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闻喜县 >> 礼元镇 >> 南村村

南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村村简介

  南村地处峨眉岭腹地,距礼元镇以西20里。全村90户,430口人,一个居民组,总耕地1560亩,均为旱地。
   近年来,在支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大搞筑桥修路工程,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对村通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修建了两委办公室、休闲广场。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养殖以肉鸡为主,全村肉鸡养殖户5户,9万只,养猪2户,存栏500余头,种植以药材为主,全村药材种植面积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964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3105 044000 -- 查看 南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上泉村

  上泉村 位于礼元镇的以东8公里处,交通方便,全村共有土地1700亩,耕地1400亩。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89户,330人,党员8人,通过上泉村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参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使上泉村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在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上泉村会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礼元街村

  礼元街村位于礼元镇集镇所在地,古有兰德镇誉称。全村党员20人,2个居民组,163户,657人,255个劳力,全村耕地532亩,80%是水浇地,全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大运高速、大运二级路、三级路、南同浦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丰喜肥业闻喜分公司坐落在村东。由于国家建设和城镇建设需要,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本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和商品贸易。人均收入4169元。    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依靠集镇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新五个全覆盖”,2011年硬化了大街小巷2公里;修建了文体广场;农民新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顺利开展。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   

西赵村

  西赵村位于礼元镇以东3公里处,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256户,1086人,耕地面积2600亩,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在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社会的带领下,支村委班子团结战斗,干事创业,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2002年投资10万元建村学校教学楼一座;2004年硬化村主街道.巷道4.5公里;2005年硬化通村路500米;2007年建村级活动场所4间;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后,安装路灯40余盏,新建一座高标准两委办公场所,建60平米卫生室一个,荒山造林1200余亩,修缮通村土桥一座,所有道路.村庄全部进行绿化。目前村里各种组织机构健全,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东赵村

  东赵村位于礼元镇以东,乡镇主干路沿线,西邻西赵村,东接东古赵村,全村1255人,分5个居民组,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以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养殖业主要依托粟海集团养殖肉鸡为主,成立有宪芳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安昇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鸡养殖户有10余户,养猪.养牛.养羊有10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400余人,村里有副食加工小型企业1个,塑料制品加工企业2个。   

西古赵村

  西古赵村是礼元镇一个移民新村。在西古赵老村,历来读书人较多,在老村素有九龙口之称,山多地广,种植、养殖业发达,空气清新,出多好多师人,有牛羊放牧之地,山多水广,冬暖夏凉,是避暑清闲的好地方,总之而言,西古赵村人杰地灵,老村是游人可玩的好去处。    新西古赵村地处礼元镇南边,北面镇卫生院,南边是礼元街村,东边为镇邮电局,西是新安装村耕地,离大运路有百米之遥,是2004年从老村移到礼元街的移民新村。    西古赵村西古赵村土地面积986亩,人口238人,户数56户,2个居民小组,劳动力160人,党员10名,村民大多数以在外打工为主,养殖、种植业有200多亩,经济主要来源以打工收入为主,总之西古赵村以后的经济发展向养殖、种植业而发展。   

东古赵村

  东古赵村地处闻喜县礼元镇东北方,北交侯马市马家山村,东临绛县地界,南临南支村,西临东赵村,相聚县城30公里,距侯马市20公里,距绛县县城35公里,距新绛28公里,距礼元镇6公里。东古赵村历代名人曾多,清代时期的杨坚,解放战争时代的刘兴海,现在的王培松、杨全生,东古赵村文化丰富,自古村民都爱好文艺,组织演出队排戏演出正月十五特闹,挂灯笼、放烟火,丰富村民的生活,总之,东古赵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东古赵村耕地面积3400亩,人口1240人,户数341户,五个居民组,800个劳动力,党员27名,村民大多数以种地为主,劳动力大多数以打工为主,总之,东古赵村的发展正逐步进行。   

