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社区座落在砀城镇西南部,社区成立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有一支团结战斗的班子,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东到健康路南端,西到火车站西,南临南苑社区,北到振兴商业街,社区总人口7012人,常住居民1827户,共有党员94人,设有三个支部,道南支部,道北支部和夕阳红支部,辖区单位8个,计生管理小区5个。
我们车站社区党总支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党总支承诺以下事项:一是加强社区党总支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镇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党建载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五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规范运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参与,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监督权。六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321100 | 234000 | -- | 查看 车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城社区 |
东城社区位于县城东面,东靠三环路陇海大花园,西至二环路闸门桥,南至利民河,北至土山居委会、陈双沟,总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是砀城文化教育中心,同时又是砀城新城我展的中心区域,辖区总人口14625人,常住户4038户,流动人口4千多人设4个居民小区,有16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学校4个,科局6个,企业6个)辖区党员286人,其中直管党员117人。 社区拥有固定资产240万元,办公用房646平方米。建有文明市民学校,人口学校,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室,警备室,民调办公室,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站等。社区内有图书室、棋牌室、档案室。还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治安巡逻队,为民、帮民、助民的各类组织。 近年来,东城社区根据自身特点,以服务为基础,以创一流为思路,使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开发东城商业街、小吃一条街、化肥农药家俱一条街;依靠砀中、五中,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同时帮助和引导社区内农民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由传统加工生产小作坊走向品牌和企业管理之路。 二、积极开展社区共建,与辖区单位联合搞好活动。使辖区居民切实得到“老有所养、体有所健、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良好服务。 我们将努力把社区建成环境优美、政治稳定、生活便利、群众富裕的文明和谐社区。 |
北郊社区 |
砀城镇北郊村地处砀城镇北部,三环以北,砀丰路以西,砀单路以东,北邻玄庙镇。砀单、砀丰路横穿其中。人口:6985人,所辖自然村:14个,(25个村民组)陈庄、前高屯、后高屯、臧屯、周庄、王油坊、段娄、蒋堤口、汪李庄、贾庄、赵堤口、苏集、小苏集、梁庄。耕地面积:7085亩。农业经济以蔬菜大棚为主。党员:180人,村党总支部下设6个党支部:赵堤口支部、苏集、蒋堤口支部、周庄支部、臧屯支部、陈庄支部。 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按照县委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宗旨,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
侯楼社区 |
砀城镇侯楼村位于县政务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东临开发区,西临101省道,南临310国道,北靠故黄大堤。 辖区内坐落着县委、县政府、市民休闲娱乐广场、砀山中学等10多家局级单位。北三环路、东三环路、东升路、梨花路、科技路、利民路、桐木路、椰风路贯穿整个辖区。全村面积5.64平方公里,果园面积5623亩,可耕地3100亩,其中大棚蔬菜600亩。总人口5881人,总户数1530户,辖区辖13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总支下设5个支部,共有党员133名。这儿村民敦厚,村风淳朴,待人接物厚道,环境优美,水绿气清,这儿是投资的福地,这儿居住地最优。 |
双里庙社区 |
双里庙村坐落于砀城区东北角处于砀山县城区范围内,交通便利,东升路、三环路、政务新区都在本村境内,可谓我县新区的黄金地段,现辖5个自然村,住户500户,人口1800人,全村耕地面积900亩,土地面积1500亩,人均耕地0.5亩,村民经济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养殖为辅。主要作物品种是春季黄瓜、辣椒、茄子、番茄味主。秋季是茄子、芹菜、辣椒为主,我村有蔬菜种植和销售协会,有群众性运输专业队,农民经济人合作组织等,我村生产地蔬菜品种由蔬菜经销经纪人负责组织销售,主要销往武汉、郑州、开封、成都、哈尔滨、乌鲁木齐、亳州、宣城等地,全村蔬菜年生产总量在8700吨左右,农民种植业收益相对稳定,现有党员42人。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3800元左右。 双里庙村作为砀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2009年10月22日,双里庙村新农村建设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我村正式进入新农村建设。 双里庙村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
金山社区 |
金山社区与二零零九年八月成立,地处三环路两侧,西城民营园区坐落其中,地利位置十分优越。金山社区现有7 个居民组,总人口6050人。我社区现有党员105名,社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分别是:屈楼、黄楼、郭刘和夕阳红党支部。社区现有5名班子成员,总支书记郭福良,副书记刘永刚,支部委员信遵义、陈颖、信新力。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班子成员团结进取,齐心协力,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并带领社区居民发展社区经济,创建文明和谐的社区。 金山社区党总支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党总支承诺以下事项:一是加强社区党总支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镇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党建载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五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规范运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参与,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监督权。六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
王古楼社区 |
