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庄村有9个自然庄,31个村民组,1035户,4260人,耕地4030亩,党员56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
村支部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村支部把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明确工作目标,村务不定期的进行公开,组织党员每月一次收看远程教育先锋网,使“双培双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带动发展养殖大户5户,还有中富面粉食品加工厂,预制厂、轮窑场等。
李中富面粉食品加工厂全年总产值达800万元;
养殖大户:刘银田住刘庄养猪120头,全年产值达38万元,刘振生住刘庄养猪80头,全年产值25万元,刘磊、住刘庄,养猪60头,全年产值20万元。张凤栾,住谢庄,养猪60头,全年产值20万元。孙洪利住王寨村,养猪100头,全年产值30万元。
申庄村生产加工的粉丝闻名遐迩,使用原料100%纯红薯淀粉,质地优良,无泥沙、无细渣和其它杂质。
申庄粉丝制作秉承传统,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粉丝在配料与打芡阶段,不添加任何有害健康的物质。漏丝阶段,全部采用农家手工制作工具。出锅后的成丝,经过两次冷水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最后放在室内冷透后再拿出室外晒丝。
为保证粉丝地道纯正的农家口味,上述流程,均在寒冬时节完成,粉丝制作完毕后,专门准备储藏室,采用传统和现代工艺对粉丝进行储放,粉丝不变质、不变味。
申庄粉丝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由颍泉区商务办公室、颍泉区农委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204101 | 236000 | -- | 查看 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营村 |
长营村概况介绍 长营村位于宁老庄西部,西邻闻集镇老庄村、段庄村、东南北与我镇姜堂、梅寨、大田、锦湖接壤,宁苏横穿长营村3.7公里,这里交通便利,物阜人丰。 长营村成立于二OO六年十一月,由原李长营村与洪庄村合并为,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6380亩,5594人,全村现有党员72名,党小组14个,党支部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5名,现有村干部7人。 长营村境内有小学2所,一年幼儿园,现有在校大学生34人,外籍工作人员52名,本村企业有板材产一个,木工加工企业32个,养殖是本村的支柱养殖业,现有养专业户27户,年纯利200多万元,养猪专业户2户,年产值37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727人,人均纯收入已达2670元. |
老庄村 |
自2006年以来,老庄村在以刘香峰书记为中心的村两委确立以“加快、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全村全面进步”为工作中心思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别多次获得颍泉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颍泉区“先进党支部”、颍泉区“综合治理平安村”、阜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颍泉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班子建设 1、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老庄村共有党员129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8人组成,两委班子有1人交叉任职、大学生村官1名。几年来,老庄村党支部认真完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支部的核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在平时的工作中,班子成员能够齐抓共管,事事干在前面,不等,不靠,真正的使支部班子成为朝气蓬勃,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坚强有力集体,有力保证和促进了各项涉民工程的顺利推进。 2、党内生活情况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从抓制度建设入手,落实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预备、党员管理等制度,党员们都能够按时参加党内生活,定期汇报思想动态,由于及时的沟通和了解,使支部明确了党员教育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中的不足。确保了党内生活的高质量、高标准开展。 3、村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多年来,村党支部把党务公开当作大事来抓,建立了党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一年分两次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发展经济 老庄村自06年提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并推出具体措施以来,农民收入有了跨越性的提高。 