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闻喜县 >> 郭家庄镇 >> 太平庄村

太平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庄村简介

  太平庄村位于郭家庄镇西北部,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全村共4个居民小组,217户,800余人.其中党员32人,我村土地面积共4500.5亩,耕地面积3646亩,深井4眼,我村以农业为主,年产小麦40余万公斤,秋杂粮20余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山楂,面积达2100多亩,人均2.5亩,年产量150万多公斤,人均收入达5600元左右,在当地已形成优之质山楂基地.由于我们村产的山楂个大,肉厚,色鲜,营养丰富,在历届运城农展会,北京农贸会,广州农贸会都有极高的声誉.2003年11月6日<<山西农民报>>头版头条专门为此采访报道,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为早日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希各界人士对我村的山楂销售和加工给予支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823101 044000 -- 查看 太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平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阜村

  出县城西行二十里有一阜地,北依巍巍峨嵋,南邻涓涓涑水,树木郁郁葱葱,昊天泱泱瑞气,天广地宽,物阜民安,此乃西阜村。西阜这片沃土,这块宝地,人丁兴旺,人文兴盛。据考,西阜建村己有上千年之久,大明年间己达鼎盛之时,人口也在一千八百之上,方圆数十里而居者,多以庄、店、坪所称,唯独西阜而村也。村北有一古刹,名曰:“广济寺”。寺内殿堂楼阁,气势浑然,雄伟壮观。庭院古柏参天,花木争荣。每逢过年过节香烟袅袅,木鱼声声,游客施主络绎不绝,喃喃经声伴着晨钟暮鼓,好一派幽静之仙境。此时寺内方丈---铁牛师傅也名振蒲乡。今日之西阜,土地二千三百余亩,人口八百多人,其中党员二十七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运路、太风路从村南而过,村北高速路上的车辆呼啸而过行。土地宽阔而肥美,二千三百亩良田平展一望无际,百亩见方可无沟、无垠、无埂无楞一展平。土质肥沃,是我县粮棉重镇郭家庄镇的重中之重。水质好,属淡水区,含盐、碱、氟等有害物质均不超标。改革开放后村民利用这些优势,广种粮棉,兴办企业和养殖业。唯源调味食品厂屹立村中,其品质、效益、规模驰名全县,名扬河东一方,周边十几个省份也都享有盛誉。养鸡、养猪也初具规模。人文兴盛,西阜学子遍及全国。老革命孙荣富,38年就在延安抗大任职,解放后大庆石油会战任副总指挥,受到周总理的赞誉和表彰。胜利油田任副总指挥亲自向-做过汇报。他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也为西阜争了荣誉。老革命马华龙,时任东北某集团军师参谋长,战功卓著,村民传为佳话。 西阜的历史让人自豪,西阜的现实令人振奋,西阜的未来如何?西阜人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西阜投资、开发。西阜人定要在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带领下,共同努力,奋发向上。西阜---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要展现在世人面前  

郭家庄村

  郭家庄村位于郭家庄镇政府所在地,依峨嵋岭前沿,位于二级路沿线,闻柏路、闻七路穿村而过,交通及通讯极为便利,是郭家庄镇经济、文化中心地。我村有3个居民组,213户,1024人,其中党员36人。土地面积2000亩,耕地面积1800亩。物产丰富,水利资源优越。村里巷道全部硬化。“五覆盖”率达90%,农业人均2亩水地,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第三产业,现有东丽玻璃厂一个,纸箱厂一个,种植蘑菇专业户有三家,每户年收入可达两万余元。养殖户20家,人均收入2000元。70%的农户有机动车,给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支村委一班人,齐心协力、为民谋福,为我村建立一座占地30余亩、建房208间的农贸市场。特此,我村诚邀各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我村将提供一流的优越条件,一流的服务,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共谋致富之路。   

刘家场村

  刘家场村地处稷王山麓,海拔1300米,距县城十五公里,原属柏林乡,现合并为郭家庄镇。全村有人口262人,其中党员9人。耕地1062亩,居民生活分散,居住于三个自然村,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面积为850亩,其余种植小杂粮和经济作物,村民都居住土窑洞,冬暖夏凉,山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景色宜人,人杰地灵,春有花,夏天树木成荫,绿草如茵,秋天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山村人才辈出,先后有二十余人考入研究生、大中专生,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山村山谷荒坡面积宽广,适宜发展林牧、种植等经济作物,在此开辟避暑山庄前景客观。  

吕庄村

  吕庄村共有人口765人,其中党员26人。土地2381亩,7个居民小组,两个自然村,党员26名,支村委干部14人,坐落在镇政府以北,属于丘陵地带,闻柏公路临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部柏油公路。村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是县上优质小麦基地,小杂粮、棉花和一部分优质苹果。农闲时,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为主,有3个工程队常年在外搞建筑,两个办镁厂老板,4个涂料厂,产品品种有十余种,质量是一流的,产品远销闻喜、运城、临汾、太原、榆次、晋中等地。  

