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海洋渔业捕捞大队位于瓯江畔,东始龙腾南路,南至温瑞塘河,西临温州大桥社区管辖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有常住人口1226人,268户,外来务工暂住人员753人,企业单位38家,大队支部党员32名,团员25名,大队社员300名,社员代表30人,其中在职行政工作人员4名,大队设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解信访,安全生产,消防安检、禁毒防-、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环境卫生监督等自治组织以及由8名热心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03006 | 325000 | -- | 查看 渔业大队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元泽社区 |
元泽社区位于状元街道南片,东靠大罗山,南至瓯海丁岙、茶山,西至三垟湿地,北至金温铁路、瓯海大道。辖三郎桥村、甘岙村、大岙溪村、响动岩村、龙泽居委会5个村居。社区面积为7.484平方公里,现有户数1911户,户籍人口7344人;面积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99人,户籍人口7344人. 社区内有便民服务中心、龙湾区状元二小、社区医疗服务室、社区警务室、三郎桥农贸市场、三郎桥超市及三个小公园和响动岩登山便道等。社区将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和共荣和谐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于2011年7月初投入使用,现有社区办公面积150平方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设: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党代表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综治工作室、社区调解室、社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以及其它配套的宣传栏等硬件设施。 社区服务中心:状元街道三郎桥村委会办公楼一楼 社区服务中心号码:56581052,56581051 |
横街社区 |
状元街道横街社区位于状元街道西侧,辖横街村、渔业大队、天鹅湖社区2个村居和1个社区。东至龙飞路高速交警,南至瓯海大道,西至屿田交界处,北至温州大道;社区面积2.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875人,户籍人口7529人;社区办公驻横街船厂路31号。 社区内有横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市第二十中学、横街小学、曙光医院、横街农贸市场、东方学院、天鹅湖幼儿园、康艺幼儿园、人本超市、邻里中心、社区将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和共荣和谐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2011年7月初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社区办公面积200平方米。中心下设: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社区副书记办公室、社区综合档案室、综合活动室(党员活动、老年人活动、社区学校、远程教育等)、党代表工作室、社区法制学校、社区市民学校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以及社区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 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办公驻横街船厂路31号横街村委会办公楼 社区服务中心号码:86665122 |
新元社区 |
状元街道新元社区位于状元街道南部,辖西台村、御史桥村、山西岙村、石坦村4个村居。东靠大罗山,南至瓯海大道,西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状元三期工业区兴元路;社区面积5.38平方公里,现有户数6198户,户籍人口10011人;社区办公驻西台村罗华锦园5幢101室。 2012年5月底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社区办公面积200平方米。中心下设: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警务室、综治工作室、社区调解室、社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社区阅览室、新温州人服务站、社区市民学校、法律服务站等,以及其它配套的宣传栏、小学、农贸市场等硬件设施。 社区服务中心位于状元街道西台村罗华景园5幢101室 社区服务中心号码86388722 |
状元桥社区 |
状元街道状元桥社区位于状元街道东南部,为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辖状元桥村、龙腾社区村、龙跃社区1个村居和2个社区。区域面积3.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608人,常住人口9610人,总户数4837户,社区办公驻状元桥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占地面积3400平方,建筑面积计划1800平方米以上。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用房最小化”的要求对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根据示范点高标准设置社区组织办公室和社区“五大功能服务中心”,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治服务中心(含社区警务室)、社区文体服务中心、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治服务中心(含社区警务室)、社区文体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四大中心计划设置在一个大院内,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计划设置在街道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位于状元街道龙飞东路74号,状元桥老年人活动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联系号码86385668。 |
