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村--丁桥村是丁桥镇政府所在地,S103道穿境而2.28公里。全村21个村民组,717户,人口2515人,耕地面积1819.3亩,山场面积2283亩.全村设1个党总支部,总支辖4个党支部。丁桥村凭借优越的地位优势和扎实的经济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抓机遇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2008年是我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一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总产值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0万元,招商企业实现入库税收100余万元,实现村级集体收入63.8万元,人均纯收4750元入增长370元,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7%,全村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前列,曾荣获"全县先进党组织"、"五个好村党支部"、"四五普法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丁桥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农业稳心、工业强村、招商富村。近年来我村总共引资到我村落户的企业有8家,得源麻业纺织有限公司、华兴线缆有限公司、华润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金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天华食品有限公司、丁桥自来水厂,方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瑞泰羊毛衫厂。镇、村联合投资新建1.5平方公里的丁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期500亩即将完成并投入使用。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新增点。(税收返还)
依托农业, 在农村产业结构上,丁桥村农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目前在粮食自给的同时,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副特产深加工为附的农业产业链。要丁桥、富余劳力积极投入到城市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个体私营经济大户,发展势头迅猛。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集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应市场,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地生财,丁桥村经济发展目标是:2009年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纯收入7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三年规划:经济发展增加20%左右,农业发展增加8%。
新农村建设的挈入点是搞好"四清四通四改"为目标的村庄整治工作。在农村产业结构上目前在粮食自给的同时,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副特产深加工为附的农业产业链。要丁桥、富余劳力积极投入到城市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丁桥村党总支、村委会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勇于进取,为丁桥村经济发展再创辉煌描绘着蓝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723105 | 247100 | -- | 查看 丁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天屏村 |
葛根基地—天屏村,位于丁桥镇北部,南接狮山、洛家潭,北连明塘,东与独龙村分别相邻,西与铜陵天门镇接壤。全村山场面积11000余亩,耕地1830亩,水面316亩,占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松、杉、槠、枫树和毛竹,还有煤、陶土、瓷土、金、铁等矿产资源。全村辖14个村民组,530户,人口1805人。境内有学校一所,属全镇五所完小之一;省重点挂牌水库—天屏山水库一座。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就达到4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工业企业8个,主要为红砖厂、精米厂、菜油厂、糕点坊、铁铺件厂、家俱厂、电器厂、石材加工厂、铁矿探采等企业。西瓜、烟草、蚕桑、棉花、葛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初具规模,苗木合作社发展前景可观。农民年纯收入8254元。电力、通讯、道路设施齐全。 |
明塘村 |
明塘村位于“两山一湖”北大门青阳县丁桥镇的北部,与铜陵县朱村乡隔山毗邻,丁(桥)——朱(村)公路贯穿全境,距S103线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8个村民组,282户,1080人,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92亩,山场面积8720亩,建有小Ⅰ型水库一座,当家塘15口,灌溉沟渠3500米。新农村建设启动后,共修筑村庄内部水泥路1500米、村村通柏油路900米、林区道路8000米,累计投入资金共35万元。 |
狮山村 |
狮山村座落在丁桥镇北片,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十一个村民组,472户人家,总人口1500人,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2770亩。 村设立党支部,支委三人组成,有五个党小组,(喜冲党小组、狮山党小组、西井党小组、古塘党小组、夹塘党小组)狮山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53人,预备党员2人,考察对象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狮山村党支部在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行农村改革发展,带领全村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先后新办年产30万吨狮山矿业有限公司和青阳志亿机械研发公司。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棉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籽棉65万斤;2009年4月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养猪专业大户5家,在他们的带动和引导下,以初步形成养猪大村。在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村的集体经济和私营企业初见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村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洛家潭村 |
洛家潭村是2007年12月份由原朱家村和洛平村合并而成,位于丁桥镇西部,S103省道贯穿全村,全村人口2610人,28个村民小组,104名党员,10个党小组,分为三个支部(综合、生态、水产养殖)。耕地面积3503亩,水面1250亩,山场6020亩,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全村现落户企业12户,其中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2户,年纳税400万元左右。2012年国家农发项目在本村实施,土地流转达2100余亩,村集体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 |
牛山村 |
牛山村 牛山村地处芜湖、铜陵、南陵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占地面积26.7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民组,850户,3000余人口。成立了一个总支委员会,设三个支部委员会,共有党员88人。 牛山村交通十分方便,有一条横穿丁丫公路连接S103省道,所属九华山之脉,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拥有始建五十年代一座中小二型石壁水库,水面600多亩,环境优美,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中药材、蚕桑等特色产业显著,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行“一村一品”的战略,实行了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新型模式的农民合作社,带动了农民致富,仅中药材一项总收入占农产品总收入的90%,已被省农委授予“中药材专业示范村”称号。 牛山村新农村建设方面,以中分半边街为主体,创建优雅美丽的新农村街道,以整治村容村貌为载体,在各村民小组规划区开展“四清四改四通”活动,村庄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积极实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现有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亭庄园、中分石子厂、双木榨矿业有限公司、金星纸箱厂、皖南土鸡厂、种猪厂等一批企业落户,带动了地方经济有效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下沿着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
