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厝村委会位于东峤镇驻地西南侧5.2公里,在凌烟村委会和忠门镇 联星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新厝尾自然村,辖新厝尾、岩下、下魏、前园头、周屿、园庄、三张厝、顶角8个自然村,设24个村民小组,一个村办小盐场,600户61271人,以姓唐最多,还有姓陈、魏、余、蔡等姓氏,村聚落呈长方形。耕地1474亩,其中水田376亩,农地1098亩,主种甘薯、水稻,兼种大小麦、花生、大豆。林业面积90亩,以木麻黄、相思树为主,还有松、苦栋等。土特产有个体办的对虾养殖场。果树70亩,种枇杷、龙眼。小学一所690人,医疗所3个,村办厂有粮油加工、鞋革厂各一所。自然村间可通手扶拖拉机践,村通汽车。灌溉面积850亩。本村属风山境、兴宁社、兴新社、安宁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305104 | 351152 | -- | 查看 魏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湖柄村 |
湖柄村委会于福建省 莆田市 秀屿区 东峤镇驻地东侧4公里,在上塘、高林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湖柄自然村,有1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253户人家,总人口1610人,一姓陈。聚落形状马蹄形。耕地350亩,其中水田55亩,农地295亩,主种甘薯,兼种花生、林场面积150亩,以种木麻黄为主,有1所小学,人数230人,医疗所1所,有电灯照明,有莆埭线公路贯穿本村通有客货车。 主要农产品:苹果,茄子,南瓜,红苕,苦瓜 村内资源:铬铁矿,钛铁矿,沸石金红石,红宝石,耐火粘土,煤矿 企事业单位:秀屿区湖柄村民委员会,莆田县湖柄加油站 |
魏厝村 |
魏厝村委会位于东峤镇驻地西南侧5.2公里,在凌烟村委会和忠门镇 联星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新厝尾自然村,辖新厝尾、岩下、下魏、前园头、周屿、园庄、三张厝、顶角8个自然村,设24个村民小组,一个村办小盐场,600户61271人,以姓唐最多,还有姓陈、魏、余、蔡等姓氏,村聚落呈长方形。耕地1474亩,其中水田376亩,农地1098亩,主种甘薯、水稻,兼种大小麦、花生、大豆。林业面积90亩,以木麻黄、相思树为主,还有松、苦栋等。土特产有个体办的对虾养殖场。果树70亩,种枇杷、龙眼。小学一所690人,医疗所3个,村办厂有粮油加工、鞋革厂各一所。自然村间可通手扶拖拉机践,村通汽车。灌溉面积850亩。本村属风山境、兴宁社、兴新社、安宁社。 |
凌烟村 |
凌烟村委会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驻地西南侧5.5公里,在魏厝村委会和梁厝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凌烟自然村,辖凌烟、岭下二个村,分为6个村民小组,有387户,2115人,以姓郭最多,还有陈、王姓氏,村聚落呈工字形,耕地763亩,其中水田242亩,农地521亩,主种甘菇、水稻,兼种大小麦、花生、大豆、甘庶。林业70亩,主种相思树,木麻黄、苦栋。小学一所,学生250人,医疗所一所,村为粮油加工厂和机砖厂各一个,各自然村机耕道通手扶拖拉机,村部通汽车,灌概面积300亩。现村民主要在东莞、深圳、昆山等城市从事模具加工及经营。 |
梁厝村 |
梁厝村地处秀屿区东南向,东西走向长45公里,南北走向长4公里,距区政府2公里、东峤镇政府5公里。主要道路有工业路、笏埭路、涵港大道等横经本村,交通十分便利。本村由埭头宫、下亭、下林、埕头等四个自然村组成,划分为十二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6户,总人口3987人,其中党员83人、村民代表71人。耕地面积1226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大豆、蔬菜等。经济来源以务农、务工。 |
东兴村 |
