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寺村位于天柱山东南侧,距主景区约4公里;东、北与龙谭乡接壤,南与林庄村交界,西与茶庄村毗邻。因村内有千年古寺天柱寺而得名。全村6个村民组,465户,总人口1 668人,党员42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土地面积15000余亩,其中林地9580亩,村集体林地1000多亩,耕地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2%左右。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盛产天柱山野茶,高山无公害蔬菜。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沉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千年古刹天柱寺,明太子阁遗址,潜阳十景之天柱晴雪、莲花峰、虎门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遗址,虎头岩景区等古迹吸引着广大旅游投资者。
天寺村两委领导班子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为民办实事。先后修建了3.5公里水泥路面的村级公路,组级公路6.5公里,与天柱山至龙谭公路相连接,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全村户户通电,户户都有电视机,80%以上农户都安装了电话,网络宽带也已接通,有部分农户安装了电脑,并已上网。移动基站也建成,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成立了安全用水协会,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采取统一供水,农户安全饮用水有了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第一期康居新村21户已全部入住,第二期康居新村正在建设之中。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荣获天柱山镇康居新村建设“先进村”称号,2008年荣获潜山县‘‘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天寺村水资源丰富,西冲、王桥两条河在双河组交汇。该村宋泽云同志个人投资近千万元,开发“白云边”生态园、修建了天柱山旅游干道至白云边公路、水库,成立了“白石边”生态旅游开展有限公司,以“白云边"生态旅游为龙头,以“大王山国际山村度假群落’”和虎头崖景区开发为契机,带动天寺西线以徙步、垂钓农业生态观光、天寺村东线至天柱寺以溜索、洞穴探险、攀岩、登山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天寺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天寺村的地理优越、人文环境良好,天寺人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休闲、投资。
天寺村两委全体成员竭诚为您们服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4110 | 246000 | -- | 查看 天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水村 |
白水村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西麓,背倚天柱山,面临潜河,自然环境优美,距县城11公里,离北京至香港高速天柱山出口4公里,105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辖7个村民组,550户,2000人口,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950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人。 白水村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茶叶、板栗。外出务工经商和个体创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勤劳朴素的白水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现楼房入住率为70%,电话及移动通讯普及率8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为98%。近年来,村两委在天柱山镇党委政府引导下,极力寻找适合本村的发展道路,依靠天柱山大景区为依托,致力发展旅游经济,与中乔公司联手组建白小源旅游开发公司。现在村内开发二处旅游景点,小乔峡和竹海迷宫,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现“组组通”公路路基网络已基本形成,新农村建设和安全饮用水工程正在规划实施之中。 白水村因其独特的环境和区位优势,被称为潜山县列为发展休闲度假和观光农业的首先之地,热情、淳朴的白水人诚邀您的光临。 |
林庄村 |
天柱山镇林庄村坐落在天柱山镇东部,东与梅城镇接壤,西连风景村,南临潜河,北接天柱山风景区虎头崖景区,辖区总面积4.97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高山、盆地、平原,即虎头崖余脉地带大王山、菜林庄盆地和潜河之滨王家坂平原。村内主要河流两条:潜河沿村南部边缘经过;菱角河源于虎头崖穿菜林庄盆地在旌驾桥处汇入潜河。 林庄村村名源于“菜林庄”。根史料记载,唐乾元初年,牛头禅崇慧大师来到虎头崖玉镜峰下创寺,永泰元年(765年),唐代宗封为天柱禅寺。寺后有太子阁,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读书处,位置为现在的天寺村。天柱禅寺鼎盛时期有僧侣三千人。林庄盆地由于气候、土壤条件良好,被天柱禅寺选定为定点供寺菜园。盆地下口林河畈出产的萝卜,自古以来久负盛名,体均皮薄,水足嫩脆、香甜可口,被太子阁选中定为贡品。林庄盆地因此而得名为“菜林庄”,解放后曾设为林河乡,撤乡后改为林庄村。 全村现设6个村民组,现有农户523户,1960人口,山场总面积6100亩,耕地总面积681亩。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568亩,总产227吨;油菜播种面积108亩,总产13吨;棉花播种面积32亩,总产2.3吨;蔬菜播种面积115亩,总产310吨;油茶总面积800亩,产茶籽466吨。2008年农业总收入460万元,加工业总收入26万元;第三产业收入327万元;劳务输出收入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万元。现有林庄23个,规划布点6个,正在动工新建新农村示范点1个。 林庄村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通往天柱山主景区的主干道东侧,是天柱山中心镇镇区所在地。村内交通便利,东有简易公路与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相连;南有105国道穿过,新建的野寨大桥连接东香高速出口和镇区中心;西有茶野路连接天柱山主景区;北有虎头崖景区公路通往虎头崖景区;新建的林庄村级公路纵贯林庄盆地,连接五个居民区。