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楼村位于大矸街道西南侧、风景秀丽的太白山脚下,距街道经济文化中心4.5公里,现有人口1337人,外来人员440人。全村以种植花木、大棚蔬菜、柑桔、杨梅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为每年40万元。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生态村、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柴楼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到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培养村民集体主义荣辱观。通过各类宣传阵地,在党员、村民代表及全体村民中积极开展分层分类、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目的地、务求初次地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二、积极开展农村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以弘扬传统美德为重点以宣传教育等形式,努力普及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诚实守信等文明行为,在农村培养具有良好文明习惯的新型农民。
三、积极开展“四讲一改活动”结合农村“双建设、双整治”工作内容,在农村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制和改陋习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主题,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农村新风尚,努力营造农村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发展挖掘农村群众文化,加大对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培养农村文化骨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陶冶群众的道德情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06004 | 315000 | -- | 查看 柴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泉社区 |
大碶街道金泉社区建立于2003年8月,东至钱塘江南路,南至灵岩山路,西至岩河(邬隘),北至余北快车道,区域面积8.9平方公里,覆盖统筹徐洋、后洋、新安、柴楼、嘉溪五个行政村,整个区域常住人口8171人,2620户,外来人口和企业职工总数13860人。近年来,金泉社区在街道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倡导文明乡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多元需求”工作宗旨,以建设“和美金泉,打造‘三A’家园”即(乡风文明,区域安定祥和;经济繁荣,居民安居乐业;保障有力,老人安享晚年)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扎实稳步推进区域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
横杨社区 |
横杨社区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东至钱塘江路,南依余北快速路,西邻富春江路,北靠泰山路,由前宋、老贺、王隘3个行政村和派舍提香、荣安花园、甬江家园一期、二期、海天三村5个住宅小区组成,常住人口1088人,外来人员70000多名。辖区有300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49家,模具业占45%,五金业占13%,汽配业占11%,电子业占10%,是一个起企居混杂的综合性社区。 横杨社区自于2009年8月成立以来,秉承“融和区域力量,共谋和谐发展;融通管理模式,构建创业乐园;融汇多元文化,打造社区品牌;融洽邻里关系,同筑温馨家园”的“四融”理念;确立了“和、合”的区域宣传文化理念,整合区域宣传文化资源,融合各类文化优势,努力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力。 社区围绕和谐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共促宜居宜业,通过创新区域党员服务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推广企企联防自治模式,探索文化集成建设,构建大-工作新格局,创设“3T”大课堂社区教育品牌,开办“四海之家”阳光假日特色学校等载体,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浙江省民主法治社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先进基层党校、宁波市慈善社区等26项荣誉称号。 |
九峰山社区 |
九峰山社区地处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东南,东依九峰山麓,西靠金牌公路,南经溪岙岭隧道与春晓镇接壤,北跨329国道与北仑中心城区毗邻,辖区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内有9个行政村、3支驻地部队、250家中小企业,本地居民6700余人,外来人口6000余人。党员366名,流动党员23名。整个区域山水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著名的九峰山旅游景区位于其中。 2007年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建设以“典型引路,连片推进”的建设思路成为全省首创;为了加强区域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以区域化管理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延伸,2008年根据九峰山区域9个村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生产生活相似的特点,提出了“连片推进新农村、打造和谐新社区”的思路,并于2008年底经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大碶街道九峰山农村新社区。社区以农村社区化建设为思路,建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基于城乡统筹的“同心共谱九峰农村新韵”的乐章由此奏响。 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大楼面积2700平方米,设施先进,是一个集社区党员服务、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综治服务、劳动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福利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场所。社区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区域化管理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规划在三年内,通过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合作共建、创新载体、融合人心等途径,力将把社区建设成为旅游、休闲、观光、居住、服务于一体,具有浓郁江南特色、全省一流的农村新社区。 |
