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绩溪县 >> 板桥头乡 >> 蜀水村

蜀水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蜀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蜀水村简介

  蜀水村位于板桥头乡北部,龙溪水、镇属公路纵穿本村中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562户,1892人,村党支部下属3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有党员99人。
   2003年12月村级区域调整以来,村“两委”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米、香菇、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824201 242000 -- 查看 蜀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蜀水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蜀水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丛村

  龙丛村位于板桥头乡东北面, 2003年由龙丛、仿儒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设四个村民组,共有村民394户1226人。村设党总支,下设两个支部,4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0名,村民代表31人。龙丛村新村部于2010年11月动工,2011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总投资35万余元。龙丛村本届班子成员6人,党总支部成员4人,村委3人,-为县林业局选派干部。   全村拥有水田面积1300余亩,旱地2000余亩,山场19000余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山核桃、吊瓜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00多人,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010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两委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发展,抓发展、夯基础、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启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小学建设、山核桃低产林改造项目、手机信号接收塔建设等,今年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有力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围绕山核桃种植等主导产业,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我村成为和谐龙丛,幸福龙丛。   

下溪村

  下溪村位于绩溪北部,地处绩溪、旌德、宁国三县交界处,距县城42公里,由下溪、南门岭、太子坑、墓坑四个自然村组成,下辖四个村民小组,186户668人,村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3332亩,水田面积439亩,旱地面积361亩,河道面积50亩,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村庄和道路”的典型山区村。经济以林业资源、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毛竹、传统农业产品种植及外出务工。下溪村村民遵循徽文化传统思想,自给自足、勤劳朴素、艰苦奋斗,民风淳朴。    2010年以来,下溪村两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定下溪村“当好主人翁,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并紧紧扣住这一主题,围绕全民搞服务,围绕关注民生办实事,围绕和谐做贡献。努力建设好“五个好”村党组织,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拓宽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健全党员议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上台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证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和激发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先后完成了下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南门岭自然村村道硬化工程,启动了村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手机通讯信号接收塔建设、村口护村坝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长岭村

  长岭村位于板桥头乡西面,共有244户,788人。设党支部,32名党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新建村活动场所,现村级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庙山村

  板桥头乡庙山村位于板桥头乡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是我县偏远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8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396户、共有人口1257人、0员55名。拥有山地面积:11.09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385亩、旱地312亩、山场14730亩、水面235亩。    庙山民风勤劳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庙山村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山场以杉木用材林为主,山清水秀。村民以优质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为主,辅以种植吊瓜、西瓜等经济作物。因地处偏僻,虽勤于劳作,但经济收入不高,村民年平均收入为6000余元。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以补家用。家禽畜牧养殖亦处传统模式,少见规模之状。    山青水秀,地理位置分散。庙山村离县城29公里,处板桥头乡西南,由原来的水涯、东风、庙山三村合并为一行政村,有十八个自然村之多,且各村座落分散,其中尤以东风村为最,各户分散于东风水库周围。。   

玉台村

  玉台村位于绩溪县板桥头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22公里,县道“镇蜀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方便。于2003年由玉台、四联、旺田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1370人。全村拥有水田面积3700余亩,旱地1300余亩,山场3700余亩。全村传统种养殖业为主,2008年人均纯收入4850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00多人,占劳动力的60%左右。   村“六位一体”组织健全,村党总支部现有总支书记程雪红,委员黄俊义、王建民2人,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8名,党员中心户8户。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8岁,是一个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战斗力强、凝聚力好、群众信得过和拥护的领导班子。   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对村情的详细分析,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种植了特色农产品,发展有机蔬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受到了广大村民关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特色农产品奠定了基础。   

校头村

  校头村位于板桥头乡政府北侧,人口1559人,全村党员50名,人均收入3000元。校头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空气新鲜,风景独特,山村绿化面积70%以上,山林茂密.在新的一届两委正式组建后,带领全村人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人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有团结的村班子,校头将一定成为一个文明健康的新农村。   

蜀水村

  蜀水村位于板桥头乡北部,龙溪水、镇属公路纵穿本村中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562户,1892人,村党支部下属3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有党员99人。    2003年12月村级区域调整以来,村“两委”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米、香菇、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齐发展的良好局面。   

蜀马村

  板桥头乡蜀马村被县里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后,按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县新村办的指导下,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成立了新农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理事会,明确了理事会的工作职责,理顺了与村两委的关系。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向全体村民发放了一封信,制订了村民卫生公约,编写了卫生文明“七字歌”,增强村民卫生意识。   二是组织群众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理事会发动群众按照“垃圾入桶、柴垛入院、道路清障、河塘清淤、栏粪出村”的要求,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购买了铁皮车等清扫工具,聘请了专职卫生清洁员清扫村庄主干道,投资0.7万元新建了垃圾处理池。清理堆放物40余处,清理危房1处,使村庄的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三是对过村河道进行清淤。该河道是村民们清洗物品的主要河源,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河道淤泥沉积,臭气熏天。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理事会组织群众,对河道进行疏浚,现已清淤470多方。   四是对村庄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采取以物代补的方式,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内道路硬化,到目前为止,已浇筑了两条进村主干道370米,总投资约1.5万元。   通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村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并带动其他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把全村的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引向深入。   

尚田村

  尚田村地处板桥头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2106人,党员87名,村两委干部5名平均年龄41岁,高中以上文化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5665亩,林地面积10103亩,主要以种植粮食、高山西瓜、笋竹两用林、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村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150元。尚田村党员干部、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后,该村先后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宣传栏、致全村村民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了建设新农村初步规划。该村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村两委班子。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身体力行和带动下,顺利开通了蒙坑进村公路,完成了镇蜀线尚田段8公里县乡水泥硬化工程,拓宽了尚田至长岭环乡公路。浇筑了尚田、陈村、蒙坑、模头岭村内水泥路,各村民组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投入20余万元,修复了2007“7·10”水毁工程,投入4万元改造了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新建村务党务公开栏,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该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在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民种粮收入的基础上,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尚田高山反季节西瓜,凭其瓜甜、无公害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喜爱,以被市发改委命名为品牌发展项目。目前,全村已形成了千亩绿色西瓜基地,每年有250万公斤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另外,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几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勇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当排头兵。改村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尚田村民风纯正,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多年来无刑事案件、无集体-、无封建迷信活动,矛盾纠纷逐年减少,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5年,先后获得了“宣城市第二届文明示范村”、“宣城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县五个好村党组织”等光荣称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村村

  中村村委会是板桥头乡所在地,下有四个村民组(中村、东坡、冷水、际坑),14个自然村,800多户,2500多人口,现有耕地3080亩,山场面积16340亩主要以粮食生长为主,副业主产有香菇、吊瓜、西瓜、生猪、木竹加工业。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积极配合做好日常工作,抓好经济发展,村卫生整治焕然一新,际坑公路硬化已完工,冷水公路浇筑完工,凤窝公路拓宽硬化工程正在进行。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蜀水村特产大全




蜀水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