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多,平缓地较少,建设用地有很大的局限。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
2、用水:全村水源靠自行挖井,修建蓄水池,能基本保证人畜用水。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组组也有一般的路相通。
6、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20多个平方米的村级建设场所。
--人口总数:1368人 农业人口:13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田湾组,沟边组,公房组,桥边组,和平组,平地营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新桥村新桥组
--自然条件:林地2850亩,森林覆盖率达60.5%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527100 | 553200 | -- | 查看 新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后河社区 |
后河社区属老城区,是赫章县政治的中心,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在内的四大班子和多家县直机构均在后河社区办公。后河社区邻近上街,下街,黄泥等村,社区内流动人口较多,为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后河社区在县、镇两级的领导下,已实现网格化管理。 --人口总数:2955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2955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回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粮食局院内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餐饮,娱乐 |
前河社区 |
前河社区是城关镇三个社区之一,属于赫章县的中心城区,辖区内多所学校与县直机关。前河社区行政区划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3368人。前河社区内人流密集,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是理想的投资经商之所。 --人口总数:3368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3368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回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餐饮,娱乐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工能局院内 |
龙泉社区 |
龙泉社区是赫章县最大的社区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2780人,龙泉社区还是全县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丰富辖区内居民精神生活,龙泉社区还成立了腰鼓队,长期在城区范围内进行演出。 --人口总数:2780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2780人 --行政区面积: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回 办公所在地:赫章县检察院对面 --所辖村: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餐饮,娱乐 |
青山村 |
1、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且由于饮水管道不规范,常常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2、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3、通讯:全村移动电话的接收信号较差,只能在村内少数地区能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维修通村路5000米。 6、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同心水窖38个,村委会办公楼150平方米,卫生室60平方米。 --人口总数:1408人 农业人口:140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龙洞组,麻塘组,插羊角组,香椿树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青山村青山组 --自然条件:荒山荒地3200亩,林地5150亩,森林覆盖率达60% |
后河村 |
坚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型”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户采取林草间作模式,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和林下养殖业,目前全村黑山羊存栏100多头,牛存栏近80头。建设了以樱桃、核桃、布朗李子为主的经济果林近1000亩,每年可为农民带来25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1584人 农业人口:158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龙井组,核桃树组,打厂坡组,还山组,梨树塘组,瓦房组,松岭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后河小学旁 |
南门村 |
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从村情出发,狠抓“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经济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坚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型”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南门村丰富的地理资源,依托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发以马家沟花园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门村是赫章县的“南大门”,境内有山、有水、有林,并拥有一大批自然、人文、历史景观和许多引人入胜的古迹传说,,如:砧子岩、龙王庙、熊洞、龙洞、龙井水等地貌境观及传说,同时龙洞山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我国特有植物珙桐、乌蒙八角金盘、距花忍冬、中国蕨、三尖杉、中国粗榧、水青树、滇藏木兰、领春木、香果树,园林花卉植物有大叶紫荆、桃叶珊瑚、西南杭子梢、六道木、宜昌橙、西南山茶、各种忍冬、各种枫树及多种多样的杜鹃花等,药用植物有大叶紫珠、紫金牛、竹节人参、追风散、淫羊藿、萎陵菜、拳参、绞股蓝;有蕨类植物50余种大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随着退耕还林的大力推进,龙洞山的自然风貌基本恢复,森林资源日益丰富;水资源日渐丰富,风光景色秀丽,吊水崖、马家沟花园瀑布让人流连忘返;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为南门村打造夜郎城市的后花园,开发出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特色景、观人文古迹、听美好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农家生态休闲游”活动打好良好的基础。目前,南门村村支两委正组织专人经过深入调研,制定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开发设计方案。 --人口总数:2099人 农业人口:209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发展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经济体系,促进生态文明 --所辖村:龙泉组,南门组,庄田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夜郎广场旁 --自然条件: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有小河沟由南至北贯穿全村 |
狮子村 |
当前,全村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五园新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根本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以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人口总数:2042人 农业人口:204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堰塘组,大地组,彭家院组,狮子组,王家院组,郭家院组,竹林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桃子 办公所在地:城关三小门口 |
下街村 |
1、土地利用:大部分土地已被国家建设征用,现建设用地仅有80亩。缓坡地较多,药材及经果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由于缺乏合理利用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后河山尚有90余户300多人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全村普及。 --人口总数:2777人 农业人口:277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路边组,澡堂组,酒厂组,瓦窑组,河湾组,陈家湾组,下街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桃子,李子,梨子等 办公所在地:后河桥边 |
上街村 |
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以抓“五型”,促“五改”、“五建”,实现“五化”为工作思路,从村情出发,狠抓“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坚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全村劳动力总数1025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有241人,从事手工业的有306人,从事建筑业的有6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有38人,从事批发零售及餐饮业有146人,其他的有31人。由于土地大部分被国家征用,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二、三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出去,部分农户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结构有了较大转变。 --人口总数:2506人 农业人口:250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所辖村:解放组,火焰地组,沟边组,上街组,小学组,十字街组,后街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桃子,李子 办公所在地:小河沟,检察院对面 |