王古楼村位于当成北约3公里,地处砀丰路以东、砀单路以西,共有11个自然村(豆寨、周屯、段庙、毛寨、王古楼、曹庙、孙侯庄、东黄楼、西黄楼、赵庄和新刘庄),总人口5300人,耕地面积6700亩.村大队部坐落在王古楼自然村。本村以水果生产为主。主要栽种梨、黄桃、富士苹果。种植面积达5100亩,年产水果量在102万吨,产值10200万元。近年来,新办水果专业合作社17家,人均年纯收入5300元。本村已招商引资隆兴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完成1500万元。 本村有党员113名,在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建工作有序推进,村务工作有条不紊,民生工程深得民心,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崛起。 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学习和党的一切政治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素质,使党员遵纪守法,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间起到了一个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发展新党员6名以上,以增加党的力量和新鲜血液。做好双培双带工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他们掌握多项致富技术来带动全社区群众发家致富。 积极做好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并成立五保、低保、医疗参保领导小组,合作医疗参保已达到90%以上,有病可以得到及时医治,大病可以及时得到救助。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关爱女孩工程,及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对照奖扶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 解决好群众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干部的全程代理工作,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对因病、因灾和其他原因致贫的群众,进行分析调查了解,用最短的时间给与解决。 |
苇子园社区 |
苇子园社区:成立于2015年9月,辖6个自然村,3个开发小区。1893户,7560人。社区位于砀城镇西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东部是车站街社区、西城社区;北部与中原社区比邻;西部与赵屯镇接壤;南部邻高铁新区。 |
北城社区 |
北城社区位于砀城镇西北面,南靠砀城环城河及人民西路,北位于砀城北三环路,砀城主要街道芒砀北路及金利大道。贯穿南北,西临屈楼杨楼村,东靠土山村及砀丰县路。辖九个居民组,八个自然村及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九个,常住户2018户,常住人口67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耕地372亩)。 社区办公座落在砀城内育新北路39号。社区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办公用房300平方米。建有市民学校,人口学校,党员电教活动室,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档案室,设有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妇幼保健室、社区警务室。信访综治治安办公室、民政低保办公室、妇青群团民兵治安巡逻,便民服务等组织。 北城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自身的特点。以服务居民、争创一流为工作思路,实现“老有所养、体有所健、难有所帮、贫有所济。”为实际工作,开展良好服务。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和社区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未来把北城社区建成一个“安居乐业、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社区在工作模式上,采取分工负责,每人分工的事务由自己负责到底,重大事情提交两委会讨论,或提交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形成决议后付诸实施。社区全年工作必须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年底还需做到把全年的工作情况向居民代表大会和议事委员会作书面汇报,这样逐步形成了社区工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 |
高台井社区 |
高台井社区内环路以内西南方向四分之一面积,是砀城镇的主要商业区。辖区内有大型超市二家,娱乐场所二处,幼儿园一所、医院一个、洗浴三处、旅馆九处、老年公寓一处、天主教堂、公司、商铺等。 人员:社区共有居民6000多人,计生管理人员10人、居住人员复杂、流动量大管理文化的一个社区。 社区成立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社区有一支团结战斗的班子,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在广大社区群众的配合下,我社区以服务群众、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待人,倾心相助,尽心办事,真心为民的服务宗旨,使社区内广大居民、切实得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残有所助、孤有所靠、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良好服务”。 |
南城社区 |
南城民族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下辖7个管理小区,总人口10216人,是皖北地区唯一的一个民族社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南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回汉群众顾全大局团结进取,把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中,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社区成立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砀城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我社区根据自身特点,以服务群众、勇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使社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是宿州市“首届先进社区”、宿州市第二届文明社区、宿州市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示范社区”、宿州市“科普示范社区”;砀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砀山县“五星级社区”、砀山县“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我社区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待人、倾心相助、尽心办事、真心为民”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社区地理环境优势,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使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切实得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残有所助、孤有所靠、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良好服务。 |
车站社区 |
车站社区座落在砀城镇西南部,社区成立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有一支团结战斗的班子,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东到健康路南端,西到火车站西,南临南苑社区,北到振兴商业街,社区总人口7012人,常住居民1827户,共有党员94人,设有三个支部,道南支部,道北支部和夕阳红支部,辖区单位8个,计生管理小区5个。 我们车站社区党总支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党总支承诺以下事项:一是加强社区党总支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镇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党建载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五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规范运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参与,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监督权。六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
