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洛江区 >> 马甲镇 >> 溪北村

溪北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溪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北村简介

  [地名含义]:因本村位于大小蔗溪流的北面,故名溪北。
  [历史沿革]:解放初期属和平乡,公社化时属莲田大队,1983年分开建政成立溪北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巷前。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015人,507户,10个生产小组。村落面积约4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本村位于镇驻地东北方向约5公里处,北至大蔗山,西至双溪口,南至西头村,北至内湖山,大小蔗溪水流于本自然村的境内,系洛江区马甲镇溪北村行政村,位于洛江区北部山清水秀的旅游区仙公山下朝村北部,与仙游县接壤,东与本镇梧峰交界,西与就南中学相邻距镇区5公里。 2、村风村貌:本村的民居住宅大多以石建筑十间张大厝及现代建筑楼房为主,村容村貌有序,充满现代化新农村气息,有着构建精神文明氛围,走进本村有着朝气蓬勃的感慨。 3、建筑景观:本村现有清代古建筑庙宇一座,香火旺盛,本村现有古建筑大厝、祖厝十几座,具有古风古气息,实为壮观。 4、历史人文:清代年间曾有一位莲田西公(法师)道法高起,为民消灾群难,口碑很好。 5、物产经济:本村有少量石英石及白土矿,现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作物及药材、办厂、开店、做工收入。
  [下级政区]:辽项、仁堵、大墩、樟井力、七斗、莲田、土炉、后仁、其美、苍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504101 362000 -- 查看 溪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北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溪北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洋坑村

  [地名含义]:此地原有五条小溪流,汇成一条大坑沟,沟的两旁种了许多杨树,称“杨坑”,“杨”与“洋”同音,亦称“洋坑”。   [历史沿革]:无 [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约3平方公里,仰恩大学,即在村境内,现居住人数上万人,其中师生员工万余人,村民1006人分辖6个村民小组,建具有现代功能新村楼房20幢。    [概况]: 1、行政辖域:洋坑位于镇驻地西南方向2.2公里处,东至新庵村,西至祈山、永安,北至马甲村,南至乌潭水库,丘陵地带。是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较小行政村,位于马甲仙公山脚下西侧,呈东西走向,东北面连接镇区,北依大社山、高山寨,南边惠女水库水域三面环水,处在镇区2条主要溪流大龙溪、龙光溪交汇处,呈黄金三角地段,向西公路直通,向南直接通往市区要道三十余公里。 2、村风村貌:洋坑村是爱国侨胞吴先生创建仰恩大学所在发祥地,其校训"学会做人"的重教育文化氛围气息,正兴起和浓厚,展现一道独特亮丽风景线。 3、建筑景观:洋坑村有着仰恩大学城改建,自东至西高楼林立,十二米宽水泥大公路,贯穿全村境内连接吴氏宗祠和省级五代保护文物,康济庙交通方便,其建筑独具现代风格与之配套建设的新村和学生生活区,有着福地万丁地着称,车流人流不息,沿途架设路灯,果实繁茂环境绿色适宜人的居住,华灯初上,不亚繁华都市,极富一幅乡村田园果观。 4、经济发展状况:洋坑的经济发展在多种经营种植茶果曾经有过光辉,“洋坑茶”香溢四乡里,果树投产也取得丰收,水产捕鱼捞虾,经历一时的收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产观念转变和集约产业化,发展第三产业市场经济观念正为农民学习所接受,学会社区文明综合服务水平日趋显现效益。 5、历史人文:洋坑村历史人文地理优越,有省级王代文物保护。《康济庙》始祠吴原禄开基霞井号延陵,繁衍声息相邻6个兄弟村,宗亲遍布海内外近万人,吴氏宗祠建于洋坑村境内,地理风貌有梅洞 走马铺, 牛虎仔伸腰,龙虾下水,金勾椅座,观音 座,后城誉称。 6、辖区基础设施:境内有爱国华侨吴庆星投资兴建的仰恩大学,别墅1座,养鸭场,果林场等,有马甲至洪濑公路和泉仙公路交汇处,交通方便。    [下级政区]:后城、赤土园、新厝、曾池、一组圳头、曾池二组。  

