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惠安县 >> 涂寨镇 >> 新亭村

新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亭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亭村简介

  新亭村属少数民族村,又是革命老区村,共有6个自然村,新亭、黄崎、宫后、荷石步、仑上、下曾。全村人口数3028,共765户,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全村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良好,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我村最大的特色私营企业多欢迎前来恰谈业务生产加工,也可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村集体先后获得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明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21109 362000 -- 查看 新亭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曾厝村

  曾厝村位于涂寨镇西大门,有1.2平方公里,与螺阳交界,秕邻上村村、温厝村、新亭村,惠崇公路横穿我村,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相当优越,90年代以墓碑、石板材、磨具加工生产的私营企业20多家,近3年新增鑫明包袋轻工、大旺鞋业等企业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员。曾厝村辖曾厝、染厝、涂堀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0户,总人口1890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村年人均收入9500元,耕地200亩。村中环境优美,水泥路面共有6公里环村通入村中小巷,全村夜明灯155盏,有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施雄医院、电子眼等一系列设备。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全村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良好,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我村最大的特色私营企业多欢迎前来恰谈业务生产加工,也可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村集体先后获得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明村、综治先进单位、连续5年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新亭村

  新亭村属少数民族村,又是革命老区村,共有6个自然村,新亭、黄崎、宫后、荷石步、仑上、下曾。全村人口数3028,共765户,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全村各项公益事业发展良好,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我村最大的特色私营企业多欢迎前来恰谈业务生产加工,也可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村集体先后获得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明村。   

陈芹村

  【地名含义】 古代,胡氏村民从福州到此看护“杏林祖坟“在山坡建一路亭供人避雨乘凉,而得名亭芹,后来王、陈二姓村民相继迁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后谐称陈芹。以所在自然村陈芹为名。   【历史沿革】明、清属二十八都崧林铺,民国属涂寨芹峰保,1949年冬起先后属二区芹峰乡、涂寨区松林乡,1958年属飞跃公社芹峰大队,1961年拆分成立涂寨公社置陈芹大队,1985年改设为涂寨乡陈芹村委会,1989年乡改为镇。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陈芹村位于惠安县城东门外4公里处,东邻金相村,西至螺阳镇,南至灵山村,北至辋川镇,东石有山后村“岩山”后堡村的“唐山”,中堡村的“大唐山”而是林辋溪和惠安县农田保护区走马埭,境内有村路通往惠崇,小岞、莲城和县城通过,分别与324国道连通,交通便捷。   【人口、土地面积】陈芹行政村区域面积约5.7平方公里,全村923户,人口为380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60亩。   【村容村貌】 改革开放后,村民经济收入好,村民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村基本是住楼房。   【气候与物产经济】陈芹村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村民从事种植业,采石业,泥水建筑工匠作业,小商贩,劳务等行业,入驻企业有“厦门食品公司”   【域内设施】域内有陈芹小学,四0四电台,幼儿园,村卫生所,老人协会,超市等单位。   【下级组织】 下辖:前堡、中堡、后堡、山后4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   【联系电话】0595—87236246   【邮政编码】362133   

灵山村

  灵山村地处涂寨镇的西北部,东面与金相村、南埔村相连,西面与螺阳镇的蒋吴村想望有一条惠安母亲河(林辋溪)相隔,南面与温厝村、上村村相连,北面与陈芹村相连,距离县城比较远,村民的经济收入较差,现有灵山村有开发一个工业区,灵山机械工业基地,占地77亩,有6家企业已经投产。    本村有四个自然村和一个山峡移民新村组成,分成7个组。四个自然村及分组即:山横柄<1组>、后坑型<2组、3组>、上湖<5组、6组>、下湖<4组>、移民新村<7组>,全村总人口有1992人,总户数487户,本村主要的姓氏有:林、王、胡、郑、熊、周、樊、张、黄、余、乔、马、杨、旺、翁等,每个片区有一个小组长:1组小组长潘细宝、2、3组小组长卢建珠、4、7组小组长陈细珠、5、6组小组长王美玉等人负责。   

上村村

  上村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2800余人,738户,辖上村、龚厝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   上村村位于惠安县城东南8公里处,距涂寨镇政府西北2公里。村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瑞山,灵瑞山寺古称员常寺,明太子少保张岳尝读书该寺,村南4公里有“县之朝案”的文笔峰。村后山仔顶是灵瑞山余脉,由数座百米以下低丘构成。村东有大片红土台地,其外为涂寨、廖厝,南接曾厝,西连温厝,村南惠崇、惠岞公路过此,是各地连通惠东地区的起点,交通便捷。   

