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淄博 >> 桓台县 >> 新城镇 >> 波扎店村

波扎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波扎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波扎店村简介

  波扎店村位于桓台县邢家镇西部。东和邢家村毗邻;西依猪龙河与田庄镇元辕南村搭界;南与东营村接壤;北靠锦秋湖区;县级主要公路耿焦路穿越村庄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波扎店村共有人口1032人,耕地面积1646亩。
   波扎店村原名不扎殿,据传宋朝初年此地遍生蒺藜,宋太祖赵匡胤路经此地,踏遍蒺藜而不扎脚,故而得名“不扎殿”。后因傍依锦秋湖,久已演变为波扎店。
   波扎店村以农为主,工业主要是民营、私营为主的小型项目。淄博远华电缆电器有限公司、桓台慧明水暖器材厂等都落户我村。芦帘加工是波扎店村的传统手工业项目,在县内外享有盛名,建筑业在建筑之乡占有重要的席位。
   2008年,桓台县生态湿地保护项目又落在我村,现已初见成效。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普及了我村所有土地,现正在紧张施工中,随着这个项目的完成,波扎店村村将成为邢家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321107 255000 0533 查看 波扎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波扎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波扎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前诸村

  桓台县邢家镇前诸村地处邢家镇驻地,占地800余亩的邢家湿地位于前诸村西。交通便利,耿焦路、庆华路横穿村东西、南北,全村人口1200人,耕地1400余亩。   随着时代的前进,经济的发展,这个古老的小村有个新的变化,唐华路纵横从村中穿过,便利了交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在村两委的带头支持下,投资100余万元对村内的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路西侧进行了标准绿化,安装路灯120盏,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2009年,村内建起了文化大院,图书室、活动室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9年,被表彰为“县级文明单位”和“县级绿化示范村”。2010年村内将实施“同网同质”自来水工程,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   前诸村东南为镇私营工业园,可诚招各私营业主来我村发展。村中心路两侧,商业发达,喜乐佳超市在我村落户,现有很多沿街房待承租者来我村发展,为促进各方经济共同努力。  

波扎店村

  波扎店村位于桓台县邢家镇西部。东和邢家村毗邻;西依猪龙河与田庄镇元辕南村搭界;南与东营村接壤;北靠锦秋湖区;县级主要公路耿焦路穿越村庄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波扎店村共有人口1032人,耕地面积1646亩。    波扎店村原名不扎殿,据传宋朝初年此地遍生蒺藜,宋太祖赵匡胤路经此地,踏遍蒺藜而不扎脚,故而得名“不扎殿”。后因傍依锦秋湖,久已演变为波扎店。    波扎店村以农为主,工业主要是民营、私营为主的小型项目。淄博远华电缆电器有限公司、桓台慧明水暖器材厂等都落户我村。芦帘加工是波扎店村的传统手工业项目,在县内外享有盛名,建筑业在建筑之乡占有重要的席位。    2008年,桓台县生态湿地保护项目又落在我村,现已初见成效。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普及了我村所有土地,现正在紧张施工中,随着这个项目的完成,波扎店村村将成为邢家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东莫王村

  邢家镇东莫王村,位于县城索镇西北4公里,邢家镇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627人,耕地728亩。2009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了同网同质供水一体化工程,改善了群众的用水及饮水条件。    莫王村的村民在种好责任田的情况下,靠外出打工,发展新型农业,增加收入,全村都盖上新房。原来村内的道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后一身泥,外来的客户车辆无法进村,为了解决走路难的问题,多方筹措35万元新修柏油路面6955平方米,解决了群众走路难的问题。    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在土地上大做文章,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胡萝卜、圆葱等,促进村民增收,莫王村委多次被县政府授予“农产品消售先进单位”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等称号。工业发展方面,有一家个体轻钢结构厂,年完成产值200万元,税收20万余元。  

