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广德县 >> 邱村镇 >> 李村村

李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李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村村简介

  一、概况
   李村村位于邱村镇北部,与江苏省溧阳市交界,西于郎溪县交界,与芦塘、施村、庙西行政村相邻,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独特优越,呈村丘陵与平畈交错,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800人,16个自然村,23个自然村,全村现有耕地、3800亩,山场25000余亩,小二型水库两座,呈村以林业、蚕桑、油料作物及水稻种植为主,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5900元,省道(S230)穿村而过,自修村村通道路6.7KM,交通十分便利。
   二、经济发展
   支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养殖业,2008年,我村发展大型养猪场3家,养鸡场2家,依靠政府倡导的“工业兴县、竹业富民”政策,我村2008年竹林垦复100亩,植树造林2000余亩,充分利用了荒山、植被,遏制了水土遗失,保证了生态平衡,利用了我村有利的矿山资源,石灰石、硅灰石、铁矿等矿,品位高的优势,对外公开进行招商,目前已有几家外地企业投资近千万元,开作矿山,解决了我村余业劳力的就业,解决了我村近100辆车辆运输问题,为我村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每年全村对漏塘破坝进行投资进行投资整修,目前全村现有水利设施徙在历史最好阶段,县水务局与村委会共同投资20万元对我村羊牧场水库进行扩整修,使原来破塘,现整修为能年三次灌溉500亩的大塘。
   为了加快全村经济发展,2008年村投入70万元,在政府村村通工程6.7KM牛尾冲至杨家岭路段修建了水泥路,打破了李村村围绕经济发展的颈瓶,全村已形成了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电网增容,群众用电安全满意。几年来,村委一班人,紧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在不久的将来,我村的经济会更加出现一个新的台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822103 242000 -- 查看 李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李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门口塘社区

  门口塘社区概况    门口塘社区位于广德县西北部,邱村镇腹地,面积12.8平方公里,南邻桃州镇和平村,北交镇工业开发区,上海通用汽车研发试验中心,社区办公楼座落在白马湖畔,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威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家乐米业、新龙油脂、外资企业运通服饰等大型企业在我社区落户,全区总有55个村组(25个自然村)有赵村、下寺、山北、邱村等4个居委会,人口83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00多人),社区成立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有党员187名,社区是一个拥有耕地6500余亩,山场700余亩的农业大区,全区上半年人均收入达7500元,大力发展水稻优质高产、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资源,多种养殖(鱼、虾、龙虾等),成立了多种形式合作组织(禽协会、葡萄协会等),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施村村

  施村位于广德县邱村镇西北部,位于郎溪县城的东边有15公里,江苏平桥的南边有15公里,邱村镇政府北边有15公里,离省道有5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好,交通方便,施村全村为邱陵与平畈交错,面积为18.32平方公里,人口3223人,共900余户,耕地面积5200亩,山场18000余亩,小(二)型水库三座,水域面积420亩,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其中一个中心村),中心村有1300多人,325户,街道有850米长的水泥路,宽度约20米,有22盏路灯,垃圾箱,街道两边商面房170余间,新区建设有62套3层农民新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一所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60平方米,教学楼十三间三层,村委会办公楼六间共三层。办公电话6637689,2台电脑,1台传真机,1台打字复印机,2台有线电视党内远程教育网和宽带网,1台无线广播。全村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有线宽带业务以及农情网全村已开通。全村以林业、蚕桑业、葡萄业,种植油料作物及优质水稻为主。    施村企业现有皖南最大的种猪养殖基地(县安泰公司),总搞资约为4000千万,目前已投资约为2000千万,现该基地已喂养种猪8000多头,利用县安泰公司世行代款项目的政策支持,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形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村还有广德县晶利花炮厂、广德县隆美手套石、箱包厂、服装厂、羊毛衫厂、电子灯泡厂、生态茶园,集体林场,养蚕大村,九个鸡、鸭、鹅、猪养殖户,六个水产养殖大户,葡萄基地,密枣之乡,成立了风凰果业专业合作社,另有大量的板栗和毛竹,称得上是山青水秀,鱼米之乡。生态好,环保好,是投资及生活的好地方,欢迎投资商来我村落户办企业,我村给予一切支持和服务。    施村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三清、四改、一推广为目标的理想工程,村容村貌整洁。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建设了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立了图书室,铺设了水泥路面完善了绿化设施,围栏安装了具有西班牙式的罗马柱,广场上有篮球架,乒乓球案,和几样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今后我村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建设、和谐建设、紧紧围绕我村科学发展观主题“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向产业化、效益化、环保型和竹乡型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平安社会和谐环境,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务实工作,与时俱进,又好又快建设美好新家园,使我村成为邱村镇的一道美丽的亮点。   

