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村全村辖嘎鸟组,大山组,响水组,维都组,沙坝组共5个村民小组,全村382户,1567人。位于赫纳公路旁,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产业为基础,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属于二类贫困村。
民进村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随着赫--纳油路的修通,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二是水电旅游资源丰富,民进村境内拥有3处伏流天坑,既可以用于修建水力发电站,又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从民进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全乡处于中下水平,与古达乡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我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比严重不协调,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二是集体经济薄弱,全村以单一家庭生产经营为主,村集体无一经济实体,村级难以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三是群众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普遍还不够富裕。
--人口总数:1210人 农业人口:1567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挥本地优势,争取早日进入小康
--所辖村:嘎鸟组,大山组,响水组,维都组,沙坝组 生产总值:21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淫羊藿,续断,一朵云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民进村
--自然条件:地势狭窄,山高坡陡 资源:水,旅游资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7219 | 553200 | -- | 查看 民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中营村 |
中营村位于古达乡西南部2公里处,赫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有汉、苗、彝、穿青等民族 ,总户数283户,1176人。有耕地1020亩,其中退耕还林218亩,林地面积519亩。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为29.4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属古达乡脱贫村。属于温带雨林气候。全村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38人,高中126人,初中328人,小学423人。全村总收入306.8万元,人均纯收入2600元。全村有大量的煤和石灰石,水源丰富,有草地218亩。经济方面主要有砖厂2个,空心砖厂5个,彩瓦厂2个,采石场1个,个体经营户8户。自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以来,共改造35户。低保户25户。信访维稳工作到位,无非法-户,矛盾纠纷基本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 --人口总数:1176人 农业人口:1142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工商,兼重农业 --所辖村:沙坝组,中营组,湾子组,丫口组,沟边组,普彩组,塘边组 生产总值:306.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砖厂2个,空心砖厂5个,彩瓦厂2个,采石场1个,个体经营户8户 名特产品:金银花,冬桃,葡萄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中营村 --自然条件:属于温带雨林气候 资源:煤,石灰石 |
联营村 |
联营村坐落在古达乡的北部8公里处,面积17.3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共有汉、苗、彝三种民族,总户数507户2114人,其中少数民族625人。有耕地1656亩,其中退耕还林679亩.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粮食总产量5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属古达乡一类贫困村。温带雨林气候。全村总收入422.8万元,人均2000元。全村有大量的石灰石,水源丰富,有牧草3000亩。有伏流天坑2个,适宜于旅游开发。 全村现有大牲畜头,猪500头,山羊520只,家禽2200羽。有个体工商户4户。自实施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已改造73户。全村共有低保户89户。 联营村社会稳定,无非法-。基本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 联营村是一个以坡耕地为主的村,主要以发展中药材、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主,同时开发生态旅游,加大劳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计划保护好本村的淫羊藿1000亩,同时保护好金银花等中药材。抓好生态畜牧业,同时保护好现有水资源,实现全村收入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村的11个村民组中,还有一个未通公路,群众生活特别困难。而其他的路段路面不平,路窄、弯急,部份农户吃水困难,农户抗旱能力弱,电网管理不状况,公共建筑质量差,人员未到位,以上问题都亟待解决。 --人口总数:2114人 农业人口:1986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1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旅游强村 --所辖村:前进,营盘,龙塘,乐园,营脚,上寨,河沟,坪子,湾子木营坡上 生产总值:422.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养羊 名特产品:淫羊藿,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联营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气候条件较好 资源:水,旅游资源 |
民进村 |
民进村全村辖嘎鸟组,大山组,响水组,维都组,沙坝组共5个村民小组,全村382户,1567人。位于赫纳公路旁,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产业为基础,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属于二类贫困村。 民进村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随着赫--纳油路的修通,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二是水电旅游资源丰富,民进村境内拥有3处伏流天坑,既可以用于修建水力发电站,又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从民进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全乡处于中下水平,与古达乡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我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比严重不协调,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二是集体经济薄弱,全村以单一家庭生产经营为主,村集体无一经济实体,村级难以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三是群众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普遍还不够富裕。 --人口总数:1210人 农业人口:1567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大力发挥本地优势,争取早日进入小康 --所辖村:嘎鸟组,大山组,响水组,维都组,沙坝组 生产总值:21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淫羊藿,续断,一朵云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民进村 --自然条件:地势狭窄,山高坡陡 资源:水,旅游资源 |
