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美食第一村——霞岭
霞岭村是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生态文化美食村。位于永安市的西郊,文川溪的下游,205国道横贯村内,距离城区5公里,全村总人口547人,8个村民小组,共149户。全村总面积10662亩,其中耕地710亩,山林9772亩,毛竹林659亩。在村党支部率领下,全村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带动村民共同努力,按照“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 “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目前,全村90%的农户已住进单体或连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居住区绿化面积达55%,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实现了村居整洁、环境优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历史人文】明清时期属二十九都,民国时期旧属吉山乡管辖,2002年3月属燕西街道管辖。霞岭村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范姓为我村主要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代,现村内仍保留较为完好的文正范公祠。福建省会内迁永安时,省党部、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省中学师资进修学校、省话剧团均设在境内。
【生态文化美食新农村】霞岭村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提升“168”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村里人和组织的作用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植、乡村文化美食,重点在文川溪两岸的农业种植区,发展莴苣、鸡爪椒、大蒜等优质蔬菜基地200亩;做大、做强200亩工业园区,在园区内现扶持壮大2家竹木加工企业和兰花种植项目;村内已有一定规模的餐馆5家,餐饮、交通运输已成为我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力地推进了我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步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481002 | 365000 | -- | 查看 霞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塔社区 |
北塔社区位于永安市区北部,东起燕江河,西与曹远镇交界,南至大溪社区,北临北大桥。辖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社区现有住户2021户,6424人,17个居民小组,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64名。辖区内有各类企业46家,公立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所2家。 北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建筑面积840.7m2,社区居委会在功能服务、办事流程、资源配置上进行了精心规划。中心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建室、居家养老服务站、网格管理工作站、警务室、学习中心、老年学校、健身娱乐室、图书室、健康自助检测点、书画室等社区服务场所。 近年来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社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党(团)员、社区居民和单位共同参与,共驻共建,全力打造“安全、方便、舒适、活跃”的和谐社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省级充分就业“先进单位”、省级科普示范社区、三明市“文明社区”、永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永安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先进社区、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永安市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永安市居家养老服务先进单位、永安市社区教育先进学习中心、永安市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的重要举措,社区正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力求把网格基础工作做细、做实,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努力形成为民服务精细化的良好格局,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建设和谐发展。科学设置网格,责任落实到人,社区以区域划分界线为基础,依据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地域面积、居民区楼群、驻社区单位等划分成2个网格单元,第一网格单元下设9个小区,第二网格单元下设8个小区。逐步建立起条块结合,以居民院落为主,上下联运,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夯实基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监管网络,以及权职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扁平化,精神化,信息化,全覆盖化和全天候零距离的标准服务。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社区工作的根本宗旨,社区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导向,大力开展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优化服务平台,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及幸福指数,在社区积极营造培养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氛围,增进邻里交流,形成团结、友善、互助、和睦的新风尚,让社区居民共享健康、和谐、快乐,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将始终秉承“互帮互爱、共保平安、群策群力、共促和谐”的社区精神,通过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全面开创“网格服务心连心,广泛参与共创幸福家园”的和谐社区新篇章。 |
新安社区 |