独龙村 |
工业重村--独龙村 独龙村由独龙山而得名,位于青阳县丁桥镇的东北部,地处青阳、铜陵、南陵三县交界,距318国道12公里,距103省道仅4公里,龙新水泥路横贯全村。面积 17 .2平方公里 。全村9个村民组,457户,1710人。全村拥有耕地1135 亩,山场面积14800亩, 竹木、丹皮、无烟煤、铁、粘土、石灰石、方解石等资源十分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独龙人在全国劳动模范原党总支书记吴毛团等几任支、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 ,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 ,因地制宜,利用本村资源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现拥有集体固定资产5000万元,形成矿产、建材、轻纺、铸造等四大支柱产业,有独龙煤矿、独龙铁矿、轩鑫矿业、安徽仪龙钙业、强力水泥厂、青阳麻业、方兴铸造、自来水厂、织布厂等多家企业。近年来,企业全部实施了体制改革,产权转让、租赁经营等经营模式的变革,大大增加了企业活力,全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年实现利税500余万元。独龙村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经济工作的重点,优化招商环境,开辟招商渠道,增加经济总量。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独龙村始终坚持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全村各村民组都有完整的高标准的村庄规划,从一九八八年开始实施规划以来共计规划建房218户,基本实现“六通”:通自来水、电、 水泥路、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自来水普及率达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龙新主干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路灯彩灯交相辉映,厂房住宅鳞次栉比。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村庄格局。村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多项福利待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无后顾之忧,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同时,村里还大办教育事业,投巨资新建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幼儿园、小学 ,教学实行奖惩兑现,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近几年,独龙村虽然经济发展走了些弯路,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两委一班人没有气馁,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不动摇, 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连续十几年被省、地、县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独龙人正以豪迈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
永平村 |
永平村位于青阳县丁桥镇西大门,全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6个自然村庄8个村民小组,人口1077人,305户。依山傍水,S103道至西而东贯穿其境,北与铜陵交界接壤,南至七星河为界,区位交通便捷。全村土地800余亩,其中水田670亩;全村集体和个人承包山场共计7400亩;水面约150亩,村集体年收入约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
茗山村 |
革命老区——茗山冲 茗山村位于青阳县丁桥镇的西北部与古铜都铜陵相邻。两条山脉平行延伸狭长长冲间,村落依山而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青铜南工委所在地,七十代南京某部曾在此驻军。青山环抱,溪水长流,古树释韵,名木参天,民风敦厚。全村人口1305人,332户,11个村民组。山场面积为12750亩,其中竹林面积4000亩,林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518.6亩,人均耕地约0.42亩,山多地少,2008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0元。 |
官埠村 |
官埠村地处丁桥镇南面,位于丁桥镇与木镇镇之间,S103道穿村而过。该村在07年12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泉庄、丁圩、马塘三村合并而成。全村下辖26个村民小组,3400人口,山场面积9800余亩,耕地面积4700余亩,其中农田面积3500余亩,人均约1亩田。该村属圩区村,有丁圩、马圩、月子圩和艾冲小型水库等主要水利设施。主要传统特色产业包括水稻、蚕桑、水产等。境内已建成马塘工业集中区一期200亩任务,二期500亩任务正在抓紧建设,已有安徽立达超微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外来企业入驻。全村共有党员101(其中预备党员4人)人,成立了村党总支,总支下设蚕桑、水产、企业、综合四个党支部,下属10个党小组。村支两委现有8人(含大学生村官),计生联络员2人。 |
丁桥村 |
经济大村--丁桥村是丁桥镇政府所在地,S103道穿境而2.28公里。全村21个村民组,717户,人口2515人,耕地面积1819.3亩,山场面积2283亩.全村设1个党总支部,总支辖4个党支部。丁桥村凭借优越的地位优势和扎实的经济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抓机遇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2008年是我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一年。全年可实现社会总产值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0万元,招商企业实现入库税收100余万元,实现村级集体收入63.8万元,人均纯收4750元入增长370元,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7%,全村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之前列,曾荣获"全县先进党组织"、"五个好村党支部"、"四五普法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丁桥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农业稳心、工业强村、招商富村。近年来我村总共引资到我村落户的企业有8家,得源麻业纺织有限公司、华兴线缆有限公司、华润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金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天华食品有限公司、丁桥自来水厂,方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瑞泰羊毛衫厂。镇、村联合投资新建1.5平方公里的丁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期500亩即将完成并投入使用。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新增点。(税收返还) 依托农业, 在农村产业结构上,丁桥村农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目前在粮食自给的同时,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副特产深加工为附的农业产业链。要丁桥、富余劳力积极投入到城市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个体私营经济大户,发展势头迅猛。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集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应市场,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地生财,丁桥村经济发展目标是:2009年力争实现村级集体纯收入7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三年规划:经济发展增加20%左右,农业发展增加8%。 新农村建设的挈入点是搞好"四清四通四改"为目标的村庄整治工作。在农村产业结构上目前在粮食自给的同时,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副特产深加工为附的农业产业链。要丁桥、富余劳力积极投入到城市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丁桥村党总支、村委会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群,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勇于进取,为丁桥村经济发展再创辉煌描绘着蓝图。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