陈家庄村

  陈家庄村属于闻喜县郭家庄镇,是运城市颇有影响的老区村。这个村位于闻喜县西北15公里处的稷王山麓,四周山丘林立,沟壑纵横,在革命战争时期具有我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地方政权赖以生存发展,开展对敌斗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曾有河东早期0人嘉康杰、金长庚等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初期,这个村就建立了第一个秘密党支部。自1940年至1947年6月,这个村先后为闻喜地下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大岳军区三分区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柴泽民、金长庚、岳维藩等一批革命领导干部曾在这里从事革命领导工作。村里曾有11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战争中,这里的群众为革命战士筹衣、筹粮、筹款,踊跃参军参战,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陈家庄村,由陈家庄、崔肴庄、皇府庄、杨家庄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87户,1115口人。其中党员50人。有耕地4000余亩,其中水浇地500亩。村里有镁厂、建材厂、玻璃器皿厂、玩具厂四家民营企业。有学校、商店、医疗所。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在夯实农业基础上下工夫,政府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现有柿子树200亩,花椒树、枣树、果树100亩。养羊300只,养兔250只。经济滞后的状况正在改变,政通人和,人欢机鸣,经济快速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展放。   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政府支持老区陈家庄村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红色景点。景点如下:   1、稷麓英烈纪念馆、纪念碑;2、孙兴华烈士就义纪念地;3、柴泽民抗战时期工作处;4、崔斗臣先生故居;5、晋南土改会议旧址;6、稷麓县县委会、县政府旧址;7、河东特委工作联络处; 8、太岳部队三分区司令部;9、四八烈士公祭大会会址;10、三地委、三行署报社。烽火稷王山,家乡鲜血染。今朝陈家庄,擎旗谱新篇。敬诚欢迎国内志士,海外赤子及各界朋友来我村感受老区风味,体会先烈真情。   

后堡头村

  后堡头村属郭家庄镇拍林片,耕地面积1876.5亩,现村共104户,4个居民组,396口人,其中党员26人。由于村三面围岭,一面临沟,丘陵地带,以小麦为主导产业。坐落在镇政府以北,属于丘陵地带,闻柏公路临村而过,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富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便利,全部柏油公路。村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是县上优质小麦基地,小杂粮、棉花和一部分优质苹果。特别是绿豆,每年的产量可达300000多斤,因颗粒饱满,出粉率高而出名。农闲时,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为主,后堡头村的干部和村民热情欢迎您们前来观光旅游,物资流通,投资发展。为了我们陈家庄村的美好前程和村里的经济发展,我们热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堆后投资开发。  

坑东村

  郭家庄镇坑东村北依峨嵋岭,南临涑水滩,东与本镇晋庄村毗邻,西隔沟与夏县水头镇上、下牛村相望,通向七里坡的乡级公路穿村而过,有名的风景点堆云洞离村仅一里之遥,可谓山川秀丽,物化天宝,历史悠久,人杰地发,素以“粮棉之乡”著称。1964年因小麦优质高产,被当时的晋南行政公署授予“晋南地区小麦十杆旗”之一,享誉河东。村里现有6个居民组,农户258户,人口1123人,其中党员49人。耕地面积3400亩,人均耕地达3亩之多。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十年九旱的问题,村里于70年在两沟拦洪筑坝修建水库一座,以引水灌溉,78年“7.29”特大洪灾库坝被毁,村里又聘请技术人员,群众集资,在岭上和平滩先后凿深井6眼,基本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还可灌溉农田1000余亩,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势,1980年率先实行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山楂、大枣、苹果、柿子、桃、杏等经济林,己初具规模。2006年在岭上沟畔退耕还林960亩,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新一届支村委与2002年组建后本着“夯实基础抓粮棉、发展经济兴工厂、调整产业促打工、富裕村民奔小康”的宗旨,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手抓文明村庄建设、一手抓村庄经济发展。在文明村庄建设上硬化村道,改造学校、创建活动室,整肃村风治安。在抓经济建设上,一方面,兴办水利,学习科技,小麦、棉花、玉米年年保丰收,柿、果、枣、楂经济林年年有发展,大力作好农业这篇文章;另一方面,抓工业,引进外资,兴办了两个玻璃厂和三个溶剂、镁粉、文具小工厂,四个建筑工程队,吸纳闲余劳动力500余人,年创收可达200万元,有300多劳动力从事玻璃、镁业、建筑、商业等,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260万元,人均收入达2300元,成为峨嵋岭畔一枝独秀的富裕村,多次受到地、县乡各级领导的嘉奖。在中央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后,村支委、村委急起响应,从长计划,因地制宜,着手规划,本着“粮农保安康,兴工促发展”的思路,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来村投资办厂,村里将在供电、供水土地道路各方面提供优惠,共同携起手来,兴建社会主义文明富裕的新坑东。  