高峰村 |
高峰村位于赫章县古达乡东南面,与纳雍县羊场乡接壤,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交通闭塞,属赫章县省级一类贫困村。 全村幅员面积12.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052.9亩,林地5965亩,荒山2000亩,森林覆盖率66.3%。2010年末总人口1256人,有劳动力580人,外出务工180人。2010年粮食总产量31.5万斤,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全年纯收入总额为119万元,人均纯收入950元,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高峰村无支柱产业,全村主产玉米、马铃薯、豆类。 高峰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发展。 全村现在黄牛320头,生猪500头,其中母猪12头,山头350只,家禽3000只,无养殖大户,以圈养和散养、放养为饲养模式。 全村玉米耕种面积为1052.9亩,马铃薯500亩,大豆400亩,红豆600亩,杂粮100亩。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基本上还保持传统的耕作方法。 --人口总数:1256人 农业人口:1231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1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52.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科技兴农 --所辖村:何丫组,关门组,野角组,水脚组,路梁组,水淹组,大丫组,宋梁 生产总值:11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淫羊藿、半夏、独角莲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高峰村 --自然条件: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资源:石灰石,淫羊藿、半夏、独角莲 |
三爱村 |
三爱村位于古达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面积13.5辖河边、中心、跃进、大田、营盘、新场、各睦7个村民组,有汉、彝、苗、布依等5个民族。总户数428户,人口1726人,其中少数民族367人。有耕地600.6亩,退耕还林1367.4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大豆、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平均海拔1460米,人均粮食240公斤,属古达级二类贫困村。有大学生21人,大专生48人,高中生60人,初中生13人,小学在校生185人。2010年全村总收入410万,人均收入2100元。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水资源的洋清海、天仙桥、河坝,有伏流天坑2个,溶洞2个,最适宜于旅游。现全村有大牲畜200头,猪400头,山羊200史,家禽3000羽,鱼2000斤,有个体工商户20户。共实施危房改造50户。有低保户73户。 --人口总数:1726人 农业人口:1705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1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0.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能源强村,种养富村 --所辖村:和睦组,新场组,大田组,营盘组,跃进组,中心组,河边组 生产总值:4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古达煤矿,养牛,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樱桃,板栗,反季节蔬菜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三爱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60米,有伏流天坑2个,溶洞2个,最适宜于旅游。 资源:煤,石灰石 |
观音村 |
观音村地处古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东与古达乡新田村相接,南与纳雍相攘,西与兴发乡相连,北与威奢乡黄河组相接。 全村辖8个村民组、现有1610人、耕地1400.5亩、林地1133.8亩、年产粮食16.5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02斤、全村年收入523250元、人均纯收入325元、我村属典型的一类贫困村、观音村地势较高,常年无霜期165天、我村现有村级小学一所、全村人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观音村有着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已探明储量2亿立方米、全村林地较多,较适宜养殖牛、羊等。 全村畜牧业较为发达,特别是“马头牌”黑山羊遍布全村、本村的种植业以传统的玉米种植为主、工商业欠发达、通过三年的危房改造工程,全村已完成危房改造118户、低保救济工作健康有序、综治维稳工作有条不紊。 本村下步以发展大理石开采为主,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我们将以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为契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为实现我村后续崛起而奋斗。 我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以引领发展问题的水、电、路、农业基础设施、电话、网络等、现严重缺乏发展启动资金、技术技能人才等、居住条件和环境建设等急需解决。 --人口总数:1610人 农业人口:1596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种养富村 --所辖村:观音,民族,岔河,双树,朝阳,大湾,川洞,大冲 生产总值:52.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养羊 名特产品:黑马羊,淫羊藿,续断,一朵云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观音村 --自然条件:山高,有小坝子,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资源:大理石 |
田坝村 |