1、着力发展村级企业和养殖业。建筑材料生产是我村的一个强项产业,年产值800万元,菜鸡养殖年产值300万元,并且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 2、老庄村坐落在老庄集镇,有500余农户从事商贸、饮食、运输、服务、加工、建筑等行业,形成了阜城西北一个最繁荣的集贸市场,进一步繁荣老庄集镇商贸市场,我们将进一步鼓励本村村民进入集镇经营。 三、新农村建设 我村的新农村主要划分三个居民点和一个中心村、一个街区。中心村建设示范点是一个亮点建设,老庄集街区新建三横两纵街道商贸市场和两个步行街,现三个居民点已落实规划,以罗王路为主的3.5公里的主干村村通公路正在实施修建,中心村主次干道和宅间道及排水系统均已建成。 |
新街村 |
新街村由酒坊村、新市村2006年合并为新街村,位于宁老庄西南部6公里处,东邻1号公路、西邻姜马路、看谢路、新椿路横穿本村,全村共16个自然村。 一、户数:1208户,党员:82人,人口:4256人,地亩:4863亩,商店:31个,窑厂:7座,养牛户:3户 规模养猪:7户规模,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群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种植,社会治安,维稳工作进展有序,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以新街村为中心村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发展,前陈营新村,后陈营新村,酒坊新村,渠西新村和陈庄新村为重点建设,目前全村已建在建两层楼房以上达430户。 三、全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村党员共同努力下,带动和促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群防群治,平安建设,保持农村平安稳定,农民才能安居乐业,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全民共 社会和谐。 |
新农村 |
新农村两委干部团结,战斗力强,他们在党总支书记、主任余玉福带领下,扎实苦干,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新农村位于宁老庄西部1公里处,北靠105国道,南靠宁苏路县道,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二盼优越,全村人口4043人,耕地面积4200亩,,全村共有11个村民组,党员83人,村组干部8人,境内有王新庄小学一所,教师21人,在校学生420人,村办企业有生物油厂,本制地板厂,混泥土搅拌站,总投资8000万元,年创经济效益估计达800万元,可解决剩余劳力220人。养殖业有范庄自然村周海广的养殖场 ,存栏100头,每年出栏仔猪2500头,纯收入达60余万元,小杨庄李辉养猪场,存栏母猪15头,自敏自养,每年纯收入达12余万元,余宁庄自然村张良才的养鸡场,存栏蛋鸡500只,纯盈利达4.8万元,马庄村干部刘士明饲养长毛兔350只,年纯收入3.5万元,余宁庄和晚茬移栽小麦亩产达1200斤,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为新农村粮食增产作出了较大贡献,新农村还盛产恋丝萝卜,个圆,通青,味甜青脆可口,余宁庄村民西瓜、圆大、皮薄,瓢红、蜜甜。在阜阳市有名气。 |
唐营村 |
宁老庄镇唐营村,位于阜阳城西北13公里,宁老庄西南4公里。地处泉河洼地,南邻新泉河,东靠菜籽沟,北临丁寨沟,一号路贯通南北,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17个自然庄,耕地面积5770亩,人口4448人。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近几年,为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的意见,近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模式,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西葫芦种植。首先由黄土井几位农民自发式种植大棚蔬菜,品种有西葫芦、茄子、辣椒、特别是种植出来的西葫芦,个头中等,味道独特鲜美,有多种做法和吃法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采摘后销往界首、太和、阜城,产品供不应求。 一、西葫芦种植与销售情况 2000年由黄土井几户农民自发式种植大棚蔬菜,品种有西葫芦、西葫芦、茄子、辣椒,一年下来,种植西葫芦增值增效明显而且种植时间短、生长快、易管理、产量高、销路好、价格高。一亩地西葫芦要比种植其他蔬菜增收1000余元。村班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了村委扩大会,建立了联系和帮扶制度,大力向农户宣传种植西葫芦的好处,帮助种植户筹资金、选材料、租换土地、引领扩大面积。西葫芦种植以黄土井为中心,现已扩大到吕庄、刘庄、宁庄、唐营,60户,200多亩。产品3月上市,5月结束,最早上市价格每斤3元,中后期2元、1元、0.5元。每亩净收益1万多元,总收入可达2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太和、界首、阜阳城,走多少卖多少,总是被抢购一空。唐营村西葫芦种植重点大户有唐启友、唐启同、唐启新、唐启建、唐瑞付等,年收入近10万元。唐瑞付原来是我村的特困户,种了几年的西葫芦,经济收入翻几翻,成了典型的富裕户。 二、总体思路和规模种植 种植西葫芦效益高、前景好,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镇-于华献十分关心和支持,多次到唐营村和干部农户攀谈,共谋扩大规模、发展大计。在于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经村委扩大会议研究,唐营村计划2010年西葫芦种植由原来的60户发展到100户,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吸引外地客商到现场地头收购,决心把西葫芦打造成宁老庄镇名优产品。 |