梧峰村

  该村周围有五座山,因地势高而尖,而称峰,村名以山峰命名。称“梧峰”村,五与梧谐音。村委会驻许坂,村有内疗、下坑、许坂、东行、顶坵、石蛇六个自然村。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650多人,650户,辖12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3.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梧峰村位于镇驻地东北方向6.7公里处,东至炉田,西至溪北,北至仙游、龙坪头,南至河市乡、厝斗、雷打石,东坪山为东麓,五格山、尾顶山为南麓,石蛇格为北麓,后三挟尾,丘陵地带,系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偏僻山村,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东北部,东与惠安接壤,北与仙游接壤,距县城40公里,距马甲镇区15公里。 2、村风村貌:村民善良,社会稳定,历年来没有重大事件,尊纪守法,安居乐业。 3、建筑景观:梧峰村现居住地最低海拔460米,四面环山,森林密集,山清水秀,环山的最高处有三寨,面积各10亩左右,以山石作围墙高1米左右,分为东寨、西寨、北寨;系早期若有匪盗进入时善良民众便于避难和防卸,故有“入寨不准杀人”之称。 4、物产经济:我村群众主要种植特色农业,因地理气候等因素。种植药材:天文冬别名麦冬,反季节蔬菜每年都有大量的蔬菜进入市场。 5、辖区基础设施:有梧洋小学,石蛇分班。 [下级政区]:许坂、内寮、下坑、东行、顶坵、新厝、顶厝、什丘、招坑、圭兴、清水、新听。  

二甲村

  二甲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以本境内二甲、田洋命名。   [历史沿革]:解放初期合在就南乡。1961年分开建制,该村划分七个村民小组(埔厝园、交头、新坝仔、长坵、宫后、正垵、乌石)村委会驻地新坝仔,二甲学校在耕前村。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1700多人,490户分为7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4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二甲村位于洛江区马甲镇的东北角,东临梧峰村,南与溪北村,就南村相邻,西接后坂村,北与仙游县园庄镇相交界,距市区20多公里。 2、村风村貌:全村铺设水泥路面通往各个村民小组,村容村貌卫生整洁,民风淳朴。二甲村属洛江区管辖,据传于宋朝末元朝初由河南省光州国始传入。 3、建筑景观:二甲村现留有古民居大厝10多座,有古树一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樟树2棵。 4、物产经济:二甲村主要以农为主,逐步在发展以鞋、服商贸产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下级政区]:耕前埔、埔厝园、交头、店仔、新田、新坝仔、二甲洋、长坵、宫后、正垵、下书房、乌石、田头、苦连寿、运仁、三斗。  

后坂村

  后坂村 位于马甲镇东北部,距离镇中心7公里。东临莆田仙游,西接罗溪翁山,全村 总面积7261亩,其中山地5383亩。总人口3015人,由九个村民小组组成(内曾、坂边、外曾、内李、外李、四甲、宫迹、后坑仔、水云坑)。村委会所在地在外李组。    后坂村民以制鞋业为主,全村共有大、小鞋厂30多家。解决了本村的大部分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并吸引了1千多外来务工人员来本村就业。   

