野、路旁、山坡等地,以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栽培为好,其次是黏壤土及石灰质壤土,黏土及低湿地区不宜栽种。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一般土地均可种植。整地前撤施基肥,因远志系多年生草本,必须施足基肥,常用圈肥或堆肥每公顷37500千克,过磷酸钙750千克耕翻耙平,在北方多采用平地条播。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远志蒴果成熟时开裂,种子易撒落在地面,故应在果实7~8月份成熟时采收种子。      (1)直播      春播于4月中、下旬,秋播于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进行。在整好的地上,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2厘米,按行距20~23厘米开浅沟条播,每公顷播种量11.25~15千克,播后,稍加镇压浇足水,播种后约半个月开始出苗。秋播在播种次年春季出苗。      (2)育苗      于3月上、中旬,在苗床上条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要保持苗床潮湿,苗床温度15~20℃为宜。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苗高6厘米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应选择阴雨天或午后,按行株距20~23厘米*3~6厘米定植。      3.田间管理      远志植株短小,故在生长期需勤除草,以免杂草掩盖植株。因为性喜干燥,除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适当浇水外,生长后期不腚经常浇水。每年春、冬季及4~5月间,各追肥一次,以提高根部产量。以磷肥为主,每公顷可施饼肥300~375千克,或过磷酸钙187.5~262.5千克。喷施钾肥,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远志生长旺季,此刻每公顷喷1%硫酸钾溶液750~900千克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00~1500千克,10天喷1次,连续3次。早晨露水未干或晚上5点进行,增强抗病能力,使根膨大。      一年生的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长2~3年生的苗,在追肥浇水后,每公顷盖麦草或麦糠、锯末之类12000~15000千克,顺着行盖,中间不需翻动直到收获。盖草加强土壤中维生物的分解,保持水分,减少杂草,为远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4.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使远志烂根,植株枯萎。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穴用10%石灰水消毒。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蚜虫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10天1次,连续2~3次。豆元青用5*1O的-6次方~1*10的-5次方敌杀死喷杀,连喷2次,间隔5~7天。      (五)采收加工      于栽种后第三、四年秋季回苗后或于春季出苗前,挖取根部,除去泥土和杂质,趁水分未干时,用木棒敲打,使其松软、膨大,抽去木心,晒干即可。抽去木心的远志称远志肉。如采收后直接晒干的,称远志棍。二年生每公顷产1500~2250千克,二年生每公顷产3750-4500千克。下一篇: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临淇小磨香油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临淇镇的特产。芝麻是林州市农村的传统油料作物,由于林州独特的山地气候条件,所产芝麻含油量高,临淇镇传统的小磨加工方式使芝麻油色泽红润,香气四溢,是林州农产品的王牌之一。   小磨香油简称小磨油,又称小磨香麻油。它以芝麻为原料,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具有浓郁的独特香味,是良好的调味油。“临淇香油十里香,家家都得有人尝。”说的就是这个香字。用水代法加工制取小磨香油在我国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小磨香油主要用作佐餐调味,也是一些传统特色食品糕点的主要辅料。按国家标准,分为一级小磨香油和二级小磨香油。产品除国内销售外,每年还有一定数量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林州临淇镇小磨香油的加工工艺:   一、 选料炒籽。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新芝麻,先用簸箕清除各种杂质,也可用清水漂洗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底的泥沙,然后堆闷起来,使其均匀吃水。炒芝麻时,先用急火加热,当快熟时,渐减火势,并加快搅动,促进烟和水气的放出。芝麻呈黄褐色时,迅速取出,摊开降温,并簸去炒焦的碎末渣滓。   二、细磨芝麻。将炒酥拣净的芝麻趁热放在石碾上反复碾磙或小磨上细磨。当把芝麻碾磨至稠糊料浆时检查细度,用拇指、食指捻开料浆,不留残渣,越细越好。然后把料浆揽在盆子里,放进盛有开水的锅里用文火加热。   三、 对浆搅拌。经过磨料操作,加入开水搅拌,就能把料浆中的油代替出来。必须用90度以上的开水,加水量一般是芝麻重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分三四次加入,逐次减少加水量,每次加水后均要搅拌。油浆底部渐呈蜂窝状,大部分油即浮出。最后酌量加水定浆,搅速放慢,半小时后将油撇出。   四、震动分油。料浆加水搅拌后,大部分油从油浆中分离出来,可用面杖或葫芦类物体在油渣浆中上下震荡,促进渣浆中的小油滴结团浮出。连续震动撇油三次。震动分油时应保持温度在八九十度,以减少油的粘度。撇出的香油,若不带浆渣就不要过滤,即为清香透明的小磨香油。剩下的油渣可做酱油、味精和点心馅等,但要注意及时食用,防止发霉变质,油渣多时可以干藏。   下一篇:临淇水煎包