学苑社区 |
学苑社区是一个迁建安置型的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位于大碶街道城区东侧,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耀华家园、香榭家园、中河茗苑、江星公寓、高德公寓、明港公寓、常青苑、中河丽园、鸿景湾、中河华庭、新隆华府东区、新隆华府西区、书香晓苑等13个住宅小区,住宅6773套,居民近3万人。 学苑社区东靠中河路,南到329国道,西到新大路,北面是泰山路。 辖区内现有吉地堡幼儿园,博平小学,明港高级中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曼哈顿广场、学苑宾馆、天港大酒店等共建单位。 社区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社区先后荣获了市级文明社区,市级和谐社区,市级绿色社区,省级无-社区、省级科普社区、省级卫生社区、省级气象示范社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等荣誉。 |
太白社区 |
太白社区是由原大碶镇一居委和大碶城区东扩新建住宅小区组成的新老混合型社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地域东至新大路,西至岩河,北至庐山路,南至穿山疏港高速。区域内有学府茗苑、新华园、九鼎家园、三江口小区、泰山公寓、中心花园等居民小区,常住居民12985余人,企事业单位二十多家,流动人口4000余人。 社区坚持“以民为主、以人为本”原则,以“建设、教育、管理、服务”作为社区工作四大任务,从硬件入手,共建借力,找准服务切入点,在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安、居、乐、业”上下功夫,极力打造温馨和谐型社区。 历年来,通过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浙江省社区示范档案室”、“浙江省和谐社区”、“浙江省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
高田王社区 |
高田王社区位于大碶街道城区中心,是一个以拆迁安置为主的新型社区。社区成立于2003年7月,社区区域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四季华庭、灵峰公寓、鸿顺家园等16个居民住宅小区,共建单位9家。高田王社区以“建设、服务、教育、管理”作为社区四大工作任务,以加强社区党建为核心,不断加大社区服务力度,努力构建“便民利民网、扶贫助残网、有偿服务网、培训服务网、文化休闲网”五大服务网络。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社区报刊《家园之声》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社区建设日新月异,自2004年起先后获得了省、市级文明社区、省示范社区居委会、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社区)、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省、市级绿色环保模范社区、省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后,社区将继续以服务为龙头,提高社区档次,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努力营造生活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新型社区。 |
坝头社区 |
坝头社区地处大碶街道城区中心,东依岩河,西靠人民路,南临疏港高速,北至通途路,辖区面积0.79平方公里。目前辖区由兴盛家园、华盛公寓、雄镇家园、满庭坊、青林嘉园5个住宅小区和29个散户区组成,有常住居民4700余户,11000余人。坝头社区党总支下属7个党支部和12个非公企业支部,共有党员310余名。社区内有街道办事处、支大办、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工商所、房管所、土管所、电管所、广电站、移动公司等27家共建单位。 坝头社区是一个农居混合型社区,原本是大碶镇三个居委会,于2003年7月按区、街道要求改名为坝头社区居委会。2004年3月,根据本社区的鲜明特点,成立了外来新居民服务站,同时还组织开展“乡音节”十个系列活动。每年,不同形式“乡音节”活动的开展,为辖区内的新老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建立了文明、和谐、健康的服务平台,让新老居民共享互帮互助的友好生活方式。 坝头社区在大碶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为龙头,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服务为主题,以让居民群众满意为宗旨。通过全体社工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社区的党建、救助保障、文化卫生、综治、计生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全国级商业示范社区”、“省级科普社区”、“省级卫生社区”、“省级老龄规范化社区”、“省级规范化档案室”、“省级示范社区”、“省级绿色社区”、“市级和谐社区”、“市级-民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市级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市级环保模范社区”、“市级志愿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把坝头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团结和谐、奋进向上、具有现代化气息和活力的现代型社区而努力。 |
富春社区 |
