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上村位于开阳县城南部,离开阳县城六公里,处于贵阳至开阳公路沿线上。东临城关镇群兴村,南靠禾丰乡,西接双流镇,北连青西村。由原来的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16各村民组,总面积约19.7平方公里,合计1258户,5578人。耕地面积5204亩(田2827亩,土2377亩)工农业总产值2062万元,人均纯收入5208元,人均吃粮420公斤,生猪存栏4678头,60头以上养殖大户80户,高标准2000头种养养殖基地1个,蔬菜种植基地500亩,板栗基地200亩,辖区中小型企业4个(紫江水泥公司、商混、硅矿2个、),饮食服务业2个(麻子林山庄、麻辣丝厂)。
鱼上村山清水秀、地势开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全村有森林面积10000余亩,是城关镇粮食产区之一,也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人口总数:5578人 农业人口:5413人 非农业人口:165人
--行政区面积:19.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光西,新房子,谷寨,窑上坪,土老坝,拐己,石头田,岩脚寨, 生产总值:29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养殖,种植 名特产品:香葱 办公所在地:灰田村民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硅石,页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21100 | 550300 | -- | 查看 鱼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石头村 |
石头村位于城关镇东北部,距县城6公里,是城关镇典型的农业村,30个村民组,1555户,6071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965.3亩,其中:田2721亩,土3224.3亩;林地27918.3亩,覆盖率55%;人均年收入6000元。气候温和湿润,土壤类型多样,交通极为便利,开楠公路横穿而过,东与花梨乡相连,南与东山村相通,西与城西村接壤,北与冯三镇相邻。实现了全村组组通路。全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教育教学设施齐备,村级小学2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奇特,境内有群山环抱的石围奇宫景区、水碧如玉的出水洞休闲山庄、景色宜人的柏林漫度假中心,风景独特的恐龙洞,是天然的旅游胜地。 --人口总数:6071人 农业人口:6040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37.4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965.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苗族等 发展口号:农业稳定 生态立村 科技兴村 稳定促发展 --所辖村:博上,坳上等3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6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稻谷,玉米,烤烟,蔬菜(其中娃娃菜为主要特色)等农业产品 名特产品:娃娃菜 办公所在地:博上组 |
城西村 |
城西村位于开阳县城西部,是开阳县城的西大门,东与石头村交界,南与南中村交界,西与双流镇交界,北与冯三镇交界,是城关镇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行政村之一,村的中部横穿贵开公路,有全县最大的水库翁井水库,中西部有磷城、安达两大-厂和县骨干企业五钠厂,有硅矿、山砂、沙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村辖15个村民组2107户,7212人,有党员122人,总耕地面积2341.3亩,其中粮田1141.8亩,人均耕地面积0.32亩,2010年人均收入5250元,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年降雨1258毫米,土壤酸粘性,缺磷,森林覆盖率47%。 城西村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支部由7人组成,其中支部书记1人、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5人。村委会由5人组成,其中村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人。村支两委交叉使用1人,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 城西村党支部将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以支柱产业强村,以发展生产力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解决实际为切入点,以让农民群众得实惠为落脚点,着力抓好宣传发动群众、基础设施建设、“三创一办”、“三个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工作,努力将城西村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的新农村。 --人口总数:7212人 农业人口:721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41.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西门,六块碑,干田坝,黄司,夹山,潮水,坡上,坪上,拐手 生产总值:2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城西农贸市场内 |
鱼上村 |
鱼上村位于开阳县城南部,离开阳县城六公里,处于贵阳至开阳公路沿线上。东临城关镇群兴村,南靠禾丰乡,西接双流镇,北连青西村。由原来的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16各村民组,总面积约19.7平方公里,合计1258户,5578人。耕地面积5204亩(田2827亩,土2377亩)工农业总产值2062万元,人均纯收入5208元,人均吃粮420公斤,生猪存栏4678头,60头以上养殖大户80户,高标准2000头种养养殖基地1个,蔬菜种植基地500亩,板栗基地200亩,辖区中小型企业4个(紫江水泥公司、商混、硅矿2个、),饮食服务业2个(麻子林山庄、麻辣丝厂)。 鱼上村山清水秀、地势开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全村有森林面积10000余亩,是城关镇粮食产区之一,也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人口总数:5578人 农业人口:5413人 非农业人口:165人 --行政区面积:19.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光西,新房子,谷寨,窑上坪,土老坝,拐己,石头田,岩脚寨, 生产总值:29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养殖,种植 名特产品:香葱 办公所在地:灰田村民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硅石,页岩 |
顶方村 |