就南村

  [地名含义]:解放前叫就南乡。公社化期间,改名就南大队。村委会驻地南厅,附近有二个小山岗,叫就山,故取“就”和“南”字为村委会名称,故名为就南村。   [历史沿革]:1984年成立就南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122人,618户, 12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本村位于洛江区马甲镇就南行政村,位于马甲镇的偏东北部,距离镇区8公里,西与义山村交界,北与后坂村交界南与溪北时交界是个偏僻的山区地界。 2、村风村貌:在就南村经几年来的努力奋斗下,本村的村容村貌不断的发展,这几年本村支部都被评为镇级的先进支部。 3、建筑景观:本村现留有古代民居土楼200多年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古物内有古井,现有古楼已被市级评为文物古迹的建筑物,而且还有谢氏祠堂2座是前防土匪来时保护群众的避难和防街。 4、历史人文:坐落洛江区马甲镇就南村原名土炉组,是200多年的历史古迹是历史文人即建的古迹,至今是属于市级评为历史文物保护古迹。 5、物产经济:本村的主要经济发展是在私营企业,主要经营产品鞋业、服装业以及其他农副产品。   [下级政区]:下申厝、其独、西角、土楼、尾新厝、后书房、祖厝等12个村民小组。  

溪北村

  [地名含义]:因本村位于大小蔗溪流的北面,故名溪北。   [历史沿革]:解放初期属和平乡,公社化时属莲田大队,1983年分开建政成立溪北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巷前。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015人,507户,10个生产小组。村落面积约4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本村位于镇驻地东北方向约5公里处,北至大蔗山,西至双溪口,南至西头村,北至内湖山,大小蔗溪水流于本自然村的境内,系洛江区马甲镇溪北村行政村,位于洛江区北部山清水秀的旅游区仙公山下朝村北部,与仙游县接壤,东与本镇梧峰交界,西与就南中学相邻距镇区5公里。 2、村风村貌:本村的民居住宅大多以石建筑十间张大厝及现代建筑楼房为主,村容村貌有序,充满现代化新农村气息,有着构建精神文明氛围,走进本村有着朝气蓬勃的感慨。 3、建筑景观:本村现有清代古建筑庙宇一座,香火旺盛,本村现有古建筑大厝、祖厝十几座,具有古风古气息,实为壮观。 4、历史人文:清代年间曾有一位莲田西公(法师)道法高起,为民消灾群难,口碑很好。 5、物产经济:本村有少量石英石及白土矿,现主要经济收入是农作物及药材、办厂、开店、做工收入。   [下级政区]:辽项、仁堵、大墩、樟井力、七斗、莲田、土炉、后仁、其美、苍前。  

仰恩村

  [地名含义]: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于1985年创办仰恩大学,本村以“仰恩”作为村名,故名为仰恩村。   [历史沿革]:原属洋坑村,于1999年正式从洋坑村脱离,设立仰恩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现全村人口554人,156户,辖2个村民小组。   [概况]: 1、行政辖域:仰恩村系洛江区马甲镇行政村,位于洛江区马甲南部,仰恩大学所在地距市区30公里。 2、村风村貌:评为市级文明村。 3、建筑景观:仰恩大学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 4、物产经济:居民经济第三产业办主,主要从事餐饮业及文化生活用品销售。    [下级政区]:大新厝组、土炉组。  

永安村

  [地名含义]:永安村委会,以永远安定的意思取地名,故名为永安村。   [历史沿革]:解放前这里属永安保,解放初属梅山乡,后为杏山乡,1958年建队时命名永安大队,1983年改为永安村委会,以永远安定意思取地名。村委会驻地在尾埔。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600多人,586户,辖13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3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永安村在马甲镇驻地西北方向1公里处,北至杏川园庄廊,南至永安顶后官,北至马甲大桥,西至新生村尾亭,山迭起伏,是河谷盆地。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位于洛江区北部,在仙公山西边,仰恩湖北边,东与马甲镇区接壤,距镇区1公里,西与祈山村交界,北连新生村,南邻仰恩村、洋坑村。 2、村风村貌:2003年洛江区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洛江区委员会、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2004年及2006年马甲镇授予征兵先进单位;2007年洛江区委员会、人民政府授予平安村。 3、建筑景观:永安村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2座,新建民居楼(三层以上)170多座;村部建于1992年,建设面积500平方米左右。 4、物产经济:耕地面积729亩,以农为主,主产稻谷、花生、甘薯、芋头、玉米,茶果、造林为副,个别种药材麦冬、郁金,水果有龙眼、荔枝、枇杷等。   [下级政区]:尾埔、后厝、高山脚、北墘、三佛寺、路脚、池后、岭脚、赤土、大池头、后仁、四块厝、下郊、四房、路交头、后宫、书房、垵仔、顶后宫、后寮、土炉、中路、陈塘。  

