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含义]:松角山村所在地松角山,因山上树木茂盛尤以松树为多,“峰”本地方言意角,村以山名,故称:“松角山”。
[历史沿革]: 解放前和虹山合称:“虹山堡”,也叫“凤吟堡。”1951年,属虹山乡,1958年公社化属罗溪公社松角山大队。1985年改为:“松角山”村,1986年从罗溪乡拆出,1987年归虹山乡,仍称:“松角山”村。包括:东墘、洋埔、豕仔人、后人、申圳口、福山格、中墘、杉垵、松角山,后厝、新厝、顶埕、水办十三个村民小组。 [人口、土地面积]:现全村人口达2680多人,660多户,辖1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 [概况]: 1、地理状况:松角山村位于洛江区北部,是洛江区虹山乡五个行政村之一,是洛江区城区建设美丽的后花园,东与罗溪镇广桥村接壤,靠仙游,西与本乡白凤村交界,南与本乡虹山村相邻,北靠山距乡政府2公里,距洛江区政府50公里,距仙游县城17公里。讲闽南方言。丘陵地形,地势高低不平,土壤肥力差、水资源缺乏。气候潮湿,春雾多。 2、物产经济:农业经济基础差,收成低。耕地面积337亩,农作物以水稻、甘薯、甘蔗为主。村办企业基础差、松角山茶场每年产茶3000多斤。本地特产有:红心地瓜、芥菜。交通不便,罗虹公路延伸境内,但路坡大,运输困难。松角山小学,及源坑分班。茶场,机砖厂,柴砍口水电站。 3、村风村貌:民风纯朴、村貌整洁。 4、建筑景观:村内有原始生态林,环村路可通虹山乡瀑布观瀑景区,村内生态林内负离子最到可达10多万个,是"天然氧吧"。 [下级政区]:松山角、东墘、后厝、顶埕、豕仔人、后人、申圳口、福山格、新厝、水办、中墘、杉垵、洋埔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504200 | 362000 | -- | 查看 松角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坂村 |
[地名含义]:远古时树木居多以水尾宫为界俗称内坂,元朝取名至今,民国时统称“前坂堡”。2000年从原苏山村拆出。 [历史沿革]: 民国时统称“前坂堡”。2000年从原苏山村拆出。 [人口、土地面积]:人口538户,1957人,耕地350亩,山地2500亩,建设用地11公顷。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 [概况]: 1、地理状况:虹山乡前坂村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处,东连苏山,西临南安乐峰,南接罗溪。讲闽南方言,农作物有水稻、甘薯,经济作物优质茶园500多亩。村内环境优雅整洁,民风淳朴,水泥道路四通八达,起点于路市尾,终点市田,总长3.5公里,路宽均3米。 2、纪念地与旅游景点:水尾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20亩,以科类名树为多。2001年被洛江区政府命名。 [下级政区]:市田、宅内、棕叶琳、对面铺、山仔、石路岭、塔头。 |
松角山村 |
[地名含义]:松角山村所在地松角山,因山上树木茂盛尤以松树为多,“峰”本地方言意角,村以山名,故称:“松角山”。 [历史沿革]: 解放前和虹山合称:“虹山堡”,也叫“凤吟堡。”1951年,属虹山乡,1958年公社化属罗溪公社松角山大队。1985年改为:“松角山”村,1986年从罗溪乡拆出,1987年归虹山乡,仍称:“松角山”村。包括:东墘、洋埔、豕仔人、后人、申圳口、福山格、中墘、杉垵、松角山,后厝、新厝、顶埕、水办十三个村民小组。 [人口、土地面积]:现全村人口达2680多人,660多户,辖1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 [概况]: 1、地理状况:松角山村位于洛江区北部,是洛江区虹山乡五个行政村之一,是洛江区城区建设美丽的后花园,东与罗溪镇广桥村接壤,靠仙游,西与本乡白凤村交界,南与本乡虹山村相邻,北靠山距乡政府2公里,距洛江区政府50公里,距仙游县城17公里。讲闽南方言。丘陵地形,地势高低不平,土壤肥力差、水资源缺乏。气候潮湿,春雾多。 2、物产经济:农业经济基础差,收成低。耕地面积337亩,农作物以水稻、甘薯、甘蔗为主。村办企业基础差、松角山茶场每年产茶3000多斤。本地特产有:红心地瓜、芥菜。交通不便,罗虹公路延伸境内,但路坡大,运输困难。松角山小学,及源坑分班。茶场,机砖厂,柴砍口水电站。 3、村风村貌:民风纯朴、村貌整洁。 4、建筑景观:村内有原始生态林,环村路可通虹山乡瀑布观瀑景区,村内生态林内负离子最到可达10多万个,是"天然氧吧"。 [下级政区]:松山角、东墘、后厝、顶埕、豕仔人、后人、申圳口、福山格、新厝、水办、中墘、杉垵、洋埔 。 |
虹山村 |
我村坐落于洛江区北郊, 位于东经:118度35分,北纬:25度16分.东接罗溪广桥、钟山、西北-松角山、南-苏山、西-白凤。虹山村环境清新,是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中心行政村, 辖区内有信用社、卫生院、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共设施,村里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绿水滢回,有岩崖错落、垂瀑如虹的观瀑自然景观。我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建筑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山有白虹漈,有龙潭岁旱祷之”,“云气升潭中,如虹三日内必雨”;明代进士何乔远《闽书》还赋诗“红日照天地,飞雪白纷纷;道者偶来此,雷霆殊不惊”。