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石城县 >> 高田镇 >> 高田村

高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高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田村简介

  高田村为高田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县之东北角中部,距县城27公里,村民委员会设于高田街上。地势较平坦,北部略高,西部多丘陵,南面有江下寨,东北方宽阔,是高田平原组成部分。高田河从北向南直流而下,入湖坑境内,县城至岩岭公路曲径而过,古石拱桥为公路利用。总面积约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1.7亩,主种水稻,烟叶、白莲次之。劳多田少多人兼营农工商。辖上街、辕门、中街、中井、下街、江下、米坝、桥上、丰坪、龙迹、赖田上、赖田下等12个村民小组,共495户,2385人。江下吉为经在清康熙处捐建的石拱桥仍然完好,太平军尊王刘庆汉被清军俘虏获于境内枫子段上(1864年)。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735104 341000 -- 查看 高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高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岩领村

  岩领村原名下柏昌,因在民国时开始设置行政机构,故名岩岭,公社化时为岩岭大队,1984年改称村,2001年7月初起为高田镇岩岭村。   村民委员会驻岩岭街,位于石城东北部,距县城44公里,东靠朱家庄,西与岩岭水库相接,东南与桂竹为邻,北与上柏昌相连。四面多山,中部小盆地,村庄分散。辖刘家、角下、横坑、龙下、长富、大排、新源、邓家坑、王都岭、大坑、小坑、古公坑、花树背等13个村民小组。共212户,1067人。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耕地1218亩。主种水稻,特产香菇。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田心村

  田心村村情简介   田心位于高田街之北面,东邻上坪,湖坑两个村,北靠新坪,西毗琴生,南连高田,村部驻高田村边界油寮上,高田河直流其中。   田心村山少田多,总面积约11.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1亩,山地面积6700亩。地势北高南低,北面多山,东西丘陵起伏,中部平坦,是高田小平原部分。农业以种植烟叶,水稻,白莲为主。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太阳、官昌、田疗、排上、坝里、石墩背、中村、新屋、何家和章田背。总户数368户,总人口1657人。   高田中心小学(鳌峰书院)座落于坝上,苏区时期,红军医院和赤水县政府先后驻在该书院内。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田村

  高田村为高田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县之东北角中部,距县城27公里,村民委员会设于高田街上。地势较平坦,北部略高,西部多丘陵,南面有江下寨,东北方宽阔,是高田平原组成部分。高田河从北向南直流而下,入湖坑境内,县城至岩岭公路曲径而过,古石拱桥为公路利用。总面积约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1.7亩,主种水稻,烟叶、白莲次之。劳多田少多人兼营农工商。辖上街、辕门、中街、中井、下街、江下、米坝、桥上、丰坪、龙迹、赖田上、赖田下等12个村民小组,共495户,2385人。江下吉为经在清康熙处捐建的石拱桥仍然完好,太平军尊王刘庆汉被清军俘虏获于境内枫子段上(1864年)。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湖坑村

  湖坑村位于高田镇东部,距离高田圩镇2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起伏,是高田大平原的大部分,东北靠吉瑞寨,西连高田,南临丰山乡之养马塅,东邻郑里、祠江二村。高田河北入至龟龙坝汇合郑里、祠江支流,向南注入赛马段转丰山。全村区域总面积22.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850亩、荒山230亩、森林39138亩。全村辖湖坑、山背、张家排、深溪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2户,总人口3256人。高田初中设在石示头岗上,村委会旁办有湖坑小学。县城至岩岭公路经过境内,唐温元春古墓和宋大儒温革古墓均在村境内。   湖坑村自1978年开始种植烟叶,经过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烟叶产业已成为湖坑村主导产业。烟叶收购量从最初的1.1万斤发展到现在的75万斤。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以上,烟叶收入稳定在800万以上,占村民农田种植收入比重的50.8%。湖坑村也是传统农业村,水稻种植面积800亩,白莲种植面积1000亩。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郑里村

  郑里村,位于高田镇圩东面,距高田镇圩6.5公里,距县城33公里。东靠岩岭多高山,西北方山岭绵延,南邻祠江略低,中部为一狭长平地。全村区域总面积15.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90亩、荒山230亩、森林39138亩。全村辖瓦桥头、松山下、王沙陂、上温疗等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3户,总人口1803人。郑里村主导产业是烟叶、白莲等,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亩以上,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亩以上。石城至岩岭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郑里小学小学设在瓦桥头。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祠江村

  祠江村位于石城县东北部、高田圩东南部,东靠岩岭村,北依郑里村,西南邻湖坑村。境内有源出金华山的遥岭溪,自东至西再转流入窑口。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耕地843亩,林地9633亩。辖麻斜、老屋、祠江、雷雨坪、祠江共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2户,人数721人。祠江村境内四周环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导产业为烟叶、白莲。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全村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凭借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和勤劳智慧的人力优势,祠江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稳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祠江村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朝着小康社会不断推进。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遥岭村

