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象山县 >> 贤庠镇 >> 小蔚庄村

小蔚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蔚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蔚庄村简介

  小蔚庄村位于象山港南岸,现有住户135户,人口390人,水田面积120几亩,山林面积515亩,经济特产林30亩,党员11人。小蔚庄村十象山港大桥接线重要地段,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必定为小蔚庄带来机遇。 小蔚庄村与乌屿山村、西山下村、程家屿村、木瓜村、章家墩村、官司塘村、海墩村、沈家洋村、贤庠村、着衣亭村、岑晁村、碶头陈村、盐厂村、东风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25104 315000 -- 查看 小蔚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蔚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蔚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乌屿山村

  乌屿山村位于象山县北端,在贤庠东北5公里处,在象山港的南岸,呈块状分布。村北孤山,原系岛屿,岩石乌黑,形似乌贼,亦名乌屿山,村以山名。乌屿山现有村民488户,1286人。乌屿山农渔兼营,尤以柑桔在全县闻名。   乌屿山种植柑桔1300多亩,是象山县小有名气的柑桔村。村班子积极与县柑桔研究所联系,通过改良品种来增加桔农的收入。良好的经济收入带动了桔农高接换种的积极性。该村从199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改种面积迅速达到了900多亩,全村桔农通过换种每年收入增加一倍以上。柑桔因此成了乌屿山农民的“致富果”。 如今,村已经成立了象山乌屿山蜜通甜经济合作社,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   象山县乌屿山村小东塘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是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该养殖场于2008年初开始改造,建设投资150余万,占地580亩,有54只塘,6月中旬通过宁波市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南美白对虾成为村养殖户增收的又一途径。   近年来,乌屿山村不断挖掘自身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山下村

  西山下村现有居民323户,常住人口1079人,外来人口7人。村低保户12人,其中2人五保对象,残疾人家庭计12户。地域面积14.2平方公里  

程家屿村

  程家屿村现有96户,人口303人,有土地面积502亩,其中耕地178亩,林地324亩,园地面积33亩。近年来,程家屿村不断挖掘自身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倡导“发展、创新、致富”的岑晁精神,努力塑造“美丽村庄、和谐程家屿”的新农村形象,积极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木瓜村

  木瓜村位于象山半岛东部,在汤鲁线边上,距贤庠镇政府4公里。木瓜村是一个渔、农、工、养殖多业并举的综合村,每年还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现有居民226户,常住人口690人。村域面积1561亩,耕地641亩,林地920亩,园地26亩。200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58.42万元,人均年收入6899元。村庄辖区内有企业3家。   

小蔚庄村

  小蔚庄村位于象山港南岸,现有住户135户,人口390人,水田面积120几亩,山林面积515亩,经济特产林30亩,党员11人。小蔚庄村十象山港大桥接线重要地段,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必定为小蔚庄带来机遇。 小蔚庄村与乌屿山村、西山下村、程家屿村、木瓜村、章家墩村、官司塘村、海墩村、沈家洋村、贤庠村、着衣亭村、岑晁村、碶头陈村、盐厂村、东风村相邻。  

章家墩村

  章家墩村位于象山县北部,紧靠省道盛宁线公路,是盛宁线公路进入贤庠的第一村;距象山港西泽码头5.5公里,距贤庠镇政府驻地2.5公里,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2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02亩,山林893亩。全村共有农户144户,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68人。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9800元,村民人均收入7242元。经济以种植为主,形成了以杨梅、柑桔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获得县级文明村、县计划生育自治村、县级信用村等荣誉称号。   

官司塘村

  官司塘村位于象山县贤庠镇,汤鲁线沿线,共有村民287户,786人。   走遍官司塘村的角角落落,深深感受文明之风似清泉涌动,沁人心脾。   十多年前官司塘村的旧河埠头,污染严重,杂草丛生,蚊虫肆虐,还有几个露天粪池。近几年,在镇政府统一规划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投入20万元,清理了河道,平整了河道周围的地面。在河道的一岸种上了桂花树,另一岸改造成村民休闲公园。整个公园包括休闲凉亭、健身区、舞蹈区和篮球场,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看着公园里建凉亭、安器材、种花木,官司塘村民亲身体验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春风。许多村民都主动当起了义工,为村里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官司塘村新农村建设的近远期规划还不仅于此。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官司塘村干部、群众搞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落实建设生态家园的点子层出不穷。目前,官司塘村正在修建一条通村1200米长的网络公路,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修建工作。借宅基地整理的契机,将原来的老屋危房推平,种上果树进行再生产。眼下,农户中80%以上家庭都种上了花卉,新农村规划中三星级农民会所的建设方案也已通过决议,近期将全面启动。面对着村里的集体山地,村主任陈先安介绍说:“我们将在3到5年内平整这块山地及果园,建设成占地300多亩的生态农园。”近年来,村领导班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始终坚持民主、团结的原则,带领广大村民共建美好家园,村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正如村民休闲公园里的“安逸亭”上所写的“倡导文明建乐园,落实科学立新村”,在官司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和带领下,定能建设科学、文明的生态家园。  