田坝村位于古达乡政府的东北角,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村内有六冲河中游田坝河。辖六个村民组,259户,1219人,耕地面积1270亩,林地面积1600亩,粮食总产量24.38万公斤,人均200公斤。总纯收入243.8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贫困农户50户,163人。气候条件差,土地贫瘠,教育条件不好。有煤和水能资源。 村现有猪300头,能繁母猪25头,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可利用低海拔的优势,发展早熟果蔬、樱桃、桃子产业。 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水现象突出,路况差,无发展资金。 --人口总数:1219人 农业人口:1190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发展种养,开发旅游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243.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樱桃 名特产品:樱桃,鱼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田坝村 --自然条件:海拔较低,日照充足 资源:水,煤 |
水营村 |
水营村位于里古达乡政府驻地东北面9公处,辖4个村民组,623人,耕地面积493亩,林地面积为710亩粮食总产量10万公斤,人均322斤。全村总收入105万元,人均线680万元。有21户低保户,25户困难户。 全村平均海拔1260米,是全县少数几个有早熟农作物的地点。有核桃基地410亩,石榴基地90亩,桃子基地320亩,樱桃基地200亩。已实施危房改造37户。目前全村缺水非常严重。路还没完全到户。缺乏发展资金。 --人口总数:623人 农业人口:612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旅游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核桃基地410亩,石榴基地90亩,桃子基地320亩,樱桃基地200亩 名特产品:樱桃,桃子,苦参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水营村 --自然条件:海拔较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 资源:水,煤 |
中心村 |
中心村位于古达乡政府驻地东北部7公里处,分别与海营村、新营村及大地村接壤。 全村耕地面积575亩,荒山荒地1100亩,退耕还林175亩,粮食产量5.35万公斤,,人均125公斤。年纯收入46万元,人均1200元。全村海拔在1500-1600米,气候偏差较大,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属一类贫困村。 中心村自2008年来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18户,均以黔西北民居风格修建。畜牧业:主要养殖牛、羊、猪,羊现有300多只,已启动村兽医室建设。种植业:天麻和半夏已试验种植成功,将在全村推广。三组种植出的板栗,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在全乡占优。 --人口总数:427人 农业人口:413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领路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4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半夏,天麻 名特产品:马铃薯,天麻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中心村 --自然条件:海拔在1500-1600米,气候偏差较大 资源:核桃,半夏,天麻 |
官房村 |
官房村位于古达苗族彝族乡西北面,距乡政府15公里,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官房村辖3个村民组,总户数183户,总人口737人,其中少数民族273人。全村耕地面积545亩,荒山草坡面积3794亩,粮食总产量1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10公斤。全村总收入101.7万元,人均1380元。全村村民相对贫困,气候条件较差,教育教学状况相对落后。 官房村在种植、养殖方面因无资金投入,所以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种养。村危房改造完成39户,低保救济金正常发放,综治维稳工作效果明显。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我村大力发科学种养,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要加大 交通建设和通组路建设,从而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人口总数:737人 农业人口:72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基础通村,种养富村,矿业强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101.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养牛,养羊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官房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气候条件较差 资源:煤 |
中坝村 |
中坝村位于古达乡东南面,距乡政府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周围全是山,村民居住在一个狭长的小坝子里。全村辖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92亩,退耕面积158.4亩。全村共113户,460人,外出务工90人。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全村有耕牛42头,猪380头,羊40只,母猪12头,家禽800羽,无养殖大户。 全村危房改造完成9户,正在进行2户。低保通过民主评议会反复核实,落实17户,39人。综治维稳方面,中坝村民风淳朴,无村匪路霸,民事纷纷少,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和谐,基本达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无刑事案件发生。 现状存在的问题是:上坝组有一部分耕地不通路,生产困难。防洪沟渠已有坍塌和堵塞,亟须重修。部分公路是断头路,交通不畅。村容村貌有待改善。 我村计划种植优良经果林150亩,带动下步旅游发展。计划发展养猪大户5户以上。计划建早熟蔬菜大棚80个。 --人口总数:460人 农业人口:442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旅游强村 --所辖村:上坝组,下坝组 生产总值:6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水稻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中坝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400米,四周环山 资源:中药材,石灰石 |
石营村 |
石营村位于古达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分为三个村民组(石营组、岩营组、坝子组),全村人口750人,耕地面积494亩,林地面积248亩,粮食产量15万公斤,人均粮食200公斤。全村总收入112.5万元,人均1500元。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15%。气候条件一般。 全村畜牧业以养牛、羊、猪为主,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危房改造现已实施15户。享受农村低保53人,优抚4人。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可发展经果林和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本村有一定的水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和利用,用电未实行一户一表。通过 公路始修于1974年,至今路面还是很差。有线电话网络和互联网未得实施。 --人口总数:750人 农业人口:735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 --所辖村:石营组,岩营组,坝子组 生产总值:112.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淫羊藿,半夏,首乌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石营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气候条件一般 资源:水,旅游资源 |
