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哈尔滨 >> 呼兰区 >> 石人镇 >> 于家村

于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于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于家村简介

  于家村由7个自然屯组成,耕地面积9037亩,1770口人。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一是2009年投资48万修筑4条白色路面,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是实施了亮化工程。2004年投资2.6万主街两侧安装路灯75盏。
  三是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投资6万多元老化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同时1770口人吃水免费。
  四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多方协调,争取由中央投资100万元,省财政投资9.09万元,建设机电井20眼,护井冒20个,喷灌设施20套,机耕路3公里,田间路10公里,过道涵1个、500平方米的晒场1个、标准牌1个和植树0.5万株。
  五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转移劳动力470人,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
  六是调整种植结构。于家村以马铃薯、秋白菜两茬作物种植为重点,建成绿色无公害马铃薯套种寒地菜生产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种植面积由2009的3500亩发展到4700亩。
  七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于家村经过选址、投资30多万元,新建16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230111106 150000 -- 查看 于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于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于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兴村

  中兴村现有人口2673人,土地面积9410亩,辖两个自然屯,村中有小学一所,诊所一个,全村共有党员43名,村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政务公开是一年四次。村中种植业以玉米、大豆为主,村中养殖业以奶牛、鸡、黄牛、猪、羊为主。本村的特色经济作物是洋葱和土豆。全村在外务工人员共达500人。  中兴村与站前村、永发村、于家村、永平村、双于村、双宝村、石人村、金星村、德安村、城子村相邻。  

站前村

  石人镇站前村是石人镇政府的所在地,是石人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呼兰区45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即站前屯、小五队、下甸屯、全村共有765户、共人口283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33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754亩、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温和、年降雨量达到500毫升左右,街道整齐,康白路从村中通过,、石人城铁路车站坐落在站前村,台路、铁路交通方便。    一、资源优势   我村农业主产玉米、大豆、每年玉米产量350万公斤,大豆产量50万公斤,品质好、无污染、年农业种植收入700万元,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全村有奶牛300头、年产鲜奶1500吨、年出栏生猪3000头、出栏家禽80000万只、出栏黄牛300头,畜牧业总收入400万元。   二、经济优势   站前村共有各种商业店部95家,年收入3百多万元,经济发达、我村加大劳务输出、教育培训和多方扩宽信息渠道,每年全村劳务输出600多人次,分布在省内外各地,年劳务收入750多万元,我村由原来人均收入2800元上涨到人均8000元的经济目标。使得农民群众过上了和谐稳定、治安良好的生活。   三、设施优势   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三个自然屯320户安装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5%。全村修筑白色路面5公里,修理路边排水沟渠3000延长米,环境优美,待到春暖花开、别有一番现代桃源境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   

永发村

  石人镇永发村位于石人镇东部,漂河沿岸,距东漂河仅一公里,距呼兰区50公里,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即永发、兴农、罗庆,760户,3200口人,耕地面积14861.91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达到511毫升,现有泥草房190户,2004年被呼兰区评为安全文明村、2009年被呼兰区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一、资源优势:一是永发村兴农屯靠东漂河仅一公里,东漂河有水田2100亩,实现绿色环境、无污染、无公害水稻,打造优质品牌,创建三超水稻农业合作社,水稻产量105万公斤,农民创收220万元。二是由于东漂河地理优势,2009年招商引资1000万元,在东漂河建设成漂河农业生态旅游度假村,又给兴农屯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从而带动农民的经济增长态势。利用东漂河生态旅游度假村的优势,将兴农屯打造成农家小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乐农家为特点的农家乐型新农村,创建自己的品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经济优势:永发村兴农屯,由于多年来,村内个人和南方商贩搭建鹅毛生意,使全村30%人都做收购鹅毛买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村集体经济资产达120万元,年村级收入20万元以上,由原来收入的2500元上涨到现在人均收入6200元以上的经济目标,年经济增长10%,使得农民群众过上了和谐稳定、治安良好的生活。我村加大劳务输出教育培训和多方拓宽信息渠道,2009年全村劳务输出600人次,外出哈市、天津、北京等地务工,村民孟庆华引资30万元建成的碳厂,安置劳动力12人,由此,全村增收700多万元。   三、设施优势:2004年被区委评为安全文明村、2009年被区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三个自然屯370户,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已开通网络服务。2008年和2009年通过一事一议村上筹资70多万元修筑白色路面8公里。几年来,村上投资45万元对村屯进行绿化。栽植云杉2000多棵、花树3500棵,清理路边排水沟渠3500延长米,村屯内所有主街两侧全部绿化,实现了“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环境优美的目标,待到春暖花开,柳村成萌时,走在村内,仿佛在画中,别有一番现代桃源的境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   

于家村

  于家村由7个自然屯组成,耕地面积9037亩,1770口人。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一是2009年投资48万修筑4条白色路面,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是实施了亮化工程。2004年投资2.6万主街两侧安装路灯75盏。   三是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投资6万多元老化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同时1770口人吃水免费。   四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多方协调,争取由中央投资100万元,省财政投资9.09万元,建设机电井20眼,护井冒20个,喷灌设施20套,机耕路3公里,田间路10公里,过道涵1个、500平方米的晒场1个、标准牌1个和植树0.5万株。   五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转移劳动力470人,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   六是调整种植结构。于家村以马铃薯、秋白菜两茬作物种植为重点,建成绿色无公害马铃薯套种寒地菜生产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种植面积由2009的3500亩发展到4700亩。   七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于家村经过选址、投资30多万元,新建16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永平村