海墩村

  海墩村位于象山北部的象山港口南岸,海墩村由海上、海中、海下、下庄溪自然村组成,全村1140户3750人。南距县城二十公里,北与鄞县横山渡口隔海相望,是象山港大桥的“桥头堡”, 村域内有西泽轮渡公司,水路四通八达。其优势不仅在于优越的地理条件,更在于拥有1000多亩面积的可利用的西泽塘土地。   

沈家洋村

  沈家洋村位于象山县北部,紧靠省道盛宁线公路,是贤庠镇人民政府所在村。全村现有150户,394人,党员18名,耕地面积378亩,山林1046亩,09年集体可支配收入10万元,人均年收入8000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挖掘自身资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贤庠村

  贤庠村位于象山县北部,紧靠省道盛宁线公路,是贤庠镇人民政府所在村。全村现有359户,1079人,党员31名,耕地面积2521亩,山林1377亩,08年集体可支配收入12.89万元,人均年收入8239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挖掘自身资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着衣亭村

  着衣亭村位于贤庠镇东南部,为贤庠镇的中心村,全村现有人口1082人,323户,耕地面积897亩,山林1521亩,近年来,着衣亭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极实施村庄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合力构建和谐社会。并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县级科普村、县级环境整治村等荣誉,并被县委县政府列入1560计划中重点扶持的60个村庄之一。  

岑晁村

  岑晁村位于象山县北端,毗邻美丽的象山港畔,属贤庠镇建城区,是贤庠镇的商贸中心。村西侧紧靠盛宁线公路,距县城15公里,距象山港西泽码头2.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岑晁村由岑东、岑西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现共有村民747户,2090人,党员74名。全村耕地面积1259亩(其中水田1006亩,旱地253亩),山林1004亩,养殖面积2208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913亩,海水养殖面积295亩)。贤庠镇最大的东塘河、南大河、西大河流经村内,河域面积达20万平方米。县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岑晁农贸市场建于村中,占地4200平方米,金融、学校、医疗卫生、电力、邮电等管理机构均设于村中,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90430.18元,村民人均收入8600多元。2004年,成立村办企业——宁波迎凤机械模具铸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00万元,拥有180名员工。2007年工业总产值1600万元,销售收入1575万元,创造利润45万元。岑晁村先后被授予县级小康示范村、市(县)文明村、卫生村、平安村、生态村、民主法治村等各种荣誉称号。    岑晁村是全县闻名的珍珠蚌养殖专业村,岑晁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河道资源,努力念好现代“山河经”,建立了1000余亩珍珠蚌养殖基地,所产珍珠远销诸暨、嘉兴等省内地区以及湖南、江苏、江西等省外各地,带动了村内养殖户致富。    岑晁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作为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岑晁村建有影剧院、图书馆、幼儿园、小学和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村里有秧歌队、腰鼓队、木兰扇队、舞龙队、民乐队等文化队伍,经常性开展各项活动,陶冶村民情操,推进乡风文明,并屡次走出去亮相。    近年来,岑晁村不断挖掘自身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倡导“发展、创新、致富”的岑晁精神,努力塑造“美丽村庄、和谐岑晁”的新农村形象,积极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碶头陈村