富春社区成立于2015年8月,地处北仑区大碶街道西北,东至沿山河北路,南依天台山路,西邻富春江路,北靠泰山路,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区域内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办事处、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税区海关等企事业单位,服务范围涉及富春花园、富春奇美宿舍二期、庐山花园(人才公寓)、弘基休闲广场等,常住流动人口约22000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区域内银行、医疗、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富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坐落于北仑区庐山西路148号,与弘基休闲广场相对面,是原保税南区(出口加工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一楼为办公区域,设有开放式服务大厅、接待区、会议室、书吧区等,二楼为活动区域,设有展厅、舞蹈室、培训室、社会工作室等。 社区自成立以来,注重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协调管理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努力推行“企业化运作,社区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工作模式,立足实际,努力打造“富春新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了温馨的人居环境。 |
烟墩村 |
大碶街道烟墩村位于新碶西南4公里,大碶东南1.7公里。明弘治年间(1488—1505)村内小山顶上(海拔2l米)建有防倭烽火台,后称此山为烟墩山,并得村名。 全村常住人口370户共1125人,外来人口4000左右,现有耕地120亩,山林420亩,其中种植杨梅、枇杷、毛竹的40亩。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村二委会统筹规划、村民代表通力合作下,近年来,不仅筑起了条条通往各自然点的水泥大道,装上了路灯,盖起了幢幢厂房大楼,而且建造了一幢耗资80万元,占地面积为1030平方的村文体活动中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
东岙村 |
东岙村地处东方大港“北仑港”329国道以南3.5公里,离宁波国际机场32公里,同三线大碶出口即到,交通便利。属丘林地带,树木生长茂盛,山清水秀,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446人,外来人口980余人,2007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人均收入12500元。 现有山林面积6300多亩,耕地面积423亩,有丰富的山林资源,杨梅、桃子、竹笋、茶叶等1000余亩,俗称花果山。本村80%耕地都种植花卉,经济收入喜人。本村另有“模具之乡”之称,全村拥有工商个体户100多家,以模具为主体畅销全国和世界各地。 该村拥有多种经营第三产业,如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缝纫业、餐饮业等,村民生活水平基本已达小康水平。 |
堍头村 |
堍头村地处大碶街道城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总户数510户,常住人口1635人,外来人口4000左右。现有党员50名,村民代表43名,村民小组10个。村委会驻堍头自然村。1950年6月为大碶镇五村、六村,1956年3月称大碶乡第一高级社, 1961年10月称大楔公社—大队,1981年10月改称儳头大队,1983年10月称大碶镇堍头村。著名人士有港胞顾宗瑞及其子顾国华、顾国和,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宋雅莼(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宋佩莼(女)等。村民主姓顾, 明嘉靖年间从余姚丈亭迁入。岩河流经东罂头庙(又称新庙)前向东折转形成堍地,故名。《鄞县通志》释 “堍”,摘引如下: “堍头者,皆水畔伸出之地,如人之舌者,故即称舌头,舌音近蚀, 甬人讳言之,故反称为赚头,音近儳,遂书作堍。” 同三高速公路、宁穿公路、镇大公路穿越村境。 |
城东村 |
城东村 城东村位于大矸街道东南5.4公里,地处太白山脉,二面环山,位于宁波市九峰山旅游区。行政村下辖东筲箕、筲箕湾郑家、东贺家、竺家四个自然庄,由于太河路工程启动,东贺家自然庄已全部拆迁,目前全村行政总面积4666亩,其中山地面积2865亩,至今全村87%的农田已被征用,尚有水田109亩。全村共计人口510人,其中非农人口120人。全村党员20名,分三个居民小组,有村民代表22名。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房屋、土地租赁及九峰山入股分红为主,07年村级经济达到44万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64元。 |
牌门村 |
牌门村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东南,距北仑中心城区5公里,大碶城区2.7公里,标准四级公路将村庄与329国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1961年7月建村,总户数121户,常住人口442人,外来人口122人。现有党员20名,村民代表22名,村民小组2个,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32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近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科技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档案行政村、省级绿化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20余项荣誉称号。 村庄依山傍水、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是省级卫生村、省级档案管理行政村、省级绿化村、省级生态村、市级科技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村落文化示范村、市级园林式村庄、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示范点等创建村,家家户户实行的生态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为全国首创,保持原始风貌的生态河蜿蜒入村。 