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绩溪县 >> 伏岭镇 >> 西川村

西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川村简介

  西川村位于伏岭镇东部,2003年由原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并而成,现辖4个村民组,502户,197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49亩,山场17849亩。西川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截至2009年底共有党员75人。该村主要特色产业为石材加工,山核桃种植具有一定规模。2009年被列为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村,村两委干部紧抓机遇,带领全村人民自主创业,积极申报符合西川实际的项目。
  该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极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调动村民积极性,对村中年久破损的道路进行整修,开通西川至里半坑的公路,实现了村中道路向四方辐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状况,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该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824105 242000 -- 查看 西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村村

  北村位于绩溪县伏岭镇南部,登源河中游河谷盆地,距县城18公里,镇政府所在地伏岭5公里。东边一条登源河流经村外围,南与黄山市歙县与本县瀛洲乡山水相依,西与扬溪镇接壤,北与石川村北村毗邻。现有人口1480人,5个村民组。村内主要有程、胡、汪三大姓。是原北村乡政府所在地,现有镇直部分单位在村设置分支机构。教育设置有北村完小。全村共有农田780亩。人均0.5亩,山场面积11800亩。山场与歙县、大障、水村等邻县、村交叉。北村农业主要以传统形成的种植业,经济林主要为山核桃及木竹收入等经济来源。北村历史悠久,商业较为发达,公路沿线1公里范围内大多为商业店面,经济活跃,村里中青年半数以上外出务工及经商。北村内街巷宽敞,纵横交错,形成块状居民区,村道多为石板铺成。一条小渠与主巷道相依相伴,为村庄增添一道灵气及悠悠古韵,居民沿渠分布。北村民风朴实文化底蕴深厚,每年的春节期间,传承着百年来夙有的“祭社”的民俗活动。表达了北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成为春节期间一道靓丽风景。   

永来村

  永来村共有党员28人,辖1个村民组,136户,493人。全村共有耕地107亩,山场10778亩。    近年来,随着户外徒步游的兴起,位于该村蓝天凹景区游客数量稳步增加,该村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该村还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山核桃、高山蔬菜、高山绿茶、燕笋干等特色农产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大障村

  大障村下设4个党支部,截至2011年9月底共有党员61人,辖4个村民组,306户,1021人。全村共有耕地876亩,山场23844亩。    大障村处在绵延横亘的天目山脉清凉峰下,距绩溪县城32公里,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林木葱郁,川溪交流。一年四季分明,常年白雾撩绕,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空气清鲜。这里山高林密、水清竹翠;这里芳草鲜美、奇花争艳;这里民风淳朴、自然和谐,各个村庄零星分布在障山河谷两侧,自然风光旖旎,无污染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宝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村以“发展特色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为主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和农产品开发,形成以绿茶、笋干、山核桃等农产品,“农家乐”服务为主导的经济产业。   

逍遥村

  逍遥村下设2个党支部,截至2007年底共有党员53人,辖2个村民组,253户,887人。全村共有耕地108亩,山场26112亩。    该村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山核桃、高山蔬菜、高山绿茶、燕笋干等特色农产品,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胡家村

  胡家村位于绩溪县东部,距县城34公里,由原胡家和上门2个村在2003年10月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7.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共计698户2370人。下设2个党支部,截至2009年底共有党员74人,党员中心户6个,申请入党人数18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村干部5人。全村共有耕地1681亩,山场19054亩。   胡家村有着光荣历史,胡家革命烈士纪念碑彪炳史册。胡家村文化底蕴深厚,胡家古廊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粮油为胡家村传统产业,该村山场资源丰富,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为4888元。   该村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思想比较封闭,制约了经济发展。为带动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将该村列为今年伏岭镇重点扶贫村,从各方面予以支持。2010年,该村村级活动场所开始动工兴建,该大楼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自建项目,为两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计划投资28万元。为全村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提供重要平台。   

西川村

  西川村位于伏岭镇东部,2003年由原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并而成,现辖4个村民组,502户,197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49亩,山场17849亩。西川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截至2009年底共有党员75人。该村主要特色产业为石材加工,山核桃种植具有一定规模。2009年被列为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村,村两委干部紧抓机遇,带领全村人民自主创业,积极申报符合西川实际的项目。   该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极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调动村民积极性,对村中年久破损的道路进行整修,开通西川至里半坑的公路,实现了村中道路向四方辐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状况,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该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深化完善依法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村财务收支每季上墙公布,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净化社会环境,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成功村

  【基本情况】成功村位于绩溪县伏岭镇东西部,登源河上游,距县城23公里,镇政府所在地伏岭3公里。东与徽杭古道、逍遥村相连,南为登源河畔,西与伏岭胡家村相连。全村共有526户,1800余人,下辖鱼川、安川、岭前、合庄四个村民组。   成功村地理位置优越,绩胡公路贯穿东西全境,前年以来,绩溪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区一廊”建设规划,成功村成为一廊建设的一颗明珠。特别是关于经济全局、支撑绩溪未来长远发展、被誉为全县头号工程的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落户成功村,使得其成为全县大建设、大发展的主战场,成功村步入了难得的黄金历史机遇期。   【经济发展】成功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农业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导,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甘蔗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为山核桃及木竹等。全村共有农田69.53公顷,山场面积1074.71公顷。村里中青年半数以上在外务工及经商。外出务工人员分布江浙、广东、上海、北京各地。2012年,村两委依托资源优势,极力引进农副产品生产和开发项目,将成功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2年,成功村农民人均收入5053元,居伏岭镇中游水平。   【党的建设】成功村现有党员68人。设总支一个,总支委员3人,下设置3个分支部。本届村党总支部按照村级组织建设要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议事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日常学习、党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开展创想争优活动,围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锻炼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并严格执行《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成功村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动下,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2012年以来,村两委统筹兼顾,抓好综治、计生、扶贫等工作,以改善民生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各项评比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   