新桥村

  新桥村位于邱村镇西端,面积约13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632户,人口为2669人,二个支部,党员为50人,耕地面积为3050亩,山场200多亩,水面积约500亩,三条河流纵穿而过,最南端郎州河黄沙开采已尽,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非常薄弱,2006年村两委一班人在-下派书记王同顺的带领下,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通往桃州镇清河镇大桥已完成,桥头新农村住房已完成,村两委一班人在加大招商引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村情的发展思路,在建设新桥中心村前提下,立足当前着眼四周,发展以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再过2年新桥村将有崭新的面貌出现。   新桥支部概况   书 记:李朝翠   支 委:李正侗 张锦鹏   党 员:49人   女 党 员:3人   

梅泉村

  一、概况    邱村镇梅泉村位于镇西北部,西北与郎溪县涛城镇、凌笪乡接壤,东南与下寺村、施村村相邻,全村丘陵与平畈交错,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3400人,二个中心村,24个村民组,全村现有耕地6200亩,山场15000亩,全村以水稻、蚕桑、油菜、经济林种植为主,2008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5200元。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届村两委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发挥集体山场经济社会效益,2006年对村林场以200多万元对外成功进行了发包,每年按期向村委会交纳承包费4.7万元。    村两委大力扶持鼓励发展种养殖业,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桃、梨、樱桃、禽业养殖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梅泉牌水密桃已获得出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称号,以草鸡养殖为主的养殖户成立了禽业养殖协会。2008年,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振扬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公司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药材、经果林、油料作物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带动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了具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村结合村村通工程,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总长16.8公里的水泥路修通了村到下寺、郎溪县的交通要道,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为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每年都对全村塘坝进行投资整修,2005年投资40万元修建了大山卡水库,解决了梅泉村灌溉人畜饮水,2008年投入11万元完成了人饮工程,使广大村民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从2007年起,村启动了沼气工程,力争户用沼气,大大的改变了农村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2000年投资近40万元新建了村民活动场所,完善了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室等配套设施。    四、中心村建设情况    村有两个中心村,既泉口、刘达,村两委请县、镇相关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经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房屋建设整齐,道路平整畅通,街道两边商铺众多,生意兴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吉山村

  吉山村简介    一、吉山村的基本情况    1、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吉山村隶属于广德县邱村镇, 东西宽3.2公里,南北全长7.8公里,总面积1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5000亩,田地6126.8亩;门山公路横贯其境,交通便利。现辖40个村民组,人口近4000人。属丘陵地带,气候温和,苍山绿水围绕村庄,翠竹绿树掩映农舍,自然环境优美,水畔田园风光迷人。    2、社会经济及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吉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不断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吉山村属丘陵地带,广大农民以种、养、加工农副产品为主要产业。现有山场15000亩,其中集中林场5000亩。戈场村民组的毛竹林面积上千亩,年产毛竹300吨;洪安村民组的板栗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值近200万元;鲁京村民组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的发展反季节草莓种植,目前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数百亩,成为当地农户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吉山村的养殖业也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养鸡户达48家,年出栏肉鸡100万只。规模以上养羊户2家,年出栏波尔山羊300余头,养猪户6家,年出栏2000余头。    工业经济成效显著。目前吉山村工业企业有洪安陶土矿、吉山沙场、吉山三联矿业3家,其产值均在千万元以上,工业经济地快速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务工就业平台,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农业企业有2家,主要经营粮食加工收购业务,为当地百姓粮食外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还有十几家小型服装加工厂,采用家庭式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虽小,却能积极的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规模,达到了生产灵活效益丰厚的目的,成为了吉山村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创富的主流。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8年修通吉山——殷村段县道,2009年修通双溪——鲁京路段,2010年修通洪安——芝麻场路段。2011年全长为5.2公里的吉山—王家畈—光明—殷家湾路断修筑工作即将完成。2010年10月建成了以计生、医疗室为一体的村综合服务楼。信息通讯基本实现网络化,全村电话入户率达98%,宽带网已于2007年开通。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于2007年竣工,改建完成卫生厕所410座,村内高低压线路改造已基本完成,“三清四改”初见成效。通过努力,村先后被授予邱村镇先进党总支部、广德县水利兴修先进村、广德县及宣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示范等荣誉称号。    3、主要优势特点:    一是依托山场资源优势,形成了以毛竹、板栗为特色农产品的农业产业,使广大林农尝到了甜头,扩大投入发展特色成是吉山村信奉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是拥有小二型水库两座,水域宽广,环境优美,为发展观光旅游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依托省龙头企业和威公司,大力发展养殖业,推进吉山村的养殖业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2011年吉山村作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整体推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以“创建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吉山”为口号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组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与2011年12月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验收。但我们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到位,与县委、县政府要求建设成为的“美丽乡村”相比还有差距。我们深知吉山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这次创建为契机,始终牢记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抓住一切机会促发展,全面推动吉山村“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双溪村

