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村为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所辖最大行政村,地处九华河西岸,在九华山北麓约10公里处,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2488亩,林地5651亩。辖16个村民组,总人口2908人,其中:党员 92人,村民代表65人。
老田村山灵水秀,景色怡人。生态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周围群峰环抱,山川秀丽,与现正开发的九华新街、大铜像景区仅一河之隔,其境内人文古迹遗址甚多,西有姚家山、九公山,北有小岭,其间植被良好,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间峡谷分别有民主水库、小岭水库。森林覆盖率达76%,芳菲流翠、利身养心。
老田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该地素称“九龙戏水”之风水宝地,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明清代皖南古民居沿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别具情致;四周远山环抱,宛若盆地。由西汉宣帝年间顺元守吴栋材于公元前65-61年间隐居于此开基,至今已2060余年,相传80余代,期间人才辈出、历经辉煌。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应陵阳(今青阳)县令、友人韦仲堪之邀往游九华山途经此处时,呤诗曰“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老田吴村自此扬名于世。老田村历经2000多年历史,英才辈出,灿若星斗。据“ 老田吴氏宗谱”记载,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73人。2060多年来,不断外迁至国内众多省市,远播海外许多国家,开枝散叶,代有闻人,被誉为“安徽最古老而最具有活力的一支族人”(语出《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堪称中华吴氏的一支大脉。同时,也留存有精美的古民居、古石坊、古宗祠、古里弄、古店铺、古井、古碑、古雕刻、古石桥、古家具等众多文物古迹,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民俗历史研究价值。
老田村与九华山佛教也渊源极深。新罗僧金乔觉地藏菩萨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上九华山时曾受到族俣用之的热情接待,住在吴氏宗祠之石壁庙(现名“九华行祠”)月余,上山后每次下山必在此庙歇宿,从此老田吴氏与九华山佛教界结上了长期的佛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723203 | 247100 | -- | 查看 老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拥华村 |
拥华村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东北部,东靠九华山北麓与青阳县朱备镇毗邻,西临九华河与戴村村隔河相望,“佛光大道”沿村西九华河由北而上,南与柯村村相连,北与青阳县庙前镇接壤,是九华山风景区北大门。九华山医院、九华山公路局、九华山供排水公司、九华山柯村农贸市场、九华山柯村加油站、九华山牌坊、九华山森林检查站均在拥华村境内。村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977 亩,山场面积8182亩,60万方小乙型水库一座以及大山塘一座。 村辖16个村民小组,864 户,总人口2706人。拥华村村支两委共8人,省挂职干部1人,综治协管员1人,村支两委交叉任职。现有党小组9个,正式党员62人,预备党员5人,村民代表55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外出务工、旅游、运输、农家乐以及农业。 拥华村东靠九华山山脉---广隐山,山清水秀,奇峰林立,风景秀丽,景色怡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有舒姑泉、黑虎松、金鸡洞等著名景点,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拥华村人杰地灵,近两年来,在九华山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村支两委团结一致 ,齐心合力,克服困难,踏实工作,迎难而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村内环境明显改观,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已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极大地改善交通条件。全村政治社会稳定,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坚持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和谐文明村”为主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力争把拥华村建设成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代村村 |
代村村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境内的西北部,东临九华河与五九公路“佛光大道”隔河相望,距99米地藏王大铜像2.5公里,西北与青阳县庙前镇接壤,南接千年古民居村老田村。九华乡行政服务中心及九华山风景区敬老院都座落在我村。五九公路通往代村10米桥梁一座,新修九华大道沿代村村而上。全村共五个村民组,231户,现有人口717人,面积700余亩,山场三处:一是大鼓岭350亩;二是清沟200亩;三是西边山及团山头300亩,当家溏一口,拦水坝二座(可满足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村支两委四人(省选聘生1名),招聘综治协管员及村出纳各一名,村两委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一个,党小组3个,党员37人,预备党员2人,考察对象2人,递交入党申请积极分子4人。村民主要收入靠务工、旅游、农家乐,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450元。 近几年,代村村在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把代村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已完成代村外环和内环道路的全面贯通,有三个村民组实施了户户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让全村村民喝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0完成了居民点建设,已有40户外村居民在此居住。村支两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带领广大村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以推进科学发展,深化转型意识,打造旅游精品,构建和谐文明新代村为主题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力争把代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柯村村 |