新安社区位于永安市区西部,东至巴溪河、南至五洲大酒店、西至永安技校、北至205国道,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永安供电有限公司、永安国税局、永安司法局等15家中央、省、地和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户3856户,常住人口10030人,流动人口632人,分设8个居民小区,现有社区工作人员10人。社区党委下设8个小区楼栋党支部、4个小区临时党支部,党员人数369人(其中直管党员121人、双重管理党员248人)。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省五星级信息化社区、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三明巾帼文明岗、三明绿色社区以及永安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多、人才聚集、资源丰富的优势,学习借鉴“135”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1551”社区党建工作机制,通过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建立临时党支部实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双重管理”、与驻区单位开展以“六联六建”为内容的共建,成立了三明市首家文学艺术联谊会、首家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及四点钟学校,建设面积达1300平方米且功能齐全的社区邻里中心;持续开展“邻里节”、评选“感动社区居民人物”、“和谐家庭”、评选“学习型家庭”等活动,组织成立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服务队伍以及健身娱乐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民间文体活动组织,不断完善生活服务、文体活动等组织网络,打造三明市精品社区。 新安社区秉承服务至上、管理创新的理念,将社区打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目前正努力争创“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省巾帼文明岗”。 |
东坡社区 |
东坡社区于2011年11月由原新安社区分设而立,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东至巴溪河,南至205国道,西至锦绣明珠,北至永安一中。辖区内有761台、永安一中、残联、消毒站、看守所、拘留所、武警中队、车辆检测站等8家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居民1315户3905人,分设5个居民小组。现有社区工作人员5名,社区党总支现有党员146名,下设3个党支部、4个临时党支部。 今后东坡社区工作将在市社区办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贯注人文关怀理念,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社区科教文体活动为特色,强化社区管理,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强化社区治安,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全力将东坡社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
大溪社区 |
大溪社区简介 大溪社区位于燕江西岸,东以燕江为界,西至大溪电视塔山脊、南起西门变电站、北到民主公山,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住户1828户,1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136人,流动人口1065人。社区支部党员53名。辖区内现有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福美彩印等6家民营企业。 近年来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的创造力、凝聚力,全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荣获三明市“文明社区”、三明市“绿色社区”、“永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永安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社区坚持打造睦邻文化特色社区为目标,积极营造培养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氛围,其特色经验在2012年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现场会上交流,并被授予“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社区” 社区着力改善服务设施。新落成的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在功能服务、办事流程、资源配置上进行了精心规划。设有办事服务大厅、警务室、党建室、市民学校、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立老年协会、文体协会,邻里互助服务中心、组建了夕阳红文艺队、广场舞蹈队、香樟戏曲联谊会。社区居委会与桥西村共同成立的龙舟协会,名誉八闽。新建的香樟公园,优雅清静,成为居民业余休闲健身的绿色场地。关注民生、服务居民是社区工作的根本,社区正逐步建立社区网络化管理。社区设有便民超市、卫生所、美容美发厅、小吃店、铁件加工、菜市场等为民服务网点20多个。按照“共居一地,公德为先;互相协作,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奉献社区”的理念,在温馨家园建设年活动中,努力在丰富社区文化、弘扬志愿者精神、老少三牵手方面打造出特色品牌。 悠长碧波的九龙溪,宽敞的香樟大道,美丽的香樟公园,拔地而起的耸天楼盘,气贯如虹的大溪桥、巍然宏伟的西门电站,已成为燕城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绿托江楼水映天,声声唱和路人迷;吟风已化清幽地,曲曲新歌自大溪”。大溪,将成为燕城社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
罗岩村 |
罗岩村,位于燕西街道最西部,距城区约16公里,共有四个自然村,全村730人口,耕地面积约800亩,拥有毛竹林12000多亩,生态林4000多亩,是燕西街道典型的“林多村”。全村700多口人,85%的村民从事林业、毛竹生产,经营笋干等,群众依靠山过上了红火富裕的日子,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罗岩村虽距城区较远,但交通便利,它南出吉山,北与曹远下早村对接,东与曹远张坊、汶州相通,交通网四通八达。由于森林覆盖率高,全年空气清新,夏日里显得特别凉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请广大有识之士来投资罗岩的旅游业吧! |
吉山村 |
永安市燕西街道吉山村位于市郊以西的文川溪下游,距市中心约5公里。本村历史上经济繁荣,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留下众多颇具特色的文物古迹。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长达七年半之久。1999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全村由吉山、五丘、黄淡坑三个自然村组成,现有12个村民小组,356户村民,共1211人口,劳动力527个;全村现有党员40名。山林面积17155亩,耕地总面积1696亩,其中早中稻面积1095亩,单晚60亩,双晚1025亩,蔬菜面积200亩,土地主要分布在赖口洋、河坑、张坑、李坑、塔顶洋、五里亭、义坑等二十多片。共有大小水利16条,长达2公里以上水圳有4条。 |