  邱村镇双溪村位于邱村镇以北约3公里,村总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100亩,山林面积5210亩,全村总人口3900余人,其中党员78名,村支两委人员6人,双溪村人杰地灵,人才倍出,现有大学生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多人,研究生以上学历4人。村集体拥有集体企业轮窑厂一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安徽和威股份有限公司世行贷款项目标准养殖小区位于我村;由本村村民创建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安徽安泰股份有限公司种猪养殖总厂座落在我村。双溪村自然资源丰富,省级林业红壳竹基地约800余亩,毛竹丰产林基地约1500亩,并拥有矿产资源、药材等资源。村级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水泥路面贯穿全村,水、电通畅。    省“861”重点项目上海通用汽车研发试验中心位于我村,征用土地2700多亩,涉及12个村民组,390多人。拆迁安置工作已全部0完成。目前,我村正在实施刘村水泥路工程。   

前路村

  前路村位于邱村镇集镇的正北面,邱北公路横穿境内通过。周围于本镇门口塘社区、赵村村、双溪村、吉山村、南阳村以及新杭镇的芳村村、东久村七个村相邻,全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500人,有16个自然村,38个村民组,960户,正式党员92名,。有农田6500多亩,林地1000亩,池塘2000亩,林场2个,林场面积近400亩。2006年修建完成的一条4.2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贯通于全村中心,成为连接各自然村的主要纽带,交通便利。村委会筹资于2010年修建完成村委办公楼一座。    本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民生活属全镇的中上等。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经过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村情村貌正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现有规模化粮食加工企业一家,大型养殖场5处(养鸡、养兔、养猪),大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一家,流转农民土地1000多亩,农机合作社一家,中国移动网塔一座以及其他个体小型厂家多处。本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生产大批优质杂交稻。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开发示范片和各种优质品种如杂交油菜、杂交稻种等在开发片示范推广,受到来自各地参观者的好评。    近几年,经过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前路村在各方面取得了进步,先后获得了以下荣誉:邱村镇2004年度先进党支部、邱村镇2006年度先进党组织、0广德县委2007年度“五个好”党总支、邱村镇2010年度先进党总支部、广德县200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工作先进村、邱村镇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等奖等荣誉、2011年度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2012年度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广德县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邱村镇2012年度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总支 。2011年8月29日,前路村第八届村两委班子选举工作0落幕,顺利产生了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现在前路村两委班子正迈开时代的步伐,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速度,向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迈进。我们相信,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前路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庙西村

  庙西村属山区村,地处广德县北面,与江苏省溧阳市毗邻。全村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总人口5千余人。设庙西村党总支一个,党支部二个,党员总数98人,其中预备党员6人。下设14个党小组。庙西村有16个自然村,25个村民组,水田面积2200余亩,山场面积3万余亩,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主要是毛竹、松木等。矿资源主要有方解石、石灰石、硅灰石、铁石、白泥等,尤其是议解石、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开采加工前景看好。    庙西村近几年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全村共有石粉加工厂六家,水厂二家,石子加工四家,石灰窑厂一家,硅灰矿一家,铁矿二家,为全村解决了相当的劳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双岗村

  双岗村简介       双岗村位处邱村镇东南,与本县桃州镇的和平、佛堂、新杭镇的杨杆桥、彭村、丁家村五村相邻,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21个自然村,41个村民组,3895人,一条长约8.2公里全县首条“村村通”道路贯穿全村,各自然村道路畅通。    我村拥有农田5700余亩,1100余亩旱地,集体林地1140亩,是我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依托丰富的田地和人力资源,我们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村内现有南京军区所属大型茶场一个,和威集团所属的大型肉鸡养殖厂三个,种植和养殖的潜力正得到不断的激发。    村两委连续三年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总支”和县委“五个好先进党总支”“文明村”称号,团结奋进的村两委一班人,将继续勇于进取,带领全村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山北村

