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凉山州 >> 雷波县 >> 锦城镇

锦城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锦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锦城镇简介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南部,海拔最高是锦屏山2984米,最低是城南村委会土桥650米。
  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1万。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辖城南、城东、城北、柳口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
  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是全县粮食主产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1万人 44平方公里 513437100 616550 0834 查看 锦城镇谷歌卫星地图

锦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锦城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锦城镇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南部,海拔最高是锦屏山2984米,最低是城南村委会土桥650米。   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1万。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辖城南、城东、城北、柳口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   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是全县粮食主产区。.  

西宁镇

  西宁镇位于雷波县城北部。距县府113公里。   海拔最高是大堡顶2,532米,最低是流中塘750米。   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1万。宜(宾)西(昌)公路纵贯全境。辖通木溪、李家坪、团儿堡、石厂湾、沙沙坪5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   西宁处在群山怀抱之中,西宁河贯穿其境。   据县志记载,两百多年前就叫西林,其因是该地原属屏山县所辖,并位于该县的西部,以竹木茂密成林,因而称为西林。以后人们便把西林的“林”字改成“宁”字,西宁因此而得名。   该镇地形复杂,有高山、二半山、河坝。西宁河和宜西公路贯穿全境,森林覆盖面积大,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湿度大,雨水多,日照少,多云雾。据茶场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4.7℃,日照919小时,降水量为1427mm,无霜期320天。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多种作物的生长。   一九七六年以来办起了7个村委会茶场,新植新式茶园720亩,零星茶园200多亩,境内由于驻有雷马屏茶场和雷波林业局等省州属单位,因而全镇有了7个村(居)委会,23个组通汽车。   乡(镇)企业有制茶、水泥、盐渍笋加工厂等。   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等保护动物,盛产楠木、紫檀、香樟、撕粟、筇竹。产香樟油。特产茶叶、细鳞鱼。红碎茶远销国外。   名贵药材有天麻、黄连、竹七、黄柏等。.  

汶水镇

  汶水镇位于雷波县东南部,离县城16公里。   海拔最高是分水岭2940米,最低是大田村委会的狮子田650米。   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雷(波)屏(山)路过境。   辖汶水、太平楼、大田、小田、战斗、马道子、莲花石、香樟坝、彭家山、红花、狮子、桂花桥、颜家湾、铜厂沟14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汶水镇驻地汶水,因坡势平缓,山溪河沟多,水源丰富,即使山洪暴发,水流仍很缓慢,有“斯文”之状,故当地人们称这里为汶水。   该镇处于二半山地区,境内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适宣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县主要产区之一。.  

黄琅镇

  黄琅镇位于县城之东北,距县城67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对门山2,181米,最低是彪水岩1000米。   辖黄琅、三海、太平、后海、大海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面积35平方公里,0.5万人。   雷(波)屏(山)路过境。   黄琅镇驻黄琅。黄琅,古称螳琅,因有螳螂山而名。境内有大小海子4个,最大的马湖(俗称大海子),是著名的天然湖泊。   黄琅小海产稀有野生植物—莼菜,入汤食之,清香嫩脆,滑而不腻,是有名的佳肴。   本乡属二半山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不公适宜于境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宜茶叶的生长。   黄琅茶叶,色鲜、香纯、味美、线条好,享有盛名,历史上有“贡茶”之称。黄琅的高油茶,抗逆性强,产量稳定,是全县的优良品种。   乡镇企业有茶厂、电厂、盐渍笋厂、莼菜加工厂等。.  

南田乡

  南田乡位于雷波县城南面,离县城1公里。   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6万。   雷(波)美(姑)公路过境。   辖南塘、三堰、青海、叮叮马、金沙、金堰6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   因该乡位于县城南面的2,000多亩良田的一个大田坝上,人称田南坝,由此得名。   该乡大部分处于二半山地区,有少量河坝地区。   境内土地肥沃,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有水源保证,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各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是全县重要的产粮区之一。   经济作物以优质脐橙、柑橘、甘蔗、花生为主。.  