锦湖村 |
锦湖村位于宁老庄镇的西8公里处,宁苏中穿村两过,辖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东西跨度20公里,南北跨度3.5公里,人口总数达3790人,共1100户,-员人数44人,农业面积4708亩,本村共辖28个自然村,环境优美,村网淳朴文明,社会治安良好。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资源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锦湖村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棉花等。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狠抓生产基地. |
富民村 |
富民村位于阜阳城西北部,宁老庄西6公里处,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2043户,全村7563人,21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7802亩耕地。 一、尊师重教 人才辈出 历届党支部村委会都十分重视教育,能放后第一个兴办富民入学,全镇第一个建小学 教学楼,以原宁老庄区到现在小学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矛。毕业的学生考取名校,全部进重点班,每年都有几个考取大学,有考取清华大学,上海工交大学,南京军事学院,中国名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师大学以及全国重点大学,有留美、留日学生,获取博士,硕干研究生学生数人。 二、外出务工能人。柿树村韩益军每年在天津打工,创办天津汽车配件公司,分公司遍布全国数省市。 韩寨 韩君礼 韩之才 余洋飞 范庄范文法,范文平都是建筑老板,占领整个沈阳建筑阵地。 三、养殖业能人:养鸡大户有黄土井村民唐启春 唐启证,刘庄村民刘自军 张庄村民张超明 张瑞福 时庄村民刘礼,周韩庄村民李国涛 每年养鸡数万只。 养猪大户 ,现存栏一白多头,,一年出售四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上、种植业大户能唐启友 高中文现年48岁,任数年村民组员,近几年靠大棚蔬菜发了家,今年春季种了6亩西葫芦,4户茄子,收入近十万元,在他的带领下,黄土井发展近提个蔬菜大棚。 五、全村水产养殖面积二百多亩,六连塘垂钓中心,放养各种鱼类,吸引入方爱好钓鱼者前来钓鱼,同时还放养有不少观赏鱼类,颜色鲜艳,十分可观,凡来钓鱼团体或个人,每次都是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
陈集村 |
陈集村概况介绍 陈集村位于宁老庄西部,西邻宁苏路,南,我村耕地面积4598亩,人口4532人,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1155户人,以村党总支书记程中才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我村普遍开展了有文化,民生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训,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专业户,采取各类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带头人。 |
申庄村 |
申庄村有9个自然庄,31个村民组,1035户,4260人,耕地4030亩,党员56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 村支部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村支部把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明确工作目标,村务不定期的进行公开,组织党员每月一次收看远程教育先锋网,使“双培双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带动发展养殖大户5户,还有中富面粉食品加工厂,预制厂、轮窑场等。 李中富面粉食品加工厂全年总产值达800万元; 养殖大户:刘银田住刘庄养猪120头,全年产值达38万元,刘振生住刘庄养猪80头,全年产值25万元,刘磊、住刘庄,养猪60头,全年产值20万元。张凤栾,住谢庄,养猪60头,全年产值20万元。孙洪利住王寨村,养猪100头,全年产值30万元。 申庄村生产加工的粉丝闻名遐迩,使用原料100%纯红薯淀粉,质地优良,无泥沙、无细渣和其它杂质。 申庄粉丝制作秉承传统,采用纯手工制作工艺,粉丝在配料与打芡阶段,不添加任何有害健康的物质。漏丝阶段,全部采用农家手工制作工具。出锅后的成丝,经过两次冷水降温,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最后放在室内冷透后再拿出室外晒丝。 为保证粉丝地道纯正的农家口味,上述流程,均在寒冬时节完成,粉丝制作完毕后,专门准备储藏室,采用传统和现代工艺对粉丝进行储放,粉丝不变质、不变味。 申庄粉丝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由颍泉区商务办公室、颍泉区农委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