村内设施齐全,农村图书室、农村灯光篮球场、农村休闲健身广场、农村休闲公园、农村室内健身室、农村乒乓球台球室、农村棋牌室等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著名教育家、音乐家周大风陈立室也落户在我村。 村庄农产丰富,盛产曾被《镇海县志》记载的“牌门桥杨梅”和“牌门桥雷笋”、花木等农产品,新近推出科普观光(全国首家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减量化,垃圾减量程度达到70%以上、全市首家实现农村雨污分流)、农业花卉观光(有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蝴蝶兰基地、有近500亩各类花卉)、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貌观光(我村委北仑区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农村休闲健身公园(面积5500平方米)、农家乐公园观光(山体高度20米,山体面积15000平方米、山上有古楼阁、休闲茶室、休闲别墅等,四周坏水水面面积1000平方米)、农家乐垂钓(水面面积1000平方米养殖鱼垂钓、绕村四周河道野生鱼垂钓,可供专业垂钓选手40人参赛,并同时可供300人休闲垂钓)、农家乐餐饮(配有15个包厢可供300人同时就餐,并配有可供150开会和50人开会的会议室2间)、牌门杨梅采摘(据《镇海县志》记载:牌门杨梅远近闻名,目前家家有杨梅,人均杨梅树拥有量达10株以上,杨梅季节每年接待食客在3000人以上,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等休闲旅游项目。 牌门村是游客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绿色食品,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民风淳朴的牌门村人,热忱欢迎四方宾客前来放松心情、修身养性。 |
杜家村 |
杜家村 位于新楔南4公里,大碶东南3.3公里。有杜家、元宝山贝家、丁山头下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杜家。247户,649人,其中非农业17人。1949年8月与今吕鉴村同称柴桥区泰清乡丁山村,1950年7月改称大碶区清山乡丁山村,1953年与吕鉴分别建村,1956年3月属清山乡青山高级社,1958年属大碶人民公 社清水管理区,1961年7月称塔峙公社杜家大队,1983年10月称塔峙乡杜家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杜家村。有耕地651亩,其中水田580亩,旱地7l亩。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5112万元。 杜家 19l户,496人,其中非农业16人。主姓杜,明万历年间从鄞县管江迁入。 元宝山贝家 23户,60人。主姓贝,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新和村贝家迁入。原称贝家,为避重名,1992年以村东有元宝l山更名为元宝山贝家。 丁山头下 33户,93人。主姓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宁波西门外张家潭迁入。座落于丁山北侧,因名。 |
王隘村 |
王隘村位于新碶西南5.2公里,大碶西1.5公里,东与前宋、老贺村相邻,南与汽车城相接,西靠大矸工业区,北及农业园区,与医药公司相连。 王隘村主姓王,据王氏族谱载:因居地以王姓为主,故称王隘,王隘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著名人士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彦,原浙江省副省长王博平等。目前,全村所有耕地已被征用,总户数284户,常住人口704人,外来人口4000左右。现有0党员26人,村民代表30名,村民小组6个。2009年,村级收入63万元,实现了村级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开展了无毒村、无邪村、平安村、卫生村创建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达到了区级合格村,文化阳光工程建设,达到了区一级标准,计划生育工作在妇代会及计生联络员的积极努力下,被评为区级先进集体。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五好”行政村党组织,三星级民主法制村等荣誉称号。 村委会联系电话 0574-86786429 交通路线: 1、从宁波前往,乘756、558、559-1、559、782公交车到人民路下车。 2、从新碶前往,乘782、707、270公交车到文化宫下,乘716到龙角山路站(甬江路上)或茅洋山路站(甬江路上)下。 |
杨岙村 |
杨岙村位于北仑大碶街道正西方,处在太白山脉脚下,宁波天童寺西南部。距离北仑区行政中心20公里,距大矸街道15公里。杨岙村四面环山,新海线沿山公路在村旁边蜿蜒穿过,787路公交车直通大矸和北仑,交通十分便利。杨岙村现有住户202户,共计人口502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563万余元,其中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为53万余元。杨岙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依托良好的环境及村两套领导班子强力管理,杨岙村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北仑区环境整治合格村”、“宁波市级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 |
清水村 |
清水村位于北仑区大矸街道东南方向,东依风景秀丽的国家四A景区九峰山,西与太河路接壤,南临青山村,北靠329国道,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模具制造,机械制造为主,同时结合区域内旅游 农家乐等辅助。村目前有本地人口700多人,外来人口800余人,有党员27人,村民代表28人。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河道整治,菜场建造等建设,我村的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
嘉溪村 |