海湾乡

  海湾乡位于雷波县城东北部,离城1公里。   海拔最高是麻柳村委会大合沟梁子2,872米。   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0.4万。   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辖麻柳、深堰、海湾、白龙、火田、青沟、柏杨7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   境内有700亩左右的一个海子(洛水湖),三面环山,自然形成一个弯形,称为海子湾,海湾乡由此而得名。   该乡位于二半山地区,境内水源十分丰富,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好,是全县粮食产区之一。   洛水湖系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杉树堡乡

  杉树堡乡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5公里。   海拔最高是白沙一队原县气象站站址1474米,最低是五里村委会后沟800米。   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杉树、白沙梗、庆丰、盐店、五里5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   杉树堡乡所在地跑马坪。其因乡驻地原来长满杉树,当地人们习惯称为杉树堡,杉树堡乡由此得名。   该乡处于二半山地区,年降雨量863.6mm,无霜期270天,日照1225.3小时,年平均气温12.1度,最低气温出现在元月,为-9.1度,最高气   温在7月,为33.7度。境内自然条件好,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箐口乡

  箐口乡位于雷波县城东北部,离县城25公里。   海拔最高是蕨箕梁子2853米,最低是白岩洞1,337米。   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0.4万。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辖黑桃坪、双龙桥、红岩、小海、白岩沟、太阳、大堡、厥箕9个村委会,58个村民小组。   箐口乡所在地核桃坪。该乡和马湖乡间隔一个垭口,地处高山,气候塞冷,每年积雪时间早,但竹木茂盛,四季常青,人们故以山脉气候和景物为据,称为箐口,箐口乡因而得名。   箐口乡地处高二半山地区,境内大多数地方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主产玉米、洋芋等。"   "  箐口乡位于雷波县城东北部,离县城25公里。   海拔最高是蕨箕梁子2853米,最低是白岩洞1,337米。   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0.4万。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辖黑桃坪、双龙桥、红岩、小海、白岩沟、太阳、大堡、厥箕9个村委会,58个村民小组。   箐口乡所在地核桃坪。该乡和马湖乡间隔一个垭口,地处高山,气候塞冷,每年积雪时间早,但竹木茂盛,四季常青,人们故以山脉气候和景物为据,称为箐口,箐口乡因而得名。   箐口乡地处高二半山地区,境内大多数地方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主产玉米、洋芋等。.  

帕哈乡

  帕哈乡位于雷波县城西部,离城7公里。海拔最高是野猪凼2,000米,最低是下乌角650米。   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乌角、八合、特门、磨石、渣波5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   “帕哈”是彝语“簸哈”的近音,指山梁上的意思。   该乡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地区,境内气候温和,水源较好,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永盛乡

  永盛乡位于雷波县城东部,离城45公里。   海拔最高是老龙塘2,492米,最低是靠金沙江边361米。   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0.8万。   辖新建、石关门、堰塘、青坪、山脚、槽田、大河、山棱岗、农乐9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   该乡处于二半山地区,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但雨水较少,干旱较情况较为突出。   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   经济作物以桐棬、青花椒为主。.  

溪洛米乡

  溪洛米乡位于雷波县城东部,离城34公里。   海拔最高是双龙村委会大垭口2,285米,最低是水田村委会癞子沟950米。   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0.5万。   辖祛里米、双龙、水洛、水田、祸落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雷(波)永(盛)公路过境。   溪洛米乡所在地安家院子。相传雍正年间彝族土司安贞吉残暴,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民愤极大。其姑母安祛里密召集亲族消灭了安贞吉,除暴安民,后来人民为纪念她,就将其属地取名为祛里密。   据《县志》记载,以前统称祛里密乡。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中,因解决借音不准的问题,经州批准更名为溪洛米乡。   该乡处于二半山地区,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白铁坝乡

  白铁坝乡位于雷波县城南面,离城25公里。   海拔最高是羿子坝1,160米,最低是五家沱378米。   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羿子、三台、繁荣3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   装机1260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站址位于境内,溪洛渡大桥横亘金沙江连接云南省永善县。   该乡处于矮二半山地区,境内水源丰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经济林木以脐橙、香蕉、砂仁、青花椒、桐棬、柑橘为主。.  

顺河乡

  顺河乡位于雷波县城东南部,离县城28公里。   一面环山,隔金沙江和云南永善县相望。   辖瓦屋角、干海子、梯田3个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   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4万。   因全乡大部份地区都靠金沙江,顺河边一带,因此称为顺河乡。   该乡地处河坝地区,雨量稀少,较为干旱,适宜青花椒、桐棬、桔柑、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  

渡口乡

  渡口乡位于雷波县城东部,离城90公里。东南隔金沙江和云南永善县桧溪乡相望。   海拔最高三交界梁子2,546米,最低是洒水坝348米。   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0.8万。   辖那古坝、营盘、水井、下坪、鹿角湾、新滩、糖房、渡口、溜沙坡、回龙、关田、芦家12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   该乡是高山、半山、河坝都有的地区,高山、二半山雨水丰富,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主产玉米、水稻、洋芋。   河坝气候干燥,盛产桐棬、青花椒、金河芋角等土特产。.  