郭店村

  郭店村位于桓台县城北郊距县城3公里,东靠少海路,北邻贵和电厂,南依桓台县政治文化中心,西有唐华路。郭店村地处起风、索镇、唐山三镇的交界,距风光秀丽的马踏湖6公里,交通发达,旅游方便。全村共有252户,人口930人,村庄占地240亩。全村共有耕地1000亩,机井42眼,具有良好的水浇条件,农业以种粮为主,是桓台县实现吨粮县和小麦千斤县的粮食基地之一。建有占地20亩的大型养鸡场两个。多年被淄博市授予“养鸡专业村”,每年的产蛋量30万斤,全村共有养殖专业户30户,户年经济效益3万元以上。    2009年村内建起了文化大院,为群众学习、健身娱乐提供了场所。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村两委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先后对村内北街小巷进行硬化,方便群众出行;实施同网同质供水一体化工程,改善群众用水条件;鼓励群众修建沼气池,节能环保。近几年,村办企业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有规模。村西南建有大型新型建材厂一家,年产值1000万元,利税90万元。村内有四家个体综合商店,农民购物方便。    郭店村村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相处,过着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郭店村始终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后许村

  后许村位于桓台县城北5公里,邢家镇政府驻地东三公里,西临少海路,北靠风光秀丽的马踏湖。据考,明朝初许兀二姓在此定居立村,因姓得,名许兀庄。民国初形成南北两个自然村,该村居北,取名后许兀庄,一九四九年后称后许庄。全村现有216户、717口人,其中居住非农业人口13人。耕地面积860亩,村设一个党支部,39名党员,村民委员会下设6个村民小组。主产小麦、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   几年来,后许村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扩大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引进淄博金泰德电器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是同行业中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电器生产厂家。2004年初利用废弃窑厂,招商投资500多万元新上桓台明海新型砖厂,占地90余亩,是淄博市建筑业定型产品生产厂家,产品供不应求。   村两委成员精诚团结,一心为民,开拓进取,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发展民营经济、畜牧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2006年,投资60多万元完成村中心路至少海路段建设任务,并修建12米宽的涵桥,为后许在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促进的作用。2008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09年通上了24小时都能用的自来水,这一系列的民生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后诸村

  后诸村位于邢家镇北部,风景秀丽的马踏湖南岸,唐华路和诸顺路分别贯穿村南北与东西,交通便利。邢家镇后诸村共有耕地3314亩,村民2143人,党员72名。近年来,村党支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群众生活得到较大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连续多年被县委表彰为“五好村党支部”,200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投资108万元建成后诸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文体活动中心、便民超市、健身广场、医疗保健室、图书室等。村里在文化广场购置安装了12套健身设施,配备了音响,成立了京剧、吕剧演出队,使党员群众农闲时间在文体活动广场锻炼身体。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10台微机和投影仪,开通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系统,建起了农村电子书屋;同时提升了远程教育系统的档次,使党员们可以在电脑上自主点播收看节目;建设了内含8000余册书籍的村图书室、阅览室,特别是周六、周日学生上网、读书的都能达到50余人。还设立了棋牌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村“两委”不断加大对村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投资20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背街小巷硬化率达到100%,新安装路灯113盏,并实现村庄高标准绿化,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投资18万元新打吃水井、投资26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线,彻底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整修扩建幼儿园,为本村及邻村的孩子们提供一流的学习娱乐场所。大力倡导尊老敬老之风尚,在村里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的时候送去一个蛋糕和120元钱,组织6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免费查体一次。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学生上学乘车发放补贴,为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发动群众积极加入合作医疗,大力实行困难户大病救助制度,在全村树立起了安老、扶幼、济危、助困的村风民风。  