东兴村委会位于东峤镇驻地西北仙4.0公里,在前沁和珠川两个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地山面自然村。东兴村总人口3877人,总户686户,8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一个村办林场,有492衣2995人,以姓董、李最多,还有林、郑、吴、翁、陈的姓氏,村聚落呈丁字形。村名由来采取东蔡自然村和万兴亭的各一个字而得地名。 历史沿革文革期间曾更名为东沁大队。解放后属六区,52年属18区,54年属19区,55年属北高区,57年属东峤镇珠江村,58年属笏石公社珠江大队。61年属前沁公社万兴东蔡大队,65年属东峤公社,66年由万兴、东芳二大队合并称东风大队属东峤公社,85年属东峤镇。 自然资源耕地919亩,其中水田348亩,农地571亩,主种甘菇、水稻,还有大小麦、花生、甘蔗、大豆。林业有300亩,以种植相思树、林麻黄、马松为主,兼有川栋。基础设施有小学2所750人,医疗所2所,村办粮油加工厂3个,有涌泉水库可灌溉300亩2个山头。 |
珠川村 |
珠川村委会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驻地西北侧5.2公里,在珠江、东兴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东园顶自然村,辖东园顶、社边、东肖、白里湖、东井、田庄、五虎、平林、尾山9个自然村,设15个村民小组,有618户3811人,以姓林、肖、郑、俞等聚落呈丁字形。 珠川村有耕地1300亩,其中水田850亩,农地45亩,主种水稻、甘菇,兼种大小麦、大豆。林业1000亩,以种马尾松、黑松、相思树为主。有小学一所,学生400人,医疗所、村办粮油加工厂各一个。 |
先锋村 |
先锋村简介 先锋村位于五侯山东边,全村总人口5699人,总村耕地面积 1686亩,划分10 个自然村、14村民小组。 一、交通优势 村道连接珠江、珠川、东兴、前沁。 二、文化优势 辖区内:先锋小学 三、商贸优势 传统的供销网点,形成了集贸中心服务体系。 |
珠江村 |
1、基本概况 本村位于秀屿区东峤镇西北部,东与东峤村相连,西与珠川村、东兴村相比邻,南靠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北与先锋村相接壤。村委会驻珠江自然村,辖利厝、过埭、后埔、西余、孔厝、宫兜、宫前、丁山、下山、尾山共10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全村868户,总人口4588人,有林、俞、唐、吴等姓,以林姓最多。 2、经济发展 有耕地1500亩,其中水田130亩,农地787亩,主种水稻、甘菇,兼种大小麦、土特产有花生、大豆。林业面积1000亩,以种木麻黄、相思树、马尾松为主。本村以外出经商为主要经济支柱。 3、地名由来 据传,该村民原祖先由朝埕《北高乡山城》地方搬迁过来,因本地原是一片海地,高低不平,高处成墩,低处似江,故历史上一直取名“珠墩”。在-期间,拆分为珠江、珠川、珠先、珠锋四个行政村。 4、历史沿革 解放后属6区,52年属18区,54年属19区,55年属北高区,57年属东峤镇珠江村,58年属笏石公社珠江大队,61年属东峤公社珠江大队,84年属东峤镇珠江村。 5、历史文化 1992年珠江村林氏宗祠被授牌褒封为“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莆田市屈指可数的红色革命老区基点村。如今也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秀屿区廉政教育基地。 |
前江村 |
前江村地处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人民政府西侧,与镇政府距离1.5公里,区政府相距9公里。村的地型呈喇叭式,东与东峤村相邻,西同前沁农场接壤,南面为峤江工业园区和莆田盐场盐滩,北邻珠江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700余亩,大多是旱地望天田,人均不足2分。全村现有总人口3980人,700余户,劳力1500多人,分布在15个村民小组,设立前江村村民委员会,负责本村的各项事务,辖田厝、下命、下门、朱厝亭、北头、西山等6个自然村。本村以陈朱姓为主,还有林、郑、俞,人口数较少。 一、交通 2007年以来,我村大兴村道建设,发动社会老板捐资、村民集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已建成水泥路面4.6公里,通至各个自然村。笏埭公路、疏港公里从我村的南面穿行而过,形成道路网络,交通十分便捷,道路西旁都安装路灯为村民的出行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公共设施 前江村有小学1所,座落于田厝,校园面积3389.76平方米,有一座3层的教室和一座3层的教工宿舍,建筑总面积2100平方米,现已开设小学6个班级和小、中、大3个幼儿班,现有教师19人,学校配有电脑室、远程教学室,校园面貌整洁美观,绿化美化,设施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村委会设在田厝一座办公楼,建筑面积2层14间共400平方米,供日常办公所用,全面负责全村日常工作,为村民办事提供方便,村两委干部8人,进行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村里有卫生所1座,设在田厝与村会议室合座,建筑面积70平方米,现有医疗人员3人,为本村看病提供方便。 三、宗教 本村有海塘宫、真耶稣教会、仙教祠、凤凰亭、太子宫,一旦有节日都举行各种活动。 |