城隍庙社区 |
城隍庙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30日,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下辖7个管理小区,总人口10292人,在党政府的指引下,广 大居民顾全大局,团结进取,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社区成立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砀城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社区群众的配合下,我社区以服务群众、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诚信待人,倾心相助,尽心办事,真心为民的服务宗旨,使社区内广大居民、切实得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残有所助、孤有所靠、难有所帮、贫有所济的良好服务”。 社区党总支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的社区两委班子的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每月28号的党员学习中,各位党员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在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后,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征求各方意见,找出差距,发扬成绩,解放思想,总结发展致富经验。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中,个个支部都搞起了帮带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无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自选岗位,再结合岗位职责为群众办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让群众和组织贴的更近了。 我们社区党总支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党总支承诺以下事项:一是加强社区党总支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镇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党建载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五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规范运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党内外群众的参与,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监督权。六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
金桂苑社区 |
一、金桂苑社区的基本情况: 本村坐落于砀城内西北方向,内环路与砀城路之间,金利大道西侧,村庄共占地一千三百亩,耕地七百八十亩。人口总计4800多人,其中本村老户1860人,外来居住(购房建房)3000多人.村委会两委共6人.计生专干1人,镇下派干部1人,镇委联系人1人,大学生村官1人,镇派1人,党建干部1人。 二、杨楼村发展状况: 1、本村老户年人均收入在4800元左右,位居全县前列,经济来源主要以经商为主,外出务工为辅,耕地次之。 2、 居住条件和邻近村相比也较好,人均居住为50多平方米,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楼房。 3、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政策优惠,村里的道路也焕然一新,如今村里百分之八十位水泥路面,全村通了下水管道,电力供应齐全,每家每户都吃上了深井自来水。 4、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杨楼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立足优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锤炼干部队伍,开拓发展空间,繁荣村文化,正构建着一个文明、富裕、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5、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学习和党的一切政治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素质,使党员遵纪守法,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间起到了一个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发展新党员6名以上,以增加党的力量和新鲜血液。 6、做好双培双带工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他们掌握多项致富技术来带动全社区群众发家致富。 7、积极做好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并成立五保、低保、医疗参保领导小组,合作医疗参保已达到90%以上,有病可以得到及时医治,大病可以及时得到救助。 8、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关爱女孩工程,及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对照奖扶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 9、解决好群众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干部的全程代理工作,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对因病、因灾和其他原因致贫的群众,进行分析调查了解,用最短的时间给与解决。 |
西城社区 |
西城社区位于砀城西部,东靠南城社区,西至中原社区,南邻车站社区,北至人民西路紧邻城隍庙社区,是砀城集贸市场的中心,人口密集,中小学校、娱乐场所云集,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0户,13272人,设11个管理小区,9个集体经济居民组,直管党员120人,协管党员504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2家。 西城社区成立于2002年12月,由原西关居委会和民主西街居委会大部分整合而成;2009年8月,原意发社区再次并入西城社区,使西城社区成为了砀城镇人口基数最大的社区。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驻区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西城社区两委一班人,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立足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锤炼干部队伍,开拓发展空间,繁荣社区文化,正构建着一个文明、富裕、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 西城社区居委会在集体经济组织“西苑集团”的大力支助下,现有办公用房1020平方米,内设警务室、民政低保工作站、劳动社保工作站、党员电教中心、人口计生学校、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室、悄悄话室、环孕检服务室、便民综合服务大厅、中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荣誉室、综治办。