和弄村

  和弄村坐落在文笔山下,全村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11户,人口2200人。  

廖厝村

  廖厝村简介    廖厝村下辖廖厝、印石2个自然村,行政村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山林面积100亩,全村723户,人口2718人(其中男1407人、女1311)党员62名,设置12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有廖厝小学。    明、清时期,廖厝村属惠安县十九都蔡宅铺,民国时期属涂寨区端东乡。1958年属惠安县飞跃公社,1962年由涂寨大队析出,设廖厝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廖厝村委会。廖厝村北高南低,南紧邻涂寨镇政府。东邻古山路墘村,南至惠安四中及涂寨村,北至南埔村。北面驾瑞山,鸠山两山岭东西走向,山上林木繁茂,乌潭渠道东西横贯,惠安至东桥公路南北穿贯村中,交通便捷。   廖厝村的经济历史以来是男工女农的小农手工经济,男人大部分从事各项建筑行业,妇女在家耕作,是廖厝经济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已有相当年轻女子入厂务工,或从事建筑行业,农业种植方面品种多样,榴球花生品种优美,很受赞誉,晋江、南安等地多到廖厝收购惠安地瓜,地瓜干,榴球花生,大白豆。    近年来,廖厝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即:建立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制度,实行征求意见,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和各类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通过实施“168”机制,实现了党务与村务、支委和村委、治理与自制、能力与合力的有机结合。   

涂寨村

  涂寨村位居惠安县涂寨镇集镇区,地处惠崇路与涂小路的交汇点,为惠东片区重要商贸中心。其下辖7个自然村(包括1个少数民族回族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全村2536户,常住人口7466人,区域流动人口3500多人,系涂寨镇人口第一大村。辖区内有中小企业27家,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2亿元,村才收入210万元,人均收入达7860元。涂寨村党委下设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150名。    1999年以来作为县定“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村、“精品村”建设示范村,2006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年来,在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奋发进取,村党委、村委会共同努力,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不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路灯、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村文化活动动心、水泥篮球场和老人活动场馆,同时加强村自管理,配备村级联防队和专业环卫清洁队。在较高起点上已基本形成“1123”集商贸、工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的新农村雏形:即商贸一条街——涂寨新街,一个工业园区——西湖工业区,二个农贸市场——“闽南第一市”和“中和农贸市场”,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顶郭新村小区、文笔小区、中和小区。    2009年6月涂寨村党委成立以来,村党委、村委会一班人共同努力,多方有效地发挥各级各阶层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增强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实现涂寨村新一轮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全面跨越,建设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和谐、繁荣、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互助村

