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临泉县 >> 杨桥镇 >> 二冯村

二冯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二冯村谷歌卫星地图)


二冯村简介

  二冯村位于牛庄乡东部,S1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5552人,113名党员,耕地4132亩,是一个人口密集型村庄。近年来,二冯村村委在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创建工作主要成果:
  近年来,二冯村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本村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协调发展。
   二冯村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2011年7月,全村调整产业结构,先是成立了牛庄乡二冯村中药材种植协会,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将原来散片种植联合起来,形成了千亩的中药材中药材种植基地;然后引进了大棚黄瓜,半截楼西瓜等经济作物来填充单一的粮食种植,使农民每亩地增收200到300元。2011年12月,利用一事一议工程,全村硬化水泥路4条,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2012年,二冯村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村庄整治和土地整治,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为牛庄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二冯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两委经常在村宣传“孝义”,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大会”,“十佳母亲、十佳女孩表彰大会”,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在全村上下形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良好氛围。
   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特点,探索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途径,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2011年10月,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二冯庄村建成了一幢586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总投资65万元。 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理念,坚持科学整合、集约使用原则,合理设置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室布局,一楼主要突出便民惠民和关爱帮扶功能,设有综合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室、社会管理室、谈心说事室、档案资料室、穿心莲协会室。二楼设有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妇女儿童老人关爱室)等。同时,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村委会等村级组织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信息栏,规范党务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目前,服务中心集远程教育、健身娱乐、图书阅览、党建活动于一体,功能齐全,有牌子、有制度、有设备、有公开栏、有台帐资料、有兼职管理员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优美。
   二冯村工作积极认真,多次获得“十佳村室”“五好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妇女之家等工作都受到了群众和县乡两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
   近年来,二冯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保持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村创建计划。二冯村文明村创建工作以实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工程为载体创建文明村,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1200 236000 -- 查看 二冯村谷歌卫星地图

二冯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二冯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老街社区

  老街村是杨桥集镇三个社区之一,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地杰人灵,S102、S328穿境而过,泉河、涎河、界南河、阜临河在此交汇,水陆交通便利,是连接临泉、阜阳、阜南、界首的枢纽。该村于2006年8月由老街村和泉河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庄,18个村民组,802户,总人口2068人,耕地面积819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名。    老街村作为安徽省少数民族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导产业,以芝麻、花生、油菜为辅导产业,全村劳动力1620人,适宜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建厂投资。    本村特色:老街村作为少数民族村,拥有投资便利。客运和货运便利,两大码头水运交通发达。    老街村人竭诚欢迎您来考察投资!  

杨桥社区

  杨桥村是杨桥集镇三个社区之一,交通便利、商贸繁荣。S102、S328穿境而过,泉河、涎河、界南河、阜临河在此交汇,水陆交通便利,是连接临泉、阜阳、阜南、界首的枢纽。该村 于2006年8月由杨桥村和杨新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庄,17个村民组,879户,总人口2781人,耕地面积1017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1名,在2006年抗洪抢险中被临泉县委评为抗洪抢险先进村。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4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以棉花、花生、油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6个,辖区内企业8个。  

新安社区

  新安村是杨桥集镇三个社区之一,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地杰人灵,是春秋时楚国大将、“百步穿杨”养由基的出生地。该村于2006年8月由永安村和新安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庄,36个村民组,786户,总人口3561人,耕地面积1177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5名,先后被临泉县委授予农村基层先进党组织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5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导产业,以芝麻、花生、油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16个.本村特色:交通便利,S102、S328穿境而过,泉河、涎河、界南河、阜临河在此交汇,水陆交通便利,是连接临泉、阜阳、阜南、界首的枢纽。商贸繁荣,村辖区企业十几家,商户近百户,有长短途车站,货运码头。    人杰地灵,是春秋战国时期养由基、费无忌的故里。名胜古迹无数,水域宽阔,最适合开发旅游项目。    新安村人竭诚欢迎您来考察投资!   

郭沟村

  郭沟村位于杨桥之东1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S328省道穿境而过。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郭沟村、小郭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组,950户,总人口4218人,耕地面积3000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9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1公里,户户通硬质路2公里。    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黄瓜、西瓜等果蔬种植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2个。辖区内农产品和农资购销企业1个,全村劳动力2825人,富余劳动力10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以小麦高产攻关种植基地带动优质小麦种植,以个体粮食收购带动粮食外销,以大棚果蔬种植带动农户增收,带动广大群众种植农副产品积极性。  

孔庄村

  孔庄村位于牛庄乡的北部,紧靠泉河,全村辖8个自然村,1135户,4607人,耕地面积3037亩.    近几年,全村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步伐。通过招商引资,使投资2000多万的安徽天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落户该村,可解决100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上。另外,该村又与波司登公司合作的项目也在进行中,即将投入生产。    村里经济作物主要以地黄瓜为主,每年种植面积都在千亩以上,已经成为牛庄乡有名的地黄瓜种植区和该村的支柱产业。   