回龙场乡

  回龙场乡位于雷波县城东部,离县城54公里。   面积49平方公里,海拔最高是欧家山2,546米,最低是陆银沟353米。   辖砖瓦、高峰、大湾、大堰、寨堡、欧家山、中河、陆银沟、顺河9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   回龙场乡所在地饶家屋基(原驻地回龙场)。   相传早年有一条黄龙,顺江东去,受到三关石的阻挡便游了回来,然后再次顺江游了下去,后来形成一片沙滩台地,过往行人较多,并逐步形成集市。   该乡属于二半山地区,有少量河坝。雨水少。青花椒、天麻、金河芋角、土漆等土特产较盛名。.  

马湖乡

  马湖乡在县东北部,离城45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是筛子脑2,547米,最低是马湖水面1,100米。   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0.6万人。   辖马湖、唐家山、大杉坪、大水井、鲶鱼堡、东升、中山、菖蒲、方竹、荆竹7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   雷(波)屏(山)路过境。   马湖乡原名海脑坝,因是海子(即马湖,省级风景名胜工委)头上的一个平坝而得名。.  

中田乡

  中田乡位于县城东北部,境内最高点老君山,海拔2,265米,最低是金岗背330米。   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0.6万。   辖中田、店子坪、干池塘、金海、沙湾、银厂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   雷(波)屏(山)路过境。   中田,是一个四面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在盆地的西北有一石灰岩溶洞,上部从马湖、黄琅小海、后海渗漏下来之水,由此泄落,无论汛期或枯水季节都吞吐自如。   据科技人员分析,如无此溶洞(俗称消坑),中田有可能形成一个湖泊。   中田乡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坝和半山两种类型的地区,河坝地区水源缺乏、怕旱不怕涝,产量低而不稳,主产桐棬、花生等。   半山地区,气温适宜,马湖工程南北干渠流经4乡(镇),灌溉方便,金岗背有黄铁矿,一九五九年曾在这里办过硫磺厂。   银厂村委会有铅矿,解放前曾经开采,并试图从中提取白银,故称银厂。.  

谷米乡

  谷米乡位于县城东北部,地处金沙江畔的羿子坝上。   境内海拔最是九角湾梁子2,127米,最低是下坝村的关门石码头340米。   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0.7万人。辖下坝、四方石、谷米、柏木、岩峰坪、新堰、关村7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   头道水、二道水两条大堰沟和马湖引水灌溉工程穿过境内,基本上解决了全乡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农业主产水稻、玉米。   经济(林)作物有脐橙、桐棬、花生、青花椒等。.  

柑子乡

  柑子乡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城约85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是大沟梁子2,165米,最低是大岩洞325米。   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鸡心巢、大沟、柑子、中嘴坪4个村委会,18个村民小组。雷(波)屏(山)公路过境。   因乡人民政府曾设在柑子坪,故取名柑子乡。   柑子坪是因为以前曾在这里种过很多柑子树而得名。   一九六五年乡政府从柑子坪迁到新街。   柑子乡除鸡心巢等少数地方外,全属半山地区,但由于雨水多,空气、土壤湿润。   茶叶、香蕉、柑橘、林木、竹子生长特别茂盛,茶树不仅农耕地上有,在荒坡上、原始森林中都有,真是茶树遍生,这些地方的耕地,只要   三至五年不耕种,就可飞籽成林,林木天然更新的条件很好。所产的竹子粗大、伸直、节稀,是竹编的优良材料,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  

双河口乡

  双河口乡在雷波县城东北部。   境内海拔最高点钻天坡梁子2,672米,最低是水纸溪800米。   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双河、水纸溪、大湾、火烧棚4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   双河口乡,是因乡建在两条溪相汇合的地方而得名。   满清时期,这里就叫双河口乡。   双河口乡虽全乡均属二半山地区,但因境内森林密布,气候条件与其它二半山地区迥然不同,雨水多,适合于茶叶、竹子、林木的生长。   经济林木以木材、茶叶为主。.  