晋庄村

  晋庄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中心位置,依峨嵋岭前沿,位于丘陵地带,闻柏路、闻七路穿村而过,交通及通讯极为便利。我村有七个居民组,332户,1530余人,其中党员51人,拥有劳动力960余人。耕地面积4300亩,土地面积5500亩,13眼深井。物产丰富,水利资源优越。村里大街小巷实现全部硬化,各项基础设施健全,平均每户两部电话手机,2个卫生所,4个门市部,1个中心校,一座幼儿园。全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农业人均2亩水地,主要以小麦、棉花为主,小麦在80年代曾以人均贡献1吨优质小麦而闻名全省。林业现有苹果、山楂400亩,梨、桃、柿子、枣250亩。第三产业,现有大砖窑两个、煤球厂两个,木器厂一个,养鸡厂两个,70%户有机动车。我村敬诚邀各界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办厂,我村将提供一流的优越条件,一流的服务,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共谋致富之路。  

蒿峪村

  蒿峪村位与郭家庄镇西北部,全村三个自然村庄。五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1760余亩。现有人口627人,158户。其中党员16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以养殖业为副。是多年流传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近十多年种植山楂树和药材的势头正在迅速增长,养殖肉羊的规模也在悄然形成。现拥有大车三辆;三轮车20台。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70%的农户接通了电话;80%的农户购置了电视;90%的青年外出打工。全村上下呈现出一种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为早日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希各界人士对我村给予支持。  

崔庄村

  崔庄村位于县城5公里处,大运二级公路从崔庄村50米处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该村有2个居民组,全村共有100户,总人口为430余人,其中党员15人。耕地面积960亩,全部为小水浇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崔庄村村委一班人马志立于村容村貌建设,以法治村,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村风正气。近年来,村干部正努力招商引资,努力建设一个以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新农村。欢迎有志企业家到该村落户发展,崔庄村村委会全体村民将会提供最优越的发展环境,实现共赢。  

冰池村

  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冰池村,全村222户,768人。其中党员25人。耕种面积2500亩。这里山青水秀,它西靠稷王山,巍巍雄壮、南临南沟、直通涑水河、直达官庄水库,东有东郭线,水泥公路直通二级路,周边与万荣、新绛、稷山、运城、夏县相邻。这里物产丰富,稷王山为白云石产地,含镁量达22%左右,为全县最大镁业资源基地。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因气候特殊,每年播种期比运城地区,其它地区早半个月,晚收半个月左右,从而使其小麦磨粉率增高,品质优良,我村小麦比市场每斤高出0.04元。这里出产的各种杂粮齐全,山区特产是这里一大支柱产业。每年柿饼北销东北三省,南销上海南京,核桃发往全国各地,因气候条件温差大,这里的各种水果色味独特。这里的旅游资源独特,冰池村的村名,就是田尧舜时期的稷王生于此得名,至今稷王的冰池还完好无损,村东姜良庙、虽经日寇烧拆,但遗址尚存,冰池一带关于稷王的传说流传至今,所以说,冰池村是一个神奇而文明的古老村庄。   

辛庄村

  辛庄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西二公里处二级公路沿线,全村总人口480人,其中党员13人。土地面积1100亩,全村街道巷道硬化二公里,大街路灯己经全部安装,绿化街道500米。农业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棉花,农副产品有无公害示范园,山楂、苹果、葡萄100亩,今后的面积正在发展之中,畜牧养殖有蛋鸡10000余只、肉鸡5000余只,猪300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引导下,使我村在今后的调整产业结构上做的更好,使我村的村民尽快富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我们迫切希望有关社会人士在我村投资办企业,带动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望有愿在我村办企业者,我们一定给予一切优惠条件,使我村早日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卫家庄村

  卫家庄村位于峨眉岭前沿,村里大多为岭地,全村487户,2026口人,分为9个居民组,前后两个自然村,56名党员。现耕地面积4858.9亩,其中旱地2800亩,其余为水地,耕地全是机械化,全村有7辆拖拉机,耕地、种麦都能干,还有两辆专业收割机。全村有21口机井,除个别队外,其余的都接上了康东集中供水站的水,确保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村里的巷道已基本硬化,主巷道已全部是水泥道路,交通十分便利。村里有两个图书室来提高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一个在村委办公楼上的村级图书室,另外一个是农家书屋,是退休老干部退休回到村里,感到晚年生活很单调,便把自家大院腾了出来,投资1万多元在村里办起了农民文化大院全天免费对外开放。十几年来,他的图书室已藏书达万册,受到市委、县委、支村委的一致好评,还被运城市评为“一星级图书室”。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通过在村内的几个企业上班,村内有三个玻璃厂(通达玻璃厂、晋鲁玻璃厂、远方玻璃厂)、三个纸箱厂、一个面粉厂和几个家庭小作坊。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卫家庄村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三个文明”为目标,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莲坪村