坐落在林庄村境内的相关单位有天柱山镇人民政府、公安分局、交警四中队、天柱山初中、地税分局、供电所、水厂、土地分局、文化站、潜山县机械化道班等,即将动工新建的单位有新农合卫生院、农技站,主要旅游服务设施有皖镇、桂花园、梅花园以及正在筹建的温泉度假村和安徽大王山国际山村度假群落。 林庄村自然条件优良。低山丘陵,山谷缓坡,林木茂密,林种繁多,生态良好,环境优良。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优势,农业林业等基础产业发展稳定。区域内土壤墒性较好,为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11个土种;山上有77种林木,82种中药材,17种果类,186种草类,植被良好。优质蔬菜是该村传统产品,油茶、虫草鸡是该村新开发的生态环保保健食品;休闲农业是该村新发展的旅游产业。 林庄村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是道教、禅宗福地,物化天宝,养生乐园。虎头崖景区保留有众多的古人题刻的摩岩石刻,比如:“仙洞重华”、“超然物表”、“元气磅礴”、“宛然仙境”等等,就是古代文人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种崇高评价,现已成为我们共同打造“皖国菜林庄、山村养生园”项目的可靠历史依据。 林庄村两委班子一班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全力配合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天柱山风景区为背景,以菜林庄盆地为中心,做大、做强、做活“菜”、“林”、“庄”文章,把林庄村建成与天柱山大旅游相衔接的新型贡菜之乡、国际山村度假群落、现代山地养生乐园。 |
风景村 |
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座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的南大门,背倚天柱,面临潜河,距潜山县城仅8公里,北京至香港高速公路出入口途经村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柱山八大景区中三祖寺景区、九井河景区座落村内,“潜阳十景”中乡麟磊擀崖漱玉、九井西风、吴塘晓渡、酒岛流霞等都与风景村息息相关。风景村境内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独特,是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的宝地。 风景村现有9个村民组,1980人,耕地面积630亩,山场面积71OO亩。全村现有党员42人,风景村支部曾于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好支部"。 近年来,在天柱山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风景村紧紧依托天柱山的旅游开发,坚持走“旅游兴村、富民强村"之路,陆续有很多项目在风景村境内落户与发展,特别是“皖镇”旅游配套项目的开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建筑风格,已成为天柱山脚下一颗璨灿的明珠。 风景人以热情、开放、求真、务实、亲商、爱商的姿态,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到风景村旅游观光与投资开发。 |
天寺村 |
天寺村位于天柱山东南侧,距主景区约4公里;东、北与龙谭乡接壤,南与林庄村交界,西与茶庄村毗邻。因村内有千年古寺天柱寺而得名。全村6个村民组,465户,总人口1 668人,党员42人,其中女性党员4人。土地面积15000余亩,其中林地9580亩,村集体林地1000多亩,耕地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2%左右。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盛产天柱山野茶,高山无公害蔬菜。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沉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千年古刹天柱寺,明太子阁遗址,潜阳十景之天柱晴雪、莲花峰、虎门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驻地)遗址,虎头岩景区等古迹吸引着广大旅游投资者。 天寺村两委领导班子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为民办实事。先后修建了3.5公里水泥路面的村级公路,组级公路6.5公里,与天柱山至龙谭公路相连接,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全村户户通电,户户都有电视机,80%以上农户都安装了电话,网络宽带也已接通,有部分农户安装了电脑,并已上网。移动基站也建成,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成立了安全用水协会,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采取统一供水,农户安全饮用水有了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第一期康居新村21户已全部入住,第二期康居新村正在建设之中。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荣获天柱山镇康居新村建设“先进村”称号,2008年荣获潜山县‘‘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 天寺村水资源丰富,西冲、王桥两条河在双河组交汇。该村宋泽云同志个人投资近千万元,开发“白云边”生态园、修建了天柱山旅游干道至白云边公路、水库,成立了“白石边”生态旅游开展有限公司,以“白云边"生态旅游为龙头,以“大王山国际山村度假群落’”和虎头崖景区开发为契机,带动天寺西线以徙步、垂钓农业生态观光、天寺村东线至天柱寺以溜索、洞穴探险、攀岩、登山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天寺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天寺村的地理优越、人文环境良好,天寺人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休闲、投资。 天寺村两委全体成员竭诚为您们服务! |
河西村 |