  遥岭村,位于高田镇圩东北金华山脚下,是通往风景名胜金华山的必经之地,总面积约14.21平方公里,耕地925.2亩,有165户,765人,主种水稻,烟、莲次之。辖老屋下、大岭下等7个村民小组。1996年修通了遥岭至宁化安远沙石公路,2008年修建通村水泥公路。   遥岭村多山多垅,由北向南倾斜,金华山南面水汇集流经境内注人高田河中,园形巨石之多甲于全镇。四周森林密布,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野猪、山牛、山羊、红菇、野香菇、杨梅等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繁多。富有盛名的数野生红菇,红菇为遥岭固有特产,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遥岭红菇现已远销福建广东等地,为馈赠亲友及宴席之珍品。当地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过漾,家家户户都要宴请亲朋好友,尽情庆祝,热闹非凡。   遥岭地处金华山脚,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实乃观光旅游避暑胜地。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琴生村

  琴生村位于高田镇西北,西北邻木兰乡之南坑、调下两自然村,南临丰山乡之棉迳,有罗汉山为天然分界,东毗新坪,田心两村,村委会设阳斜,距离高田圩镇5公里。琴溪河源出池家坳,流经东坑,新河入境,由琴高、小坝、阳斜出陂下注入大琴河,从中将境域分成两半。高田通木兰的公路随河逆上至新河转道。四周环山,沿河为狭长耕地,全村区域总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陂下、田沙心、阳斜、矮炉背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8户,总人口1731人。   粮食作物主种水稻,经济作物种植烟叶,白莲次之。琴生村自1987年开始种植烟叶,经过政府引导,科技投入,烟叶产业已成为琴生村主导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448亩,烟叶收入占村民农田种植收入的比重达51.2%。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坪村

  高田镇新坪村,位于江西省石城县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东临郑里村,南毗田心村,西北靠木兰乡,北接广昌县塘坊乡和本镇胜江村,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2亩(其中水田1304亩),山地面积17215亩,水域面积716亩,其他571亩。全村辖16个村小组,有398户,总人口1812人。   境内地形依托全县第二高山牙梳山脉,最高点海拔高度为1387.3米,呈东北高西南低,倾斜状态。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77%,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青山绿水相拥,是典型的江南绿色生态村庄,养生旅游资源丰富。   牙梳山脉平均海拔1100米,山顶八卦脑有万亩天然草场,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宽广辽阔,牛羊成群,古木林立,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风光无限。特别是每年4、5月份期间,草场周边成片的野生杜鹃花盛开,如火如荼,姹紫嫣红,是一个花的世界、草的海洋。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露营爱好者及普通游客上山观景。   当地居民依托八卦脑风景观光,创办了农家乐6家,垂钓、养生、休闲独具特色。为引导旅游开发朝集约化、精品化发展,高田镇政府特意聘请厦门大学旅游学院专家编制《高田镇旅游发展策意规划》和《新坪村旅游发展策意规划》。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黄柏村

  黄柏村驻地下庄,距岩岭圩十二公里。东邻礼地,西、南均界宁化,北靠桂竹。境内多山,辖新村、强丰、新屋、大屋、坳上、菜田、树坪等7个村民小组。共134户,608人。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632.5亩,主种水稻,烟叶次之。   黄柏村与宁化县济村村交界处有一座狮子岩,岩上有一个酷似鹰嘴的悬崖,崖上有一丈见方的大石,下临百丈深渊。此石被当地人称为同心石,缘由为何?据说凡爬上此石孤男独女,或二男、二女、或众多人等,虽拼力摆动,但坚如磐石,纹丝不动,但若是两情相悦的一对情侣,致力攀上,两人合力,此石前后摆动,虽临悬崖而有惊无险,故称为同心石。此石因镶挂于峭壁边,一般人可望而怕攀,唯求“同心”男女勇试此缘,屡试不爽。后人有诗赞曰:   同心石上试同心,人不同心石不动。   天石飞来悬崖处,试尽天下同心人。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上柏村

  上柏村,因地势水流方向,在下柏之上,故取名为上柏。东与大秀相连,南接朱家,西邻郑里,北与福建交界,地处山区,村落分散。东部多为高山,小溪从东向西从村部。辖长城、东风、红井、石灰头、里屋、外屋、留天斜、山斜、新风、长甫、沙坑等十一个村民小组,共346户,1618人,其中大多数为熊氏人。总面积16.19平方公里,耕地1681亩,主种水稻,白莲、烟叶次之。   这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落。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的建有十三栋熊氏宗祠,有两栋建于北宋、两栋建于元代、五栋建于明朝、四栋建于清代。宗祠均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风格各一,展现出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穿梭在这崇山峻岭中的还有一道道建于清朝初期古石梯,其中保留得最完整的要数“百户岭”和“大岭上”了。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梁“永宁桥”   永宁桥,是祈求永远平安、幸福、祥和之意,建于清乾隆3年(1738),同治5年(1866)熊氏五房在桥上增建亭阁,称廊桥,为单孔石拱桥,跨上柏溪纵横南北通道,桥长34米,宽5.2米,栱跨10.6米。栱高4.4米,廊桥分为12间,中部两间为二层亭阁,其地面高出尺余。曾祀关帝神位,左右各5间为单层桥廊,廊与阁均为穿斗式梁架木结构。廊桥两边设靠栏木橙,供人憩息倚坐。且两侧伸出木板,以挡风遮雨。桥与廊珠联璧合,坚实牢固,古朴大方,为南方山区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廊桥合一的建筑风格省内少有,我县仅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0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耕读处”   北宋后期,上柏熊氏族人在这风光旖旎、幽静宜人的傍山处,建起了一座学堂,聘请饱学之士任教,培养造就客家子弟。在学堂大门青石条门额上,雕刻上了“耕读处”三个苍劲飘逸的大字,折射出了客家人崇尚耕读传家之意。现在的耕读处虽无读书之声,但饱经千年风霜的“耕读处”青山条大门,好像在不停的告诉后人那段辉煌的历史。“力耕可以无饥,开卷自然有益。”,这是雕刻在“耕读处”青石条大门两侧上的楹联。如今,上柏客家古村的“耕读处”,成为了研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精神的一处重要遗迹,也成为了激励客家后代不断奋进向上的一种动力。2009年5月石城县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大秀村