李凤村

  李凤村位于牛庄乡东北部,,有8个村民组,1047户,4395人。耕地面积3057,农民人均年收入2800元。     近年来,李凤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由于村民收入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全村还是以农业为主,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该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二冯村

  二冯村位于牛庄乡东部,S1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5552人,113名党员,耕地4132亩,是一个人口密集型村庄。近年来,二冯村村委在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创建工作主要成果:   近年来,二冯村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本村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的协调发展。    二冯村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2011年7月,全村调整产业结构,先是成立了牛庄乡二冯村中药材种植协会,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将原来散片种植联合起来,形成了千亩的中药材中药材种植基地;然后引进了大棚黄瓜,半截楼西瓜等经济作物来填充单一的粮食种植,使农民每亩地增收200到300元。2011年12月,利用一事一议工程,全村硬化水泥路4条,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2012年,二冯村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村庄整治和土地整治,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为牛庄乡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二冯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两委经常在村宣传“孝义”,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大会”,“十佳母亲、十佳女孩表彰大会”,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在全村上下形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良好氛围。    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特点,探索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途径,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2011年10月,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二冯庄村建成了一幢586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总投资65万元。 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理念,坚持科学整合、集约使用原则,合理设置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室布局,一楼主要突出便民惠民和关爱帮扶功能,设有综合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为民服务室、社会管理室、谈心说事室、档案资料室、穿心莲协会室。二楼设有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妇女儿童老人关爱室)等。同时,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村委会等村级组织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信息栏,规范党务村务公开,促进民主建设。目前,服务中心集远程教育、健身娱乐、图书阅览、党建活动于一体,功能齐全,有牌子、有制度、有设备、有公开栏、有台帐资料、有兼职管理员管理规范,环境整洁优美。    二冯村工作积极认真,多次获得“十佳村室”“五好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妇女之家等工作都受到了群众和县乡两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    近年来,二冯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保持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村创建计划。二冯村文明村创建工作以实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工程为载体创建文明村,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定庙村

  定庙村位于S102省道以南,距离牛庄乡政府3公里。辖15个自然村,人口3725人,856户,耕地面积3377亩。共有党员62人,支部成员5人。辖定庙、大闫两个分支,其中定庙分支委员3人,43名党员,大闫分支委员3人,19名党员。是牛庄乡南部的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近年来,定庙村在牛庄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村两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机遇,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科技含量,特别是利用现有的定庙集,大力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率。   

李寨村

  李寨村辖1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424亩,935户,人口4084人,党员52名。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兼种植中药材生姜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李寨村以“-”重要思想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促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利用好扶贫资金和其他扶贫资源,力争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贫困问题,尽快走向富裕。   

滕庄村

  滕庄行政村紧邻定庙集,全村辖9个自然村,现有居民1003户,人口4100人,耕地3360亩,村两委由5人组成,全村共有75名正式党员。目前腾庄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资兴建中。   近些年来,在牛庄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从思想、制度、监督等方面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村两委班子风清气正,村民干部和谐相处。 腾庄村“两委”将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腾庄,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宁大村

  宁大村位于牛庄乡的最南部,辖8个自然村,1022户,4039人,耕地面积3746亩。村内有敬老院以座,小学一所,卫生所一所,柏油路贯穿各个自然村。    该村以种植玉米、大豆、芝麻等为主,兼种植中药材、棉花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宁大村“两委”将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洪宕,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刘楼村

  刘楼中心村位于牛庄乡西北部,中心村现辖14个自然村,1750户,6132人,耕地面积4266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2008年人均收入2412元,主要为第一产业收入。本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优质小麦、玉米。本村按照稳粮扩经增效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近年来, 刘楼村“两委”将在牛庄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洪宕,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朱腰庄村

  朱腰庄村位于杨桥镇东北部,地处中原,北靠泉河,民风淳朴,水土资源丰富。该村是2006年由原朱腰庄村与冷楼村合并的建制村,全村总人口5023人,1321户,党员72名,耕地4321亩,其中朱腰庄中心人口2659人,458户,耕地面积2188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3650元。 近年来,村“两委”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的总要求和“住规划房、饮自来水、上卫生厕、走硬化路、烧节能灶、建标准圈”的发展目标,深入开展“三清四改”活动,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水泥柏油路9.6公里,户户通硬质路6公里,兴建沼气池160座,改水300户,改厕300户。    产业特色:依托水土资源、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及劳务经济。全村存栏黄牛300头,生猪3100头,放养成品鱼30000斤,蛋鸡存栏量达10000羽。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方栽植山水梨5000余株,贡柿8000余株,年产水果30吨,完成低洼地综合治理1630亩。积极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全村外出务工创业980人,年收入近2000万元。在外创办企业十余家,返乡创业兴办规模养鸡场、新型水泥砖厂、家俱加工厂等5家企业。   