江南村

  江南村位于著名旅游景点徽杭古道源头江南第一关山脚下,辖4个村民组,338户,现有人口143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89亩,山场15293亩,有农民合作社1个——江南祝三街无公害蔬菜种植合作社。下设3个党支部,截至2012年底共有党员56人。    该村近年来依托祝三街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经济合作社,通过与县新迪公司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荷兰豌豆等特色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    该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支持下,制定了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带动发展合作社的三步走战略。依托江南第一关特有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经营户,增加农民收入。整合农业资源,紧紧抓住农业项目示范基地的有利契机,发展现代农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业发展。该村村两委干部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旅游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为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   

石川村

  石川村位于我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由原北村乡的石川村、德锦村和伏岭镇的六亩丘3个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共计609户2086人。下设3个党支部,截止2009年底共有党员60人,党员中心户6个。现有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共有耕地1830亩,山场8562亩,水面200余亩。登源河穿村而过,村境内有4公里。   石川村历史悠久。1934年5月0绩溪县委在德锦汪家祠堂成立。五帝、跳棋和赛龙舟(史称石川船会)是沉寂多年的传统徽文化,2009年得到挖掘后首次在徽菜美食节上亮相,并于2010年6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产业有粮油、水产养殖、铸造,近年来涌现出清凉峰蔬菜种植合作社、六亩丘中药材种植基地、小黄牛养殖等种养殖基地。   

伏岭村

  伏岭村位于绩溪县东部,距县城23公里,是伏岭镇政府驻地,由伏上、伏下、卓溪、半坑、新桥5个自然村在2003年合并而成。全村面积1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共计1170户4009人。下设4个党支部,截至2011年底共有党员98人。全村共有耕地2939亩,山场27862亩。   伏岭村的伏上、伏下自然村是绩溪县“千灶万丁”之邵氏独姓古村,古称纹川,历史悠久。北、南宋交替时,金兵南侵,邵氏先人百二公为避战乱迁居之此,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伏岭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徽剧、徽菜、徽厨发源地,舞 回等民间文化艺术流传至今。伏岭古戏台——万年戏台经三次改建保存至今。   

水村村

  水村位于绩溪县伏岭镇南部,与歙县毗邻,距县城18公里,距伏岭镇政府6公里,下设3个党支部,截至2011年7月底共有党员53人。下辖4个村民小组,573户,1805人。全村从业人员1300人,其中外出务工480人。    水村三面环山,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村庄占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坑伏公路穿村而过,并有通往障山景区的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共有耕地1256亩,其中水田1056亩,旱地200亩;有桑园300亩,茶园100亩,有山场13250亩,其中公益林8683亩;有渔业养殖水面120亩。水村农业生产历来以粮油蚕桑茶叶生产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主要是竹笋、菊花菜、香菇和畜牧养殖。    该村近年来依托毗邻鄣山大峡谷景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 ”旅游经济,以清凉峰大酒店为代表的“农家乐”经营示范户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湖村村

湖村村  伏岭镇湖村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下设3个党支部,截至2007年底共有党员63人,辖4个村民组,624户,1964人,耕地面积946亩,山场9794亩。距绩溪县城18公里,是一个“狮象把门”、园林锁口的古村落。在这里,会祭有万丁之祠,奉先有千年之墓,宗佑有百年之谱。村中仍保留着千年古树、宋代古墓、古桥、古亭,还有古居民、古门楼群、古祠堂等,村中有一条明代的水街,它巧妙地利用地势建造的古建筑群,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它集徽州古村落之大全,故有专家称此为“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    该村的西头有一座气势不凡的章氏宗祠,经整修现已恢复昔日的辉煌。祠堂中有一座明代的蟠龙香亭,圆柱上雕有六条摇摇欲飞的蟠龙,代表了徽派木雕的最高水准,堪称木雕一绝。在村溪的南端尽头处,有一门楼巷,巷内连片的民宅门罩,皆以风格各异、制作精细的砖雕作饰,充分体现了徽州古建筑中门楼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村至今还保留着旧时民宅百余幢,这些建筑,皆具有砖木结构、三间两厢、明堂天井、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等徽派建筑的基本特征。但其结构序列却各不相同,有单进、前后进、有前后厅的,如有一曲径通幽的组合房舍,以一条通道为主线,组合了十多间房屋,道路弯曲,屋屋沟通,宛若迷宫。进入大门有石阶达数十级,宅内有天然的水井,大旱不涸,久雨不溢。无怪乎有专家说,该村真是一座徽州建筑的博物馆。    该村的民间文娱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该村还保留着皖南最早的舞台吊景和堪称江南绝活的秋千抬阁。   


西川村特产大全




西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