杏川村

  [地名含义]:杏川村委会驻地:祖厝组。   [人口、土地面积]:现全村人口达2367人,712户,三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2.2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杏川村是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第十六行政村,位于洛江区北部,属镇区西部,东至马甲村,西至永安村,北至新民点,南靠马甲镇区1公里多。 2、村风村貌:2006年被授予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被授予人口与计划内生育工作先进村,2006年被授予区级平安村、文明村、2007年 洛江区人口计生先进村;2008年 洛江区人口计划生育先进村;2009年 洛江区人口计划生育先进村;2010年 洛江区2007-2009文明村;2011年 洛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 马甲镇征兵先进单位。 3、建筑景观:唐朝遗留一座蔡祠庙,一座马甲宫,一口古井。 4、物产经济:总面积1980亩,其中耕地面积980亩,以农为主,龙眼,茶果为副,以针织加工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5、辖区基础设施:交通不便,村旁有泉仙公路过境,四峰小学、坑头分班各一所。   [下级政区]:胡厝、洋尾、旧厝、新厝、坑边、白洋、土林、寨内、祖厝、下厝、冬头。   

马甲村

  [地名含义]:据传:南宋年间元兵从仙游南下,途经此地休息,并在溪边养马,到处都是战马盔甲,故称:“马甲”。村委会驻地马甲镇区北街。   [历史沿革]: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经此地稍事休整,并于溪边养马。村民窃规,但见满山遍野尽是“战马之甲”故名。宋代属晋江县玉泉乡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代属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晋江县第四区锦凤乡,丰山乡,锦丰乡。一九四九年后属晋江县第二区,一九七一年划归泉州市为马甲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更名为马甲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3025多人,865户,辖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大部份为汉族,有少数畲族。村落面积2.1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马甲村位于泉州市区北部,距政府驻地约24公里。东与惠安县交界,南与河市镇毗邻,西接南安市,北至罗溪镇。系洛江区马甲镇镇区人口较大的行政村,位于马甲镇区中部,南部与仰恩大学美丽壮观的大学城池相接,东部位于八闽之景区的马甲仙公山风景区,西部位于原厝江四中现马甲中学与杏川,永安村连接,北部与马甲镇工业区潘内村相隔。 2、村风村貌:马甲村属革命老区基点村,具有优良传统精神,马甲村于2004年度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05年度评为市级宽裕型文明新村。 3、建筑景观:本村现当有清代古民居10多座,旧时代官 5座建筑壮观美丽,现本村在仙公山景区边的美岭新村大楼12幢与万虹公路边顶尾楼,溪东新村大楼8幢。 4、历史人文:马甲村旧属晋江县管辖,旧称风西坑第四十六都,南宋时从河南八闽定居于新建村的历史名人杜绍林之故乡,清朝年代官居在朝卸史官职。 5、物产经济:本村三面环山,山清水秀,山地资源丰富,具有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地方、好基地。   [下级政区]:马甲、楼仔、獭尾、顶尾楼、尾岭、刺脚、溪东一、溪东二、溪东三、大厝、池仔头、桥头、布房、三落、桥下、下新厝、土炉、中新厝。  