成立了以社区为主体的治安巡逻队,确保了一方平安,同时,还组建了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活跃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西城社区下属集体经济组织“西苑集团”现有固定资产6600万元,年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220万元,产值达1.4亿元。在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下,西城社区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村(居)先进单位”,三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红旗党支部”、“先进基础党组织”,被省“-”重要思想学教领导小组授予“-”思想学教活动先进集体,被省总工会、省工商联外商企业协会授予全省新建企业“双爱双评”活动先进单位,被省发展乡镇企业局授予“功勋集体”,被省政府两次会名为“明星企业”,被宿州市委组织部授予“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2010年度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和谐社区创建示范社区”,2013年被省评为“科技示范社区”、被县评为“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土山社区 |
土山村位于县域近郊,全村总覆盖面积110亩,现有耕地面积763.2亩,共辖4个自然村村,农户765户,人口4468人,我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宣传,广发动,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村拥有55个党员,一个支部,设有4个党小组,拥有15间办公室,配备了2台电脑及打印机,每个自然村设有广播,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乡营造全民参建设的氛围。利用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专题节目,每天定时播放。还制定了多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显要位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远到先进县区参观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经营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深入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抓经济,引项目,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壮大我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村建设速度,在农业发展上我村原是蔬菜种植基地,由于县城发展需要,我村被规划为开发地段,两年来,政府建设我村土地被征近300亩,蔬菜种植已失去原有规摸,我村为了使农民增收,联系培训单位,大力做招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我村近期与水务局沟通,使村民按上了城市自来水, 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我村实施建图书室,网络电视,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积极配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项工作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将那些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登记造册,为下步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到目前,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移动电话拥有率达到95%,网络宽带安装率达到40%,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了97%。 |
中原社区 |
中原社区:位于砀城西部,成立于2009年9月。有冠虹食品、现代食品、宝利纺织品有限公司、万安彩钢、西地亚木业、安吉转椅型板等企业。含紫鑫花园、华迪时代广场、世贸国际广场等楼宇。 |
徐井村 |
砀城镇徐井村座落在砀城镇东3公里处,北靠砀高路,南靠砀唐路,交通方便,地势优良,我村共有12个自然村(徐井、黑古礅、曹阁、曹庄、常庄、刘堤口、刘楼、杜庄、汪庄、曹官庄、常河、范庄),土地面积6664亩,其中砀山酥梨2000亩,黄桃3000亩,苗圃基地1000亩,大棚蔬菜,杂果约600亩,现有人口7886人,村固定资产约1447500元,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000余人,有效的推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我村共有党员186人,共设党支部5个,两委成员6人。 自2008年开展“五星红旗”工程以来,徐井村由原来的二星级村变成现在的三星级村,村两委共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扎实开展工作,明确方案到人,责任到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抓好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加强管理,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台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相关制度,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并大大加强了干群关系。 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学习和党的一切政治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素质,使党员遵纪守法,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间起到了一个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发展新党员6名以上,以增加党的力量和新鲜血液。 做好双培双带工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他们掌握多项致富技术来带动全社区群众发家致富。社区积极做好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并成立五保、低保、医疗参保领导小组,合作医疗参保已达到90%以上,有病可以得到及时医治,大病可以及时得到救助。 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关爱女孩工程,及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对照奖扶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解决好群众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干部的全程代理工作,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对因病、因灾和其他原因致贫的群众,进行分析调查了解,用最短的时间给与解决。 |
林屯村 |
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林屯村地处砀山县砀城东北8公里,北邻黄河故道湿地区(废黄河),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耕地面积5600亩。属故黄河滩地,经济以水果种植和养殖两大块,另有樱桃和金太阳是我村的特色杂果,远销全国各大超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通过村两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村级道路四通八达,田间道路面貌一新,村民致富能力大大加强,现民人均存收入在2500元左右,我村会以更新的姿态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林屯村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党员110名,村两委6人,计生专干2人。我们按照县委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宗旨,以加快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林屯村总支以党建工作为中心,狠抓五个载体建设,党员干部走在致富前列。种养两大块高速发展。种植业以康美果业为龙头,发展优质黄桃示范园500亩,优质杂果200亩,有力地带动我村的经济发展。养殖业以冠农牧业为龙头,使我村的养殖业高速发展,我村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生猪6000头以上。在市场猪价低迷的今天,我村养殖户正挖潜力练内功,沉着应对,去迎接美好价格的春天,林屯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放的姿态,百倍的信心笑迎八方来客。 |