及“岩石挂长虹,影入龙潭里。枕上听潺溪,卧龙呼不起”(避乱作刻于石)。清代倪鸿范诗“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在随清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岩崖错落云相映,林木参差鸟欲迷。几度攀跻登绝顶,等闲十级是天梯。又有当代作家作:虹山二绝“苍松挺拔耸云天,阅历沧桑几百年。如此古林无二地,珍留宝景壮山川”。虹山瀑布:“奇景天生在险峨,虹山瀑布鲜人知。探幽踮下云崖半,喜见悬河映彩霓”。作者歌颂虹山青山环抱、古树参天、绿水滢回、岩崖错落、垂瀑如虹、风景秀丽的天生景象。虹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5℃,空气清新,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在优美彩虹瀑布中还伴随着一个历史,有天然仙水井、仙大鼎、仙脚印等形象逼真,妈祖庙香火旺盛,那一泻千尺“彩虹环怀”(观瀑遇雾珠经日光照射环不于身,俗称“运好”,龙潭飞瀑已建成观瀑景区,祭溪水尾自然保护小区保存完好的成片天然林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原始森林,拥有180多个树木品种,据考证是全国最早的保护林,比湖北神农架还要早40年。此美景令游人流连忘返。 {地名含义} 鲤城与仙游交界处有座大山,山中有垂瀑如虹,故山名虹山。村以山名,亦称虹山。虹山地势高,涧水充沛、有东坂瀑布。因雾气敞空、经阳光照射常呈彩虹。该山寨被称虹山村。 {历史沿革} 1953年建初级社,1954年建高级社,属罗溪乡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成立虹山大队、归罗溪公社管辖。1985年改大队为村,归罗溪乡管辖。1987年归虹山乡管辖。虹山村旧属晋江县管辖,在1971年从晋江县划归泉州市,1986年泉州改为地级市,划归鲤城区,1997年划归洛江区管辖,旧称泉州府晋江县四十七都玉泉乡常建里虹山人。虹山始祖乃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其居今一奕难考其几世点,乃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作乱,吾祖随王朝过江,始居于闽之泉(泉州),次迁城西之南安(南安丰州),后于宋初1020年间迁定居虹山繁衍,至今已有987年间。 (人口、经济状况):现全村人口达3600多人,1100多户,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2.8平方公里 (下属单位):官坝、马直头、美园、宫口、山占区、小宗边、山头、下坪岭、东过岭、克食桥、锁口、罗目脚、凤呤、下专、锁专。 |
苏山村 |
地名含义]:民国时统称“厝斗堡”和“前坂堡”。部高山据传古远为苏姓之山,历称“苏山”,山麓居民即称“苏山”村,解放前以此山为名叫“苏山保”。解放后改为苏山村。1958年再改称“苏山大队”。村委会驻地车房街。 [历史沿革]: 1951年成立苏山乡,合作化时,称初级社和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罗溪公社苏山大队。1984年改为苏山村,1986年成立虹山乡属虹山乡苏山村。 [人口]:人口660户,1968人。 [概况]: 1、地理状况:虹山乡苏山村委会在乡驻地南1.2公里处,罗溪三村,后溪大路脚,西接白凤,西南边南安市飞云,北边虹山克食桥。 2、物产经济:耕地1284亩,山地2800亩,地势高低不平,山地多,耕地少。主产水稻、甘薯、木薯、甘蔗、芋头,经济主要靠农业收入,开发山地1250亩种茶,每年产茶五千多斤。交通不便,苏山小学,罗溪供销分社,苏山茶场,五坑后水电站,猪场。 [下级政区]:车房街、外塔、黄坑口、山尾宫、厝斗、寨顶、下尾、许坝、春前洋。 |
白凤村 |
[地名含义]:据传:唐朝彭姓移来居住,山林繁茂,百鸟飞翔,以白凤居多,山家又称此地凤穴,时有祥云盖地,因此彭姓即在山口建彭姓祠堂,堂宇雄伟,称白凤祠堂,因而地名叫:“白凤”。 [历史沿革]: 解放前叫白凤村,解放后成立白凤乡,为罗溪区管辖,1953年一1957年,建初级社及高级社,1958年成立白凤大队,为罗溪人民公社委员会管辖,1984年改为白凤村,归罗溪乡管辖,1987年归虹山乡管辖。有十二个自然村,分十二个生产小队。村委会驻地在墓林山边。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人口2344人,共636户,辖12个村民小组,讲闽南方言。 [概况]: 1、地理状况:虹山乡白凤村委会在乡驻地西3.5公里处,东接虹山,西界仙游龙华镇金山村,南接苏山、前坂、南安乐峰、云村,东北接松角山。 2、物产经济:农作物水稻、甘薯、芥菜,经济作物茶叶、油茶,村办企业主要是大帽山耐火石开采基地、高岑土林木和耐火矿石是村内收入来源。耕地910亩、山地7000亩(种植杉木、马尾松、木荷等)、茶叶450亩、大柿250亩、油茶400亩。有白凤小学,唐朝时虹山祖建造的彭氏祠堂,白凤茶场每年产香茶八千多斤,大公山耐火石矿。 3、夏无酷暑,秋凉早临,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最高气温平均在27摄氏度(7-8月份) 水资源丰富、公路四通八达。 [下级政区]:洋厝、壁边园、西庵、塘头、宫垵、新书房、小宗口、草埔脚、北山口、埔尾、大墘、旧厝圪。 [联系方式]:村部值班电话:0595 22079831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