  莲坪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以北四公里处的峨嵋岭前沿,距县城约7公里,柏油路与大运二级公路相接,大运高速公路和侯运500千伏电网分别从村南北两端平行而过。原明朝巡抚翟萧裳及祖孙几代仿皇陵建造的陵园座落在村西莲花岭前沿的风水宝地,当时陵园柏树成荫,石碑林立,石羊成双,石马成对,高大的石人矗立在陵园中央,雄伟的石门建立在陵园的南侧围墙中央,风景优美壮观。村里现在的主导产业是日本甜柿,村里农科人员崔定申同志1997年从陕西果树研究所柿课题组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先后引进优质甜柿新的品种,在全国甜柿专家王人梓教授指导下,栽植日本甜柿100余亩,并示范带动全村发展日本甜柿600余亩,且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台湾柿技行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落户该村,综合开发甜柿系列产品,病租赁200余亩地进行示范栽培,已辐射周边1000余亩。该村生产的甜柿现已销往出口到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国内市场已销往北京、太原、河南、广东、浙江等地,且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该村繁育大批优质甜柿苗木适应需求。   

东坪村

  东坪村地处西宋、东韩两村之上,分两个自然村,全村485人,22名党员。1217亩耕地,两眼机井,属丘陵地区,80%以上的耕地为旱地,该村土地肥沃,生产的小麦出粉率高,面粉白,是郭家庄片的一个优良小麦产区,一直以来村里就以两个庄各自为一组,虽然两庄之间相距只有800米, 但各自都以自组为一个自然村,两组之间各自有一条通往东韩、西宋的大路。2010年村里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让支、村委干部有了固定的开会场所。在东庄还新建了老年活动场所,并配备了健身器材,让村民有了活动健身场所。现阶段,村里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班子,促使着村里管理民主化,使村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化。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正在形成。最终一定能够把我们东坪村建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西韩村

  西韩村位于县城以西五公里处,南距大运二级路800米,北距大运高速路500米,交通条件十分方便,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全村拥有四个居民组,230户,1050口人,其中党员人数40人,人均收入2050元,现有耕地1700亩,全村有深井7眼,水浇地占80%,居民生活以农业收入为主。村里2004年投资50万元新建一所标准化学校,占地15亩,现有学生220余名,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全村大街小巷二年来全部硬化,并己绿化,村中心有一文化娱乐广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农村医疗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全村环村路按有路灯。二级路边有500亩土地有待开发,适宜办厂,欢迎投资商前来投资开发。  

东韩村

  东韩村属于郭家庄镇东片,位于大运路北侧。北临大运路,东与西宋村相邻,西与郭家庄村的为界接壤。同蒲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现有225户,1030口人,其中党员38人。耕地面积1850亩,主要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村风朴实。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体村民紧紧围绕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先后完成村主干道的硬化绿化工程,,东韩村已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网络。村民们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便捷切,随着集办公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的竣工,也解决了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和老人老有所乐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实施2000年以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山楂种植,现已挂果树200余亩。同时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引进“奥信、开隆”两大兽药厂。东韩村支村委带领全村人民,以崭新的风貌,高度的热情,欢迎各界人士来我村考察投资。  

西宋村

  西宋村是郭家庄镇的一个行政大村,是省政府命名的小康建设示范村,全市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村,省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0年又被国家-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11年被市关工委授予“市级五好关工委”荣誉称号。它背倚峨嵋,面临涑水,南同蒲铁道,大运二级公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村6个居民组,3000余人,耕地4400余亩,全村共凿井23眼,4000亩水浇地,水塔8座,有力的解决了村民生活和工厂生产用水。近年来,乘新农村建设之东风,搭经济结构调整之快车,西宋先后兴办起玻璃器皿为龙头,坩埚、泡沫、纸箱等20余家民营企业,年创产值超亿元,利税500余万元,带动了运输、商贸、服务业的发展,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余元,出现了小康建设带头人130余名,种植业户50余家,养殖业户20余家。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致力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2009年投资70万元对西宋——南宋村通路实施硬化,2010年投资20万余元统一为村口农贸市场摊位建造简易彩钢瓦房子,2011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资170万元建设一座幼儿园,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后期装修。   