林州花椒

  林州花椒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特产。“林州花椒”凭借南太行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果实色红、粒大、肉厚、味浓、质优而闻名海内外,素有“十里香”之称,林州市也曾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林州市地处南太行山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花椒。借助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林州市积极引导山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大红袍”品牌花椒树种植,既绿化了荒山,又为山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近年来,林州质监局以“林州花椒”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培育争取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林州花椒”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推动市政府启动了林州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程序,将林业技术人员分包到村对口帮扶服务,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服务;二是推进花椒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工作人员结合气候条件和产业特点,制定了“林州花椒”生产技术规程,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椒农规范标准化生产、加工;三是加快花椒种植基地建设,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鼓励椒农发挥地理优势,发展花椒种植。全市花椒栽植面积近10万亩,形成了80余个种植基地,辐射带动了3万余农户,年产量达150万公斤以上。花椒种植已经成为林州山区群众真正的“摇钱树”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下一篇:临淇小磨香油

临淇水煎包

  临淇水煎包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临淇镇的特色小吃。临淇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   提起临淇水煎包,人们总是笑称:“不吃后悔,吃了也后悔”。不吃后悔是因为金灿灿的水煎包勾起了很多人肚子里的馋虫,吃了也后悔是因为食客觉得仅是一些蔬菜末儿就卖这么贵。   水煎包在烹制过程中融煮、蒸、煎于一体。刚出锅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软嫩,其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与林州市其他地方月牙状的水煎包不同,临淇水煎包是圆形的,出锅以后,褶子被煎成金黄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最为神奇的是,吃起来完全感觉不到褶子有聚合的痕迹。   临淇水煎包第一个秘诀,包的时候要用发面,还要醒面。在包的时候要轻下手,一点一点的捏,只有这样才会完全消除褶子聚合时产生的凸起。第二个秘诀就是做馅用生鸡蛋。临淇水煎包以素馅为主,选择时令蔬菜,拌以鸡蛋。栗云芹现场为记者演示了水煎包的做饭,只见她熟练的将韭菜、粉条、豆腐、葱、姜、蒜切末儿放入盆中,然后拿起生鸡蛋磕入盆中,将鸡蛋和韭菜等搅拌均匀。第三个秘诀就是火候。火候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何时加水、何时加面粉全靠经验。   金黄色水煎包,轻咬一口,即有香气沁人心脾,随后是微甜的感觉,如果吃到脆皮还会发出脆脆的声音,配上蒜汁和醋更加美味。下一篇: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山楂

  林州山楂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特产。林州山楂又有别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目前经开发有豫北红和林红两个品种。豫北红单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红单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泽深红,果圆,果点突出。   林州山楂又有别名叫做北楂,林州山楂的产地在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的林州。享有“红果之乡”盛誊的河南省林州,林州地处太行山区,土壤和气候都很适合山楂树的生长。为了提高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去冬今春,积极发动群众,在山坡梯田上大力栽植以山楂树为主的经济林,仅10个重点小流域内的36个行政村,巳栽植山楂树41万棵。   林州山楂目前经开发有豫北红和林红两个品种。豫北红单果平均重7.8克左右;林红单果平均重11克左右。色泽深红,果圆,果点突出。林州地处豫北,太行山东麓,地势较高,气温偏纸,年均气温13℃左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棕壤多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地,呈微酸性。其山楂树高5米左右,花白色,花期5-6月,成熟期10月。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性喜阳光,稍耐阴、耐旱、耐寒、耐贫瘠;结果多,产量稳定。   下一篇:林州花椒

三不沾

  安阳传统名菜,以蛋黄、猪油、白糖等烹制,色泽金黄,香软油润,甜而不腻,最大特点是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乾隆南巡食之后,传入宫中。下一篇:远志