王家园村

  王家园村位于礼元镇以东,距集镇一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利设施优越。    全村77户,363人,现有党员11人,在外流动劳动力8人,无流动党员;教育方面:村中没有学校,但有教育场所,所有学生一到六年级全集中在槐林中心小学;医疗方面:卫生所1个,两个医护人员;文化方面:积极响应政府领导,在村干部带领下,通过标语、新闻等方式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土地方面:现有耕地面积850亩,其中水地有700亩,旱地有150亩,人均收入800元左右;养殖方面:羊,5户,300头左右,猪,2户,30头左右。    近年来,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大田韭菜为主的蔬菜种植业,现大田韭菜已发展到百余亩,大棚菜5亩。其他各方面良好。   

小郝村

  小郝村 地处礼元镇边界,距礼元镇11公里,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四周大山环绕。    本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全村耕地面积1515亩,共有居民78户,共197人,其中本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    我村始终坚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的各项方针、政策。我村共有14名党员,各党员在村民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村委会成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    我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其中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因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此外我村资源性缺水与工程型缺水并存,农业灌溉不便;无工厂,无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村民生活质量不高,村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无学校,资金短缺,村容村貌不好,无医疗卫生设施,基础设施差。    但我村环境质量较好,民风淳朴,邻里之间相处较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槐林村

  槐林村位于大运二级路沿线,南同蒲铁路从村中穿腹而过,近邻礼元集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540人,分4个居民组,耕地2729亩。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里主导产业以种植大田韭菜和发展养猪为主,大田韭菜种植面积近500亩,养猪15户,成立有生猪养殖运销专业合作社,年销售生猪8万余头。2009年投资48万元新建600平米的高标准两委活动场所一座。   

椿木角村

  椿木角村 位于礼元镇以东5公里处,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个居民组,83户,314人,党员14人。全村共有土地1100亩,耕地面积960亩,自然条件恶劣,通过椿木角村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参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人民收入为目标,正在积极筹备椿木角村整体移民搬迁工作。    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在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全村人民会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北支村

  北支村 位于礼元镇以东3公里处,交通方便,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200亩,耕地面积1900亩,自然条件恶劣,全村共有2个居民小组,370户,780人,党员22人。    通过北支村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参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使北支村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完善了两项基础设施建设:文体休闲广场和村两委办公室的建设,保证了支村两委有一个稳定的包公场所,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这并不影响北支村的长远发展,    北支村将坚决按照系农村建设的标准,促进北支村的发展,尽快使北支村走上小康之路。  

南支村

  南支村位于礼元镇以东4公里处,交通方便,从村到集镇都已硬化,全村共有土地面积4800余亩,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10户,1452口人,党员27人。自然条件艰苦,耕地多为旱地为主。    近年来,南支村支部村委,按照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的,积极组织实施,使南支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发展。其中兴建文化休闲广场一处,南支村舞台一座,对两委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并对村各街道、巷道都进行了硬化,使通户率达100%,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养殖业等为副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行村村

  行村位于礼元镇东1公里处,礼元至横水公路穿村而过,村南与本镇阜底村接壤,村东与南支村相邻,全村共466户,2471人,分8个居民组,4052亩耕地。其中水地850亩,是一个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棺材村”。    村里的二、三产业比较发达。闻名全国的丰喜复肥公司驻扎本村,及维维蜂业制药厂,楼板厂,洗衣机电机厂及各种加工运输业等小型企业,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026元。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的一届领导班子,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改变村容村貌,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同时还要搞好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切实把湖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阜底村

  阜底村地处闻喜县东北,西依峨眉岭,东遥紫金山,东临绛县地界,南临湖村、文典村,北与行村,南支村为邻,西邻南同蒲铁路和声誉“天下无二裴”的“宰相村”裴柏相望,相距礼元1公里。    阜底村历代名人曾多,素有董府豢龙的美誉。村外有董府豢龙遗址,宋朝明相赵鼎业绩传于后世,培养出岳飞等抗金名将,阜底村文化遗产丰富,自古流传火神之说,每年正月20日有大放烟火的习俗,值时每家挂灯笼,放烟火,远近闻名,阜底的水故事已纳入闻喜县志里,总之阜底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阜底村土地面积3344亩,1997人,469户,4个居民组,52名党员,村民大多数以种地为主,种植药材为辅,劳动力大多数以打工为主,阜底村有一部分搞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总而言之,阜底村的手工业是阜底今后发展的基础。   