西庄尔头村

  西庄尔头村南邻涑水河畔,北靠大运公路和同蒲铁路。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二个居民组,163户,698口人,其中党员26人。耕地面积1500余亩。全部都是水地,人均收入2072元,但近几年来,因地下水位下降,其中5眼深井严重缺水,浇地非常困难,不少水地几乎成了旱地,我村素以粮棉高产而文明,六十年代曾是全县小麦十杆之一。至今,以粮棉生产为主的种植业是我村的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村的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全村两条主巷道,六条小巷道,己硬化了一条主巷道的1000米。2004年,新建标准化小学一幢,学生的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我村又相继成立村民理事会和老年协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和科学种田讲座,提高了村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农业技术,同时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参加了农民合作医疗。村里现有个人诊所两个,群众基本上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但与农村达小康的标准相比,还差很大,特别是许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急待解决。   

沟西村

  沟西村位于郭家庄镇上半区,属于丘陵地带,是我县革命老区之一。土地面积1900余亩,1800余亩耕地,分布在七个磨盘岭和一个沟之间,以旱地为主,自然条件较差,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收入低,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分4个居民组,125户人家,476口人,共有劳力350人,现有党员24名。三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扶持下,经过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硬化了文体活动场所,并安装了健身器材,使村民在农闲时有活动和学习场地,对提高村民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村红白理事会对本村婚丧嫁娶大事进行改革,逐步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引导村民向健康、时尚、和谐的新风俗方面转变。2010年经过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对进村路进行了改造、加宽。加高了桥上路面并实施硬化工程,。2011年实施了村主街道和巷道硬化工程,使全村大街全部小巷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30余盏,亮化了各个巷道,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在主导产业方面,发挥优势,成立了石榴专业合作社,为发展“一村一品”扩大石榴种植面积,做大石榴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蛇虎涧村

  蛇虎涧村位于闻喜县的西北角,稷王山前沿,全村105户,396人,15名党员,3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7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176亩,荒山面积4500余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全村现栽植山楂1000亩,养羊1000只,另外还盛产核桃、柿子、枣。还有丰富的白云岩矿石。蛇虎涧村热烈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我们给予优惠条件,精诚合作。   

张樊村

  张樊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的西北角,西方与盐湖区的上王村交流,东、北、南分别以本镇的石键、蛇虎涧、七里坡村为邻。一条20多米深的雨水沟把村分为两部分。张樊村由5个自然村庄,7个居民小组组成,总面积为5000亩,其中耕地面积3442亩,现有人口969人,224户,其中劳动力450人,党员37人,人均收入2800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以养殖业为副”是多年流传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近十多年,种植山楂树和柿子村的势头正在迅速增长,养殖肉羊和家兔的规模化趋向也在悄然形成。梨、枣业的发展也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带来了一点小小的补充。但严重缺水的现实又给它们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和障碍。运输业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势态,现拥有大客车5辆,大卡车10辆,三轮车25台,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村里拥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学学校。40%的农户接通了电话,70%的农户购置了电视,80%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全村上下呈现出一种“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张樊村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济济,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小夏县”的美誉。这里的特产有山楂、柿饼、绿豆等  

石涧村

  石涧村属于郭家庄镇七里坡片,位于郭家庄镇最北部,全村现有人口642人,其中党员22人。耕地面积2418亩。人均年收入2570元,共分6个居民组,近年来在村两委带领下现已发展山楂种植面积600余亩。猪、牛养殖已初具规模。  

西川村

  西川村位于稷王山麓的丘陵地带,是闻喜县郭家庄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交通便利,空气宜人,人杰地灵,是该镇建设新农村典型村庄。全村400多口人,其中党员18人。土地面积1500余亩,深井两眼,清水长流,耕地为1200余亩,该村东界柏林;西邻七里坡;北靠张樊;南至堆后,生产条件优越,以粮、果、棉为主导产业奔向小康。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该村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其中:苹果、山楂、柿子等面积七百余亩,年产各种水果百万斤,无公害优质苹果五十万斤,名扬省内外,远销广州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年年增加,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正以高速度迈向小康之路。   

太平庄村

  太平庄村位于郭家庄镇西北部,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全村共4个居民小组,217户,800余人.其中党员32人,我村土地面积共4500.5亩,耕地面积3646亩,深井4眼,我村以农业为主,年产小麦40余万公斤,秋杂粮20余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山楂,面积达2100多亩,人均2.5亩,年产量150万多公斤,人均收入达5600元左右,在当地已形成优之质山楂基地.由于我们村产的山楂个大,肉厚,色鲜,营养丰富,在历届运城农展会,北京农贸会,广州农贸会都有极高的声誉.2003年11月6日<<山西农民报>>头版头条专门为此采访报道,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为早日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希各界人士对我村的山楂销售和加工给予支持   

