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井村 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村,位于王河镇西北角,交通便捷,泸蓉,六潜高速穿境而过。该村总面积611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组,641户,人口2600人,耕地面积3800亩,盛产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产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经商,农副产品养殖加工。设立一个党支部,有党员59人,其中女党员7人。
程家井村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有成片枫树林保护区。2009年,村内各项事业稳步开展,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电话宽带、自来水、有线电视已遍布各组。6.1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正在实施。当前随着程长庚故居的开发启动、中心村庄的规划建设,一个崭新的程家井村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0824103 | 246000 | -- | 查看 程家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王河社区 |
王河街道居委会成立于1956年,原名为潜山县王河人民公社王河街道大队,于1991年10月更名为潜山县王河镇街道居民委员会,居委会办公以地址座落在王河镇政府所在地,隶属王河镇人民政府,是全县十一个非农居委会其中的一个,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所辖镇直机关单位29个,常住居民户1208户,辖区内人口2597人,流入人口近600余人,其中劳动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 交通状况:望排县级公路穿境而过,一纵三横公路通往高职、初中、老街等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状况:工业生产总值近亿元,人均收入6800元,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主导产业:工业、商业、贸易,有年产值2千万元的天柱葛业公司。年产1千多万元的海燕制衣公司,知名企业有安徽万欣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百利达商贸公司、洋荡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王河镇自来水厂,农副土特产品市场,有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舒席专业市场等。 金融业:王河邮政储蓄所年末存款余额达1.4亿余元。王河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达1.28亿余元。 城镇建设情况:1992-2008小集镇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以前街道居委会没有一座三层以上的建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仅有一条老街,而今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排楼房鳞次栉比,新开发了建设街、舒席街、二里半街。07年投资近千万元开发了金三角小区等,辖区内三层以上楼房有教育、卫生、金融、政府、公安等,最高达6层。目前,政府牵头正准备筹建金三角小区的二期工程。 现代化建设情况: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固定电话安装入户达90%,宽带安装达80%,20%居民户购买小汽车,自来水安装入户率达100%。 党的建设情况:辖区内有党支部一个,党员人数346人,每个支部都开通了先锋在线。 居委会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待10月18日换届选主后补录。 |
程家井村 |
程家井村 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县王河镇。程家井村,位于王河镇西北角,交通便捷,泸蓉,六潜高速穿境而过。该村总面积611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组,641户,人口2600人,耕地面积3800亩,盛产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产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经商,农副产品养殖加工。设立一个党支部,有党员59人,其中女党员7人。 程家井村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有成片枫树林保护区。2009年,村内各项事业稳步开展,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电话宽带、自来水、有线电视已遍布各组。6.1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正在实施。当前随着程长庚故居的开发启动、中心村庄的规划建设,一个崭新的程家井村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
先进村 |
先进村地处王河镇南端,东与本镇红光村为邻,南与怀宁县腊树镇山湖村隔河相望,西与本县黄泥镇文昌村接壤,北与本镇中河村相连。全村22个村民组,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其中河耕面积近3000余亩,地处怀宁县腊树镇山村的母猪山北面山地有近千亩林地为本村所有,全村总人口3600余人,总劳动力2700人,其中流动人口约2000人,全村810个农村居民户。 先进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主导农业以水稻生产为重,特色产业有棉花、花生、箩卜、豆类等,是一个五谷杂粮较为其全的村落,其中这里生产的绵地牵花生、沙淤畈箩远销省内外,并以此为佳品赠送亲友。 先进村交通便捷,县级公路――王黄公路自东向西全境通过,村内有长胡路、村小路、长河路、村茄路,行成交通输纽,四通八达,通向22个村民组,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政府和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电话有80%的农户都已安装,有线电视安装近70%,家庭轿车已进入20多户农村家庭,农机购置普遍。 先进村两委班子由5位同志组成,他们都是0正式党员,全村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51位0正式党员,3位0预备党员,2007年度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 |
红光村 |