炉田村

  [地名含义]:本村是安溪县炉田乡王氏移居而来定名的,为纪念原地名变把此村命名为:“炉田”。   [历史沿革]:解放初炉田与梧峰合并为梧峰乡,公社化后拆队,炉田大队,梧峰,1987年体制改革,名叫炉田村委会。村委会驻地炉田。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916人,282户,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一万八千多亩。   [概况]: 1、行政辖域:炉田村位于马甲镇政府东北部约8.2公里,东和仙游惠安交界,四周都是600米以上高山,地势较高,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东北部,是马甲镇人口最大村,距马甲镇十五公里,北邻莆田市仙游县,东和泉港区惠安县交界都有水泥路通到这地区。 2、村风村貌:本村海拔500多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3、建筑景观:本村的一座古建筑年久失修已没有什么,只有一座王氏宗祠。 4、物产经济:炉田村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适宜种养业。 5、辖区基础设施:有妈祖宫一座,炉田小学一所,医疗站,小型水电站,茶叶加工厂,有乡间公路通泉仙公路。 炉田与北溪交界处有一座贞男坊,据传说,很久以前本村有一位贞男,坚心不娶,报上皇帝,封匾而造坊,此坊已废。   [下级政区]:炉田、北溪、上辽、后角、旧厝、口厝、大厝。  

溪林村

  【地名含义】:相传林氏祖先由晋江西滨迁居来此,因山高林密,称暗林,又称溪林。   【历史沿革】:1958年建队时,以片村名命莲田大队;1983年从莲田大队拆成三个村(西头村委会、溪北村委会、溪林村委会)莲田村即今名叫溪林村委会,以驻地自然村命名。村委会驻在后园村民小组。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1780多人,437户,辖9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落概况】: 1、行政辖域:溪林村位于镇驻地东北面约4公里处,龙会山下,有大蔗山水及后坂水形成一溪河畦,俗名双溪口,丘陵平地结合,在洛虹公路中心位置,在风景区仙公山下,距市区20多公里,交通便捷,集本村周边8个自然村集贸中心。2、村风村貌:双溪口街街容整齐整洁,集剪裁、鞋服、饮食等一条龙服务,水泥路面通往各个村民小组。 3、建筑景观:溪林村现留有古民居大厝10多座,特别是妈祖庙已列入市保护文物。 4、历史人文:溪林村属洛江区管辖,据传属周朝比干后传入,林氏祠堂与晋江西滨林氏相传一脉,宗祠经修建完成,雄伟壮观。 5、物产经济:主要以商贸、鞋服为主,经济繁荣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   【下级政区】:高港、过溪、祖厝、中厝、济内、红厝、暗林、后园、后路。  

新建村

  洛江区马甲镇新建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新建(角落名)黄井后新屋,1958年拆队,曰“新建队”简称“新建”,故名为新建村。 [历史沿革]:1958年公社化时分开建政,叫新建大队。1984年改为马甲乡新建村委会。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3420人,886户,辖10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新建村位于马甲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西打石岭与南安市交界,东新生村,北新民村,延山的南麓,打石岭的北麓。系洛江区马甲镇人口基数较大的行政村,位于马甲镇的西北部与南安洪梅镇一山沼环东新民寻一溪之隔,南与新生村接壤,距离镇所在地5公里。 2、村风村貌:新建村是革命老区居点村,具有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坚决树立深化改革的信念,2005年实现宽裕的小康村,建三层村部办公楼,完成乡村水泥路面铺设实现与村路灯照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建筑景观:全村现有清代古民居10多座,旧时代官卸5座,官卸古民居具有影同 ,建筑壮观美丽。清朝各官在绍林的出生祖厝及官卸共四座,2007年被泉州市政府列入国家文物保护景点。 4、历史人文:新建村旧属晋江县管辖,旧称晋江县风楼第四十六都新厝乡,南宋时期自河南入闽定居于新建村,是历史名人庄绍林故乡,清朝年代在朝任卸史官职。 5、物产经济:总面积1810亩,其中耕地810亩,以农业为主,茶果林为副,还种植部份小药材,全村三石环山,山清水秀、山地资源丰富是开展农业开发的好地方,抓建农业蔬菜基地及最好种植基地。 [下级政区]:后申厝、庵内、深边、沈坑、祖厝、大埔、外厝、岭后、大坪、岭兜、内坂、外坂、园埔、下厝。  

