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黔东南州 >> 从江县 >> 下江镇 >> 腊俄村

腊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腊俄村谷歌卫星地图)


腊俄村简介

  腊俄村距离下江镇约1公里处,321国道旁,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目前,腊俄村有298户,共计948人,主要是侗族居住。2010年,腊俄村的人均收入是2100元。
  --人口总数:1046人农业人口:104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9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0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2633103 557400 -- 查看 腊俄村谷歌卫星地图

腊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腊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联心村

  联心村位于下江镇西面,离镇政府18公里,东与加迪村相邻,南与刚边乡加磨村毗邻,西与黄朗、苗岭村接壤,北与松陇村相连。地处高山岭脊之巅,四面群山环绕,三百河从村脚绕过。村级公路从腊俄、民族两个方向进入,交通便利。境内有一座山峰耸立,海拔1181米,村住地海拔850米,最低海拔330米。年均气温16.8℃,气温差19.8℃。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   全村国土面积17.9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229户,1029人;驻有苗、汉、壮、水等四种勤劳民族。耕地面积574.36亩。其中人田面积453亩,土121.36亩。辖区内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产杂交水稻、香糯、玉米、小米、红薯;经济作物有辣椒、花生、板栗、油茶、木耳、桐籽、楠竹、山药等作物。   

孖温村

  孖温村位于下江北部,321国道旁,距镇所在地3公里,海拔234米,辖5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13户,961人,劳动力596人,共有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6人,主要居住侗族,苗族、汉族杂居。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1.75亩,其中田面积386亩,土55.75亩,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交通便利和村民市场意识较强,第三产业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部分村民已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在历届村党支部,村民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全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康乐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长促发展,现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人均口粮410公斤。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孖温村取得了不少的荣誉:   1、孖温村在一九九一年社教工作中成绩优秀被0下江区委员会评为“一等奖”。   2、在二○○四年度农村卫生工作及妇幼保健工作中成绩显著被下江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二等奖”。   3、二○○五年在下江镇基层党建工作中被下江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4、二○○五年度荣获下江镇先进集体“三等奖”。   5、二○○六年六月被从江县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6、二○○六年六月被从江县委员会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7、在二○○七年度农村工作中,成绩显著荣获“二等奖”   8、二○○八年度经济工作中被评为“一等奖”。   9、二○○九年农村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三等奖”。   10、二〇一三年度经济工作中被评为“二等奖”。   11、二〇一三年度基层党建工作中被评为“一等奖”。   12、二〇一三年度征兵工作中被评为“一等奖”。   13、二〇一三年度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被评为“一等奖”。   14、二〇一三年合作医疗工作中被评为“一等奖”。   

祥心村

  祥心村位于下江镇驻地西南部,距镇区所在地12公里,距321国道10公里,海拔600米,全村国土总面积788公顷,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195户,927人,主要居住着苗族,全村共有耕地783亩,其中田456亩,土327亩。村级足足活动室一座,面积70平方米,有专职村干部2名。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团结一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人均纯收入为1900元,人均口粮420公斤,实现了两通(即通路、通广播电视)。  

宰养村

  宰养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部,距镇所在地28公里,国土面积1372公顷,耕地面积624亩,其中田面积526亩,土面积98,海拔870米。5个村民小组,共187户,844人.有拉动力523人,以侗族为主,姓氏比例:潘90%,吴、杨、石等10%,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宰养鼓楼,有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30余株,移动,联通、文广电视实现全村覆盖,全村已修通公路,建有学校一所,校舍活动面积2500平方米,农民文化娱乐以斗牛、唱大歌、侗戏、吹芦笙、牛腿情歌为主。以水稻种植为主,盛产香糯,杉树林400余亩,封山育林3000余亩,楠木林400余亩,里桃400余亩,金秋梨200余亩。村两委班子齐全,运行正常,有活动室160平方米,卫生室60平方米。   

勤龙村

  勤龙村位于下江镇北部、距镇驻地9公里,共3个自然寨,辖4个村民小组,126   户、476人全村国土面积250.5公顷耕地面积为278.4亩、其中田的面积220.4亩,平均   海拔540米,2011人均纯收入为980元。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产业,支柱产业有林   业和油茶,主要特产有勤龙饼茶、香鸡、香牛、花生。   

高平村

  高平村是下江镇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下江镇约14公里,是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寨。目前,高平村有108户,448人,主要以苗族、水族居多。2010年,高平村的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   

分佐村

  分佐村位于下江镇西南面,海拔560米,距离镇驻地20公里,辖五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480公顷,一个自然寨,有188户,794人,劳动力492人。主要居住着苗族。耕地面积400亩,其中田281亩,主产水稻,同时种植玉米、棉花、薯类等农作物。人均纯收入1800元。  

松陇村

  松陇村海拔530米,全村国土总面积381.24公顷,辖6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有耕地393.04亩,其忠田341亩,土52.04亩。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团结一心,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现人均收入为1800元,人均口粮为380公斤,实现了两通(即通路、通广播电视)。  

陇里村

  陇里村距离下江镇约4公里,主要居住着侗族族群众。在下江镇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陇里村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陇里村分为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73户,总人口1223人,劳动力758人,耕地面积1157亩,其中田1098亩,土59亩。   

