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福州 >> 闽侯县 >> 洋里乡 >> 花桥村

花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花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桥村简介

  花桥村,原名绅宅村,位于洋里乡政府所在地,东面与绅带、新见村接壤,西面是洋里村,南接安仁村,北接岭兜村。全村有耕地面积893亩,山地面积5166亩,花桥村是洋里乡人口聚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637户,总人口1652人,党员46人。辖有花桥、堡里两个自然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2009年社会总产值619万元,人均收入3750元。2012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780元,是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121202 350000 -- 查看 花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花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张际村

  张际村,原是革命老区,位于洋里乡东北方约8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大池村接壤,西面是后坑村,南接大湖乡兰田村,北接刘地村。全村有耕地819亩,山地7000多亩,人口348户,1276人,村民代表36人,村两委共有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26人。辖有圳上、下坪、南坑、陈厝、王厝等5个自然村。  

安仁村

  安仁村,位于洋里乡西北方约2公里处,东面与锡地村接壤,西面是友泉、梧溪村,南接茶苑村,北接洋里村,全村有耕地1700多亩,山地10000多亩,人口2850人,720户,辖有刘厝、马地、半岭、文林等自然村。村民代表45人,村两委共有8人,支委5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63人。村集体年财政收入5万,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000元。  

锡地村

  锡地村,坐落半山之中,岭路崎岖东向登山,经佛争岭,过玉田,下岭至大穆溪40华里,接上乘舟水行80华里,到达省城南,向攀登猫啼岭,到小箬30里,接上乘舟水行抵省城180华里,西向下经洋里水尾抵闽清下洋30华里,北向登山35华里抵雪峰,东北登山过岭到达大湖60华里。   

茶苑村

  茶苑村位于闽侯县洋里乡西南部,东与田垱村接壤,西面友泉村,南接梧洋村北接安仁村,全村人口923人,238户;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反季节蔬菜为主。村内有一条长10公里的乡村公路;村民代表25人,村两委共有5人,支委3人,村委2人,全村共有党员16人。村集体年财政收入8.22万,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000元。  

绅带村

  绅带村,位于洋里乡东北方约2公里处,东面与新见村相连,西面是花桥村,南接锡地村,北接岭兜村。全村有耕地930亩,山地3600亩,人口1740人,480户,以陈、张二姓为主,除务农之外,部分村民还从事铁件工艺品加工,2005年人均收入2800元。绅带村以村里小溪的石桥为界,分为桥里和桥前两个自然村。   

新见村

  新见村,位于洋里乡东面约2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兰亭村交界,西面是绅带村,南接田挡村,北接岭兜村。全村有耕地980亩,人口520户,1900人,村民代表35人,村两委共有5人,支委3人,村委2人,全村共有党员10人。,辖有北斗、田挡里、草蜢营、大厝、堡里等自然村。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经商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1991年2月,新见村荣获闽侯县“计划生育达标单位”;1993年5月,荣获闽侯县“绿色团支部”;2003年7月,获闽侯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花桥村

  花桥村,原名绅宅村,位于洋里乡政府所在地,东面与绅带、新见村接壤,西面是洋里村,南接安仁村,北接岭兜村。全村有耕地面积893亩,山地面积5166亩,花桥村是洋里乡人口聚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637户,总人口1652人,党员46人。辖有花桥、堡里两个自然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2009年社会总产值619万元,人均收入3750元。2012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780元,是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仙门村

  仙门村,位于洋里乡东面约7公里处,东面与洋头村接壤,西面是新见村,南接锡地村,北接大湖后洋村。全村有耕地1440亩,山地2500亩,人口126户,525人,村民代表25人,村两委共有5人,支委3人,村委2人,全村共有党员25人。 辖有仙门洋、仙门、坝头、新岭等4个自然村。   

岭兜村

  岭兜村,位于洋里乡东北面约3公里处,东面与仙洋村接壤,西面是绅带村,南接新见村,北接林洋村。全村有耕地面积1217亩,山地面积1万余亩,人口480户,1900人,村民代表37人,村两委共有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48人。辖有岭兜、见村、朱课3个自然村。江姓占村中人口的70%以上。苦桔是当地的特产,占地1000亩,年产量300吨。闽侯县农业局在本地育苗5万株,并计划在洋里乡推广种植苦桔,本村即占70%以上,将成为苦桔种植区地。  

洋里村

  洋里村地处闽侯县西北部山区,为洋里乡政府所在地。东距福古公路十六公里,西与闽清交界,集全乡文化、商贸、交通等中心。是全乡最大行政村之一。全村拥有土地面积8678亩,其中林地面积3402亩,山地面积3283亩,田地面积1993亩,现有853户3588人。由利洋、梧圪、潭里、盐村街、前灶、白岩、上田、冬坑、过倪等自然村落组成。具有丰富山泉水资源,平均海拔568米。村委会办公楼建于1982年7月,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村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有85人0正式党员。周围山上树木茂密,植被良好,适应杉木、松树生长。随着形势发展,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形成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村有老人活动中心。   

后坑村

  后坑村,位于洋里乡东南方约5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兰田村接壤,西面是仙洋村,南接张际村,北接新见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20亩,山地面积3800亩,人口533人,133户,辖有坑里、确当、前洋等自然忖、后坑村是县科委定为沼气开发利用和低产果园改造项目的实验地。   