新庵村

  [地名含义]:马甲乡与河市乡交界处,原有一座旧庵庙,后来重新修葺,称新庵,村以庵为名,即称“新庵”村。    [历史沿革]:1961年拆为新庵大队。1984年由大队改为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宜仁崎。   [人口、土地面积]:总人口2250人,607户,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范围为万虹公路两侧,全长3.5公里,4.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新庵村位于镇驻地南向2.2公里处,东至内湖山,南至高坂,北至梧坂洋,西至乌潭水库后。位于万虹公路中,马甲南大门,在仰恩湖全湖东面,和观赏植、动物园风景秀丽的中全村相邻,距镇区1公里左右。 2、村风村貌:新庵村建设有小区配备,有仰恩湖和仰大相对映,特别有文明村风貌,是一个的风景线,仰大附中、小在我村中范围内,湖光山色十分靓丽。 3、建筑景观:全村自2001年组建新村以来,共计13大幢,135间店铺,175套房计25000多平方米,设施配套齐全。 4、物产经济:全村种植龙眼果树计800多亩,耕地面积729亩,以农为主,果林竹为副。 5、辖区基础设施:有新庵小学一所,医疗站一所。   [下级政区]:后山、崎坑、五房、郑厝、碑牌、池后、龙溪、高坂、梧埔、梧坂洋、奄后、桥仔头等。  

彭殊村

  [历史沿革]:1961年以片村命名彭殊大队,1983年乡村建制时,命名彭殊为“彭殊村委会”,村委会所在地仙尤池。   [人口、土地面积]:总人口2350人,575户,12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5.23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彭殊村位于马甲镇驻地西南方向3.8公里处,这里四面群山环绕,溪流密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东近双名山,西与南安市接壤,南望河市古镇,北依凌云山脉。   2、村风村貌:评为洛江区“平安村居”示范村、泉州市洛江区科技示范村、福建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   3、建筑景观:彭殊村现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村路中的彭殊祠堂经多次维修,至今有100多年历史。有誉为“高峡出平湖”水域面积达400,蓄水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工程惠女水库坝区工程建筑雄伟壮观。   4、物产经济:彭殊村现为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其蔬菜种植面积达700亩,产品远销全省各地。   [下级政区]:暗桥二组、尾井、暗桥一组、过桥、埔顶、仙尤池、大路尾、八柱、坝边、水尾、西头、坟边。   

梅岭村

  马甲镇梅岭村地处马甲镇西南部,距离镇区9公里,与南安市洪梅镇接壤,位于乌潭水库西北侧。海拔高度76-200m,以丘陵为主。山地土壤以砖红壤性红壤为主,呈酸性反应,肥力较高。全村土地面积5350亩,其中水田403亩,旱地203亩,山地4744亩。梅岭村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亚热带植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19℃,全年基本无霜,常年降雨量平均1365毫米。总人口1475人,469户,由8个自然村组成,分为8个村民小组。山地面积5350亩,耕地面积403亩。农民人均收入10623元,村财年收入3.24万元。   梅岭村人勤奋朴素,开拓进取。梅岭村种植花卉历史悠久,是洛江区较早发展的花卉村,从1964年至今种植花卉近50年历史,有30多个品种350多亩,以天竹桂、三角梅、茶花、海枣、椰子等品种为主,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乡村生态健康持续发展。花卉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梅岭村山美,不仅有容纳飞禽走兽,嶙峋怪石,更有四季更妆,花开叶落,苍松翠柏,冬季长眠的独到美景;梅岭村水美,不仅有清澈见底的倚龙湖亮丽美景,更有曲折迂回,柔情脉脉,百景汇集的山间小道。梅岭村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多,是天然的氧吧。2011年党支部被泉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泉州市环保局评为“泉州市市级生态村”;2013年1月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泉州美丽乡村”;2013年7月被福建省环保厅评为“福建省省级生态村”。   