枣树行村 |
枣树行村党支部、村委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外出务工为互补,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清潭村人口是4039,54名党员。8个自然庄.16村民组,耕地面积3401.清潭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宁老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举科技旗,走致富路,锐意改革,灵活谋略,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
曹寨村 |
曹寨村位于宁老庄镇部,南与陈集村、富民村,东与新农村,西于洪桥村相邻。全村管辖10个自然村,党员64名,862户,3496口人,耕地3670亩。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了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扎扎实实不断推进了全村的小康建设。曹寨村养殖场是村集体所有,现有精养鱼塘面积二十余亩。近年来,镇政府大力投入资金改善养殖场经营环境,目前,养殖场交通便利,排灌设施齐全,塘口本养殖场适合水产品的特种养殖,如草鱼、螃蟹、虾类等,也可根据需要,扩大养殖面积。采取标准化建设,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非常适合水产品的立体养殖。 |
椿树村 |
椿树村概况 椿树村位于宁老庄镇的西南部,105国道以南4公里处,全村土地面积6.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00亩,耕地6898亩,辖有11个自然庄,29个村民组,1190户,4558人,劳动人口2032人,2007年生产总值1190万元,村主导产业是水产养殖和良种生猪基地,2007年销售收入736万元,占经济总量的2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高于周边镇村2000多元,村内有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两委干部班团结务实,发展经济思路清晰,平均年龄在40岁,2人从事水产养殖,是水产养殖能手,(1)张士龙,男,现年56岁,从事鱼、养虾20年左右,其承包水面150亩,年收在20万元,(2)沈俊强,男,现年34岁,从事养殖肉鸡5年,年出栏肉鸡10万只,年收入在15万元,1人承包椿树村纸场 ,秦洪超,男,现年53岁,年收入在18万元,村里集体养场场,年出栏在600头,年收入40万元,优势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发展经济思路清晰。 建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和现有的经济组织形式,建立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并成立了六村农业综合开展公司,实现组织健全化,协会制度化,工作正常化,形式多样化,财务公开化。 |
大田村 |
大田村位于阜阳大城西北部,宁老庄西南6公里。东有菜籽沟,与老庄村相邻,南与椿树村接壤,地属泉河洼地。一号路由南向北贯通全村,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全村5058口人,20个自然庄,30个村民组,5012亩耕地。 大田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宁老庄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市场引导,以科技带动为前提,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外出务工为互补,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 |
姜堂村 |
姜堂村位于宁老庄镇的西7.54公里处,宁苏中穿村两过,辖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东西跨度25公里,南北跨度3.5公里,人口总数达6510人,共1813户,-员人数128人,农业面积6096亩,本村共辖21个自然村,分为42个村民组,环境优美,村网淳朴文明,社会治安良好。 本村民姜堂集为中心,交通便利,除宁苏路外另有四条东西村干道,5条南北村干道将各自然村紧密地交组在一起,本村经济发达,既有闻名省内外的姜堂生猪交易市场,又有多年古集为依托,各种设施如医院、电信、邮政、信用社、工商税务所、派出所、学校 、供销社、粮站 、变电所等行业一应俱全,姜堂古集远近闻名,四条东西街,六条南北街吸引着八方客商来此交易,每到逢集、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货物一应俱全,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赶集购物的人头攒动,摩肩接 好一幅热闹景象。 在2006提度区划调整以来,2008年3月份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共选支部班子成员5名,丁维标支部书记,苗贺勇任支部副书记,杨中户任组织委员,曹海建任宣传委员,郭祥珍任-委员,村委会班子5名,丁维标任村主任,苗贺勇任副主任,杨中宣,麻启才、王彬任村委委员。 