湖村村

  湖村位于礼元镇东南3公里,村东凤凰垣上与绛县闫庄村相邻,村南与东镇仓底村接壤,西邻礼元镇白水滩工业园区,与文典村土地交接,北边与本镇阜底村接壤。全村5个居民组,288户,1416人,耕地2979亩。村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现从事二三产业劳力达500余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3955元。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的一届领导班子,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改变村容村貌,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同时还要搞好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素质,切实把湖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合村

  五合村位于礼元镇东北角13公里处,与侯马市交界。全村分三个居民组,3个自然村(槐树坡。邢家山、刘家山),65户,290口人。耕地2600亩,全部为山坡地。从2007年开始移民,以分散移民为主,大部分户已搬迁到侯马、闻喜。群众主要收入以小麦和养羊、养鸡为主。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   

古村村

  古村地处闻喜县西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距礼元集镇4公里,交通较为便利,耕地面积700余亩,其中沟岭地320余亩,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南部平坦地域,年降雨量17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干旱农业区。共有3个居民组,79户、383人,劳动力240余人,党员16人,人均收入四千元左右,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大小养殖户5户,年出栏生猪300余头,年产鸡蛋270余万枚。干旱是当地主要灾害,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都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修建支村两委办公室、读书室、计生服务室、卫生所等280余平米;硬化村委活动场所600余平米,巷道1.2公里;打深水井一眼,扩大了全村三百余亩水浇地,使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典村

  文典村地处峨嵋岭下,位于礼元镇最南端,西与东镇东姚村相邻,南与东镇营里村接壤,南同蒲铁路、太风三级路、大运二级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四条交通线在村内由东向西穿行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文典村土地面积8300亩,耕地面积4840亩,其中水浇地2130亩,地势呈西高东低的倾斜趋势,村西多为丘陵沟壑,村东地势平坦。全村现有9个居民组,890户,3780人,有效劳动力2670人,党员75人。是闻喜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    2006年文典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全村街巷道路全部硬化,建造仿古式村门一座,有线光缆入户率95%,宽带入户率65%,现有高标准示范小学1所,幼儿园2所,高标准党员活动室1处,配套卫生室3所,计划生育服务室1间,图书阅览室2间,藏书4000余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1处,便民商店4家。    文典村东白水滩工业园区是礼元镇最大的工业园区,现有海天冀东水泥、银光华盛镁业、丰源镁业、恒德镁业等多家企业,村西还有年产肉鸡3000万只的闻喜象丰科技公司。全村目前发展有色金属收购业4个,核桃经济林800亩,莲菜种植100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   

密家山村

  密家山村位于文典村后的峨眉岭上,因村里密姓人较多而得名。村自然条件较差,大部分耕地为丘陵旱地。全村119户,396口人,分三个居民组,耕地面积1716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126元。共有党员11人。    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广大群众从本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村人少、地广、坡多的优势,大搞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发展养殖业。主要以养殖为主,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养猪7户,存栏1000余头,养兔3000余只。种植药材900余亩。2011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以“新五个全覆盖”为基点,筹资硬化了村大街小巷约2.5公里。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100%;新农保达到了83%。在08年获得了“省级园林村”的称号,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和谐的村子。   

任家山村

  任家山村位于裴柏村后的峨眉岭上,因村里任姓人较多而得名。    任家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十岭九坡。全村167户,690口人,分三个居民组,2400亩耕地,均为沟坡地。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广大群众从本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村人少、地广、坡多的优势,大搞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发展养殖业。主要以养殖为主,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养猪10户,存栏1000余头,养羊3000余只。种植药材1000余亩。2010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以“六个全覆盖”为基点,筹资建成了一座高标准的两委活动室及文化休闲广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偏店村