中田村 |
中田村位于古达乡政府驻地东面3公里处。全村辖5个村民组,279户,1271人。有耕地649.4亩,林地230亩,荒山荒坡150亩。粮食总产量19万公斤,人均150公斤。年总收入330.5万元,人均2600元。中田村海拔较低,土层浅,近年来干旱严重。中田村无教学点,学生上学都要到3公里以外的一小和初级中学。中田村可利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域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特色种养业。中田村在畜牧方面目前以传统养殖为主,种植业方面,有零星的早熟果蔬种植,目前有板栗园158亩,核桃基地200亩,台湾桑果示范种植基地10亩。有个体工商户5户。通过2010年和2011年的努力,全村危房改造完成110户,生态家园建设完成150户。全村有低保农户26户,64人。村组建有信访接待点、调解委员会、便民服务站,并按值日表轮流值勤。 中田村全村水、电、路、电话四通,网络建设正在建设中。目前一事一议通组路硬化工程2.5公里工程已启动,总投资36万元。全村有种养能人12人,泥水工技术人才15人,他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中田村发展优势是:低海拔,机遇好。发展思路是:大力发展桑果种植和早熟果蔬种植,依托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早规划、早实施生态旅游。 --人口总数:1271人 农业人口:1250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49.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旅游强村 --所辖村:下寨组,中寨组,中心组,新塘组,上寨组 生产总值:33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园158亩,核桃基地200亩,台湾桑果示范种植基地10亩。 名特产品:樱桃,板栗,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中田村 --自然条件:低海拔,温暖湿润 资源:水,煤 |
大地村 |
大地村位于古达乡政府驻地东北方向9公里处,所辖村民组3个,人口521人,耕地面积553亩,林地面积60亩,粮食产量7.8万公斤,总纯收入52.1万元。为二类贫困村。地势较高,气候干燥。近年来实施危房改造22户,低保户18户。本村水、电、路三通,但群众没吃透政策,所以对于科学发展定位不清,经济较滞后。 --人口总数:521人 农业人口:513人 非农业人口:9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依托生态,发展产业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52.1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板栗、桃子、杏、杜仲、黄柏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大地村 --自然条件: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资源:核桃、板栗、桃子、杏、杜仲、黄柏 |
中山村 |
中山村位于古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辖中山、板仓、李保寨3个村民组,人口836人,有耕地893亩,有灌森木林2000亩,粮食总产量20万公斤,人均250公斤,总纯收入96万元,人均1200元。山高坡陡,峰峦重叠,人口居住分散,是典型的贫困村。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农作物。畜牧业为养猪、养牛为主。种植业为玉米。马铃薯为主。危房改造已验收25户,正在建设13户。低保户43户85人。 --人口总数:836人 农业人口:822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0.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建设 --所辖村:中山组,板仓组,李保寨组 生产总值: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养牛,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板栗、毛芋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中山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气候温和 资源:铁,旅游 |
永乐村 |
永乐村位于古达乡中心,是乡政府所在地,赫纳公路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永乐村有3个村民组,总户数244户,总人口1053人,其中劳动力340人,外出务工130人。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420亩,退耕还林401亩,荒山荒地1300亩,林地400亩,森林覆盖率达50%。人均收入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 永乐村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以抓“五型”促“五改”、“五建”,实现“五化”为工作思路,人村情出发,狠抓产业这一核心,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和林下养殖业。目前全村黑山羊存栏500多只,养猪大户7户,养羊大户5户,种植户30余户,工商业户130余户,危房改造44户,正在实施和完工10户,低保户21户46人。 永乐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的要求,依托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不断加强街道和村庄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永乐村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工程。 --人口总数:1053人 农业人口:758人 非农业人口:295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穿青族,布依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所辖村:大水井组,黄家院组,半坡组 生产总值:263.2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蔬菜,养殖,工商 名特产品:棚棚饭,羊肉汤锅,绿色蔬菜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永乐村 |
新营村 |
新营村于古达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8公里,辖一二三3个村民组,人口582人,有耕地484亩,有经果林216亩,粮食总产量9万公斤,人均154公斤,总纯收入30万元,人均600元。山高坡陡,三县交界,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口居住集中,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除一般农作物外,特别适合种植各种果树。畜牧业为养猪、养牛为主。种植业为玉米。马铃薯为主。危房改造已验收19户,正在建设35户。低保户13户42人。 --人口总数:582人 农业人口:561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养牛 名特产品:天麻,半夏,杜仲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新营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三县交界,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资源:核桃、板栗、毛芋 |