田柄村 |
田柄村位于福建省 莆田市 秀屿区 东峤镇驻地东北侧1.1公里,在渚林与埭头武盛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田柄自然村,辖田柄、后亭、过埭、瑶厝、西埔、新林、屈利壁、西卓8个自然村,设15个村民小组,有5118人,姓林最多,依次还有孙、李、张。有耕地1274亩,其中水田411亩,农地863亩,主种甘菇、水稻,兼种大小麦、花生。林地面积35亩,主种木麻黄、相思树,兼种松、苦栋。有小学1所,学生450人,医疗所一所2人,村办粮油加工机砖厂等2个,可通汽车,东圳渠道通过,灌溉一亩。 原其前后为水田而称之田柄。原包括南渚林境兴贤社,厝境新安社,同利境加兴社。 解放后属6区,52年属18区龙东乡,55年属19区田柄乡,57年属东峤镇田柄村,58年属笏石公社,61年属上塘公社田柄大队,65年属东峤公社,84年属东峤镇。 |
东峤村 |
东峤村是东峤镇、南方第一大盐场——莆田盐场的所在地,东与田柄、渚林相邻,西与前江接壤,南与莆田盐场四、五、六工区交接,北与埭头武盛村相望。总村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317亩,户数1312户,总人口6698,划分三个自然村(东峤、东郑、后坑)21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9人,聘干3人,党员总数171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 一、交通优势 笏埭公路、疏港公路横穿本村,村道连接珠江、珠川、先锋、渚林、田柄。 二、文化优势 辖区内:东峤中学、东峤中心小学,东峤中心幼儿园。 三、商贸优势 传统的供销网点,形成了集贸中心服务体系。构建了东峤镇的主要商业网点。 四、已申报二期“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项目。 |
上塘村 |
上塘村位于东峤镇中部笏埭公路12-14公里地段,村两委干部12人,党员122人,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05人,总户数1583户,人均年收入8102元。全村耕地800多亩,盐田700多亩。特色产业是从事金银珠宝石雕加工批发等,拥有“中国银饰之乡”称号的上塘珠宝城特色工业园区,有珠宝首饰加工企业100多家,珠宝首饰商铺300多家,全村有300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金、银、铜、人造宝石、玉器、打金模具、工具、石雕、包装等九大支柱行业,年交易额在30亿元以上。 上塘珠宝城开工以来已建成的新村区是集生产、贸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新村。至2008年年底已完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5亿元,园内道路采用“方格网状”的布局形成,以纵、横为主干道贯穿整个村区,水电供应充足,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现入新村经营的业主有300多家,规模百万元投资项目以上企业多家。 上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全村有300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银、铜、人造宝石、玉器、打金模具、工具、石雕、包装八大支柱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到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2008年9月8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上塘为“中国银饰之乡”荣誉称号。 