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村位于象山县定塘镇东首,座落于大明山脚,众山环绕,绿树成荫,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全村耕地面积592亩,山林面积3091亩,现有户数232户,人口842人。近年来,该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抓机遇、谋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因地制宜,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党建领村、科技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一是抓党建,构筑战斗堡垒。“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沙地村党支部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确立整体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按照党员自身特点,组建成了种养、合作社、营销小组,带领全村群众进行致富“攻关”,并在困难项目上先行先试。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种植、养殖、科技兴农等方面培训班,每年接受培训人次达到1000人次以上,引导走共同致富之路。另外,加强对村级组织的领导,积极发挥村委会及群团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组织了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花卉合作社、天明合作社、生态发展公司,共同经营管理村里发展事务。
二是强产业,拓展促收途径。沙地村党支部充分挖掘农田山林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要想富,先要开展土地流转”,确定了“公司运作—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一个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2006年,村经济合作社投资100万元,成立了象山天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180亩,种植葡萄、草莓、李子、杨梅等四季水果。同时,认真按照沙地生态农业观光区旅游规划,精心打造,初步形成了水果采摘区、生态观光区、水上垂钓区、农家乐服务区及新安寺旅游的“四区一寺”生态农业观光格局。2008年,投资250万元建设沙地生态农庄,开发农家乐餐厅;同年投资65万元搭建水上休闲垂钓长廊和葡萄架观光长廊;2010年投资160万元开辟百合鲜切花种植基地;2011年建设农家客栈,至今,共建成农家客栈60余家,床位近1400张,初步形成了“民宿、民食、民游”一条龙旅游模式。2013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农村经济总收入1.1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三是增设施,改观村容村貌。2006年以来,村里大力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治”及美化家园等环境整治活动。投入120万元完成村庄道路的硬化3公里,硬化率达100%;投入60万元开展小流域治理,完成溪坑砌石1250米,保障了水畅、水清、岸美;投资120万元完成沙地水库强塘工程,保证清洁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投资70万元扩建农民会所达800平方米,完善了“五室0”格局;投资30万元拆除破旧房2400平方米,粉刷农户赤膊墙3000平方米,建立公共厕所3只;投入80万元完成村道两旁绿化1.2万平方米,新建中心休闲公园1000平方米。同时率先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了村落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25107 | 315000 | -- | 查看 沙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花港村 |
花港村位于定塘镇大塘港南首,与宁海县长街镇隔海相望。全村现有农户618户,人口1953人,更低面积1612亩。已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市级文化村”、“县级卫生整治村”、“县级生态村”等称号。 一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团结广大村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当中。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我村还不忘精神文明的建设。自2006年以来已举办四届农民文化节。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农民文化节,受到了县以及镇领导的一致好评。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村名的生活质量。 今后,花港村将继续努力,为建设“和美新花港”不断向前进。 |
方前村 |
方前村位于象山县定塘镇东首,村东部和南部与石浦镇、晓塘乡接镶,刚通车的方青公路把该村通往石浦的路径缩短了11公里。全村有284户,人口898人。拥有耕地面积681亩,山林面积2363亩。全村男女劳动力570个,其中320个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占56%;在家劳力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出产林果、粮食、蔬菜。07年人均收入6740元,村经济总收入741万元,其中集体收入95万元。村民信仰以传统佛教为主,无-信徒,近几年来,该村领导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创建市级文明村为努力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团结和带来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庄交通便捷,环境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社会和谐安定,家庭富足和睦。 |
洋岙村 |
洋岙村位于象山县定塘镇东北部,定昌公路北首,全村现有农户401户,总人口1300人,拥有耕地面积1408亩,山林面积2112亩,河塘养殖面积317亩,村民人均纯收入8544元。 2006年成功创建市文明村、环境整治村,又被评为浙江省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和被评为县卫生村。2007年成功创建县级生态村,又被列入县级绿化示范村和农机安全村创建村。2008年被评为省绿化工程示范村和市级全面小康村。 |
田洋湖村 |
田洋湖村位于定塘镇镇区东北部,东邻虎头山,西靠小湾塘村,南依凤凰山,北接镜架岙村,距离定塘镇区约5.5公里。 田洋湖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最低气温为-5.4℃,最高气温为28℃.年平均降水量1283.6毫米,无霜期长达248天,年日照时数167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率110千卡/㎝2。 田洋湖村域周围为山地,整个地势自西向东缓慢倾斜。现有大溪坑、小溪坑等水系流经田洋湖村。 田洋湖村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3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544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44%;第二产业经济收入498万元,占总收入的40%;第三产业191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16%。田洋湖村的第一产业主要以水稻和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以纺织、机械加工为主。 |
下营村 |
下营村地处长塘河沿岸,位于定塘镇东南面,全村总人口1646人,总户数520户,耕地面积2064亩,山林面积4100亩。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7500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市整治先进村、市财务村务管理示范村。 |
礁横村 |
礁横村位于定塘镇大塘岛东首,有农户370户,人口1222人,党员19人,拥有耕地面积1318亩。全村839个农村劳动力中从事蔬菜生产的占到50%,是象山县蔬菜生产专业村,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50亩,产量7375吨。2006年度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2.71万元,人均纯收入6903元。 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已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其中投入130多万元,对村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投入100多万元对环村河道进行了清淤、除草,开展河道护岸工程,砌石2800余米,并安装栅拦、坐凳,建成村休闲绿地;投入1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目前,该村已在搞好村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计划投资100万元用于村办公综合楼和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筹措资金建造标准厂房3000平方,出租用于蔬菜收购及兴办企业,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依托千亩绿化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继续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今年计划争创市级园林式村庄,08年计划争创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