红光村位于王河镇西南边陲,北与中河村交界,南面与怀宁县腊树镇隔河相望,上与先进村接壤,下与光明村相邻,地处三保圩中心腹地。全村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隶属于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33个村民组。801户,3802人,人口规模位居全镇前列,男女劳动力1802人,80%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全村设立一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64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2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现有村干4名,村民代表53名。 红光村现有耕地面积170.8公顷,其中圩外31.2公顷,水面面积32.8公顷,零星林地28.6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全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地经商和外出务工,农业总产值约258万元,主要产业农业、养殖业,集体经济6.8万元,设有集体企业有一私营养猪厂,全村人均纯收入2720元。在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精神指引下,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全村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钢筋结构的楼房,以村部为中心,以王红路为主线的中心村已初现雏形,四纵四横水泥路面贯通全村,已有少部分农户建立了沼气池,大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我村于2008年度被列为潜山县标准化卫生室试点村,现已竣工使用,老百姓拍手欢迎,村级卫生室建设被县委、县政府及卫生局定为示范点。98%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 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电话线已架设到全村每一个角落,90%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还有一部分安装了宽带;农电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彩电冰箱比比皆是,空调、电脑、有线电视进入平常百姓家,自来水安装已在向全村全面展开,全村已有小轿车及其它各种车辆60余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10多台套。 农闲时,乡亲们喜欢演唱和观赏黄梅戏,就是在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也经常荡漾着悠扬的民间小调。 红光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红光人民,向国家辅送了不少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红光的今天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劳智慧的红光人民一定会把家乡的明天蓝图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 |
中河村 |
中河村位于王河镇西南面,北与黄铺镇槐树村、黄泥镇金湖村隔河相望,南与红光村交界,上与先进村接壤,下与王河村相邻,地处三保圩中心腹地,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隶属于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28个村民组,941户,4230人,人口规模位居全镇第二。男女劳动力1905人,百分之八十常年在外,经商或打工。全村设立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66名,预备党员3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委员2名两委交叉任职,现有村干5名,村民代表59名。中河村现有耕地面积163.2公顷,其中圩外13.2公顷,水面面积25公顷,零星林地2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4亩。全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地经商和外出打工。农业总产值约250万元,主要产业农业,集体经济6万元,设有集体企业,有一私营电子厂,全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精神指引下,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全村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钢筋结构的楼房,以村部为中心的中心村已初现雏形,两纵四横水泥路面贯通全村,已有一部分农户建了沼气池,大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92%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 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电话线已架设到全村每一个角落,85%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还有一部分安装了宽带;农电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彩电冰箱比比皆是,空调、电脑、有线电视进入平常百姓家,自来水安装已在向全村全面展开,全村已有小轿车及其它各种车辆50余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10多台套。 农闲时,乡亲们喜欢演唱和观赏黄梅戏,就是在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也经常荡漾着悠扬的民间小调。 中河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向国家辅送了不少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中河的今天欣欣向荣,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劳智慧的中河人民一定会把中河的明天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 |
光明村 |