黄家村

  黄家村地处桓台县邢家镇中部,全村297户,1123人,党员39人,耕地面积1300亩。镇实验学校及敬老院都坐落于该村。村两委立足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 村“两委”先后投资300万元硬化街道18000平方米,在进村主干道安装了高标准路灯100盏,新打吃水井,改造自来水管道,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8年11月3日,迎接了0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到我村的调研工作,全村倍受鼓舞。2008年底,率先在全县实现了与县城“同网同质”自来水的对接,2009年被表彰为“省级文明村”。   村“两委”投资60多万元建成占地2200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由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便民超市、农资超市、药品门市等组成。文体活动中心配置有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电教室、科普宣传栏,图书室内藏各类图书5000余册,音响、健身器材齐全,成为村民集中学习、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便民超市、农资超市、医药门市也为群众购买物美价廉的生活生产用品提供了便利。为利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达到服务农民群众、倡导乡村文明的目标,黄家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一是开展群众性的健身娱乐活动。组建了五十多人的太极剑、八段锦健身队伍,每天早晚集体锻炼,营造了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二是广泛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坚持每天向群众敞开服务,鼓励群众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获取致富信息。三是打造“文明一条街”,村两委于各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责任书,动员群众自行拆除了18处乱搭乱建设施,清理房前屋后的柴堆杂草,统一对沿街墙壁进行粉刷,在主要干道两侧实行乔灌结合绿化,村庄容貌焕然一新。   2009年10月份,我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开始旧村改造工作,成立了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和旧村改造执行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旧村改造方案,召开了多次群众代表座谈会,群众对旧村改造的支持率达到99.34%;与村民签订旧村改造拆迁补偿协议书,签订率达到98.6%;已经交款订房的户数有21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6.67%。旧村改造的土地预审、小区的规划设计、土地勘测、小区招标等工作的都已经完成,为开工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小区的建设已经全面开工,院墙的建设工程也全部完成;塔吊的搭建、旧村改造指挥部的建设、小区的开槽工作都已经全部完成。预计2010年底村民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   2010年元旦前,村里的崔佃玉夫妇给李克强副总理写了一封拜年的贺卡,在贺卡中提到了村里的旧村改造和村里今年发生的变化,且李克强副总理在2010年1月21日给崔佃玉夫妇回信,信中提到对黄家村旧村改造的关心,对农民能够住上楼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感到高兴。  

前许村

  前许村地处桓台县城北,距县城3.5公里,我村西靠贵和集团,北邻远近闻名的马踏湖各方人士投资的好地方。   我村现有耕地384亩,人口123户,417人。全村人均收入4820元。农业方面以种粮、棉花种植为主,其中小麦面积356亩,单产1000斤;企业方面有砖厂等民营企业,集体收入约4.6万元。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新打深水井、改修吃水管道,安装路灯,村内形象有了较大改善。每年对80岁以上老人进行两次慰问,村内有群众自发组建的秧歌队,每年重大节日为村民进行汇演,2009年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了村里的业余生活。    目前,全村稳定,村民和睦相处、携手发展,欢迎各方人士来我村考察、投资。  

田孟村

  田孟村位于桓台县城北邻,镇驻地东二公里,耿焦路、少海路纵横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人口有1520人,土地面积1600亩,居民居住占地270亩,90%的土地足井浇地,以井灌为主,旱涝保丰收,我村被市、县定为标准化农业示范村,收割、耕地、播种、运输完全使用机械化。国家级的标准化粮田建设项目就坐落在我村,2008年11月、2009年3月分别迎接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和-同志的视察,对我村的农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全国农业工作现场会在我村召开。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村内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建成东盛化工厂、混凝土添加剂厂、纸贡厂、容锋网架、江洁物资经贸公司,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同时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该村村风朴实,邻里团结,2009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8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庄户剧团、舞蹈队也逐步活跃起来。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取消了原来的陈风旧俗。2009年,村里实施了同网同质供水一体化工程,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村内有一处幼儿园,教师4人,幼儿达到50余人,多年定为市级标准幼儿园,有一所市级标准的卫生所,医生4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农村人口剩余劳力和能外出人员长年外出打工,搞建筑业运输业、面食加工、饮食业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基本过上了富裕生活。   全村从干部到群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找准问题,搞好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  