柯村村 柯村位于青阳县西南九华山北麓的少微峰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的北部主入口,集九华山行政中心、交通转换中心、旅游后勤接待服务基地于一体,是建设中的柯村新区所在地。 总面积7.56平方公里,南与二圣村接壤,西与老田村接壤,北与拥华村接壤,人口居住密集,大自然村属平畈闹市区,本村16个村民组,其中三个村民组居住山区, 2010年底全村总人口2636人,共805户。现有承包水田418亩,山场2100亩(其中有林山场1500亩,灌丛山600亩,座落在刘冲,2010年底支部正式党员86人,预备党员7人,递交入党申请积极分子3人,党支部6人组成(含省选聘生1名),村委会5人组成,妇联会、计划生育联络人17人组成、民兵营6人、综治协管员2人、调解员3人,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一个,下设14个党小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旅游接待、务工、农家乐,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500元。境内拥有景点:九华山99米大愿佛露天铜像、刘冲崖刻、柯乔门坊、九华十景之一的舒潭印月、笔架山、广胜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几年柯村村在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随着九华山风景区“二次开发,二次创业”战略的全面实施,柯村新区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柯村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柯村村村支两委齐心协力,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优化发展环境,把柯村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景区服务型新农村。 |
老田村 |
老田村为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所辖最大行政村,地处九华河西岸,在九华山北麓约10公里处,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2488亩,林地5651亩。辖16个村民组,总人口2908人,其中:党员 92人,村民代表65人。 老田村山灵水秀,景色怡人。生态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周围群峰环抱,山川秀丽,与现正开发的九华新街、大铜像景区仅一河之隔,其境内人文古迹遗址甚多,西有姚家山、九公山,北有小岭,其间植被良好,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间峡谷分别有民主水库、小岭水库。森林覆盖率达76%,芳菲流翠、利身养心。 老田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该地素称“九龙戏水”之风水宝地,玉带河蜿蜒穿村而过,明清代皖南古民居沿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别具情致;四周远山环抱,宛若盆地。由西汉宣帝年间顺元守吴栋材于公元前65-61年间隐居于此开基,至今已2060余年,相传80余代,期间人才辈出、历经辉煌。唐天宝十三年,诗仙李白应陵阳(今青阳)县令、友人韦仲堪之邀往游九华山途经此处时,呤诗曰“洪荒既已判,江天今以图,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老田吴村自此扬名于世。老田村历经2000多年历史,英才辈出,灿若星斗。据“ 老田吴氏宗谱”记载,自西汉至清末,老田吴氏中举入仕的73人。2060多年来,不断外迁至国内众多省市,远播海外许多国家,开枝散叶,代有闻人,被誉为“安徽最古老而最具有活力的一支族人”(语出《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堪称中华吴氏的一支大脉。同时,也留存有精美的古民居、古石坊、古宗祠、古里弄、古店铺、古井、古碑、古雕刻、古石桥、古家具等众多文物古迹,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民俗历史研究价值。 老田村与九华山佛教也渊源极深。新罗僧金乔觉地藏菩萨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上九华山时曾受到族俣用之的热情接待,住在吴氏宗祠之石壁庙(现名“九华行祠”)月余,上山后每次下山必在此庙歇宿,从此老田吴氏与九华山佛教界结上了长期的佛缘。 |
二圣村 |
二 圣 村 概 况 二圣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九华山脚下,“五九”公路贯穿全境,是中外游客上山游览观光的必经之路,我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村内有圣安小学、大愿陵文化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省级重点寺庙三座:二圣殿、一宿庵、无相寺。正在建设中的99米大铜像位于我村北部。 我村土地总面积14515亩,其中耕地1400余亩,茶园840亩,山林面积9000余亩,人均耕地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村,全村共12个村民组,626户,人口2162人,劳动力1161人,外出务工100余人。 2003年民进中央授予我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光荣称号,同年池州市环境保护局授予我村“市级生态村”。 二圣村现有村支两委九人,(先派干部1名,省选聘生1名),招聘综治协管员一名,村两委交叉任职1人。村党支部一个,党小组9个,党员71人,预备党员3人,考察对象4人。村民主要收入靠务工、旅游服务、农家乐等,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300元。 近几年,二圣村在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村支两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带领广大村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以推进科学发展,深化转型意识,打造旅游精品,构建和谐文明村为主题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力争把二圣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 |
桥庵村 |
桥庵村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东南部,东与青阳县朱备镇接壤,南接于九华镇,西、北与二圣村相邻。桥庵村境内风光丽、景色迷人、生态环境佳美。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九华山风景区十景之一的碧桃瀑布,秀丽的花台景区与索道相连,山川深处的龙池瀑布与大峡谷交相辉映,处处清溪幽潭,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桥庵村现存寺庙4处(西竹庵、西竹茅蓬、地藏禅寺、沙弥庵),村集体拥有茶场2处(大鼓岭、八都岗),现存桥庵古桥一座、红星水电站一座,河流三条(九华河、凤凰河、长水坎河),自来水塔一座受益7个村民组、210户,佛光大道自北向南贯穿于全村,拥有30亩大型停车场,交通便利、快捷。 全村12平方公里,共8个村民组,381户,现有人口1208人,耕地面积990亩(已全部退耕还林)山场面积9669亩。村、支两委3人组成,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一个、党小组8个、党员58人、预备党员1人、考察对象1人。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茶叶、务工、旅游业、农家乐。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5445元。 近几年,桥庵村两委会在九华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完成了灯花安置点的一期建设工程,佛光大道两则,桥庵段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整治工程,自来水塔建设工程,花台索道建设协调工作,新农村道路建设工程,村部立面改造建设工程。为发展地方经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共成立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效的利用了地方资源提高了茶叶品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