新田村 |
新田村位于古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距赫章县城4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243户,1061人,其中有劳动力478人,外出打工235人。 全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有耕地3296亩,退耕还林地2253亩,荒山荒地4650亩,林地1100亩。到2009年底,新田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480元,人均占有粮食412公斤。 产业重点是生态养羊。目前全村已种植牧草1230亩,建成和在建羊圈58个。全村黑山羊存栏1200多只。此外,通过组织村民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了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全村2009年外出务工纯收入达到了78万元。 村建设现状: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平地较少,坡地多,已用建设用地不多,农业产业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用水:全村水源点较多,但不集中,流量不大,没有规范的饮水管道,取水不方便,用水不卫生。通讯:全村4个组已通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村。道路建设:全村4个组通路,通村路新田村范围内3公里,通组路总长18公里,其中新修4公里。 现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茅草房改造全面铺开,但建设不够规范,非茅草房的危房改造进度不够理想。全村没有联户路,绝大多数农户没有进行庭院硬化绿化,给村庄环境治理带来困难。2、农田建设滞后,没有引水、分水良好的沟渠、涵洞和保坎,抗旱抗涝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给农业增效带来困难。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仍为传统农业模式,高投入、低效益,农民思想表现为狭隘的小农意识,缺乏市场观念,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商品化,未能普遍实现农民增收。4、多数群众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理解模糊化、片面化、概念化,认为就是修几间房子,搞点水泥路,没能从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层面去认识,导致有关的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5、还有两个组没有通公路,这两个组又最适合发展畜牧业。其余的通村路和通组路都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6、部分村民仍以柴作为主要燃料,这对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保住青山绿水的任务更加艰巨。 --人口总数:1061人 农业人口:1047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7.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奋起直追,打造黑马羊之村 --所辖村:新田组,黑箐组,海坝组,黑沟组,海营组,大营组 生产总值: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养牛,养羊 名特产品:黑马羊,淫羊藿,独角莲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新田村新田组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日照充足,水草丰茂 资源:铁矿,中药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新街村 |
新街村位于古达乡政府驻地东面沿赫纳公路1公里处。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919人,耕地面积532.1亩,林地面积348.8亩,荒山荒坡1277.7亩,粮食总产量21.14万公斤,人均230公斤。全村总纯收入149.15万元,人均1623元。但由于地少人多,无较好的经济来源,又无工业矿区,所以还比较贫困。本村内有古达中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本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近几年来,随着本民意识的进步,大家都不再抱着以前落后的思想,把经济向畜牧业、种植业、小商品经济发展。现在全村有养殖大户2户,牛马养殖户15户,种植都是从有经济收入的瓜果蔬菜着手,有十几户人搞起了小商品经济。危房改造有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改造了20户。低保救济经过民主评议,已安排到最困难的68人。 --人口总数:919人 农业人口:802人 非农业人口:117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2.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工、商、农同步发展 --所辖村:大地组,田坝组,营盘组,大田组 生产总值:149.1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业,商业 名特产品:棚棚饭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新街村 --自然条件:地势开阔,冬暖夏凉 资源:煤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古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2.5千米,是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全村辖3个村民组,156户,733人,其中少数民族499人。有劳动力380人,外出务工162人。农业有种植为主,有耕地678亩,林地3000亩。全村粮食总产量2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全村纯收入168万元,人均纯收入2293元。有小小学一所,在校学生91人。全村种植牧草292亩,养羊户44户,共养1540只黑山羊。养杂交牛户92户,共养杂交牛184头。养本地牛户60户,共养本地牛120头。全村种植经果林(核桃、板栗)500亩。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2009年改造危房46户,2010年改造危房88户。建沼气池19个,改圈136个。修筑基根道1000米,经果林便道4250米。全低保户13户共29人。全村水源较为丰富。所有村民都饮上了自来水。移动电话和-全村已普及。 --人口总数:733人 农业人口:725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8.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 --所辖村:岩脚组,中心组,深沟组 生产总值:1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黑山羊 名特产品: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和平村中心组 --自然条件:背阴潮湿 资源:黑马羊,淫羊藿 |