全村已经投资250万元实现了各自然村之间的桥梁建设和道路硬化;07年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设立卫生保洁员6名,垃圾保洁桶60个,垃圾堆放集中点3处,维持村容整洁,并投入16万元完成1200米排水沟护砌及1500米渠道清淤,净化农村环境卫生;道路两旁植树绿化,并提倡房前屋后、空间余地进行绿化;07年至今投资16万余元,实现村道路灯亮化(每年电费5万元另计),并在主要路口设立了6个电子监控,进一步强化本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
霞西村 |
东峤镇霞西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湄洲湾东北部,地处东峤镇址东南2公里处的内滩上,四周被莆田盐场海滩环抱,北靠笏埭公路,东至霞东村,西至莆田盐场盐田,全村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6117人,全村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亩,盐田5000公亩,主要从事盐业生产,全村有莆田盐场职工(含退休工人)1380人,由于人少地多,经济发展缓慢,大部分村民依靠打工谋生,村有小学一所,中学一所,村两委干部9人,党员209人。 |
汀塘村 |
一、东峤镇汀塘村全村人口3612人,总户数628户,辖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768亩,主要种植花生、大豆、地瓜等。 二、汀塘村东临许厝赤坑自然村,西与上塘村珠宝城一沟相隔,北靠笏埭公路连与湖柄村,村道便捷,交通便利,距镇政府5公里。石城疏港大道贯穿境内。 三、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除种植农作物,家庭以兼营宝石加工,服装来料加工为辅,商业以食杂店、杉木代售等。 四、全村投资60多万元,实现了各自然村内道路硬化。09-11年投入资金13.5万,用于全村卫生整治,并投入50万元建立了电子警察监控,共安装高清探头50个,多功能监控室11个,09年投入7万余元,实现村道路灯亮化,大大的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
许厝村 |
许厝村位于秀屿区东峤镇东南4.2公里,南方相望鹭峰山连接平海湾、埭头半岛。本村所在地,东与埭头镇赤石村相邻;西与上塘珠宝城开发区接壤;南与中南村、田庄村相邻;北与汀塘新村社区接壤;村总面积2.2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003.8亩,其中水田326.8亩,农地678.6亩,以种甘薯、兼种水稻、花生、大豆等。林业面积458亩,主要种植相思树、大马黄等。村委会驻厝前自然村辖内,棋峰、厝前、西牌、南浦、赤坑、汀坪、后溪7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89户,5768人,村两委干部9人、聘干2人、党员总数123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 一、交通优势 疏港公路经汀塘村往南链接许厝村、田庄村、铁炉村、下房村、赤岐村、专线笏石至赤岐公交车。 二、商贸优势 传统在外省供销网点,形成了集贸中心服务体系,主要经营业务项目:五金铁件、木材、金银首饰、石雕、建筑、矿产等行业成为本村主要经济来源。 三、现申报“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 |
中南村 |
东峤镇中南村位于鹭峰山脚下,全村人口 2222 人,设 5 个村民小组,6 个自然村。全村党员 41 人,村两委 8 人。耕地面积 319 亩。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境内有玉皇殿一座,面西背东,俯瞰莆田盐场,东赤公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村内有百叶小学一座,有学生 200 余人,教师 18 人,教学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当中。 |
田庄村 |