祈山村

  马甲祈山村辖12个自然村,总人口2767人,养殖户201户。在区、镇农业部门的扶持及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建成沼气158口。通过建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改善了本村农村能源和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本村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2008”年被列为“洛江区沼气示范村之一”   

新生村

  马甲镇新生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新编制的村名;解放后,新生、新民、新建分开建制时,在欢呼红色政权时,称新生村委会,解放初,与新建、新生、前垵统一地名:“洋西坑”,后分开建政。 [历史沿革]: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下属新生大队,1983年乡村建制,为新生村,村委会所在地下申厝。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3327人,670多户,辖10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约2800亩,其中山地1685亩,耕田681.5亩。 [概况]: 1、行政辖域:新生村在乡驻地西北向3.1公里,南接永安村,北新民村,东塔仔岭脚,西接新建村,系洛江区北部马甲镇西部,位于风景秀丽的仙公山下,东与新民村相邻,距镇内只有6公里,三面环山,风景秀丽。 2、历史人文:新生村旧属鲤城区,至今有500多年历史,人们仍保持着淳朴与善良的本质。 3、建筑景观:村内有10多座古厝(清朝至今的大厝、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及洛江特色大鼓吹,乡音绕梁。 4、物产经济:主产稻谷,甘薯,花生,大豆,近几年来在政府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本村内三面环山,有福建特产龙眼、枇杷。 5、经济发展状况:大部分人从事竹编织业,1964年移民十二产到清流县。 6、辖区基础设施:本村有一条由新建村通往马甲乡政府公路,初级小学一所。 [下级政区]:完内、庄厝、围仔、尾厝、军村、尾辽、尾亭、辽、三落、四落、章尾、完埔等。  

西头村

  西头原名狮头,因“狮”与“西”谐音演变而成。西头村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东南部,风景区仙公山下侧,梧峰及炉田村主公路下,西至溪林村,北至溪北村。全村现有总人口1570人,424户,辖8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000多亩,耕地面积420亩。现有一幢1500平方米,村部综合大楼,几年被上级评为“精神文明示范村”、“平安村”、“依法治村先进单位”、“基干民兵先进单位”,拥有大小型企业17家,村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   

义山村

  [地名含义]:本地四面环山,义道、乌仁山二村紧邻接壤,各取一字合为“义山”作为村委会名。村委会驻地草美。[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达2900多人,813户,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其中藏族2人、壮族9人、侗族1人、普米族2人,其余汉族)。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概况]: 1、行政辖域:位于镇驻地东北部4.4公里处。东至国营加锥农场、岭仔场,西至蔡内村,南至莲坝溪,北至罗溪建兴村、建兴山脉延伸。属洛江区马甲镇,位于马甲镇西北部,在泉州市八景之一,佛教圣地、旅游区仙公山下,北与罗溪镇交界至罗溪6公里,东与就南村接壤,西邻蔡内村,南连溪林村至镇所在地6公里,万虹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 2、村风村貌:义山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具有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坚决树立深化改革的信念,建成三层村部办公楼。 3、建筑景观:义山村现有保留着“皇宫式”古建筑即“十间”大厝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楼群。 4、经济发展状况::义山村种植花卉已成规模,养殖面积数十亩,尤其是“刺球”荣获闽南花卉金奖;鞋类制造业发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5、辖区基础设施:有河罗公路。有小学、医疗站。加工厂一个、水库三个、池塘十七个、山仔茶果场、一五零柑桔场、拖车农械厂。[下级政区]:草美、石桥、山仔、古井头、乌仁山、义道、行塘、大墘、马疗、马山甲。   