嘉溪村地处北仑区大碶街道西南,距北仑中心城区约9.7公里,大碶城区约5.7公里,现有耕田1149亩,山林面积3994亩,由陈家、嘉溪、乌石岙三个自然庄组成。 嘉溪村总人口1308人,共496户,外来人口83人。现有党员38名,村民代表36名,村民小组5个,村民的收入以做铜字及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包含茶叶、柑橘、杨梅等经济作物。村里主要企业有宁波市北仑区邬隘五金模具厂、宁波市北仑区金泰船舶配件厂、宁波市北仑区航海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佳峰电器厂、宁波市北仑区大碶甬欣缝汽五金厂等。 近几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新农村合格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环境整治合格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区级先进妇女组织;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妇女组织;区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莘岙村 |
莘岙村莘岙村莘岙村 莘岙村于新碶西南10.3公里,大碶西南5.7公里。有上谢、沿山许家、王家、下谢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上谢。村里有331户,846人。因位于莘峰庙以北,育王山、好顺岭以西之山口,故名莘岙。1950年6月为璎珞乡莘岙村,1956年3月称丰产乡莘岙高级社,1958年10月属大碶人民公社沿山管理区,1961年为邬隘公社莘岙大队,1983年10月为邬隘乡莘岙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莘岙村。 2010年统计,莘岙村有耕地445亩,其中水田405亩,旱地40亩,全村总产值9699万元。村里主要企业有宁波北仑益华蔬果有限公司、能发汽车零配件厂、广发汽车零配件厂、北仑大矸恒锐紧固件厂等。近几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区级级文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格村”、“环境整治合格村”、”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北仑区“卫生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农机安全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了省级农机安全村的荣誉称号。 |
青林村 |
大碶街道青林村座落于素有“中国模具之乡”美称的大碶街道塔峙岙内,村庄依山而立,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全村地域面积3.2平方公里,有四檐齐、二号桥、碾子跟、前后斢、下新屋5个自然庄,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位于碾子跟自然庄。有耕地、水田斤两千亩,山林面积3869亩,总户数702户,人口1644人,党员45名。本村村民主要从事模具压铸行业和花卉种植,比较富裕。村里主要企业有宁波勋辉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北仑燎原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北仑永兴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北仑海普汽配有限公司等诸多企业。是个典型的企业包围村庄的自然村。 近年来,我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村在二个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大碶镇五强村”,“先进集体”,“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北仑区卫生先进村”,“宁波市卫生先进村”,“北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党组织”,“宁波市级生态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北仑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示范村”,“北仑区环境整治村”,“北仑区信息化建设示范村”,“北仑区平安村”,“北仑区巾帼示范村”等这些都为实现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和鸽村 |
和鸽村位于北仑西南方向,整个村子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因此有着“避暑山庄”美称。村面积有1.1平方公里。总户数267户,常住人口716人,仅少数的外来人口。现有党员28人。村民代表31人,村民小组3个,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7475万元,人均收入10.44万元。近几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先后获得了区卫生先进村、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合格村等荣誉称号。 目前本村积极推出了“休闲度假、文化探寻、山水亲近、生态体验、游客参与”的活动,欢迎广大游客前来游览、休闲,太河路上721、703路公交车直达和鸽村庄。 |
邬隘村 |
邬隘村位于新碶西南7公里,大碶西南2.8公里。有邬隘、张埠桥、西河塘、塔水桥郑家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邬隘。1950年6月称邬隘乡邬隘村,1956年3月为丰产乡邬隘高级社,1958年属大碶人民公社邬隘管理区,1961年10月称邬隘公社邬隘大队,1983年10月称邬隘乡邬隘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邬隘村。 |
老贺村 |
老贺村地处大碶街道城区边界,东临钱江路,南傍大碶中学,西靠大碶街道工业区,北倚北仑科技园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村现有529户1125人,10个村民小组,29名党员,40名村民代表(其中党员代表6人)。原有耕地面积985亩,现有耕地面积208亩,先后被征用770余亩,占耕地面积75%。全村现有经营性资产982万元,资金530万元。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义务教育达标率、学前幼儿入园率均达100%,先后获得区级“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特别是民主管理方面,多次受到区、街道有关领导的好评! |
柴楼村 |