梧洋村

  梧洋村,位于洋里乡南面约17公里处,东面与茶苑村接壤,西面是闽清县石榴洋村,南接田挡村,北接小箬乡尚景村。全村有耕地面积562亩,山地面积4100多亩,人口97户,426人,村民代表21人,村两委共有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15人。辖有上梧、下梧等2个自然村。村民以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梧洋村与张际村、安仁村、锡地村、茶苑村、绅带村、新见村、花桥村、仙门村、岭兜村、洋里村、后坑村、长基村、林洋村、刘洋村、刘地村、田垱村、金田村、廷洋村、洋头村、友泉村、仙洋村相邻。

长基村

  长基村,是革命老区,位于洋里乡西北方约15公里处,东面与刘洋村接壤,西面是闽清县兰口村,南接林洋村,北接闽清下祝村。全村总面积10996亩,其中耕地面积1296亩,山地面积9700亩,人口434户1780人,辖有3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人均年收人5262元,村民以林姓为主。   

林洋村

  林洋村位于洋里乡北方约7公里处,东面与刘地接壤,西面是闽清县,南接花桥村,北接长基村。全村有耕地640亩山地7570亩,人口160户,640人,村民代表27人,村两委共有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19人。村集体年财政收入15万元。辖有前林洋、里林洋、岩下等3个自然村。[林洋水电站]在洋里林洋,于1979年10月建成,装机容量为一台125千瓦。  

刘洋村

  刘洋村,位于洋里乡北方约15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大池村接壤,南接洋里村,北接闽清下祝村。全村有耕地514亩,山地9600多亩,人口158户530人,辖有湖头、西蒲、刘洋等自然村。村中有1500多亩的反季节蔬菜(大白菜、萝卜),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2012年人均年收入5619元。位于洋里乡刘洋村的梧洋尖,海拔高度1207.2米。   

刘地村

  刘地村,是个革命老区,位于洋里乡北方约15,公里处,东面与张际、大湖大池接壤,西面是长基村,南接岭兜村,北接刘洋村。全村有耕地576亩,山地5400多亩,人口143户,640人,辖有张洋、山挡边、新厝等自然村。村中以魏、陈为主姓。  

田垱村

  田垱村,位于洋里乡东南约15公里处,东面与廷洋村接壤,西面是金田村,伤接白沙镇村,北面是大名鼎鼎的田垱茶场。全村有耕地1846亩,山地11500亩,人口1730人,430户,村民代表48人,村两委共有6人,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36人。田挡村有规模巨大的桃花林,500亩的桃树林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是一片花的海洋。   

金田村

  金田村,地处闽侯县洋里乡东部高山,距离洋里乡中心地带约25公里处,东面与大潮乡珍山村接壤,西面是闽清县,南接白沙镇,北接田挡村。全村有耕地7400亩,山地13000亩,地理位置偏僻,现有村民521人,116户,辖有金山、土厝、下田、文元四个自然村。村内有一著名山峰“笔架山”。   

廷洋村

  廷洋村,位于洋里乡东南方约20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大坪村接壤,西面是田垱村,南接洋头村,北接大湖乡珍山村。全村有耕地面积605亩,山地面积1300亩,人口140户595人,辖有洋坪、廷洋等2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洋头村

  洋头村位于洋里乡东面约12公里处,东面与大湖乡大坪村接壤,西面是田挡茶厂,南接田挡村,北接大湖乡后洋村。全村有耕地2487亩,山地8500亩,人口总数630户2680人,村民代表46人,村两委共有7人,支委4人,村委3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辖有6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4600元,村民以周姓为主。   

友泉村

  友泉村,历史名为“有全”,因祖上生九子,要娶十媳妇,因此称   为“有全”。先后与茶苑、梧溪合为一村,含朋友之意,逐渐更名为“友泉”村。友泉村,位于洋里乡西南方约14公里处,东面与安仁村接壤,西面是闽清山限村,南接小箬乡尚锦村,北接梧溪村。全村有耕地1300多亩,水田900多亩,山地8000多亩,人口150多户,760多人,辖有山限(闽清东桥)、中坪(小箬)等自然村。(因为农业生产前往该地的生产队,后在该地定居,形成辖区外的本村人口)村中以李姓为主,李氏原是古田杉洋镇,明神宗万历年间迁至友泉村。   佛手瓜是村中的主要经济来源,种植面积达270亩,年产量可达1300吨以上,销售效益可达70余万元,村民的人均年纯收入约为3000左右。为了更好地栽培、种植佛手瓜,村委会应村民要求,邀请省农科院任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著名专家)一行前来为村民做生产指导。从本村水土环境实际情况出发,为本村土壤专门配置农药、化肥。   

仙洋村

  仙洋村,位于洋里乡东面约4公里处,东面与后坑村接壤,西面是岭兜村,南接新见村,北接刘地村。人口165户,700人,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共有5人,支委3人,村委2人,全村共有党员17人。全村有耕地350亩,山地1150亩。村中前几年以种植梨子、山柰为主,现大部分村民都往外做窗帘布、窗帘棍等一系列配套产品。仙洋合股水电站,于1993年1月15日动工,1993年国庆正式供电,发电机75千瓦,水电机100千瓦。   


花桥村特产大全




花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