光明村位于王河镇西南端,南与本省怀宁县腊树镇隔长河相望,北与本镇龙湖村接壤,上与本镇红光村交界,下与本镇天崇村相邻,地处距王河镇街道1.6公里,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隶属于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45个村民组,878户,3823人,男女劳动力1850人,百分之七十常年在外经商或打工,全村设立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68名,发展对象3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两委交叉任职,现有村干4名,村民代表58名。 光明村现有耕地面积190.00公顷,其中圩外68公顷,水面面积50公顷,零星林地2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全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地经商和外出打工。农业总产值约280万元,主要产业农业,集体经济6万元,设有集体企业,有一工艺厂,意杨基地一座,全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精神指引下,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全村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钢筋结构的楼房,村内已建立抗旱水渠长达3公里,以村部为中心的中心村已初现雏形,县级公路从我村横穿而过,两纵四横水泥路面贯通全村,已有少部分农户建立了沼气池,大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98%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我村现代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电话线已架设到全村每一个角落,87%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还有13%以上的农户安装了宽带;农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彩电冰箱比比皆是,空调、电脑、有线电视进入平常百姓家,自来水安装已在向全村全面展开,全村已有小轿车及其它各种车辆60余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10多台套。 农闲时,乡亲们喜欢演唱和观赏黄梅戏,就是在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也经常荡漾着悠扬的民间小调。 光明村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向国家辅送了不少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光明的今天欣欣向荣,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劳智慧的光明村人民一定会把光明的明天描绘得更加灿烂。 |
龙湖村 |
我村位于王河镇王河街道东南角,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天崇村、光明村、王河村接壤,北以牌楼河为界与长友村为邻。全村下辖45个村民组。769户,3400多人,其中外出经商2000余人。龙湖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60名,其中支委3人,龙湖村村民委员会成员3人,村民代表45人。 在王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开展,多年来,分别被王河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组织,2008年县表彰为“平安村”,2009年县表彰计划生育工作两星级服务村。 本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鱼虾、瓜蒌、毛竹、凉席。2008年度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均已开通,村内大小公路纵横交错,主干道已通水泥路。 现如下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顺民意、解民忧、惠民利的好事、实事不断涌现,我村将抢抓机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做活农业产业化文章,推动科学发展强农兴旅富百姓! 潜山县王河镇龙湖村民委员会 |
天崇村 |
天崇村隶属潜山县王河镇管辖,地处王河镇东南面,光明村下游、丰收村上游,南面隔长河与怀宁县腊树镇毗邻,离镇政府6公里,沥青公路直达我村,村内水泥公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800余户,3328人,劳动力2000余人,年流动人口1600余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0余亩,林地面积400余亩,水面5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村农业总产值240余万元,人均收入3500余元,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我村主要生产水稻、棉花等作物,野生瓜蒌、精品养殖、王河竹席是我村特色产业。目前,我村个私企业主要是以养殖、加工为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认真规划建设。现代化建设进展顺利,电力、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自来水工程已进组入户,到目前为止,我村各种型号的农用运输车辆20余辆,面包车4辆,小轿车14辆,摩托车户均1辆,各种农机具400余台套,基础设施齐全。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党建工作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我村被上级党委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小康村等称号。总之,我村民风纯朴,社会稳定,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我们热情好客的天崇村人民热忱欢迎你来投资创业。 |
王河村 |
王河村位于王河镇的中心,北与河镇村相隔河相望,南与光明、红光等村交接,东与龙湖村接壤,西与中河村相邻。本村是王河镇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隶属于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23个村民组,605户,2886人,男女劳动力1650人,70%人常年在外经商或务工。本村设立一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66名,预备党员3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村委交叉任职,现有村干5名,本村现有耕地面积115.2公顷,水面面积32公顷,零星林地1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6亩,全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地经商和外出务工。农业总产值约210万元,主要产业弄也。集体经济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我村主要结合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小城镇江苏,现已建成的康居新村——“金三角”大市场是王河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村已有95%的农户住上了钢混结构的楼房,以我村村部为中心,镇内两条公路——王牌、王黄路横穿全村,我村已有一小部分农户建立了沼气池,大大的改善了卫生条件,有95%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感受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我村已有96%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还有一部分安装了宽带;农电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彩电冰箱比比皆是,空调、电脑、有线电视进入平常百姓家,自来水安装已在向全村全面展开,全村已有小轿车及其它各种车辆10余辆,收割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10多台套。 