  互助村位于惠安县东南部,涂寨镇边缘,至祖先开基以来,历经1500多年,地理位置特殊,可称为三面环山,一面平源,青山绿水环绕村前,是惠安蔗塘溪的发源地。全村现有人口5300多人,与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组成一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234.6亩,山林面积2868.43亩,溪流面积158亩,总面积为2.9平方公里(不包括山地在内),正兜南面山上有互助水库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开基祖先为英、梁二姓,但在清仲叶镇二户均迁居泗水,今无二姓下人。现共有12姓村民。最大姓氏为陈姓,庄氏次之,杨姓居三,汪、张、王、吴、郭、黄施、林、孙,施姓最后迁入本村(注:1965年由泉州洛城迁入)。    互助村历代文人有梁丞相、郭户部、陈举人、梁陈二人现无处科考。郭户部原名为郭仲法,是万历扶太子登基,官拜户部尚书,7天代君巡守,本人坟在福州,第一夫人坟在本村的凤凤山上。但是在1957年被破坏,他的故居大门前有2对旗杆在1958年破坏,郭仲法时任户部尚书时一次返乡省亲。此时本地大旱,五谷颗粒无收,为彻底改变乡亲的生活面貌,在他的倡导及支持下,在正兜的南面山上建座小型拦水坝,坝高1.8丈,长为19.4丈,蓄存山沟来水,并在水坝下流顺山而建水磨11间,利用水力拉幼石磨加工小麦粉、豆粉等,供惠东片的民众所需,每间水磨日加工产量为7-8担。至此被世人称为金铺塘银正兜。    互助水库解放后有政府下拨3万元于1955.4-1956.4重建,可蓄水3.6万立方水的小二型水库,集雨面积为1.36平方公里。互助水库于1994年改建为自来水厂。    互助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奇士。近代人文名录:   科技界:中央航天部7支部-:庄壬元。    解放后中国第一只远洋货轮船:庄木春。   财经金融界:1957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十大会计师之一:庄江成。    泉州市农行行长:杨亚强(博士生)。    福建省优秀会计师:庄跃庭。   军政界:福州省军区政治部办公室主任:杨财水(正师级)。    团级干部:庄跃坤、张谋生。    营级干部:张献仁、张良枝、张仁增、陈足华。    副营级干部:蔡少荣(硕士)   政界:副厅级干部:庄茂芳 副处级干部:张荣来、张立兴。    正局级干部:汪兴邦 、张清民、张建明、庄仲明。   医学界:福建省协和医院骨科研究员主任医师:张文明。    泉州市惠安县中医院医师:庄惠强(研究生)。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医师:张志孟。    广东省中山市制药厂生物总监:张国情。    近年来,我村支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新农村为各项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村级组织“五个好”,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五好支部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抓好班子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集体领导,努力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重点学习了“-”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内容。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工作规则和工作制度,明确划定了班子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班子成员都能按照原则自觉执行。二、注重队伍建设,形成党员队伍的整体带动力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项制度,保证所有党员都能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不断给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壮大党的队伍。三、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载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努力转变职能,尽责服务群众。健全了村两委考勤制度、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年度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签订了《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完善了《两委成员包组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奖惩细则。积极推行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的举报、监督,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办事政策、办理程序和办理结果公开。四、狠抓经济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党支部立足实际,抓好小康社会建设,新建陈厝.正兜两个自然村水泥路2公里,村间道路硬化4公里,百分之百实现自然村道路硬化,新安装路灯250盏,达到道路夜间亮化,新建三化厕4座,拆除旧厕所85座,新建垃圾圈4个,垃圾桶20戈,自来水管道新布局2公里,新增用户108户,新建休闲场所1处,新建综合活动场所1处35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2个,安装室内外健身器材各一套,既美化村容,又方便群众。五、密切联系群众,赢取最高“满意率” 开展了针对村级两委班子的“双投双评”和“村官述职”活动。把党员、村民代表请上来,让他们听取村两委班子一年来的工作汇报,与村干部一同总结本村一年来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此项活动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间的距离,村民对干部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附:近几年受表彰情况: 2001年7月,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3年1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0年至2002年度计划生育合格村; 2003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化特色村.   

庄内村

  庄内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位于惠安县城南边,距县城8公里,距涂寨镇3公里。东邻宫后村,西至刘厝村,南至陈厝村,北至松光村与松星村,村南公路通涂寨镇,村北公路通惠安县城,交通较顺畅。   全村境内目前利用山地、坡地、溪边、渠岸、埔杂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间杂地,种植者以龙眼为主,还有枇杷、芒果、杨梅、柿、桃、柚、葡萄等多种果树,还在庄内村顶坝至下坝长达1.5公里的溪流间,建造五个小拦水坝,并沿溪流搭建瓜棚,进行养鱼,种瓜。现在全村各个山头间杂地都是苍松,翠植,到处郁郁苍苍。1995年,庄内村被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林业部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全村利用山坡地,间杂地种植龙眼树面积达800亩,2006年泉州市授予庄内村为《龙眼生产示范企业》。同时在1983—1995年间,庄内村都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明星村》、《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地名含义   庄内村名,系以庄姓加内而名,全村以庄、刘、陈、邱、叶五姓混居,其中庄姓占80%以上,又因村地形在东、南、西共有五座山丘拱起为屏,且村西北地形坡状延伸至村东北,故全村地形呈盒状,村居盒状内,故称庄内。   历史沿革   清代年间,庄内村称泉州府二十八都普光铺,民国三十二年起属普光乡庄内保,1949年又称惠安县第二区普光乡,1958年后改为涂寨人民公社庄内生产大队。1984年涂寨乡政府成立,更名为庄内大队管理委员会,1991年涂寨建镇,改为庄内村民委员会。   人口、土地面积   庄内行政区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全村有680户2780人口,耕地面积:1984年分田到户时为738亩,现在由于建学校,修公路,建民房等占用现只剩540亩左右,全村还有山地面积1400亩,埔杂地、溪流,渠道两岸杂地300亩,目前全村人均有林果地0.6亩。   气候与物产经济   庄内村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0.4度,年降水量1264毫米。由于全村处处林果郁郁苍苍,生态环境优越,确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村民主要从事采石、建筑、经商、办厂、办公司等行业,全村2009年度人均纯收入6750元。   域内设施   有庄内小学,庄内幼儿园,村卫生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另外域内还有一座集佛、儒、道三教为一体的葛山寺庙。据记载,葛山寺始建于唐末宋初年代,并经明代和近代多次重修,现已具相当规模,寺庙日常香火兴旺,此寺庙也属旅游胜地,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级组织   下辖:庄内、亭仔2个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  