下七里坡村

  下七里坡村位于郭家庄镇西北角,属于丘陵地带,全村共有796口人,191户,四个 居民组,党员20名,2786亩耕地,780亩经济林,以山楂、梨为主,年人均收入达3246 元。我们下七里坡村民风淳朴,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我们村对全村巷道进行了硬化,大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中有休闲文化广场1个,可供村民在闲暇时休闲娱乐。我村有深井7眼,可灌溉耕地1500余亩,今年我们积极加入扶贫开发山楂片区,新栽山楂1000余亩,以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我们村新建冷库一座并有山楂合作社入驻,为村民销售山楂提供了很大方便。望广大客商前来我村收购,洽谈。   

堆后村

  堆后村位于稷王山下,涑水河畔,全村共有1400余口人,其中党员43人。耕种着4300余亩土地,我们村与河东革命先烈嘉康杰曾战斗过的地方堆云洞相邻,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富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便利,每天都有发往运城市和闻喜县的班车十多次。这里除了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和棉花经济作物外,所产的小杂粮闻名三晋,特别是绿豆,每年的产量可达300000多斤,因颗粒饱满,出粉率高而出名。水果面积近100余亩,年产10万余斤。金太阳杏70余亩,年产3万余斤。山楂面积110余亩,年产5万余斤。柿子树百十亩,年产20万余斤。所产的柿子个头大,柿面光滑,甜度大,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南方客商前来收购。除了农产品外,加工业也十分发达,金属镁远销海外;玻璃工艺制品也誉满全球。堆后村的干部和村民热情欢迎您们前来观光旅游,物资流通,投资发展。为了我们的美好前程,我们热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堆后投资开发。  

郎家凹村

  郎家凹村是由郭家沟、郎家凹、樊家山三个自然村组成,辖四个居民小组,共有耕地2280亩,村民673口,其中党员30人。它以悠久的文明历史心安理得地座落在稷王山东山脚下。三个自然村各自相距五华里,不是上坡就是越沟。郭家沟、郎家凹东郭红从村里穿过,交通比较方便,樊家山距郎家凹隔两道沟,交通比较困难。它的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养儿育女,报孝国家,建设国家。三个自然村除各自的耕地之外,还有苇子地十几亩,有世以来,人们利用农闲时间编织苇席来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可以说是一批不小的副业收入。柿子树也是三个自然村的特有林木,由以郭家沟具多,秋至霜降,人们将柿子加工成柿饼,供应市场,是一批可观的农业不足补充。郎家凹村有莲池三亩,所产莲菜以渣细、酥、脆誉满闻喜。郎家凹村以农业养育了它的一代又一代子孙,二十一世纪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单一农业己经不适应它的村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需要,每年人均农业收入230元;林业收入56元,加上其它收入212元。年总收入498元,己经远远跟不上现代农民的消费需求。迫使人们向城市、向工厂进军,以取得经济生活上的满足和建设小康家庭的需求。郎家凹村地处丘岭地带,单一农业己不是现代农民的唯一出路,千方百计地拓开思路,在发展林果业上多下功夫,把现有柿子树更新扶壮,增添林果新品种,在栽值甜柿子树上下功夫。这里的酸枣树漫山遍野,具备小枣接大枣的绝对有利条件,选好品种,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再搞一批小核桃和山楂,走好这步棋,将会使郎家村的经济有一个新飞跃。郎家凹村第一居民组,也就是樊家山村,现人畜吃水还很困难,支村委己下定决心,在二年之内以二级提水工程解决好樊家山人畜吃水问题,为村民排忧解难,使村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阔步前进。  

沟东村

  沟东村共有人口860余人,其中党员40人。土地2900余亩,分七个居民组,坐落在郭家庄镇以北,属丘陵地带,闻柏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有优越的小麦基地,绿豆、玉米、棉花、兼种一部分苹果。在农闲时候,大部分青年壮年人外出打工为业,村里有两个建筑工程队,解决村里剩余劳力50余人,村里有一个镀锌厂,主要加工电器产品(有横担、开关支架、螺丝、杆顶冒、接地网),产品远销几个县,村里还有两个涂料厂,质量是一流的,产品远销垣曲、闻喜、绛县、夏县、运城。产品销售十分好。  

王家庄村

  王家庄村地处闻喜县西南端,位于稷王山脚下。北靠大山,南邻高坡,东有深沟横卧,西有深沟挡道,近岭纵横连绵的典型的弹丸山庄。全村40户,168人,其中党员18人。两个居民组,土地面积2800余亩。其中耕地839亩,荒山、荒地900余亩,村落、道路、渠沟等占地1000余亩,2003年退耕281亩,我村一无矿产资源,二无工商业的喧闹,更无环境污染,大气层保护完好,是一个毫无损害的天然养吧,更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小堆后村