农闲时,乡亲们喜欢演唱和观赏黄梅戏,就是在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也经常荡漾着悠扬的民间小调。 王河村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向国家输送了不少的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王河的今天欣欣向荣,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劳智慧的王河人民一定会把家乡的明天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 |
皖潜村 |
皖潜村隶属安徽省潜山县王河镇,全村面积 平方公里,与潜山县城仅一水之隔,距名胜风景区天柱山约30公里,西面与梅城镇高集村交界,东南面以毛岭河为界与程长庚故里程家井村和薛家岗古文化遗址薛家岗村交界,北面为风景秀丽、水质甘甜的潜水河;沪蓉高速路跨境而过全村528户,常住户人口约2238人,劳动人口约800余人,全村有良好的重教兴邦,重教兴家之理念产,近几年大学生约有50余名,有的在高校深造,有的在功读更高学位,外出经商、开公司、务工占全村主要劳动力多数,在外经商和开公司固定资产超百万元有二十余户,家庭轿车拥有30余部,全村有线电视、电话全覆盖,安装率达95%以上,家庭宽带安装及手提电脑百余部,自来水户安装率约80%,全村农业及养殖、加工、外出经商务工收入约7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3000元,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的积极谋划下,村村通首批工程4.75公里在建,村小学教学大楼于98年峻工并交付使用,并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多次表扬,特别是刘少荣先生创立的少雄基金会对我村的教育事业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先后赠送图书二万余册,并设立了邦困奖优基金。村两委班子齐全,书记、支委、村委会主任、文书、计生干部由五人交叉任职,全村有党员44名,预备党员1名,考察积极分子2名,向组织积极靠拢,递交申请书7名,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三会一课列入党建制度,党务民主、公开形成机制,在重大决策问题上起到了党员的先锋作用,始终以-为准绳,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村委会在党支部强有力的领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开展各项正常工作,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多次表扬和奖励,可以肯定不远的将来皖潜村是一个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先进村。 |
庆丰村 |
庆丰村座落于潜水之滨,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是到达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京剧鼻祖程长庚故居的必经之路。村内交通便捷,镇唯一交通要道经过此地,沪蓉、东香两大高速在村内交汇。全村辖52个村民组,1152户,4782人,劳动力人口2485人,每年有1500多人在外务工经商,是典型的农业大村、劳务输出大村。现有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庄44个,全村面积15.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93公顷,盛产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产品;水面82公顷,盛产鱼、虾等水产品;山地面积69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 2006年,庆丰村被确定为第一批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庆丰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积极倡导文明乡风,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美化,村内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庆丰村按照“稳粮优林兴畜”的发展思路,加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壮大林业经济,发展养殖业。同时,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劳务经济、庭院经济和商贸业、旅游业,形成以农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庆丰村现有集体企业2家,个私企业5家。2008年,庆丰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67元,全村农业生产总值468万元,林业生产总值117万元,牧业产值46万元。桂店街道现有商铺80家,每年商贸业产值达500万元。庆丰村每年有1500多人在外务工经商,每年的劳务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村内供电、通讯、饮水等各项基础设施齐全,程控电话入户率达87%,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自来水入户率达65%,宽带入户率达19%,全村现有小汽车68辆,农机1512台。 庆丰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12个党小组,108名党员。近年来,庆丰村着力抓好各项载体的建设,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积极开展“设岗创星”活动,全面推进为民全程代理工作,真正使“支部活起来,党员活起来,百姓富起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不断体现,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很好地履行了自身职责。 庆丰村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村称号,1995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6、1997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康建设先进村、小康村,1999、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十强村称号,2001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004年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命名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06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号村党组织称号,2007年被县委授予设岗创星先进村党组织,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被县关工委授予全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沼气建设先进村称号。 庆丰村两委班子健全,现有成员8名,其中下派干部1名,女干部2名。村总支委成员5名,村委会成员3名,其中交叉任职2名,计划生育专干2名。吴品武任村党总支-,殷国友任村党总支书记,李江水任村委会主任,林金胜任村党总支副书记,芮海波任村文书,芮立权任村治调委主任,周海华、李海霞任村计生专干。全村现有村名代表118名。 |