蔡内村

  [地名含义]:本村原为蔡姓人聚居地,后因繁衍缓慢,而迁居南安市蔡垵村。该村被杜氏取代,仍以蔡内为村名。据传此地原为蔡姓人氏开发,后杜氏有人迁入此地定居。蔡姓发展不利,遂又迁往南安蔡垵村定居,仍以蔡内村名之。公社化年间叫团结队。蔡内村委会驻地。 [人口、土地面积]:整个行政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765人,412户,辖6个村民小组。 [概况]: 1、行政辖域:位于镇驻地北向3.6公里,东义山村大墘组,西至前垵村、草厝、南至洋内村的顶杜埧,北至义山路岭石桥组。是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偏北方的一个行政村。东与义山村交界,西与前安交界,南与潘内村交界,北与罗溪镇与马甲镇山峰交界处,距镇区距离约6公里。 2、村风村貌:本村是个老区据关村。 3、建筑景观:本村现有清代石拱桥2座,古建顺济宫庙及在氏贞义姑牌坊等建筑物。 4、物产经济:纯农业,没特色产业,产品和资源。 5、历史人文:本村旧属福建省晋江县四十六都,即现在的凤栖坑蔡内村。四十六都都主——天上圣母顺济宫,杜氏贞义姑坊在本辖区内。天上圣母是由莆田传入本村的。 [下级政区]:蔡内、陈井、产坵、池仔头、虎橱、西垄、象埔头、象梅头、后梧、后寮、娘宫、下门口、新园、下厝。  

前垵村

  前垵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以地形命名,该村在建兴山西麓,因地形起伏,形成一条沟谷。沟即垵之意,杜氏居民在沟谷前面建筑,村落定居,即称“前垵”。 [历史沿革]:解放前属大同保,解放后为前垵乡,公社化时叫前垵大队,1984年叫“前垵”村委会,驻地南埔村,村委会驻南埔村。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345人,610户,辖10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3.0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前垵村在马甲镇驻地北部约3.1公里处,东至延兴山顶下道坝,西至建兴山下,南至新民村委会,北至蔡内村委会,系洛江区马甲镇新民点最小的行政村,位于马甲镇北面,离镇政府5公里。 2、村风村貌:洛江区科技示范村。 3、建筑景观:全村村民10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架设路灯,家家盖二层半砖混楼房。 4、物产经济:耕地723亩,以农为主,茶果林为副,中草药种植基地。 5、辖区基础设施:交通方便,有乡间大道接通泉仙公路。有前垵小学一所。 [下级政区]:九斗、西墘、古桥、草厝、圳后、社头、后垄、因顶、南埔、四新。  

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马甲镇西北部,全村总人口3918人,1094户,由13个自然村组成,分为17个村民小组。新民村是个比较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小山村,现有耕地765亩,山地1350亩,全村占地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2002年至2007年,人口自然出生率始终保持在8‰——10‰以内。新民村三面环山,村里的道路蜿蜒崎岖,杂乱无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缺乏,市场信息滞后。几年来,村委会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着力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在村道改造、旧房改造、环境卫生改造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人均收入增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2004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宽裕型小康村”,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宽裕型文明村”。新民村自2007年初被确定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的社会经济、生产水平、村容村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改变。   

潘内村

  潘内村简介    潘内村位于洛江区马甲镇。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南部毗邻马甲镇中心镇区,东面有历史悠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北部座落着马甲镇大厅埔工业区。    我村交通十分便利,万虹公路贯穿我村全境,通往各小组的道路水泥硬化率达80%以上,基本形成闭合的交通体系。    我村人口较密集,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90人。我村有较丰富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全村山地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1238亩。我村系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畲族居地。    我村有较强的经济实力,2010年我村工农业总产值19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550元,村集体收入12.5万元。    我村有较强的领导班子,现有村“两委”9人,其中支委3人,书记助理1人,村委5人,全村党员76人。我村先后被评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溪北村特产大全




溪北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