罗山溪乡

  罗山溪乡位于雷波县城北部。离城105公里。   海拔最高是古牛坝2,953米,最低是狮子岩村民小组800米。   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0.2万。宜(宾)西(昌)公路过境。辖大坳、光辉、狮子岩、银厂沟4个村委会,18个村民小组。   罗山溪乡驻罗山溪,这里处在三座山环抱的山脚下,银厂沟和西宁河在此汇合。早年罗姓居住者甚多,因而称为罗山溪。   该社境内森林茂密,水源丰富,低温高湿。粮食生产以玉米、洋芋、水稻为主。   茶叶、竹木、天麻等经济林木较丰富。.  

桂花乡

  桂花乡位于雷波县城北部。离城100公里。   海拔最高是三望坡村委会分水岭2,940米,最低是桅子坪900米。   面积191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大坪、朱坝、桂花坪、棕树、干家、上阳、三望坡7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   桂花乡驻中山坪,解放前属东林乡。   本乡处于高山二半山,境内水源丰富,低温多湿,农业生产以玉米、洋芋为主,是我县重点林工委之一。   近年来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全乡有四个联办茶场,种植新式茶园300余亩,家杉1,000余亩。.  

烂坝子乡

  烂坝子乡位于雷波县城北部。离城80公里。   海拔最高是日郭曲3,010米,最低是小岩洞912米。   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0.2万。   辖双河、烂坝子、马路口、田坝子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   该乡处于高山二半山地区,雨水多,日照少,气温低,农业生产来玉米、洋芋、荞子为主,亦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   特产天麻、罗汉竹、茶叶等。.  

沙沱乡

  雷波县辖乡。1985年析西宁乡置沙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21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0.3万。雷(波)屏(山)公路过境。辖沙沱、甫子、赵家山、沱田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硅矿、水泥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经济林木以茶叶为主。.  

山棱岗乡

  山棱岗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府56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为克尔梁子2,478米。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0.4万。最低是丁俄觉900米。   宜西、雷山公路通过境内。辖田坝、互助、挖拖、哈千、竹儿窝、田家湾6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   因建政时,乡政府设在山棱岗旧城内,故名山棱岗乡。   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林木以核桃、梨等。.  

长河乡

  长河乡位于县境西部,黄茅埂的东部,是西苏角河的上游地带,多数村在宜西公路以下,分布在一条河沟的两岸,故称长河。   距县府89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0.2万。   辖长河、石普乃拖、南杆、洛戈、竹杆窝、民主6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林木以核桃为主。.  

谷堆乡

  谷堆乡位于县城西北部,离县城100公里,南与长河乡毗邻,西与美姑交界,北与马边中山大院子相连,东与西宁工委接壤。   境内最高点黄茅埂的觉都3,840米,最低点是俄涡波涡1900米。   谷堆坝子海拔2300米左右,是全县典型的高山地区。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0.3万。宜(宾)西(昌)公路过境。辖大谷堆、小谷堆、洗衣3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   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位于境内,有世界珍贵动物大熊猫、羚羊等。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境内铝土矿储量约47万吨。   谷堆地处高山,气候寒冷,森林茂密,这里原没有地名。相传,直到明末清初才有人进入开垦,而第一个前往开辟的人叫木坡古子,以后进入的人都习惯称呼这一地带叫“古子”,由于变音以叫“谷子”,在转音成汉语又写为“谷堆”。   黄茅埂是大小凉山的分界线,谷堆则是大小凉山出入的咽喉。   解放后四川省军工委凉山指挥部曾设在于此,对保证凉山的解放和胜利进行民主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八寨乡

  八寨乡在县城的西南部。离城45公里。乡下部至西苏角河,上部至黄茅埂。   境内海拔最高是波洛牛日合2,289米,最低是安寨坪900米。   解放后,乡人民政府设在牛龙岗,全乡由八个村寨组成,因此,定名为八寨乡。   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西苏角、瓦扎、牛龙、甲谷、联拉足、拉巴、普古洛、足哈8个村委会,40个村民小组。   经济作物有油桐等。    境内有温泉一个,位于公路线上,西苏角河边,水温46℃左右,稍带硫磺味,四季不干,本地社员和机关干部以及往来行人都喜欢到这里沐浴,据说还可治疗皮肤病,是全县有名的露天温泉浴池。.  