海营村 |
海营村地处古达乡西北角,距乡政府10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三个村民组,119户,451人,耕地面积740亩,林地面积2566.5亩,粮食总产量25万公斤,人均550公斤,总收入70.4万元,人均1560元。现有贫困户42户,144人,其中低保户17户,33人。气候无常,春迟冬早,属于高寒地区。村里有谚:“一冲两石坡,土少石头多,雨从天上落,土往洞里梭”。村无学校,距离学校5公里以上。无矿产,水源少,有近300亩不连片牧草地,有紧靠两合岩的打锣岩洞天生桥、三锅庄神仙洞、曾发生过战斗的赵家岩洞,可供旅游开发。 全村有牛106头,能繁母猪62头,养殖业占优势。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大豆、蔬菜。2011年完成6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收成较好。危房改造方面,2010年完成5户,2011年第一批启动18户,8月14日止完工8户,第二批28户,有的已动工,有的正备料。低保户季节性缺粮已解决5户7人,其中补助3个月的4户5个,补助2个月的1户2人,低保金按季度发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方面,政策宣传到位,全村无各种案件,无非法-和群体上房,人民安居乐业。 --人口总数:451人 农业人口:433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山高没有人心高,种养富村生活好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70.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养牛,养羊 名特产品:茶,马铃薯,生漆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海营村 --自然条件:气候无常,春迟冬早,属于高寒地区 资源:茶,生漆 |
丰产村 |
丰产村位于古达乡政府南部10公里外,,辖湾子组,丰产组,冲子组,新街组,兴农组5个村民组,总人口1066人,有汉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行政区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6亩,生产总值96万元,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中药材、核桃,养殖猪、牛、羊,年总产值96万元,有金银花,淫羊藿等中药材。山高坡陡,气候条件较差,是一个贫困村。不过丰产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村内有许多奇特景观,发展前景较好。 --人口总数:1066人 农业人口:1048人 非农业人口:18人 --行政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自力更生 --所辖村:湾子组,丰产组,冲子组,新街组,兴农组 生产总值:9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金银花,淫羊藿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丰产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气候条件较差 资源:旅游,石灰石 |
发科村 |
发科村位于古达乡政府东北部13公里处。分别与官房村、田坝村接壤。 全村共1037人,辖6个村民组,有苗族、白族、汉族、彝族。其中主要以苗族为主。 全村耕地面积1088亩,荒山荒地810亩,退耕地423亩,粮食产量6.4万公斤,人均75公斤,年纯收入26万,人均纯收入800元。平均海拔在1600-1800米,气候偏差较大,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属全乡一类贫困村。 村2008年以来,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22户,均按照黔西北民居风格修建。 --人口总数:1037人 农业人口:1022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白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挖掘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生产总值: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马铃薯,天麻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发科村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在1600-1800米,气候偏差较大 资源:煤 |
发河村 |
发河村位于古达乡政府驻地西北方向7公里处,面积9.2平方公里辖梁子组,寨子组,进宝组,木槽组,发河组,河边组,梨坪组7个组,有人口923,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彝族,其中寨子组全为苗族。年生产总值为90万元,人均纯收入975元,是一个贫困村。村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大豆。养殖业主要是养羊、养牛。村里山高坡陡,路窄弯多,生存条件相当恶劣。月前村里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努力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发河村有赫章县最美的溶洞--元宝洞,里面有奇异的石钟乳,洞程迂回曲折,美不胜收。 --人口总数:923人 农业人口:910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种养富村,旅游强村 --所辖村:梁子组,寨子组,进宝组,木槽组,发河组,河边组,梨坪组 生产总值: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金银花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发河村 --自然条件:山高坡陡,气候条件较差 资源:元宝洞旅游 |
古达村 |
古达村坐落在古达乡政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旅游和投资的理想地点。 古达村辖两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803人,耕地面积733亩,林地面积500亩,粮食产量11万公斤,人均137公斤。气候条件较好,全年雨量充沛。 古达村主要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极少数贫困人口享受国家救助。社会治安相对平稳,未发生刑事案件。 交通便利,人口比较集中,富余劳动力多,群众脱贫意识较高,主要困难是缺乏发展资金和专业人才。因此今后我们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有步骤有计划地搞特色农业、村办企业等,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让全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人口总数:803人 农业人口:776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穿青族,布依族,蒙古族 发展口号:人才强村 --所辖村:官寨组,安家院组 生产总值:1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核桃,养羊 名特产品:羊肉汤锅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古达乡古达村 --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较好,全年雨量充沛 资源:中药材,石灰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