小山村 |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00平方米的农民户外文体活动场所1个,维修通村路5000米,新修通组路1.1公里、旅游公路4公里,硬化通村道路4000米、通组路1221米、便道路2000米,接通马路组断头路500米,在全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建设工程,实现全村户户通电,组组通电话和互联网。加强龙洞山水源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人口总数:2302人 农业人口:230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龙元组,小山组,土城组,花果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桃子,蔬菜 办公所在地:小山村委会 |
卸旗村 |
1、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缺乏,全村森林覆盖面积大,山高坡陡,平缓地较少,但开发利用价值很大。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逐步向钢混结构转化。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修建水池两座,维修水厂一座。但仍不能满足全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水网管道老化、堵漏现象日趋严重,常常出现有水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全村普及。互联网已逐步走向家庭用户。 5、道路设施:维修水泥路800米,维修通组路300米,便道路200米,以326国道为主、其他村组道路为辅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 6、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办公楼一栋,新建水池两座,硬化路4处。 --人口总数:2253人 农业人口:225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3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大力引导发展旅社、餐馆、商店、科技、信息、家政、修理、洗车、门面经商等服务行业。从小到大,有序发展 --所辖村:沙地组,新营组,大沟组,红卫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卸旗村卸旗组 --自然条件:天然林地1690亩,森林覆盖率达56% |
黄泥村 |
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契机,以抓“五型”,促“五改”、“五建”,实现“五化”为工作思路,从村情出发,狠抓“产业发展”这一核心,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坚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五型”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努力打造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通村路1000米,新修通组路3公里,硬化通组路3000米、便道路5000米,在全村形成“一横七纵”的交通网络。实施农村信息建设工程,实现组组通电话和互联网。 --人口总数:3103人 农业人口:310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7.6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小和平组,后梁子组,大龙门组,后海子组,新房子组,大路边组 生产总值: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徐家祠堂旁 |
硐上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少,平缓地较多,建设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需新建灌溉渠5000米。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硬化通组路1500米,连户路4000米。 第二章 现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屋建筑得以改观,但缺乏地方特色,部分农户没有庭院硬化绿化,环境景观较差。 2、村域绿化景观主要以自然林地景观和作物季相景观展现特色,需打造乡间文化风貌,展现当地自然特色。 3.生产机耕道路建设滞后,给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不便; 4.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农产品商品转换率低,小农经济意识是阻碍生态文明建园建设最大的问题; 5.部分群众对生态文明建园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6.部分农户思想意识没有转变,房屋改建了,但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 7.部分农户仍以柴作为燃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森林植被,因此,需制定和完善村内相关规章制度,强化自我约束和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积极保护森林资源。 --人口总数:2060人 农业人口:20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5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硐上组,郭家屯组,汪家屯组,马桑坪组 生产总值: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硐上村硐上组 --自然条件:林地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20% |
田坝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多,平缓地较少。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部分房屋已建成“黔西北民居”。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且由于饮水管道不规范,常常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维修通村路6000米。 --人口总数:1414人 农业人口:141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河边组,孙家院组,田坝组,姚家院组,坝子组,小寨组,大寨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田坝村田坝组 --自然条件:林地12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5% |
新桥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多,平缓地较少,建设用地有很大的局限。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 2、用水:全村水源靠自行挖井,修建蓄水池,能基本保证人畜用水。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修建通组公路3公里,组组也有一般的路相通。 6、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20多个平方米的村级建设场所。 --人口总数:1368人 农业人口:136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田湾组,沟边组,公房组,桥边组,和平组,平地营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新桥村新桥组 --自然条件:林地2850亩,森林覆盖率达60.5% |
大桥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多,平缓地较少,十分适合养殖业的发展。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少,不能满足人畜饮水需求。通过实施同心水窖工程,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维修通村路6000米,新修通组路2.1公里。 6、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级小学,面积460平方米,基本满足村本教学基本要求。 --人口总数:1167人 农业人口:116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4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安家院组,龙井组,彭家湾组,观音岩组,环山组,罗家湾组,发倮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大桥村大桥组 --自然条件:林地6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8.2% |
河边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少,平缓地较多,建设用地受到极大限制。 2、用水:水源点距群众生活区较远,不能满足大量河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维修通村路12000米,新修通组路3.5公里 --人口总数:2103人 农业人口:210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模嘎组,花椒坪组,河边组,磨营组,马家河边组,大坪子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河边村河边组 --自然条件:林地4995亩,森林覆盖率达70% |
河口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少,平缓地较多,建设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且由于饮水管道不规范,常常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道路设施:维修通村路3400米,新修通组路1.8公里、农业生产机耕道路2.1公里。 --人口总数:781人 农业人口:78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河口组,营盘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河口村河口组 --自然条件:经果林800亩,荒山荒地1000亩,林地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60%。 |
水坡村 |
1、土地利用:村域范围内坡地多,平缓地较少,建设用地没有发展空间。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为主,且大部分房屋已建成“黔西北民居”。 2、用水:全村水源点较为丰富,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且由于饮水管道不规范,常常出现有水无水吃的现象。 3、电力:供电线路完备良好,基本能保障全村用电需求。 4、通讯:全村都可使用移动电话,-全村普及。 5、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150户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新修厕所100个,新建水窖119个,协助完成邓家院组垃圾填埋场一个。 --人口总数:2065人 农业人口:206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1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 发展口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环保工业、特色民居风情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所辖村:邓家院组,小岭子组,水坡组,黄泥地组,小路边组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水坡村水坡组 --自然条件:荒山荒地1800亩,林地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28.2%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