田庄村地处东峤镇东南,南与铁炉村接壤,北与许厝村相邻,东与中南村、百庄村交接,西邻东赤公路与铁炉九工区交接。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559.25亩。总户数770户,总人口3962人。划分五个自然村(溪尾、田庄、溪头、下洋、南埔),九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7人,聘干2人,党员总数76人。 一、交通优势 东赤公路连接笏埭公路临村西面通过,村道连接公路东赤公路与笏埭公路,与霞东、霞西、上塘、许厝、铁炉、百庄、中南贯通。 二、文化优势 辖区内:田庄小学位居村中心 三、商贸优势 传统的商店食杂供销生活消费形式形成服务体系。 |
山香村 |
山香村位于秀屿区埭头半岛,东峤镇东南方向,东与平海高苍村接壤、西与中南村交界、南邻鹭峰山、北至埭头赤石村,面积约3.8平方公里。下辖香山、佛公头、塔后、山上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92户2435人。耕地面积750亩,全部为中低产旱地,农业生产以花生、大豆、甘薯为主,外出务工是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山香村现有党员2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成员5人)。 |
百庄村 |
百庄村位于秀屿区东峤镇鹭峰山脚下,与中南村、铁路村、田庄村相邻。全村总面积1.5公里,土地面积386.2亩,总人口2009人,户数403户,全村划分三个自然村(西庄、白叶、溪外),五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49人,其中正式党员47人。 一、交通优势 我村道路水泥硬化共3公里。东靠平海海域与台湾海峡对望,西通往东赤公路1公里,北靠上塘珠宝城2公里,与笏埭公路交接,南靠鹭峰山与湄洲妈祖相望。 二、文化地名 1、我村座落南部鹭峰山山脚下,山上有1600多亩松柏、马尾松,、青山绿色,风景美丽。资源丰富,半山有桃源水库,积水量25万立方,水源充足。是本地旅游景区。 2、村庄内建有小学、幼儿园。 |
下房村 |
下房村位于东峤镇东南侧5.6公里处,在铁炉赤岐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下房自然村,辖有下房,仙厝,顶房3个自然村,设10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盐场,共615户4430人,有耕地1106亩,其中水田64亩,农地1042亩,主种甘薯,兼种水稻、花生,林业面积40亩,粮油加工厂2个,有电灯照明,也通客车,水库一个,灌溉面积约300亩,村局布落呈长方形状。 |
赤岐村 |
赤岐村委会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驻地东南侧6.5公里处,在海与下房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才土房自然村,共辖“才土房、乌墓、下厝、上间、尾房、石牛兜、西坑下、蚮埔前、针尾、埭里、顶厝”11个自然村,设17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场。共有823户,主种甘薯、大、小麦,兼种花生、大豆、水稻。林业面积4580亩,主种黑松、想思树。有小学2所分别是岐新小学和赤岐小学,人口约650人,医疗所5所,有电灯照明,可通汽车,有水库1个,可灌溉1000亩,全部姓“张”。 |
霞东村 |
霞东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平海湾畔,东峤至赤岐公路从村庄中部而过,是霞东村主要对外联络通道。地势平坦、坡度平缓,目前全村通车率100%。全村人口5539人,其中党员有141人,常年居住在本村盐场干部职工有600人。全村主要以种植甘薯、豆类为主,村民经济来源以石雕、鞋业加工及外出打工为主,同时拥有村办盐场一个,面积4820亩。目前村两委力争在有利条件科学合理布局土地、统一规划、稳步发展的原则,力求做到近远结合,满足村庄动态发展,为创造环境优美、自然舒适、安全的人民居住的宜居环境。 |
前沁村 |