石坦村 |
石坦村坐落在状元街道南首,东与西台岙为界,南靠石坦山,甬台温高速公路南北经过。西连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横街村,全村有630户2398人,其中党员55人,村民代表54人,以拉链业、出租房收入为主。 |
渔业大队 |
状元海洋渔业捕捞大队位于瓯江畔,东始龙腾南路,南至温瑞塘河,西临温州大桥社区管辖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有常住人口1226人,268户,外来务工暂住人员753人,企业单位38家,大队支部党员32名,团员25名,大队社员300名,社员代表30人,其中在职行政工作人员4名,大队设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解信访,安全生产,消防安检、禁毒防-、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环境卫生监督等自治组织以及由8名热心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
甘岙村 |
甘岙村位于温州状元镇南片,毗邻瓯海大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村庄南靠甘岙山,北临温瑞塘河,全村面积200多亩,人口400多人。环境自然优美,近年来村庄整治工程和卫生村生态村创建等工程的完工,甘岙村的景色更加宜人。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万村联网 甘岙村与元泽社区、横街社区、新元社区、状元桥社区、石坦村、渔业大队、三郎桥村、响动岩村、横街村、御史桥村、西台村相邻。 |
三郎桥村 |
三郎桥村是一个大村,位于状元镇南端,东接状元石坦,西邻三洋上河头,南靠瓯海茶山,北与农业开发区相连。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宅西(南岸和北岸)、上京、新桥头、大岙、塘浃、三郎桥村。拥有山林面积700亩,农田面积845亩;总户数984户,其中农业生产户有566户,外来住户有253户;总人口5341人,其中包括3000多名常住人口和2000名外来人口,村民以种植瓯柑、杨梅和开办小五金加工作坊为主要经济收入,外来人员在实现自己的剩余劳动下成功转化的情况下,活跃本村的经济,并逐渐融入本村,成为本村建设新农村的一股新生力量。雄伟的瓯海大道横跨三郎桥、上京,河流畅通,经罗密布,青山环抱,一到瓯柑杨梅收获季节,无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
响动岩村 |
响动岩村位于状元镇南端,大罗山西麓,东接状元山西岙,西邻大岙溪,南靠瓯海茶山,北与石坦相连。由六个自然村组成,拥有山林面积1700亩,农田面积1045亩,杨梅面积800亩,茶园200亩,瓯柑600亩;总户数345户,其中农业生产户有331户,常住人口1337多人,是一个山多地少的纯山区村。村先后通过区文明村创建,我村先后被状元镇评先进集体、文明村、卫生村、龙湾先进党组织等称号文化特色村. 历年来,我们村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坚持对个私经济的扶持政策,努力促使村民发展个私经济。全村已有个私企业20余家,鞋服、杨梅基地、茶厂、畜牧场等为主导行业;成立杨梅股份合作社,有利于杨梅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而繁重的任务,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让农民富起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为人民做实事。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持续、连贯性,村委领导具有长远考虑、持续发展,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 寻求新的增长点,我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子。准备建造响动岩杨梅生态园区,对全村山区道路进行大改造,使杨梅生态园区建设成为规模化园林。 |
横街村 |
横街村 横街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距新城区十公里,直接繁华的状元龙飞路,东临高速公路温州东,南与机场大道,与经济开发区相邻,北靠瓯江和准备建设的江滨大道,交通便捷,是一方蓬勃发展热土。全村面积0.98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全村1537户,人口4301人,现有党员71名,其中女性党员18名,辖内外来暂住人口1.8万人。村集体年收入160万人,人均收入9331元。 全村至99年先后被征用土地1500多亩,已无耕地。主要以拉链、标准件、制鞋、制笔等工业为主,大为发展第三产业。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力影响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原先的家庭式生产的个体企业逐渐被淘汰,迫使转向第三产业或外出经商,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现有工业个体150家,规模下企业35家,三产个体户500多家,在外经商人员200多人。 |
御史桥村 |
御史桥村 御史桥村位于状元镇东南方位。东南二处环山,南靠金温铁路,北距机场路500m.全村村民小组共6组,291户,常住人口1302人,外来人员1480人,全村党员31人。党支部、村委会、老人协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组织健全。随着耕地逐年减少,村民收入主要以工业为主,工业以拉丝、标准件行业为主。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46亿元,人均收入9880元。 |
西台村 |
西台村 西台村位于状元镇的最南端。西台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领瓯海大道,交通便捷,是一方蓬勃发展热土。全村面积0.98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全村250户,人口1200多人,现有党员42名,其中女性党员11名,辖内外来暂住人口3000多人。 全村现有剩余山林480亩,耕地160多亩。主要以标准件、制鞋、等工业为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力影响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原先的家庭式生产的个体企业逐渐被淘汰,迫使转向第三产业或外出经商,取而代之的是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