邢家村

  邢家村坐落于邢家镇政府驻地,耿焦路贯穿村庄东西,东有唐华路,距803省道4公里,交通便利。村内有七里排沟贯穿南北,解决了村内雨季排水的问题。全村有住户125户,人口518人,村庄占地面积115亩。村中有天主教堂壹座,始建于1897年,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教堂有10多米高,塔楼高有30多米,是邢家村的标致性建筑,为淄博市内规模最大的教堂,村民信仰天主教。邢家中学在我村是全镇唯一的一所中学,能容纳学生1000多人,全村有土地410亩,以种植粮食和蔬菜大棚为主,建有无公害黄瓜蔬菜大棚23个,占地面积60亩,是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经济效益达到50多万元。村里有苗木基地120余亩,内有各种苗木50多种,年创收40多万元,同时也是我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工业生产初见成效,淄博曼瑞基础有限公司年创收300多万元,淄博凯胜机械有限公司,年产值将达到500多万元,年完成利税达到100多万元以上。邢家村的工商业也正在初具规模,村内饮食服务业有3家,综合商店2家,百货商店3家,使村民购物不用东奔西走,方便快捷。2009年,投资7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邢家村村民遵纪守法,邻里团结,和睦相处,过着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邢家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东营村

  东营村地处桓台县邢家镇西南部,全村680户,2300人,耕地面积3010亩,党员93人,村民代表46人,下设9个党小组,10个村民小组。农业以小麦、玉米、畜牧、养殖和蔬菜大棚为主,工业拥有山东贵和华星纸业等十一家企业,个体工商户10家,个体运输户25家。目前,村民人均收入达5200元,实现税收50多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践行“-”重要思想,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新东营。对村容村貌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按照“硬化、美化、净化、亮化”的标准,认真搞好文明一条街建设,硬化路面42000平方米,彻底清除街道两侧的土堆、粪堆、柴草堆;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90余盏,道路两侧新种植柿子树、石榴树3500棵,扶芳藤38000棵,月季900株,较好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更好地提高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村里在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购置多功能电动跑步机、按摩椅、儿童秋千等健身器材,简化图书阅览室借阅制度,开展农事家业服务,极大的推动村“三个文明”建设。为加强村文化建设,村“两委”投资10万余元,购置12套高配置电脑设备,建立起全市镇村第一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中小学教育网的三网合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卫生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农民群众献上了一把发家致富、开拓视野、学习先进文化的“金钥匙”。  

白辛村

  桓台县邢家镇白辛村位于县城的北郊,距县城仅1.5公里,是开发招商的有利地段,几年来,支部、村委坚持以诚信招商,吸引了外地客商兴办企业建厂。    现有人口275人,土地面积52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360余亩,工业方面正在起步发展,几个企业正在发展之中,多年来,村粮食生产农业方面建成吨粮村,随着经济发展,支部、村委一班人,通过发展工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村两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村民生产水平,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带动群众的团结。  

吉托村

  吉托村位于邢家镇东部,人口1223人,党员52人,耕地836亩。拥有奶牛养殖、面粉加工、机械制造、经贸公司等15家私营企业,06年江辰时装有限公司在我村成功落户。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招商引资、环境整治、民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村企共建”新农村,惠及了广大村民,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大企业、大环境的带动下,本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依靠少海路、耿焦路便利发达的交通带动个体运输业几十个,烟酒副食百货商店十几个,餐馆、饭店等近十几个,汽车、摩托车维修近十家及其他经商者近十家;农民充分利用自家闲置房屋、空地,养殖猪、牛、鸡、羊,有的在空地上种上了蔬菜,总之群众的经济发展意识和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村内道路四通八达,硬化率达95%以上,田间生产道地基本硬化;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户已用上了电脑。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村委大院成立了群众文化大院,设有图书室、远程教育设施、法制学校,农民在生产之余可以阅览图书,学习法律和科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可以上网查询,咨询专家。从根本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为此村内成立了法制学校,聘请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定期向村民传授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近年来村内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和恶性刑事案件;广大村民争相尊老敬老,和睦邻里,争创“十星级文明户”,争当“好婆婆好媳妇”;形成了一种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决定大力整顿村容村貌,搞好村庄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民主法制建设,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把村庄建设成一个环境卫生、人民群众健康向上,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里村

  新城镇四里村位于新城镇南部,距张店城区10公里,东靠滨(州)博(山)高速路,省道张田路从村南1公里处穿过。全村现有耕地750亩, 135户,484口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近年来,四里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抓班子,带队伍,提高班子战斗力;抓调整,引项目,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抓民生,增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5年以来,四里村党支部连续荣获“新城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年被桓台县司法局和民政局联合表彰为“民主法制示范村”;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为“省级文明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勤多次被县委表彰为桓台县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桓台县优秀0员。   现在的四里村支部团结奋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宋家村