拉咪乡

  拉咪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黄茅埂的东麓,西苏角河的上游,距县府55公里,是县内高山乡之一。   面积216平方公里,人口0.2万。   辖思嘎普、那木里口、嘎千、阿合哈洛、模尔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燕麦,特产生漆、天麻等。   拉咪乡原名吉子拉木。吉子拉木是彝语,吉子,就是姓丁的人家在这个地方居住过。   拉木,是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匹神马,经常往来于拉咪(代表小凉山地区)和大凉山之间,原来大小凉山之间没有路,由于这匹马的来往,就   把大小凉山之间的道路开通了,因此,人们称拉咪叫拉木,拉咪两字是拉木变音而来。.  

松树乡

  松树乡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府48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点厄洛2,077米,最低点猴儿沟1,000米。   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0.2万。   辖西苏角、康家、松树、哈洛窝、古妈甲谷、猴儿沟6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   全乡多数地方属半山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矿产以锌矿为主。.  

曲依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9公里。   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0.3万。   辖五堡山、马鞍、嘎哈木洛、史洛、甲古、安寨坪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玉米、小麦、水稻。   矿产以锌矿为主。.  

千万贯乡

  千万贯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离城27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点马鞍山1940,57米,最低是半边沟392米。   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0.3万。雷(波)美(姑)公路过境。   辖千万贯、水口坝、马颈、垭口、石板滩、田坝6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桐棬为主。   传说,过去这里有个很富裕的人家,曾将很多银钱埋藏于此,后人问到这里埋了多少钱?   相传者说,可能有千万贯,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个地方叫千万贯。.  

五官乡

  五官乡位于县城西南部,离城约15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点是梅一山梁子1,830米,最低是油房沟388米。   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0.4万。雷(波)美(姑)公路过境。   辖五官寨子、梅一、鲁沟、咩咩山、青杠、双狮6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   因乡政府设在五官寨子,故改名五官乡。   五官寨子,相传是雷波彝族杨土司居家之地。杨土司家世袭了十几代,到了杨石精这一代,由于他勇敢善战,同满清官军一起征滇匪有功,清朝政府封他为五品兰翎的官职,五官以此而得名。   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玉米。   经济林(作)物有脐橙、青花椒、桐棬、花生等。.  

上田坝乡

  上田坝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是一个沿金沙江北岸的狭长地带。   距县府37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相望。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0.3万。境内海拔最高是尔指波2,242米,最低是上田坝402米。   雷(波)美(姑)公路过境,辖上田坝、小务基、丰家坪、马史洛、中寨、沙坪子、兴隆7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小麦、水稻、玉米。经济林木以桐棬、青花椒、花生为主。   上田坝,彝名叫挖洛甲古,其意是,此地地势平坦,上部又是一片黑色岩层。又因此地气温高、水源较好,经过彝族人民的长期努力,开了一大片稻田,这些田块又处于金河的坎上,因此汉族又习惯称这个地方叫上田坝。.  

大坪子乡

  大坪子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距县府56公里。   境内最高是苏租波海拔2845米,最低是溜筒河边409米。   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大坪子、耐巴石、火草坪、五指山4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经济林木以核桃、花生、青花椒为主。   该乡牛牛寨附近有磷矿,该矿含磷量高,还含有其它稀有元素,是很有价值的矿藏。.  

簸箕梁子乡

  簸箕梁子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面,距县府44公里。   境内最高是龙头山东部,海拔3,468米,最低是油房沟1,100米。   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觉普、阿古依洛、特口、依登阿门、三河、四围山6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   簸箕梁子是一山梁的名称,因梁子上有块大土,形如簸箕,故称簸箕梁子。.  

小沟乡

  小沟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黄茅埂的东麓,距县府58公里。   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0.1万。境内海拔最高是基柱波3,139米,最低是老房子1,075米。   辖莫以、脚马山、单场3个村委会,23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以马铃薯、荞麦、玉米,经济林木以核桃、漆树为主。.  

莫红乡

  莫红乡位于雷波县城南部,离城约52公里,境内海拔最高是达觉村委会的约儿合得波2,763米,   最低是九口村委会的老木沟550米。   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莫红、千拖、达觉、马处哈、九口5个村委会,19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玉米。经济林木有青花椒、桐棬、核桃等。.  

克觉乡

  克觉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在黄茅埂的南端,龙头山腰,距县府51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是龙头山3,724米,最低是阿普吉古沟底1200米。   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0.2万。克觉阿门、龙头湾2个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   克觉阿门,是彝语,其意是:“人们经常带起狗打猎的地方。   农业主产洋芋、荞子、玉米、燕麦、四季豆等作物。.  