胡厝村

  胡厝村名:胡厝村是我县胡姓开基最早的村落,相传一千多年前,胡总兵屯兵文笔山下,现本镇山尾弄内村(系解放军28军95团驻地)仍有总兵府遗城,随后胡韦长者胡厝当时以姓为村名因而叫为胡厝。   【历史沿革】 一千多年前,胡氏开闽始祖胡贤公,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李唐枢密使胡贤公是胡氏七十世后裔,于唐高祖李治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随从忠肃公征戎平闽有功,任泉州司马别驾兼潮州刺史,仪凤三年唐高祖追封广应侯,原属二十九都蔡宅埔,抗战时期胡厝称为岩峰保,解放后叫山峰乡,公社化为岩峰大队,61年整风整社体制改变,才将原有的岩峰大队分拆二个大队,胡厝拆独立称为一个大队,1984年设为胡厝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胡厝村位于文笔山东侧,村前溪水长流江八龙潭约湖东海村后山与文笔峰相互辉映,惠崇泉斗公路和南惠高速公路出口从村边经过,东邻岩峰东山,西至山尾坝内,南至文峰和弄,北至下社塔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人口、土地面积】 胡厝行政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833户人口3579人,外来人口135人。   【村容村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逐步推行旧村改造及工业区开发,推动本村的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的进展,05年被县授予基本实现宽裕小康村,07年被县政府授予农村先进单位及平安村等称号。09年5月被福建人民政府批为革命老区村。   【域内设施】域内有文山小学,岩峰小学、幼儿园村卫生所,老协会村文化活动中心,多间企业,村民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下级组织】下辖:胡厝、前埔、康下、后窑、顶张、下张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联系电话】0595—87211697 【邮政编码】362133   

岩峰村

  岩峰村位于惠崇公路两侧,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靠近崇武,北靠近惠东工业区,西靠县城,距镇政府所在地3里,三面环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地总面积6.5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239亩,耕地面积1061亩。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 1112户,总人口4732人,党员总数56名,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现有劳动力1324人,其中外出劳动力977人。在村农民以种植水稻、蔬菜,畜牧等产业为主,外出劳动力中办私营企业和个体经商户的占外出劳动力总数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3283元。   

东坂村

  东坂村位于涂寨镇最南部,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至今,变化万千,地势平坦,无山无海,村民经济虽较好。目前,全村有1517多个人口,是我镇人口数最少的行政村,全村分为东山和下坂两个自然村和六个村民小组,村民的经济来源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以男主人外出务工挣钱,另一个是女主人在家务农和养殖生畜,其中是以男主人的收入为主,整个行政村的耕地面积约4百亩,树林面积约20多亩,溪流面积10多亩。目前,整体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瑞东村

  涂寨镇瑞东革命老区村地处镇东北端,与东桥镇屿头村近邻,辖土楼、塔后、祠堂、下乡、前坑等5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4878人,山地面积1600亩,耕地1500亩,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9587万元,人均纯收入7850元,村财收入4.8万元。   瑞东村原名“赤埕”,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抗战时期一直是革命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曾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党人老地下组织工作者,其中卢明堂就是惠安早期革命火种传播者的典型代表。   卢明堂,乳名卢添火,参加革命后化名为卢敬仲、卢哲。1910年11月20日出生于涂寨乡赤埕祠堂自然村,他从小聪明好学,1928年考入惠安县立中学,不久加入中国0,1929年7月他被任命为惠安中学第一任支部书记,随即开展“反-、反摊派、反-”斗争。1930年积极参加“惠安-”的筹备工作,1931年组织上调派他到晋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当时以安海可慕村、琼村小学为据点办夜校,不断扩大组织队伍,5月,他参加晋南中心县委在南安官桥岭兜召开的扩大会,听取批判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报告,7月他和许世清一道前往厦门中心市委接受任务,继续在石狮永宁一带活动并化名为卢哲。1932年春,卢明堂被任命为共青团惠安县委员会委员,并在家乡赤埕开办群策小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期间由于反动民团猖獗,革命活动受到严重挫折,一次在被反动民团包围中因卢明堂的机智勇敢成功帮助彭德清、许世清突围。赤埕事件发生后,卢明堂继续到晋江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初,他被任命为晋南特委书记,继续奔走于晋江下辇、陈埭、南安和永春一带。   1936年6月4日,由于叛徒出卖,卢明堂在南安下慕村被捕,在监狱里他受尽严刑酷打,但他宁死不屈,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期间组织上也想尽一切办法营救,但都未能成功,6月13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卢明堂同志在永春西校场从容就义,他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面不改色心不跳,一路高呼“中国0万岁!”时年他才26岁。   卢明堂烈士是惠安早期优秀的革命党人之一,他把一切交给党,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的光辉名字永远铭记在老区人民的心中。   解放后,老区人民继续发扬革命烈士的优良传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中国0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公社化道路,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从此告别了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日子。   改革开放后,老区村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走建设小康社会道路,当时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十个一”工作目标,即建一所学校、建一片新村、造一千亩龙眼基地、建一百间店面、建一座纪念碑、硬化一条水泥主干道、建一座村部、建一所卫生所、成立一家经济联合社、组建一家村办企业等,并提出“人栽十棵树、户种一亩果”口号。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老区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5年初,新任班子更是立足老区实际,以彻底改善老区出行难、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积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教育事业等提出八大类二十二个项目的建设任务,现所确定的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所辖五个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成立了卫生保洁专业队伍、治安联防队伍、老人督导队伍。现在老区村的面貌有了质的飞跃,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稳定。    2011年7月1日,瑞东村新村委会落成!   