  偏店村位于文典(问店)村偏北500米处,因此而得名。村前大运、二级路依村由北向南而过,距礼元镇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耕地572亩,其中水地134亩,是个自然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的小村庄。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880元。    全村共有居民116户,403人,劳动力近200人,党员12名,卫生所的落成很好的服务了居民的生活。良好的交通条件给该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利用大运二级路优势,部部分农户依路建了煤炭购销点,十多年来,这些煤炭购销户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活,使这些户提前跨入了小康行列。因距白水滩工业园区近,农民进厂当工人,年收入相当乐观,生活过得较为舒适,人均居住面积达30余平方米。今后,在小康建设方面,加强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高水平的小康村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裴柏村

  裴柏村位于礼元镇南500米,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二级公路,由北向南通过。村后九岭似凤,恰好座西向东,又名九凤朝阳,岭上千年古柏,将裴柏点缀的煞是好看。省级文物保护----裴晋公祠就坐落在村东岭上。历史上曾出过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大将军,其他-一千余人,可谓地杰人灵,人才辈出。因过去宰相诸多,所以裴柏村又名宰相村。全村共4个居民组,264户,970口人,劳动力655人,党员32人,耕地1711亩,其中水浇地469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4156元。    近年来,在新一届支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和裴氏后裔的大力支持下,裴氏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观,县重点工程裴氏宗祠大殿正在建设当中,裴氏广场、裴氏大道进行了硬化、美化。闻喜县第一届裴氏旅游文化节及-“三月三”庙会成功举办。今后,随着裴氏旅游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将成为裴柏村村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村新建了两位办公大楼,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共700余平方米。新建学校一座三层30间1100平方米,硬化了裴氏大道和裴氏广场;成立了村级文化室,各种书籍2000余册。   

魏家园村

  魏家园村 地处南同铁路以东一公里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居民组,300户,1085口人,其中党员26人,耕地面积2395亩,其中水浇地千余亩,群众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村中两委办公室、篮球等娱乐场所、老年健身器材等村民文化建设内容比较丰富,村民素质良好,村内各个街巷道路已全部硬化完毕。    魏家园党支部、村委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好经济,为提高村民生活是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   

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闻喜县西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距礼元集镇3.5公里,三面环沟,交通便利,共有2个居民组,53户、176人,劳动力130余人,有党员14人,民风淳朴、生活殷实。耕地面积300余亩,年降雨量17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干旱农业区,年人均收入四千元左右。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干旱是当地主要灾害,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都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部署安排,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形成了重装优美、环境美化、生态优化的村容村貌,巷道硬化、便民商店、文体活动场所等建设日趋完善。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杏花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昙泉村

  昙泉村位于闻喜县礼元镇东南,紫金山脚下,北面与侯马、曲沃交界;东边与绛县交界,村三面环沟,有耕地面积3350亩,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340余亩,1293口。全村以农业为主,养殖以养羊为主,全村现存栏3000余只。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471元。村学校绿化标准高,是一个标准化较高的园林绿化校。现有学生245人.村中有教学楼一座,有公共活动场所,有舞台一座,吃水井一口,两位办公室齐全,村到镇上已通水泥路,现在村中基础设施落后,全村经济落后,收入偏低,村庄期待改变。   

下寨村

  下寨村位于礼元镇西北方向8公里处,地处峨眉岭丘陵区,全村土地面积5890,耕地面积4966亩,均为旱地。共476户,5个居民组,1815人,劳力为1295人,党员人数为35人。    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新建有村两委办公场所、卫生室和教学大楼。2008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全村推广药材种植2000余亩,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成了合作社一家。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700元。    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新五个全覆盖”,农民新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顺利开展。形成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态势。   

南村村

  南村地处峨眉岭腹地,距礼元镇以西20里。全村90户,430口人,一个居民组,总耕地1560亩,均为旱地。    近年来,在支村委班子的带领下,大搞筑桥修路工程,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对村通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修建了两委办公室、休闲广场。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养殖以肉鸡为主,全村肉鸡养殖户5户,9万只,养猪2户,存栏500余头,种植以药材为主,全村药材种植面积50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964元。   

