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屿村位于象山县黄避岙乡西沪港畔,旁山依海,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一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26户,728人。其中党员17人,村名代表35人;粮田375亩,自留地及宅基地230亩,村留用土地320亩,山林约1120亩,其中海水养殖塘300亩、淡水养殖塘32亩、柑橘50亩;河道1000米;人均年收入9600元,2008年村集体收入55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所好转,2006年8月,本村成立了“鸭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筹备小组”,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村企业界人士的赞助下,通过本村三套班子领导和筹备小组与村民二年多的共同努力下,使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建起了农民会所、大礼堂和村敬老院,又征地3亩建造了鸭屿村文化公园,对多年尚未完成的2公里村主道进行了硬化路面建设,实现全村村道硬化率100%。还将村边的海涂和海塘进行改造,集体收入大为增加。又进行二次改水工作。同时与宁波市水产研究所进行合作,建立水产育苗基地,本村拥有15%股份,建成后又增加年收入30余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25202 | 315000 | -- | 查看 鸭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林村 |
大林村位于黄避岙乡政府偏南5公里处,护镜寺山南麓,沿湖头溪北而居。东南相见岭为界、西至青山地、南至许家、北至护镜寺山。大林村由大林、护镜寺、许家、稻泥岙、西洋庵、何家岙、高池坑撤并而成。地域面积4.16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4541亩,其中山林面积3690亩、耕地面积844亩、水面7亩。 |
鲁家岙村 |
鲁家岙村位于乡政府西南,距离3.2公里。由鲁家岙、塔曼礁二个自然村组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北与上龙屿交界,西南黄大山,西至陈岙,北临象山港。 村域面积3.7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991亩,其中耕地378亩,山林2611亩,水面2亩。全村人口513人,其中男245人,女268人。60周岁以上92人,其中男47人,女45人,80周岁以上13人,其中男6人,女7人。 1998年,龙鲁公路做通,2004年又浇上沥青路面。2007年村道全部浇上水泥路面,小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 2001年将100多亩海塘田改成养殖塘,发包给村民养殖,每年可收租金16万元,还有其他收入,年收入近20万元,山租赁、开发旅游区租金收入,每人发放600元,集体留存一部分,集体有钱可办事。2004年建造办公用房、老年活动室、礼堂等建筑面积773平方米,2009年建造三层办公楼594平方米,占地四亩多,,配置健身器,休闲公园,绿化等投入经费200万元。位于山脚下的自来水水库进行了扩容、除淤泥,增加蓄水,目前库水清澈见底,常年不干。村口水库四周岸边栽花种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新农村新气象,家家户户喜洋洋。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6906元。 |
鸭屿村 |
鸭屿村位于象山县黄避岙乡西沪港畔,旁山依海,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一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26户,728人。其中党员17人,村名代表35人;粮田375亩,自留地及宅基地230亩,村留用土地320亩,山林约1120亩,其中海水养殖塘300亩、淡水养殖塘32亩、柑橘50亩;河道1000米;人均年收入9600元,2008年村集体收入55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所好转,2006年8月,本村成立了“鸭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筹备小组”,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村企业界人士的赞助下,通过本村三套班子领导和筹备小组与村民二年多的共同努力下,使本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建起了农民会所、大礼堂和村敬老院,又征地3亩建造了鸭屿村文化公园,对多年尚未完成的2公里村主道进行了硬化路面建设,实现全村村道硬化率100%。还将村边的海涂和海塘进行改造,集体收入大为增加。又进行二次改水工作。同时与宁波市水产研究所进行合作,建立水产育苗基地,本村拥有15%股份,建成后又增加年收入30余万元。 |
谢家村 |
谢家村位于乡政府北,距离4公里,大莱山北麓。谢家清代称谢家湖头,民国称谢家村,村庄由:谢家、杨家、前山、刘家、朱家五个自然村组成。 明代属游仙乡,清乾隆间属游仙乡十六都。宣统二年(1910)属磐安乡谢家湖头。民国十八年(1929)属黄安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奠安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奠安、林安二乡合并,谢家为第2保。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属东港乡第15保。1951年黄避岙乡谢家村。1956年黄避岙乡兵营高级社(含兵营、谢家、周家及1957年并入的大斜桥)。1958年10月,岑晁公社黄避岙大队兵营生产队(同上四村)。1961年10月析为黄避岙公社谢家大队。1983年,黄避岙乡谢家村。 谢姓祖,元大德间自鄞县东乡瞻歧迁入。钟姓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入,何地迁入不详。朱姓祖于清雍正年间迁入,何地迁入不详。杨姓祖孝炳,清雍正年间自宁波江东斗门桥迁入。 谢家村域面积2.19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971亩,耕地630亩,林地1335亩。全村人口710人,其中男385人,女325人。60周岁以上134人,男72人,女62人。80周岁以上29人,男11人、女18人。男姓氏28个,女姓氏56个。谢姓154人、叶姓60人、杨姓57人。 1958年,建造湾塘水库,面积15亩,库容1.3万立方米。1964年建造下沙玩水库,水库坝长222米、高3.5米,库容5.4万立方米。两水库灌溉农田面积为250亩,基本解决当时灌溉需求。1972年至1982年围垦万丈涂,那时围塘靠肩挑,手拉车运土石,采石靠撬棍,凿炮眼靠铁锤,凭双手、靠体力,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拼,筑起海塘1200米长的塘岸,拦住了涛涛海浪,海涂变良田,造田近600亩。1998年前万丈涂以种植棉花、豆类为主。1998年辟为“东海梨园”。主要种植品种为“翠冠82号。2005年以来,年年获得丰收。 90年代初与兵营、周家合造横塘桥至谢家的砂石公路。1995年建造谢家至西泽码头的公路。2004年开始建造环村村道,2006年3500米村道全部硬化。 1999年谢华东、谢茂康、谢振海三人捐资8万元资助村内公益事业,2007年谢华东、谢文峰各捐2万元、谢茂生捐1万元。2005年对1260米长的环村村道进行绿化,同时建造公园,并购置了健身器材。同年建造老年活动中心。 谢家村村容整洁、村风良好,2007年被评为县级园林绿化村。2007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两次被评为乡级先进党支部。200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6733元。 |
周家村 |
周家村位于黄避岙乡东首,东邻大斜桥村,南邻兵营村,北邻象山港。下辖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206户,637人,其中党员13人,村民代表30人。主要有三大主柱产业,其中建筑业、传统农业、养殖业。拥有耕地面积575亩,山林约870亩,村留用土地350亩,其中海水养殖塘200亩,淡水养殖塘60亩,柑桔60亩,其它30亩。农民人均年收入达9872元,集体年收入25万元。 以前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2006年8月,成立了“创周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筹备小组”,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本村企业界人士的帮助下,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建造了农民会所、小山公园和黄家塘公园,并对多年尚未完成的1.15公里村道进行路面硬化、全村自来水进行二次改造和宅基地改造,使村贫困落后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同时与宁波水产研究所进行合作,建立水产育苗基地,村拥有25%的股份。 至今,通过了二级农民会所、县文化示范村和县平安示范村的验收,列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化家园样板村和整治村考核目标,并已申报宁波小康示范村。 我们充分利用象山港大桥效应,对6个自然村重新规划统一集中,进一步加快村级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争取早日将本村建设成规划科学、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