  宋家村地处桓台县邢家镇东北部,全村1800人,耕地面积2100亩。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拥护。   村“两委”下大力气抓好环境容貌综合整治,对全村所有120余条大街小巷及辅路进行硬化,硬化面积达25000平方米;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绿化,种植杨树、紫叶李、丝棉木近1300棵,扶芳藤44000棵,月季、百日红1800株;对居民房进行统一粉刷,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村内现有6名保洁员,每天清扫村内道路,对垃圾进行清运,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8年,村内建起了文化大院,为本村的庄户剧团、舞蹈队提供了训练场所。文化大院还设有灯光球场,傍晚这里聚集了村里的男女老少,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9年,村里实现了与县城“同网同质”自来水管网的成功对接,改善了群众的饮水条件。  

演马村

  演马村位于邢家镇东部,北邻锦秋湖、东邻乌河,是水清鱼多、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传说明朝大将胡大海、常玉春带部经过此地,看到锦秋湖水碧波荡漾,南岸青草茂盛,鸟语花香,于是就地扎营,在此地操练兵马,从此喊杀阵阵,马蹄声声,随后有人搬来居住,成为现在的演马村。演马村现有土地面积300万平方米,总人口2722人,750户。   自2001年以来,演马村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在全村掀起了永葆先进性,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新热潮。   群众利益无小事,几年来,支部村委先后投资50万元对用水管线进行了改造,对农网用电进行改造,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难、用电难问题;民俗改革常抓不懈,调解委员会专人负责,由于管理落实到位,村内民风纯朴,人心向上。   要想富先修路,发挥运输村优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自2003年以来,支部村委先后投资100万元,村内主要街道全部水泥硬化,面积达20000平方米。沟通信贷桥梁,协助运输户贷款800余万元,新上大型运输车20余台。    2005年村委投资30余万元,对村内幼儿园进行了改造建设,同时对幼儿教师也进行了严格培训,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提高了教学质量,幼儿园现有学生200名。2008年,村内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始终作为支部村委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村里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制订了非常优惠政策,村西少海路东侧近两千亩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地段,已有多名外商前来洽谈项目。   演马村人好、水好、地好、村好,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建厂。  

于家村

  于家村位于邢家镇的东部,全村共有56户,194口人,耕地面积137亩,人均纯收入4380元。多数村民从事建筑行业或种植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村民安装电话达99%,安装有线达85%以上。2009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村里面貌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班子团结、务实,村内稳定,全村无信访问题、无不安定因素、无治安、闹事事件,是全镇乃至全县的安全稳定单位。目前支部、村委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制定出长足发展的规划。  

张茂村

  张茂村,位于邢家镇政府驻地东南方向,距县城索镇4.5公里。   全村现有人口269人,耕地总面积195.32亩,以种植业为主,高产高效粮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村内实现了与县城“同网同质”自来水管网的成功对接,实现了24小时供水,改善了群众的饮水条件;09年,村内建起了文化大院,配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广场等,为群众的学习、娱乐、健身提供了场所。   张茂村地理位置优越,东靠少海路,交通便利。2002年5月,山东齐泰建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征用建设用地建立旭泰建材厂;2002年7月,山东国源电缆电器有限公司在此征用建设用地建立山东国源电缆厂。两个企业的引进,为张茂村的部分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全村的发展。   目前,村内道路改化,安装了路灯,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也进一步带动了全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城北村

  新城镇城北村现辖有234户,843人,其中0党员41名,设党小组4个。   多年来,0城北村支部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造新生活,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己任。以党的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使一个经济薄弱的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群众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该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了700多万元,实现了无债经营,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200元,保持了连续多年的稳步增长。同时,全体干群关系和谐、村风文明,从未出现过因村务、政务-事件,并连续20多年无刑事案件出现。198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2002年被县委县府授予县级双文明村称号,自1998年至2006年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分别被授予县级优秀党支部和五好村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牟振家光荣当选为县十四届人大代表。  