薛家岗村 |
薛家岗村于2005年由原利华、永岗两个行政村合并,因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座落我村境内而得名,我村位于王河镇东北部,东抵潜河与本县油坝乡相望,西南与新发、河镇两村交界,西北与程家井村交界。村内有两条镇级公路主干道桂岗路和桂袁路,桂岗路已经竣工,桂袁路正在启动实施中。全村下辖28个村民组,910户居民,3786人,其中具有劳动力2300人,劳务输出达1700人,区划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村内规划并申报了建设中心村庄项目,以古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南北中心村庄。一期康居新村按城建规划统一建筑已经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启动实施。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了土地流转,形成了小农耕向大户转化的趋势,农业总产值达300万元,人均收入3000元,主要经济来源于劳务输出。 在党的一系列政策指引下,我村涌现了个体经营企业,如薛家岗良种猪牲繁殖基地,永发养鸡场,徐圩板鸭养殖场,为了使他们更好的掌握信息,申报了安装有线电视项目,9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网络宽带。农家书屋落户我村,信息化教程的启用,更好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
新发村 |
新发村位于洋荡圩的下游,西联圩上游北部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与我县油坝乡一衣带水,隶属王河镇人民政府,王河镇级公路已于2008年完成水泥建筑工程,与桂岗路仅2300米距离,交通便利。辖区内人口约2200余人,510余户,劳动力人员1400余人,其中流动人口约800余人,绝大部分都有奋斗业绩,村内现有中心村庄一个,14个自然村庄围绕中心村庄均衡分布。农业总产值230多万人均收入为2500元,主导产业为农业和渔业,现有耕地60%已流转由大户耕种并进行了土地整改。村内电话入户率为90%以上,不包括移动用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60%,宽带用户约10余户,自来水用户为300余户,农机为150余辆,公路运输车输为15辆(含客货两运),其中还有跑长途集装箱货运。村级班子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思想建设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我村支部现有党员人数49人,积极分子5人,发展对象2名,考察对象2名,下设4个党小组,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经常性开展党员活动,年初有民评述职,年终有总结考核,设岗创星活动正常开展,而且积极性很高,在上级党委的部署下,我村已启动第三批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因此,我支部曾被县委评为“先进支部”并多次受镇党委表彰正因为支部活动正常开展,许多党员不但自己受教育,而且带动普通群众进步,共同致富,民风纯朴,民俗健康,无打架斗殴现象发生,社会治安风气良好。 |
长友村 |
一、长友村概况 长友村位于王河镇南端,距王河镇政府5.5公里,东临油坝乡,南临怀宁大洼乡,西临永和村,北临新发村。村域范围6.87公里,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57亩,水域面积50.8亩,其它用地165亩,长友村地貌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温暖润湿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村水田覆盖率达70%。 二、长友村党支部1个,村支书1名,支委2名,村委会1个,主任1名,委员2名,两委交叉2名,现有正式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5名,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1名,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团结一致,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党员活动室,设有电教设施,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代表43名,各项工作运转有序,目前村两委共同为发展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工作,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 人口:全村总户数548户,总人口2198人,均为农业人口60岁以上老人百余人,劳动力868人,外出务工396人。 (二) 行政区划:前进、胜利、日新、工农、中心、民主、合作、先锋、建设、友好、红旗、五星、团结共十三个组。 (三) 产业状况:长友村是农业大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棉花为次。 (四) 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全村经济总产值696万元,农业产值239万元,其它经济产值357万元,全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748元。 四、村部建设情况:长友村村部新建于2008年12月,共分两层,总面积258平方米并铺设地面砖,一层用于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农合医疗室,二层为书记、主任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等。村小学建于1998年,共二层,一层四间教师,二层一间教室、办公室、档案室,厨房及教师房间十间。 |
永和村 |