顶方村位于开阳县城东南面,土地面积34平方公里、辖26个村民组,全村有农户1862户、总人口6211人,距离县城2公里,开南公路从本村通过,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有党小组12个,党员125名。本村森林覆盖面大,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是养殖种植开发的好地方,也是县城扩展和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基地,东与南龙、南江乡接壤,是未来县城建设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有部份喀斯特生态在本村还未开发,如道士岩、石人脚、哈猫洞等地俗有小南江之称,是富晒食品开发种植加工的好地方,现本村有休闲山庄四处、大型养殖场四家、砖厂一家、预制板厂一家、砂石厂一家、酒厂两家、造纸厂一家,有机化肥厂一家。 本村荒山较多,地理优势较好,村委会所在地距县城3公里,投资环境较好。 “十一五”期间以县委县政府实施的123456工程为载体,结合本村实标,强化基础,大力发展本村科技农业和养殖业。以此为龙头,带动本村二、三产业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大力搞好本村引资渠道,发展地方经济和村集体经济,抓好本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地方建设,抓好“文明村寨”和“卫生村寨”的创建,加快各项建设实施,从发展科技人才和改革开放推动本村全面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和机遇,全村人民群众在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立足村情、拟定规划,聚精会神搞好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本村新的目标开拓进取。 --人口总数:6272人 农业人口:6192人 非农业人口:80人 --行政区面积:3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民富村强、生态协调、社会和谐、百姓安康 --所辖村:落刀井,新寨,蒋家寨,门口田,李家寨,田家寨,卢子坡,新房, 生产总值:3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种植,饮食 名特产品:富硒食品 办公所在地:落刀井村民组 --自然条件:森林覆盖面大,青山绿水,人杰地灵,是养殖种植开发的好地方,也是县城扩展和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基地 资源:重晶石,硫铁矿,页岩 |
温泉村 |
温泉村是在2005年4月由原顶兆、松林、南凉三个村合并更名而成。地处开阳县东部,距离县城6KM,305省道穿村而过,东北部与构皮滩库区码头相连;西部与开阳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相连。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12000余亩,水田3000亩,旱地5000亩,果园4000亩。拥有顶兆、松林、翁洞三个小盆地,海拔高度650-1350米,年降雨量1180毫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6至15.40℃之间,四季分明。 全村辖20个村民组,总人口7003人,1860户,有小学2所,医疗点6处。党组织完善,正式党员9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4个党小组;县人大代表2名,镇人大代表7名。 全村常住村民以汉族为主,另有布依族、苗族、穿青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厚。 开阳县城关镇温泉村地型地貌变化多样,地型起伏大,呈斜坡状,森林植被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4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生态旅游、疗养度假的最佳旅游避暑胜地。 清凌凌的马岔河流注其间,润育着肥沃的耕地、加之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雨量,温和的气候,适宜种蔬菜、水稻、红薯、花生、烤烟等农作物,现有樱桃、枇杷、枣子、杨梅、柑桔、梨、板栗等经果林1000余亩。 完整的喀斯特地貌使该村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占地600余亩的峡谷温泉——溪麓温泉座落于该村东北部; 40余米高、20余米宽的响水洞瀑布等景观引人入胜;总长10余公里长的喀斯特溶洞——躲兵洞、燕子洞等发育完整。冬春之际,云山雾海,实为人间仙境。初步形成了“春看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观景”的旅游资源。 该村矿产资源丰富。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地下蕴藏着钼矿、磷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开阳县城关镇温泉村是典型的农业大村,以蔬菜种植为主,系开阳县重要的蔬菜产区。目前,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在季节蔬菜出产之际,日产量达10000余公斤。在该村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突破10000亩。为了产销便利,村委会与各方协调,特开辟开阳三小农贸市场为“温泉村无公害绿色蔬菜直销批发专用农贸市场”。 --人口总数:7003人 农业人口:700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穿青族 发展口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所辖村:2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5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 名特产品:次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开阳县城关镇温泉村街上组 --自然条件:四季分明、喀斯特地貌 资源:钼矿、磷矿、重晶石 |
东山村 |
东山村位于开阳县城东面的城郊结合部,所辖面积为12平方公里,含城东路、东山路、陵园路及东兴一号路等。全村15个村民小组,管理服务人口1728户,6304人,总耕地面积2024亩,村民人均耕地0.41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三产为辅。森林覆盖率45%,平均海拔高度1100-12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0.5-12.6℃,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142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土壤类型多,森林资源丰富。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正逐年改善,“十一五”期间已基本消除了茅草屋,组组通电,通自来水,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村级现有东山村农贸市场一个,现有摊位157个,可供村失地农民200人经营。小山沟水厂一座可供1000户,4000人饮用水。保龙寨砂石厂一个,年产毛石山砂1万立方米,年产值达60万元。 我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公路四通八达,现在组组通公路,水泥硬化路达16.5公里,户户有水泥串寨路。村委会东面是红军烈士陵园和环湖新区休闲广场;南面是开阳县重点工程项目山东远矿、开磷集团生活区和正在建设的贵阳城际铁路火车站建设工程;西面是连接县城的西绕外环线,直接与贵遵高速相连;北面是县城的城北县,经冯三、楠木渡直达历史名城遵义。 --人口总数:6429人 农业人口:642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三产兴村 --所辖村:中谷光,上谷光,上坝,黄土坎,小山沟,教场坝,杨公桥,马头寨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东山农贸市场”,“小山沟水厂”,“保龙寨砂石厂”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 |