  贤庠镇碶头陈村位于象山北部,由碶头陈、山下孙、上白家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40户,888人;拥有耕地面积1119亩,山地面积1721亩。全村集体收入以村办企业为主,近几年来, 发展势头良好,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壮大,2009 年村集体收入达18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0850元,村办企业宁波神洲机模铸造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2100万元。本村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 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 “宁波市级生态村”、 宁波市“园林式村庄”等。为推进“工业立村、项目强村、农业活村、生态美村”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我村坚持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实力为标准,完善 “ 三规范,一提高 ” ,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充分发挥党员在村日常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物质文明建设    1 、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道路根据村庄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主次分明,已全面实现硬化。自2005年1月起,我村曾先后投入50余万元,加大河面整治力度,为加强河面水质的监督管理,我村成立了环境整治队,并通过村庄绿化、创建绿色公园等方式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从2005年起,我村开始逐步拆除村内破烂陈旧的矮平房,并投资30余万元建造了老年公寓,目前已有8户老年家庭入住。同时,已在规划区内建造了10幢别墅,并有20户村民入住。   村办公场所完整,主要有书记室、主任室、远程教育室、会议室、财务室、治保调解室、青年民兵室、妇女人口计生室。各项制度配套完整且已上墙,老人活动室、健身娱乐场所配套齐全,并于2008年被评为县三星级农民会所。   2 、土地利用规划。村内所有建设项目符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同时编制,在规划建设及村庄用地中,严格依法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无违法用地,建设用地均符合标准。    3 、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村已全面建立了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及林业园区,水稻主产区已建成标准农田850亩,改造低产田85亩,达到 “ 田成方、路成网、渠配套 ” 的标准农田。农田机耕路进排水配套齐全,农业机械开得进转得出,实现了机耕路与村主干道路连接,便利机耕。农田进排水渠道畅通分系,主干道与机耕路两旁、房前屋后及环村路全面绿化,道路两旁全部种栽环保的香樟树。      (二)村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村庄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建造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村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   1 、村庄绿化。村庄绿化主要是道路和村庄规划区、河道两侧实现全面绿化。   2 、卫生改厕。各户均安上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村卫生改厕率达 100% ,全面消除露天粪坑。   3、生活废弃物处理及环境整理。为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村三套班子决定成立村爱国卫生活动领导小组、村创卫领导小组,逐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民的卫生行为。      为实施对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由村委会分管卫生的负责村庄卫生整治,建立村长效保洁机制,有 4 名保洁员全年负责日常清理收集生活垃圾河道的打捞工作,保持村容整洁。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有长年的垃圾清扫队专职对全村的道路房前屋后进行清扫、清淤,两侧无垃圾堆积物、水面无漂浮物;村内无乱贴、乱建、乱堆放等现象,房前屋后无抛弃物;以使之水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生态规划要求。    通过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脏、乱、差等环境卫生问题有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大气、水质等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投资 50 多万元的村新办公室将在今秋峻工;投入 100 多万元的河道整治工程现顺利进行着;厂房扩建工程正在具体规划实施中。   

盐厂村

  盐厂村位于贤庠镇东北2.5公里处,全村533户,1728人,分12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2.7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为0.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042亩,山林942亩,集体海水养殖塘780亩,桔园175亩,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8万元。曾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文化先进村、市文明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卫生村、市园林化建设示范村等。  

东风村

  东风村位于贤庠西南盛宁线边1.5公里处,距贤庠镇2公里,距丹城镇16公里,距宁波市区6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东风村在2003年县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马岙、路下庄、张家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当时象山东风集团在三村的北面征四十多亩土地,并建了三座大面积厂房。东风集团为使企业取得与当地落点村同一名称,并经该三村同意,决定合并成新村,名为“东风村”。   东风村以马岙为最南面,路下庄坐落在马岙村以东北面,张家岙坐落在路下庄以西北面,三个自然村成鼎足形态。马岙以章、谢两姓居多。据《章氏宗谱》载:五代后周广仁二年(952)始祖仁启策马至此山坳,马恋青山,不肯肯前行,遂择地居住,故名曰马岙。路下庄以包姓居多,据民国《象山县志》载:包姓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自镇海迁入,后有郭姓王姓张姓迁入,因从西泽起至西山下到马岙有条去县城的大路,在该村上首,路下便是村庄,故为路下庄。张家岙现以张姓为主,据《象山地名志》载,明嘉靖年间郑、夏两姓自宁海张家岙迁此,为不忘故里,仍名为张家岙。民国时期1929年,马岙、路下庄、张家岙属境西乡,1934年并境东、境西两乡为五境乡,1949年解放后,马岙、路下庄、张家岙为着衣亭乡,1958年为岑晁人民公社,1961年辖属贤庠人民公社,1983年贤庠人民公社撤社改乡,1987年改为镇。      东风村行政村村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997亩,多数耕地处在盛宁线以西的傍山脚下,土质较好。山林总面积1681亩,其中竹山245亩,柑橘面积105亩,杨梅120亩。   东风村共有483户人家,人口979人,其中男498人,女479人。   


小蔚庄村特产大全




小蔚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