  大秀村村情简介   大秀原名大牛岭,因四面山峰秀丽,故后来更名大秀。位于石城县高田镇东北角,距高田镇政府25公里。东北毗邻福建宁化,西南与上柏、朱家相连。辖土楼、上屋、光辉、高塘、新屋、老屋、外湾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4户,人数1173人,耕地1258亩,林地7566亩。   大秀村境内四周环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主种水稻,烟叶次之,特产香菇、茯苓、手工粉干等。有公路直通福建宁化河龙。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朱家村

  朱家因原姓朱而得名,村驻地新屋下,位于岩岭东部偏北,距岩岭圩5公里,东与福建交界,南邻堂下,西接岩岭,北连上柏。地处山区,四周多山。小溪从东向西流经驻地汇入岩岭水库。辖五寨、南排、下屋、东坪、老屋、新屋、莲塘、万丈、吉炉9个村小组。共226户,1172人,均系汉族。总面积9.74平方公里,耕地1178.5亩,主产水稻,特产香菇、红菇、茯苓,大冬糯米质优,曾为贡品。   村落建在小溪旁的山脚下,境内有完小1所,水泥公路向西南通岩岭圩镇,向东北通大秀至闽宁河龙。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堂下村

  堂下,地处闽赣交界,古时叫野芋窝,宋元时叫双井雅儒堂,明代以后改名堂下。村委会驻地村里,距岩岭圩8公里,南邻礼地、西连桂竹,北接朱家,东靠福建。四面多山,村舍绕山坑散步。辖村里、湾里、坑里、北坑、走马塘、上土楼、外土楼等7个小组。共178户,803人。总面积5.89平方公里,耕地1025.2亩,主种水稻,烟叶次之。   堂下是石城温姓的发祥开族之地,北宋大儒温革,在此创办柏林讲学堂,学子免费上学,还可供给食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境内祠宇多,据传古时全村有祠九只,现存七只,温姓同保公之双井雅儒祠位于堂下村境内北坑,温革创建的“青钱书楼馆”亦在此地。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桂竹村

  桂竹村村情简介   桂竹,因地产桂竹(即小方竹)而得名,村驻地七屋,位于岩岭东南方。四周环山,中有小溪从东南向西北穿过。辖上角、桥头、七屋、塘坑、铜盆、瑶家、长城等7个村民小组,共143户,628人。总面积6.35平方公里,耕地792亩,主种水稻,烟叶次之,特产香茹。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礼地村

  礼地村村情简介   因古代有礼门建筑而取名礼地。村驻地礼地,距岩岭十公里。西靠桂竹,北连堂下,东邻福建,南靠青岗岽,地处山区,四面群峦起伏,青岗岽、笔架山和寨脑山海拔近千米。中部较为平坦,南北走向。辖上村、下村、里街、外街、田背、洋地、湖家、长科、老屋、瑶下、竹窝11个村民小组,共328户,1556人,村舍分散,多建在山坑、山窝垅地之中。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耕地1524亩,主种水稻(一季晚稻),烟叶次之,特产香菇和黄花菜。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胜江村

  胜江地居县极东北,位于牙梳山、金华山、八卦脑三大高山的麓腰部,后靠广昌、宁化二县,前临新坪,右邻木兰,左连遥岭。山高林密,地势自东向北向西南倾斜,总面积约40.78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梯田,耕地面积2190.9亩,主种水稻,烟、莲次之,土壤瘠薄,气温偏冷而水冷,产量不高,但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八卦脑盛产红菇、香菇、柴菇、黄连,大片原始森林划归国、省,杉木蓄积量大。   琴江河水源出自牙梳山天池,汇聚金华山西北水从北向南下伸,经过新坪注入高田河而去。村民委员会设在江头,距高田圩12.15公路,辖大山下、陈坑、寨脑、甑比岭、株树垅、江头一、江头二、塘下尾、塘背、哪八寨、胜家边、源头、坪家地、土楼里、土楼上、曾家湾、道仁堂等17个村民小组。共有463户,1543人,有胜江小学一所。  信息来源: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高田村特产大全




高田村景点大全