前沁村委会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驻地西4.1公里,在梁厝、东兴两个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前沁自然村。前沁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点之一,也是东峤镇进出必经之路。所在地有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示范加工区,还有莆田市前沁农场。本村有六个自然村,分别为前沁、后山、西山、大洋、埔尾、埭头,分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00人左右,以姓李、董、蔡、方、陈、谢、林、曾等10几个姓氏,村落聚状呈棱角形。村有正式党员146人,村民代表67人,村两委12人(村聘3人),支委7人。 全村土地总面积9998亩(包括木材区和农场),主要产业养猪,有鸿达牧业有限公司及亿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小学一所,学生458人,中学一所300人学生。医疗所三所,村办及个体粮油加工厂其5户。埭笏公路穿越本村。可灌溉面积有729亩,有国营前沁农场和莆田盐场气象台两个县属单位。 以前叫后沁,因发展扩大逐渐向南面(前面)变迁,叫前沁,现仍有后沁本村名存在。 解放后属5区前沁多,52年属18区,54年属19区,56年属前沁区,57年属东峤镇前沁村,58年属笏石公社前沁大队,61年属前沁公社,65年属东峤公社前沁大队,84年属东峤镇。 |
渚林村 |
渚林村委会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东侧1.7公里处,在田柄与上塘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庵下自然村,辖庵下、水头坑、南鼻尾、楼下、过山、东厝6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共513户3284人,姓“林”。聚落形状呈四方形。耕地面积888亩,其中水田570亩,农地318亩,主种水稻、甘薯,兼种花生、大小麦。林业面积60亩,主种木麻黄。有小学一所,学生500人,附中一所,学生50人,有医疗所一所,村办粮食加工厂一个,莆平公路贯穿本村,东圳渠道流经可灌溉600亩,有一座九龙山白云洞位于东峤镇渚林村(古称“南渚”)境内,是莆阳古代三圣之一卓晚春的祖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宗林,也是宗教文化、艺术和人文历史的宝库。九龙山山顶宽阔平展,有四座庙宇“白云洞”、“昭明殿”、“文成殿”和“昭灵宫”,“白云洞”供奉“卓晚春”及“林龙江”塑像。“昭明殿”内奉祀“玉帝至尊”坐像。“文成殿”奉祀“孔子”造像,两边伴有“孟子”和“朱子”塑像,殿的墙壁上贴有“孔子七十二贤”瓷砖肖像图案,生动逼真。“昭灵宫”供奉着 “妈祖”金身塑像,妈祖像安然端坐,左边供奉着妈祖父母像,右边也有一尊小的妈祖像是用于出游的。在昭灵宫的墙壁上贴有由古到今的24位历代帝王的人物壁画,这个在各地妈祖宫庙内并不多见。 四座庙宇左两边为一字摆开的回廊,前面有两座相对应的大拜亭,飞檐翘角,如楼似阁,把四大殿点缀得更加雄伟壮观。两拜亭的正面是地下室,令人有谜宫之感。亭两边是“乾日亭”和“坤月亭”,双层石构,状如古塔,精雕细刻,蔚为壮观。“乾日亭”下侧并列着三座小庙宇,依次是太觉宫、五山宫和清水宫,坐北朝南,称为北三宫;对侧有九仙宫、九龙社、九山庙,也连成一体,称为南三宫。两拜亭对面屹立着一座四层的“海日楼”, 仿古样式,琉璃屋脊,流光溢彩,典雅端庄。“海日楼”底层辟为戏台,上层是天心楼,楼的两边是两座双层城门楼。 北面三座小庙宇背后的山坡上,建有卓晚春留诗诗碑林,是近年来兴建的人文历史景观。诗碑林由卓晚春的生平轶事,43首诗作、诗联集选等五部分组成,由当代莆田书法家手书后精雕细刻在花岗石碑上,共53块双面版。置身其间,犹如步入书法迷宫,留连忘返。 白云洞景区内有多个景点与卓晚春的传说有关。卓晚春,号上阳子,是明嘉靖年间莆田一位济公式人物。其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信仰者甚多。在碑廊往北不足百米有一窟窿,取名“石泉井”,此井开凿于白云洞重兴时,现民间流传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当时山上缺水,卓仙默示——“子弟无防,有水可用”,山上有水,水在西北角石坑之中,取石围井,赐符三道封井,七天后开井即可取水。董事们如法施行,果见成效,原来干涸的石坑中有水出现,但初始每天仅有一担水量,以后工程用水日增,井水量随用水量日增。“石泉井”井水甘甜可口,海内外善男信女视为圣水。“石泉井”井边有署名“卓晚春”的摩崖石刻,文字如龙似蛇,扑朔迷离,神秘至极,游人难以猜测,只是欣赏而已。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种有木麻黄等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