甄庄村

  甄庄村位于杨桥集镇东1.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民风淳朴,S328省道穿境而过。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甄庄村、罗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庄,共1346户,4476人,党员76名,耕地面积4300亩,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3650元。    甄庄村被列为临泉县首批美好乡村建设村,整体规划已由县规划局规划编制,并交阜阳市设计规划院编制图纸,将原村部所在甄庄自然村为中心建设村,同时另规划四个居民点:张庄、李寨、罗庄合并为一个居民点;马庄、杨庄合并为一个居民点;宋庄居民点;郭营居民点。甄庄村已建成自来水厂、小学、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敬老院等公共设施,政府总投资460万元;新修建水泥路3500米,政府投资100万元,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近年来,村“两委”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的总要求和“住规划房、饮自来水、上卫生厕、走硬化路、烧节能灶、建标准圈”的发展目标,深入开展“三清四改”活动,全面抓好美好乡村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甄庄村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大豆、红薯、芝麻、西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3个。辖区内企业3个,全村劳动力3050人,富余劳动力15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本村特色:是具有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贡柿之乡,正积极筹建贡柿产业园。   

段寨村

  段寨村位于杨桥镇东南3.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距328省道3公里,距102省道2公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段寨村、王菜园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庄,1256户,总人口4451人,耕地面积4408亩。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5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       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6名。辖区内企业8个,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生姜、薄荷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11个。全村劳动力2789人,富余劳动力153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姜油、蒜油加工和精加工,即把生姜、大蒜练成姜油、蒜油,然后经过深加工成精油,产品销往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全村姜油出口量占安徽省的80%以上、占全国50%以上,每年出口创汇近400万美元。   

后郭寨村

  后郭寨村位于临泉县杨桥镇东南部,西与328省道相邻,北距102省道300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占地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81亩,水域340亩,辖12个自然村,19个村民组,1531户,5874人,其中劳动力2922人,外出务工人员1512人。现有党员103人,设党总支,下辖6个党小组,被市、县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是市委宣传部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村。    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5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大豆、芝麻为主导产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发展畜牧业。辖区内企业1家,去年全村劳动力2900人,富余劳动力1527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牛井村

  牛井村位于杨桥镇西南1.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距328省道1.5公里,距102省道1公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牛井村、冯庄村、王庄村三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庄,38个村民组,1450户,总人口5597人,耕地面积4343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9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3公里,户户通硬质路5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芝麻为主导产业,以生姜、西瓜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8个,养鸡25000羽、鸭4000只、牛80头、猪400头、羊600只。全村劳动力3350人,富余劳动力21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养殖狐狸是本村的特色养殖,小王庄自然村王金昌兄弟二人养殖狐狸有10年历史,目前存栏400只。   

刘庙村

  刘庙村位于杨桥镇西南3.5公里处,紧临328省道。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刘庙村、大塘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庄,30个村民组,1230户,总人口5246人,耕地面积4926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4名。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5.86公里,户户通硬质路5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生姜为主导产业,以养牛、养鸡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18个。全村劳动力2300人,富余劳动力12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刘老家集是我村经济贸易交易中心,集域面积1、2平方公里,商贸繁荣。  

七里桥村

  七里桥村位于杨桥镇西南2.5公里处,紧临328省道。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王桥村、七里村和后老三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庄, 1516户,总人口6104人,耕地面积5104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2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6.6公里,户户通硬质路3公里。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生姜为主导产业,以养猪、养鸡为辅导产业,户办养殖场18个。全村劳动力3200人,富余劳动力16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1、规模标准化养鸡、养猪,年出栏肉鸡12万羽,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 2、河面水厂养殖,年产鱼5吨左右。  

孙庙村

  孙庙村位于杨桥之东3.5公里处,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地平如砥,一望无垠。S102省道穿境而过。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孙庙村、丁营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庄,21个村民组,1195户,总人口5061人,耕地面积4492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8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通互联网。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导产业,以大豆、红薯、芝麻、西瓜为辅导产业。辖区内企业1个,全村劳动力3100人,富余劳动力1100人,人力资源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本村特色:1、大棚芹菜规模种植。2、双孢菇大棚生产。3、长途汽车运输。  

刘大村

  基本概况:刘大村靠杨桥集镇,临S328、S102两省道,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该村于2006年8月由原刘大村、里店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庄,17个村民组,1327户,总人口5470人,耕地面积4395亩。该村设1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4名。    2010年村部进行扩建,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多功能课堂,同时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3月份全市“四议、两公开”村级事务管理现场会在刘大村召开,6月份村党总支被阜阳市授予“五个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2月份组织的妇女抗旱队被中央电视台《-》栏目以“绿色娘子军”为题向全国报导,6月份,临泉县-派8名保安驻村服务群众;2011年和2012年,村党支部-祝祖良分别被邀请参加全省选派干部代表座谈会,村党支部书记刘子良被评为“临泉十佳村党组织书记”、阜阳市人大代表.全省优秀0员和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2012年我村的村级网页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村党建网页”和全省“万村网页百强村”。   产业特色:优质小麦示范种植基地;优质玉米种植基地和优质西瓜种植基地;生姜种植有多年的传统;养殖业主要有规模养猪、养鸡、养牛.  


二冯村特产大全




二冯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