永和村位于王河镇东南面,西与天崇村、龙湖村牌楼河相隔,南部与油坝崔仓潜河相隔,东与长友村相邻,北与新发相邻,地处西联圩西南部,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隶属于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22个村民组。665户,2660人,男女劳动力1400人,百分之八十常年在外经商或打工。全村设立1个党支部,4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55名,预备党员3名,支部委员3名,其中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1名,委员2名,其中两委交叉任职1人。现有村干6名,村民代表35名。 永和村俗称“鱼米之乡”,水面资源丰富,盛产优质大米,著名的瓜蒌籽的发源地,夏季荷花飘香,秋季金黄稻谷,吸引客商。 本村现有耕地面积220公顷,水面面积30公顷,零星林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1.25亩。全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地经商和外出打工。农业总产值约230万元,主要产业农业,全村人均纯收入2200元。在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精神指引下,新农村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全村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钢筋结构的楼房,以村部为中心的中心村已形成规划,一条纵穿永和村5.4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正在修建中,另一条本村西南边牌楼河大堤砂石路。已有一小部分农户建立了沼气池,大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95%以上的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优越性。 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电话线已架设到全村每一个角落,95%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还有一部分安装了宽带;农电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彩电冰箱比比皆是,空调、电脑、有线电视进入平常百姓家,自来水安装已在向全村全面展开,全村已有小轿车及其它各种车辆20余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8多台套。 农闲时,乡亲们喜欢演唱和观赏黄梅戏,就是在农忙季节,田间地头,也经常荡漾着悠扬的民间小调。 永和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向国家辅送了不少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永和的今天欣欣向荣,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劳智慧的永和人民一定会把家乡的明天描绘得更加灿烂辉煌。 |
河镇村 |
河镇村位于王河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隶属王河镇人民政府,下设45个村民组,930户,3895人,男女劳动力1970人,80%长期在外务工经商,设立了党总支一个,三个支部,四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98人,支部委员3名。 本村现有耕地面积6800亩,人均拥有耕田1.7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经商,农业总产值约400万元,主要产业农业,集体经济3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我村主要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和小城镇建设,二里半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 本村已有90%的农户住上砖混结构的楼房,以村部为中心,王望公路穿境而过,并且重新修建一条王河二里半至薛家岗的村村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结束,95%的农户安装电话,家用电器进入平常百姓家,并且拥有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养殖业专业合作社,我村农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改善两委农业的耕作环境。 河镇村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纯朴的河镇人民,河镇村的今天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河镇人民一定会把家乡的明天描绘的更加灿烂辉煌。 |
丰收村 |
王河镇丰收村位于潜山县最南端,长河与潜水河汇合处,三面环水,同怀宁县腊树、石牌、大洼三镇隔河相望。北与天崇村接壤。 全村人口3966人,户数937户,1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118.17亩,意杨经济林1350余亩,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人杰地灵,主产水稻、棉花。特色产业瓜蒌、葛根,是瓜蒌的发源地、原产地。我村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有近1500人的剩余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增加了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 支部党员61人,下设7个党小组,支委3人。书记许路江,男,初中文化,1954年10月28日出生,连续从事村干33年。副书记汪杰明,男,1962年4月15日出生,高中文化,连续从事村干26年,村委3人,交叉任职。 村内道路平坦,5.2公里水泥路贯穿14个村民组,沿路两旁房屋整洁,圩外绿树成荫,圩内田成方,路成行,是一个米粮仓。 我村有90%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部分农户已开通宽带。有线电视光缆遍布我村各个村民组,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小车进入农家,有收割机1台,大型拖拉机3台,插秧机2台,大型耕种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蔻效率。 丰收村两委多年来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06年7月被潜山县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2007年6月被安庆市委评为“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历年来多次被王河镇政府评为“先进党组织”,2008年2月被安徽省评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09年3月被王河镇政府评为“综合维稳先进集体”,2009年8月被潜山县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丰收村两委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积极响应上级政府各项号召,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家乡,为丰收村辉煌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