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绩溪县 >> 扬溪镇 >> 丛山村

丛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丛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丛山村简介

  丛山村位于扬溪镇北端,与金沙镇相邻,距离县城18公里,距镇4公里,全村共有八个村民组,1337人,其中党员39名,女党员4名。现有水田628亩,旱地116亩,山场7406亩,盛产木材、毛竹。集体资产有林场、水库。现有企业有柯氏木门加工厂。215省道、建设中的绩宁高速及皖赣铁路纵贯南北,是三路过境的最高点。
   在历届村干部的努力下,各村民组的道路硬化及生活饮用水工程均已完工,用电、通讯方便快捷。
   我村人多田少,利用山场的优势,发展林业,长期经济林有山核桃、竹笋两用林、茶叶等。目前竹笋、毛峰茶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农户收入达万元,各种专业养殖也呈良好的发展势头。村民年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
   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更加年轻化,知识面广、凝聚力强,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取得可喜成绩:一、完成危房改造33处;二、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新建垃圾池5处,流动垃圾箱8只;三、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惠农项目资金,完成项目工程5项;四、配合镇党委、政府在高速建设中进-屋拆迁和安置工作,在大建设中村内无重大矛盾纠纷;五、及时妥善处理好我村泉上、泉下在2011年下半年猪疫病情;六、认真做好防火防汛等工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824104 242000 -- 查看 丛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丛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丛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门村

  石门村:原称大石门,是古徽州前往杭州的必经之地,因水口狮象二石山矗立,行人由此而过,故名大石门。石门村地处扬溪镇东部,东南部与伏岭镇相接。全村区域面积8.1平方公里,有石门、岭下、近坑3个自然村,分为5个村民组,169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0408亩。  

扬溪村

  扬溪村位于县城以北13公里,是扬溪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的中心,面积28.3平方公里,现有11个村民组,32个自然村,1180户3680人。山场19015亩,水田2076亩,旱地327亩。全村党员132人,设立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农业产业以茶叶、山核桃、生猪、笋竹、青豆、油茶种植、禽类养殖为主,2008年成立了一个芳连蔬菜种植合作社。工业发展环境良好,村内有白街工业园区,占地60亩,目前已有近十家企业在此落户。县级重点企业—皖南海峰印刷、胡氏宴酒业在我村稳步发展,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合福高铁安徽段站前七标、中铁十七局承建的绩宁高速十四标项目部也在本村建成,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建立了锦屏茶叶开发基地、涉村禽类养殖和竹业交易基地、扬溪生猪养殖和交易基地、扬溪油茶种植基地和章家园山核桃种植基地等优势产业。工业上,村两委一班人紧紧围绕特色经济,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夯实村级经济实力,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000元以上。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未完成了村组道路硬化,大大改变了原先主要道路和河道脏乱差的局面,提高了扬溪的整体形象,促进了扬溪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   随着扬溪村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各类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和销售市场逐步形成,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本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塘塍村

  扬溪镇塘塍村总支下设第一、第二两个支部,党员65名;全村辖11个村民组,1470余人,30位村民代表。全村农田面积825亩,人均0.65亩,以粮食种植为主,山场面积11800亩,经济林以竹笋两用林为主,但规模较小,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 2010年9月份塘塍公路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投资200万元完成路面水泥浇筑工程,极大改善了我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下坑、石京湾等村庄道路没有硬化,石京等村民组饮用水工程需要改扩建,村容村貌及乡风文明建设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楼基村

  绩溪县扬溪镇楼基村地处扬溪镇东部,北邻金沙镇,东部与伏岭镇相接,扬北公路沿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辖楼基、盆凹、酬村、宅坦、楼下、赤坑、璜上、夏树岭7个村民组,有815户、2900人。该村设一个党(总)支、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2名。   楼基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修复了楼基村的石板路,保护了古桥、古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修建了村健身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完成了赤坑村村道硬化工程、楼下安全饮用水工程、环境卫生整治等一批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支持下,本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立了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发展了油茶种植、吊瓜种植、山核桃种植基地等优势产业,紧紧围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夯实村级经济实力,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随着扬溪镇大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各类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和销售市场逐步形成,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楼基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2011年我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村情,以发挥村特色产业为主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各项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注重抓发展,做到长规划、短安排,营造文明、和谐、安定、活跃的良好村风,努力使楼基村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新农村。   

丛山村

  丛山村位于扬溪镇北端,与金沙镇相邻,距离县城18公里,距镇4公里,全村共有八个村民组,1337人,其中党员39名,女党员4名。现有水田628亩,旱地116亩,山场7406亩,盛产木材、毛竹。集体资产有林场、水库。现有企业有柯氏木门加工厂。215省道、建设中的绩宁高速及皖赣铁路纵贯南北,是三路过境的最高点。    在历届村干部的努力下,各村民组的道路硬化及生活饮用水工程均已完工,用电、通讯方便快捷。    我村人多田少,利用山场的优势,发展林业,长期经济林有山核桃、竹笋两用林、茶叶等。目前竹笋、毛峰茶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农户收入达万元,各种专业养殖也呈良好的发展势头。村民年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    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两委班子成员结构更加年轻化,知识面广、凝聚力强,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取得可喜成绩:一、完成危房改造33处;二、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新建垃圾池5处,流动垃圾箱8只;三、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惠农项目资金,完成项目工程5项;四、配合镇党委、政府在高速建设中进-屋拆迁和安置工作,在大建设中村内无重大矛盾纠纷;五、及时妥善处理好我村泉上、泉下在2011年下半年猪疫病情;六、认真做好防火防汛等工作。   

东村村

  、基本情况    东村位于扬溪镇南面,离县城5公里。东临瀛洲乡,南与华阳镇接壤,北与板桥头乡交接,皖赣铁路、省道215线穿村而过。东岭公路即将通车运行,交通非常便捷。    全村总面积21.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712户,2323人。山场19366亩,其中水田1101亩,旱田213亩。全村以桑、茶、笋竹为主要产业。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6000余元。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自扬溪镇被确定为新农村试点镇以来,全镇6个村都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东村,在11年9月份村两委换届之后,以胡永生为党总支书记、胡林辉为村委会主任的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以规划为指导,以生产发展、村容整治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共建新农村美好家园。    全村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其中桑、茶、笋竹为主要收入来源。现有桑园629亩,茶园8216亩,笋竹两用林9811亩。其中以王街笋最具特色,以传统工艺制作,且肉质鲜嫩,易保存耐久,市场前景非常好,全村年产量达650吨。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县委、政府对农业提出的工作要求,村两委干部及时理清思路,调整结构,组建了藏龙蜂业、先宝茶叶2个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生产经营各种农产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扬溪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在东村扬之河段以西,建立竹木市场组团。同时,为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解决现有竹木交易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及支持下,以政府搭台、协会带动、政策扶持的方式筹建一个年销售量达30万吨的绩溪县竹木交易市场。以扩大竹木产业发展规模,做大做长竹业发展产业链。同时,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藏龙瀑布是原县十大景观之一,位于王街坞山坳里。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地方。结合藏龙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从215省道王街村接口新修一条宽3米的机耕路到水库,解决交通问题,为以后进一步的开发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东村便利的交通,特色的山地资源。成立了藏龙农家乐,以优质的服务、特色的农家菜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光顾。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各村组的卫生打扫、整理、搜集、清运。专门聘用2名卫生清洁员负责日常工作,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以确保全村卫生干净、环境优美、清洁。   


丛山村特产大全




丛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