山北村  山北村隶属于广德县邱村镇,区域面积28.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300亩,山场面积26000亩,下辖10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总人口约为5732人。   位于邱村镇北部的山北村东与新杭镇相连,南与吉山村交界,西与下寺相接,北与江苏省邻界,门口公路贯穿全村,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青山绿水环绕周围,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迷人。    为了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建设,村两委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不断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山北村属于山地地带,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毛竹、板栗、水稻、小竹的种植,除此之外龙腾公司和桂龙公司的相继成立,使得山北村的养殖业也初具规模。   工业发展上,山北村拥有大小企业31家,企业经济发展主要以竹、木制品;花圈制品的加工为主,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山北村的经济更具多样性、竞争性。    自2011年,村两委换届至今,山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逐步的完善。先后修通了村村通公路,长生卡至砖桥合兴村段以及山北九队至下寺王卡段;清理了烂尼卡水库及天星卡水库的淤泥;完成了烂泥卡水库人饮工程的建设。同时,村两委不忘承诺,力争在2014年在创业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全面启动山林流转工作,力争年底完成林权流转1000亩成立毛竹合作社1家;着力解决山北农贸市场及村庄散落的落后管理现状;三、完成街道改造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勤劳朴实的山北人民,不忘初衷,将父辈们的玩船、玩狮子、玩龙灯的技能传承至今,对这宗非物质文化财产的继承与发展是山北人民永远的财富。    山北村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地处三省交界区,交通便捷,二、三生产相对集中,务工人员、流动人口较多,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活跃。   

赵村村

  赵村村位于邱村镇西北部,行政区域宽阔约31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总人口3745人,广溧公路贯穿整个行政村,达8.4公里。    赵村村以丘陵地带为主,主产水稻、毛竹,尤其毛竹,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一定经济收入,村民年纯收入达4300元,村两委充分依托工业园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现在二、三产业以形成规模,大大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力,村民生活富裕,民风纯朴。   

祥凌村

  祥凌村位于广德县邱村镇西北部,与白茅岭相连,郎溪结壤。全村总人口4600人,耕地面积8500亩,山场面积2万余亩,全村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人均收入7600元。    祥凌村有19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全村集体林场二个,总面积6000余亩,茶场一个面积150亩。各村民组配齐了村民组组长,并建立了综治信息员和信访员网络,为全村的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祥凌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共设0党员128名,总支支委有三人组成。村委会有三人组成,计生专干1人,妇干1人。村支两委团结一致,踏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祥凌村人力资源丰富,有科技界人才,学术界人才以及经济发展的巨商,分布在各行各业,遍及全国各地,为祥凌村的发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祥凌村地理位置较好,与白茅岭郎溪县结壤,与著名的旅游景区天目湖较近,有海拔最低狮子口,狮子山下有条无量溪河,全县的水源汇聚在这里,流向郎溪,祥凌村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莹石矿、硫铁矿、煤矿以及其它金属矿。有大量的毛竹资源,为广德的竹乡增添了风采。还有著名“九洞十三景”源于宋朝,有九个洞,每个洞相连而且相通,九个洞口通向当时的“十三”个景点,非常壮观,祥凌村水泥路面26.8公里,为投资兴业者提供了致富路。祥凌村两委班子和全体祥凌村人民将给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美好的发展环境。   

白云村

  白云村位于广德县邱村镇西部,与郎溪县和上海白茅岭农场交界,是原白云村和西峰村合并而成。该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人口4520人,村内矿产资源丰富,黄砂和萤石开采非常有名,是该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目前萤石黄砂产业的从业人员近千人,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全村现有党员124名,下设党总支一个,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其中包括一个禽业支部.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村人民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管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我村被市授予“十佳民主法制示范村”、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县级“文明村”和“五好党总支”,镇“先进党总支”等荣誉,连续两年在全镇综合考核第二名.   