坪头乡

  坪头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距县府57公里。   东与莫红乡接壤,南与昭觉县支尔木乡隔溜筒河相望,西与美姑县乐程乡毗邻,东北与克觉乡接界。   境内海拔最高是四格豁梁子2926米,最低是过河拉打572米。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0.2万。   辖洛哈、坪头、洛窝、觉吉4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   坪头乡,全称叫阿捏坪头,彝语,其意是:过去附近的群众上黄茅埂砍瓦板,   运到这里,总是要歇一息 气,因这里地势较平,也适合堆放瓦板。   阿捏坪头,就是堆放瓦板的地方。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  

雷池乡

  雷池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离城88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是狮子山4,076米,最低是尼古阿努沟1100米。   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嘎窝、古研、马木、所期4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   雷池是彝语“列齐”的变音。列齐含意是:杀牛祭神的地方。   境内狮子山盛产贝母、虫草、天麻等药材。.  

巴姑乡

  巴姑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离县府66公里。   海拔最高是沙阿坡2,381米,最低是溜筒河550米。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3万。   辖巴姑、花椒、建设、米西洛4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   该乡处于二半山地区,境内气候温和,土质较好。该地三面环山,立居山脚,成一长条形。   这里原是立洛八古家的土地,习惯称“八古”。巴姑由其近音演变而来。.  

咪姑乡

  咪姑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距县府72公里。境内海拔最高是白草坡3,803米,最低是瓦杂沟730米。   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咪姑、米丰、龙丰、前进、联合、先锋6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   咪姑乡驻阿尼米,过去叫“沙妈母古”。   沙妈是沙妈土司,母古是中心的地方。沙妈母古就是沙妈土司居住的中心地带。   咪姑就是母古变音而来。   该乡处于高二半山地区,境内水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有天麻、党参、附子等中药材。   经济林木以核桃为主。.  

一车乡

  一车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离县城80公里。   海拔最高是普妈坡3,708米,最低是哈铁550米。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0.3万。        辖恩阿洛、塔古、踏青、马尔洪、瓦古5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   一车是彝语“日吉”变音而来。这个地方原名叫“柳俄日吉”,柳俄是彝族的姓,日吉是水塘,以后彝族统称这个地方叫日吉,变音后成“夷车”,后又改称一车。   该乡处于二半山地区,境内水源丰富,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   农业主产玉米。经济林(作物)木有魔芋、青花椒、核桃、漆树等。矿产以铅锌为主。.  

斯古溪乡

  斯古溪乡位于雷波县城西南部,离县府52公里。   海拔最高是依罗阿莫梁子2,523米,最低是师场沟412米。   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干沟、斯古溪、岩湾、秦家湾4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林木以核桃为主。.  

卡哈洛乡

  卡哈洛乡位于雷波县城南部,距县府60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   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0.5万。   辖洗马溪、羿子、卡哈洛、松龙、卡坪、体格6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   另有一行政村-康复村3个村民小组位于境内。   该乡地处金沙江边,气温高,水源丰富。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经济作物以脐橙、甘蔗、花生、花椒、桐棬等。.  

元宝山乡

  元宝山乡位于雷波县南部,离城76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是蚂蟥格则山峰2530米,最低是金沙江边的王家田坝474米。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0.6万。   辖椅子、马桑坪、宝山、迎丰、拉租、田坝、打古8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   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作物以青花椒、核桃为主。.  

大岩洞乡

  大岩洞乡位于雷波县城南部,距县府91公里,全乡绝大部份地区处于高山,是全县的高山乡之一。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大岩洞、中南、兰家湾、刺竹坪、半坡5个村委会,18个村民小组。   该乡所在地岩洞较多,其中一个岩洞大,因而建政时,定名为大岩洞乡。农业主产玉米,经济林木以漆树为主。.  

岩脚乡

  岩脚乡位于县城南部,离县城约110公里,东隔金沙江与云南永善县黄华乡相望,南与金阳县向领乡相连,西靠白草坡尾部,北与元宝山乡接壤。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瓦口、云山、金江、高山、齐洛5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经济林木以花椒、女贞、漆树为主。境内有两条小溪,一为热水河,此河内有温泉,水温比其他水温高,故称热水河。一为臭水河,据说河中的水,若装在桶内放一夜,就有臭味,故称臭水河。   岩脚乡原驻地叫“瓦几”,瓦几系彝语,译成汉语即岩下(或岩脚)的意思。.  


锦城镇特产大全




锦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