柴楼村位于大矸街道西南侧、风景秀丽的太白山脚下,距街道经济文化中心4.5公里,现有人口1337人,外来人员440人。全村以种植花木、大棚蔬菜、柑桔、杨梅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为每年40万元。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生态村、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柴楼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做到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培养村民集体主义荣辱观。通过各类宣传阵地,在党员、村民代表及全体村民中积极开展分层分类、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目的地、务求初次地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二、积极开展农村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以弘扬传统美德为重点以宣传教育等形式,努力普及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诚实守信等文明行为,在农村培养具有良好文明习惯的新型农民。 三、积极开展“四讲一改活动”结合农村“双建设、双整治”工作内容,在农村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制和改陋习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主题,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农村新风尚,努力营造农村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发展挖掘农村群众文化,加大对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培养农村文化骨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陶冶群众的道德情操。 |
新路村 |
新路村地处山区,位于北仑区南10公里,大碶街道南7公里,座落在太白山北麓的一个狭长山岙。东邻塔峙隔山坑。青桐两岭,南连盘溪龙角山与共同村相邻,西隔松毛岭与柴楼、嘉溪村向望,北至五岭为界紧连新和、石湫两村。走上五岭,沿着新路水库沿山公路一直往前走,到了水库尽头,新路村村委会办公室也到了。 新路村由4个自然庄组成,总户数331户,常住人口914人,外来人口30人,现有党员27名,村民代表31名 |
吕鉴村 |
吕鉴村 位于新碶南3.6公里,大碶东南3.7公里。村委会驻吕鉴自然村。280户, 720人,其中非农业18人。1949年8月与今杜家村同称柴桥区泰清乡丁山村,1950年7月改称大碶区清水乡丁山村,1953年1月与杜家分别建村,称清水乡吕鉴村, 1956年3月属清山乡青山高级社,1958年10月属大碶民公社清水管理区,1961年7月称塔峙公社吕鉴大队,1983年10月称塔峙乡吕鉴村,1992年5月改称大碶镇吕鉴村。有耕地487亩,其中水田437亩, 早地50亩。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288l万元. 吕鉴 有吕鉴桥、下庵等小地名。主姓胡,明崇祯年间(1628—1644)从余姚柏山迁入。村东有吕鉴桥,以桥得名。 |
青山村 |
北仑区大碶街道青山村地处大碶街道东面4公里,329国道的南面。全村村庄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345户,总人口845人,外来人口300人左右,分布在4个自然庄(马头墙、河下、街里南头、新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从余姚丈亨迁入。原属清水村,1953年单独立村,取名“三连”,后以“三”、“山”谐音,又与清水村遥相呼应之故,更名为“青山”。 马头墙,主姓孙,明万历年间从余姚丈亭迁入。该村清代出一举人,曾任德清县令,以其所建“马头墙”大屋而得村名。河下,主姓孙,明刀历年间从余姚丈亭迁入。地处清水河北岸,当地习惯称南为上、北为下,故名。 南头,主姓孙,明万历年问从余姚丈亭迁入,位于清水河南边,因名。教养所,民国年间,大碶镇旅沪企业家贺祥生在此创办孤儿教养所,停办后为村民所居,故名。 全村共有耕田860亩,土地大部分已被征用,还剩余200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北仑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得到迅速增长,厂房出租、山林承包款等为主要经济收入。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185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收入28.16万元,人均占有335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58元。2007年村级集体可用资金收入达40万元左右,比去年增长40%。 我村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的工作思路,把环境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一起抓,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理清一条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现已呈现出经济活跃、社会文明、生活富裕、村庄亮化、环境美化、村民健康长寿的良好形势。创建了区文明村、卫生村、环境整治合格村。 作为九峰山新农村联片开发的重要一分子,我们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也着重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我们相信在我们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我们的家乡建设成为一个山美水美、路宽阔、人更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新安村 |
新安村位于北仑区中心城区西南约7.8公里,距北仑大矸街道西南约3.9公里处。北仑港专用铁路、329国道从村旁经过。由后漕湖、朱家、庙桥头俞家、大名桥、黄家庄、柴家桥头等6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朱家。现有耕地面积680亩,山林面积1060亩。全村共有常住人口456户,总人口1208人,外来暂住人口为300人。有0党员33人,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33人,村民小组7个。2008年全村经济收入11101万元,人均收入0.919万元。村集体年可用性收入42万元,尚有留存可支配资金500万元。 近几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区级文明村、区级卫生村、新农村合格村、民主法治三星级合格村、环境整治合格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合格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