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朗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东与九德、友夺村交界,南与宰便镇摆堆村接壤,西与党讲村毗邻,北与苗谷、摆德村相连。全村国土面积5.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178亩,耕地面积895亩(其中农田676亩),海拔675米。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424户1728人(其中98%以上为苗族同胞),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山村。
村内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有独特的腰带田,也有急湍的污牛河;有朝霞横天的绚丽,也有夕阳反照的余辉;有多姿多彩的斗牛节,也有低吟浅唱的民歌。
村内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盛产水稻、朝天辣、冬笋等农作物;泉水清冽,消暑止渴;米酒醇远,满口芳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是个消暑避寒的好地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2633210 | 557400 | -- | 查看 东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苗谷村 |
苗谷村概况 苗谷村地处东朗乡北部,距乡3公里,距321国道23公里,距县城82公里,东与摆德村毗邻,北与榕江县高雅村一脉相承,北与刚边村相近,南与东朗村连接。全村国土面积为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67公顷,其中田面积1030亩,平均粮食产量398732.3公斤,平均海拔669米,最高海拔为摆磅山主峰1027.4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6℃左右,年均降雨量1600—210毫米。全村6个小组,7个自然寨,共有345户1683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有百岁老人1人,全村共有1所完小,2009年修建,砖混结构,在校生有360人。村卫生院有1个,2010年修建,砖混结构。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山区农业之村。 主要经济产业:“苗谷村属喀斯特地形,境内群山连绵起伏,丘陵,山涧不计其数。苗谷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主要出产的农产品有朝天辣(香辣)、九月笋、冬笋、香猪、黑山羊、黄牛、水牛等。全乡森林覆盖率26%,主要以杉木中幼林、楠竹为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因而能生长出个大、色鲜、味美、冬笋可口、回味悠长的冬笋,被誉为“冬笋王”是苗谷村独特的绿色风味小食品,该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和主要烹饪调味料和日常生活常菜之一。” 自然条件:苗谷村不但有许多土特农产品,而且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境内有独特苗族梯田(即腰带田),(红军长征还经过苗谷村,并驻村与苗谷村人民群众共同剿匪)。加上传统的民间斗牛和踩歌堂(芦苼舞)等浓郁的民俗民风,极富旅游开发价值。 |
摆德村 |
摆德村地处东朗乡北面,距乡驻地8公里,全村总面积4.07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辖8个村民小组327户,1577人,劳动力965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830亩,人均占有0.53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人均占有粮350斤,有通村公路,有小学一所,在校生214人,儿童入学率98.5%,未通程控电话、没有综合服务室,900人饮水困难,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现仍有30户,130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 |
九德村 |
九德村地处东朗乡东北面,距乡驻地7.5公里,全村总面积6.08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辖10个村民小组429户,2008人,劳动力1168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1235亩,人均占有0.6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0元,人均占有粮580斤,已通简易公路,有小学一所,在校生292人,儿童入学率96.94%,未通程控电话、没有综合服务室,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 |
龙早村 |
龙早村地处东朗乡北面,距乡驻地24公里,全村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海拔800米,辖5个村民小组201户,953人,劳动力573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714亩,人均占有0.76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元,人均占有粮530斤,已经通简易公路,有小学一所,在校生64人,儿童入学率100%,未通程控电话、没有综合服务室,有120人饮水困难,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现仍有10户,44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 |
摆啊村 |
摆啊村地处东朗乡的东面,距乡驻地7.5公里,全村面积3.89平方米,海拨600米,有3个村民小组142户,623人,劳动人口375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404亩,人均占有地0.67亩哦,人均收入3055元,人均占有粮630斤,有简易的公路、一所学校(非完小),有村级活动室;小学在校生33名,儿童入学率100%,未通程控电话和有限网络,没有医务室;除了部分养殖业外,村民大都以简单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经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消除贫困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
孔明村 |
孔明村地处东朗乡西北面,距乡驻地14公里,全村总面积7。66平方公里,海拔855米,辖8个村民小组194户,866人,劳动力526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645亩,其中田面积400亩,地面积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元,人均占有粮350斤,有小学一所,在校生387人,儿童入学率100%,未通程控电话、通简易公路、没有综合服务室,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现仍有12户,48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 |
摆里村 |
摆里村地处东朗乡西北面,距乡驻地13公里,全村总面积8.99平方公里,海拔720米,辖8个村民小组242户,1036人,劳动力759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816亩,人均占有0.7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占有粮300公斤,有小学一所,儿童入学率98%,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 |
摆打村 |
摆打村地处东朗乡东面,距乡驻地15公里,全村总面积4.12平方公里,海拔420米,辖5个村民小组181户,829人,劳动力465人,都是苗族同胞;耕地面积500亩,人均占有0.63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元,人均占有粮250公斤,已通公路,有完小一所,在校生403人,儿童入学率99%,未通程控电话、已开通通村公路、没有综合服务室,全村人饮水困难,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现仍有18户,80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 |
关雄村 |
关雄村地处东朗乡东面,距乡驻地15公里,全村总面积7.83平方公里,海拔600米,辖8个村民小组322户,1410人,劳动力773人,都是苗族同胞;2014年,耕地面积1155亩,人均占有0.84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元,人均占有粮305公斤,2006年修通村级公路,有小学一所,在校生256人,儿童入学率99%,未通程控电话、没有综合服务室,村民仍然延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以粮食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发展缓慢,现仍有98户,451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大。 |
东朗村 |
东朗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东与九德、友夺村交界,南与宰便镇摆堆村接壤,西与党讲村毗邻,北与苗谷、摆德村相连。全村国土面积5.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178亩,耕地面积895亩(其中农田676亩),海拔675米。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424户1728人(其中98%以上为苗族同胞),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山村。 村内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有独特的腰带田,也有急湍的污牛河;有朝霞横天的绚丽,也有夕阳反照的余辉;有多姿多彩的斗牛节,也有低吟浅唱的民歌。 村内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盛产水稻、朝天辣、冬笋等农作物;泉水清冽,消暑止渴;米酒醇远,满口芳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是个消暑避寒的好地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