平江村

  平江村位于下江北部,321国道穿境而过,距镇所在地10公里,海拔233米,辖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14户,724人,全村共有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9人,主要居住侗族,苗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22.8亩,其中田面积598亩,土124.8亩,主要以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交通便利和村民市场意识较强,第三产业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部分村民已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在历届村党支部,村民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全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康乐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长促发展,现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人均口粮410公斤。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平江村取得了不少的荣誉:   一九九七年七月被0黔东南州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被0黔东南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红旗村党支部”   二000年被0下江镇委员会授予2000年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基层党支部   二00五年三月八日被下江镇党委下府授予2004年度农村计划生育一等奖。   二00五年三月八日被下江镇党委下府授予2004年度农村农业工作二等奖。   二00五年五月0黔东南州授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进村”。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三日下江镇委员会授予2005年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党支部”。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三日下江镇委员会授予2005年度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三日下江镇党委、政府授予2005年度农村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   二00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下江镇党委、政府授予2005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00六年六月0从江县委员会授予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村”。   二00六年六0黔东南州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基地。   二00六年六0黔东南州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下江镇党委政府授予2006年度财政工作“先进单位”。   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下江镇党委下府授予2006年度农村农业经济工作“一等奖”。   二00八年七月一日0从江县委员会授予“十面红旗村党支部”。   二00八年十月0黔东南州授予黔东南州一户一技能活动领导小组“州级一户一技能”。   二00九年十月0从江县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日0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0从江县、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寨”。   二0一0年三月十九日下江镇党委政府授予2009年度农村经济工作“一等奖”。   二0一0年七月0黔东南州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   二0一一年二月二日下江镇党委、政府授予农村经济工作“一等奖”。   

腊俄村

  腊俄村距离下江镇约1公里处,321国道旁,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目前,腊俄村有298户,共计948人,主要是侗族居住。2010年,腊俄村的人均收入是2100元。   --人口总数:1046人农业人口:1046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9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侗族,苗族,汉族发展口号:0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中华村

  中华村位于下江镇北部,地处山坡林地。中华之称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由中华辖区的自然村寨组建合作社,以“中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得名。   全村土地面积14.03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9自然村寨,有392户,1699人,主要居住苗、汉族。耕地面积861亩,其中稻田650亩,余为旱。主产水稻,也产小麦、包谷、小米、薯类等农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使全村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起来,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良文村

  良文村位于镇驻地北部约8公里处,海拔480米。于一九五六年组建“良文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名。   全村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寨,共有386户,1792人,居住苗族。耕地面积581亩,其中田559亩,余为旱地,主产水稻。也产包谷、小米、薯类等农作物   

巨洞村

  巨洞村位于下江镇东部,座落在风光秀丽的都柳江畔,距下江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从江县城约28公里,321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海拔高220米,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悠扬婉转、清纯动听的江上侗族大歌风靡省内外,全村国土面积1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0亩,其中田面积875亩,土面积95亩,辖5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共402户,1963人,全村共有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7人,主要居住侗族,苗族;2013年人均收入5300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以及第三产业收入。巨洞地处亚热温湿气候,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树木葱郁,植被完好,水质清澈,空气新鲜,可谓山清水秀,特别是寨后保存着那片数千亩的原始森林,是目前都柳江沿岸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一片千年古树群。里面树种珍奇,植物繁多,处处古木参天,林阴蔽日,蝉鸣鸟叫,景色迷人,是大自然留给巨洞人民最珍贵的自然遗产。   巨洞是典型的山水风光,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只要从寨子走出200米便可到达森林区,可观赏珍稀树种,呼吸新鲜空气,饮上清凉的山泉。水上是风光秀丽的都柳江从门前缓缓流过,再加上大自然的造化,千万年来滔滔都柳江水反复冲刷的沙石坝,又给巨洞寨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山水风光图。江上波光粼粼,渔翁荡舟,肥壮的水牛泡在江边,懒洋洋地咀嚼着胃内食物,牛童-着身子在水边嬉闹,鸭鹅悠闲地浮在水面游来游去,蜻蜓也不甘寂莫地在江边点水......一切是那样的宁静,又是那样的和谐。   友善的社会环境。巨洞人民不但勤劳善良而且热情好客,只要你进寨入户,纯朴农民会热情友善地和你打招呼或给你引路,也可以和他们吃餐农家饭,但不会提出任何报酬,更不会出现宰客行为。在他们传统的习俗中,只要外人到家,均视为自家客人善待。   

下江村

  下江村是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位于县城西面36公里、全村行政面积1.2平方公里,地处都柳江畔,海拔230米。因居于三都、榕江两条河的下游,两河汇后属都柳江,下江由此得名。辖区内有全县榕树中体积最大、年龄也是最大的一棵古树(树高43米、材积61余立方米、栽种于1369年);坐落于优美的都柳江边有着新鲜可口野生河鱼、及原生小香鸡鸭,民风淳朴也有着地方性的菜肴如牛瘪、羊瘪、红肉、烧鱼、鱼生等经过特殊处理外加各种野生香料制作而成可口又美味;更有开胃腌制品,腌猪肉、腌鱼及各种腌制蔬菜。不仅如此更有庞大的自然村资源体验乡村之游和周边优美环境欣赏,丰富民间活动,勃发的精神面貌等等.  


腊俄村特产大全




腊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