南中村 |
南中村地处开阳县城,是县、镇两级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开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比较发达的行政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组,1117户,4024人,耕地面积986亩,都在县城规划红线内(其中失地农民约占全村人口的90%)。全村土地肥沃,后备耕地、荒山也变化为经济绿化林带一体化,卫生饮用水、森林、建筑地材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是小城镇建设的理想投资场所。 南中村党支部共有支部成员5人(村委兼职1人,妇联兼职1人),党支部根据党员分部情况下辖四个党小组,支部共有党员71人(其中男党员57人,女党员14人)。 南中村集体机动地300亩,村办企业:白沙井集体林场580亩、白沙井水厂总投资165万元、白艳坡砂石厂、预制构件厂、哪芽青年绿色示范基地(团市委授牌),有千只家禽养殖场一个,百头养猪场一个。南门外砂石厂、标砖厂、南门外富硒农产品批发市场约6000平方米已完工,已投入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三台山农贸、建材市场已投入使用,南中村三台山、白沙井安置小区(在建);中山街539平方米综合商场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年均产值700万元,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886人,年均创社会总产值1.2亿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村有办公室一幢,商贸楼一幢,建筑总面积为2839平方米,村集体固定资产约3800万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发展经济,群众致富为己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四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8月获得贵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2003年获贵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是开阳县人民政府的“村民自治模范村”,2003年9月获得贵州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县、镇党委授予的“五好基层党组织”,2001年以来年年获得城关镇党委政府授予的“目标考核一等奖”和城关镇党委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等奖励。 南中村两委会工、青、妇组织健全,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生产力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着眼点(如:每年给80岁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的老党员、老军人、贫困户、大学生、村民死亡者家属给予补助,对参与合作医疗及自愿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村民、贫困建房户的村民给予补助),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落脚点,着力抓好宣传发动群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工作,努力将南中村建设成为产业独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百姓增收、具有城市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人口总数:4024人 农业人口:402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36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侗族 发展口号:依法治村,以德治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12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白沙井集体林场,白沙井水厂,白艳坡砂石厂,预制构件厂,哪芽青年绿色示范基地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城南巷2号 |
群兴村 |
群兴村位于开阳县城南郊,是开阳县城的南大门,贵开高等级公路、开禾公路、开哨公路横穿而过,交通、通讯十分方便,境内有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是发展“第三产业”的好地方。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800——1200米,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41%。村委会驻地距县城一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组,1300户,5122人,党支部下辖7个党小组。辖区居住汉、苗两个民族,总耕地面积4016亩,人均耕地约0.8亩。农业种植为一年两熟地区,具有“城郊”农业与“山区”农业的特点。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种植具规模经果林900余亩,葡萄200亩。在经济发展中,群兴村建设有“城乡一体化”、“城镇集中安置”示范小区和党员示范村;养殖示范小区一个,种植示范小区一个;还有以个体工商业、运输业、饮食业、劳务输出、建筑行业为依托的经济实体。人均年纯收入为5600.00元。 --人口总数:5122人 农业人口:4697人 非农业人口:425人 --行政区面积:1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群策群力 创新求实 --所辖村:南兴,南水,下光西,毛栗山,黄练山,大塘,高梁吊,山林湾 生产总值:5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路组葡萄基地,大塘组生猪基地,南兴组经果林基地 名特产品:白美人葡萄,富硒金秋梨 办公所在地:群兴村南兴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