杨庙村 |
砀城镇杨庙村位于砀城镇东部,下辖13个自然村,总户数1535户,总人口6838人,耕地面积5900亩,其中95%为果园,该村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155名。村干部现有9人。 自2008年开展“五星红旗”工程以来,在全县“五星红旗”工程中成为进步较快的典型。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树立班子的新形象。从抓好班子成员的团结入手,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明确各人分工和分片联系点,做到了责任到人。加强阵地建设,新建了8间平房,新增面积220平方米。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党员教育“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总支会议和党员议事会。抓好“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向承诺”、“双向带动”五个载体建设,使党组织和党员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三是引导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改良了酥梨品种500亩,优质黄桃种植面积扩大达到2900亩,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会员达到了700多户。四是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实施“阳光村务工程”,使村务、财务、党务公开透明。新建了高标准公开栏,按照要求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建立了台帐,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相关的制度。五是为群众办好实事。新修村庄路4条,为困难群众办理农村低保245人,打400米深井一眼,覆盖率达到了90%。挖大小沟1500米,基本解决了排水难的问题。 |
西南门村 |
西南门村,地处砀城东北6公里处,辖5个自然村,13个村小组,2312户居民,人口7500余人,面积8000亩。全部土地都栽培果树,主要是酥梨和黄桃。村里干部7人,党员180名,下设6个支部。2009年确定致富带头人15名,有双培双带示范户3名,其中党员2名。村内私营企业6个,年产值300万元。全村共有育龄妇女2225人,其中已婚1233人,四属人数1047,计划生育率93%。村庄位于黄河故道两岸,春暖花开之季景色异常美丽迷人,碧清庄园风景区是梨花节主会场。 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学习和党的一切政治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修养和素质,使党员遵纪守法,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间起到了一个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发展新党员6名以上,以增加党的力量和新鲜血液。 做好双培双带工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他们掌握多项致富技术来带动全社区群众发家致富。 积极做好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并成立五保、低保、医疗参保领导小组,合作医疗参保已达到90%以上,有病可以得到及时医治,大病可以及时得到救助。 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关爱女孩工程,及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对照奖扶政策,把计划生育工作完成。 解决好群众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好干部的全程代理工作,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对因病、因灾和其他原因致贫的群众,进行分析调查了解,用最短的时间给与解决。 |
李屯村 |
李屯行政村座落在101省道西侧,砀城镇西北部,现有人口4323人,耕地面积5147亩,其中果树841亩,蔬菜160亩,辖八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2005年由原陇海乡宋屯、刘屯、李屯东西村划入砀城镇合并而成。 现李屯村共有正式党员114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2008年成立于李屯党总支、辖刘屯、李屯两支部。现李屯村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批如李建忠奶牛养殖,贾阁村蛋鸡养殖。舒王庄村条掃加工,李楼村“绿丹农”专业种植合作社和曹新庄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多元产生,带动本村各项经济的发展。 近三年来,随着砀城化建设的发展,又涌现出了李连洁、陈民建、曹义申、李东立等建筑队,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服务行业的肉鸡加工,销售占据砀山市场的85%份额以上为本村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村民生活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屯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立足优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锤炼干部队伍,开拓发展空间,繁荣村级文化,正构建着一个文明、富裕、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利用国家有关惠民政策,加大对土地的集约化改造,形成集约型农业。根据市场的要求,加产业结构调整,从本村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二)加大对村民的各方面的教育投入,利用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开阔农民的眼界,了解先进地区的农业管理经验,和有关部门联系,开设农民创业培训班和农民外出技能培训班。使有条件的农民能够创业,使外出务工者都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三)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力度,特别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和实际工作中,树立公仆意识,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本着对党对群众,对自己负责的思想意识去处理各种农村事务,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保证正常的办公费用,使各种活动正常开展,村务、政务及时详细公开。增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
蒋营村 |
蒋营村位于黄河故道南岸,下辖蒋营、梁庄、东南门、汪集、东杨庄、黄河新村六个自然村,人口8793人,耕地12000余亩,有农户2200余户,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分明,土地为沙质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砀山酥梨、黄桃、苹果、金太阳杏、蔬菜等,86%以上的农户以种植业为主,全村85%以上的土地种植水果,农民的收入80%以上来自于水果,境内有砀高公路贯通,有贡梨园、瑶池烟霞、武陵胜景、碧清庄园等旅游观光景点,交通便利,通讯畅通,原黄河新村为安徽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