西村村

  礼元镇西村,三面环山,风光秀美,距礼元集镇八公里处, 2009年6月开通的西村—礼元公交专线,才使得群众终于告别了几十年来的“步行村”的交通闭塞。全村共212户,总人口数939人,劳力643人,其中党员14人,土地面积2558亩,耕地面积2380 亩,农业生产以小麦、药材、西瓜、香椿为主,人均收入达4000 余元,部分村民常年在侯马一带经商,全村经济收入逐步提高。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村各项工作的均走在全镇全列。    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发扬民意,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民主管理完善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西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积极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扩大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使用,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生猪养殖和肉鸡养殖。同时,对畜禽粪使实行变废为宝,并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走新型节能之路。目前,西村药材种植面积一千余亩,全村种植药材人数达80 %以上;西瓜种植面积近百亩,香椿由原来的屋前屋后种植再到现在的连片种植,每亩收入近万元,人均收入 4000余元。经济发展规划    二是深入落实道路硬化工程。今年五月西村—西村塬已经全面硬化,以及巷道硬化3公里已经全面完成。道路硬化标准高,惠及全村村民方便出行,另外,农村路、水、电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农村环境优美宜人,村容整洁。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从改水改厕,垃圾场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彻底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净化、美化环境环境,使村容村貌有更大的改观。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康。    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乡风民俗的新风尚。经过多种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崇尚科学,重点打击歪风邪气,坚决杜绝-、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   

北坡村

  北坡村于闻喜县北部,峨嵋岭前沿,距县城30公里,乡政府8公里,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200—300毫米之内,全村地理位置独特复杂,村民居住分散,大部分土地分布在丘岭地带,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全村分三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52户,648人,耕地面积1500亩,现有贫困户84户,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人均纯收入1180元,处在贫困线下。    新一届支村委班子于2011年12月在换届选举中顺利产生,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根旗同志为首的一班人奋发图强,锐意创新。上任初就确定了本村三年发展规划,为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带领全村父老乡亲为早日脱贫而积极努力。    一年一度的庙会是西山片的主要传统文化生活,而北坡村是该活动的中心地。该村一直积极参与此活动,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立后,每天来此锻炼身体的人络绎不绝,村农家图书屋挤满了寻求知识的百姓。而由本村村民自拍自演的“三子争父”在方圆百里小有名气,老年人太极拳、太极剑表演,妇女秧歌队,青年篮球队等在各种比赛中都崭露头角。   

北村村

  北村位于礼元镇西北10公里处,与新绛交界。全村3个居民组,170户,691口人,党员21人,耕地2700亩,均为丘陵旱地,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近年,群众发展中药材积极性比较高,人均2亩,仅药材一项全村人均收入2000元;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好,有自编自演戏剧传统,是远近有名的文化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以“新五个全覆盖”为基点,筹资硬化了村大街小巷约4公里。全村群众相信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龙头堡村

  龙头堡村位于闻喜县的最北端,距礼元镇5公里。与侯马市的卫家庄村相邻。全村共分2个居民组,173户,745口人,党员人数21人,耕地1563亩,大部分为沟坡地,村中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以“新五个全覆盖”为基点,筹资硬化了村大街小巷和通二级路的村通道路总约5公里;建起了村读书室,有读书1000余册;    群众收入主要以种植小麦和药材为主,药材种植有800余亩,有色金属废品收购创业人员有百余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136元。   

礼元村

  礼元村地处闻喜县东北,西依峨嵋岭,东遥紫金山。东与礼元街村、王家园村交界,西和任家山村接壤,南临新安庄、裴柏村、北同槐林村、杏花村、古村隔沟相望。相距闻喜县城25公里,距侯马市15公里,距镇500米。大运二级路、大运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礼元村共有4个居民组,378户,1380口人,900劳动力,党员45名,耕地2584亩。    近年来,群众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优势,积极发展多种经济,特别是运输业和加工业比较发达。现有从事运输车辆10户,收购业40余户。药材种植面积近千亩。养殖户以肉鸡为主,肉鸡存栏万余只。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52元。村里基础设施较好,新建校园一个,教学楼一座。2010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南村村特产大全




南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