上吉山村 |
上吉山村地处燕西街道办事处西部,距市区4公里。交通便捷、毗邻205国道,全省最大的高速公路互通枢纽将成为村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该村辖区范村后、长源垅、村长、魏厝四个自然村,拥有耕地总面积602亩,山林面积7300亩,总人口732人,总户数183户,劳动力390个,党员28名(其中男党员23人,女党员5人)。 村境内有著名自然风景点——北陵风景区,文川溪贯穿村内,是一处生态良好的古村水乡。该村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多处书院,出过许多进士、举人、秀才,现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86人。该村抗战时期曾作为福建省监时省会办公地达七年半之久,是抗战文化遗址较为集中的地方,原省主席在春谷山庄的办公场所、省音乐专科学校、羊枣之狱等遗址均保存完好。 当地居民充分发挥市郊区位优势,大力推广“菜——稻——菜”高效粮经栽培模式,蔬菜种植面积470亩(其中:莲耦种植面积150亩,莴苣220亩,葱蒜基地100亩),成为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村内现有省、市属和私营企业共9家,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数达190人之多。同时,依托北陵风景区、抗战文化遗址和吉山老酒品牌拓展第三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兴办了15家餐饮业,有永安郊区美食一条街的美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9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95万元,工业总产值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76元,村财收入26万元。 新村建设有二处、1、上吉山口51户,2、吉祥新村98户。行政村主干道和四个自然村均铺设水泥路,总长6公里,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高达100%,移动、联通、小录通信号覆盖全村;农户均使用市自来水公司的安全饮用水;全村已建新居120户,占总户数的70%。 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732人,占总人口的100%;适龄在校生的辍学率为零;共、青、妇、老年协会等村级组织,在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村两委、新农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综治工作等多次被市、街道两级评为先进单位。 |
文龙村 |
文龙村地处永安市西南方向,距市区4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108户,447人;有耕地367亩,山林7007亩,茶果园560多亩。该村是我市最早的养殖专业村,有95养殖场,其中:养猪场5个,母猪存栏1000头,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种鸡场4个,年出栏鸡苗120万羽;另有鱼池350亩,年产鱼350吨。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 该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经济发达、城乡优美、管理有序,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发展沼气事业为主线,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创建绿色家园,生态文明示范村。 养殖是该村的传统产业。有养猪场5个,母猪存栏1000头,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种鸡场4个,年出栏鸡苗120万羽,鱼池350亩,年产鱼350吨。 发展沼气事业,建设生态家园是该村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九十年代初三明市环保局经济工作队就为该村建设3口沼气池,2口现还在使用。今年,通过建设以新原料沼气池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模式工程,结合村容村貌整治,拟计划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60户,入户率达50%以上,现已建好17口,在建30口。明年,在第一期沼气池建设示范带动下全面铺开,全村总建池户要达96户,入户率达要90%以上,“一池三改”或“一池两改”到位率达要100%,实现家家户户通沼气,家家户户用沼气。 复兴堡,与-民党和台湾省政府有着历史渊源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11月-台湾省党部从漳州迁移至复兴堡,其主要任务是:在东南要港设立交通联络站,作为岛内外互作的枢纽。党部办公室设在堡内北侧下厅,并于1944年11月创办《台湾研究季刊》,旨在“研究台湾各种问题,加强国人对台湾认识,并供政府建设接收之参考”。 台湾省临时政府筹备处于1944年9月在复兴堡成立。抗战期间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先后有中央银行福建省分行、省邮政管理局、台湾省党部、台湾省临时政府筹备处等部门在堡内办公。当时,-台湾省党部成员谢东闽(后担任台湾“副总统”)等政界要人在此居住、办公。复兴堡承担着“光复台湾,振兴中华”的重托,此堡之名由此而来。 现在,走村文龙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努力打造美好的未来。他们正抢抓机遇,敢想敢拼,大胆创新,全力建设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争创一流的业绩,实现率先发展,率先致富,率先文明,走在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
霞岭村 |