  小堆后村坐落在郭家庄镇以西,属丘陵地带。共有168户,660口人,其中党员28人。土地面积2590余亩,分四个居民组,我们村与河东革命先烈嘉康杰曾战斗过的地方堆云洞相邻,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富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便利,每天都有发往运城市和闻喜县的班车十多次。这里除了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和棉花经济作物外,所产的小杂粮闻名三晋,特别是绿豆,每年的产量可达300000多斤,因颗粒饱满,出粉率高而出名。村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种植小麦为主,兼种一部分棉花、绿豆、玉米和经济林。在农闲时候,大部分青壮年人外出打工上班。小堆后村的干部和村民热情欢迎您们前来观光旅游,物资流通,投资发展。为了我们的美好前程,我们热诚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前来堆后投资开发。  

郭店村

  郭店村位于闻喜西部,与夏县接壤,处于涑水河畔,大运路、太风路和同蒲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引黄管道从村南而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村风正、民心齐、班子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郭店村在郭家庄镇是一个大村,十个居民组,432户,2000多口人,52名党员,4800亩耕地,32眼深井,全部管道防渗,新建吃水塔5个,解决了全村吃水难的问题。街道、巷道全部硬化,改变了行路难的问题。去年在保先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经过学习、整改,思想大幅度提高,焕发出新的战斗力,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形成。近几年,在村委一班人的努力下,全村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棉花杂交制种和统一玉米良种区域种植,每年给群众增加收入3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110个,达到改灶、改厕、改水、改圈,解决了脏、乱、差的环境污染,节约了相当的生活费用。新的合作医疗全民化,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光缆电视、村通电话普及全村。电网改造全镇领先。大小型汽车三十多辆、农机收割机、五0拖拉机二十多台,三轮车户户都有。全村文体活动以老年协会为主,建立四队、四组。即:文艺宣传队、女子锣鼓队、老年健身队、护林护路队、书法剪纸组、老年调解组、报刊广播宣传组和农技推广组。文艺宣传队去年投资近万元,购置了幕布、灯光、乐器等设施,排了大型眉户剧《人间真情》、《两个姑娘》和《穷亲家》等四回戏,膛有20多段名家清唱,唱红了周边各村,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大家的好评。女子锣鼓队购置30多套服装,过年过节除在村热闹,遇到红白喜事都应邀而去,打出郭店威风。为郭店争了光、扬了名。老年健身队,排练了四套球。柔力球、红绸舞、太风扇、竹板舞、宝剑等出席镇、县和市比赛表演,得到了锦旗和奖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重视。老年护林队有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保证了路旁整洁和花草的成活率。还有篮球场、乒乓球、网球、棋盘、麻将、图书室等场所,使农民在蹦蹦跳跳中娱乐,娱乐中健身,健身中和谐。文明户260户,好媳妇、好婆婆不断涌现,象孝敬媳妇王改梅己上了县电视,报市上榜。道路全部硬化、绿化、美化和整洁化,垃圾各居民组有专人管理,村里有指定的垃圾场所,村里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象,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村里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领导班子,村里的党员议事会,民主议事会,村民议事会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促使着村里管理民主化,使村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化。总之,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在形成,我们下一步在这几方面去努力。   一、夯实基础抓教育。学校虽有教学楼等好的设施。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要求,决心在今、明两年建成一所符合现代化农村的校园,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老村街道要扩宽、硬化450米。连接新农村的中间大道,穿越铁路桥洞要坚持修通,修好,硬化好。   三、再建五年花园式休闲娱乐健身场所,购置一引起健身器材。   四、积极招商引资,办好村域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和劳力转移,再就是加强领导村上的工程建筑队,农忙在家,农闲在外打工的农民创造好的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立健全科普协会组织,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养殖业,争取新项目,提供方便,实行优惠,为村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六、继续抓好和发挥好老年协会的作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这块文化阵地,促使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成长,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郭店村地理位置重要,条件优越,村风正、民心齐,领导班子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条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把郭店村建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泄努力。  

