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余杭区 >> 中泰街道 >> 岑岭村

岑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岑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岑岭村简介

  岑岭村位于中泰街道办事处东南,距石鸽集镇300米,东邻桃源社区,南靠枫岭村和泰峰村,西与杭变新溪接壤,北部为石鸽社区,区域面积4.69平方公里,村建立党委,有10个村民小组,村设有人力社保服务窗口,有1名人员,从事人力社保服务工作。2015年总户数有520户,总人口1904人,其中。非农总人口67人。劳动年龄段内人数为1041人,农村劳动力974人,已就业人数为932人,劳动力总体就业率达89.53%;转移就业人数826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5.49%。2014年度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为50万,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幅12%。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10014 310000 -- 查看 岑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岑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岑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幸福河社区

  幸福河社区:位于中泰街道东侧。  

新明社区

  新明社区:位于桃源社区北侧,新明半岛小区。  

桃源社区

  桃源社区:位于桃花源小区。  

石鸽社区

  石鸽社区的前生是水塔村,于2003年12月撤村建居,定名为石鸽社区。社区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233人,划分为17个小组。社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石鸽社区2000年是余杭市市级贫困村,村级集体资金不足3万元。随着中泰乡工业园区的发展,社区领导班子抓住机遇,采用居民入股形式先后建造起了标准厂房42000平方米,年房租收入近50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的也提高了居发的生活水平。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质量,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突出重点,抓紧抓实,选择既有利于社区工作,又有利于群众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推广特色文化,深入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建特色和品牌,石鸽社区将努力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泰峰村

  泰峰村:位于新泰村以南3公里处。  

南湖村

  南湖村:位于中泰街道以西4公里处。  

新泰村

  新泰村:村委办公地址位于八角亭。  

岑岭村

  岑岭村位于中泰街道办事处东南,距石鸽集镇300米,东邻桃源社区,南靠枫岭村和泰峰村,西与杭变新溪接壤,北部为石鸽社区,区域面积4.69平方公里,村建立党委,有10个村民小组,村设有人力社保服务窗口,有1名人员,从事人力社保服务工作。2015年总户数有520户,总人口1904人,其中。非农总人口67人。劳动年龄段内人数为1041人,农村劳动力974人,已就业人数为932人,劳动力总体就业率达89.53%;转移就业人数826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5.49%。2014年度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为50万,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幅12%。   

中桥村

中桥村  中桥村位于杭州市西郊,村域面积8.26平方公里,青山绿水间散落着18个自然村落,农户数720户,总人口2318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通过全村群众的努力,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妇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卫生村、杭州市民主法治村、杭州市庭院整治精品村、杭州市“清洁乡村”先进单位、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巾帼再就业基地、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分值为90分。   一、科学规划布局美。全村围绕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按照全区城乡头筹发展任务要求,在街道“生态立街、发展富街、人文促街、和谐兴街”理念的引领下,结合自身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紧抓“乡村旅游”这一发展理念,邀请了专业的设计院所对村落的整体布局、村域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设计、规划、评审,结合省级特色旅游村、卫生村的创建要求,在规划建设上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和谐共融。2012年,全村启动了争创国家3A级景区工作,利用村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管理和服务,积极打造江南慢村,走上了乡村休闲旅游道路。   二、村容整洁环境美。近年来,依靠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项目工程建设,对全村道路景观、水环境、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村貌、村庄绿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村内联村联组道路均实现了硬化,硬化率到达了100%;村内建立了村级保洁队伍以及组级保洁联络员队伍,采取专业的垃圾清运车和垃圾上门收集定点人员,垃圾农户收集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纳入统一的排污系统,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已达95%以上;农村厕所改造曾作为街道试点率先实行,目前改厕率已达100%,效果明显;作为街道较早获得杭州市生态村称号的行政村,目前全村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生态村。   三、创业增收生活美。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辛勤劳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12年度,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42元,高于全区20304元的平均水平,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10%的增长水平。在乡村旅游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特别是同家乡村、山谷演义等特色景点的引领下,2012年,全村吸引外来旅客1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相关收入800余万元,带动了全村农家乐、农民旅游相关服务收入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全村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乡风文明身心美。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一直十分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按照省级文明村创建的严格要求,不断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一方面不断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全村已建造配备了老年活动中心、舞蹈室、灯光篮球场、图书室等场地设施,另一方面,在文化软实力上不断予以强化,组建了女子竹鼓队、夕阳美太极健身队、排舞队、花式团体操、秧歌队、竹龙队等多支文体队伍,积极对外参加比赛,屡获殊荣,其中夕阳美太极健身队被评为余杭区三级业余文体团队;村女子竹鼓队还应邀参加了2011年新春联欢晚会的演出,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气质。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多年以来,村内刑事案件发生率、群众-率均为零,农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围绕全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中桥村将继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合理规划,强化服务管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要素优势,为全省美丽乡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紫荆村