南埔村

  【地名含义】原为南埠,因犯同名律,故谐音南埔命名。元未,陈氏村民从东岭莲塘迁居此地,在西南侧荒埔建村,故取名为南埔。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南埔村系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一行政村,位于惠安县东部,东与东岭镇石井村接壤;西与瑞东村、廖厝村交界;南与北坑村、古山村交界,距涂寨镇4公里;北与东桥屿头村交界。村里水泥路东通东桥屿头村至东岭街,南通北坑村至涂寨街,西通后郭村通廖厝村至涂寨街,所辖各自然村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村情概况】全村总面积为2.27平方公里,居住面积约有0.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3300多人,600多户,辖4个自然村,分别是南埔自然村、前草自然村、后郭自然村、山腰自然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 2004年7月被涂寨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2月被涂寨镇政府评为基本实现富裕型小康村;2006年10月被涂寨镇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地形、气候与物产】南埔村属平原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除梅雨季期间外,降水常感不足,干旱出现频繁,夏秋季节,每当台风侵袭,常带来-,造成风涝灾害,但台风带来的充沛雨水,往往解除或缓和了旱情。南埔村总耕地面积达1565.3亩,其中水田286.75亩,旱地1254.65亩。主要农作物以花生、地瓜、水稻、麦子为主,另有龙眼种植地45亩。   

古山村

  古山村地处涂寨镇东部,东经118.84‘18--118.86’20,北纬24.98‘07--24.99’29,位于镇政府东偏北,于镇区距离2.3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东北的低山倾斜到西南平地,以丘陵为主。东北为山坡,西南为丘陵地带,西南 为溪流冲积地 ,西北为丘陵和台地 。区域内有许山,赤厝山两座小山丘。东侧有赤厝溪,中部有许山溪两条溪流,溪流由许山两侧自北向南汇入蔗潭溪。境内有涂咋公路贯村通过,分别与通港路和惠崇路连接,近年来又逐步修建通村路和环村路,交通便捷。    (人口及土地面积)    古山村有三个自然村:许山,北坑,路乾。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07户,人口3989人,外来人口100多人。全村面积有5.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50亩。   

金相村

  金相村系惠安县涂寨镇管辖。旧时称惠安东门外仙溪铺金相村,坐落涂寨西北边疆的丘陵地带,东与瑞东接壤,西于陈芹交界,南接灵山山峰,北面则紧邻社坝,距县城六千米。全村落面积2千多亩,现全村人口1690多人,有401户人家。共有5个村民小组。金相行政村下辖金相、柯厝、郑厝三个自然村。    金相村地处半面环山,故有半山村之称。虽谈不上山清水秀,却也有山有水,人杰地灵。如在解放前,王一芳、甘一山等同志曾在郑厝自然村秘密进行地下活动,为革命做出贡献。解放后王一芳人泉州地区(现改市)宣传部部长,甘一山任-部部长等职。该村因有真较特殊的地理位置,曾成功地歼剿土匪,人人们生活生产得以安定。    郑厝自然村有天然丰富的石材资源,为该村及附近村落的房屋建筑提供了坚固的建材,石头厝一座座地依山迭起,颇有这一番风景。   

山尾村

  山尾村为所在村山尾命名,早时,杜、黄、陈等姓村民相继迁此建居。因以男人辛勤耕耘为一美,女人纺纱织布好为二美,后生勤读书成名为三美,故美称“三美”,后谐称为“山尾”。山尾村现有1110户人口,计4654人。   


新亭村特产大全




新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