天柱山镇河西村座落在风景秀美的天柱山脚下,潜河以西故名河西村。该村2005年由甘坪、石龛、毛岭三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为8平方公里,人口2800人,水田740亩,旱地500亩,山场面积7806.6亩,气候为温湿带。 河西村东南与痘姆乡交界,同时与佛教名胜三祖寺遥首相望,西邻水吼镇,北是天柱山。东香高速穿村而过,县乡公路西河西线沿河直下,经过境内3公里,且全村原30个村民组,组组通公路(后合并为11个村民组),村级道路实行了硬化。境内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大小塘库150口,80%村民能饮上安全饮用水。 河西村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玉米、棉花、山芋。各类蔬菜均为无公害绿色食品,特别是本地生长的莲花姜、土大椒,客人食后赞不绝口,回味无穷。春秋两季从山上采摘下的野菜丰富多彩,长期食用能使人延年益寿,故此该村有长寿老人102岁,90多岁高龄老人20多人,自古以来为长寿村。还种植板栗、茶叶、蚕桑、油茶、枇杷,养殖家禽家畜,多种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得红红火火。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阎王堰、古代求雨台、佛教寺庙——药王寺(古为关帝庙)、三国时期修建的大关口(古迹保存完好)、古战场望火楼等,另有闻名遐尔的神龛石、仙人洞、灵龟石、鸡冠石,还有峡谷、小溪、古道西风素马的石板路(大关排)。既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衢贺长虹的飞瀑流泉。自古以来为兵家常争之地,洪秀全起义军之英王陈玉成与清将胜保在此大战,抗日战争的战场遗迹,可作为后人爱国教育基地。这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人们和谐相处,是开发农庄、休闲度假理想之所,也是种养殖业大显身手的生财之地。 如今的河西村在村两委一班人在带领下,精诚团结、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朝着科学发展的目标奋力赶超。竭诚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开发。 |
茶庄村 |
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地处天柱山南麓,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境内。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10亩、山场面积近20000亩。全村辖12个村民组,人口3000余人。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立足旅游,服务民生。依托天柱山开发,旅游服务业发展态势喜人,全村干群上下一心,正在努力将茶庄村打造成全国最佳旅游村。 干群一心谱新篇。近年来,茶庄村以“五个好”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不断健全村“两委”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健全,综合素质水平高,干事创业本领大,服务群众意识强。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均为高中以上学历。在村党总支书记涂孙应,村委会主任涂结松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后备干部培养不断强化,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茶庄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小康村”,潜山县“平安村”,潜山县“五个好”村党组织,潜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创新机制树标兵。2005年并村以来,村党总支科学调整组织设置,根据地缘关系和茶庄村产业特色,组建了四个党支部,并形成党总支——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同时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认真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开展“设岗创星”活动,推行“双向承诺”制,健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村委会也利用并村这一契机,多项举措并举,为新村发展创造环境,先后民主通过了村务公开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村规民约、村2020年发展规划等。如今,村规民约、财务监督小组会、党员议事会、旅游发展协会等正积极发挥作用,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 旅游经济谋发展。青山绿水,天柱山旅游热潮迭起。茶庄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全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近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村“两委”致力乡村旅游开发,培育主导产业,引导全民创业,2007年,通过发动村民集资入股,组建了“天柱峡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商引资成立了“安徽茶庄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以商引商,成立了“九曲河漂流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农家乐接待户60余家,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此外,大力发展天柱山特色种养殖业,鼓励全民创业,兴起“庭院经济”发展新出路。 夯实基础筑新村。茶庄村地处山区,各项基础设施尚欠发达,并村以来,村大力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组组通公路工程、有线电视网建设工程、康居新村建设等。修建一家日产1000吨的自来水厂,同时合理设置了三个供水点,清洁饮用水入户率100%,解决所有聚居点居民吃水难问题;新增变压器6台,改造高压线路4.2KM,低压线路8.9KM,解决全村用电难问题;新建茶庄内坂公路、高峰公路、灯塔公路共5.7公里,拓宽合坂公路2.6公里,浇筑茶庄——黑虎水泥路5.9公里,村组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解决村民出行不便问题;电话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0%、宽带网开通40%;丁家坦新村示范点新建住房42户,吸纳高山移民32户,改造房屋64户,板桥康居新村建设也正在启动。目前全村人均砖混以上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务实创业聚活力。跨越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凝聚发展的力量正在积聚。茶庄村将牢牢把握天柱山发展新的机遇,借助茶庄新集镇建设,大力倡导自主创业,培育旅游主导产业,全体干群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力争201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全村旅游从业人员占全村总人数的80%,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全村安全用水、有线电视网、电脑宽带入户率100%,实现组组通公路,家家有新居,人人生活有保障;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共谱茶庄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新的篇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