  紫荆村位于余杭区中泰乡西部,南临富阳,西接临安,东距杭州市中心25公里。地处三市、区交接处。该村的地形地貌为浙北平原和浙西中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中的高丘陵地,属天目山余脉,海拔多在300 - 500米之间,村内有直路溪一条溪流,汇入南苕溪。      紫荆村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784户农户,2886人,经济基础不错,2009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34396.9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110元,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39.2万元。    全村共有山林面积12210亩,其中竹林面积约8000亩,人均达3亩,森林覆盖率达91.7%。村内有苦竹林6000亩,素有“中国苦竹之乡”之称。村内的苦竹林地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油黄泥土,土层厚在30 - 100cm之间,土体浅红棕或暗棕灰色,有机质含量1.83 - 3.74%, pH值5.4 - 6.8%,全氮气 0.83 - 2.13%,全磷0.035 - 0.062%,速效钾42 - 123ppm。特别适合苦竹的生长。为更好的保护苦竹生长,目前对全村山林实行封山育林,有序砍伐。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山体水土流失。村内翠竹成荫,山青水秀,绿山环抱,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    村内的石盂山上有建于汉朝年间的石盂寺,因该寺寺门前的石鱼而得名,历史悠远,寺旁怪石林立,极具观赏性。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香客络绎不绝,颇具人气。    全国苦竹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浙江省级特色林业基地——中泰万亩苦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块、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基因库就坐落于该村,面积共有206亩,目前已初具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的雏形。    该村是一个以苦竹及其加工竹笛、竹箫等竹器类民族乐器出名的村庄,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苦竹的生长。其竹笛、竹箫的加工制作、销售是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共有各类笛箫制作企业80多家,并在北京设有办事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韩国、日本一带。销售占全国市场的1/3 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竹笛之村。    近年来,紫荆村三副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强化“绿色、生态、环保”的意识,充分发挥境内省级万亩苦竹现代科技园区的优势,以发展“笛萧”为主的竹制品加工特色经济为龙头,村民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并利用村庄整治的契机,建立了休闲小广场、图书室等设施,对全村的赤膊墙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安装整修了路灯、自来水等设施,已初步实现了“五个化”的要求。在过去三年中,被杭州市政府、余杭区政府授予卫生村、文明村、生态村、都市农业示范村、十佳经济强村等荣誉称号。    但是紫荆村自然村落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变革等原因,存在着村庄规划管理有待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需进一步合理配套等问题。为此,村三副班子统一思想,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改善村庄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首先,经过精心规划,将紫荆村在功能上分为苦竹园区、竹文化体验区、石盂寺旅游区、公建中心、村工业区块五块,并进行路网、中心村等方面构划。继续推进道路硬化建设,在完成全村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对破损道路进行全面的整修,同时制定政策,落实人员对村内的主副干道进行合理养护管理。    紫荆村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村级集体经济和个私经济同步发展。并保持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切实推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为建设一个居住环境更加美化,经济的更加发展,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各项事业更加繁荣的新紫荆而努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双联村

  双联村位于中泰街道东南面,东与闲林交接,南至富阳交界,西接枫岭村,北连桃源社区,全村地理位置优越,东西大道延伸段规划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区域面积为7.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余亩,有2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598户农户,2256名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口198人,村内余杭区中泰兴业矿粉厂、中泰乡明玉矿粉厂等5家企业,是全乡规模较大的一个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茶叶产业和劳务输出。2012年人均收入17000余元,村级可分配收入35余万元。   

枫岭村

白云村

  白云村位于余杭区中泰乡西部,南临富阳,西接临安,东距杭州市中心30公里。地处三市、区交接处,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我村的地形地貌为浙北平原和浙西中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中的高丘陵地,适合休闲农庄开发。   白云村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770户农户,2406人,经济基础一般,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34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205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4.81万元。我村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全村各项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全村共有山林面积7686亩,其中竹林面积约4421亩,人均3.6亩,森林覆盖率达78.9%。村内有苦竹林2000亩。目前对全村山林实行封山育林,有序砍伐。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山体水土流失。村内翠竹成荫,山青水秀,绿水环抱,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   近年来,白云村三副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强化“绿色、生态、环保”的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配合区国土资源局关停矿山4家,由国土资源局合并出让矿山三家,为打响浙江省白云石基地迈出了一步。通过村民代表表决,建造了村会议室、调解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蓝球场、图书室等设施。   但是白云村自然村落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变革等原因,存在着村庄规划管理有待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需进一步合理配套等问题。为此,村三副班子统一思想,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改善村庄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首先,继续推进道路硬化建设,逐步对全村道路和组际道路进行硬化,对破损道路进行全面的整修,同时制定政策,落实人员对村内的主副干道进行合理养护管理。   白云村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村级集体经济和个私经济同步发展。并保持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切实推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为建设一个居住环境美化,经济发展增强,生活更加充实,社会各项事业更加繁荣的白云村而努力。   

南峰村

  2003年度创区级卫生先进村   2005年度创市级卫生先进村   2006年度创示范整治村   2006年度创区级生态村   2006年度创区级文明村   2006年度创区级园林绿化村   2006年度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星级”星级村   2007年度创清洁绿化余杭验收合格村   2007年度创健康教育示范村   2007年度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星级村   2008年度积极申报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8年度要求创建省级卫生先进村   


岑岭村特产大全




岑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