漕港村 |
漕港村地处定塘镇大塘中心地段,与花港村、英山村、中站村和白墩村相邻,在册人口1245人,420户,其中党员35人。村庄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在定塘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为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村每年达到可用资金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16余万元,人均收入40余万,人均收入达7000元,人均集体收入达300元。去年漕港村村积极响应“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县级整治村达标内容为标准,扎扎实实开展整治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并在市委和县委有关领导的审核下顺利通过。下一目标就是向县级示范村的方向迈进。漕港村将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把漕港村村建成“家家门前栽树,户户庭内养花”的美丽漕港而努力奋斗! |
沙地村 |
沙地村位于象山县定塘镇东首,座落于大明山脚,众山环绕,绿树成荫,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全村耕地面积592亩,山林面积3091亩,现有户数232户,人口842人。近年来,该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抓机遇、谋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因地制宜,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党建领村、科技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一是抓党建,构筑战斗堡垒。“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沙地村党支部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确立整体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按照党员自身特点,组建成了种养、合作社、营销小组,带领全村群众进行致富“攻关”,并在困难项目上先行先试。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种植、养殖、科技兴农等方面培训班,每年接受培训人次达到1000人次以上,引导走共同致富之路。另外,加强对村级组织的领导,积极发挥村委会及群团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组织了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花卉合作社、天明合作社、生态发展公司,共同经营管理村里发展事务。 二是强产业,拓展促收途径。沙地村党支部充分挖掘农田山林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要想富,先要开展土地流转”,确定了“公司运作—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一个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2006年,村经济合作社投资100万元,成立了象山天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180亩,种植葡萄、草莓、李子、杨梅等四季水果。同时,认真按照沙地生态农业观光区旅游规划,精心打造,初步形成了水果采摘区、生态观光区、水上垂钓区、农家乐服务区及新安寺旅游的“四区一寺”生态农业观光格局。2008年,投资250万元建设沙地生态农庄,开发农家乐餐厅;同年投资65万元搭建水上休闲垂钓长廊和葡萄架观光长廊;2010年投资160万元开辟百合鲜切花种植基地;2011年建设农家客栈,至今,共建成农家客栈60余家,床位近1400张,初步形成了“民宿、民食、民游”一条龙旅游模式。2013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农村经济总收入1.1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三是增设施,改观村容村貌。2006年以来,村里大力开展了“三清三拆三治”及美化家园等环境整治活动。投入120万元完成村庄道路的硬化3公里,硬化率达100%;投入60万元开展小流域治理,完成溪坑砌石1250米,保障了水畅、水清、岸美;投资120万元完成沙地水库强塘工程,保证清洁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投资70万元扩建农民会所达800平方米,完善了“五室0”格局;投资30万元拆除破旧房2400平方米,粉刷农户赤膊墙3000平方米,建立公共厕所3只;投入80万元完成村道两旁绿化1.2万平方米,新建中心休闲公园1000平方米。同时率先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了村落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 |
英山村 |
定塘镇英山村位于象山县中南部,紧濒岳井洋与宁海县仅一洋之隔,距国内四大渔港—石浦港16公里,离象山影视城10公里。全村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5亩,山林面积214亩,河塘面积180亩,海涂面积160亩,拥有市级无公害海水养殖标准池塘510亩。全村共有258户,人口832人,党员30名,务农人员190人,务工经商人员400人,主要从事蔬菜、水果种植,海水养殖等产业。2007年村集体可支配资金约60万元,村农户人均收入7415元。我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大下公路,交通便利。村庄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主要干道5米,村内直航宁海长街渡轮,是象山县域主要对外水路交通之一。 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党员、村民群策群力,立足本村实际,开展了“经济强村,生态立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获得了市“五好党组织”,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村“两委”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村庄整治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本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英山村观光指导,投资兴业,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
中坭村 |
定塘镇中坭村坐落在灵岩山脚辖,西、南邻大塘港,北接影视城。中坭村由原中坭、下灶、山灶、竿头、外塘五个村合并,全村963户,总人口3327人,拥有耕地面积3052亩,山林面积915.5亩,2007年村级经济收入13.0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060元。中坭村是一个以农业和多种经营为主体的行政村。近年来,由于干群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创建市级文明村、环境整治村、县优秀党支部、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市优秀妇女组织、浙江省农民信箱联络点,又被评为浙江省三星级“民主法制村”。 2007年被列入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创建单位。 近年来,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全村的主、支干道进行疏通、拓宽、硬化,路面硬化率达96%;全面绿化村庄道路,投入27万元在路两旁种植花木。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进行管道工程二次改水工作,饮用自来水率达100%。投入资金75余万元,对村庄河道进行护岸砌石3600米,并对河道进行清淤、除草。投入资金35余万元,建设休闲绿地,并安置五套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生活。投入资金106余万元,扩建菜市场3400平方米,设立摊位116个;新建小商品市场3050平方米。2007年在搞好村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统一规划30亩土地作为农户住宅用地。实现了村落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格局已经形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