我村右为农服务中,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争取农发资金,对村内的路、桥、涵、井进行行改造,购置设备,同时又旧村庄进行改造,目前丁庙的旧村庄改造已完工,对打工人员为其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门路,并为其劳务保障提供法律援助,动员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便利,创造安定和谐的创业环境。 右村务公可中,实行阳光操作,事事透明,如民生工程,五保,低保、救灾物资等坟生、粮补等一律公示,绝不弄虚作假,对小型项目及开支数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大型项目及开支交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而且本村有远程教育点一个,有专人负责,及时下载各种信息,掌握时理动态,市场行情等。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
马窝村 |
颍泉区宁老庄镇马窝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建于2012年11月3日,竣工于2012年11月17日,由安徽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总造价18.63万元,建筑面积249平方米,占地1.2亩。马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层11间,设党员活动室、先锋在线站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人口学校、村务监督室、书记室、农家书屋、计生专干室、关工委等活动场所,基本满足现有工作需要 马窝村地处泉河洼地,共有人口4221人,1054亩、土地3700亩、有水面养殖800余亩,11个自然庄,27个村民组,党员62名,村两委干部五人,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三大部分为主体。 一、种植:午季以小麦面积达到3600亩,秋季以玉米、黄豆套种为主。 二、养植:1994年挖渔塘水面500亩,共承包8户农产,谢新发村民在本村承包水面60余亩,每年养鱼收入3万余元。小谢庄村民谢子龙、谢春友二户都是发展大棚养鸡事业。党员活动室三间,与远程教育站点和人口计生学校合用,有80个座位,党建、计生、远程制度齐全,风扇、空调、投影和电视一应俱全,能基本满足现有工作需要。 |
和盛村 |
和盛村位于宁老庄镇最南端,地理位置偏辟,处在泉河岸边,北临椿树村、新街村、东与坎河溜交界,西和马窝村交界,全村4300人口、4620亩地,分11个自然庄41个村民小组,党员67名,经济较为繁荣,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提高。村部座落在和盛村中心处,两所小学、远近闻名的恋思萝卜,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销售一直很好,建于1994年9月的阜阳市看河溜洗澡巾厂运营正常,投资150余万元的和盛新型材料厂也即将投产使用,养殖大户较多。 |
梅寨村 |
梅寨村有16个自然庄,24个村民组,1041户,4076人,党员42名,村两委干部6人,村聘请一名计生专干。 梅寨村东靠姜堂、申庄、马窝村、北靠洪庄、长营,西靠大田,洪庄、南靠泉河和颍州区西湖交界,我有企业一个大轮窑厂,自然条件好,有水面380亩,养鱼水面以利用2000来亩,今年计划从孙寨向南到申庄村丁庙村面粉厂向西长达3.5公里的水泥路面,新农村规划,在水泥路两侧。 |
虹桥村 |
虹桥村有11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 960户,3452人,耕地3216亩,两委干部5人,计生专干2人,党员52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丁庄自然村丁克新养猪专业户,养殖面积1100平方米,徐营自然村徐众肖养鸡专业户,养殖面积1600平方米。 |
兴隆村 |
兴隆村总支委有3人组成,村委会3人,全村正式党员92人,全村共有18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570人,共有1658户。耕地6240亩。 兴隆村党总支,村委会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税费改革政策,坚持遵循市场引导,科技带动,发挥优势资源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以种植业,养殖为突破口,带动了各业的迅速发展。兴隆村农业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芋、高梁为主,经济作物有薄荷、棉花,芝麻等。 |
许庄村 |
颖泉区宁老庄镇许庄村位于宁老庄镇东北角,南依105国道、西临宁行路,交通便利,可用耕地2760亩,计生人口3166人,党员64人,下有罗庄、任庄、唐庄、王小庄、刘口、许庄、刘寨、吴庄八个自然村.全村耕地以沙土地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大豆、萝卜、西瓜等各种蔬菜.西瓜为种植的支柱项目.任庄80%以上农户种植食用菌,颇具规模.许庄村有两所小学:许庄小学、刘口小学.因教学成果突出,多次受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表彰.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村党员群众将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勤劳和智慧创造许庄美好的明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