谈里村

  谈里村位于邱村镇西部,面积17.2平方公理,人口3780人,所辖28个村民组,1070户亩,村内水泥路四通八达,离江苏溧阳仅半小时行程,全村拥有13050亩山场,其中集体林场1700亩余亩,村内盛产毛竹、板栗,远销江、浙、沪等地,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务农。    谈里村工业经济薄弱,但这里青山绿水,生态环境良好,小一型水库梅松树水库常年碧波荡漾,以甘甜的乳汁哺育着谈里人民,村内饮水卫生合格率达95%,清洁能源普及率为85%,农作物标杆综合利用率为85%,森林绿化覆盖率高于广德县农村地区平均水平,村里建立了垃圾焚烧炉,垃圾池,设立了垃圾桶,专人负责,集中处理,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较高,近年来,谈里村在邱村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芦塘村

  一、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芦塘村隶属广德县邱村镇,位于广溧路旁,由原芦塘和赵坞两村合并,总面积17.8平方公里,为邱村北部一个山区村。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水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毛竹和茶叶为芦塘两大特色。   芦塘村共21个村名组,总人口4850人。村支两委共6人,现有党员12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村部大楼于2010年9月新建,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投资总额51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以前芦塘村是全县唯一一个没有村部的行政村,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在邱村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县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村委会大楼。同时在政府和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芦塘三组至十组2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并对村里千岭卡、双岭卡、东卡、龙稍、南海等五座大塘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村里多方筹资,完成了3.5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建设。2012年10月14号,芦塘进村水泥路全面竣工,同时长卡村民组主干道也正在施工中。   三、社会经济状况及公共事业成果   芦塘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竹制品编织和茶叶种植。现茶叶与竹编凉席已成为芦塘特色经济。芦塘凉席被评为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芦塘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林业产业村——凉席之村。      经济发展的同时,芦塘村其他各项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肯定,先后获得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广德县计划生育工作特别贡献奖”、“广德县水利兴修一等奖”、“邱村镇计划生育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下寺村

  广德县邱村镇下寺村地处原下寺乡政府所在地。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 亩,山场 亩,水田 亩;所辖2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100人。    本村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盛产“大红袍”板栗、“仙姑山”油桃等名优特产。毛竹、蚕桑、花木、水产、畜禽等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抗金古战场——岳飞沟、名闻的渔溪寺,美丽传说中的龙王井、安徽润华公司的林业生态观光园、风光无限的亭子山旅游资源,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本村交通便利,商贸繁荣。230省道贯穿南北,“村村通”工程造福于民,毗邻郎溪,邻近江苏的区位优势,带动了下寺集镇的发展和繁荣,中小学校、医院、供电、邮政、电信、金融、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配套齐全,商铺众多,商贸繁华,集镇规模不断扩大,集镇人口不断增加。    本村政通人和,村风淳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创新进取,科学发展,村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勤劳热情的下寺村人民,竭诚欢迎您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共同创造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明天。   

李村村

  一、概况    李村村位于邱村镇北部,与江苏省溧阳市交界,西于郎溪县交界,与芦塘、施村、庙西行政村相邻,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独特优越,呈村丘陵与平畈交错,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800人,16个自然村,23个自然村,全村现有耕地、3800亩,山场25000余亩,小二型水库两座,呈村以林业、蚕桑、油料作物及水稻种植为主,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5900元,省道(S230)穿村而过,自修村村通道路6.7KM,交通十分便利。    二、经济发展    支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养殖业,2008年,我村发展大型养猪场3家,养鸡场2家,依靠政府倡导的“工业兴县、竹业富民”政策,我村2008年竹林垦复100亩,植树造林2000余亩,充分利用了荒山、植被,遏制了水土遗失,保证了生态平衡,利用了我村有利的矿山资源,石灰石、硅灰石、铁矿等矿,品位高的优势,对外公开进行招商,目前已有几家外地企业投资近千万元,开作矿山,解决了我村余业劳力的就业,解决了我村近100辆车辆运输问题,为我村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每年全村对漏塘破坝进行投资进行投资整修,目前全村现有水利设施徙在历史最好阶段,县水务局与村委会共同投资20万元对我村羊牧场水库进行扩整修,使原来破塘,现整修为能年三次灌溉500亩的大塘。    为了加快全村经济发展,2008年村投入70万元,在政府村村通工程6.7KM牛尾冲至杨家岭路段修建了水泥路,打破了李村村围绕经济发展的颈瓶,全村已形成了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电网增容,群众用电安全满意。几年来,村委一班人,紧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在不久的将来,我村的经济会更加出现一个新的台阶。   

南阳村

  南阳村位于邱村镇东侧与新杭镇接壤,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农田面积4600亩,全村现有人口2991人,35个村民组,838户,其中党员92名。    我村地理位置好,邱流公路从我村穿插而过,为我村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2001年至现在共引进投资商十余家,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了我村农民务工问题,使我村人均收入逐年揭晓高,已达4000多元,2006年,我村被宣城市列为新农村试点村,在村支两委齐心努力下,我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08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领导班子。   


李村村特产大全




李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