生态文化美食第一村——霞岭 霞岭村是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生态文化美食村。位于永安市的西郊,文川溪的下游,205国道横贯村内,距离城区5公里,全村总人口547人,8个村民小组,共149户。全村总面积10662亩,其中耕地710亩,山林9772亩,毛竹林659亩。在村党支部率领下,全村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带动村民共同努力,按照“交通道路硬化、村居绿化美化、住宅楼房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能源化、种植高效化”的标准,着力实施了 “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目前,全村90%的农户已住进单体或连体楼房,村主干道和户间道水泥路全面硬化,居住区绿化面积达55%,建立了卫生长效机制,实现了村居整洁、环境优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历史人文】明清时期属二十九都,民国时期旧属吉山乡管辖,2002年3月属燕西街道管辖。霞岭村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范姓为我村主要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代,现村内仍保留较为完好的文正范公祠。福建省会内迁永安时,省党部、省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省中学师资进修学校、省话剧团均设在境内。 【生态文化美食新农村】霞岭村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提升“168”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村里人和组织的作用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植、乡村文化美食,重点在文川溪两岸的农业种植区,发展莴苣、鸡爪椒、大蒜等优质蔬菜基地200亩;做大、做强200亩工业园区,在园区内现扶持壮大2家竹木加工企业和兰花种植项目;村内已有一定规模的餐馆5家,餐饮、交通运输已成为我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力地推进了我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步伐。 |
大炼村 |
大炼村地处205国道旁,位于永安市西郊,距离城区9公里,交通便利,信息通灵,土地肥沃,人民勤奋。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04户人家,1169口人,人均收入达13500元。土地总面积20286亩,其中耕地1951亩,林地17125亩。在农业方面,大炼村是永安市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以莴苣、毛豆、鸡爪椒、玉米生产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创建推广了“豆—稻—莴苣”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全年作物播种面积4877亩,复种指数达到2.5;全村有毛竹林3600亩,年产笋980吨,毛竹近3万根。在工业方面,充分利用本地林、竹资源,现有竹板厂、香芯厂、木材加工厂十余家,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近年来,非公有经济发展迅猛,已有冶炼厂、电站等企业18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97人。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建筑等行业个体经济也得到全面发展。 |
青松村 |
燕西街道青松村距城区15公里,地处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市第三水源保护区内,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9人,其中党员24名;有耕地667亩,林地5082亩,其中商品林4716亩,生态公益林366亩。 近年来,青松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村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提高。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扎实稳步推进。在生产方面: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走出去发展养殖业,引进来“一村一品”。其中鸡爪椒、冬瓜、四季豆等已为成我市蔬菜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生产是青松村农业的发展目标。在民生方面:完成了自来水工程项目,现在家家户户都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架设了有线电视网络,改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40户新村居民点正在规划建设中,青松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
桥西村 |
桥西村位于永安市区西部,是永安市政府和燕西街道办事处所在地。2005年有耕地17.35公顷,人口320户932人,450个劳动力,有东坡、桥尾、大溪三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 2005年,桥西村有6层建筑面积3027平方米的西苑饭店(山水宾馆)和4层建筑面积1212平方米的村部综合楼设在中山路。有8个民营企业入驻的工业小区;4公顷蔬菜基地,13.35公顷的马坑鱼、猪、禽综合养殖基地和年产40万袋的食用菌栽培基地。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条件的提高,有力地促进新村建设。1990年至1992年,开发五一桥、三里亭、牛奶场三处新村,安排39户拆迁户建新房8380平方米。1994年新辟吉安新村,安排18户建新房6480平方米和10户翻建新房3600平方米;至1996年桥西村户均住房面积93.8平方米,人均27平方米。2002年开发大溪新村,安排西门电站拆迁农户36户建新房11000平方米,以上住房均是三至四层的砖混结构楼房。2005年桥西村人均已拥有砖混结构楼房35平方米,比1990年增长94.4%。当年底村班子与时俱进,规划马坑新村和7层新村部综合楼建设图,设计思路贯穿现代、文明、温馨、和谐的家居理念,路、水、电、电话、闭路、宽带、燃气配套齐全的别墅型3层住宅,总占地2.7公顷,可安排113户,总建筑面积30860平方米,是永安屈指可数的精品新村。 2005年,桥西村实现企业产值7000万元,工业产值4000万元,农业产值675万元,蔬菜产量1274吨,水产品产量219吨,村财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37元。全村劳动力从事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0:10:50,100%的农户参加了永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人福利,村里每月给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村民发放生活补助50元;老人过世,发给其家庭补助300元。有98.5%的农户住上砖混楼房,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和闭路电视,普及了电话和手机,28户购置了运输车辆及家庭小汽车,160户购置了摩托车。村民生活逐步走上富裕。 |
下渡村 |
下渡村位于城西,紧靠香樟大道、泉三高速公路北互通口,离市区约2公里,属城中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共有178户,665人,有党员3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现有土地30.6亩,山林600多亩(属生态公益林)。主要劳动力以在本地企业就业为主,部分外出务工经商。 目前村财收入主要是土地出租、店面、厂房、公寓廉租房出租等方式,年收益约160万元。 下渡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连续多年获得由市、街道颁发“文明村”、“先进村”、“城市管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