城东村

  新城镇城东村现有村民1010人,党员47名,耕地860亩,个体工商户50多户。2008年村集体收入86万元,人均纯收入9200元。村固定资产2200多万元。辖区内有耿家大院、文庙等文物遗迹、遗址。   近年来,城东村充分发挥位于镇政府驻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全镇有名的经济强村,   该村重视生态发展,在2002年投资350万元建成全县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厂,养殖区、饲料厂、挤奶厅、粪便处理区等功能区配套齐全。解决了农户散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全村道路实现了全硬化,道路两边种植各种绿化作物,村庄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秸杆综合利用还田达到100%,杜绝了随意禁烧秸杆现象。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城东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城西村

  新城镇城西村现辖171户,905人,其中0党员29名,设立党小组4个。城西村坐落于张田路两侧,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结合这一优势,1991年建起了淄博五金专业市场,占地650亩,市场内建筑面积达38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2亿元,年交易额达4.5亿元,目前固定业户486户,流动业户近千户,每逢集日,日客流量15000余人次,交易额达600余万元。   多年来,城西村支部始终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并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耿三里村

  耿三里村现有村民620人,党员28名,耕地760亩,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20多户。2008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纳税80万元,人均纯收入8370元,是桓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五好村党支部”、“模范村委会”、“淄博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耿三里村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为群众兴办公益事业,使新农村建设成果落到实处。投资220万元,硬化村内大街小巷25000平方米,修排水沟3000米,新打400米深吃水井,新建了25米高,50立方水塔,重新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建设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完善了各种健身器材30余件,安装了乒乓球台、篮球架、棋牌桌,为村农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娱乐,健身、休息的各种环境。新建了卫生室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集体统一出资各个地片打浇水井,并由村委统一出资为群众铺设了地下电缆。   近年来,耿三里村的企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扩大了集体经济,先后建成了“桓橡机械公司”“桓台橡胶模具厂”“桓台县计算机设备公司”和“耿三里木器厂”,连续几年被县政府表彰为“纳税超50万元的村”。目前全村已发展个体工商户20多户,村内几乎没有外出打工人员,群众生活安居乐业。  

河南村

  河南村位于新城镇西南部,与邹平县搭界,现有村民175户、608人,土地1000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管时间不长,但河南村的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村容村貌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该村于2008年12月份正式成立了新城细毛山药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对新城细毛山药从选种、育苗、栽培、施肥、灭虫、收获、检验、包装、销售各个环节严格依据标准管理。邀请县农业局专家定期为新城细毛山药种植户举办技术培训班,为种植户提供最新的山药种植技术,从山药种子的选择、播种到田间管理,从去年山药市场行情到今年山药市场的走势都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了种植户的种植水平。合作社从一成立就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社员就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120多户。除本村村民加入外,还吸引了西贾、邢家、邢庙等附近村民加入。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河南村邻里关系和谐,农村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处处涌动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聂桥村

  聂桥村位于新城镇东南方向,靠近滨博高速公路。全村296户,村民1067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4人。聂桥村多次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村、农村财务管理先进村、环境容貌治理先进村。   聂桥村紧抓发展生产这一主线,强化产业调整,调优传统产业,调活就业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实施标准化工程,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落实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和万亩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部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集中研究先进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全面提升了农民的农作物种植水平。积极争取项目和整合各种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打牢发展的基础。  

郇家村

  郇家村地处县城西北十公里处的邢家镇政府驻地,北临马踏湖,南与唐山镇接壤。唐华路、耿焦路横穿村东西南北。村东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村西是镇良种示范基地,全村人口600人,耕种地680多亩。   几年来,支部村委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加快发展。中韩合资金胜达轴承厂坐落于我村,带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改善。在村两委的带头支持下,对村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新打了400米的深水井,改善了饮水条件,2010年将实现与县城“同网同质”自来水管网的成功对接。在村内座座崭新的农家小院,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在耿焦、唐华路两侧二层商住楼平地而起,主要街道路灯光通明,商铺一户挨一户,联华超市邢家店坐落我村,饭店小吃到处可见,一派繁荣景象。   村西南为镇民营工业园,全体村民将热情欢迎各方人士莱郇家投资发展。  


波扎店村特产大全




波扎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