八里营甜瓜

  八里营甜瓜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脆梨”等脆肉甜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潮土和砂壤土,土壤pH值7.2至8.0,有机质含量≥1.1%,土层厚度≥30cm。   三、栽培管理   1.播种与育苗:1月至3月早春茬采用加温温室营养钵(盘)育苗,幼苗两叶一心到三叶一心、苗龄30至35天移栽。7月至8月秋茬为直播。   2.定植:早春茬3月上中旬开始定植,密度1500至2200株/667㎡(亩)。   3.施肥:整地前施用腐熟有机肥≥5000kg/667㎡(亩),膨瓜期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20至30 kg /667㎡(亩)。   4.整枝与留瓜:采用单蔓整枝,人工辅助授粉,厚皮类每株留 1至2个瓜,薄皮类每株留3至5个瓜。采收前10天停止浇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果面着色均匀,瓜蒂处的表面细茸毛退去,用手触摸光滑即可采收。早春茬甜瓜5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采收,秋茬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具有本品种固有色泽和外观特征,果型端正、无果面缺陷,果面着色均匀。   八里营甜瓜    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现辖行政区域    《滑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八里营甜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滑政文〔2012〕101号    滑县八里营乡洋香瓜产业协会企业标准:Q/BLY01-2012《无公害农产品 八里营甜瓜》   下一篇:腊味白卤水

老庙牛肉

  滑县老爷庙北小寨村张广美以屠宰为业,加工牛肉,至清朝中期,村民户户宰牛煮肉,煮烧技术不断改进。老庙牛肉用十五种佐料和陈年老汤,以木炭火煮制而成。1956年,老庙乡成立牛肉罐头系列食品,1987年产量5万多公斤   老庙牛肉是国家级地方名馐,自明朝末创始以来,其独特工艺流传至今。300年来,素有“豫北之花,中华一绝”之称。滑县老爷庙北小寨村张广美以屠宰为业,加工牛肉,至清朝中期,村民户户宰牛煮肉,煮烧技术不断改进。老庙牛肉用十五种佐料和陈年老汤,以木炭火煮制而成。   老庙牛肉   河南省滑县老爷庙乡现辖行政区域   《滑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老庙牛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滑政文〔2013〕130号   河南省地方标准:《老庙牛肉》(草案)下一篇:道口烧鸡

内黄花生

  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内黄花生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特产。内黄县花生素以果大饱满、色泽亮丽白净,口感好,出米率高、油质佳而著称于国内外市场,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内黄花生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是全国花生主产区、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花生是该县的主导产业,有白沙171、豫花七号等品种,主要分布在城关、后河等乡镇。花生在该县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内黄县志》记载,花生在该县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花生品质,该县在稳定花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推广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的认证工作,制定了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收获、储藏和运输。目前该县经农业部认证的花生无公害基地有3个,面积21.3万亩,占该县花生种植面积的52%。   2012年,内黄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花生出口达到4182.3吨,创汇663.8万美元,占河南省花生出口总量的87.6%以上。该县从事花生购销的农民经纪人达1000余人,安阳市德润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海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花生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花生果3000余吨,占河南省花生果出口总量的90%以上。该县2013年被中国特产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花生之乡”荣誉称号。   2013年,内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内黄花生”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内黄花生产于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后河镇、马上乡、中召乡、梁庄镇、六村乡、卜城乡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居东经114°44ˊ16.8″-114°58ˊ13.0″,北纬35°42ˊ18.4″-35°42ˊ18.4″。北毗河北省,东邻河南省濮阳市,西依河南省浚县,南与河南省滑县相连,面积2万公顷,总产量9.9万吨。下一篇:内黄尖椒

林州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开元街道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振林街道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龙山街道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桂园街道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合涧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临淇镇 阳台寺双石塔 安阳万泉湖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临淇小磨香油 临淇水煎包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林州花椒 林州山楂 三不沾
东姚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横水镇 智全石塔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河顺镇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任村镇 红旗渠纪念馆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姚村镇 林州云峰寺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陵阳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原康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五龙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采桑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东岗镇 正阳集冶铁遗址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桂林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茶店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黄华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仙台山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石板岩镇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太行屋脊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州桃花谷景区 林虑山 林州兴国寺 王相岩 林州惠明寺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文峰塔 冰冰背 红旗渠纪念馆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林州茶店太行菊 林州茶店柿饼 东岗花椒 东岗核桃 林州东姚小米 林州茶店山楂 临淇小磨香油 林州花椒 临淇水煎包 林州山楂 三不沾

林州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