  石人镇永平村位于石人镇东南部,全村共有2个自然屯,即永平屯、红光屯,657户,2856人口,耕地面积16140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达到511毫升,砖瓦 达到70%。2011年成立了泽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的达到100亩,主要生产白菜、大葱、胡萝卜等品种,远销哈达蔬菜批发大市场,年收入达到40万元。   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700多万元,无经济外债。人均收入7000元。村屯内主街道路全面硬化,道路两侧绿化,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社会治安稳定、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形成良好的和谐稳定额局面。   

双于村

  石人镇双于村位于石人镇东南部6公里,距呼兰区45公里,全村共有一个自然屯,613户,2340人,耕地面积13482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达到510毫升,现有泥草房91户,2010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一、资源优势   土地平潭肥沃有9000亩高产玉米,3000亩优势大豆,1482亩马铃薯,实现绿色环境无污染无公害优质粮食,年农民创收943万。   二、经济优势   双于村内街多年来现有粮食店8家,养猪户8户,100头2户,共有羊(山羊绵羊)310只,其中超百只一户,奶牛24头,黄牛230头,马驴骡19 匹,养社会鸡8000只,以上养殖户使全村收入254万元。包装袋厂一个本村就业人员48人,年创收120万元,粉厂一个本村就业人员24人,年创收60万元。全村由原来收入的2500元上涨到现在人均收入8200元以上的经济目标,年经济增长10%,使得农民群众过上了和谐稳定治安良好的生活,我村加大劳务输出,教育培训和多方扩展信息渠道,2009年全村劳务输出560人次,外出哈市天津北京等地务工,年创收840多万元。   三、设施优势    全村自来水入户100%,安装有线电视入户100%,电话入户率达到100%,三大网络运营覆盖全村。2011年修白色路面(村内)7.22公里,清理路边排水沟渠14.44公里,达到家家户户排水畅通,为创建优美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双宝村

  双宝村位于石人镇东南部,边靠东漂河,与巴彦界一河之隔,距呼兰区边60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屯组成。(苏小花屯、双宝屯、秦家屯、黄德屯)总户数453户,人口1,600人。耕地面积8,320亩,外加水田2,600亩,水面450亩,可为鱼米村。    一、资源优势   近靠东漂河,在河东床上几年来农户开垦了2,600亩水田,水田年产量可达300万斤,创收420万元。   二、招商引资   增添亮点,我村于2009年招来广州的商家,将4个自然屯的各个街道都修为白色路面,投资200万元。同时在东漂河又建立了郎轩园旅游景点。投资2,000万元,景点内有各种花草、树木,美丽的荷花潭更令人可观,景点的饮食,以绿色为主,什么鸡、鸭、鹅、鸟;什么羊、狗、猪、驴。还有各种自然生长的鱼,都是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尤其是景点生产的大米,以漂荷香为品牌,畅销全国各城市。   三、存有白色路,农民自然富。    自从修完白色路以后,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大有提高,产品不愁卖,全村共有正在鸡舍18栋,年收入210万元,大型养猪户8户,年超200头有4户,为解决卖水稻难的问题,我村又招来一商家建立了水稻加工厂。为了大兴绿化,全村葡萄地(各种花树)以种植45亩。   四、政策对头   农民家富业兴。不欠农民工工资,解放了打工要钱难想法。全村劳务输出近360人,建筑队现有5个,增添了农民收入。现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2,400元上涨为人均6,400元,4个自然屯自来水现已100%入户,有线电视也入到千家万户。白色路12.6公里。    可见我村农民生活是美好的,前景是无线可观的。   

石人村

  因该屯内的金代古城遗址曾出土两尊“石人”,故名“石人城”。清末,属呼兰府河东第二区。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呼兰县康井乡。东北沦陷时期,初属康金井保,后设石人村。  

金星村

  石人镇金星村位于石人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卫生院2公里,东与白奎镇双山村接壤,外有附于屯一个,敖木屯,与金星村1.5公里,金星村与镇政府有一条通乡路5公里,村内有一条水泥板路,交通便利。现有耕地1570.9亩土地,户 869户,人口3046人,党员52人,下辖一个自然屯,我村的经济作物有马铃薯,主要靠正大养鸡,每年养鸡收入975万元,有一户特色养猪户正在发展,虽然没有什么企业,但是出外搞劳务的较多,每年劳务收入达到1000万左右,为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使我村的经济发展突出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农村发展有一个新的突击,使我村今后的经济发展更有一个新的创新。  

德安村

  石人镇德安村位于石人镇东南部,距石人镇6公里,全村共450户1570人耕地8000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    一、资源优势   我村因土质原因盛产马铃薯,年生产无公害马铃薯1万吨,远销辽宁、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是远进文明的马铃薯村。   二、经济优势   我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年生产黄牛200多头、生猪出栏5000余头、外出劳动力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200人增至600多人,创收1200万元,仅此项人均收入增收800元。   三、设施优势    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电脑50余台;2009年村上投资45万元修建白色路面6公里,完成村内绿化4条街;修排水沟渠2000延长米,达到了环境优美,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   

城子村

  城子村位于石人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跑火车站,卫生院4公里,东北与白奎镇接壤,呼白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   现有耕地15103亩。全村775户,人口3300名,党员48名,下辖2个自然屯。我村经济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马铃薯深加工项目,还有新型节能建筑墙体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人均收入,使我村的经济发展突出,新农村较快的一个大型村。  


于家村特产大全




于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