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村:位于丁集镇西南6公里处,共有11个村民组,801户,农业人口3389人,耕地面积4955.87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503107 | 237000 | -- | 查看 大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丁南社区 |
丁南社区:位于集镇范围内,国土面积为354.78公顷,东与丁峰村相邻,西与西河村接壤,南与光明村接壤,北与车畈村相邻。辖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215亩,总人口4415人,共1910户。 |
丁集社区 |
丁集社区:座落在镇政府西北侧,是由原街道、墩堰、丁集三个村合并而成。现辖24个村民组,710个农户,总人口3820人,总耕地面积3964亩。 |
杨柳村 |
杨柳村:位于丁集镇东北5公里处,13个村民组、860户,人口2023人,耕地4599.93亩。 |
云居村 |
云居村:位于丁集镇东部,距丁集政府10公里,东临东汲河,与光明村隔河相望,南与江家店镇龙门村,西接江家店镇神树村,北临车畈村。全村现辖13个村民组,907户,总人口3472人,村域耕地面积4837.5亩。 |
大岗村 |
大岗村:位于丁集镇西南6公里处,共有11个村民组,801户,农业人口3389人,耕地面积4955.87亩。 |
车畈村 |
车畈村:位于丁集镇西南部,距集镇一公里,黄瓜堰、东汲河两条河流纵穿村内。丁罗快速通道横穿全村。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辖35个村民组,人口4486人,耕地6806亩。 |
大牛村 |
大牛村:位于丁集镇南部,下辖43个村民组,全村5155人。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丁集镇南部,距离市区只有20公里,徐固公路横穿全村,连接罗集高速公路入口。辖区内25个村民小组,人口3900余人,耕地面积近8000亩。 |
华祖村 |
华祖村:位于丁集镇西南5公里,共有20个村民组,1175户,人口4432人,耕地面积6699亩。 |
六明村 |
六明村:位于丁集镇西北部,有24个村民小组,共有976户,3195人,耕地面积3900亩,林地面积95亩。 |
西河村 |
西河村:位于丁集镇西南1公里处,共有11个村民组,867户,人口3389人,耕地面积4955.87亩。 |
丁峰村 |
丁峰村位于丁集镇东南部,丘陵地区,于2004年由原丁峰村、高峰村整体合并后,全村总户数1000余户,总人口4325人,总耕地面积5000余亩,现拥有十三个村民小组(合并后),现有党员73名,现有村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6名。 丁峰村与杨柳村、云居村、大岗村、车畈村、大牛村、光明村、华祖村、六明村、西河村、丁南社区、丁集社区、长青村相邻。 |
长青村 |
长青村简介 裕安区丁集镇长青村地处丁集镇东南角,全村辖15个村民组,952户,3596人,其中农业人口3591人,劳动力2195人。村属丘岗地带,岗畈相间,耕地总面积达4092亩,水田3332亩,旱地面积760亩,年降雨量在650—1100mm,现全村拥有养殖面积490亩。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400元,目前,全村尚有769人未能脱贫。长期以来,长青村受财力物力制约,基础设施滞后,道路基础差,水利设施亟待维修和完善,阵地建设急需加强。 村班子建设:2008年初,经过村级换届选举和“两推一选”。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全村三千余名党员群众在村两委一班人带领下,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力争早日步入小康之路。 产业结构:长青村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以及西瓜等种植为主,随着劳务经济的兴起,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大量的荒坡、荒地和水面被闲置。传统的粮油种植面积日渐减少,种植结构渐趋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增效不明显,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全面较快发展。 基础设施:用当地群众戏谑的话讲: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该村是丁集镇乡路过境里程最少的村。2007年,以“村村通”建设为契机,该村首次修通了覆盖全村一半村民组,惠及人口达2200人的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丁马水泥路项目。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局限,长青村尚有一半村民组未能摆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扰,一遇雨雪,农产品运不出,农资,农膜,肥料运不进,儿童上学困难,群众反映强烈,干群关系紧张。特别是龙岗—下郢段近1公里多的道路,沿途群众多,基础差,路面高低不平,该道路建设迫在眉睫。另外,因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稍晴即旱,久雨即涝,还有部分群众饮水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村级阵地:该村原有办公场所为九十年代初建设,时间久远,年久失修。造成党员活动无阵地,农技培训无课堂的局面。党员经常受教育的机制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大量种养新技术,科学种田新方法得不到推广和有效应用。远达不到整乡镇推进村建设和配置标准,为此,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资金上给予了一定支持。联系的区直单位也给予了极大帮助。然杯水车薪。办公场所需改进,办公桌椅需配置,各项制度需完善。迫切希望相关单位能在物质及技术等一切方面给以帮扶,以逐步改善村部建设落后的面貌。 丁集镇长青村三千余名党员群众与村两委一班人坚信,在市、区各级单位的关心与帮扶下,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一定能建设成为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