杨家庄村

  杨家庄村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十分方便,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自然村庄,它北有大运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南同蒲铁路,这四条通往省内外的主要干线跨村而过,南临峨嵋岭和涑水河,东邻本镇郭店村,西和夏县仪门交界,距离闻喜县城11公里,也被人们称为闻喜的西大门。多年来在支村委班子的团结努力下村里有很大的变化。杨家庄村有土地面积1100亩,耕地面积1000亩。现有两个居民小组,101户,总人口388人,农村劳力200人,党员15名。杨家庄村每年进行“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的评选活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开放农家书屋,丰富农民科技知识。近几年以来,杨家庄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路灯10个,修缮更换变压器共七台,水井9眼;休闲广场一处,健身器材共计12套;扩大绿化面积,栽植杨树5000余棵,槐树500棵;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小队,专人负责,垃圾日清,生活污水排放无污染,建设垃圾池6个。杨家庄村主要以种植为主导产业,种植小麦700余亩,甜玉米1000亩,农民人均收入3800元。下一步将积极调整本次产业结构,发挥土地和地理优势,为村民创收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宋店村

  宋店村位于闻喜县城西10余里处,南靠涑水河,北临大运路,东与西宋村相邻,西与庄尔头村的为界接壤。同蒲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四个居民小组约420余户、2000余人.耕地面积2200亩,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支部书记梁明义、村委主任刘格林,目前共有党员60人,各种村级组织机构建全。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体村民紧紧围绕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先后完成村主干道的硬化绿化工程,,宋店村已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话、通网络。村民们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便捷切,随着集办公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的竣工,也解决了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和老人老有所乐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着明年县里金属镁业基地落户宋店,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实施,宋店村即将形成以工业园区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主的新型发展农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宋店正在朝着新农村的方向不断迈进。   

向阳庄村

  向阳庄村位于山西、闻喜与夏县交界之处,总人口有267人,其中党员9人。总土地面积786亩,农业的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要产业。其次,还有西瓜、甜瓜、苹果方面的副代产业。每年小麦的总产量为36万斤,玉米产量为55万余斤。就是这样的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粮食产量较多的一个村庄,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狠抓第二产业,就食用菌生产主要以大平菇为主,决大多数群众都能掌握大平菇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种植平菇有35户,每户年产平菇12000斤,收入12000元,总收入40万元,就在这种条件下,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所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一致认为咱们村土地宽,人口少。为尽快把我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急需给我们村办一些企业,带动村经济的发展,望有愿在我村落户的企业,我村一定给予一切优惠的条件,在我们村安家落户。  

柏林村

  柏林村地处稷王山麓,峨嵋山岭前沿,典型的丘岭山区,耕地5680亩,四个自然村,十一个居民组,1725口人,其中党员67人。原柏林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昔日抗日革命老区。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进百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村的各项工作名列前茅,2003年授予市级文明村,2004年授予省级文明村。1978年,我们投资七万余元新建村委大院一座,使广播室、民兵共青团、妇联、民调治保等各项工和有了活动场所,尤其是图书室九四年被市文化行署授予“二星级图书室”,继而带动我村村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势头,发展了耐火材料厂、养鸡户、煤球厂、玻璃钻石刀远销东南亚海内外。2000年争取资金25万余元,新建教学大楼一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实施“一无两有三配套”,配备了电教课程,现有师生300余人。2003年,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投资两万余组建了女子锣鼓队,在县元宵节文化活动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同年我们引资1000余万元,使闻喜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落户我村,来年引资6000余万元,创建闻喜云海金属有限公司,从而解决了我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也带动了我村二、三产业的发展。2005年后半年,我们投资22余万元,铺设水泥道路2000余米,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们的支村委一班人计划在年内投资10余万元,改造村内2000余米的下水道工程,使柏林村以崭新的姿态健康稳步的发展下去,在县委政府、镇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会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依靠民营企业发展柏林经济,共同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户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郑家庄村

  郑家庄村属闻喜县郭家庄镇。位于稷王山脚下,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共有人口280多人,其中党员18人。但土地面积较为宽阔,全村共有土地1300多亩,实际耕种面积800多亩,剩余的都是林地荒地。在林果业方面,全村漫山遍野都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估计最低也在两三万株以上,其中,桃、梨、杏、果、柿子、核桃、花椒、山楂能占总数的30%.剩余的就是各种木材树。养殖业方面,大牲畜目前为数不多,鸡有300多只,羊有400多只。在企业方面,现己开发石矿7处,由于石头含金属镁较高,所以附近的几个镁厂原料主要靠我们村矿山供给,每天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在交通运输方面,村里己花了30多万修了一条水泥路,计划进一步把我村到冰池路进行硬化。总之,我们虽是小山村,但风景优美,特产丰富,人民都在和谐欢乐之中生活。  

七里坡村

  七里坡村位于闻喜县西北部,属丘陵地带,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较差。全村7个居民组,1387口人,其中党员49人。耕地面积4100余亩,机井8眼。辖区内现有银海镁业公司和山西宇亮镁业公司,小学一处,七里坡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近年来林果业发展较快,目前以山楂为主。现有山楂面积1000余亩,年产量300余万斤,产值300余万元。   


太平庄村特产大全




太平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